胎教艺术
2020-01-30 胎教艺术 艺术胎教 入学零准备艺术潜能 零岁音乐教育。
近年来,一些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的研究发现,婴儿具有的能力是令人惊奇的,应当正确认识和评价婴儿的能力,把婴儿作为具有精神和能力的人来对待。轻往那种认为孩子出生后二三个月,不能听、不会看、不存在智能等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研究人员在医院婴儿室所做的实验,表明了新生儿不仅有了听觉能力,还有听觉辩别能力。婴儿室的孩子若有一人啼哭,就会带动出一片哭声。这时给他们听优美的音乐,令人惊奇的是婴儿们会立即停止哭声去倾听音乐。著名钢琴家顾圣婴父亲回忆道:"刚满月的圣婴躺在摇篮里,妈妈在放唱片,小圣婴闭上眼睛安静地睡着了。可是,当一曲终了,妈妈换唱片时,摇篮就不安起来,小圣婴睁开眼睛,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什么。当乐曲重新响起来时,孩子又安静了。妈妈惊奇不已,把这一发现告诉家里人和亲友们,并一次次地'表演',屡试不爽"。
这个时期音乐教育的作用,一是精神的教育,以旋律优美动听、生动活泼、情趣高雅的音乐,去陶冶孩子的性情和品格,调节情绪,丰富情感;一是智力的教育,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去影响、锻炼孩子的听觉,促进听觉能力的发展。给孩子听音乐,音乐的音响质量要纯净、清晰,不要有杂音。无论有人唱歌给孩子听,还是听音乐,都要音调准确,不准确的音调,会损伤孩子的听觉辨别能力。
开始给孩子听音乐的时候,应当选择著名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曲目类型可以不限,无论是交响乐还是钢琴曲、歌曲,只要有优美的旋律,格调高雅都可以。妈妈应该多用音乐来来人来配合孩子的生活活动,调节情绪变化。
1、当孩子要入睡的时候,给孩子听安静柔和的摇篮曲,使他的情绪安定舒适,渐渐地入睡。听习惯了以后,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一放音乐,他就能安静地很快地入睡。
2、当孩子情绪烦躁哭闹的时候,给他听愉快活泼的音乐,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转哭为笑。
3、给孩子吃奶的时候,可以给他听优美活泼的音乐,使他情绪愉快,吃得香甜。注意几点:
①节奏慢一些。最初为婴儿选听的音乐作品,速度以中等或稍慢的速度为宜,乐曲内部情绪变化起伏不要太大。
②曲子要短一些。一次连续给孩子听音乐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为宜,休息几分钟再听。
③音量弱一些。播放的音量要适中或稍弱,较强的音量,长时间地听,会使孩子的听觉疲劳,甚至损伤听觉能力,千万不可大意。
④多反复。在一二个月内,反复听二三首曲子,使孩子有个识记过程,以便加深印象。
⑤不要说话。妈妈可以在听音乐前对宝宝说些引导语,但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不应说话打扰孩子。
扩展阅读
运用音乐的“非艺术功能”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运用音乐的“非艺术功能”》,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当孩子听到激昂的歌曲,就会感到热血沸腾,精神振奋,全身充满了力量。而当哀乐传来时,成人与孩子的心会猛地缩紧了,产生一种不详的预感,连呼吸都急促、沉重起来……这种现象称之为“音乐效应”或音乐的“非艺术功能”。在家庭中,成人怎样利用音乐的“非艺术功能”来调节孩子的情绪呢?
1、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
用音乐来调节孩子的情绪,首先应在环境的创设上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例如孩子早晨不愿起床,可在他床头上挂一只会唱歌的闹钟,孩子听到音乐声后就会从昏昏沉沉中清醒过来,高高兴兴穿衣服。
2、用“非艺术功能”来促进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即好动、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应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例如情绪不稳定,可以放一段安定孩子情绪的歌曲《蓝色多瑙河》,孩子随着舒缓、优美、恬静的旋律渐渐安定下来。对忧虑、胆怯的孩子,可以经常放活泼、开朗的乐曲来陶冶孩子的情操。
音乐的“非艺术功能”在家庭中运用非常广泛,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从而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促进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
零岁教育:潜意识的作用
“建业,你过来,我要宣布一个家庭计划啊!”没等方建业屁股坐稳,陈蓉就迫不及待的说。“你说吧,我洗双耳恭听。”方建业故意拽拽耳朵说。陈蓉义正词严的说:“要严肃!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从明天开始我们要一起对朵朵进行教育。”“啊?老大,宝宝还没满月就教育?揠苗助长吧!”“你懂什么呀!这叫教育从零岁开始。”陈蓉做满腹经纶状。
当今社会,很多年轻的父母都开始实践“零岁教育”,所谓“零岁教育”即从小儿一出生就开始接受教育。谈到零岁教育,很多人会质疑,刚出生的小儿什么都不懂,毫无认知能力,对他们进行教育几乎就是对牛弹琴,能起多大的作用?
☆大脑发育未完善时亦可“潜移默化”
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大脑发育和功能并不完善,对各种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定位不准,有一点不舒服,如尿湿、疼痛、过冷、过热等,容易出现全身反应,如哭闹、烦躁、手脚乱舞乱蹬等,对良性刺激如母亲喂奶等,会因高兴而会手舞足蹈。
您知道吗?
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大脑皮质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神经系统,功能尚未完善,他们最初的行为主要是通过皮层下中枢完成的无条件反射来保证内部器官功能和对外环境的最初适应。而随着产后天数的增长,在外界环境的不断刺激下,大脑皮质的结构和功能也日趋完善,许多无条件反射逐渐消失,而条件反射逐步形成,这也标志着儿童心理的产生。
大家所说的零岁教育,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宝宝的潜意识,也就是重视“潜移默化”的作用。
☆什么是潜意识?
在心理学上通常把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心理活动称之为“无意识活动”。又因“无意识”是暗中对意识发生作用的,故又称作“潜意识”。潜意识“很勤奋”,即使人已处于睡眠状态它也在不停地活动,它继续有条不紊地将进入潜意识领域的各种信息进行排列组合,最后将工作的结果输送到意识中去,让其在意识活动中产生它应有的作用。由此可见,潜意识工作的质量对意识工作的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潜意识对宝宝的作用
宝宝出生后,各种信息纷纷涌向他,他的各个器官以及那若有若无,百般神秘的“第六感觉”——潜意识一起开始贪婪地吸收有效信息,其中潜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潜意识能力的发展同意识能力的发展正好相反,孩子越小,越接近零岁,潜意识对他的作用就越大。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能把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和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都记录在头脑中,然后最大限度地运用潜意识进行复杂多样的排列组合,从而认识新世界。因此,孩子在后来所萌发出的才能,完全是从潜意识的记忆中萌生出来的。
综上可知,潜意识的学习是婴幼儿期的一种重要学习,是大人们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学到的东西。婴幼儿能以潜意识轻松掌握很多东西,而且不会有不愉快的情绪也不会有过重的负担。宝宝还会通过自己的无意注意、无意记忆以及本能的好奇、模仿、揣摩学会很复杂的技艺。一个2岁多的孩子,他父亲非常喜欢下围棋,下棋的时候父亲经常带着他,他总是在一旁看,不知不觉地把围棋的章法记录下来,并能通过潜意识的高度作用,居然会娴熟地下围棋甚至能战胜大人。许多这样的例子都证明——为孩子的潜意识创造良好的环境,非常重要性。
(插入潜移默化)
您知道吗?
◆美国语言学家韦伯斯特降生在父亲说英语、母亲说法语、祖父说德语、保姆说北欧语的家庭中,这样优良的语言环境,无意间使他在12岁时就熟练地掌握了几国的语言。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我这一生不曾工作过,我的幽默和伟大的著作都来自于潜意识心智无穷尽的宝藏。”
徐博士温馨提示:
日常生活中,注重孩子的潜意识培养,是在对宝宝进行“第二次孕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孩子在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与其心灵碰撞,逐渐形成自己的感受,慢慢沉淀下来,固定下来,约3~4年后铸成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后续发展和一生的生活。因此,父母选择怎样的环境,给孩子做怎样的表率等问题特别值得父母的思考。
怎样培养宝宝艺术潜能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怎样培养宝宝艺术潜能”,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切莫把宝宝的艺术潜能简单定位
即使宝宝表现出扭扭唱唱或涂涂画画,也不能简单地推断说宝宝的艺术兴趣点就在画画或唱歌上。在宝宝的早期发展中,兴趣点有可能是多方面的,因为“儿童的艺术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童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一种形式。因此,过早地、简单地把宝宝的艺术表现定位在某个方面,往往会造成宝宝片面发展,对大多数宝宝来说,强烈的某方面的艺术倾向并不很明显。
大多数宝宝在早期的艺术表现是多方面的,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兴趣,这也正是有的父母常常抱怨自己的宝宝一会喜欢画画,一会又喜欢弹琴的缘故。父母要仔细观察宝宝的艺术兴趣点,找出他的艺术敏感点,然后创设相应的环境,为宝宝艺术发展的潜在可能向现实转化提供条件。
不要把发展艺术潜能同化为技能技巧的训练
大多数父母希望自己的宝宝有某项艺术才能,或至少有点艺术气质,所以必须给予宝宝艺术方面的刺激,让宝宝的艺术潜能表露出来。这是对儿童潜能不信任的一种表现。著名思想家弗洛姆曾说,“……诸如艺术天才等这类更特殊的潜能,它们是种子,如果给予适当的发展条件,这些种子就会生长、并有所展现;但如果缺乏条件,它们就会夭折。这些条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对宝宝生活有重大意义的人要信任宝宝的这些潜能。”因此,父母切莫追求单纯的技能刺激,盲目地相信运用某种开发教材或某类教具,就能使宝宝的艺术潜能得以发展。与其信任某些毫无根据的发展方案,倒不如信任自己的宝宝具有在一定环境下必将表露的艺术潜能。
宝宝艺术潜能的发展重在艺术的审美体验
有的父母往往追求宝宝艺术成果的体现,如会弹几首曲子,会画几幅画等;有的甚至过早追求过级考证。这些不仅不利于宝宝艺术潜能的发展,而且使宝宝失去了对艺术的兴趣。
发展儿童的艺术潜能,关键在于培养宝宝对审美要素的感受力。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环境,或带宝宝到大自然中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色彩、线条、平衡、对称、节奏、韵律等美的要素。试想,如果没有生动的、活的审美源泉,何以激发宝宝内在的艺术潜能呢?
父母要审慎对待宝宝的艺术潜能,对宝宝艺术潜能的发展切莫盲目跟风,以免宝宝的艺术幼芽在尚未绽放之前就已经枯萎。
如何发掘孩子的艺术潜能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教能够提高孩子后期的学习效率,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发掘孩子的艺术潜能”,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艺术是宝宝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是对世界认识和表达的一种方式。3岁前宝宝的艺术能力,指宝宝能够在艺术活动中具有初步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能够体验艺术的快乐。
艺术对宝宝的重要作用
1.促进宝宝感官的发展
宝宝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晃动身体,发展了宝宝的节奏感、身体整体协调性;绘画能力对于宝宝视觉以及空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语言表达能力、听觉能力也在宝宝艺术能力的发展中得到了发展。艺术能力与感知觉能力的发展相铺相成、相互促进。
2.艺术能力的发展与宝宝个性发展相互作用
艺术表达的过程是宝宝心境和情感的表达。也许他很高兴,因为颜料的涂抹可以带给他快乐;也许他很不高兴,可以借助对乐器的敲击发泄他的不满。
3.愉悦宝宝的身心
艺术活动最重要的是要带给人们审美快乐,让宝宝享受到快乐才有存在的价值。宝宝涂画了一张作品,当他兴致勃勃地拿给爸爸妈妈看时,它带给宝宝的快乐是无法形容的。
培育宝宝艺术能力的5个措施
措施1:为宝宝准备充足的艺术材料
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颜料,让他自由地探索各种颜色带来的快乐,或许不久之后您就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幅“印象派”画作;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小乐器,让他自由地弹奏、敲击或吹奏,或许不久之后,您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首令人“情绪激昂”的“军队进行曲”。
措施2:与宝宝一起创作诗歌
3岁前宝宝语言的发展非常迅速。您从来没跟宝宝讲过的话,他突然有一天自己会说了。如果您经常与宝宝一起唱儿歌、读诗歌,潜移默化中,宝宝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宝宝的创作能力也会相应地有很大提高。
措施3:与宝宝一起做音乐游戏
在宝宝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游戏中,让他体验音乐的乐趣。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自由地进行创作和表演,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抑扬顿挫。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措施4:用身体动作来感受艺术3岁前宝宝的思维特点是动作性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在培育宝宝的艺术能力时,要注意让宝宝用具体的身体活动来体验和感受艺术。比如,宝宝喜欢“小燕子”的歌,您可以让宝宝挥动胳膊学燕子飞,感受小燕子是怎么飞的。
措施5:重视艺术感知与体验
艺术感知与体验是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前提,并为创作与表现提供素材。因此,您不能只注重宝宝创作了什么,而应该注重宝宝创作以及创作之间的这个体验的过程。
艺术的巨大潜能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无限表达空间,培育的方式千变万化,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关键是您有没有从观念上重视宝宝的艺术能力的发挥。如果您重视,宝宝的创造力一定会让您大为吃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