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妈妈爸爸开始学着照顾自己的宝贝时,总会被很多问题困扰,因为新生儿身上有太多看不懂的现象。不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征难免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这样?”“我怎么知道他这样是正常的?”

其实,正常的新生儿有几个方面的判断标准,你可以通过本章内容,对宝宝的健康状况做出简单的评估,并知道哪些是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而哪些是特殊状态。

婴儿出生时的平均体重是3.2公斤整,正常男婴要比女婴重一些,身高体胖的父母,婴儿也比较重一些。若婴儿的体重在平均体重之下,但不少于2.5公斤,则属于是体重正常的婴儿,我们常遇到这样大小的小婴儿,这些新生儿一般喂养与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只是有个别孩子由于小,吸吮能力相对比较差,有时吃奶很少就累了。

此外,对于出生体重相对较轻的新生儿,可采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如新生儿抚触、新生儿体操,这些方法可以增加新生儿胃泌素的分泌,提高食欲,促进消化与吸收。同时,这种皮肤接触,还可以加强母子交流,感情沟通,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发育很有好处。

那么对这样的小婴儿,新妈妈更要耐心,仔细,吃母奶时,应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使孩子的总喂奶量不减少,并且有利于他的消化与吸收。

值得一提的是,抚触必须有专业的指导,否则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本网站小编总结:

1.新生儿各个器官和系统从出生那刻起开始经历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因为在生理上有很多特点,爸爸妈妈更应该学会判断自己的宝宝是不是正常的新生儿。

2.新生宝宝的心理层面是非常敏感的,他通过皮肤、嗅觉和听力等器官感知周围及成人对待自己的态度。

3.新生儿的运动相当有限,仰卧时不会翻身,俯卧时能将脖子抬起使鼻子稍稍离开被子而不被捂住。抱起时宝宝头部只能坚持一小会儿,所以要用手托住他的脑袋。

精选阅读

只生一个好吗(中)


同意。刚刚从产科病房里出来,很了解新生儿父母的想法,他们说:这个罪,只一次就够了,但对孩子来说有个伴儿当然好,所以应该生双胞胎。一想,的确,两全其美。

敏豆的回复:

我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可以生两个,只要您交罚款。许多人也是受传统思想及家里老一辈人的影响而生了两个,还有人因为没有生个儿子而不停地生(当然那是因为钱对于他们来说是小事儿)。我却不想生了,一方面我因为生了个男孩,所以对夫家比较好交待,说话也硬气些。另外我本身就十分赞成只生一个。我觉得中国之所以有现在这么好的现状,还真是托了计划生育的福!

xyhan的回复:

我跟老公说如果在我35岁之前国家放宽政策允许生两个的话我就再生一个,老公却坚决反对说太累了!就我个人感觉来说当然两个是最佳选择,对孩子成长要好些,不过同时我又担心有两个孩子自己可能哪儿做的不好就会让其中一个觉得爸爸妈妈更喜欢另一个而对他们造成伤害,都不知道有两个或以上的孩子的父母们是怎么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觉得爸妈很爱自己,我觉得我周围的老一辈们几乎没有不偏袒自己孩子中的某一个的,而他们好像也不知道由于他们的偏袒对他们的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又害怕有多个孩子,当然这种担心纯属多余,因为离我35岁也没几年了,估计是没有机会再生了,老公又不肯出国!

June的回复:

你真的对世界人口的情况不了解吗?研究发现,妇女生育的胎数与她的文化程度成反比,发达国家的人文化程度高,不愿意多生孩子,加上不育症,人口出生率低,许多国家人口呈负增长,这样会带来人口老化和后继乏人的问题,所以他们要鼓励生育;发展中国家则相反,资源短缺,人口增长过快,国家根本无法养活国民,看看非洲的一些贫穷国家就知道有什么恶果。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由此而来。受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影响,加上大多数民众文化水平低,无法接受少生优生的观念,只想早生多生,所以政府的政策非常强硬(很多地方不人道),否则无法控制后果。

我个人当然希望可以生两个孩子,据新浪网的网上调查,大部分的网民都是这个选择,不过这个愿望只能让下一代实现了。

只生一个好?还是……(下)

你是一个妥协的家长吗?(端午节专题)


前言:现在的小孩子们智商都比较的高,并且还会察言观色,若是父母们对孩子一味的妥协,那么小孩子们就越是贫的厉害,因此对于小孩子们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们要学会当机立断!

“算了,算了,不过,就只有今天,下不为例”。“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你是否也是这样的“好好父母”?“好好父母”的确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为例”,落得轻松。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往往事与愿违。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

你给他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说不定又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而忘记孩子已经无理要求两回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让孩子尝到了一次甜头,学到了乖,后面就没有罢休的时候。亲子网

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不能答应,就是不能答应。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来玩耍,要吃家里没有的东西,你必须让他明白,无论他怎么闹,这个无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应。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赖也没有用,那么下次他也不会再如此了。对于过分的要求,没有“下不为例”可言。

最初孩子学会对妈妈提出要求的时候,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妈妈的拒绝还没有坚决到让孩子害怕或绝望,孩子会继续坚持,甚至用哭闹来要挟妈妈。这一招最能试探出妈妈拒绝的极限。如果妈妈非常坚决,孩子就逐渐放弃制服妈妈,让妈妈顺从自己的念头。相反,如果妈妈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只要尝到了一次甜头,孩子就会抓住妈妈的弱点,继续用任性执拗的方式让妈妈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么孩子已经抓住了你的弱点。办法很简单,学会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一、如何和孩子订立私下协议:

1.让孩子没有空子可钻。妈妈可事先跟孩子订立私下协议,让他没有反悔的余地。

2.告诉孩子做人必须守信用。妈妈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两个人都要说到做到。谁反悔了,谁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3.孩子必须清楚地答应他同意这个协议。

二、拒绝孩子违反协议的三条对策:

孩子坚持要违反协议时,你必须告诉他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谁都不喜欢。

1.眼睛看着孩子,表情严肃、平静,不要笑,让孩子觉得无可乘之机。

2.拒绝孩子时,说话要简洁:“不行,我们已经说好的事情不能反悔。你必须……”如果孩子继续坚持他的无理要求,你要更简洁地拒绝他:“不行。”如果孩子更加执拗,哭闹、喊叫,弄得你很难堪,你可以不说任何话,直接抱起孩子回家。如果遇到入园的时候,你正赶着上班,这时可以二话不说,直接送孩子到班里,跟老师说明情况,然后离开幼儿园。如果孩子坚持不吃饭,或吃零食,你必须坚持不给他零食,同时让他不吃饭。

3.拒绝孩子的当时,不要跟孩子争辩太多,事后等孩子和你都平静下来的时候,再讲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跟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意见。

妈妈屈服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有不可辩驳的理由:为了上班不迟到;为了摆脱自己在公众场合的难堪;为了孩子更高兴;为了孩子不饿着;……这些饱含“母爱”的理由,会让孩子更任性,让妈妈付出母亲的自尊和权利,而且付出换来的只是孩子暂时的快乐和妈妈暂时的轻松。殊不知一味的妥协,一次次的忍让,只会把问题搁置下来,“腐蚀”了孩子成长的根基,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无数隐患。亲子教育

除了协议的方法外,对于一些临时状况,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不予理睬。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因此,父母可以视而不见,让孩子闹腾。当孩子闹够了,见父母还是不理睬自己,就会感到这样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就能改掉自己任性的坏习惯。

耐心劝导。当孩子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时,如果家长置之不理仍然不能让孩子善罢甘休,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简洁地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能向孩子妥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会有第二次的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发任性。

适当地“惩罚”。当孩子乱发脾气之后,即使孩子已经平静下来,并主动“讨好”家长,家长也要刻意对他保持“冷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行很让家长“不高兴”,然后向孩子说明道理,让孩子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任性或乱发脾气。

父母的妥协与放任,也往往让孩子做事半途而废。比如孩子练钢琴练到一半,就央求妈妈让他玩一会。本来妈妈不许的,但是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只好说:“好吧,好吧,去玩一会,下次不许这样。”可是有了一次,下次他又故伎重演。最后父母也懒得去管。孩子也许就从此干脆不练琴了。

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会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甚至认为父母是在怕自己。于是,他想怎样便怎样,父母也半推半就,更让他有恃无恐。恶性循环下去,你就等着有一天他真正无视你的存在,不把你当一回事吧。趾高气扬惯了的他,处身社会的时候,如此自私和无理,又怎么去与人合作?

本网站小编总结:过于的顺着孩子,往往很容易使其养成专横跋扈的性格,在将来的人际交往之中,不易与人合作,所以说父母们从小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合理,对于孩子错误的做法不可一味的忍让!

你是否给孩子创造了一个专心学习的环境?


有许多父母在论坛里讨论孩子做什么都不专心,一心只想着玩让他们很头疼。其实孩子天性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者有限的时间教会他知识,再有一点就是教育孩子的环境不是十分理想,有东西吸引他的注意力的话你一分钟都讲不下去。

如果在教孩子的时候可以运用一些小道具来拉回孩子的注意力保证集中,但是这道具要选择的合理与教的内容最好相关,帮助孩子联想带入式学习。 接下来请你检查一下,你一次所提供的"新鲜事物",是否种类太多,孩子在花了眼和花了心下,表现出浅尝即止的不专心就是很自然的。就如同摆了十盘八大碗的新鲜饭菜在孩子面前,他能专心只吃一道菜吗?还有有时学习内容太难、太容易、不符合兴趣,也会让孩子因跟不上或觉得没有挑战、无聊,都会让他无法专心。当孩子还是个不会玩玩具的婴儿时,许多妈妈就喜欢在孩子床头挂上许多玩具,以为如此可以给孩子较多的刺激,大脑变得更灵活些,其实对思绪仍处于混沌期的幼儿来说,太多的玩具,反倒干扰宝宝脑神经专心接受必要的刺激因此若想培养孩子专心习惯,首先就得将他的环境"净空",如把床上堆着的玩具收起;学习时桌上只留下必备的物品,收起其它玩具或杂物;一次只准许拿一个玩具出来玩,玩完收起后才能再取另一件;一段时间内只要求他完成一件事,但必须是有头有尾的完成,如此目标明确下,孩子的注意力自然容易集中。

本网站小编总结:对于孩子的教育要循序渐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且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多以趣味启蒙为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这样会为他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你是一个现代的好妈妈吗?(夏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父母对孩子教育是非常重大的,教育专家指出,家长就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如何做好这个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还要多掌握一些的技巧与方法,以下就来一起看看吧!

传统好妈妈标准:

1、善于理家,如清扫、做饭、做针线活等

2、照顾孩子,安排好子女的吃饭、穿衣、洗漱、安全等

3、训练孩子懂规矩,养成良好习惯,安排孩子的生活

4、教育孩子守秩序,听话,奖励他们的好行为,纠正他们的错误

5、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和性格,建立宗教信仰等。

现代好妈妈标准: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其独立性,教他们适应生活

2、注意孩子的情绪发展,使孩子保持愉快、满足的情绪状态

3、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培养他们的阅读和计算能力

4、爱孩子,与孩子分享快乐,引导其在儿童水平上安排生活

5、对孩子说的话感兴趣,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6、镇定、愉快,有幽默感,经常面带笑容。

孩子长到2岁以后,逐渐发展“自我意识”,要求独立、不愿被父母干涉,并且开始逆反甚至全然不顾父母的命令。作为妈妈,情绪激化进而打骂孩子,或放任不管不问、任其发展,这些都是“不聪明”的做法。想找到好办法,看看现代好妈妈应该怎么做吧。

现代好妈妈育儿准则1:言而有信

如果从1到10代表正确管教儿童的原则的重要程度,数字越高越重要,那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就可以用12来表示了!很多妈妈都知道,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而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让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诸如此类的矛盾行为,比比皆是。如果妈妈都言行不一,即使你再理直气壮的要求孩子,也只能让孩子口服,不能让他心服,未来成为“两面派”就是可预见的了。

操作指南:

1、对孩子承诺过的事情,就一定要兑现,但是对没有把握的事,绝不轻易许诺,哪怕孩子再哭再闹,只要认为不合理,绝对不能答应,千万不能有“先答应他不就是了,省得孩子掉眼泪”的想法。而对孩子的褒奖,只要答应了他,无论事情有什么变故,我们都一定会做到。久而久之,孩子就能适应这样的教育方式,知道哭闹行不通,也知道自己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所谓“一诺千金”,做人,就要“言而有信”。

2、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我们大人也是一个无形的督促,有时为了打发孩子,也曾经有过想随便找一个借口的时候,希望能蒙混过关,但这种情况下,孩子反而会成为一个监督者,让妈妈能从自身做起,注意言传身教,不让孩子挑出毛病。这样教育起孩子来,不仅省去了不少口舌,而且还培养了孩子“诚信”的美德。

现代好妈妈育儿准则2:尊重孩子,惩罚有道理

大声喊出孩子的名字或下一个定论,像“你真是粗心大意”是两个最无效的方法,这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尽量吝啬你对孩子行为一刀切的批评。理论上讲,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承担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如果父母决定使用这种处罚方式,那么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后果将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

操作指南:

1、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先知先觉,那该怎么办呢?合理的反应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妈妈就必须针对这个行为想出一个适度的处罚结果,然后马上执行,决不能缓行。比如说,你带儿子去超市买东西,他总是在货架的过道跑来跑去。此时错误的做法是,对他说:“下一次买东西你必须坐在购物车里了!”,正确的做法是,马上就把他抱进购物车里,告诉他这一次就必须坐在里面了。

2、比如孩子打人,有时候妈妈需要把孩子带走,离开当时的处境,反而能够使他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旦孩子犯错,有些妈妈就喜欢针对问题喋喋不休地说教。与其这样,还不如带他出去走走,换个环境。走一段时间过后,再告诉他:“我很爱你,但是我决不允许你打人。”有的人或许会产生疑问:这就是对孩子打人的惩罚?这明明没有任何惩罚呀?确实没有任何惩罚,因为妈妈用各种方式管教孩子的最终目的是给孩子的过激行为降降温,使他不要再有这些不好的行为了,所以,一些低调的缓和方式有时也可以试用,也许就足以达到你们期望的效果呢。

现代好妈妈育儿准则3: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

妈妈变成“母老虎”?恐怕很多母亲都不能接受这样一种说法,反而觉得孩子太不理解父母的心意:“我如此严格地要求他,都是为了他好啊!要知道‘爱之深,责之切’,我要是不为了他好,我何必要如此辛苦照顾他呢?”吃亏不讨好,估计很多妈妈都不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喊大叫、摔门、态度粗暴,不是只有孩子才会犯错误。很少有父母可以夸口说自己在管教孩子时从没失控过,我们多数都会在事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现在,不少母亲好像都明白了“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的道理。

所以,不少妈妈对孩子在家、在学校的表现十分关注。而这种关注往往就是时刻要抓他的“小辫子”,只接受孩子的优点,不接受孩子的缺点,不能容忍孩子犯下错误。失控的怒火会影响你管教孩子努力的成果。如果总是大喊大叫,孩子学不到什么。相反,一旦他习惯了你的这种方式之后,会将你的话当作耳边风,慢慢就会变成,你的批评或表扬他都听不进去了。

操作指南:

1、用冷静的头脑对孩子进行管教,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教导是客观公正的,并且,他也愿意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做到你对他的要求。

2、想好今后在你将要发怒的时候怎样使自己平静下来的方法。从1数到10,或是深呼吸几次,亦或是走开一会儿。但如果这些方法仍无济于事,最终你还是失控地对孩子发了脾气,记住事后要真心地向孩子道歉,告诉他,你也是人,也会犯错,但你能承认并改正错误。

3、如果你特别生气,完全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经常发脾气的话,当你再生气的时候,孩子也就见惯不怪了。

现代好妈妈育儿准则4:表扬有分寸

相当一部分父母误解了“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他们以为“赏识教育”,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出夸孩子的理由来,甚至认为,“孩子本没有这些长处,你夸了他,他不好意思否认,自然就会朝这个方向努力。”事情果真有这么简单吗?孩子对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清楚得很,他会怀疑父母这样夸他是有他们自己的目的,“他们为了让我乖乖就范才这么说,他们很虚假。”为了表扬“真正的自我”,孩子很可能得到的赞扬越多,就越顽劣。心理学家吉诺特发现,“幼儿受到过分表扬,反而会引发反感和不安。”对了,一旦孩子发现父母的鼓励带有“哄骗”性质,他有可能抵触心理越严重。

“你好乖呀!”“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你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哦,今天早上你表现得像一个天使!”对于小于5岁的宝宝来说,这样“抽象”的鼓励毫无意义,他根本不明白他的哪些行为像“天使”,哪些行为又成了爸妈的“骄傲”。

操作指南:

1、鼓励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宝宝的好行为,那么表扬应该越具体越好。我们会发现,一旦我们指出孩子的哪些行为“有进步”,孩子以后会遵循这些行为规则去做事情,他就会自觉自愿,我们的养育过程就会“省力而见效”。具体到某一个细节的鼓励往往是低调的,比如,“你今天早上主动帮妈妈铺床,我真高兴,谢谢。”“你主动帮妈妈摆放碗筷,下楼时主动搀扶爷爷,真不错!”低调而具体的鼓励听上去随意而亲切,具体而低调的鼓励,听上去才不会很“假”。

2、宝宝尝试着用小肥皂洗袜子,原本可能是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游戏”,“很有趣”,你如果大惊小怪地为此奖励他一辆遥控汽车,也许宝宝下次会为了洗手帕再跟你要一辆玩具汽车,而自由自在地与肥皂、清水玩耍的乐趣,反而在此功利的目的下大大地减少了。不要将物质奖励与宝宝的做事欲望挂起钩来,下一次,他再有“嘻(洗)刷刷”的欲望,对他说一声,“你真能干,能自己做事情了,真让妈妈高兴。再说,洗袜子本身也很有趣。”这就够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目前教育女孩子一般妈妈们占有主导的位置,但如果在家庭教育方面妈妈的处理方法不妥,就很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使亲子关系变的异常的紧张,并且还会耽误宝宝的成才之路呢!

给孩子一个好榜样(中)


我有些惊讶,好像支持送红包的或送过红包的,比没送过的多很多——在新浪育儿也讨论过类似的问题,和这里相似。我不由地想,像我这样从没给幼儿园老师及小学老师送红包的,大约微乎其微。

从社会道德上,我支持这位妈妈的观点。

从孩子的培养上,送红包的效果其实也不一定好。因为就算红包起了作用,孩子真的多受了关照。那么,首先要难过的是,你的孩子碰到了不太高尚的、难免有唯利是图之嫌的老师;其次,习惯于受到关照的孩子,会难以忍受被忽视,而你是不可能一辈子都帮他送红包,也不可能帮他摆平所有事情。

相反,只要有良好的开明的家庭教育,即使孩子一时在幼儿园受了老师委屈,也未必就一蹶不振,反而增强了抗挫折能力和自己处理问题、调整情绪的能力。

亲友之间礼尚往来,与给正在教孩子的老师送礼,其中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不可能没有丝毫功利的目的。如果要尊师重教,完全可以在老师已经不教你的孩子以后,再送礼。

我的中学老师病重,家境不好,上个月我带着翩翩去邮局给他寄了三千元,以表心意。我也是想让翩翩从小有尊师重教的意识。但是,我绝不会给翩翩现在的老师送1分钱。

大家都在抱怨社会风气败坏,但大家又都在无奈地助长着这种风气,那只能一代代地重复着这种抱怨和无奈了。至少,妈妈们可以从我做起的!真的,给孩子一个好样子!

顺便说1句,我的妈妈从来也没有给我的老师送过礼,但我从小是看着她给左邻右舍的贫寒人家,送米送面送衣物的,而他们会回馈我好玩的羊拐骨、自制的沙袋、自织的小围巾,给我的童年带来快乐,我想我明白什么才是礼尚往来。

我当然不是说要等到老师不教以后再表示感激和鼓励,而是说不要用送礼的方式表达。我相信,表达的方式会有很多种,但我以为最好的表达是偏重精神层面的——这也是我与朋友的相处之道,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

比如我与翩翩现在的小学老师自然也是有交往的,我会不定期地给老师发Email,感谢她对某件事的处理,感谢她的智慧和心血,并且通报翩翩的情况。在教师节这天,翩翩主动动员同学折了许多千纸鹤,并在纸鹤的肚子里写话,串在一起送给老师。我也很鼓励她这样做。

可是我不会送礼。显然我也不是和老师处得极熟络的家长一族。我和老师是互相尊敬、但有一定距离感的那种关系。我个人喜欢这样的处理,因为我不愿意和老师处得太熟络,而使老师对我的孩子特别关照,对孩子也难免恃宠而骄。

我有个同事,我知道她是经常给老师送礼的,两人来往密切。女儿现在读五年级了。在刚读小学时,孩子一直是班干部,老师都是亲昵地叫孩子小名儿的。在一次考试后,老师曾对家长说:对不起,咪咪这次没考好!

我听了这样的话,觉得真是奇怪。老师“对不起”的,究竟是什么?是孩子,还是家长的礼物?是受之有愧?老师会对所有考不好的孩子家长,都说对不起吗?

这孩子现在成绩不好,脾气很坏,妈妈为她升重点初中愁极了,正在酝酿以送礼编织新的初中关系网。我想,未必是送礼害了这个孩子,但恐怕是因素之一。

下一篇:给孩子一个好榜样(下)

给孩子一个好榜样(下)


看了大家的讨论,有一点点的感慨。众多妈妈爸爸们在早教论坛里努力地讨论、研究如何把下一代教好,其中不乏非常好的文章,大家似乎也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身教重于言教、德育重于知识的灌输等等。可是,毕竟一时的点头认同抵不过外界潮流的长期熏陶。自己的孩子是一点亏都不让吃。听没听说:吃亏是福?大家也许羡慕自立的孩子,但轮到自己为孩子选择的时候,大多选择过度保护。也许有一个很好的理由: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但是有没有想过:你的理由正确吗?其实现在大多数的父母信念都很模糊,因为外界的信息太杂乱了,更重要的是错多于对,邪大于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而我们大多数又没有从小练就一双识辨的慧眼,成年以后如果没有有幸遇到指点,真的是被洪流吞没。在现在这个社会做个好人,仅仅是个好人,都很难。忙碌了一天,到晚上睡觉的时候,你可以想一想:我今天一天都想了些什么?是为自己想得多,还是为别人想得多?生气了多长时间?嫉妒了吗?贪爱了什么?是好的熏陶得多还是坏的熏陶得多?如果你每天坚持反省,才有可能做个好人。古圣人在古代非常纯朴的社会里都“日三省吾身”,可想而知。

似乎扯得远了。不过父母不修身,何以教孩子?我们国家传统美德是尊师重道。如何尊师?从小孩子上私塾开始。第一天,父亲要领者孩子,带上礼物,到学堂先拜孔圣人的牌位,接着要拜老师,父亲在前,孩子在后,行叩拜大礼。这样孩子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尊师。礼物是表自己的诚意,不分多少。绝对异于现在私下里的红包。况且送红包出发点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是尊师;结果是造成孩子的不平等。我看不出有什么好处。而孩子就真的得到你想要的好处了吗?不见得。我自己就有十几年的上学生涯,事实证明:不见得!翩翩妈不就有这样的认同吗?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

请给孩子一个理由好吗?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很多父母会遇到困惑,比如应该跟孩子怎么解释看似很平常的事情。怎样表达才不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都需要我们仔细的思考。

我们有一双儿女,都已经立业成家,又有了一个外孙女,今年五岁,一个小孙子四岁。每逢周末,儿女们常带着孩子回家,这是我们最开心快乐的时光。

但是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不和谐”常会发生在餐桌上。原因很简单,小孙子是个左撇子,通常姐弟俩又爱坐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不是洒了汤,就是掉了饭菜。女儿学养甚佳,惟对外孙女专横,训得外孙女撅着嘴……小孙子是个小胖墩儿,又专爱吃鸡皮、鸭皮和带皮的红烧肉。他妈妈尽管当着我们的面也丝毫不肯“放宽政策”,看他吃上三两块便开始大声责令:“吃点蔬菜、鱼虾。”小孙子趁妈妈看不见,照样把筷子伸向红烧肉。

我就说:“你们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一个理由呢?”

比如,可以给姐姐说:“弟弟是个左撇子,下次你坐在弟弟右边,不就碰不了筷子了吗?”

再比如,可以对弟弟说:“肥肉吃多了更要发胖,身体不健壮。将来上学了体育不及格,能算好学生吗?老师还会喜欢你吗?你还能像刘翔叔叔那样为国争光吗?”

孩子虽小也还是能明白事理的。当然,一两个理由也不可能就成为灵丹妙药,回回都能说服孩子。但毕竟能使孩子逐渐懂得做事情是要有理可依、有章可循的。而不是茫然不知所措,抑或学着大人的样子逐渐变得独断专行、随意任性……

尤其是到了傍晚各回各家的时候,孩子们恋恋不舍地“赖”着不肯走,一个个可怜巴巴地说“再玩一会儿吧……”可大人不容置疑地说:“走!不能惯你的坏脾气!”

唉,我只想说:给孩子一个理由好吗?

孩子是我们的,又不是我们的。他们也有人格和尊严,在遇到必须要说“不”的时候,请给他们一个理由好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