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学习压力而言,中国孩子所承受的确实比美国孩子大许多,早已超出了“可以承受的极限”。这种差别基本上是由于两国家长对待孩子学业成绩的不同看法所引起的:中国家长更注意哪些东西孩子没有学会,而美国家长却注重孩子学到了哪些东西;中国家长更重视孩子还有哪些不足,美国家长却重视孩子新取得的成绩,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成绩。总的来说,中国家长重视学习的结果,而美国家长更重视学习的过程。

那么,没有压力对孩子成长就有利吗?科学证明,如果完全没有压力也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恰当的压力没有大小之分,孩子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取决于家长给孩子多大的支持。一个孩子在没有压力也没有支持的环境下难以成才,因为没有足够的压力使他前进,没有相应的手段对他进行塑造,他的潜力得不到发挥。如果孩子接受的是高压但缺少支持,也很糟糕,因为孩子孤军奋战,很难走向成功。如果孩子承受低压却获得巨大的支持,情况也不容乐观,因为缺乏挑战,我们很可能会看到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也需要得到家长较多的支持。适当的压力和支持,既让孩子充满挑战的信心,又让孩子得到必要的指导,这种合力使孩子容易成功。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去做呢?

要正确理解“支持”的含义,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种谈话方式:

第一种,也是在中国家长中最常见的,家长对孩子说:“除非你用功读书,否则你永远上不了大学,看你这样的成绩单,将来只能去扫大街。”

另一种,往往被美国家长采用。家长对孩子说:“看了你的成绩单,虽然我无话可说,但我知道你本来是有能力得到更好的成绩的。我和你的几个老师都谈过,他们深信你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成绩。我也相信你办得到,我知道你一向尽力而为,这一点最重要。我爱你,很关心你的一切,你需要我帮助你吗?”

对孩子的支持不一定是在具体某个问题上的探讨,更重要的是用一种明白的方式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关心自己的,爱自己的,而不仅仅是强迫他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并且,家长要善于赞扬孩子,时刻关注他取得的进步,就像关注他的缺点一样。这样对缓解压力有很大好处,为了不辜负你的赞赏,孩子会全力以赴,怀着积极的心态,从而激发出强大的自信与冲劲,并引发出潜能。

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孩子承受压力时,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要让孩子正确地认识失败和成功,认识到“失败”与“暂时挫折”的区别,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和过程,注意发现和肯定他在学习以外的优点和长处,同时辅以必要的严格要求,重新拟定计划,以求改正。

来自:太平洋亲子

相关知识

早教知识:不能像照顾病人一样对孩子


婴儿对自然环境的规定,除开被照料之外,他还必须健身运动、乃至是“探险”,玩实际上最能发掘孩子本身的潜能,而如今的绝大多数家长都把宝宝当做“病人”了。郭专家教授发觉,如今绝大部分家长像看待病人一样对孩子照料得体贴入微。

例如,有的宝宝在三四个月的情况下就可以自身抓物东西,喝奶的情况下会本能反应地把握住玻璃奶瓶,而家长则把宝宝的双手把握住,不许她们健身运动,不许碰玻璃奶瓶。当宝宝五六个月时,他想积极去拿某些东西的情况下,这时家长又会喧宾夺主,亲身将这一东西放进宝宝手上。

应当改正的是,孩子并不是病人,她们从還是胎宝宝的情况下就拥有各种各样工作能力,一出世则有很多种潜能,有令人震惊的适应力,假如把她们当做病人一样来照料,诸事都替代包办代替,她们的潜能便会一个个消退,导致原本能够 推动孩子发展趋势的儿童早期教育相反“损害”了孩子。

宝宝的健身运动使用价值却远远地超过了健身运动自身,从静卧到直立行走,短短的一年内完成了性命演变史上含有全局性的质的飞跃。

家长应当激励孩子多玩游戏、多去触碰路人,重视孩子的个人爱好,假如宝宝对歌曲主要表现出兴趣爱好,这时候家长就可以挑选不一样內容的材料、从不一样视角刺激性孩子的听觉系统,例如,让宝宝体会从不一样方位传出的手机铃声、锣鼓声、歌唱等。

《不一样的卡梅拉》,不一样的图画书


《不一样的卡梅拉》是一个系列图书,一共7本:《我想去看海》、《我想有颗星星》、《我想有个弟弟》、《我去找太阳》、《我爱小黑猫》、《我能打败怪兽》。(现在已经出到了第7本)

这是赞美想象力和勇气的一套书,小母鸡卡梅拉想去看海,这个大胆的想象,被她翻山越岭地实现,“走啊,走啊,她走了很远很远,她那双可怜的小脚,已经快没有知觉了”。看到海后的卡梅拉又开始了历险,和海盗头子周旋,最后意外获得爱情。

从第二本书开始就是讲卡梅拉的女儿卡梅利多的故事了,她遗传了爱冒险、仗义的性格,在她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比如去寻找太阳,打败怪兽,找到一颗真正的星星等等,总之,大家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卡梅利多都能办到。

有意思的是,翻译者准确地把握了书的主题,所以每本的名字:“我想……”,或者是“我能……”前者是在赞扬想象力,后者是在赞扬勇气,这两点是人生稀缺的两种品质。其实想象力和勇气多少是有生俱来的,要不怎么会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呢?只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害怕失败,害怕遭人嘲笑,所以一旦思考起来,脚步自然就放慢了。

《不一样的卡梅拉》也许就是为了唤起我们的记忆,曾经在童年我们有无边的想象力,也有经历失败的勇气。

书的绘画也很有特点,水彩画夸张,同时也古怪精灵,这是卡梅拉的气质,也应该是我们童年的气质。

像种丝瓜一样教育孩子


有的家长把孩子当作生活的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采取种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对孩子包办代替,一味娇宠,使孩子没有机会亲自体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老家种丝瓜的老农,不上绑,但也不放任自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老农找到了其中的切入点、平衡点,让丝瓜茁壮成长。既要给丝瓜充分发展的自由,又不至于误入歧途。父母更要发扬老农细心耐心的精神,采取科学的方法关心教育孩子。如同园艺师一样,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找到最切合实际、最合理的方法。

某著名高校的一位大学生,在考取出国留学的奖学金后,却因焦虑过度而精神失常。原来,他是家中的独子,从小备受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上了大学后父母还要每周到学校为他料理生活,一想到自己将要独自一人出国求学,无人照顾,他不知将如何生活,以至过于焦虑而精神失常。大学生的父母为此后悔不已:“我们凡事为他着想,谁知却害了他。”

爱孩子是人的天性,那位大学生的父母爱孩子没有丝毫的错。错的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过于盲目,没有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家长要像老农种丝瓜一样,留出丝瓜成长的空间,在需要的时候适当扶持。

男孩女孩学习能力一样吗?


教育学家和儿童问题专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男孩和女孩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幼儿园的算术课上,老师问:“我这里有3颗红色的星星,大家想想看,要加上多少颗蓝色的星星才能变成5颗星星?”女孩子们听完老师的话,开始摆弄手中不同颜色的星星,数出3个红的,然后找蓝色的。 男孩子们却已经开始大声报答案了,各种各样的答案都有:“4颗”、“8颗”、“5颗”。当然,当一堂课结束的时候,男孩子和女孩子都找到了正确答案。但课堂上男孩和女孩不同的表现,就充分显示了不同性别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女孩子认真仔细地排出了5颗星星,男孩子们发挥想象,做出各种猜测。教育学家和儿童问题专家通过实验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男孩和女孩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两性在智商上没有什么高下,没有哪一种性别更聪明。专家指出:男孩和女孩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用相同的方法对男孩和女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较男孩子早1年左右。 男孩子的三维空间能力,如空间想象能力和运动能力投掷、跳跃等强于女孩子;女孩子一般开口说话较男孩子早,更早学会阅读和写字,手巧,在书写、画画、粘贴方面会超过男孩子。 是先天如此还是后天培养?是生理因素还是环境的因素造成了这些区别呢?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说出原因,但是专家相信人们有意无意地对男孩和女孩给予不同的鼓励,对于他们的不同成长优势起着明显的作用。 近年来,女孩和男孩的数学差异消失了。尽管高分者中还是男孩子占了多数,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但是低分中男孩女孩的比率差不多。 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并不是女孩子学不好数学,而是她们的老师不相信她们能做得同男孩一样出色。在理科方面女孩子被寄予的希望值较低。 无视性别差异当然是不合适的,但确实需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性别特点把孩子的学习能力优势发挥到极致。 怎样让男孩学得更好 男孩子在学习中从不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他们会主动提问题,打断老师说话,不论是婴儿时期还是童年期的男孩子都喜欢动手的活动,他们喜欢的玩具多是卡车、小汽车、积木之类,男孩子对几何的兴趣在他们对这些玩具的喜好中悄然形成了。 男孩子不仅仅喜欢自己去触摸、去看,还喜欢自己去寻找答案,就像上课的时候,他们先是由着性子猜答案而不是像女孩子那样按照老师的要求循规蹈矩地做。即使说错了,他们也不会轻易丧失信心。男孩子的精力充沛,他们因而好动,思想不容易集中,但如果带他们去实验室让他们放开了自己动手,他们更容易达到要求。 怎样让女孩学得更好 在幼儿园里,一般小女孩比小男孩更如鱼得水,她们比较擅长剪贴、分类等,也擅长使用铅笔,字迹清楚整齐。在扩大词汇量组织句子、拼写、阅读、看图说话方面她们也比男孩子有优势。 女孩子的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在不同年龄段的男孩子和女孩子中,女孩子从事需要集中注意力的细致的工作都比男孩子完成得好。大多数女孩子在团队的环境中完成一件事比竞争的环境效果好。来自:39健康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