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教之前,有些孩子已经认字了,只是作为一个图案出现,而不是书面语言。因此,不难理解1岁的孩子也会认字。

孩子最初的阅读是通过图画而不是文字,图画与成人的讲述结合。然后慢慢地到无意识地记忆一些字,这才是作为书面语言出现了。他们试图指出书面符号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识字的敏感期开始来临。他不停地询问这个是什么字,然后他热衷于在环境中寻找这些个字。对于字的掌握,由粗到细。

学龄前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他们认为一个字就代表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他们认的是独立的字。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环境刺激的丰富,他们开始把字放回整体中去,开始关注字的组合意义,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言。

认字是为了阅读,因此,应该从整体文章中认字,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认字技能,孩子从阅读中获得愉悦,自然关注那些神奇的字,此时,我们再把字抽出来,就比较合适了。完成了从整体到个体再回到整体的过程,脱离了阅读,文字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

我们此时带给孩子阅读的乐趣,就为他识字敏感期的来临打下基础,孩子也从愉悦中追求学习阅读的能力,阅读的敏感期跟着来了。

至于从书本学习知识,即为学习而阅读,要到7岁左右,随着孩子的认知结构发展到另一个阶段“具体运算时期”,他们的理解能力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他们开始为了满足需要而阅读,如求证理论观点、获知真相等等。此时的阅读才达到我们追求的学习理论,实践理论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阅读能力与智力、道德、人格等发展并没有相关关系。

延伸阅读

良好的营养是早教的基础


如果是一个肚子特别饿的孩子,他可能就学不好。我们要回应儿童的需求。即便他是一个小婴儿,他一样会告诉我们他需要什么,我们需要回应他们的需求和暗示。我不想给大家再多的学术上的或者理论上的例子,但是我还是要提到一点,有一个研究学者就说过,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去信任这个环境,针对需求去做出迅速的回应。比如说一个饥饿的儿童和一个在哭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去注意,不去回应他们为什么哭,为什么饿了,这样他们不可能对环境再有信任感,也不可能正常的学习和发展。所以在强调自我意识,因为这个小宝宝如果在哭的时候,你不做出回应,我们就不可能让他对环境的信任感,我们必须及时做出回应,让他觉得,我在哭,我可能有一个自我意识,然后我们让他建立起完全的对环境的信任,去迅速的回复婴儿的需求。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提到过,每一个儿童他们都有权利去得到一个正常的好的发展。如果我们想要我们的儿童得到最好的成长,得到最好的发展。

我们要给孩子去阅读,我们要提供最好的营养,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是温暖的、关心的、良好的关系,我们要迅速的对儿童的期待和需求做出相应的反应。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要意识到: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都是唯一的。

阅读是宝宝成长的阶梯


在现代信息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读书、求知、获取谋生的技能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必须跨越的坎。帮助孩子顺利地跨越这道坎的首任教师,只能是父母。

阅读从小开始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因素。幼儿最初的阅读是从听故事开始的。一代一代的母亲出于本能,当宝宝还在襁褓中或者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她们就把从老辈人那儿听来的故事一遍遍地讲给孩子听,会把身边的乡土人情加上自己儿时的梦想编织成美妙的童话灌输孩子。那么在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十分丰富的今天,故事不再是妈妈们口传心授给孩子,而是被美丽多彩的图画书所代替。幼儿的眼睛和耳朵,视觉和听觉同步地被调动起来了。

两岁之前的幼儿正处在语言的萌芽期,也被称为是前阅读期,他们把图书当玩具用手拍打玩耍,也能够指着物体示意,用身体的动作代表语言。比如:看到书上画的电视,他会用眼睛在屋子里寻找,然后手指着电视。看到书上的笑脸,他会做出笑的模样。那么,父母给他读书、讲故事,主要是培养他的语言能力,帮助他学会正确地说话。

两岁之后,幼儿的智力借助语言的翅膀迅速发展。他们会一边翻书一边自言自语地“念书”,还经常要大人给他讲听过无数遍、已经相当熟悉的故事,甚至要求大人指着画书上的字,一个一个读给他听。这是幼儿在从熟悉的故事中,验证自己的预知能力,并获取自我、树立自信。

随着幼儿一天天的成长,图画书与玩具一样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但是,对幼儿来讲书与玩具又有本质的不同。玩具能够组合,能够改变形状,可以发声,可以是动态的,幼儿独自就能玩耍,在自娱自乐中开动脑筋,玩出新意。

书却不同,它是无声的、静止的、平面的,很少有幼儿能自己看上好长时间的,需要亲子共读。在父母生动激情的讲述中,能激发幼儿对图画书的阅读兴趣,帮助他提高感受和理解能力,逐渐学习领会新知识。在亲子一问一答的交流中,让幼儿感知各种特色的书面语言,增加词汇量,并把书中的故事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不断地充实扩展着自己的知识经验,逐步完成社会化发展。可见父母的启蒙有着不能忽视的作用。

来自:摇篮论坛

肢体运动智能是人类认知的基础


不要以为拥有运动智能的人只是四肢发达,也不要以为这种智能只属于运动员,因为运动智能是通过身、心来使身体表现完美的能力。它是人类认知的基础,是源自我们体验生活时所获得的感官动作经验。演员、舞蹈家、发明家、外科医生等都表现出相当的运动智慧。

对于可塑性最强的0~6岁的孩子,应该如何发展其运动智能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宝宝在0~6岁的身心发展是不一样的,大概可以分为3个阶段:

1、0~2岁,这段时间主要发展基础功能,比如说颈部、肘部等关节的功能。

2、2~4岁,动作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比如说宝宝会拿叉子了,以前可能也拿起过,但那只不过是随便抓起来玩耍,属于无意识的动作。

3、4~6岁,这个时期,宝宝身体的各个系统、各个动作的功能已基本完善,因此,这个时期是宝宝开始把各个不同的系统整合、动作协调一致发展的过程。

父母应该根据宝宝成长的不同阶段,有意识地锻炼宝宝,以提高他的运动智能。

而游戏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游戏活动可以为宝宝提供大量的动作经验,比如跑、跳等,而且为身体的各个功能提供了整合的机会,帮助宝宝协调一致地发展手、腿及各个关节。

下面推荐一个游戏:

学习动物来走路

适合年龄:1岁半~2岁

准备材料:动物的图片或照片;活泼的背景音乐

玩法步骤:a.挑出不同走路方式的动物图片,如蜗牛(爬行)、螃蟹(横着走)、青蛙(跳着走)等;

b.站在房间中间,和宝宝一起看动物图片;

c.你开始模仿一种动物走路,并让孩子学着你一起走;

d.然后模仿另一种动物。

注意事项:地面保持干净,并没有障碍物。

专家点评:

以上这些游戏对提高宝宝的运动智能都很有帮助,但其中“学习动物来走路”这个游戏对发展宝宝的智能是多方位的。因为它不仅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而活动了肢体,而且还掌握了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训练了孩子的记忆力,同时也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训练。低龄儿童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注意力极易分散。

值得注意的是,两岁以前的孩子一般是不能单脚落地的,因此,在练习青蛙动作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在这个游戏中,不仅宝宝要动,父母更要动,因为不到两岁的孩子看图片模仿动作是有困难的,父母的动作示范可以帮助宝宝理解动作,并且使宝宝和你更亲近。

专家/陈达德台湾台安医院小儿复健科儿童发展复健中心主任

杨静娟上海市广玉兰幼儿园园长

早教:打好身体基础是入学的关键


俗话说得好:“身体是改革的成本”,孩子从幼稚园进到中小学,身体素养的优劣从某类视角决策着孩子学业的发展趋势和考试成绩,因此应当充足在幼稚园环节锻炼好孩子的身体,为入中小学充分准备。孩子入学的关键是什么?

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节奏比幼稚园要紧凑型,抗压强度也大许多 ,规定孩子的活力可以充足解决。孩子在上中小学后会广泛觉得疲惫困乏,这是由于她们的头脑主题活动大幅度提升,脑内的耗氧随着增加引发。因此,初上中小学的少年儿童有易得病的状况,因而,身心健康健壮的身体、极强的融入能力和抵御病症的能力对孩子而言很重要。孩子入学的关键是什么?

因此,在孩子入校前家长要帮他做的的身体提前准备有:

1.确保孩子有充裕的营养成分。饮食搭配要多元化,包含吐司面包、谷物食品类、新鲜水果、蔬菜水果、肉、禽、鱼、豆类食品、牛乳这些。家长要正确引导培养孩子不挑食,不挑食的良好的习惯,确保营养成分的平衡,留意食材的动能高矮,防止给孩子吃过多的人体脂肪和糖,以防肥胖症。

2.激励和正确引导孩子积极主动、长久地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各种各样户外活动都能够合理锻炼孩子的身体。非常是游水此项健身运动,不但锻炼的身体肌肉,并且热水管的刺激性能够 合理提升孩子对溫度的适应能力,水里吸气的方法能够 提升孩子的肺功能,家长不必觉得锻炼不重要,而随便降低和夺走孩子户外活动的時间。孩子入学的关键是什么?

在身体锻炼中,也要留意敌人部小肌肉群的锻炼。由于孩子在念书后用力的時间和抗压强度大大增加了,家长要留意改正孩子的拿笔姿态,假如孩子对美术绘画和制做主题活动特别喜爱,那麼以绘画和做小制作的方法来锻炼小全身肌肉能获得非常好的实际效果。

3.因为念书后,歇息和游戏时间都减少了,学业每日任务逐渐增加,也有各种各样作息时间表、标准和组织纪律性要遵循,这种无形之中提升了孩子的紧张度。家长要在塑造孩子能力的另外,适度缓解孩子的思想负担,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觉时间,改正不准时入睡和醒来的不良习惯,平常留意不选用惩罚、指责、絮叨的方式 文化教育孩子。

4.孩子入学的关键是什么?学业每日任务的增加,使孩子用眼的机遇和時间大大的增加,要留意维护好孩子眼睛视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