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宝宝爬行可开拓孩子智力潜能》,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宝宝长到七八个月大时就已经能够爬来爬去了,而有些父母却有意无意绕过了这一环节,迫不及待地催熟孩子直接由坐进入行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姜红教授提醒,宝宝早爬行、多爬行,可显著地帮助其大脑发育,使大脑对手、足、眼的神经运动调控得以加强,启迪与开拓孩子的智力潜能。

姜教授说,会爬、早爬与多爬的宝宝动作举止比较灵敏,协调能力好,懂事快,求知欲强,而不喜爬行的孩子多显呆板、迟钝、情绪低,不爱接触新人、新事。

同时,爬行好和好爬行的宝宝认知力强,看图识字、语音构成与发声能力,以及日后行走、跑步的平稳程度等均好于迟爬或爬动少的孩子。wWw.zj09.Com

首先,爬行则使视听范围大幅度扩大,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刺激量大了,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自然得到了发展与提高。爬行对于脑部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中脑是最大的受益者。

再者,爬行动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经过抬头、翻身、打滚、匍行等中间环节,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爬行,需要经历多次的学习、实践;每一次学习与实践都是一次对大脑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因此,学习爬行其实就是对脑神经系统功能的一次强化训练,对于脑的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关阅读

抬头训练可开拓宝宝的视野


大动作对宝宝来说并不是简单的行动能力,及早拥有这些行动能力的宝宝就更早拥有主动探索世界的本领,这对他们智能发展有重要的催化和促进作用。因此,年轻的家长应了解不同月龄段婴儿的身体发展水平,提供相应的场合、环境及条件,供婴儿锻炼。婴儿通过自己努力达到动作标准,自己也会自信愉悦。婴儿若运动功能发展滞后,终将导致长大后对社会的适应程度较差,与发育良好的婴儿比较心理缺乏满足感。

“脊柱是人体的主梁,上呈头部,下接骨盆,从侧面看这根主梁是呈S形的,具有一定的生理性弯曲,具有了这些生理性弯曲,孩子在做走跑跳等动做的时候,更具有弹性,更具有保护性,但是这些弯曲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婴儿动作的发展逐步形成的,一般,当孩子3个月能抬头的时候,就形成了第一个弯曲-颈曲。6-7个月能独坐的时候,形成了胸曲。1岁左右能跑能走的时候,就形成了第三个弯曲-腰曲。这些弯曲还未固定,仰卧时还可能消失。尽量多让宝宝趴着玩儿。在趴的时候宝宝会努力抬头、挺胸,全身都在使劲儿。趴着的时候宝宝的头会东张西望,他的视野就更开阔了。”

对一个月内的宝宝进行训练时,可以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家长在宝宝头顶上方唱歌或者用玩具发出声音吸引宝宝,一开始吸引宝宝抬头,逐渐可以达到让宝宝抬头挺胸的效果。

每次练习可根据宝宝情绪控制在3-10分钟内,每天可重复数次。抬头练习能很好地锻炼宝宝脖子和脊椎的力度,在新生儿时期就经常进行俯卧位练习的婴儿,满1个月的时候就能将头抬起数秒,头能摆正不歪,抱起来时脖子不会太软;2个月时可以在俯卧位抬头呈45度,到了3个月时就能用双臂支撑着挺起头和胸部,上举到90度。

抬头练习不但能锻炼颈肌、背肌和胸肌,加快宝宝的发育,而且宝宝抬头后周围环境的一切都会映入眼帘,他就能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更好地探索着这个五彩缤纷的未知世界。

宝宝爬行可促进脑部的发育


宝宝爬行可促进脑部的发育

育儿专家提示:先爬后走的孩子脑部智力发育优于直接走路的孩子。

●孩子不爬怨家长

“孩子刚过一岁生日,已经学走路了,前天带孩子去体检,一切正常,但因为孩子不会爬,我被医生吵了一顿,回来后心里特难受。”5月15日,读者陈女士给记者打来了电话,她说她的女儿一直很健康,各项发育指标都正常,虽然也听老人说“三翻六坐九爬”的说法,但她认为这些宝宝“技能”都应该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自然学会的,所以并没有在意过宝宝会不会爬,“长大了不就自然会爬了嘛”,但她却没想到儿童保健科的医生会因此而批评她。“现在的孩子都不会爬。”“女孩一般都不会爬就直接学走路。”

实际上,现在的城市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与陈女士的宝宝一样,在发育过程当中没有经历过“爬行”,就直接开始学走路了。“城市家庭一般房间狭小,很多宝宝都只能在床上活动。”郑州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部副主任医师朱晓华说,再加上很多父母对孩子呵护有加,担心在地上爬“太凉”或“太脏”或是磕碰着,没有刻意让宝宝学过爬,还有的家长无暇顾及孩子,老是让孩子坐进学步车中,让他们自己学习走路,宝宝根本没有学习爬行的机会。“健康的宝宝只要经过训练都能独立爬行,有的孩子不会爬,是家长有意无意间剥夺了宝宝学爬的机会。”朱晓华说。

●爬行促进脑部发育

“虽然没有数据表明经历过爬的孩子一定比没有经历过的孩子聪明,但爬能促进宝宝脑部发育已被医学界公认。”郑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晓燕说,爬行训练可以加强前庭与感觉系统的统合,使身体感觉灵活,促进脑的发育。

朱晓华介绍,宝宝爬行时,左右肢体交替轮流运动的冲动通过脑桥交叉,从而整个大脑都在活动,特别是可以锻炼小脑的平衡能力,并且运用手眼脚协调,促进粗细动作技巧,将来有助于书写、阅读和运动技能;爬行必须统合感官信息和手眼脚配合,才能了解周遭环境和前进,这些刺激可发展幼儿的空间概念及距离感,幼儿也可借爬行知道身处何处,以及如何避开障碍物;爬行增进了母子交流,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爬行使宝宝能随自己的意志移动身体,加大了接触面,扩大了宝宝认识世界的范围,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思维和记忆的训练。

另外,宝宝在爬行时,头颈仰起,胸腹抬高,靠四肢交替轮流抬起,协调地使身体负重,从而锻炼了胸腹、腰背、四肢等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因此,爬行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健体活动,并且为宝宝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

●宝宝学爬要点提示

“从医学的观点而言,只要宝宝的其他发育并未落后,就说明宝宝是正常、健康的。”朱晓华说,但是如果父母已经知道爬行对宝宝的好处如此之多,就不可能再被动地等待了,应该积极地、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爬行。

朱晓华说,首先要给宝宝开辟一个适合“摸、爬、滚、打”的场地,这个地点当然不能是狭小的床,而应该是一大片铺有地毯或软垫、除去所有危险物品的空间。在帮助宝宝练习爬行时,先让宝宝趴下,成俯卧位,把头仰起,用手把身体撑起来,家长把宝宝的腿轻轻变弯放在他肚子下面;在宝宝的面前,放一些会动的、有趣的、色彩鲜艳的玩具,引逗他爬行。

“有些宝宝一开始会出现倒爬现象,家长可以用手在宝宝脚掌上轻轻推一把,帮助宝宝理解如何向前运动。”王晓燕说,有的宝宝爬行时腹部无法离地,家长可用毛巾提起宝宝腹部,让他练习手膝爬行,待宝宝四肢肌肉结实,能支撑身体重量时就能渐渐学会爬了。

至于宝宝爬行的姿势,在爬行初期都不是很协调,如踮着脚爬、匍匐爬、横着爬、拖着一条腿侧身爬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肌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有所提高之后,动作会变得比较标准。

如何采用刺激法开拓宝宝的智力


培养高智力的宝宝,也需要家长们在平时的生活之中多刺激宝宝的大脑,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让宝宝的小脑瓜转起来吧,想让宝宝变的聪明就快快行动起来吧,父母的协助很重要噢!

小脑瓜“转”起来

提高幼儿智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刺激大脑,让它“转”起来。

一般,孩子都会在大约2岁时面临智力的飞速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性情大变。他变得对周围的一切大有兴趣,无论是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或者是尝到的,他都愿意亲自尝试。此时父母们应该特别注意为孩子提供足够多的“新鲜事物”。总之一句话——千万别让小家伙闲着。早教网

有些父母此时会开始考虑带孩子上一些正规的课程培训,比如:音乐、绘画等等。但专家表示:在这个阶段,进行上述正规教育并不是必须的。假日里全家出趟门,看看城市里看不到的景色,呼吸些新鲜空气,这些都能很好地激发小家伙的求知欲望,足以令他们的大脑飞快地转起来,宝宝脑力就这么简单。

采取以下四种方式循序渐进地刺激孩子大脑,有助于开拓孩子的智力:

低级刺激让孩子观赏花草、听音乐、逛公园、学做家务,有利于开启孩子的心智。

中等刺激看电视大奖赛、戏曲或智力比赛、浏览报刊、集体旅游、参加演唱会、演讲会及辩论会等,可培养孩子观察、欣赏、鉴别及语言表达能力。

高度刺激集邮、摄影、下棋、收藏、插花、剪报、饲养小动物等,可以磨炼孩子的耐心和鼓励开动脑筋。早期教育

更高度刺激吟诗、作画、木刻、石雕、泥塑、演奏乐器、练武术、踢足球、搞小发明及航模等,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应急能力和创造精神。

本网站小编总结:幼儿时期,父母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会尽量快的激发孩子大脑的潜能,抓住小孩子们的好奇心理,让小宝宝们变得更加的聪明,希望以上的几点可以帮助父母提高宝宝的智力!

爬行可减少宝宝“感觉统和失调”


学爬要经过不少步骤,先是能俯卧抬头抬胸,上肢能把上身撑离地面,开始时只能肚子贴着床面匍匐爬动,以后四肢训练时也要按次序进行,在1~6个月阶段就要经常让婴儿有俯卧机会,用玩具训练抬头、转头,手臂前撑抬胸,4~5个月练翻身,到6~7个月就可练爬行,用有吸引力的玩具放在婴儿头前方,但他伸手够不着,父母可在前用语言鼓励他努力移动自己的身体向前,此时孩子往往会向后退,家长可用双手推抵婴儿两侧脚底,帮助他向前匍匐移动,等到他手能抓到玩具,就会因成功而高兴异常,这样反复多次训练,孩子就能熟练地向前爬行。

“感觉统和失调”是近年来常常被儿童保健专家提及的名词,由于环境污染、剖腹产率居高不下等因素,感觉统和失调的儿童越来越多。

感觉统和失调患儿90%以上在婴儿期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和失调的最佳手段。专家呼吁,一定要让孩子在婴儿期及早训练爬行。

医学研究表明,在3岁-13岁儿童中,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胆小、内向、手脚笨拙、爱哭等症状,这并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在医学上被称为“感觉统和失调”。

爬行是人一生中手脚等各个身体器官的最先综合协调使用。爬行时,婴儿必须用四肢支撑身体重量,这就使其手、脚及胸、腹、背肌肉得到锻炼,逐渐发达起来,为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

在孩子爬行问题上,家长意识起决定性作用。很多家长早早就让孩子坐进学步车,将学步车视为育儿的好帮手。最新医学研究证实,学步车不仅不能促进婴儿的运动发育,还与多方面的婴儿运动发育迟缓有关。使用学步车的婴儿与未使用者相比,学会爬行、独自站立和行走的时间都晚。调查发现,使用学步车时间每增加24小时,独自站立和行走的时间就会延迟3天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