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宝宝是不是缠着你想要揉面团,趁着你不备,把爸爸的剃须膏喷得到处都是,有时甚至还想用用剪刀?你千万不要因为这些而去责备他,是宝宝的小手正在发育,他需要更多的机会多多练习才行哟!

三岁的小明喜欢用大块的橡皮泥捏各种各样的东西。小明妈妈说:“他会一遍又一遍地捏这个又捏那个,然后把自己做的东西揉到一起,再重新捏起。”也许很多家长对宝宝的这些行为都已经司空见惯了,但像小明这么做绝不仅仅是因为好玩,他同时还在锻炼手的活动机能,也就是准确的转动手腕、灵活运用手指的能力。掌握这些能力是儿童发育阶段必不可少的步骤:这样的锻炼可以使儿童有能力参与更多的活动,并且开始做一些只有“大孩子”才能完成的事情,如自己穿衣、系鞋带等。这样的锻炼最终还将有助于孩子掌握更多技巧,发育得更好,将来在学校里表现更出众。

在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方面有许多既简单又充满乐趣的方法。通过下面的介绍,爸爸妈妈们可以了解到儿童这项重要的身体机能是如何发育的,进而找到适当的方法帮助孩子提高这项技能。

牢牢抓住

自从孩子学会走路以后,他会不停地跑来跑去、翻筋斗,并且爬高上低。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孩子的躯干和肩膀的发育,从而使他们的胳膊具有更强的控制力和协调能力——最终,他们就可以灵活地使用双手。

当孩子两岁左右时,你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变化:他可以更加精确地活动自己的手指了。从这个阶段开始,孩子可以用蜡笔、堆积木,甚至会使用儿童剪刀。这些新的游戏可以进一步锻炼孩子手部的肌肉,同时帮助他们开发其他的身体机能和认知技能。例如,把一个简单的拼图游戏中的一片拼图放入准确的位置,这个行为看似简单,但它却有深远意义。儿童教育专家指出:“这一活动要求孩子的基本运动神经具备整体协调性,要有手眼协调能力,视觉感知力,以及触觉。”

灵活运用双手甚至可以扩大孩子的词汇量。1岁的孩子可能只会抱着布娃娃,而2~3岁的孩子就能够模拟给布娃娃喂饭、穿衣服、盖被子等活动——孩子非常乐意谈论这些游戏活动。有关专家认为:“通过具体的事例,孩子可以更容易地学习语言。一旦孩子可以用手捏东西,叠东西,他们就能领会这一动作的具体含义及表达方法。”

寓教于乐

父母应尽量让孩子多活动自己的双手。以下是一些教孩子活动双手的方法:

1、让孩子自己刷牙。儿童教育专家说,2~3岁的孩子应该试着自己穿衣、刷牙,只有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大人才予以协助。

2、不要一味宠着孩子。如果孩子希望自己搭积木,尽管让他玩好了。如果他遇到了难题,你可以给他一些小提示(“如果把这块积木放在这儿会怎么样呢?”),或者与孩子一道玩。只是家长要谨记,给孩子的玩具应该与他的年龄相适应,而且不要让孩子把玩具放入口中,以免发生危险。

3、不要因为家里乱成了一锅粥而烦心。蜡笔、荧光笔和剪刀等都可以帮助孩子锻炼双手的机能。因此,不要把它们都藏起来。在适当的情形下,尽管让孩子随心所欲:可以在洗澡时让孩子拿着剃须膏练习“涂鸦”。

4、尝试着做一些手指游戏。活动手指有助于孩子熟悉与手相关的各种活动。在他十个手指的指肚上都画上笑脸,并且让他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分别去碰大拇指。

5、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活动双手。多让孩子做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以锻炼双手,如用海绵清洗石头或贝壳等,或是用树枝在沙地上画画。

6、重复某些游戏。你的孩子是不是对某些动手游戏很感兴趣,经常毫不厌倦地玩了又玩?如果是这样的话,父母不要打断她。重复运动能够让某项技能臻于纯熟,直至成为一种主动的反应,孩子对这些运动的认识也会从“我在学习”变为“我擅长”。

孩子不愿意坐下来怎么办?

许多两三岁的孩子宁可绕着桌子跑也不愿坐下来玩橡皮泥。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你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帮助他安静下来做一些动手游戏。

1、给孩子吃需要容器盛装的食物,例如,早饭的时候给他麦片,而不是吃面包。

2、邀请孩子和你一起劳动。有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和妈妈一起包饺子?他可以揉面,用擀面杖擀饺子皮,也可以运用想象力把面团捏成各种形状。

3、创造一些可以让他站着玩的游戏。如果他喜欢汽车,你可以在桌子上铺一个轨道。

如果孩子对精细的活动始终提不起兴趣,或是对此感到无比沮丧,你可以征询一下儿科医生的意见。有些情况下,孩子可能需要接受专业医生的帮助,参加一些游戏课程,逐步培养起这方面的技能。

tips教会孩子学习自己穿衣服

从孩子2岁开始,你就可以慢慢地开始教他一些生活自理的方式了,比如如何穿衣服:

1、不要只是旁观。如果你光是看着,孩子也许会不知所措,半天穿不上,会让他很有挫败感,导致下一次他就不愿意尝试了。可以在旁边具体地指导他应该先系哪个扣子,胳膊应该怎么伸,慢慢地他就会掌握穿衣服的要领了。

2、允许孩子倒退。前几天还好好的,硬要自己穿衣服,怎么这两天反而倒退了,要妈妈帮自己穿。这时千万不能对孩子置之不理,这只是他的一种心理需求,应该满足他。你可以让帮助宝宝一起穿衣服。

3、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把脱下来的衣服和鞋摆放整齐,如果孩子做得好,别忘了夸奖他。

相关推荐

宝宝的智慧在手指


宝宝要聪明,动手很重要

动手能力是婴幼儿智力水平最好的体现。据张思莱介绍,动手能力是婴幼儿的一种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婴幼儿的许多知识技能都是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的,其思维也是在操作活动中逐渐发展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与手指相连的神经所占的面积较大,用手时,大脑中的血液会增多30%,因此多动手可以刺激大脑皮层并促进其分化和成熟,让宝宝的大脑日益发达聪慧。

培养动手能力抓好关键期

专家同时提醒:孩子生命最初的三年所获得的经验将决定大脑的构造,因此,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一定要抓好关键期。孩子大脑发育起源于父母的基因,遗传基因在大脑不断的发育中继续建构,而大脑突触的修剪期即为‘关键期’,孩子在每个阶段能力发展的重点都不同,而在每一个关键期阶段,都应该尽量让孩子经历的事物有意义并具有连贯性和趣味性。专家建议家长循序渐进地对孩子的动手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1~2个月:这一阶段宝宝小手的动作并不受意识的支配,常常是胡乱摇动,碰到物体时可出现抓握反应。家长可以常用手指或带柄的玩具触动宝宝的小手掌,促使其抓握。

3~4个月:可以用色彩鲜艳的玩具如小球、彩棒等放到孩子的眼前和小手能够得着的地方吸引孩子去抓握,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促进小手运动。

5~6个月:开始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每天按摩孩子的指尖数次,并让其自由地玩纸、翻书、撕纸,让孩子通过自己手指的运动使物体变形而体验到快乐。

7~8个月:教宝宝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对捏物体,如从餐桌上拣起一颗小饭粒等,并让其模仿成人伸各个手指,逐渐教会孩子用每个手指单独屈伸、弹动。

9~10个月:有意识地教孩子拍手、招手、跷拇指,并开始配上相应的语言。

周岁之后:对孩子手的训练应向更高层次发展,如教孩子自己穿衣服,系纽扣、鞋带,使用汤匙等,培养的过程中注意专注力和坚持性。专家提醒家长:在孩子步入少年乃至青年之后也不要忘记教导他们坚持经常有目的地使用双手,多做精细动作,如编织、做针线、绣花、写字、绘画、弹琴,以及进行排球、篮球等锻炼手指的体育活动,这样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手指益智法


手是认识物体的重要器官,也是触觉的主要器官。科学家研究发现,通过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远比死记硬背更能增强大脑的活力,并可延缓脑细胞的衰老。这对人类智力的开发尤其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十分重要。

人们常说“心灵则手巧”。这里所说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大脑。“心灵手巧”与“手巧心灵”是辨证的关系,手脚灵了,头脑才会聪明,笨手笨脚必然笨头笨脑。训练孩子的手脚,等于给孩子做“大脑体操”。手的动作,代表着孩子的智慧,因为大脑用来处理来自手的感觉信息和指挥手的运动占的比例最大。大脑有许多细胞专门处理手指、手心、手背、腕关节的感觉和运动信息。所以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孩子手的技能,对于开发智力十分重要。

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锻炼手的皮肤感觉。经常给予孩子手部皮肤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进冷、热水中(温度要适宜);或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不同性质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这样,可以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促进大脑的发育。

2、增强手指的柔韧性。如让孩子经常伸、屈手指,闭上眼扣扣,练习写字绘画,这些锻炼有利于提高孩子大脑的活动效率。

3、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让孩子的手指做一些比较精细的活动,如摆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篮、学打算盘、做手指操等;要手脑并用,边做边思考,以增强大脑和手指间的信息传递,提高健脑效果。

4、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为孩子选择玩具时,要从培养孩子自己动手习惯出发,比如高级自动化玩具就不如积木、橡皮泥或能拆能拼的玩具更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

5、交替使用左、右手。左手受右侧大脑支配,右手受左侧大脑支配;交替使用和锻炼左、右手,可以更好地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幼儿手指谣


给大家贴几个手指谣,很多和当当妈的奥尔夫班儿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小牛牛)毛毛虫

二根手指头,二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小剪刀)小白兔

三根手指头,三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印地安人)小花猫

四根手指头,四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小船船)螃蟹走

五根手指头,五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望远镜)小鸟飞

六根手指头,六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金元宝)打电话

七根手指头,七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长方形)三角形

八根手指头,八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神枪手)神枪手

九根手指头,九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小狗狗)小狗狗

十根手指头,十根手指头,变成变成变成(拍拍手)拍拍手

1什么1,棍子1。2什么2,鸭子2。

3什么3,耳朵3。4什么4,帆船4。

5什么5,钩钩5。6什么6,大肚6。

7什么7,拐杖7。8什么8,眼镜8。

9什么9,汽球9。10什么10,棍子打棒球。

一根棍子轻轻打,二双筷子里外扒,

三人小组爱说话,四个小兵不害怕,

五个朋友力气大。

(家长可与幼儿一同创作改编)

宝宝“吃手指”的利弊解析


抱、多接触和多按摩宝宝能带给宝宝安全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帮助宝宝逐渐建立自信,消除敏感心理。此外,当宝宝开始长牙时,妈妈也可以给宝宝准备磨牙饼干或是牙胶,让宝宝的小嘴里有个东西在,作为小手的替代品。妈妈们也可以给晚上睡觉也喜欢啃手指的宝宝套个手套,这样可以避免宝宝咬伤自己的小手。

宝宝吃手

帮助宝宝戒掉手指“棒棒糖”,最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爱心和耐心。因为宝宝也有逆反心理,强行阻止宝宝的吃手习惯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强化这一行为。在给予宝宝关爱的同时,爸爸妈妈应让宝宝明白小手除了吃之外还有更多的用途,多多鼓励宝宝探索小手的技能,鼓励他去触摸,去探索和去认识更多的新鲜事物。

吃手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

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人世,外物对宝宝来说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初到人世的宝宝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善,大脑的定位系统尚不成熟。因此,把手放在嘴里吃对这个时期的宝宝来说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宝宝再长大一些,手指功能开始分化,初期的手眼协调功能也开始显现了。

2~3个月后的宝宝会开始出现手的动作,他往往会挥舞着他的手臂和这件大“玩具”玩得不亦乐乎。当宝宝真正能把手放在嘴巴里啃的时候,则说明宝宝的运动肌群与肌肉控制能力已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了。这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爸爸妈妈应当为宝宝的这个举动自豪才对。

吃手是宝宝心理发展的需要

宝宝长到2~3个月时正处于口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很多宝宝喜欢含着妈妈的乳头或是咬着小手睡觉。有个东西放在嘴里对他们来说会多些安全感,而一旦吸吮、舔啃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让他不安,并产生暴躁、抑郁的不良情绪。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认为,在宝宝吃手的活动中还包含了人类性快感需要的自然反映。这里的性快感只是一种近似于成人快感的情绪,吃手可以消除宝宝的不安、烦躁、紧张,具有镇静作用。强制性的让宝宝停止吃手,会使得宝宝产生逆反心理或是心理上的阴影。据国外研究发现,在这个时期若宝宝的行为受到强制约束、口的敏感期没有得到正确对待的话,当他长大后将更易形成具攻击力的性格。男孩易具有暴力倾向,女孩则会更爱说闲话,讽刺挖苦人。

两周岁以前的宝宝有吃手的行为,爸爸妈妈不用特别担心,没有必要去阻止它。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发展阶段和心理需求。大部分是一种一贯性的行为,长大后也不大会养成吃手的习惯。爸爸妈妈要做的只是经常帮宝宝洗手,保持宝宝的手部卫生,以防细菌入侵引起宝宝的胃肠道感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