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生的压力事件簿

记得梅子涵在回忆自己女儿上学的场景时,说:“我不明白她的特别伤心,所以每天都责怪。那么好的幼儿园,那么有趣,为什么伤心呢?我总是牵起她很小的手,不顾她的特别伤心,把她送到那里。”孩子们究竟在担心害怕什么呢?

【数字版初入园宝宝状况调查】

张彩云博士曾对启明幼儿园托小班孩子的入园状况连续记录了1个月,下面是统计结果:

引发哭的4大环节

来园时:46.9%

午睡前:28.1%

进餐时:12.5%

提到有关亲人的词汇时:12.5%

·哭的时间

只哭一两声:40.6%

哭5~10分钟:18.8%

10分钟以上:15.6%

不哭:25%

·进餐

愉快进餐:46.9%

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进餐:34.4%

哭,但不影响进餐:15.6%

哭,不能进餐:3.1%

·集体活动

能够参与集体活动:59.4%

偶尔能够参与集体活动:15.6%

看着大家参加活动:18.8%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6.3%;

·依恋物

不需要:65.6%

偶尔需要:25%

离不开:9.4%

·与家人分离时

拉拽家人,很难与其分离的孩子:18.8%

能与家人分离,但情绪不好的孩子:28.1%

不能主动与家人分离的孩子:9.4%

能主动愉快与家人分离的孩子:43.8%

·午睡

很快独自入睡:43.8%

能在成人的帮助下入睡:34.4%

哭一段时间后,能在成人帮助下

入睡:9.4%

不愿午睡:12.5%

【童话版孩子们想象的幼儿园】

·他的担心

1小兔汤姆想:“爸爸妈妈告诉我,在幼儿园我会有一个很好的老师。可是,他们并不认识我的老师啊。”

2小阿力担心会在学校里迷路。

3小浣熊想和妈妈留在家里,和“我”的朋友玩游戏、玩“我”的玩具、看“我”的书、荡“我”的秋千。

他的理由……

1汤姆说:“妈妈,我觉得我好像生病了,不能上幼儿园了。”他还说:“能不能让幼儿园的老师带着所有的同学到我们家,到我的房间?”

2小阿力在入学前的一天“一点儿也不想吃早餐,他只是不停地想着那个超级大的学校和学校里那么多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他希望“要是能一直和妈妈待在家里该有多好”。

3小老鼠阿文说:“我要带小毯子上学。”

妈妈的办法

1浣熊妈妈说:“有时候我们都必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就算那些事刚开始看起来很陌生又令人害怕,可是只要你去上学就会爱上学校噢。”

2小阿力的妈妈把小阿力的名字写在他的衣服上、书包上、铅笔盒上,然后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

3小兔汤姆在幼儿园门口觉得太难和妈妈分开了,妈妈给了他一块手绢,说:“在你伤心的时候,就看看手绢,想想妈妈。”走进幼儿园的时候,汤姆紧紧地抓着妈妈的手绢。

精选阅读

幼儿园插班生利弊大PK


宝宝入园大事真是让爸妈“牵肠挂肚”!不少爸妈绞尽脑汁用尽多少方法,为的就是让宝宝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经过前人的经验提醒与实际状况的考虑,有些爸妈选择以插班方式入园,主要就是希望避开9月开学时集体痛哭的凄凉场面;运气好的老师还会因为插班宝宝是新生,而多投以一些关注的精力与眼光。

幼儿园9月开学眼看就要到来,为了让宝宝顺利入园,不少爸妈考虑是否应该让宝宝在6月份就插班入园,或者先进暑期班,让宝宝提早适应幼儿园生活。本刊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爸妈对于宝宝插班基本上分成3派:希望插班、不希望插班和不知道哪种更合适;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内、外在环境许可,希望宝宝插班入园的爸妈占多数,但同样也有高达1/3以上的爸妈仍然犹豫于插班与不插班之间。

入园小调查:如果有机会插班,你会希望宝宝插班入园吗?

希望插班35%

不希望插班34%

不知道哪种更合适31%

“希望宝宝插班”派的爸妈认为插班更利于宝宝快速适应,已经成功插班入园的妈妈们更是赞成插班做法,他们认为自己当初为宝宝选择插班是正确的,因为宝宝在入园后适应良好,而且更可以根据宝宝实际状况较自由地选择入园时间,底气更足;“不希望插班”派的爸妈则认为让宝宝和大家一起入园,起点相同,才更有利于宝宝自信心建立。另外,还有很大部分的爸妈不知道哪种更合适,对于让不让宝宝插班举棋不定。

就要进入夏季,7月份暑期班快要开课,插班不插班已经变成未入园的爸妈选择宝宝入园时机的重要问题,本刊将从爸妈、幼儿园老师、园长等3个面向,为爸妈们详细解析他们对插班的态度,希望解答您的疑惑、能帮你坚定立场。

反方观点:世上无完事,对于插班持反对意见的不在少数呢,且来看看他们的担心。

宝宝容易被孤立

上海市小番茄妈妈:许铭

小番茄是九月入园的,当时年纪并没有达到幼儿园招生要求的两周岁半。我也考虑过是否等满两周岁半时插班,细想之后打消了念头。我觉得,插班的宝宝容易被孤立。大家同时入园,互不相识,起点是一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就会自动分出亲疏,后加入的宝宝要想融入这些基本稳固的小团体就比较困难。如果宝宝被孤立,就会产生自卑,从而造成许多其他心理方面的隐患哦。

关于入园初的哭闹,宝宝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哭上几天。小番茄回来时曾颇为自豪地告诉我:“大家都哭的。”我想,如果是插班,唯有他一个人哭,会不会觉得很没面子呢?

其实最重要的是,与所有的新生宝宝一起入园,当爸妈的可以比较出自己的宝宝适应能力如何。如果插班就不能比较了,爸妈会搞不清楚是幼儿园老师的问题还是宝宝自己的问题。

难控制教学进度

常州市戚墅堰区中心幼儿园教师:陈玉丹

很多爸妈可能不了解,幼教也有大纲,也讲究进度,插班宝宝的起步与正常入学的宝宝不一样,老师上课有难度。或许爸妈认为,给托班的宝宝上课没什么具体意义,3岁前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幼儿园自然不会忽视。爸妈择园时都把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当作一个重要指标,老师们自然是要把理念落到实处呀。

总有宝宝插班,老师势必要分心去照顾尚在适应期的插班生。一来影响正常的教学质量,二来也对非插班的宝宝不公平。

从小就搞特殊化不利于宝宝身心健康。每个爸妈都希望老师能特别照顾自己的宝宝,如果老师对每个宝宝都特别照顾就等于都不特别。一个有爱心的幼儿教师会全心全意地爱她的每个学生,与插不插班没有关系。

不便于管理

上海上南三村幼儿园园长:谢艳华

我们幼儿园不提倡插班,原则上也不接受插班生,理由很简单——不便于管理。每月甚至每天都有新生入园,会增加行政管理上的难度,也会给带班老师增加工作量。

宝宝入园都有个适应过程,哭闹是最常见的一种反抗行为。这种行为持续的时间并不会太长,通常十来天老师们就能安抚他们,重新建立他们的安全感。宝宝们不再哭,以后的日子就可以一切正常。每学期的最初几周是非常辛苦,这也是周期性的,幼儿园已经将这完全纳入计划了。我们已经为了让宝宝少哭乃至不哭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其间的成效相信爸妈们会看到。

正方观点:支持让宝宝插班入园理由多多,让我们逐条来看吧!

更利于宝宝适应

上海市之隽妈妈:辛泉

女儿入托是插班,转到幼儿园是正常入园,两种方式比较下来,我觉得还是插班比较好。宝宝入托的时候几乎没有哭过,老师比较照顾新生,很快就适应了。在托儿所的那段时光,之隽过得很快乐,有自己的朋友,同老师关系也融洽。

我将成功入园归功于宝宝的适应能力较强,于是,九月开学时,我就自作主张地把宝宝转到家附近的幼儿园里。没想到,这个适应期竟然拖了一个多月。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之隽在托儿所里已经熟识的朋友都不见了;大部分原因是被那个集体痛哭的恐怖场面吓坏了,直嚷着要回原先的托儿所去。

入托时,老师登门家访了一次,详细地询问宝宝生活习惯、叫便叫尿的情况等等。入园时,幼儿园也曾提到开学前会安排家访,却没办法落实。幼儿园给出的理由是新生太多,挨家挨户地走访来不及了,开学后再议。说实话,作为妈妈,我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

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入园我会让女儿再插一次班。

为爸妈解决实际困难

上海市吴园长

我认为插班的兴起主要是市场需求。现在的爸妈工作都很忙,也比较注重早期教育,唯恐宝宝给老人带着会太娇惯,希望能早点送入幼儿园。一般幼儿园都有招收年龄下限,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园方已经将原先的三周岁下调到了现在的两周岁半,甚至两周岁。很多心急的爸妈到了年龄就想让宝宝入园,不愿意等到招生的时日。

另外,爸妈工作上的调动、家里保姆变动等原因,造成宝宝突然没人带,也需要幼儿园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利于分隔哭闹的宝宝

上海市陈老师

每年新生入园的最初一周,对老师来说是极大的考验。不论你带多大的宝宝,面对的就是一片哭的海洋。事前准备工作做得再充分,还是会有宝宝因为分离焦虑而大哭。看着一个个小人儿哭得那么凄惨,我们也挺心疼的,几天下来小脸上都被眼泪鼻涕弄皴啦。

如果是年纪最小的托班,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有些表词达意都成问题,老师了解他们的表达方式需要时间,经常一个没留神就尿湿裤子了。生活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带班老师也非常辛苦,依然可能顾了这个忽略了那个。毕竟幼儿园是集体生活,三四个老师要照管20多个宝宝,哪比得上家里都是几大行星围着太阳转?

插班的宝宝就比较好安排,如果哭闹我们可以把他与其他宝宝分隔开,既方便安抚又不会相互影响情绪。班里的老生还会起到正面的表率作用,大些的宝宝还会去帮新来乍到的擦眼泪呢。把集中入园的宝宝分散到各个时段,每周加入3~5个新生,我们工作起来节奏就十分平稳,对付个别几个哭娃总比应对20多个一起痛哭的宝宝要容易得多。

减少生病机会

武汉市方天玥妈妈:吴青

我的宝宝是在9月1日一次成功入园的。期间确实反复病过几次,但都算是比较轻的。她班上有个较小的宝宝因为哭闹与气温的突变,加上尿湿后老师不能及时发现很快就病倒了,上了8天的学,却生了十几天的病。受凉引起的肠胃炎,上吐下泻得好不可怜。

当时我觉得比较庆幸自家宝宝的适应力强,现在想想也不尽然。方玥入园时已满两周岁半,而那个生病的同学才刚刚20个月,自理能力相差悬殊。所以,小宝宝们还是错开入园高峰时段比较好。

对于担心宝宝入园不适应的爸妈而言,插班入园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法,插班确有种种好处,当然也有需要顾虑的地方。爸妈可以根据自己宝宝的状况,并且要事先多走访几家幼儿园了解实际情况后,再决定是否该插班。

幼儿园园长帮你挑选幼儿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一所能够提供高品质教育的幼儿园,就是他们踏上成功道路的第一步。但即使你是一名能力非凡的高职女性,当碰到“如何让孩 子顺利入读合适幼儿园&幼教机构”这个命题时,也险些要举手投降。太麻烦了:报名入校比攀登珠穆朗玛峰容易不了多少;每年学费可能比一名主管的年 薪还高;孩子需要为此做无数准备,全家人都跟着忙乱……针对“入园难”的现实问题,这次,《好管家》找来不同类型的几家幼儿园及幼教机构的代表,为你提供 最实用的参考指南。

蓝天幼儿园沈立老师

选能让孩子全面发展的幼儿园

提炼关键词:离家近、软硬件全面考察、预习入园生活、全面发展

机构介绍:创建于1952年,北京市一级一类园,80年代初即成为陈鹤琴教育思想实验基地,1987年起被定为空军示范园。从抓艺术教育入手对 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和早期养成教育是幼儿园的两大特色。作为“蓝天幼儿艺术团”的主体园,多年来一直参加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的重要演出。

也许是多年从事幼教工作的原因,沈立不光气质温润随和,更有张孩子们都喜欢的娃娃脸。皮肤白皙、圆润、天生上扬的嘴角、一双会笑的眼睛,时而温和时而又像孩子一样充满了好奇的光芒。

说到幼儿园的选择,沈立首先强调的是,离家近,方便接送孩子。这样家长和孩子都不会太辛苦,给孩子讲个小故事的时间就到幼儿园了。太远的话不光家长累,孩之也会因疲惫而对去幼儿园产生逆反心理。

从熟悉的家到陌生的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个环境的大转变,一般孩子都会有抵触、恐惧等负面心理。这就需要家长在入园前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设。其 实,孩子的教育不是从幼儿园开始,而是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了。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比如尽早教会孩 子用杯子喝水、自己脱穿衣服等,孩子具备了这些基本自理能力后,在幼儿园里就能够相对拥有比较从容的心态,度过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在入园前的准备期,家长也可以使用诸如以下的这些小技巧:聊天时经常跟孩子提到“幼儿园”,告诉孩子去幼儿园可以跟小朋友们玩,可以学知识、学 本领,增加孩子对幼儿园的熟悉度,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好奇。多与小区里的孩子接触,创造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机会,这样能够使孩子较快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在入园前期,带孩子到幼儿园玩,熟悉环境,有助于消除孩子初入园时的紧张情绪。另外,孩子在家里,作息时间都比较随意。入园前的一两个月要将孩子的作息时 间调整到与幼儿园作息时间一致。这样可以消除孩子由于作息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身体以及心理的一些不良情绪。

说到是否要选择特色幼儿园的问题,沈立的观点很明确,幼儿时期的孩子吸收能力其实很强,而幼儿园的功能之一便是培养孩子全面兴趣的发展以及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很多家长从小就要侧重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特长,沈立说这其实是个教育误区。

对幼儿园的考察是家长必不可少的准备环节。硬件方面要看一下活动场地、教师、餐厅以及孩子睡觉休息的地方,是不是方便、卫生。软件方面,与园长 和老师的交流沟通很重要。从交流中可以了解到幼儿园的理念、老师的素质等。除此,口碑也很重要。向孩子提前入园的邻居、朋友尤其是目标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多 了解,这些过来人的感受也是给自己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标准之一。

沈立

建议的入园要点:

1。首要考虑地址与环境,不要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距离感。

2。从小培养孩子的基本自理能力,这样能让他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3。对幼儿园的考察包括硬件、软件两方面,家长要做好全面工作。

4。在入园前3个月就开始有意识地增强孩子对幼儿园的全面认知。

金宝贝早教机构卢佳运营总监

提炼关键词:幼儿体力储备、学习社交知识、情绪管理、共同成长

依个性,选学校

机构介绍:1976年成立于美国,拥有33年幼儿潜能开发经验,分支机构遍布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0~5岁幼儿父母获取专业早期教育资讯的早教机构,2003年进入中国,目前已在全国多个城市成立了早教中心。

Jennifer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今天的采访她是以一位早教专家与现身说法的母亲的双重身份来给我们讲述孩子的入园问题。

关于孩子教育机构的选择,Jennifer的观点是主要从孩子个性和父母诉求两方面来定。有些孩子生性内向,就要选择比较开放的教育环境,比如 一些西方的教育机构,有助于完善孩子的性格。有些父母本身接受的是西化教育,因此也不会希望孩子继续接受东方的这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这也是从宏观上影响 幼教机构选择的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终的朋友。金宝贝的教育理念和宗旨便是:父母必须全程参与孩子的上课过程。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关系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而整个幼儿时期,与孩子呆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也是父母,所以,真正好的幼教中心的课程,不仅是教孩子,更是教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大多孩子从小都是由妈妈、姥姥、奶奶等母性角色照顾,而孩子性格的健康全面发展离不开“父亲”这种雄性情商的影响。因此,Jennifer强 调,一定要将“爸爸”这个角色带进孩子的幼儿时期。不是家长性格内向,孩子就一定内向。性格不完全是来自家长的DNA,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外界的环境。母 性角色能够给与孩子细微的关怀和照顾,而男性的大气、阳刚、豁达、开朗更有助于孩子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的培养。这也是近几年来,男幼师受宠的原因。

谈到入园前孩子的心理建设问题,Jennifer说,除了孩子之外,父母的心理建设也尤为重要。父母切忌过分溺爱孩子,不要所有事情都大包大 揽,要让孩子在每个阶段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另外,也不要过度责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有些孩子表现出来的倔强、孤僻、蛮横等不好的性格特征, 也并不是这个孩子的错,家长应该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平时疏于跟孩子沟通,或者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而给了孩子错误的导向。孩子的负面性情,在三岁前 是可以改的,只要父母注意用孩子的语言与其沟通,并且给孩子一个和谐、快乐的成长环境。

卢佳建议的入园要点:

1。从孩子个性和父母诉求两方面来选择教育机构。

2。入园前,父母也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建设。

伊顿国际幼儿园CharmaineSoh(苏小妹)教学和培训总监国际华文蒙特梭利协会理事长

提炼关键词:依个性选学校、雄性情商、让孩子独立

入园前,心理建设最重要

机构介绍:作为中国最具国际水准的早期幼儿教育集团,伊顿秉承西方百年成功的国际幼儿教育理念,融合中西方文化来培养孩子们,始终贯彻着3C核心教育价值观——创造力、品格和多元文化的素养。

苏小妹1991年就在新加坡创办了绿荫蒙特梭利幼儿园和零至三岁的婴幼儿托儿所,经常被邀请到各大媒体分享幼儿教育心得经验。

不论孩子几岁入园,家长都必须考虑孩子是否已经在生理上、心理上和能力上做好了预备。生理的预备表示孩子在生理健康上已经合格。有些孩子的身体 比较弱,入园初期,生理上的抵抗力会很差;心理的预备是提早给孩子预告,让他知道他将到幼儿园;能力的预备表示孩子已经基本掌握了动作控制能力和动作的协 调能力,也会用肢体语言或口语表达自己的需要。此外,幼儿的情绪发展能力也需要事先培养;入学前让他积累足够的社交经验。帮助孩子与他人相处。

谈到现在入园难的问题,苏老师认为要提前做工作,别在孩子入学前半年才准备。早早到网上参加社区或幼儿论坛是个捷径。提早一年到心仪的学校了解状况,也是必需的。

苏小妹

建议的入园要点:

1。依据孩子的个性与智能倾向做选择,重视心理建设,帮助孩子培养自我调节成长的能力,培养孩子在生理、心理和生活方面的能力。

2。提前一年甚至更多时间就开始为孩子入园做准备,不要临时抱佛脚。

幸福天使幼儿园张涛园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教会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机构介绍:以发展性课程支持基础性课程的多元智能园本教育为我们的课程模式,特殊地理位置及周边的环境营造了创办国际化幼儿园的先决条件,多个国家的孩子在此就读。

张老师这位从事幼教事业三十余年的资深人士,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犀利观点,带有明显的西方色彩。

说到幼儿园的选择,张老师指出,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现在幼儿园公办、民办、私立、外资等种类繁多,收费高低不等。在自己经济实力允许的 情况下给孩子选择最好的教育环境。另外,幼儿园离家位置的远近以及幼儿园的办学宗旨理念等也是择园的重要考虑因素。关于孩子入园前的准备,张园长说,父母 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准备不是在入园前才做的,是一生下来就要着手孩子的教育问题。若条件允许的话,尽量不要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孩子,老人对孩子的 过分溺爱不仅阻碍孩子的自理能力,对心理方面的自立更是有百害无一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张园长建议家长,首先要修身养性,夫妻双方感情和睦,给孩 子幸福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其次,不要溺爱,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另外,对孩子的饮食要格外注意。三岁前尽量不要让孩子有偏食的习惯。

张涛园长建议的入园要点:

1。选择幼儿园要考虑家庭经济状态,选择在实力许可的前提下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2。教给孩子从小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情绪管理能力会让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得更舒服。

公立幼儿园VS私立幼儿园


随着家长们幼教意识的加强,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早期教育成了备受关注的问题。但面对让孩子就读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的选择时,却又不免产生疑惑:“到底是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好呢?”。

其实,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各有千秋,它们在教育体制、师资素质和早教方法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家长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经济能力和幼儿入学的年龄以及智力发展等具体情况进行比较和选择。

公立幼儿园VS私立幼儿园

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各有利弊,经过专业人士的多方考察并整理比较,发现它们的优劣特点可略见一斑。

公立园

价格实惠:★★★★★

软硬件成熟:★★★★★

师资稳定:★★★★★

经营有保障:★★★★★

师生比例:★★

入园门槛:★★

报名及入园方便程度:★★

私立幼儿园

价格实惠:★★

软硬件成熟:★★★★

师资稳定:★★★★

经营有保障:★★★

师生比例:★★★★★

入园门槛:★★★★★

报名及入园方便程度:★★★★★

幼儿园与普通幼儿园的区别


明年要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长,现在已经到处联系打听,忙着给孩子找个合适的幼儿园。那么如何为孩子选择,是选离家近的,还是远的?是选择有特色、教育为主的,还是外教双语的?围绕这些问题我们请教了有关的幼儿园老师以及一些有经验的家长,提点建议。

答疑1:特色园一定比普通园好吗?

现在打艺术牌、双语牌、科技牌的幼儿园越来越多,正好迎合“望子成龙”的家长培养小天才、小艺术家的想法。其实,在孩子3至6岁的时候,接触一 些艺术、第二语言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是很有好处的。可是要想上一个这样的幼儿园就可以让孩子获得什么样的成就那就大错特错了。家长要了解,幼儿园阶段没有 必要给孩子定位,而是应该把美术、音乐、舞蹈、语言这些内容当作培养孩子的手段。有些民办幼儿园考虑到经济利益,所谓的双语环境、艺术、体育这些特色招牌 都是幼儿园自我宣传、扩大影响的手段。一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士表示,现在双语、艺术、体育特色的幼儿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认定,都是幼儿园自己给自己定 名。

答疑2:要不要选有外教的幼儿园?

现在许多家长很重视双语教育,有的甚至认为幼儿园要有纯外教的教学,但一些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则认为,纯外教的环境不一定有利于幼儿的发 展,因为对幼儿来说,他要学会观察、学习交往、学习爱、认识周围的世界、学习绘画和歌曲等等,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他去努力,在某一方面所用时间太多,在另外 方面必定会少,而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整体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毕竟他还没有定型,有多种发展的潜能和可能。

而且这个纯粹的环境并不是必需的,如孩子之间可能不会用英语,在家里、邻居都不用,没有一种自然的语言使用环境。其实很多幼儿园都有一些英语兴趣班,可让孩子从感性上知道还有外语这么一回事,真正知识的掌握倒不必太在意。

看是否给孩子营造安全的环境

幼儿园的职责是保育和教育,因此,家长选择幼儿园要从这两个方面去考虑,既要考虑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教师的服务质量,又要考虑教师的专业素质, 幼儿园的内部管理。也就是要看幼儿园是否给孩子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安全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对孩子的服务意识是否达到标准,比如说 孩子入园后每天是否能够保证两个小时的睡眠、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等等。在教育方面,家长要更多地考虑到幼儿园对孩子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符合 孩子的年龄特点,对3-6岁的孩子来说,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应定位在习惯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培养等决定孩子一生发展的品质。

个别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更多地考虑是否有教孩子学英语、学汉字、学速算等超出幼儿园纲要的教学内容。有的家长甚至要求幼儿园教孩子写字,理由是朋友的孩子能写出很多复杂的字,而自己的孩子却什么都不会,只知道玩,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现在很多家长只看重表面上的东西,他们将早期教育等同于早期智力开发,等同于提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和学业知识传授,以幼儿能识多少字、 算小学几年级的算术题为标准来评定幼儿园的好坏。对此,上海市有明确规定,不得进行珠心算等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和育儿发展特点的教育活动。

此外,要看整体环境和管理水平。一所好幼儿园的环境应体现出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宗旨和办园目标。园所环境要有供孩子活动的宽敞的活动场地, 有充足的教具、玩具,有适宜的绿化面积等等。无论是园长还是教师,言谈举止都要给孩子做出表率,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在卫生保健方面,幼儿园不仅要有相应 的制度,其保育员和厨房工作人员一定要持证上岗。

[过来家长谈]

4要素选合适的幼儿园

路近最重要再好的幼儿园,如果每天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在路上,那也会黯然失色,要是再遇到刮风下雨,大人孩子更是苦不堪言。而且,孩子刚上幼儿园时,问题最多,万一有个事儿,家长最好能第一时间赶到。

好老师是关键好老师是一宝。在幼儿园的硬件和软件上,专家更倾向于软件。老师是一所幼儿园软件教育的体现者。其实,只要在孩子哭闹的时候,老师能够抱起来哄哄;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多一些耐心劝劝;在孩子胆小怯懦的时候,多说一些鼓励孩子的话,就够了。

硬件要考虑幼儿园是孩子生活一天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学习、游戏、玩耍,如果幼儿园的硬件设施陈旧,孩子的生活也会失去色彩,所以,在满足前两点的情况下,选择硬件出色的幼儿园是最好不过的了。

伙食与卫生条件可以细心观察一下园里是不是窗明几净,孩子们的餐具是不是分开消毒,厕所是不是清洁卫生。

让宝宝更好适应幼儿园小策略


3~6岁是孩子发育的黄金期,很多家长在这个阶段“重智力轻能力”,忙着教孩子学音乐、背唐诗,却忽略了对孩子自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天津市首位国务院特殊津贴幼教专家、南开区第一幼儿园园长李淑英表示,家长在学前教育阶段更应注重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而掌握教育“妙招”,则能让家长的育儿方法更科学、系统,事半功倍。

模拟情境让孩子学会“提要求”

“宝宝,今天多喝点水,多吃点饭!”每天早上,在幼儿园门口,总能听到家长这样细心的叮咛。然而让家长不解的是,孩子回到家后,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叮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李淑英园长表示,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成年人是不同的。孩子没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是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将父母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的能力,还不能掌握向老师主动提出请求的方法。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创设一种情境,教会孩子在具体环境中模仿如何去做。举个例子,家长可以和孩子模拟在幼儿园吃午饭的场景,告诉孩子,如果没吃饱,可以举手说:“老师,我想再吃一点儿饭!”

孩子在幼儿园里“拉裤子”,往往也是家长没有运用“情境式教育”导致的。有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在幼儿园里“拉裤子”,还故意将孩子大便的时间调整到晚上。对此,李淑英表示,家长这种“宁可我帮孩子做,也不能让孩子自己做”的想法不可取,这不仅会打乱孩子的生物钟,而且会严重干扰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其实,家长只要掌握情境式教育,设定问题情境,就能很容易地帮助孩子解决这些小问题。“家长应该意识到,帮助孩子提高照顾自己衣食住行的能力,对3~6岁孩子来说,是生存、生活能力的基础。”

细心“诊断”耐心帮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在幼儿园里根本不说话,他时刻抱着玩具熊,孤零零一个人待着,真愁人!”“孩子特别‘独’,自己的玩具不给别人玩,还抢人家东西!”孩子入园后,交际能力方面的问题不断出现。李淑英园长支招:“试试‘诊断式教育’。”

在家里的时候,所有大人都围着孩子转,孩子在人际方面的问题不突出;上幼儿园后,随着孩子跟同龄人交往的增多,问题就呈现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像医生一样“诊断”孩子的“病因”,与老师及时沟通,合力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归因于“咱的孩子就不喜欢上幼儿园”,甚至干脆退园。

李淑英园长说,上面那个“不说话”的案例实际上是因为孩子转到一个新环境后出现自卑、孤独和不安全感。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引导,如为孩子提供一个轻松的氛围,家长和老师可以故意不关注孩子“不说话”的现象,让他从“听”开始,然后变为“跟着老师思维走”,再到他突然有一天情不自禁回答老师的提问,接着,老师可以鼓励他每天为小朋友讲故事,成为受小朋友喜欢的“故事大王”。

“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要耐心找出原因,然后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去解决。”李淑英园长说,家长要容许孩子出现失误,并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解决问题。如果家长觉得自己没有“诊断”和解决能力,那么可以请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帮忙。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控制自己急躁的情绪,耐心等待孩子改善,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转换方式提要求不如提“问题”

“孩子总是把他的东西乱放,让他物归原位,他就像没听见,批评他也不管用。”很多家长发现,越要求孩子“有规矩”,孩子做得越不好。

“家长喜欢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且希望孩子立即执行。但是别忘了,您面对的是小孩子,他们不喜欢接受指令,你越批评,他们越逆反。聪明的家长要学会把自己的要求转化为和孩子一起解决的问题。”李淑英建议。

举个例子,当你希望孩子的书柜整齐有序,那么从摆放图书时起,爸爸妈妈就应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参与到规范化管理中来。“宝宝,你看,这本书应该放在哪儿?你给妈妈出个主意好吗?”“书看完了,咱们把它放回哪儿去呢?它原来是在哪个位置呢?”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孩子不仅乐于参与,而且得到表扬时还会很有成就感。

幼儿园入园宝典


Part1入园准备篇

一、确定幼儿园。

孩子马上三岁了,在孩子入园前一年,家长需要做的是确定一个范围——我在哪里住,想把孩子往哪个幼儿园送。比如我住天心区-—侯家塘——贺龙体育场附近。那就要看看贺龙体育场附近有没我相中的幼儿园?能去的有几家?公立私立都有哪些,托费赞助费合起来再拆分一下觉得哪个更合适,离家远的再筛掉一些,最后留下4-5家幼儿园,就要您亲自去考察一下了。先去看看幼儿园的面积,硬件设施,活动区域大不大,绿化好不好,周边有没有不利于孩子学习和休息的建筑。最好能在家长接送的时候,看一看幼儿园老师对待孩子和家长的态度,顺便还能和家长聊一聊孩子平时的餐食啊、卫生啊什么的,做一个比较综合的客观评价。

最后确定下来2家犹豫不决的时候,可以趁着园所开放日的时候带着孩子去看看,看看孩子更喜欢哪个,尊重孩子的意见很重要(或者在该园放学时间,向接送孩子的家长们问问情况)。基本确定幼儿园之后,想办法和幼儿园老师,甚至园长聊一聊。看看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是否一致,最终选择一家距离合适、费用适中、观念统一、孩子喜欢的幼儿园,就它了!

确定幼儿园之后,就要开始行动了。了解幼儿园的报名时间,填写报名表,基本园所的报名时间都在5-6月进行。这个时候可以有意识但别刻意的训练孩子关于面试的一些内容了。这样,8月初接到入园通知,9月底就要面试和体检了。

Part2入园适应篇

一、入园不适

每年有小朋友新入园的时候,幼儿园都是一派惨不忍睹的景象。爸爸妈妈送自己的心肝宝贝去幼儿园,宝宝哭声一片,妈妈也泪水连连,满眼都是断桥离别式的苦情戏,更有的孩子还会拒绝睡觉、不肯吃饭来表示抗议。这就是所要面临的“入园不适”,都哪些孩子容易有不适的状况发生呢?

1)包办过多。这主要指的是生活上包办过多的孩子,容易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因为面对新环境不能自理,手足无措,所以不适。

2)过于溺爱。平时都是三千宠爱于一身,六口人围着一个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当孩子到了幼儿园,失去了做焦点的感觉,一旦被要求分享或无法独占玩具和老师的时候,容易不适。

3)环境单一。是指孩子平时社交机会太少,社交能力弱,所以一下到陌生环境,很难融入大群体当中。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被孤立了。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敢张口求助,这种恐惧和压抑也会让孩子不适。

4)显示落差。入园之前,家长把幼儿园的蓝图绘制的太美好,把幼儿园说的像个大游乐场,而孩子身临其境的时候,就会觉得没这么好,失望之下想要回家也是正常的。所以家长在和孩子描述幼儿园的时候,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切忌太夸张。

二、分离焦虑

其实我们所说的入园不适,根源来自亲子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宝爸宝妈们千万别觉得孩子怎么这样:娇气、任性、没起子……你想,你初到一个新的环境,你就完全放得开吗?孩子更单纯,更直接,他不会掩饰,而且他是那么依赖你,所以他能表达出来的就是哭闹,找爸爸找妈妈。家长们一定要用平常心看待这个问题。那我们说焦虑的根源又是什么呢?焦虑的根源在于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对新环境心里有没有底。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这有一个入园准备金字塔,位于金字塔底端,最基础的就是——

1)生活用品

看幼儿园是否有规定统一购买被褥或生活用品,否则也要给孩子带上备用衣服、纸尿裤、小书包。如果孩子特别喜欢他的某一个玩具,可以先给他带上,这样让他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个精神慰藉。给孩子带去幼儿园的东西要写上名字,因为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一下子记住这么多东西是哪个小朋友的,这样也算我们配合老师的工作。

2)熟悉环境和“打预防针”

现在的幼儿园为了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都会开设亲子班、早教班之类的,通常在头一年的春天或寒假,家长可以提前去幼儿园问一问。如果不上亲子班,也可以带着孩子,每天花上半个小时在幼儿园门口看看,嘴里还得跟孩子念叨着:“你看小哥哥小姐姐玩的多开心呀。那个漂亮阿姨是幼儿园的老师,她带着哥哥姐姐们做游戏,滑滑梯,画画、讲故事。将来宝宝也会去,到时候你也画画游戏讲故事好不好?”孩子看久了,知道幼儿园是做什么的,幼儿园阿姨也很和蔼可亲,就不那么害怕了,等将来他自己去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抗拒。

3)习惯培养

即使孩子已经入园,但他对幼儿园的作息和生活习惯一定不太适应。所以这时候家长一定要配合幼儿园,保证孩子的作息和幼儿园的一致,也就是说在家也要继续训练孩子的习惯。比如自己大小便(或学会表达),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睡午觉、自己系鞋带……尽量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尽快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在金字塔的顶端,最重要的,是“决绝的心”。我们总说孩子,你怎么就不能接受幼儿园生活呢?那我想问问家长,您准备好了吗?扪心自问——您有没有下定决心要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幼儿园?您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牵挂孩子的念头而跑到幼儿园去偷偷看他?想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您一再犹豫,这种情绪会传染给孩子,孩子一旦体察到这种情绪,那么他会变本加厉,一哭二闹吃定你。因为他知道你会考虑不送他去幼儿园。您觉得这样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吗?所以,决绝的心很重要。

“决绝”这个词,看起来非常残忍。确实如此,面对自己的孩子,可爱的脸,懵懂的眼神,当他知道自己即将独自一人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没有亲人照顾的时候,他是一定会抱住你的大腿,或嚎啕或委屈的说妈妈我不要去!这时候你心软了,说宝贝那好咱不去了,成吗?那以后小学也别上了,行吗?所以长痛不如短痛,这个时候必须横下心来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任。而且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做除了拉长入园适应的战线之外没有任何作用。不要等别的孩子都已经快乐的享受起幼儿园生活的时候,您家的孩子还在跟您进行拉锯战,家长和孩子都痛苦,对不对?

三、入园初期

孩子终于顺利的开始融接受幼儿园生活,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开始享受幼儿园、爱上幼儿园,还要家长持之以恒的努力。幼儿园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如果你认为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可以歇口气那你可是大错特错了。我教给大家一些小方法,可以体会一下。

1)保持冷静。保持家庭中平静的氛围,尽量降低你表现出对孩子幼儿园生活的担心和关注。比如有的妈妈可能一天没有看到孩子,接到孩子的时候马上抱着孩子说:哎呀宝宝,一天都没见找你,妈妈可想死你啦!快来然我看看,幼儿园怎么样?老师对你好吗?你们都玩什么了?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过于兴奋和关注,孩子会被你的情绪感染产生紧张情绪。其实今天只是很普通的快乐的一天,让你这么一问,立刻觉得有种奇怪的感觉。

2)忍耐、包容。继续你的耐心和包容,接受孩子的反抗并且不断地安慰他。因为终有一日孩子会在幼儿园里有好朋友,会喜欢听老师唱歌,滑滑梯……只要熬到那一日,这一关就过了。

3)作息一致。孩子周末在家休息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幼儿园的作息生活。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还要保证一定量的户外活动。不能因为孩子在家就让他赖床或者吃零食什么的,目的就在于不要造成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对比,因为毕竟家庭生活更安逸,一旦这样,孩子就会对家庭生活产生依赖感。等假期一过,孩子又要重新经历入园的挣扎,咱何必呢?

4)家园沟通。在这个敏感时期,家长不放心,老师对孩子不了解,所以很多时候家园沟通很重要。好在现在有很多种途径可以让老师和家长随时联系。比如电话、微信等等。如果孩子一切正常,老师就不会给家长打电话的,所以家长也尽量不要问老师孩子的情况,让老师回复也不是,不回也不是,不要打乱老师正常的教学秩序。

5)正面引导。为什么要把他放在最后呢?因为这是一个对孩子受益终身的教育课题,而不仅仅是帮助孩子过渡入园不适的方法。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了,我要少对孩子说“不”,但是有时一火起来,“你别XX”“不许XXX”还是会脱口而出。这是因为家长的思维定势就是要否定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去教他怎么做。引导也是一样的,我们要往积极的、开放的方面去引导他的思维。

我这里有几句话,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仿照这种正面引导的方式和孩子聊天。

“今天在幼儿园里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这句话是在情绪方面的积极引导。让孩子回味一下幼儿园的生活,充满欢乐。而且还可以了解一下孩子的价值观。有的孩子认为吃了肉就是开心的事,有的孩子则认为帮助了小朋友是开心的事。对于您了解自家宝贝有一定的帮助。

“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这样问是让孩子增强对自己的认知。只要孩子回答了,我们就要给予鼓励,但要注意,不是一味的说:“你真好,你真棒!”此类粗糙概括的形容词。如果要夸孩子,一定要夸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孩子说:“今天我在班里帮助老师收拾了玩具。老师夸奖了我。那我们就要及时的肯定孩子的行为:对,你做的非常对。老师带着你们做游戏,很辛苦,你能帮助老师一起收玩具,这样就可以让老师多休息一下,对吗?你真是个体贴的好孩子。这样对于孩子就知道,原来这样做是体恤别人的行为,所以我做得对。而不是,我帮老师收拾了玩具我就棒,如果某天我不帮老师收拾玩具了,我就不好了吗?所以肯定孩子也是有方法的。

“今天有什么好的收获吗?可以给妈妈讲一下吗?”

这样是帮助孩子回顾学习的一个问题。孩子会很热情的告诉你,今天我们做了手工,我们唱了歌,我们学了体操……无形中就是一个复习。如果孩子在某方面特别强调了一下,你就可以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所在,将来可以着重培养。

“什么需要我帮你的吗?”

这句话的目的在于,爸爸妈妈是非常关注你的,但是你要知道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我能做的就是帮助你、辅助你。所以从潜意识上要独立起来,不要太依赖爸爸妈妈。

一些沟通的小技巧,可以在特殊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孩子不太擅长表达,你就可以用“问小不问大”的原则。比如“今天有什么好的收获吗?”他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可以换一种方式“今天老师都带你们学什么啦?”孩子也许回答“老师带我们读书了。”“哦?是什么内容呢?可以跟妈妈讲讲吗?”也许这样孩子就会很愿意和你交流。另外还要注意——中国的家长啊,太好为人师。家长作风严重,孩子还没容说3、4句话,家长马上就开始说教:哎呀你这样不行,我之前不是告诉过你吗?……我要是孩子我就会心想,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我马上就闭上嘴,听你说教就好啦,还聊什么天呢?另外一定要注意肢体语言,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拉着小手,面带笑容,或者抱着孩子,这样的互动会让孩子很放松,而不是“妈妈在质问我”的感觉。孩子会更喜欢和你交流。

除了和孩子交流,还要和幼儿园老师保持联通。你既然把孩子都放在了幼儿园,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信任幼儿园老师,用配合的态度来协助老师管理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发现什么问题要及时和老师沟通,双方一起帮助孩子更好的成。最后一点更重要,就是要彼此理解。一级一类园3-4岁的师生比是1:5,5-6的是1:10左右。一天下来是很辛苦的,我们应该体谅老师的劳动,出了问题,和老师一起解决,而不是一味的认为自己孩子就完全正确,全是老师的问题,要保持同理心。

Part3学习规划篇

孩子3岁之后,上了幼儿园,就不再是0-3岁的小娃娃了,大脑发育几乎完成,大小肌肉的发展也到了一定程度,也基本具备了语言交流的能力和生活常识。我们应该有意而不刻意的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和思维方式。

一、关键期

一般的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大脑的重量是350g—400g,相当于成人大脑的25%,3岁的时候,相当于75%,到了6岁的时候,就95%了。13岁的时候就基本发育完全。在这期间如果如果人受到的刺激越多,那么大脑里的神经元就会链接的越多,思考的越多,神经元就会粗的越多,什么意思?就是人会思维非常敏捷,记忆力好,非常聪明。

3-6岁这个阶段则是人的关键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开始各个方面的萌芽。比如专注力、想象力、观察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所有的这些都是都大脑所支配的能力,最后融合为一种表象,就是思考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越强,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不管有多么淘气,多么不爱读书,但他依旧聪明,聪明不止体现在学习知识方面,他各个方面都会很优秀。比如适应力强,情商高,领导能力强……所以抓住孩子的大脑发育关键期,是孩子学习规划的关键。

二、八大智能

我们家长总说自己家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其实除了学习条件支持之外,科学的学习规划才是最重要的,那我们就从八大智能说起。

八大智能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他认识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8个方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八大智能。八大智能理论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幼儿教育当中,所谓的潜能开发特色元就是基于这个理论。

1、语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活动家、主持人、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教师等。

方法案例:可以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反复读,利用孩子的无意识记忆,加强孩子对故事的记忆。但切记不可强求他背下来。等孩子基本能复述下来的时候,我们在用手指点读,将字音和字形对应起来,这样识字的难度就降低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切不可急于求成,反而会有反效果。

2、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是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他们适合的职业是:科学家、会计师、统计学家、工程师、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

方法案例:家务活。刷碗、扫地、拿碗筷等等。对应的数学能力分别为:分类整理、按顺序思考、一一对应等。

3、空间智能(Spatialintelligence)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周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关系很敏感。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飞行员等。

方法案例: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来培养孩子,比如东西的大小、树的远近、近大远小、房子的高矮,目测东西的距离来进行教育。还有一种方式非常好,就是让思维能够从平面变成立体的转变,这是思维上一个质的飞越,你会发现孩子的方向感会非常好,专注力也更强。是个什么方法呢?就是画地图。先从家里的布局开始,让孩子看床、沙发、柜子、书房卫生间的位置,再画在纸上,这就是一个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反之,让孩子拿着地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探险,这是从立体到平面的思维转变。大家可以让孩子试一试。

4、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运动员、演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宝石匠、机械师等。

方法案例:手指操。

5、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这项智能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强,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具有较高的表演、创作及思考音乐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

6、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项智能善于察觉他人的情绪、情感,体会他人的感觉感受,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家、外交家、领导者、心理咨询师、公关人员、推销等。

方法案例:人际关系智能强的孩子,喜欢参加团体活动,如足球、篮球等,不喜欢游泳这样的运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喜欢向别人求助,喜欢帮别人出谋划策,往往是群体中的领导者。如果孩子这方面稍弱一些,家长就要多帮助孩子创造群体环境,如团体运动、小聚会等,让他多锻炼,多表达。

7、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自己的内在爱好、情绪、意向、脾气和自尊,喜欢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等。

方法案例:最好的增加自我认知的方法就是让他参与社会。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参与社会性活动。现在有很多活动可以参加,如义卖报纸、各种比赛、夏令营等等。通过在社会中的成功或失败,来增强自我认知。咱们家长普遍都有一个问题,就是保护过度。但实际上放手让孩子遭受点挫折挺好的,他会知道谁也不是世界的中心,在自信和自负中找到自己的一个平衡点,人格就会慢慢健全了。

8、自然认知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论和分类的能力。这项智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环境设计师等。

方法案例:我的理解就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不仅能够探索,还能够在未知世界中学到新鲜的东西。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养养花种种草,养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到青山绿水间走走,大风大雨里感受一下,给孩子讲一讲什么叫做:天时地利人和这样古老的哲学,孩子会受益匪浅。我记得摩比思维馆有一个理念说的特别好,叫“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300万年来,从人猿进化到人类,我们的祖先从大自然中发现了科学,而今我们再将科学应用到不同领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三、教育误区

了解了八大智能,我们就可以回去看看自己的孩子,取长补弱,让孩子全面发展。但是家长请注意,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通常都有几个误区,我给列举了几项,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重硬件轻软件。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硬件,学校选最贵的,教材选最贵的,IPAD、电脑选最高配的,但老师的资质、课程的设置或是学习规划、学习的环境首先是非常重要的。

2、重名气轻自量。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幼儿园、学校、课外班的时候都会特别看重这个学校的排名和名气。但实际上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孩子辛苦,家长吃力,极其容易造成家长的心理失衡,很容易说出:我如此这般都是为了你!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就像上有个帖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辛辛苦苦把孩子送到某名小,孩子的同学各个是精英,孩子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很严重,各个都比他强,在那孩子生存压力很大,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非常不开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与其这样,还不如选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让孩子在快乐的前提下成长,家长也会轻松很多。

3、重识字轻阅读。有的家长过分要求孩子识字量,目的好像是为了让孩子识字后语文能够出类拔萃……其实错了,就好像计算好不能代表数学好一样,识字量也不能代表语文水平。字是什么?字是一个工具,最终的目标是要阅读。独立的字如果不从书法的角度去看,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字和字连接起来,做营造出来的那种意境才是语言之美。所以不仅要识字,还要阅读。

4、重学校轻家庭。有的家长在孩子上了学之后,就变成“甩手掌柜”了。孩子一有点什么事儿就找学校,其实这本末倒置了。两边都一样重要,哪边都不能偏颇,必须要学校和家庭一同努力,孩子才会成才。

5、重智育轻德育。为什么会有“熊孩子”这个词?就是因为现在的家长轻德育的结果。忽略了礼貌、规矩的教育。试想,就算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你一张嘴就是骂人,动不动就打人,到人家就乱翻柜子,公共场合嬉笑打闹…这样的孩子也很难招人喜欢。多带孩子学习《弟子规》,做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天使吧!

6、重智育轻体育。孩子四岁了不会双腿跳,走着走着就摔跤,写字歪歪扭扭不成样,这其实全都是轻体育的结果。大小运动都是由大脑来支配的。足够的运动能够刺激大脑的发育,让大脑反应更灵敏。而且孩子生而好动,你不让他动,不就是扼杀天性吗?让孩子动起来,回归天性吧!

7、重知识轻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轻视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一味的给孩子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等孩子用不到时立刻就忘了(比如我们的英语)。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利用他能理解的知识内容,通过合理的设计,让激发他思考。数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数学涵盖了计算、分析、推理、空间、图形等思考方式,我们经常说理科好的人很聪明,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养成了条理清晰、归纳整理、融会贯通的能力,所以他们聪明,这就是思维的魅力。

幼儿园“插班生”的是是非非


幼儿园新生,都要经历一次精神“断奶”。每每想到宝贝不可避免的撕心裂肺的哭声,尤其是每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孩子们集体痛哭的场面,妈妈们就不免心疼肝颤。于是,一些人将目光锁定在春季插班上,或许,在一个少有哭声的群体里,自己的宝贝更容易喜欢去幼儿园。插班与正常入园,哪种方式对宝宝更好呢?

春季开学后,佳佳到幼儿园插班了。刚开始,她哭着说“不去”;到了教室门口,听到老师热情的招呼,佳佳虽不情愿,却也能乖乖地进去,只是边走边回头看妈妈,一副委屈的样子;有时也哭几声,但绝不属于声嘶力竭那种。一周后,她也能和大多数孩子一样,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了。妈妈说,如果不是去插班,佳佳恐怕不会这么快就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每年2、3月份,为孩子选择插班的父母为数不少。那么你将为宝贝做出怎样的选择,是秋季开学正常入园还是春季插班?我们不妨看看一些妈妈们对二者所做的分析比较——

选择插班的理由

1、避免不良情绪的传染

程茜公司职员女儿萧萧 3岁2个月

我为女儿选择插班,一是因为正常入园时她还不满3周岁,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考虑到每年秋季,新生入园第一周,班里的哭声此起彼伏,甚至是二十几个宝宝哭成一片。在这种“悲伤”的氛围中,即便是那些不怕生的孩子,也很难抵御不良情绪的传染,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大放悲声。而春季插班,绝大多数“老生”情绪稳定,为新来的宝宝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欢乐的气氛中,插班宝宝比较容易忘掉“悲伤”,积极融入新环境。

2、得到更多的关注

郑焱广告文案儿子健健 3岁7个月

如果选择秋季入园,我儿子刚好3周岁,但他自理能力不强。我想,二十几个新生在一起,肯定有被老师疏忽的时候。相比之下,春季插班的新生少得多,而原有的老生已基本适应,不太需要老师分心,这时,老师就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照顾插班的孩子。而且,没有了集体痛哭的困扰,老师的心情也好,能充分地给插班的孩子倾诉的机会、更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理感受,帮助孩子排解分离焦虑、缩短“家园过渡”的过程,一周后,我儿子就喜欢去幼儿园了。

3、减少生病机会

谢怡然律师儿子超超 3岁3个月

我儿子体质弱,经常生病。如果选择9月入园,赶上秋冬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加之最初去幼儿园,少不了哭闹和生活上的不适应、喝水少,导致上火,还有班里孩子之间的交叉感染,我担心儿子患感冒的几率会增加。而开春以后天气一天天转暖、户外活动也多起来,抵抗力相对增强,能减少生病的几率。现在看来,我为儿子选择插班是对的。

4、多了一份选择

方晓燕财务总监女儿乔乔 2岁8个月

多数幼儿园,在一个年级中有几个平行班。将女儿插入小托班之前,我有机会和那些已经入园的孩子家长聊聊,从他们的口碑中得知哪个班的老师更细心、更有经验;带女儿去幼儿园玩的时候,问问她从直觉上更喜欢哪个老师。在插班前我向幼儿园表达了自己希望把孩子插入哪个班的意愿,结果,孩子去了以后真的很高兴。而9月入园,幼儿园统一分班,家长较难拥有这样的“主动性”。插班有利于孩子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生活。

插班的不利因素

1、“新来的”加深孩子的陌生感

秦嘉小学教师女儿涵涵 3岁半

涵涵到一家幼儿园插班后,每天总是不大情愿地说:“小朋友说我是新来的,不想去……”幼儿园与家里的环境完全不同,孩子一时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父母要帮孩子慢慢适应;如果孩子内向,插班后不容易合群,适应期会比正常入园要长些。而小朋友们“新来的”这个说法,强化了她和其他孩子的不一样,容易使她产生被排斥、被孤立的感觉,进一步加深了其陌生感,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孩子的自卑,造成心理隐患。

对策:

◎权衡孩子的性格

宝贝的性格与插班有很大的关系,开朗的孩子能较快融入新集体,反之就比较困难。所以,内向的孩子最好不插班;如果非插不可,父母要给孩子打好心理预防针,并和老师沟通、商量对策,给宝宝最大的帮助。

◎给出恰当的解释

告诉孩子,小朋友这样说的真正意思是他们又有了一个新朋友,并不是不喜欢你,他们很愿意和你玩儿呢!这个解释能帮孩子驱除心中的孤独感和被排斥的感觉。如果孩子担心自己被欺负,则让她明白,老师不允许小朋友欺负人,帮孩子在新环境下建立起安全感。

2、跟不上小朋友的节奏

儿子丁丁2岁10个月插入小班,那时他不熟悉幼儿园生活,又比别的孩子小几个月,在上课、游戏和一些集体活动中,感到无所适从,别的小朋友做得很娴熟的事情,他却总也做不好,凡事还比别人慢半拍,那种谁都比不了的挫败感让丁丁很郁闷,最初一个月,他几乎天天回家后发脾气。原因是他和其他小朋友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对策:

◎不要人为地“拔高”宝宝

将宝宝插入年龄相当的班级,比如将2岁多的宝宝插入到托班或小小班,孩子更容易适应。因为,年龄相差几个月,小宝宝们各个方面能力的差异很大。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总处在被照顾的位置,做什么事都处于弱势,长此下去,孩子将没有成就感,失去自信心,不利于个性发展。

◎摸清“底细”

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他以前没有学过这些,现在一下子做好不容易,但是宝宝不要怕,妈妈和老师都会帮他的,安慰他放宽心。然后,再给孩子的具体困难指一条“明路”,力争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缓解其心理压力。同时,帮他一起解决,比如在妈妈和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折纸飞机,孩子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有了赶上小朋友的信心,也就不甘心当“小尾巴”了。

3、从优越感到失落感

周恬恬医生女儿乐乐3岁半

春季入园后的最初那段时间,乐乐得到了老师比较多的关注和照顾,她总是很自豪地说:“我是老师最喜欢的宝宝”,不知不觉产生了优越感,并有事事争宠的苗头。过了一阵子,乐乐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对她的特殊照顾减少了,对她和对其他小伙伴没什么差别了,没想到,老师态度的“降温”竟引发了乐乐的失落感,一旦没被夸奖就不高兴,甚至对其他被表扬、被关注的小朋友产生嫉妒和敌对情绪。我想,如果选择正常入园,乐乐和小朋友们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她或许不会产生心理“落差”。从这个角度讲,插班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对策:

◎所有的宝贝都可爱

给宝宝灌输“所有的小朋友都是可爱的,老师都喜欢”的观念,让他知道,小伙伴们尽力0把该做的事做好,也能和他一样能得到夸奖的机会;老师表扬别的小伙伴,并不等于不喜欢他,使孩子平和对待表扬,淡化嫉妒心理。

◎理解公平

告诉宝贝,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点、长处,老师表扬他们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或者有了明显的进步。老师只有这么做,才是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如果老师给予宝贝你太多的关注,其他小朋友会不会也觉得委屈呢,就像老师表扬小伙伴时你的感觉一样?借助讲道理和一些小事来引导宝贝理解公平,克服失落心理。

转园YesorNo

每年春季开学,也有一些父母尝试给宝贝转园,这可以被看做是另一种形式的插班。

转园的原则

孩子上幼儿园,最好“从一而终”,但假如孩子在一所幼儿园里,一家人都觉得心力交瘁,就不妨试试转园。

◎路途远

幼儿园离家很远,孩子、父母都很不方便、很辛苦,宝宝的睡眠不足,上幼儿园成了全家的负担,就该给孩子换所幼儿园。选择的标准之一要相对就近。

◎目标不一致

所在幼儿园的办园思路和自己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设想不一致。比如幼儿园强调学知识,而父母注重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由于教育定位上产生分歧,可以考虑转园。

◎强烈逆反

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表现为逆反;或者在老师面前很乖,回到家里出奇地疯,说明孩子白天过得很压抑。时间长了有可能造成性格扭曲或双重人格。

◎谁是主角

决定是否给宝宝转园,还要看看一所幼儿园是以孩子的发展为主,还是以老师的方便为主?老师的行为是不是为孩子的成长搭台?在一些看似平凡、琐碎的小事中是否蕴涵着教育的理念?这些基本上做到了,它就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这些情况下不必转园

◎大环境出入

爸爸妈妈发现前期园里承诺的一些事情、尤其是父母最看重的事情和实际理解的不一致,比如宽松的教育方式、启发式教学等等。这多半是因为不同的老师在理解和落实园长的办园思路、意图和理念上有差异,不妨请园长与相关的教师沟通,协助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

◎小环境不好

对老师的能力不满,或因为一些小事,父母和老师产生误解……遇到类似情况,父母需要做的是和老师交流,相互理解,对症下药。信任老师是不可少的。

◎生活护理不到位

3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完全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父母要和老师多谈谈,以便老师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基本情况心中有数,比如大便的时间、喝水的多少、饭量的大小,在特定的时间老师会提醒孩子该做什么了、怎么做。有时候,父母的一句话能解决宝宝的大问题呢!

更多入园内容,请关注入园专题“轻松应对宝宝的入园焦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