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让孩子遵守规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沛沛妈

当红灯亮起,骑自行车的人,总是尽最大可能地将自行车越过停车线。——“饥饿”的自由

《爱与自由》一书的作者孙瑞雪说,你几乎在你的周围找不到一个在自由中成长的人。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严谨的规则之中,被迫遵守各种各样的规则,合理的、不合理的都被要求无条件遵守,几乎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从小时的不许玩水、不许翻箱倒柜、要听父母的话(无须思考对错),到学龄时的上课必须把手背在后面、必须听老师的话(也无须思考对错),再到工作时期听领导的话(仍然无须思考对错),我们一直为各种强加的规矩压抑着,我们的精神意志自由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尊重,也从来没有机会真正的自主。

久而久之,当我们对自由总是处于一种饥饿状态时,每一项规则无论合理与否都令人不自觉地反感,而内心深处就产生了强烈的补偿意识(这一点甚至自己都意识不到)。而当自我补偿的心理需求不能在理性层面实现,就转化成了非理性的形式(比如骑车超越停车线)。

首先是自由,其次才是规则

说到如何让孩子遵守规则,我想首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到尊重和自由,让孩子充分地自主,其次才是规则。孩子得到了足够的自由,对自由不感到饥饿,对规则也就不会有逆反心理,那么遵守规则就会容易很多,即使是对于特殊情况下要遵守的不合理规则相信也会具备更强的承受能力。

人的需要有似弹簧,你压得越有力,它就弹得越高。

女儿沛沛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去家附近的一家超市里的翻斗乐,一出门哪儿都不去,直奔那里。当时是夏天,里面空调开得很冷,卫生情况亦不甚好,奶奶怕她生病,反对她去玩,觉得在花园里玩更好。本来我觉得温度低点关系不大,再说,在哪里玩应该由孩子决定,所以我经常晚上带她去。但后来沛沛的确病了一场,这让我在奶奶面前有些气短,便也开始想办法让她忘记那个超市,尽量不让她想起。虽然从来没有严厉禁止过,但我们躲闪的态度显然是让沛沛感觉到了。人的需要的确有似弹簧,你压得越有力,它就弹得越高。之后的沛沛对于这家超市形成了一种焦虑,一旦想起必去不可,尽管她说起来语气都有点酸溜溜。

自由选择的结果是平静

我知道是我压抑了孩子的自由(虽然不是强力压制),其实没有什么理由不让她去,我后悔不应该妥协,我必须把选择的自由还给她。于是我在家人面前立了一个规矩,从此之后,沛沛想去就去,家人不得面露难色,也不要想办法转移她的注意力,而是高高兴兴地带她去,里面冷就带件衣服(这算是我最后的一点妥协吧)。

在一个多月的自由选择之后,结果是——平静,并且愿意遵守规则。沛沛仍然喜欢去,但不焦虑,也不会非去不可。有时,她想去的时候天色已晚或者正逢中午就要吃饭,我就和她商量明天再去,她都会欣然答应。

这就是自由的结果,是相信孩子的结果,孩子得到自由后不是为所欲为,而是更愿意遵守规则。

我相信,对孩子的自由、选择的权利限制得越多(即使打着帮助他们的旗号),也越是在从他们身上剥夺更多的责任。每个人都不喜欢别人替自己做选择。我相信孩子也不愿意,而且我也相信孩子有能力选择,有能力在自由中发现规则并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在上帝的神坛上发过誓,要永远仇视对人类思想的任何专制。”这是刻在美国杰斐逊纪念馆中一块石头上的话。

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孩子。如果有一天,当沛沛做出的选择是我所不认同的时候,我想我会在充分的提醒之后,给予最大可能的尊重和支持。

附言:自由是什么?

这里的自由是指精神意志的自由和生命不受限制的自由,也可以说是一种自主。举个例子,当婴儿想吃奶的时候,我们因为想让他形成按时的习惯而拒绝他,这就是对生命自由的压制;当两岁的孩子玩水的时候,我们觉得听故事更好而想办法把他从洗手台边诱走,这也是对自由的压制,因为孩子此时的精神需要是玩水;当孩子见我们端着一杯水也想自己端的时候,我们因为担心打烂杯子弄翻水而拒绝他,这同样是对自由的压制,因为自己端稳水杯并自己喝正是此时孩子生命成长的需要……

是否给了孩子自由,关键是看你是否把孩子当成与你一样平等的人,是否充分地尊重了他的意志,而在具体事情上是否给了他足够的选择机会和权力。

相信孩子,他们并不比我们更无知,当你把必要的生活状态都展现给他们时,他们一定能在自由的实践中理解规则的存在,并主动去遵守。

相关推荐

让孩子守规则应注意什么?


家长疑问:

我一直认为给孩子立规则非常重要,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又经常会产生些困惑。比如,我要求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控制在6点到7点之间,但有时她实在想看,我也会让她看。而我的一位朋友属于坚决执行派,一旦决定给孩子立某项规则,就决不让步。而她的坚持,往往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规则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在实施的过程中,是不是一定要采用强硬的方式?也就是说,是不是一定要求孩子严格遵守?

在回答这位妈妈的问题前,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规则。规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是保护全体人权利和自由的共同约定。“全体人”指的是规则范围内的所有的人,比如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幼儿园里的每一位成员,包括老师、校长和孩子。

守规则是人生活的基本道德标准,遵守规则的生活会节约孩子的成长成本,会使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在心理、精神甚至体态上有尊严的成人。当规则是规则的时候,儿童会使用规则保护他成长的自由,这才是规则最根本、最高的意义。这个自由包括成长的自由,发展潜力的自由,解决问题的自由,承担责任的自由,以及得到答案的自由。

规则像一只高举着真理权杖的手,把专制、强势、暴力清除出儿童的成长之路。有一个孩子曾经这样问他的妈妈:“妈妈,为什么我打人就是坏孩子,你打人就是爱?”我期望这个妈妈的回答不会是:“因为我是妈妈!”

列举一个幼儿园小故事:规则保护了孩子成长的自由。在校长的办公室里,校长正在打电话,一位小宝宝走进来,他被墙上的一张广州地图吸引了。于是,他脱掉鞋子,爬到沙发上,发现还是离得太远,于是他决定站在沙发的扶手上,开始专注地凝视着墙上的地图。

一位老师走了过来,将他抱下来,让他坐在了沙发上。孩子坐在沙发上大声地对老师说:“请你向我道歉!”老师惊讶地看着他,校长也惊讶地看着他,老师问:“为什么呢?”孩子说:“你打扰了我。”老师和校长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也跟着笑了起来。孩子觉得,这真是一句高明的话。老师笑着对孩子说:“对不起。”

我们这样理解老师的心理:“孩子不应该站在沙发的扶手上,这样太危险”;我们这样理解孩子的心理:“这张地图吸引了我,我已经走进了地图……”孩子使用了规则,保护了自己成长的权利,尽管老师已经破坏了孩子继续专注地研究地图的过程,但是孩子要求老师按规则办事的语言提醒了老师,使其他的孩子减少了这样被打扰的几率。

实际上,由于儿童对规则是清晰的,这就是说规则将把握“真理”的权杖交到每个人的手中,每个人都有权利把握自己,并能明确地判断自我行为的底线,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受他人的支配。孩子这个意料之外的回答打开了老师思维的大门。那他的安全问题呢?绝大部分情况下自由中的儿童对自己的行动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有把握的,假如教师确实感到有危险,他可以选择保持安静地站在后面,暗中保护也就可以了。

我们要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同时我们也要遵守孩子的规则,做到尊重孩子规则,让孩子拥有支配规则的权利。

早教启蒙:让孩子到群体中学习规则


“平常,家长要多带孩子走入社会发展、当然,但并不是简易地走,也要有目的地塑造孩子的人际交往适应力。”济南市历下区第一试验园长A说。

怎么让孩子到群体中学习规则?济南纬三路小学老师B表明,平常家中来啦小朋友,家长就需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小玩具、食品类拿出来,与小朋友共享;出门买东西、去玩时,鼓励孩子去跟相关服务项目工作人员相处。

中华民族女子学院山东省院区教育系副教授职称C教给家长塑造孩子交际能力的一些小对策,例如鼓励孩子每日记牢一两个小朋友,回家了后讲给父母听;教给孩子在跟小朋友一起玩乐时,要多商议、多轮着这些。

A还说,新学期开学后,家长要习惯性地正确引导孩子,“你的最好的朋友到底是谁?”鼓励孩子多交友。怎么让孩子到群体中学习规则?

许多家长担忧孩子进园入校后会被人欺负,董旭花表明没有必要。“孩子的人群有孩子的标准,先天性便会很强有弱,只有让他们自己去锻练、融入,不管强的弱的都能寻找自身的部位。”怎么让孩子到群体中学习规则?家长要尽可能把孩子放进人群中去,鼓励孩子常串亲戚、自身去找小朋友玩,而不必封闭式在家里,更不可以一直家长同意维护孩子,“记牢,受维护越大的孩子工作能力越差,过多维护带来孩子较大 的不良影响便是低要。”

从小教育孩子遵守礼仪规矩


教育要点:

1.学会“叫人”:孩子们已经学会用“叔叔”、“阿姨”、“阿婆”等称谓打招呼了,家长可以在节日聚会时教育孩子如何正确称呼亲戚,遇见熟人时,家长应及时让孩子问候:“小兵,向王叔叔问好。”

2.培养耐心:让孩子学会耐心,有助于他应付各种需要等待的情况,比如幼儿园排队领点心或在公园轮流玩秋千。家里的饭桌是教育的好场所,你可以在分点心时对他说:“等你爸爸和奶奶拿到后,才能轮到你。”当孩子插嘴时,你应该轻轻提醒他,应该等别人说完后再说话。当然别忘了告诉孩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是可以插嘴的,比如想上厕所、身体不舒服或求援时。

3.说“对不起”: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学会道歉十分重要。让他明白有意无意弄伤他人或损坏了东西都得道歉。你可以这样引导孩子:“记得上次小明弄倒了你的积木,你有多难过吗?现在,你弄坏了他的玩具,如果你说声‘对不起’,小明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4.学会感谢:收到礼物是件开心的事,但孩子常忘了道谢。如果你的孩子当着送礼人的面拆开礼盒,该提醒他说谢谢。如果礼物不是当面给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挑一张美丽的卡片——学龄前儿童还不会写字,可以引导他在卡片上画画并签上名字。

5.学餐桌礼仪:应把重点放在基本原则上,不要强迫孩子去接受一堆的“可以做”或“不可以做”。

首先,教孩子正确的坐姿,不要歪着、侧着坐。给他一张舒适的儿童椅子、适合小手用的餐具。当孩子真正有了参与感时,他会努力学着像大人一样吃饭的。

其次,得让孩子明白,吃饭时不能吹牛奶泡泡、不能用鸡翅膀“搭积木”——告诉他,饭桌不是玩耍的地方,他不能影响别人吃饭。

最后,教会孩子如何拒绝不喜欢的食物。较好的做法是:故意给他一种他不爱吃的东西,引导他正确说出:“不,谢谢。”让他明白吵闹和做鬼脸是不礼貌的行为。提醒孩子享受美食后要感谢烧饭的人。许多孩子不喜欢长时间安静地坐着,不妨让他们在得到家长同意后中途离开。

总之,教育孩子懂礼貌,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让宝宝的人生变得更美好。

早教启蒙:让孩子从游戏中建立规则感


跟孩子打游戏时,要让孩子遵守游戏规则,使他学习培训一些该有的习惯性。网编强烈推荐一些有益于创建孩子标准感的手机游戏,让孩子锻练成一个注重标准的人吧。怎么让孩子从游戏中建立规则感?

孩子来到三四岁,上蹿下跳,刚开始听话了哦!但是,此刻,母亲会发觉孩子好调皮不听话,一些情况下还很太过,但是孩子自身是不清楚做得错误的。是怎么回事?你需要协助孩子创建秩序感和了解标准了!怎么让孩子从游戏中建立规则感?

1、假如他老是忽视你的“不”

当顽皮的商品直奔向街道,而你一直在后边喊破了喉咙“停停停”,他也毫不理会,当好奇心的商品举起拿砧板上锐利的利刃,虽然你一直在一旁即将吓死了地“呵呵呵”,对他而言却只有激发更大的“挑戰”冲动……务必认可,当“不好”用得太多了的情况下,他们便相当于一堆白色噪音了!

何不试一下这个游戏——

我与孩子及其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去玩这个游戏:伴随着歌曲,大伙儿做各种各样事儿,去看书、舞蹈、蹦蹦跳跳这些,忽然,我关掉音乐,并喊“冰棍儿”,这时无论你在做什么,都务必维持时下的情况不可以动,如同冰棍儿冻结了一样。在她们喜爱并习惯性那样的“冷冻”以后,我试着除掉歌曲,立即喊“冰棍儿”来“冷冻”她们。

孩子很喜欢那样的手机游戏,就算在非游戏时间,她们也想要由于“冰棍儿”而维持没动。因此,我将“不好”“不能”那样的词交给这些非应急的情况,例如果果要多吃一块曲奇饼干或是他在打闹的情况下抓我的秀发。而“冰棍儿”则变成了大家的安全词——因为它能使他真实停下来,而也是因为它和有意思的游戏联络在了一起。每每我喊“冰棍儿”的情况下,果果就不容易再忽视我。最重要的是,这促使我可以有充足的時间去阻拦他妄图碰触的风险暴发出去。

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也不自觉地规定孩子聪明。在很多人眼中,孩子的好与坏,能用聪明与不懂事来考量,把“聪明”与判逆对立面起來不是稳妥的。从幼儿心理学而言,孩子太聪明或是太判逆,全是异常的。事实上,大家这儿的“聪明”,并不是全都听爸爸妈妈的,只是期待孩子与爸爸妈妈中间产生优良的协作、相互关系。怎么让孩子从游戏中建立规则感?

2、假如他不太喜爱分享

孩子讨厌分享简直一点儿都不怪异,由于“分享”或是“轮着”一般出現在她们已经有着一样自身很喜欢的东西的情况下——由于自身喜爱,因此不愿意放手,由于不愿意放手,因此出現了“该×××去玩一会儿了”的情况……

何不试一下这个游戏——

大家取出果果父亲那一条很牛仔裤的腰带,向全家人公布,如今,每一个人都能够戴一会儿这一腰带,但向他人要的情况下,一定应说:“您好,我能戴一下这一腰带吗?”“感谢”那样的话。因此,父亲先带着。一会儿果果便会去找他:“父亲您好,我能戴一下这一腰带吗?感谢!”他就戴到了。过一会儿我要去找果果:“宝贝你好,我能戴一下这一腰带吗?感谢!”果果非常高兴地把腰带解出来帮我。沒有十多分钟,他就冲过来用一样得话恳求,因为我恬然地归还他。

大家还会继续采用属于我的一条围脖,或是归属于果果的一个绒毛小熊宝宝来做那样的手机游戏。之后,当果果在幼稚园或是小孩子聚会活动的情况下,当碰到“轮着”难题时,虽然他依然不很甘愿,但最少他早已可以给出来,而且了解他钟爱的物品还能“轮着”回他的手上。

分析:怎么让孩子从游戏中建立规则感?分享是孩子应当具有的情结,可是不必急切奢求孩子。由于分享对孩子而言還是个没办法了解的意识,分享会给他们产生舍不得、迟疑、苦楚、挣脱、忍受、抑制和坚持不懈等繁杂心态,为自己所产生的开心与考虑却珊珊来迟,当见到他人分享他的物品所造成的愉快时,他担忧自身已不是物件的主人家。正确引导分享也要适当,不必还没有保证分享,就要孩子礼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