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拥有运动智能的人只是四肢发达,也不要以为这种智能只属于运动员,因为运动智能是通过身、心来使身体表现完美的能力。它是人类认知的基础,是源自我们体验生活时所获得的感官动作经验。演员、舞蹈家、发明家、外科医生等都表现出相当的运动智慧。

对于可塑性最强的0~6岁的孩子,应该如何发展其运动智能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宝宝在0~6岁的身心发展是不一样的,大概可以分为3个阶段:

1、0~2岁,这段时间主要发展基础功能,比如说颈部、肘部等关节的功能。

2、2~4岁,动作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比如说宝宝会拿叉子了,以前可能也拿起过,但那只不过是随便抓起来玩耍,属于无意识的动作。

3、4~6岁,这个时期,宝宝身体的各个系统、各个动作的功能已基本完善,因此,这个时期是宝宝开始把各个不同的系统整合、动作协调一致发展的过程。

父母应该根据宝宝成长的不同阶段,有意识地锻炼宝宝,以提高他的运动智能。

而游戏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游戏活动可以为宝宝提供大量的动作经验,比如跑、跳等,而且为身体的各个功能提供了整合的机会,帮助宝宝协调一致地发展手、腿及各个关节。

下面推荐一个游戏:

学习动物来走路

适合年龄:1岁半~2岁

准备材料:动物的图片或照片;活泼的背景音乐

玩法步骤:a.挑出不同走路方式的动物图片,如蜗牛(爬行)、螃蟹(横着走)、青蛙(跳着走)等;

b.站在房间中间,和宝宝一起看动物图片;

c.你开始模仿一种动物走路,并让孩子学着你一起走;

d.然后模仿另一种动物。

注意事项:地面保持干净,并没有障碍物。

专家点评:

以上这些游戏对提高宝宝的运动智能都很有帮助,但其中“学习动物来走路”这个游戏对发展宝宝的智能是多方位的。因为它不仅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而活动了肢体,而且还掌握了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训练了孩子的记忆力,同时也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训练。低龄儿童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注意力极易分散。

值得注意的是,两岁以前的孩子一般是不能单脚落地的,因此,在练习青蛙动作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在这个游戏中,不仅宝宝要动,父母更要动,因为不到两岁的孩子看图片模仿动作是有困难的,父母的动作示范可以帮助宝宝理解动作,并且使宝宝和你更亲近。

专家/陈达德台湾台安医院小儿复健科儿童发展复健中心主任

杨静娟上海市广玉兰幼儿园园长

延伸阅读

为宝宝的肢体智能加分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博士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论”,在我国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加德纳博士首次把身体运动作为一种人类必不可少的“智能”来对待,更是使学术界关注。在此之前,一般人们认为这是属于“体能”的范围。

我认为,这种理念正反映出加德纳的独到之处,大脑是神经系统的“司令部”,大脑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儿童智能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而运动,则可增加大脑皮层的厚度,促使大脑释放出一种叫做脑啡呔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减轻神经的紧张度,提高学习和记忆力。而且,儿童运动时,左右两侧肢体协调动作,又促进了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协调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大脑的智能潜力。还有,由于心脏机能的提高,能供给大脑充足的氧和糖,保证了脑的发育。

我可以很负责地说出这么一句话:“没有一个智商高的孩子是呆头呆脑的”,他一定伴随了协调的动作、敏捷的身体。因此,早期教育应把对宝宝的身体运动的锻炼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遗憾的是,根据最近对中、美两国儿童在身体运动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家庭对宝宝身体运动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美国家庭。另一项指标也同样反映出类似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儿童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和欧洲的儿童相比,少了30%的机会。

因此,我在这里呼吁: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身体,让他们“动”起来。在早期教育中,这类活动叫做健康活动,也就是体育性游戏。为什么要强调用“游戏”来代替体育锻炼呢?原因很简单,宝宝既没有增强体质的意识,更没有为祖国而锻炼的目的,而且体育锻炼的形式根本不能激起宝宝的兴趣,尤其是女孩。于是,唯一的途径就要在“好玩”的前提下,将锻炼的目的寓于各种游戏之中。

比如说“老鹰抓小鸡”、“官兵捉强盗”这些长盛不衰的传统游戏,实质上就是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在快乐之中,使他们灵巧、协调,锻炼他们跑、跳、拉伸的动作技巧。再比如带孩子到公园去,到旅游景点中,和他们玩登山比赛,钻山洞等,孩子们乐此不疲,留恋往返。在大海中嬉戏,在河滩上奔跑,都能有效地发挥他们的身体运动智能。

下面介绍5种我小时侯玩过的发展身体运动智能的小游戏:

1、踢毽子

取一根细长绳子,一端穿上几粒大纽扣,另一端让孩子手捏着,垂着绳用一只脚去踢毽子,毽子便荡来荡去。待孩子熟练后,可改为左右脚交替踢,即花式踢。

2、拉大锯

这是一种传统游戏,可以是两个孩子对坐,两腿伸直、脚掌相抵、手指互勾,或者大人与孩子对坐,将孩子两脚夹在大人的小腿间,手互拉,然后甲俯乙仰。俯仰尽可能低,仰卧起来时,脚不能离地面。这样,一俯一仰,犹如船工用力划船,一来一往即为两人对拉大锯。

我记得小时侯,一边拉,还一边唱一首歌:

拉大锯,扯大锯,

锯木头,盖房子。

姥姥家,唱大戏,

接姑娘,请女婿,

小外甥,你也去。

3、跳房子

在地上用粉笔画成8格,或画成由8个不同形状拼起来的图案(圆形、梯形等),每格分别写上1、2、3、4、5、6、7、8,玩的时候,用一串旧纽扣当踢毽,先用一只脚把踢毽从第1格踢到第2格,再依次往下踢到第8格为止。踢毽时出界或是错号,就要回到原处,比谁先全踢到终点为胜。

4、钻涵跳桥

父亲手、膝着地,屈体呈桥状,母亲平坐,前屈体,手臂前伸使手指尖触脚尖,呈涵洞状。宝宝从父亲的“桥”下钻爬过后,经过母亲的“涵洞”,再攀上父亲的“桥”拱(即背)跳跃而下,反复多次。

5、跳绳

用短绳一根,可教宝宝单脚或双脚跳,顺跳或反跳,还有花色跳等。又可用长绳一根,父母帮助甩动,让宝宝在绳中间跳,亦可用单脚、双脚或花色脚等。

这些传统的儿童小游戏,无需爸妈花钱购买高档电动玩具,不仅孩子们喜欢,而且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融洽。我想,即使过了一千年,这些有益的游戏都不会过时和淘汰。

从小发展肢体动作智能


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就是肢体—动作智能。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

肢体-动作智能强的孩子在学习时喜欢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动手操作、建造成品、体育和肢体游戏、触觉经验等。

肢体—动作智能发展的基础期

0~2岁是儿童肢体—动作智能发展的基础期,主要在于建立各领域及各系统的基本能力,并发展基础情绪与生活作息功能。重点的发展项目包括有:知觉方面的前外侧触觉系统以及动作方面的抗重力大肌肉群。

使前外侧触觉系统成熟(敏感)的居家常用方法有:

⒈每天提供孩子多元触觉按摩刺激,藉由游戏的方式进行,以至少两种粗细对比的质感对象(例如海绵以及软刺猬玩具)接触孩子的皮肤,尤其是两手手肘以下、背部、两膝以下至踝关节以及脸部脸颊这些区域。

建议在洗澡时以及亲子游戏互动等自然情境下进行,注意不要过度用力以免造成皮肤伤害,并避免在餐后立即施行触觉刺激活动。

⒉提供孩子口腔触觉刺激,可伴随口腔清洁活动同时进行。妈妈可以用手指指尖肉垫或幼儿专用牙齿清洁软指套,以略带压力但稳定缓慢的速度轻轻搓揉幼儿牙龈牙肉部份,以及口腔内部两颊颊肉部份。

建议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先由门牙开始,并配合游戏逐渐增加刺激的时间及广度。但妈妈要注意手指的安全,刺激时以食指动作,并以拇指与中指固定下颚,以避免可能的咬合反射而咬伤妈妈的手指。同时注意不要过度用力以避免搓伤牙龈,若持续有出血现象请停止刺激并咨询专业医疗人员或牙医。

训练抗重力大肌肉群的居家常用方法有:

⒈多鼓励孩子爬行并增加爬行时间,尤其是7个月~1岁之间的孩子;对于1岁以上已会走路的孩子,则可在两脚上用重量环(一脚不要超过1Kg)加重以提高训练量及爬行意愿;对于还不会爬的婴儿,则可藉由辅助摆位使其在四肢支撑姿势下尽量维持姿势。

⒉可利用充气弹性大球来进行游戏,可将孩子置于大球上,或躺或趴,伴以轻微的上下弹动,藉以刺激孩子运动,以及刺激大肌肉收缩。

妈妈要注意两手应固定在孩子的髋部,对于颈部功能尚未完善的婴儿,应特别注意固定以保护其颈部安全。

肢体—动作智能发展的转折期

2~4岁是儿童肢体—动作智能发展的转折期,主要在于各领域及各系统基础功能的成熟,并开始发展较复杂性的功能以及基础独立自主能力。重点的发展项目包括有:知觉方面的后内侧触觉系统以及动作方面的粗动作功能发展。

促进后内侧触觉系统成熟的居家常用方法有:

⒈藉由球池或米(或豆子亦可)箱进行曲辨性活动。

可将玩具(目标物)置于球池或米箱内,并鼓励孩子单以触碰的方式而非目视来找出玩具。可藉由控制目标物与干扰物之间的大小、形状以及质感差异程度来操控游戏的困难度。

⒉可提供孩子多元触觉质感的布书或提供大量触觉刺激的玩具。

可藉由布书内不同对象拥有不同的触觉质感,来帮助孩子认识并发展触觉曲辨经验;或可提供孩子粘土、手指膏、沙画等大量触觉刺激的游戏或活动来帮助后内侧触觉系统发展。

训练粗动作功能发展的居家常用方法有:

⒈鼓励孩子进行垫上体操活动,诸如翻筋斗、跳跃、拉撑、走平衡木等等简单且基本的全身性大动作,藉此来使用肢体、认识肢体。

⒉养成孩子尽量独立动作的习惯;在健康且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让孩子自行独立动作,例如能走则尽量不要成人背或载、能站则不要靠、能坐则不要躺、能自己做的事则尽量不要旁人代劳,藉此训练肢体功能并帮助发展。

肢体—动作智能发展的整合期

4~7岁是儿童肢体—动作智能发展的整合期,重点在于各功能领域间的整合,藉以发展出高技巧性与高复杂性的整合性高阶功能,并同时发展相当程度的社交功能。重点的发展项目包括有:知觉方面的前庭系统、动作方面的精细动作功能发展,整合方面的感觉统合功能以及认知方面的基础运思功能。

刺激前庭系统的居家常用方法有:

增加孩子前庭刺激活动,诸如跳绳、跳床、荡秋千、溜滑梯等游戏,或进行游泳、溜直排轮等运动活动。由于孩子正处于前庭发展黄金期,其前庭刺激之需要以及可接收量常远大于成人的需求与想象,故在安全以及孩子主动要求的前提下,可尽量提高前庭刺激的质与量。对于有癫痫病史的孩子,请不要提供大量的前庭刺激,特别注意其反应,并尽量以水平前后方向的前庭刺激为主,尤切忌高速旋转的前庭刺激以避免癫痫发生。

训练精细动作发展的居家常用方法有:

可与孩童进行拿弹珠的游戏,将弹珠邮筒中逐一以手指拿起并储存在手掌心内,一直拿到手掌心满载或弹珠拿不住为止,之后再逐一将弹珠由手掌心中一一拿出放入筒中。

促进感觉统合功能的居家常用方法有:

建议以多重感官刺激的方式来学习或进行活动;以学习语言为例,可让孩童在荡秋千上进行,即藉由动作、前庭刺激、空间逻辑以及口语发声来学习语言,藉此来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动机。

培养基础运思的居家常用方法有:

可藉由伴家家酒的游戏,设计不同的情境与问题,并试着让小朋友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学习各种应对与解决的方法。

肢体动作智能的3个学习契机


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就是肢体—动作智能。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

肢体-动作智能强的孩子在学习时喜欢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动手操作、建造成品、体育和肢体游戏、触觉经验等。

契机10-2岁

0-2岁是儿童肢体—动作智能发展的基础期,主要在于建立各领域及各系统的基本能力,并发展基础情绪与生活作息功能。重点的发展项目包括有:知觉方面的前外侧触觉系统以及动作方面的抗重力大肌肉群。

使前外侧触觉系统成熟(敏感)的居家常用方法有:

1、每天提供孩子多元触觉按摩刺激,藉由游戏的方式进行,以至少两种粗细对比的质感对象(例如海绵以及软刺猬玩具)接触孩子的皮肤,尤其是两手手肘以下、背部、两膝以下至踝关节以及脸部脸颊这些区域。

建议在洗澡时以及亲子游戏互动等自然情境下进行,注意不要过度用力以免造成皮肤伤害,并避免在餐后立即施行触觉刺激活动。

2、提供孩子口腔触觉刺激,可伴随口腔清洁活动同时进行。妈妈可以用手指指尖肉垫或幼儿专用牙齿清洁软指套,以略带压力但稳定缓慢的速度轻轻搓揉幼儿牙龈牙肉部份,以及口腔内部两颊颊肉部份。

建议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先由门牙开始,并配合游戏逐渐增加刺激的时间及广度。但妈妈要注意手指的安全,刺激时以食指动作,并以拇指与中指固定下颚,以避免可能的咬合反射而咬伤妈妈的手指。同时注意不要过度用力以避免搓伤牙龈,若持续有出血现象请停止刺激并咨询专业医疗人员或牙医。

训练抗重力大肌肉群的居家常用方法有:

1、多鼓励孩子爬行并增加爬行时间,尤其是7个月~1岁之间的孩子;对于1岁以上已会走路的孩子,则可在两脚上用重量环(一脚不要超过1Kg)加重以提高训练量及爬行意愿;对于还不会爬的婴儿,则可藉由辅助摆位使其在四肢支撑姿势下尽量维持姿势。

2、可利用充气弹性大球来进行游戏,可将孩子置于大球上,或躺或趴,伴以轻微的上下弹动,藉以刺激孩子运动,以及刺激大肌肉收缩。

妈妈要注意两手应固定在孩子的髋部,对于颈部功能尚未完善的婴儿,应特别注意固定以保护其颈部安全。

契机22-4岁

2-4岁是儿童肢体—动作智能发展的转折期,主要在于各领域及各系统基础功能的成熟,并开始发展较复杂性的功能以及基础独立自主能力。重点的发展项目包括有:知觉方面的后内侧触觉系统以及动作方面的粗动作功能发展。

促进后内侧触觉系统成熟的居家常用方法有:

1、藉由球池或米(或豆子亦可)箱进行曲辨性活动。

可将玩具(目标物)置于球池或米箱内,并鼓励孩子单以触碰的方式而非目视来找出玩具。可藉由控制目标物与干扰物之间的大小、形状以及质感差异程度来操控游戏的困难度。

2、可提供孩子多元触觉质感的布书或提供大量触觉刺激的玩具。

可藉由布书内不同对象拥有不同的触觉质感,来帮助孩子认识并发展触觉曲辨经验;或可提供孩子粘土、手指膏、沙画等大量触觉刺激的游戏或活动来帮助后内侧触觉系统发展。

训练粗动作功能发展的居家常用方法有:

1、鼓励孩子进行垫上体操活动,诸如翻筋斗、跳跃、拉撑、走平衡木等等简单且基本的全身性大动作,藉此来使用肢体、认识肢体。

2、养成孩子尽量独立动作的习惯;在健康且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让孩子自行独立动作,例如能走则尽量不要成人背或载、能站则不要靠、能坐则不要躺、能自己做的事则尽量不要旁人代劳,藉此训练肢体功能并帮助发展。

契机34-7岁

4-7岁是儿童肢体—动作智能发展的整合期,重点在于各功能领域间的整合,藉以发展出高技巧性与高复杂性的整合性高阶功能,并同时发展相当程度的社交功能。重点的发展项目包括有:知觉方面的前庭系统、动作方面的精细动作功能发展,整合方面的感觉统合功能以及认知方面的基础运思功能。

宝宝认字是阅读的基础


在我们教之前,有些孩子已经认字了,只是作为一个图案出现,而不是书面语言。因此,不难理解1岁的孩子也会认字。

孩子最初的阅读是通过图画而不是文字,图画与成人的讲述结合。然后慢慢地到无意识地记忆一些字,这才是作为书面语言出现了。他们试图指出书面符号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识字的敏感期开始来临。他不停地询问这个是什么字,然后他热衷于在环境中寻找这些个字。对于字的掌握,由粗到细。

学龄前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他们认为一个字就代表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他们认的是独立的字。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环境刺激的丰富,他们开始把字放回整体中去,开始关注字的组合意义,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言。

认字是为了阅读,因此,应该从整体文章中认字,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认字技能,孩子从阅读中获得愉悦,自然关注那些神奇的字,此时,我们再把字抽出来,就比较合适了。完成了从整体到个体再回到整体的过程,脱离了阅读,文字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

我们此时带给孩子阅读的乐趣,就为他识字敏感期的来临打下基础,孩子也从愉悦中追求学习阅读的能力,阅读的敏感期跟着来了。

至于从书本学习知识,即为学习而阅读,要到7岁左右,随着孩子的认知结构发展到另一个阶段“具体运算时期”,他们的理解能力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他们开始为了满足需要而阅读,如求证理论观点、获知真相等等。此时的阅读才达到我们追求的学习理论,实践理论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阅读能力与智力、道德、人格等发展并没有相关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