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一个令新生家长好奇中夹杂着焦虑情绪的月份。新小班幼儿入园,孩子们在生活习惯、活动方式和同伴交往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一些孩子在入园之初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哭闹,此外还会出现憋大便、喝水少、吃饭难、拒绝玩幼儿园玩具、不参与教师组织活动等种种不适应行为。如何尽快帮助孩子们度过这一适应期,成为

家长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选择了家长最关心的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请崇文区回民幼儿园的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尽量给家长回答得具体细致一些,希望能帮助家长解除焦虑情绪。

问题一:孩子在幼儿园都吃什么?怎么吃?

在幼儿园吃饭、喝水对幼儿来说将是他们要面对的“第一关”。首先,幼儿园会在保障营养均衡的前提下,从饮食的制作上尽量缩小家园差异,同时从色、香、味、形上吸引幼儿,激发幼儿食欲。比如,多为幼儿制作有动物形象的小点心、小包子、小饺子;各种不同配料的三鲜蛋羹、肉末蛋羹、蔬菜蛋羹等;松软可口的各种蛋饼和太阳米饭、果料米饭……进餐时,教师会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主动进餐,鼓励他们吃得饱饱的。在饮水上,幼儿园以白开水为主,还会为幼儿增加酸梅汤、秋梨膏水、冰糖菊花水、什锦水果汤等等,旨在去火、润肺、止咳、防病。

问题二:我的孩子准备整托,在家都是用盆大便,在幼儿园怎么办?

在幼儿入园初期,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幼儿在园大便的问题。有的幼儿因环境的变化会有憋大便的情况,对此,我们会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帮助幼儿解决大便问题。

通过幼儿来园前的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的大便时间,以便教师在幼儿入园后可以在相应的时间提醒幼儿大便。

幼儿在家大便一般是坐盆,或有家长把着大便,而幼儿园一般都是蹲坑。幼儿不习惯就会拒绝在幼儿园大便。因此,我们会在班中准备便盆,让幼儿先坐盆,再慢慢过渡到由老师扶着蹲坑大便。

每个幼儿在家大便都会有不同的习惯,如有的幼儿会抱玩具或看电视,有的幼儿会要人陪等。我们会让幼儿先保留一些习惯,同时教师会陪在他们身边,减轻他的焦虑。

我们还会给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如为大便的幼儿带上小五星等,以强化他的行为。每班门前还贴有“幼儿大便情况记录表”,家长可以在接孩子时了解孩子在园的大便情况。

问题三: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哭闹、不适应怎么办?

年幼的孩子从家里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将会采取以下措施,以尽快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我们会尊重幼儿的一些生活习惯,让他们将这些习惯带到园中,尽量在幼儿园创设与家庭相似的生活氛围。

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需要,我们会用关爱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来与幼儿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消除不安,使他们逐步对老师形成依恋。

在园中我们会以游戏的口吻、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使孩子在园中的活动充实而有趣,缓解孩子们的焦虑情绪。

我们会利用来、离园环节,做好稳定幼儿情绪的工作。如来园时,我们会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喜爱的玩具、关心的动物等)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以淡化分离焦虑;在离园时,我们用言语鼓励幼儿,并给予小小的物质奖励(小星星、小贴画等)来强化幼儿高高兴兴来幼儿园的积极行为。

入园后,我们会定期进行回访,在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入园后表现的同时,与幼儿进行直接的互动,加深幼儿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

我们还会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家长的不同关注点,组织不同的小型座谈会和亲子活动,有的放矢地向家长介绍一些有效的育儿经验。

要想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缩短适应期,首先家长的情绪、情感很重要,要消除自己消极的心态;其次,每天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再有,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导向,不要总问一些消极性的如“有小朋友打你吗?”、“抢你的玩具了吗?”等问题,这会让孩子不爱上幼儿园。家长应在和老师沟通的基础上,从正面引导幼儿,如:“今天你得了一个小五星,真棒!明天我们还去幼儿园,得一个大五星好吗?”、“老师说你真乖,可喜欢你了。”“今天和谁做好朋友了?”……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多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以此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会让孩子感受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问题四:孩子在幼儿园都干什么?表现怎么样?

这个问题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会用最直观的方式,如照相、录像等来将幼儿的一日活动客观地记录下来,在离园时请家长观看。与此同时,我们还会利用“家长园地”、“宝宝生活记录表”、“我的一天”等形式向您介绍宝宝们一天的活动内容与生活情况。我们还会针对宝宝当天的情况给您相应的“爱心提示”,如注意给孩子换舒服的鞋、回家多吃水果、提醒孩子大便……

我们还会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将家长最关注的问题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及时传达给家长,以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及焦虑心情。

问题五:我的孩子会和同伴一起玩吗?玩得怎么样?

由于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孩子缺少交往的经验与技能,针对幼儿交往中出现的几种现象,我们老师会这样做:

对自始至终抱着自己的玩具玩的幼儿

这部分孩子对家庭成员的依恋感很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而且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们先不急于让他和别人玩,而是先和他建立感情,多抱抱他、亲亲他,多给他关注的目光,多和他说话,消除他的恐惧与焦虑。等他逐渐和老师熟悉了,愿意和老师一起玩了,再引导他和别的小朋友玩。

对需要老师领着她去跟小伙伴玩的幼儿

这部分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强,只不过跟小朋友还不熟悉,有陌生感,这时老师会充当小朋友交往的“红娘”,帮助他们互相认识;结合班上开展的“认识新朋友”的主题活动,引导他们共同参与游戏;让他们把手中的小玩具交换玩,学会轮流与分享等等。

对抢别人的玩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

这部分孩子多数是没有和小朋友一起玩的经验,在家庭中,都是成人顺从他,而在幼儿园面临着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的状况,一时适应不了,由此出现攻击性行为。首先,在小班会增加班上相同玩具的数量,保证每个孩子都有玩具玩。其次,教师帮助幼儿协调和小朋友的关系,教给他一些和小朋友交往的方法和技能,比如学会用协商的口气跟对方说“给我玩会儿好吗”或“咱俩换着玩好吗”。我们也希望家长多带孩子出去和小伙伴一起玩,并给孩子以正面引导,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对因交往方式不妥,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幼儿WWW.ZJ09.com

这部分孩子有时在交往的过程中出于喜爱、亲热的情感,咬或掐其他的孩子,其实他们并没有想去攻击别人,只是交往方式不妥。究其原因是有些家长常常通过在孩子的脸上咬一口、屁股上拧一把等方式表示喜爱,孩子们便模仿了成人的这些举动,在幼儿园与小朋友交往中表现出这种“攻击性”行为。所以,我们成人要为孩子做出榜样,改变这种不妥的亲热方式,学会用正确、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入园前家长要做哪些事?


对于初入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去幼儿园是他们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的挑战,面对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做着不熟悉的事情,再加上离开了父母,失去了感情的依托,很多宝宝难免会出现焦虑情绪,有些孩子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哭闹,有些表现为寡言少语、寝食难安,甚至还有些会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让家长手足无措。儿童保健科医生建议,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带孩子提前去幼儿园熟悉环境,以减少宝宝入园后的自卑和焦虑。

为何初入园的宝宝爱哭?

豆豆妈最近很焦虑,3岁的豆豆在9月份就要上幼儿园了,可他还不会自己吃饭,需要喂饭。琳琳妈妈也分享自己的经历,女儿从第一天入园开始,就不愿意上幼儿园,常常是到了门口还紧紧抱住妈妈的大腿不肯放,最后老师不得把她抱进去。下午妈妈去接她的时候,也是见她眼睛红红的。宝宝晚上睡觉做梦时,嘴里还喃喃地念叨:“我不去幼儿园,我不去幼儿园。”另一纤纤妈妈对儿子上幼儿园一点都不担心,她说:“我的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很开心呀,一点问题没有。”

都是第一次去幼儿园,为什么孩子们的表现会不一样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朱冬生说,这和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关——

(1)跟宝宝的性格气质特点有关。外向型宝宝能很快跟其他小朋友玩到一块去,因此入园后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而内向型的宝宝因胆子较小,社会交往能力较差,不敢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对集体生活不适应而出现恐惧、害怕、大哭大闹等。

(2)与孩子的生活经验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关。有些孩子在家的时候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技能较低,到了幼儿园后,宝宝对这个陌生环境有一种本能的不安全感与不适应,因此容易产生了焦虑情绪。

(3)跟家庭的教养方式及与抚养者的密切依恋程度有关。太过于依恋父母或爷爷奶奶的宝宝,在与他们分开时,会因过度担忧再也不能见到他们而表现出焦虑行为。

(4)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有些父母在宝宝做错事时会恐吓他们“再调皮的话就送到幼儿园让老师去管教”,这种说法无形中给孩子一种心理负担,让他们觉得幼儿园是一个很恐怖的地方,爸爸妈妈是因为不喜欢自己了,才把自己扔到那里。

入园前妈妈要做哪些?

为避免孩子刚进幼儿园就出现分离焦虑症,朱冬生建议,由于孩子年纪小,只能又哭又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妈妈爸爸们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办法一: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自己吃饭,训练他们自己上厕所尿尿等各种生活自理的能力,并将宝宝的作息时间尽可能地调整到与幼儿园作息时间相一致,这样可以减少宝宝在入园后的焦虑与自卑。

办法二:入园前与宝宝一起准备上学用品。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可以跟他一起购置书包、文具、衣服等,以增强他们对上幼儿园的期待。还可以提前带他参观一下即将要去的幼儿园,并告诉他:“宝宝即将也要在这里跟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学、玩耍了。”从而消除他们对环境的陌生感。

办法三: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特别是一些比较内向的孩子,父母可以鼓励他们先在小区里与其他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等。另外,告诉孩子一定要敢于表达,比如不会自己尿尿的孩子,在有尿意时要告诉老师,身体不舒服时要跟老师说。

办法四:父母应该多点正面的引导。在上幼儿园之前,父母向宝宝描述幼儿园的趣事,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的朋友,可以跟老师一起学习,可以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等,这样宝宝就会对上幼儿园充满了期待和向往。等宝宝上幼儿园后,爸爸妈妈也应该多引导宝宝讲一些幼儿园里发生的趣事,如幼儿园里有什么开心事,跟其他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新认识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而尽量不要问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有没有想妈妈之类的话,本来孩子离开父母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已经觉得很委屈了,在这么一问的强化下,他们就更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了。

Tips

开学后,家长应多与老师沟通

朱冬生提醒,宝宝在初入园时,会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父母在面对宝宝最初因不适应而产生的哭闹时不要过分担心,也不必太过于心急,以平常心对待即可。但家长可以多与老师联系,一方面可以告诉老师宝宝的一些习惯、爱好、性格等等,以便老师能尽早了解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父母也可以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情况。

如何缓解家长的“入园焦虑症”?


宝贝初入幼儿园,很多家长表现的比宝贝更痛苦,其实孩子的适应能力比家长们想象的要强得多。家长们必须经历一道充满眼泪和痛苦的“关”,给宝贝一个成长的机会!

送孩子入园不当的六种做法:

1.善意谎言、不辞而别

“今天不去幼儿园,快点穿好衣服,妈妈带你去看鱼!”、“你去跟小朋友玩,妈妈上厕所,妈妈不走。”很多家长都是用这种方式把孩子骗到幼儿园,为了不直接面对孩子的眼泪和纠缠,就不辞而别,当孩子发现家长不见的时候,会哭得更凶,而且会让孩子失去了对亲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2.悲悲切切、难舍难分

“再见”说了一遍又一遍,总不忍心离去,再抱一抱,再亲一亲,家长总是想多陪伴一会儿,希望孩子能多一些安慰,但这样的做法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这就如同演员演戏一样,入戏越深,越难从角色中抽离。幼儿园老师其实也不喜欢家长这种做法。

3.过度担忧、加倍补偿

家长总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受苦受罪了,接回去以后,百般宠爱、处处迁就,有的给孩子买很多玩具和食品。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娇气、任性,有的孩子还会把上幼儿园当作条件进行要挟,大人必须答应孩子所提的要求才去幼儿园。

4.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有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对孩子比较溺爱,孩子一哭就不去幼儿园了,反反复复,送送停停。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很难融入集体,不坚持入园的孩子会错过很多课,对游戏规则和学习都不熟悉,往往会成为尴尬的“局外人”。

5.消极暗示、威胁恐吓

“听老师话,要不我就不来接你了。”威胁加吓唬是很多成人“对付”小孩儿的绝招,但这样的孩子一般胆子会比较小,特别是到了不熟悉的环境当中,认为处处都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

6.疑神疑鬼、中途放弃

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尿湿裤子、吃不饱饭、生病没人照顾,因此果断退园,这也是某些家长的做法。他们的担心有时候确实是客观事实,新生入园阶段,老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幼儿都面面俱到。作为家长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并尽量调整心态,不要轻易打退堂鼓。

送孩子轻松入园的六种做法:

1.未雨绸缪

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家长要给孩子多带几套衣裤和袜子,以备尿湿裤子时更换,书包里准备一个袋子,用来装换下的脏衣服。女孩子的头发要便于打理,不给老师带来附加的工作量。

2.积极暗示

用正能量影响你的孩子“我们的孩子长大了,终于可以去幼儿园了!”、“老师说今天我们家孩子表现可棒了,不用老师喂,自己吃了一大碗饭呢!”除了语言暗示以外,情绪、表情、行为的暗示更为重要,家长的态度孩子都能读懂,并且深受影响。

3.情感援助

给孩子带上安慰物一个毛绒玩具在成人眼里不算什么,但是在离开亲人的陌生环境中,这个玩具承载的是孩子情感的依托。现在很多幼儿园也会在入园须知上建议刚入园的孩子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

4.信任园方

既来之,则安之有的家长会躲在幼儿园的某个角落当侦察员,看老师有没有“修理”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心神不宁,到处搜寻亲人的身影,也不利于信任感的建立。既然来了,就选择相信,家长的信任感会把正能量传递给孩子和老师。

5.避重就轻

不要跟孩子讲大道理对于3岁的孩子,只讲大道理是没用的,要运用一些适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方法,比如把起床穿衣服当成一种游戏,跟小孩子不能较真,要懂得迂回和转弯。

6.持之以恒

不要让眼泪动摇了决心孩子入园的第一个月是最关键的,这个月如果能顺利坚持下来,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这个关键时期,家长可以采取“晚来早走”的方式入园,减少在幼儿园的时间,让孩子感觉一天不是那么漫长、难熬。

家长对孩子入园前准备及入园后调整


王彦玲强调,如果孩子明显偏小,一般不赞成提前入园。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一两个月的差距都会比较明显,孩子小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心智成熟水平都会差一些,很容易导致常说的被欺负的现象产生。

家长也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孩子在入园前和入园初,都表现出孤僻、严重哭闹、一想到幼儿园就表现出严重的恐惧感,甚至影响吃饭、入睡,可以考虑暂缓入学。

家长也需心理调适

其实,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无助的不仅仅是孩子,对于即将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妈妈来说,“如何为孩子做足准备”、“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都是必须面对的难题。

王彦玲表示,作为父母,特别是妈妈一定要做好多重准备,最好在孩子入园前一个月就开始做一些心理调试。

首先,对于上幼儿园这件事,家长不要吓唬孩子。故意的吓唬不太可能,但家长一般会忽视一些无意的行为。例如,在孩子面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孩子上学后是否安全?是否能吃饱饭?是否会哭闹?这些焦虑、不安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到焦虑不安。

其次,家长不要过度强调上幼儿园的好处,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做作、不真实,会让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入园后容易产生失落感。

当然,家长要给孩子多讲幼儿园的事,不过,尽量采用平和的语气进行讲述。家长应该像讲故事一样,经常给孩子讲讲,幼儿园有几位老师?他们长什么样?幼儿园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吃什么?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幼儿园的一天”的游戏。家长可以扮演老师,跟孩子做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幼儿园的宝宝上午做什么?中午吃什么?怎么睡觉?下午怎么玩耍?围绕着幼儿园的一天进行实际的模拟游戏。

王彦玲强调,在介绍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切忌夸大幼儿园好玩的玩具,这样会导致孩子误认为,幼儿园等于游乐场,会导致孩子玩累了就闹着回家,玩腻了就产生心理失望的落差。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幼儿园不光是玩的地方,更是学规矩的地方,“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学规矩,这样才能长大”。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最好尽早确定要上哪所幼儿园,提前进行准备。如果幼儿园主动提供家长进园参观的机会,那再好不过。重点在于,参观过程由孩子主导,父母跟随。不管孩子想去小花园或者洗手间都可以,因为这是他即将进入的环境的一部分。让孩子掌握主动权的意义在于,他能获得控制感,想靠在妈妈身上就靠在妈妈身上,想出去转转就出去转转,想回家也可以立刻回家。这能最快地让孩子熟悉: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人?会发生哪些事?妈妈也能看到教室里在发生什么事情,老师会怎么处理问题。

宝宝入园前家长要准备和注意什么?


在小宝宝第一次离开父母需要独自面对幼儿园的生活时,内心的第一感觉都是排斥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为宝宝们做一些准备了!那具体需要宝爸宝妈们怎么做呢?快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心理准备

增加宝宝对幼儿园、老师与小朋友的熟悉感与认同感。父母提前给孩子打打“预防针”,将幼儿园有趣的描述给孩子听。全家模仿幼儿园的游戏、上课情景。使孩子从内心向往幼儿园。

2、环境准备

家长可以抽时间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参观,让孩子了解周围的环境,游戏活动,认识老师及小朋友,看看幼儿园里大型户外运动玩具,同时多让孩子到家庭附近的社区或是公园玩耍。

3、能力准备

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与做力所能及的事,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重要基础。如自己握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洗手擦嘴;穿脱鞋袜及简单的衣服等,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4、时间准备

要帮助孩子了解作息制度,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家长可以在报名前后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制度,然后告诉孩子每个时间段要干什么。在家中,家长可为孩子制定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表。

5、物质准备

提前预备开学用品,与孩子一同准备并告诉孩子这些用品的名称与作用。选择一些穿脱方便又不妨碍活动的衣服;软底鞋;准备一个孩子喜欢的小背包,放置孩子个人用品如小手巾、水壶等。

幼儿入园注意事项如下:

1.孩子入园后,家长须立刻离开。孩子入园第一天哭闹是正常的,家长适当安慰就可以走了,相信老师一定有能力把孩子哄好.最不好的是孩子哭,家长哭,这样只会让孩子更紧张,越发的不愿上幼儿园了.也有爷爷或奶奶流露出来,反正我不上班,我就陪陪他,或是歇两天.孩子是很敏感的,听到这些,孩子会哭得更厉害,迫使家长作出让步.也有的孩子第一天,第二天不哭,而后来却哭开了,家长认为是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什么委屈了,就不送了,其实,这种波动是正常的.两三岁的孩子的情绪,情感很容易被周围的情境所感染,这种易感性是孩子发展的特点之一.

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们要做的就是不间断的送,那种上三天歇两天的作法不可取,使得孩子有依赖,适应集体生活慢.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或中途来看望,怀着不被孩子发现的侥幸,这样只会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也是不可取的.会导致平静的孩子又哭开了.对于初入园的孩子,妈妈要注意多问一些正面的话题,如在幼儿园里有什麽高兴的事啊,和小朋友们玩过哪些好玩的游戏啊,讲一讲班里有意思的故事等。最好不要问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想妈妈了。本来孩子就觉得离开父母受了很大的委屈,再一强化,很可能使宝宝伤心备至,进而更对幼儿园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不愿意说幼儿园里的事情,也不要勉强他,相信过一段时间,他高兴的时候你不让他说他也会说的。

新入园的前一两个星期,孩子可能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还可能身体不适,不愿去幼儿园,有的还可能会出现梦中惊醒的现象。这时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身体、情绪等各方面的变化,尽量给孩子心理上的安慰,使幼儿有安全感,引导幼儿发现幼儿园的乐趣,和他们一起亲近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对老师有信赖感。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给孩子请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坚决要求他去幼儿园的态度,一般来说,随着幼儿对新环境的熟悉,幼儿会在20天左右的时间适应幼儿园生活。如果孩子确实感冒、不舒服,也不要强迫孩子来幼儿园,因为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愉快的心情,让孩子在家里休养好了再来幼儿园。

2.认识新朋友。家长可利用入园和离园时间,认识本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互相介绍后,鼓励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另外,老师也是孩子的新朋友。开学前几天,家长可利用离园时间和老师交谈,老师会及时表扬你的孩子,增强孩子上幼儿园的信心。

3.新生入园宜早接。刚入园的幼儿特别希望家长早点来接,体验与家长团聚的欣慰,否则,孩子会产生孤独、失落、甚至有被人遗忘的感觉,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更怕上幼儿园。

4.谈论幼儿园的活动。全家人以乐观的态度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倾听他(她)谈论在幼儿园参加的活动;认识的老师、小朋友;共同欣赏孩子带回来的作品和奖品。

宝宝入园前家长准备工作要做足


宝宝入园前家长准备工作要做足

入园,是宝宝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他有那么多需要适应的问题:没有爸爸妈妈,没有亲人,只有陌生的老师和同龄的小朋友;没人整天围着自己转,相反,吃水果、玩玩具都得等待和排队……小小孩儿天天要应对陌生情境对自己的挑战和冲击,真的让人心疼和担忧。可是,这个适应期是宝宝成长所必需的,妈妈绝不能因为心疼和担忧而让宝宝当逃兵,而是应该为宝宝及早做好充足的准备,帮助宝宝更容易、更迅速地喜欢上集体生活。

1、心理卫生课

宝宝上幼儿园,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件大事,任何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因素都会使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要使宝宝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是首要的。

目标:让宝宝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自豪: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了!

向往: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安心: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专家建议】:

看看幼儿园的生活

参观班级,观看小朋友们的上课、玩耍;瞧一瞧盥洗间、午睡房等地方;玩一玩幼儿园里的大型玩具……要让宝宝感觉到,幼儿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

讲讲幼儿园的故事

全家都对去幼儿园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在和邻居朋友们玩耍时,故意大声表扬某个宝宝认识的小朋友,并得出结论:“难怪呀,原来是上了幼儿园呀,宝宝如果上了幼儿园也会很棒的……”这样,宝宝对幼儿园会有一种期待的心理。

常常给宝宝描述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比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师学本领,可以参加各种有意思的活动等等。宝宝要是任性、不听话,就对他说:“如果你表现好,才能让你进入幼儿园”。

还可以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宝宝向往幼儿园的生活。比如讲一些小动物离开妈妈独立生活的故事,让宝宝知道幼儿园是宝宝们的乐园,是学习本领的地方。

交交新朋友

在宝宝正式入园前,最好帮助宝宝认识一两个同一个班级的同伴,这样,宝宝在进入幼儿园时,班级里有熟悉的同伴,宝宝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会减少很多。

2、自理能力训练课

与家里不同的作息制度,必须要做自己还不会做的事情,造成很多宝宝入园适应困难。虽然老师也会帮助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宝宝,但是如果长期如此,宝宝容易形成不良的自我评价——“我比别人笨”,这样的自我评价有可能伴随宝宝一生。所以,在宝宝入园前,父母要调整宝宝的作息,培养各项生活自理能力,以减少宝宝入园后的焦虑和自卑。

睡眠训练

选择好幼儿园后,家长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园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然后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宝宝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主要包括:早睡早起,每天午睡,独立入睡。

吃饭训练

固定时间和地点自己吃饭。不给宝宝喂饭,鼓励宝宝自己吃。多鼓励,耐心些,可以让宝宝对自己产生信心;宝宝吃得好时要及时奖励或肯定;如果吃饭过慢,可以用竞赛的方式逐步限定他吃饭的时间,还可以一次少盛一点饭,吃完再添,这样让宝宝在吃完后享受一种成就感。

如厕训练

有的幼儿园使用的是幼儿坐便器,宝宝用起来比较方便。如果是蹲坑,由于宝宝没用过,就得事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训练:在平地上摆两块砖,间隔一定距离,和宝宝比赛上、下、蹲下、起来的动作,并逐渐加宽两块砖中间的距离和高度,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

在口渴时会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

身体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告诉宝宝出现便意时,要及时告诉老师,万一已经便出,也要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换裤子。

平时可有意识地叫宝宝做一些这方面的练习。“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好吗?”

3、准备入园礼物

与宝宝一同准备上幼儿园时所需的衣服和用品,可以增强他去幼儿园的意愿。

书包:带宝宝一起去商店挑一个可爱的小书包,写上宝宝的名字,利于老师辨认。其实对于刚入园的宝宝来说,书包里装些什么是无所谓的,只要每天能背着心爱的书包上幼儿园,他就有一种成就感。

衣服:给宝宝准备一些适合在幼儿园穿的衣服,把那些不易穿脱的裙子和背带裤收起来,衣服或裤子上最好有放手帕的口袋。另外准备一二套内衣裤,因为宝宝年龄小,换了环境容易紧张而尿裤子。

鞋子:为宝宝挑选一双舒适合脚的鞋子,因为幼儿园户外活动较多。可在鞋子上贴上卡通图片,帮助他分清左右。如左鞋贴上猴子的左半脸,右鞋贴上猴子的右半脸,穿对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猴子脸。这样特征明显的鞋子还能避免宝宝之间穿错鞋。

玩具:一般幼儿园都允许初入园的宝宝带一两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手里拿着自己熟悉的东西,宝宝会有一定的安全感。让宝宝挑选自己喜欢的、体积适中、无尖锐突起、表面光滑或柔软的玩具2~3个,轮流带去玩。

家长最关心的宝宝入园热点问题


入园为宝宝与同龄孩子接触打开了一扇交往之门,爸爸妈妈要鼓励宝宝多交朋友,让宝宝体验与同伴玩游戏的快乐,帮助宝宝认识小朋友。从宝宝身边接触最多、印象最深的小朋友开始:“谁在你对面吃饭,他叫什么?”“今天唱歌时谁坐在你旁边?她梳不梳小辫子?”

给宝宝布置一个甜蜜的“小任务”,比如:“妈妈准备了一个球,你去给小朋友玩,问他叫什么,回来告诉妈妈,好吗?”让宝宝有意识地和本班小朋友一起玩。放学后,通常幼儿园会安排出一段时间让小朋友们在园里自由玩耍,引导孩子多和本班的小朋友玩,甚至你也可以参与进去,这是宝宝学会交往的好机会。周末,邀请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一起玩。为他们多准备几个可以合作完成的游戏,当然也不要忘了多准备几个玩具。

幼儿入园热点问题一:早晨赖床怎么办?

赖床不一定是宝宝为了不去幼儿园而想的“招数”,父母有必要先分析原因再“对症下药”:

原因一:没睡醒如果因为入园打乱了宝宝的作息,宝宝因此没睡够,就需要重新调整作息了。如果已经叫醒了孩子,又不能再让孩子继续睡时,那就要采用一些“温柔”的方法了。

解决方法:

1、给孩子一点时间。“那你再睡一会儿吧,等‘大肚子’定时器饿了叫唤的时候就起好吗?”

2、利用音乐的魅力。给孩子放一些平时爱听的歌曲,音量适中。让轻松、优美的音乐声唤醒宝宝的“好心情”,然后再要求孩子起床。

原因二:宝宝想给自己放放假,在家休息一下。

解决方法:

1、用宝宝的“好朋友”激励。如:“你的小兔宝宝早早地就跟妈妈说要去幼儿园了,还说等你醒了让你去幼儿园找它呢!我们快点去找小兔子吧。”

2、请宝宝帮忙。如:“妈妈想请宝宝帮妈妈找一找妈妈的牙刷和杯子,妈妈找不到了,你来帮帮妈妈好吗?因为你的眼睛特别棒。”

3、礼物分享法。“妈妈给你买了新的小贴画,今天你当小老师发给小朋友,他们一定很喜欢的。”

幼儿入园热点问题二:如何让宝宝快速记住老师的名字?

解决方法:

尽快记住老师的名字,会让宝宝对陌生的幼儿园产生“熟悉感”,也便于和老师之间进行沟通。这里有几个有用的方法你可以试试,问问宝宝老师的外貌特征:“哪个老师最高?哪个梳小辫子?哪个最瘦?”借助于形象去记忆,宝宝会感到很轻松,也很亲切。老师的性格特征比如:“哪个老师最爱笑?”借助情景记忆,“早上谁问你‘早晨好’来着?下午是哪个老师带你们去玩的?”

幼儿入园热点问题三:宝宝常尿裤子怎么办?

解决方法:

宝宝自己不会上厕所、不知道或不敢叫老师、玩“疯”了忘了……都可能是宝宝发生“状况”的原因。不妨记住下面的“三要两不要”:要用亲切关爱的语气告诉孩子,如果有大小便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帮助他。尿湿了裤子也没关系,老师会帮他换上的(当然,提前要和老师沟通好);要给宝宝穿着有松紧带的裤子,便于穿脱;要告诉老师宝宝大便的大致时间和平时如厕的次数,请老师随时提醒宝宝如厕;不要因此训斥宝宝,要知道,已经很沮丧的宝宝最不需要的就是“火上浇油”;不要宝宝不尿湿裤子了要鼓励,但尽量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表扬,有些敏感的宝宝会因此自尊心“受伤”。

如何缩短宝宝入园“焦虑时光”?


9月份,宝宝该进幼儿园啦。入园哭闹、拒绝吃饭、不肯睡觉等种种入园不适征候群,令妈妈手足无措,心疼不已。怎样才能缩短这段“焦虑时光”?怎样在这个特殊时期维持宝宝营养均衡?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穗芬教授给广大家长们提出以下建议。

入园不适征候群

从出生起,宝宝就一直生活在家庭中。进入幼儿园,则是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宝宝必须建立新的生活习惯,以及培养与陌生人(小朋友、老师)的交往。由于年龄幼小,还不具备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又离开熟悉的家人,孩子会对种种变化心存恐惧,精神紧张,具体表现为哭闹、拒食、拒睡,甚至本已能控制的大小便又拉在裤子上。

此外,由于情绪的巨大变化,宝宝不吃或者吃得很少,易导致营养摄入不平衡、免疫力下降。加上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孩子们游戏、作息同处一室,增加了孩子受病原体侵袭的几率,一旦个别幼儿得病,抵抗力较差的同伴必然首当其冲被传染。

营养保障最重要

作为幼儿正常的心理表现,妈妈们不要过分担心,应该坚信适应集体生活后,宝宝会更快乐、健康地成长。

对新入园的宝宝来说,营养保障最重要,这样才能帮助从容渡过这段“焦虑时光”。一方面,下课后可以为又累又饿的宝宝准备一顿加餐;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孩子补充一些儿童专用的营养素,如雅培金装小安素,既为幼儿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又不会“占”住孩子的胃口、影响食欲,还能提高抵抗力。对于初入园的宝宝来说,可以同时拥有营养和抵抗力的双重保障。

快速适应三步曲

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不同,入园适应期有长有短。三个简单的小方法可以帮助宝宝快速适应新生活。

入园前期:

培养宝宝定时定点用勺吃饭、用杯喝水、用便盆大小便并会叫、按时自己睡午觉、用语言表达需求等习惯。

入园临近:

入园前两个月左右,让宝宝逐步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经常带宝宝去幼儿园散步,以熟悉环境。

入园以后:

不可因宝宝哭闹就不去幼儿园(这点对家中老人尤其重要)。可以和宝宝多聊聊幼儿园里的趣事,对他(她)的点滴进步予以表扬,增强宝宝去幼儿园的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