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孩子们的寒假迫在眉梢了,瞧他们的欢呼劲,这可是愁坏了家长啊,那么如何来应对孩子们假期的一些坏习惯呢?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看下相关的解决方法吧,家长们都来了解了解吧!

坏习惯1

睡懒觉

偶尔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天天睡懒觉,睡到中午才起来,那就成问题了。本来冬季白日就短,懒觉睡掉一大半,才起来没有几个小时天又要黑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游戏、学习……什么都跟着乱。更糟糕的是,等到寒假结束,还要恢复到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由于原先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又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多折腾啊。之所以把睡懒觉列在寒假坏习惯的第一位,主要是在于它昭示着寒假坏习惯的最大根源:失范,就是没了规矩。

对策: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稍稍宽松一些,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寒假没有规矩,而是要有“寒假的规矩”。比如睡懒觉这件事,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坏习惯2

吃零食

对小孩子来说,吃和睡就是最大的问题。放假在家,各种零食随手可得,尤其在春节期间,父母对此也比较放松。吃多了零食,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有的父母在这时候会生气,饭桌就变成了“战场”。此外还有专家指出,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大量进食,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据说进食过量,会加重大脑控制消化和吸收等功能神经负担,使相邻的控制语言、记忆、思维等智力活动的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对新事物、新知识就很难产生兴趣。此外吃得太多,热能转变为脂肪,堆积在大脑组织中,导致神经网络发育不良,也会使智力水平降低。

对策:跟睡懒觉的问题一样,当然可以让孩子吃一点零食,这也是生活乐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议好一个比较合理的饮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点什么东西、吃多少,别人给零食时怎么处理,等等。

坏习惯3

看电视

看电视其实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小孩子是不会太过分迷恋电视节目的。说现在的孩子贪恋电视,更多是因为没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罢了。对此做家长的首先要检讨!把看电视排在寒假坏习惯的第三位,纯粹是因为这是一件孩子常常想做而遭到父母禁止、因此发生许多冲突的事情。此外如果孩子已经懂得上网,做父母的可能还会担心他“沉迷于网络”甚至“染上网瘾”。

对策:看电视太多会影响视力啦、会变笨啦、坐太久活动不够啦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讲讲,相比简单粗暴地“我不许你看电视”而言,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当然这些话可能孩子听得都腻了,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和他“谈判”,得出一个大家相对来说比较能够认可的方案,因为是他亲自参与制定的,他就会有意愿去遵守。给孩子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电视!”“你怎么又在上网?”简单说吧,换了是你整天被人管着,你烦不烦,又会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呢。

坏习惯4

“宅”在家

看太多电视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活动不足,老是窝在家里,还常常伴随着吃零食的坏习惯。容易发胖不说,精神状态也不会好,常常是一副懒懒的、百无聊赖的样子。当然这其中也有家长的原因,怕孩子冻着了,稍微冷一点就不放到外面去,其实是不对的。

对策:周末父母有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逛逛,或者安排一些体育锻炼,连逛街也算是一项“运动”。父母要上班的时候,也要请看护人多带孩子出门去玩,还可以鼓励他跟小区里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间的追逐打闹,自有他们的乐趣,也达到了活动身体的目的。注意不要给他太多“不可以”,手、脸、衣服、鞋子弄脏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时候让他尽兴,不要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亲子网

坏习惯5

不学习

有不少父母认为放假了就让孩子“放松放松”,不用参加兴趣班,这是很好的见解!不过,对于已经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还是要完成的。此外幼儿园阶段在学琴、学画之类的小孩子,需要每天都有一定时间用来练习,不能随意间断的,即便在寒假里也需要坚持。

对策:事先跟孩子一起商议好大家都能认可的日程表,可以规定每天几点到几点是学习的时间,或者规定每天要有多长时间是必须用于学习的,或者每天要完成多少学习任务(比方画一张画,练一张纸的字等),但具体安排在什么时候可以相对灵活一些。并要求孩子把自己每天的活动内容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下来,他自己就能看到玩了多久、学习了多久,不会盲目地觉得“怎么我都没有得玩啊!”如果简单粗暴地强迫他学习是会产生这种心理阴影的。

坏习惯6

两面派

说到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带孩子的情况,可能会过分溺爱,一方面助长了孩子的一些坏毛病,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和这些看护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看法、做法不一致,小孩子可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容易变成小小“两面派”。事实上这种不一致会给孩子造成混乱的感觉,对他的心理和人格成长很不利。

对策: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父母的首先要拿稳主意,然后尽量和其他看护人沟通,保持一致性。每天晚上不妨趁着一起吃饭、或饭后活动的时间,开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把孩子在这一天里的表现说一说,大家评议评议,不带批评色彩,更不是开“批斗大会”,只是把事情都拿出来让大家知道,让一切都变得公开、透明。当然,着重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坏习惯7

依赖心

本来在幼儿园里已经会自己吃饭、上厕所、收拾东西了,寒假待在家里,尤其是在老人或保姆照管的情况下,又变得事事依赖。这些“退化”行为,对孩子可没有好处。

对策: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让他独立完成。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是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等等。家长要有耐心,可以陪伴他,但要让他自己慢慢做,传递给他的信息是:“你可以做好哦,我相信你。”对大一点的孩子,甚至反过来,还可以让他帮大人一点忙,他会因为自己可以承担一定的责任,而感到很自豪。

坏习惯8

人来疯

自己在家的时候好好的,一旦带出去,或者有亲戚朋友来家里玩,到了人多的场合,就变得任性起来。要不然就疯得不得了,大喊大叫的,或者对人不太有礼貌,或者不让别人好好说话,一定要插进来,弄得父母很尴尬;要不然就表现得很“拗”,一定要这样、那样的,不然就撒娇、耍赖、发脾气,让人很下不来台;再或者有很强的表现欲,什么事情都要“我来、我来!”尤其是在有其他小朋友的场合,一定要大家都注意他、说他最好。

对策:“人来疯”的背后,很可能是孩子受到的关注不够多,如果父母平时给予他足够的关心,孩子的内心就会很安稳、平静,不需要在特殊场合、借由特殊途径,来获取额外的关注。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关键还在平时。不过即便如此,遇到人多热闹的场合,小孩子变得兴奋起来,也是常有的事,对此父母只需要用平静的口吻简单地告诉他“要讲礼貌”、“不要打扰到其他人”,等等,就可以了。一定不要在人多的场合过分地训斥孩子,这会很伤他的自尊心,切忌切忌!

坏习惯9

臭脾气

作息紊乱和“宅”在家中的副作用,就是能晒到太阳的时间少了。光照不足不仅不利于钙质吸收,还会引起抑郁症状。北欧国家据说有一大半人都存在冬季抑郁的问题,你可别奇怪家里的小朋友怎么状态不佳、脾气臭臭呢!没准就是抑郁的表现。而孩子通常觉得“我辛苦了一个学期,假期就应该放松”。不仅在家为所欲为,连脾气都见长了。

对策:为什么小朋友在幼儿园和学校就会遵守规矩,在家就肆无忌惮。其实是因为,家更让他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这不见得是坏事。但也需要给他建立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这样他才能更自如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太过放任,反而会使他缺乏安全感,茫然不知所措。

坏习惯10

物质欲

春节大部分家长习惯给孩子派发压岁钱,大部分家长也都会给孩子买新衣服、新玩具什么的,亲朋好友来家里玩,往往会给孩子买点礼物。这些都会助长小孩子对物质的欲望。最糟糕的情况是,父母平时不太有时间陪孩子,借着假期、节日,就使劲给他买东西作为补偿,其实不是在对孩子好,只不过是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罢了,却造成孩子要东西的坏习惯。背后的心理动因是,他觉得给他买东西就是对他好的表示,心理上的匮乏靠物质来补。亲子早教

对策:压岁钱作为一项风俗可以保留,但要告诉孩子,应该向每一位给他压岁钱的长辈表示感谢,不要让他觉得这是自己“理应”得的。至于讨要东西这个坏习惯,单单批评教育是不够的,父母最好不要用“买东西”这种方式来对孩子好,也请祖父母、外祖父母不要给孩子买太多东西,多花点时间陪他玩玩,给予他心理上的满足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本网站小编总结:寒假若是家长们不加一管教,那么一个月的时间,完全可以使小孩子们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因此与其假期之后再费劲的纠正,不如在假期的时候就尽量的约束孩子,但愿以上的对策可帮助家长们过一个轻松的新年!

zj09.com小编推荐

宝宝的“坏习惯”家长应接受


习惯一:到处乱爬

在地上爬来爬去多脏啊!妈妈们会不让宝宝在地上爬。可是爬行是宝宝行走的第一步。爬行可加强宝宝的手、眼、腰、腿等全身部位的协调,还能够较早地让宝宝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促进认知能力的发育。对于陌生的环境,除了畏惧感,宝宝也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自娱自乐。

贴士:(1)如果害怕地面脏会带来疾病的话,妈妈可以给宝宝套上小罩衫。

(2)做好辛苦的看护工作。只要宝宝爬完不把手放到嘴巴里,不抓吃食物,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习惯二:用手抓饭

一岁左右的宝宝经常爱用手抓饭吃,很多家长会立即制止这种“不规矩”的行为。其实宝宝用手抓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熟悉度,逐渐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这样宝宝长大后就不大会挑食。

吃饭和读书、游乐都是需要慢慢培养兴趣的,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接触食物的颜色形状特质,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愉悦。

贴士:妈妈们要做的就是把宝宝的手洗干净,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吧。值得注意的是,像花生粒、爆米花、小豆子之类圆而坚硬的食物不能让宝宝抓食,避免卡在喉咙里。

习惯三:到处扔东西

你把玩具递给他,他看都不看就摔到地上。你捡起来,他再摔。有时候宝宝抓到什么都摔,水杯汤匙饭碗。扔东西其实是一种“婴儿游戏”。宝宝在不断重复的游戏动作中,强化了对物理世界各种物体、各种环境的认识,这些都是日后进一步认知发展的基础。

“扔”和“捡”之间的眼神交流、身体接触,满足了宝宝情感的需求与情绪的发展,亲子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

贴士:(1)你对婴儿游戏的积极应答反过来又可以激发宝宝的积极反应,使其产生信心感与满足感。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为宝宝形成开朗活泼的个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习惯四:吃手指

宝宝四五个月的时候喜欢吮吸手指,以及只要触手可及的物体总爱放到嘴巴里咬一咬。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口腔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他是通过吮、舔、咬等方式来尝试认知事物、感知世界。强硬地制止孩子吃手,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长大后容易焦虑、发脾气,对别人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贴士:(1)妈妈们要尽可能地通过拥抱亲吻来安抚宝宝,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图画、玩具等物体让他们认知更多的事物,开发他们的大脑。

(2)宝宝熟睡后,将手指拿出来,避免长期吮吸手指变形。

(3)宝宝如果喜欢咬各类物体,妈妈可以将水果切成长条形,让宝宝去抓咬,而不是简单地用假奶嘴代替。

总之,家长们应该重视的,正确的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事情,有些习惯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妈妈只需引导即可。

误导孩子的坏习惯 幸亏早看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让孩子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长,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但是,作为父母的你又是否曾经毫不自知地给孩子以错误的引导呢?

坏习惯1:不耐烦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成人的尊重。

坏习惯2:不回避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

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坏习惯3:太“大方”

你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孩子却很大方,从不教他节省。

提醒:我们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得到,不懂得付出。

坏习惯4:不关心

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提醒: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感受到了不被尊重,并学会敷衍别人。

坏习惯5:不认错

你的孩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你想: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从不把话收回。

提醒:我们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坏习惯6:爱抱怨

朋友爽约,你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以后别再理他了。”

提醒:你让孩子看到,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坏习惯7:不娱乐

孩子吵着要你给他讲故事,可你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

提醒:我们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

坏习惯8:爱争执

你和孩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你的前面。你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

提醒:我们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

坏习惯9:撒谎、推托

你是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老师请你帮忙写几篇小文章用在园报上。可是你一直很忙,后来你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你病了,让她再找其他家长来写。

提醒:没有尝试就先退缩,孩子学会了把许诺抛之脑后,靠撒谎而使自己轻易推托。

坏习惯10:乱丢东西

你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妻子会把你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收拾好,从来不需要你操心。

提醒:这样,孩子也会养成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的习惯。

坏习惯11:言行不一致

你在家总是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

提醒:我们说一套,做一套,孩子长大后会很难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让孩子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长,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但是,作为父母的你又是否曾经毫不自知地给孩子以错误的引导呢?

坏习惯12:爱比较

你总是对孩子说:“谁谁怎样怎样,他比你强!”

提醒:我们总是用别的小孩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这会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和别人比较上,长大之后做事就会轻易受其他人影响。

坏习惯13:无秩序

路上又堵车了。你将车从紧急停车道上开了过去。后面5岁的女儿问你:“为什么我们走这边?”你说:“这儿没警察,也没有摄像头,没关系的。”

提醒:当我们在没人监督时违规,孩子就学会:只要不被抓住,做什么都可以。坏习惯17:过分爱护

你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6岁的儿子钻进来想帮忙,你赶紧把孩子推出厨房:“去去去,小孩子不要‘多管闲事’,一边呆着去。”

提醒:我们对孩子的“爱护”,让孩子认为一切都是父母的事。

坏习惯14:不服气

吃饭时,你当着孩子的面愤愤不平地告诉爱人:“小王升职了,他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懂些电脑吗……”

提醒:我们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孩子就学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

坏习惯15:压抑能动性

5岁的儿子试图拆开一只闹钟看个究竟,你不禁勃然大怒:“小孩子懂什么?不准乱动!”

提醒:简单地说“不”只能破坏亲子关系,压抑孩子的能动性,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活动”。

坏习惯16:连骗带吓

女儿吵着要买芭比娃娃,你想制止她,就连骗带吓地说:“不听话,警察来抓你了”、“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提醒:这样做,孩子学会了恨和报复,更大的问题是,她会对自己一生的幸福都没有信心。

坏习惯17:太容忍

某一天,你突然发现爱人有外遇了!你容忍,你告诉自己:“只要他/她还要这个家就行了,你还图什么呢,不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吗?”

提醒:我们“善意”营造的一个貌似完整的家,并不能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和爱。

影响到孩子智商坏习惯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切,为了孩子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将来,家长们可都是煞费苦心,从胎教开始,再加上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真是投资很大,但是却忽略了孩子们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以下就来具体的看下吧!

1:长期饱食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些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早教网

2:轻视早餐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不吃早餐降低大脑功能,影响大脑发育。饥饿时血糖降低,会使大脑出现障碍,产生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易疲劳,甚至影响大脑功能,导致智力下降。

3:甜食过量

甜食过量的儿童往往智商较低。

过度甜食不仅不利于牙齿保健,还易使蛋白质糖化变质,造成神经损伤,削弱智力,加速大脑老化;儿童脑部的发育离不开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甜食会损害胃口,降低食欲,减少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大脑发育。

4:睡眠不足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0—2岁婴幼儿每天睡眠时间比美国同龄孩子平均少1小时。专家表示,婴儿睡眠少和父母习惯、环境因素有关,直接影响孩子今后发育、智力和学习,睡眠不足的孩子多动、好斗、易怒,学习问题多。因此,从0岁开始就应该培养婴儿良好的睡眠习惯,这将使其终生受益。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想要孩子聪明健康的成长不仅仅需要父母平时的投资,更加重要的还要多从孩子日常生活抓起,但愿父母们可以不让宝宝们的一些坏习惯影响到孩子的智商及其健康!

宝宝4个坏习惯 家长千万别纵容


1.孩子打断你讲话

孩子可能有时会很兴奋想要告诉你一些东西,但是如果你允许他在你讲话的时候打断的话,可能会让孩子感觉他是拥有特权去取得别人的注意,而且不能忍受别人不理会他,以致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

解决方法:

如果你要打电话或者见朋友的话,告诉孩子要保持安静并且不要打扰你。然后给他安排另外的活动。如果孩子跑过来缠着你的话,你可以指着凳子让他过去坐并且在你结束之前都要保持安静。你的目的是让他知道中断你的讲话的话他很难达到他的目的。

2.装作没有听到你说话

不断地给孩子重复或提醒你的要求指挥会让孩子养成等待你的提醒,而不是留心你所说的话,渐渐地还会发展到不理会你的说话。如果孩子的这种习惯继续下去的话,他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不会尊重别人。

解决方法:

尽量不要远距离地跟他说话,走到孩子前面跟他说清楚你的要求。当你在说话的时候要求孩子看着你并且要有所反应。

3.态度轻浮

你可能会认为孩子到了青春期才会有反叛的行为,例如他边跟你说话边做鬼脸或者用很轻挑的态度跟你说话等等,但实际上很多学龄前的孩子也会有这些行为,他们的目的是要测试一下父母的反应。

很多父母可能会忽视这些行为,因为他们会觉得孩子还小,现在只是过渡阶段,但如果你不让孩子尽快改正的话,他可能会很难跟别人好好相处。

解决方法:

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当的。例如孩子在你说话的时候翻白眼,你可以告诉他这种行为表明他不喜欢你所说的话,你可以停止跟他说话并且走开,然后跟他说当他态度变好的时候才会跟他说话。

4.夸大事实

你可能会觉得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吹牛一下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其实对于这种现象应该尽早从源头截住。因为如果孩子发现说大话会令自己感觉舒服一点的话他很快就会养成经常讲大话的习惯和推卸责任等。

解决方法:

当孩子撒谎的时候,你应该静下心来跟孩子说清楚撒谎的说谎的坏处,让他明白大话讲多了,别人可能会不再相信他说的话。同时还要了解清楚孩子说谎的目的,要让他明白说谎的话他的目的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特别是比较小的孩子。

宝宝玩小鸡鸡是坏习惯吗?


妈经常反映,"我的宝宝爱抓‘小鸡鸡'"。开始嘻嘻哈哈笑过,也没把它当成什么问题。还有的妈妈说:"宝宝开始抓‘小鸡鸡',我们都还高兴,每个人都‘吃'过宝宝的蛋蛋。可现在我们非常着急,因为孩子的‘小鸡鸡'被抓红了,撒尿时还哭。看到孩子难受,我这当妈妈的别提有多难受了。

这不是一种好游戏

我们就男婴爱抓"小鸡鸡"的问题,采访了北京有关医院的医生,医生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回答:在医学上,没有"男婴爱抓‘小鸡鸡'"这样的结论。

北京儿童医院儿内科门诊廖大夫介绍说,婴幼儿男性因抓弄"小鸡鸡"造成发炎、感染而就医的病例,时常出现。"一般情况下,我们只做简单的消炎处理。排尿出现困难的,要适当服药或注射。轻微的,我们就告诉父母,不要让孩子再抓弄了,过几天发炎反应也就消失了。"

我们问廖大夫,是不是男孩子就是爱抓"小鸡鸡"。廖大夫笑了,解释说:青春期的男孩子有手淫现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男孩子自己主动的选择,我们可以从性生理、性心理的成长、发育角度,对这种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但小孩子特别是婴幼儿男性,爱抓"小鸡鸡",很难说这是他"主动"的选择,因此也就不能根据这个现象,寻找什么生理、心理原因。就临床来讲,我们只能把这种行为称为不良行为或习惯,是不卫生的,容易引起病变,父母们不要听之任之。

正在北京儿研所临床实习的儿童心理学博士林阔枫大夫,听了编辑的问题,明确地说:"婴幼儿男性抚弄生殖器,没有必然性,是一种养成性的模仿行为,是某种养育环境造成的。"我们接着问:那就是说,男孩子抓"小鸡鸡"不是病症,而是模仿游戏了?林阔枫博士说:"婴幼儿男性抚弄生殖器,这种行为本身不是病态,是模仿,是游戏,可以这么讲。但模仿、游戏的结果,往往出现病症,因此我们说这不是一种好游戏。"

谁在导演这场游戏

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的育儿专家郑玉巧大夫,详细讲述了男孩子爱抓"小鸡鸡"的家庭成因。她说,家里生了个男孩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朋好友、男女老少,都喜欢拿男婴的"小鸡鸡"开玩笑,都要揪个"蛋"吃,都要看看这"带把的茶壶"。尤其是新爸爸这一边的亲戚朋友,看到大胖小子,更喜欢"来个蛋吃",做出揪孩子小鸡鸡的动作,有的人干脆就真的去揪一下。

郑大夫分析说,太多人把注意力放在了婴幼儿"小鸡鸡"上,慢慢地,孩子自己形成一种印象:人人都喜欢我的"小鸡鸡"。有了这样的印象,孩子就无比单纯地开始了模仿大人的游戏:主动揪"小鸡鸡"给大家吃。"会给叔叔揪‘蛋'吃!"这样"聪明"的宝宝,让家人、亲戚朋友都高兴,拍手的,鼓掌的,亲一亲的,如此这般赞美,更强化了孩子抓"小鸡鸡"这种不良行为。郑大夫最后说,男婴抓"小鸡鸡",不是固有的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是大人训练出来的。

人民大学佟大雍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指出,幼小的男孩子喜欢抚弄生殖器,根本原因是社会重男轻女的陋习,是这一陋习在孩子养育上的反映,也是这一陋习的延续。佟教授看着编辑,深思地说:"重男轻女为什么一代代相传?怎么传的?不就是这样,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告诉他,象征男性的那个‘小鸡鸡',太重要了,大家太崇拜了,你太可以骄傲了,女孩子就没有,所以她没有你那么重要。你看,重男轻女的文化陋习,就这样生存着,演变着。"

应该做些什么?

专家表示,除了发生感染需要就医治疗,孩子抓"小鸡鸡"的问题,不需要到医院就医,也没必要看心理医生。日常养育中注意回避"小鸡鸡"的问题,也就可以了。

育儿专家郑大夫认为,孩子只要到了能控制尿便的年岁,就可以而且应该停穿开裆裤了。穿完裆裤,不仅利于保护幼儿生殖器健康,也减少了周围人逗弄孩子"小鸡鸡"的机会。偶尔遇到亲戚朋友逗弄孩子"小鸡鸡",比如遇到"给叔叔来个‘蛋'吃"类似这种情况,最好把孩子暂时抱开,不必解释。

北师大学前教育专家孟丹认为,孩子在形成自主意识以前,基本上都是在模仿周围人的言行举止,其中爸爸妈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最大的影响,是孩子的"模仿源"。因此,健康有益的生活习惯、言行举止、活动游戏等等,是育儿的父母必须要做到的。看父母养育孩子合不合格,吃、穿、住、用等物质因素已经占越来越低的比重了,因为社会物质财富在整体、快速增加,所谓给孩子吃好穿好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但另一方面,精神、文化、习惯等等家庭人文环境的质量,越来越被看重。学术上有个大家基本认同的观点:今后孩子的发展,首先看这个孩子的家庭文化环境:质量高,发展潜力大,质量低,没有发展后劲。

可以想象,形成一种引导孩子摸"小鸡鸡"的养育环境,这样的文化,能让孩子的发展有什么后劲呢?每一个新爸爸妈妈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而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养育孩子,是我们惟一正确的选择。

孩子的那些坏习惯需要改正(春季亲子教育)


前言:坏习惯养成很容易,一旦养成很难改变,但是若不改正,迟早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宝的那些习惯是需要修正的吧,这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及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怎样纠正孩子的顽固性习惯

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坏的习惯也必须从小克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见到有些幼儿吸吮手指、咬指甲、咬衣襟和被角,有的幼儿已断奶。睡觉时仍有寄托性习惯,要空奶瓶或触摸着母体才能入睡等。这些顽固性习惯是儿童的行为障碍,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必须及时发现,及早纠正。

吸吮是一种原始反射。任何物体接触到婴儿口唇,都会引起吸吮反射。婴儿吸吮手指是常见的,二三岁以后,就会逐渐消失。但仍有一部分儿童在饥饿、寂寞无聊、焦虑不安或身体不舒服时吸吮手指,久之,就形成了顽固性习惯。经常吸吮手指会使手指浮肿、牙齿闭合不良和感染疾病,对儿童心理、性格发展十分有害。亲子网

啃指甲,是一种消极的内向的习惯。严重的孩子不仅把指甲全部咬光,甚至咬破指头。幼儿啃指甲和吸吮一样,是个普遍现象,一般五至七岁的孩子较为多见。孩子得不到小时候那种母爱,欲求又遭到拒绝时,便会产生一种不安和寂寞的紧张感。为了清除这种紧张心理,孩子希望回到从前的时代,就会产生这种倒退现象。啃指甲是比吸吮更为严重的一种进攻性心理状态的表现形式。幼儿啃指甲多发生在受到干涉、禁止或过高要求得不到满足,或在淘气后担心父母训斥而感到不安时。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都可能无意识地把手放在嘴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

矫治孩子的顽固性习惯,不应责骂、恐吓和强行制止。采取抹红药水、涂辣椒面、缠绷带的方法,也是无效的。这样做只能把孩子的精力集中到手指头上去,结果事与愿违。正确的方法是,解其原因,对症下药。亲子教育

矫治儿童吸吮手指和啃指甲的习惯,应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游戏,培养他们对环境的兴趣,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玩具和户外活动上去,定期给孩子修剪指甲,使他们无法啃到,并多给孩子买一些喜爱的玩具,尽量让他们的手指无空闲;还应创造条件让孩子多接触一些有良好习惯的小朋友,以帮助消除孩子的不安心理和孤独感。为改变孩子睡眠寄托性习惯,最好让孩子单公睡眠。此外,还要除去孩子身体的各种不良刺激,如皮疹、绕虫等,并给孩子制定有规律性的生活制度,不到睡觉时不宜过早上床,睡醒后不能养成卧床不起的习惯。

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不好的习惯,家长应该及时的给孩子纠正,但是父母们采用的方法一定要正确,尤其是不能采用一些辱骂恐吓的方法,但愿以上所提到的几点对于家长们教育孩子有帮助!

家长20个坏习惯 小心影响宝宝一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别让我们不经意的习惯,影响到宝宝的成长!仔细看下,有你经常做的吗?有的话,就赶紧加以改正吧!

坏习惯1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4岁的女儿不是时候地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坏习惯2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为什么买鸡不买鸭”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女儿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

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我们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孩子在游戏时,就对着洋娃娃嫩声嫩气地骂,狠狠地打娃娃,或者对小朋友说粗话、脏话。

坏习惯3

你辛苦工作,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儿子却很大方,他要奥特曼、要超人都照给不误,也不叫他节省。你想:独生子女社会,不就是为了一个孩子吗?

提醒:我们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到,不懂付出,孩子怎么能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呢?

坏习惯4

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女儿:“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就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提醒: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整理好房间、看完今天的报纸。”这种做法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人又惊又气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会敷衍别人。

坏习惯5

你儿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罚孩子一星期不许玩玩具。几天后,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你想:“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说服自己,不想把自己的话收回。

提醒:我们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坏习惯6

家里电视机坏了,你请儿子的舅舅来帮忙修理。到了约定的时间,舅舅却打电话说有急事来不了了。你挂断电话,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你舅舅太不守信用了!以后再不找他帮忙了。”

提醒:责备和埋怨不仅无济于事,还给孩子做了一个坏的表率: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坏习惯7

晚饭后,女儿吵着要你给她讲故事,可你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整理房间;回复邮件或者查看一些信息;刚要坐下讲故事,忽然又有什么事情要去处理了。

提醒:我们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为了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和生活,必须一星期7天每天24小时无休止地工作。

坏习惯8

你和儿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你的前面,你要求她到后面排队去,但是她对你的话置之不理,于是你提高嗓门,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

提醒:我们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你就会经常看到孩子为了争抢玩具而与小朋友吵架或者打架。

坏习惯9

你是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老师请你帮忙写几篇小文章用在园报上,可是你一直很忙,截稿前一天还不能完成这几篇文章。这时候,你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你病了,让她再找其他家长来写。

提醒:没有尝试就先退缩,那么,我们平时告诉孩子要“说到做到,决不食言”的光辉形象就毁于一旦,孩子学会了把许诺抛之脑后,靠撒谎而使自己轻易推脱。

坏习惯10

婚姻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你心中充满了对另一方的怨恨。于是你对6岁的女儿历数另一方的不是,并且告诉女儿:“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从此再也不要理他。”

提醒:这样做,孩子学会了恨,在达不到目的时就搞破坏,捣乱,进行报复。

坏习惯11

某一天,你突然发现爱人有外遇了!从开始时的震惊和恐慌,到最后的容忍,你告诉自己:“只要他/她还要这个家就行了,你还图什么呢,不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吗?”

提醒:我们“善意”营造的一个貌似完整的家,并不能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和爱,“同床异梦”和“貌合神离”带给孩子的将是对生活的不信任,对人间真情的误解!

坏习惯12

在结婚问题上,你的婆婆曾经百般阻挠,于是,婚后你从不孝敬老人,也从不带儿子去老人那里玩,背地里还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诅咒老人。

提醒:不为孩子树立孝敬的榜样,那么总有一天恶果会降临到你自己头上。

坏习惯13

你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妻子会把你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收拾好,从来不需要你操心。

提醒:这样,孩子也会养成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的习惯。

坏习惯14

你在家总是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

提醒:我们说一套,做一套,对于一个没有形成适当的道德感的孩子,当他长大后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挑战、种种诱惑时,很难有定力守护好自己。

坏习惯15

孩子在游乐场上迟迟不走,你催了一次又一次,只见小朋友越来越少,你对孩子说:“别的小朋友都回去了,你也该走了吧!”终于把孩子拖走了。

提醒:我们总是用相对于别的小孩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这会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和别人比较上,并将此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长大之后做事就会轻易受其他人影响。

坏习惯16

路上又堵车了,你将车从紧急停车道上开了过去。后面5岁的女儿问你:“为什么我们走这边?”你说:“这儿没警察,也没有摄像头,没关系的。”

提醒:当我们在没人监督时违规,孩子就学到:只要不被抓住,做什么都可以。

坏习惯17

你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6岁的儿子钻进来想帮忙,你赶紧把孩子推出厨房:“去去去,小孩子不要‘多管闲事’,一边呆着去。”

提醒:我们对孩子的“爱护”,让孩子认为一切都是父母的事。

坏习惯18

吃饭时,你当着孩子的面愤愤不平地告诉爱人:“小王升职了,他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懂些电脑吗……”

提醒:我们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孩子就学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

坏习惯19

5岁的儿子试图拆开一只闹钟看个究竟,你不禁勃然大怒:“小孩子懂什么?不准乱动!”

提醒:我们想让孩子知道哪些该做、可做,哪些不该做,可是,简单说“不”只能破坏亲子关系,压抑孩子的能动性,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活动”,到那时悔之晚矣!

坏习惯20

女儿吵着要买芭比娃娃,你想制止她,就连骗带吓说:“不听话,警察来抓你了”,“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提醒:当孩子证明“自己被骗了”,以后就不再相信大人的话了……

结语:父母的一言一行,无论是美丑善恶、高尚卑俗,都会深深地在孩子的脑海里扎根,直接影响他身心的发育和成长。因此,要想孩子身心健康、成龙成凤,父母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杜绝或减少家庭精神垃圾的产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