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要给孩子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多引导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洗啊,或者在洗手盆里放个宝宝喜欢的玩具让宝宝也给玩具洗。你可以让他自己洗,也可以一边洗一边和宝宝玩,我给宝宝洗手时给他用香皂洗的,会有很多泡沫跟他说“好多泡沫呀”然后给他洗洗手指缝手指尖洗的时候嘴里说着“搓搓。。。。”然后把他的手放在水里让他玩一会,你可以试试。

1.看完报纸要洗手。印刷油墨中常使用乙醇、异丙醇、甲苯等有机溶剂,这些物质即使是残留部分,也对人体有害。

2.早上取完牛奶或报纸后也要洗手。因为牛奶箱、报纸箱都很容易滋生细菌。

3.外出回来要洗手。外出期间,双手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一些公共场所的东西,比如门把手、电梯扶手、直梯按钮等,这些地方都是细菌、病毒聚集的地方,非常脏。所以,外出回来,一定要先洗手再干其他的事情。

4.拿完钱包、钞票,用过提款机之后要洗手。

5.在外就餐,看完菜单点完菜之后不要忘了洗手。因为菜单确实很脏,很少有餐厅会对菜单定期消毒。

6.使用电脑、鼠标、手机后要洗手。这些都是很容易被人忽视,却又非常脏的几种常用物品。

7.晾完衣服要洗手。脏衣服和洗衣机里面的细菌,会在洗涤过程中沾染到衣物上。晾衣服的过程中,双手很可能沾上这些细菌,衣物经过紫外线照射最终能达到消毒目的,手却常常被忽视。

8.手接触身体分泌物后要洗。比如用手捂住口鼻打喷嚏、咳嗽或擤鼻涕后。

9.接触宠物或者家禽之后要洗手,预防动物相关的传染病。

10.为小宝宝或病人更换尿片后,或者处理完被污染的物品后要洗手。

一般人洗手只是简单冲洗,却会忽视对指尖、指缝、拇指的搓洗,这只能让细菌污染率下降18%。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标准的洗手方法,叫六步搓洗法,洗手40秒或以上,可以将手部卫生的合格率提升30%—40%,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摩擦;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互相搓洗;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互相摩擦;第四步,两手互握,互相摩擦;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拇指,在掌心旋转摩擦;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

本网站小编总结:我家宝宝也是有时洗有时不洗,我都是用哄的,告诉宝宝说过来玩水啦,洗手时他不配合,我就说宝宝洗洗手就干净了,还香香的,一会儿洗完了闻闻香不香。只要每次都和他讲道理,宝宝大了懂事了养成了习惯就好了。

精选阅读

爱哭的宝宝,我该拿你怎么办


引言:老人都说会哭闹的孩子有糖吃,其实孩子总哭闹也是很让父母头疼的。

如何搞定爱哭的宝宝呢,教你几招: 1、动不动就掉眼泪是性格懦弱的一种表现,不利于孩子自信的建立和坚强个性的养成。父母应该想办法帮孩子改掉这一坏习惯,例如:鼓励孩子把遇到的问题说出来,而不是哭出来;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不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妥协;面对孩子的哭闹既不斥责,也不无原则,等等。

2、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也会变得敏感而爱哭,父母要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让孩子善于自我认可,并产生成就感。平时,父母对孩子要少批评,多鼓励,孩子做事没有达到父母的希望,但只要他尽力了,就别批评他。比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就别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应先鼓励“能自己洗手很棒”,然后再帮他把水擦掉。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不要要求孩子做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事。

3、对孩子的哭闹,父母应采取中立态度,不过分关注也不惩罚,要使孩子分散注意力停止哭泣。不能因为孩子哭了,就给孩子特权或取消之前定好的规矩,也不能见孩子哭就迁就孩子。父母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安慰,抱抱孩子、搂搂孩子,但不能给孩子太多同情,否则孩子会哭得更凶。教导孩子遇到问题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哭出来。当孩子表达感受和情绪时,父母要抱着同理心和孩子建立良好链接,让孩子觉得,相比大哭,说出感受能让父母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4、哭是人在遭遇痛苦时正常的情绪表现,有些孩子属于敏感型气质,他们对疼痛的感觉比其他孩子更强烈。孩子遭遇痛苦,一味地禁止孩子哭,又残忍又缺乏人道。对敏感型气质的孩子,父母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同情,这样可以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和脆弱感,而他们哭闹的次数也会因此减少。

5、爱哭的孩子相对敏感,极易被父母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情绪影响,因此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给孩子负面影响。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已经表露出了负面情绪,最好及时向孩子进行解释,免得孩子不断地猜想,加重敏感。孩子没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绪。不要给孩子贴敏感、好哭的标签,否则孩子会向这些标签发展。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孩子爱哭的事情进行议论,否则会起到负向强化的作用。

最后,对性格懦弱、爱哭的孩子,必须要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面对问题,而不要凡事都替他们做,要多让他们与人接触,培养好的性格。给孩子时间,协助孩子逐步提高身心的成熟度,时候到了,你家的“爱哭鬼”自然会变得坚强起来。本网站小编总结:育儿也是很有学问的,父母和宝宝都是边学习边成长起来,加油!

孩子“乱涂色”该怎么办呢


提问:我的孩子4岁多了,特别喜欢画画,线条较流畅,画面也较丰富,可是一涂色,就一塌糊涂,原来的画面都看不清了。面对这种情况,我真是不知该怎么办?

回答:对于这种情况,不要着急。

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孩子出现乱涂色的原因。有的孩子是不知道如何涂色。常常是画出一样东西来,猛涂许多颜色。颜色和原来的线条混在一起,就很乱了。有的孩子可能是个性比较粗犷,涂色的随意性强,或急于求成。他们只想快涂完,不管轮廓线在哪,随意涂色,就把画面涂乱了。有的孩子总爱使用深色笔来涂,这样深色就把原来的轮廓线盖住了,画面也就比较乱了。还有的孩子总认为自己的画不好,缺乏自信,因此画完后草草涂完了事。当然还有其他原因,这需要家长先弄清楚。

了解了孩子乱涂画面的原因,才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孩子。

那些学画不久,不会涂色的孩子,他们握笔、控制笔的能力还比较弱,出现一涂色就破坏画面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指导孩子涂色的方法,可以有序地沿着轮廓线涂,也可以一笔接一笔地按一定顺序(从左往右、丛里往外等)涂色,从而逐渐掌握涂色的方法。对于涂色随意性过强和急于求成的孩子,我们要在孩子画完轮廓线准备涂色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告诉他慢些涂,不要着急,要把有线的地方留出来,让别人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这样画面会更漂亮。对于总爱用深色涂色的孩子,我们要多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鲜艳明亮的东西及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使孩子感受到美丽的色彩给人带来的好心情,鼓励他们进行尝试使用多种色彩。对于总认为自己画得不好而缺乏自信的孩子,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中要多加关注,多鼓励、多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比如老师可以说:“你画得小兔子真可爱,小房子也很美,要是把颜色涂好就更漂亮了。”同时给予他们具体的帮助,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滨河幼儿园刘春凤

又一说法“我不赞同让孩子按图涂色,担心这种在固定范围,以固定模式涂抹颜色的学习会一点点消耗孩子的自由,影响孩子们随意发挥,抹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喜欢让他们随意的涂抹,我想随着年龄的变化,将会发现孩子在‘画’中的成长。

因此,家长们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改变孩子的,正确的教育孩子是很重要的,这是应该重视的。

儿子又伤人了,我该怎么办?(幼儿入学准备)


前言:小孩子们的占有欲往往很强,现在的家庭又都是独生子女幼儿园不像是在家中,小男孩子一般都比较的调皮,因此发生打斗的事情时常发生,但是对于这类的事情一定要慎重处理,以免伤害了孩子,以下就来看一篇来自lovesnow的日志吧!

儿子07年4月份的,现在上中班,事情发生在前几天,和往常一样我去学校接儿子,老师说等等,我就察觉儿子肯定又做坏事了,我担心的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被抓伤的小孩子的妈妈也在里面,并且不是第一次抓伤这个小朋友了,通过了解事情的经过是:我儿子在阅读课上不会自己阅读一个故事,那个小朋友认识的字,想过来帮忙,可我儿子以为他要来抢他的书,所以就动手了。这些也都是老师说的,真正是怎么样我后来也忘记问儿子了。在办公室里对方家长在说自己的儿子很老实之类的话,我一直在倾听,她家的小孩子在我看来也的确很老实,在她妈妈多次的让他对我儿子‘如果以后再打我,我就不和你做好朋友了’他也没说。当对方家长走的时候,我立即的说对不起,因为我觉得是自己的儿子不对,我做为家长的应当要说这句话。那天晚上老师就打电话我了,在电话里说了一些对方的家长的家境是如何如何的好,这个小孩子又是他们家老二,而且孩子还是香港户口,妈妈又是医生,家里有厂,住在什么地方之类的话,我当时也只是觉得无论对方家里的什么情况,我儿子打人是肯定不对的,这是一定得重视的,而且第二次伤那个小孩子,第一次老师也没有和我们说,老师当时的解释是说因为我儿子的小手比较多,经常会惹事,所以有些小事就没和我说,省的我担心。这也是比较理解的,对于他多手多脚的毛病,我真的很头疼,以前也有过伤了别人的事,但有时我会想,是不是都是我儿子的错,这么多小孩子老师看不过来,教室又没摄像头,4,5岁的小孩子有时都解释不清,如果在哭的小孩子说,他打了我,那我们会认为谁的错?有时会有种先入为主的感觉,这个小孩子经常的打人,所以这次也一定是他先打人的。那样我会觉得我儿子有时会很冤!但这不是我们家长推卸责任的说法。‘子不教父之过’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我们的责任远远大于在学校的老师,这个做父母的明白。但在对于伤人的事上,不是说对方有钱有势,我们看事的态度就十分紧张,对方是一般家境,我们就漫不经心,我们都是有知识的,对处理事情也是有正确的判断,大家说是不是?第二天,我买的些东西送到学校,想让老师转交给家长的,东西不贵重,尤其对于对方的家境,但是这是我们的一片心意,不能说希望他们能原谅我们和儿子,但求心理能一些许的安心,比什么事都不做好些。当天晚上老师打电话告诉我,我们的东西他们不会收,说一大早对方家长就给她打电话了,对昨天的事表示很气愤,家长是医生对伤口虽然理处的很好,可能伤口有点深,而且是在脸上,做父母的看到都是会心疼的,非常的生气,和老师说职责的不是在她和我儿子,而是在我们家长,都是老师转达给我,这点我能明白,谁会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伤了不心疼,我们家长没教育好孩子,也是我们的失职。老师在电话说的最多的是换位想想,如果是我的孩子被抓伤,而且可能会留下疤痕会是什么心情,这个我当然知道,不用老师说,我一直是用这种心态做人的,无论什么事上,我都会先从别人的角度看,这事是谁对谁错,这事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自己知道儿子的手多,他的性格就是自然熟,去什么地方都一样,出国也一样,他从来都不怕陌生的。可是在家我一直在教育他,在学校里要记住,要和同学做好朋友,不能动手动脚,如果别人先打你了,你也不能还手,要告诉老师,这样才是乖宝宝,难道我儿子被打,我不心疼吗?知道他有这种小毛病,我宁愿他被打,也不希望他打别人,我这种心理,有哪个家长能够理解吗?这样做是对还是错,我已经迷茫。养儿容易,教育难啊!对于我遇见的事,现在的我不知道做什么好,也不知道怎么做,家长们能不能给些意见,无论是什么意见,我都会认真的看完,并能接受你的批评!请帮帮我吧!

本网站小编总结:其实遇到爱动手打人的宝宝,妈妈不防先摸清楚孩子的底,了解孩子为什么打人的心理,然后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来让孩子们自己懂得打人是错误的道理,若是大家有更好的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帮帮这位妈妈,敬请大家留言吧!

孩子总是在走神该怎么办?


有的时候孩子会对家长们所教的事件表现的心不在焉,让人为之苦恼。因为孩子对此不上心的话教的内容岂不是白教了,有的家长甚至担心孩子是患上自闭症才不在意与外界的交流。近期有研究表明常常心不在焉的孩子有可能智商更高,但是只是不会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心不在焉更聪明

做事心不在焉很可能是孩子拥有高智商的特征。研究人员发现,表面看起来神情恍惚心不在焉的孩子,实际上有着更敏锐的大脑,他们所能处理的信息量,远高于那些做事一板一眼勤勤勉勉的孩子。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心理学家丹尼尔・莱文森(Daniel Levinson)带领研究团队,让参加实验的志愿者执行一些简单任务,譬如在键盘上迅速按出屏幕显示的字母,或者随着每一下呼吸按一下按钮。研究人员则定时检查志愿者有没有在机械重复的动作中陷入走神状态。研究人员解释道,当工作的难度并非特别高的时候,人们会动用额外的工作记忆资源用来操作手头任务之外的其他事情。研究人员认为,这种“一心多用”的能力与智力是有关联的。

分配注意力好处大

生活中本来就有很多需要“一心多用”的场景。比如步行过程中可能会分神想点事情;体育竞赛中除了要做出基本的运动动作,还要在瞬息之间想出反制对手的策略;开车过程中,除了要时刻留意路况,也要关注交通灯的变化。

如果宝宝能学会分配好注意力,长大之后,这些事就能很好地应付了。让宝宝练习“一心二用”

国外育儿网站“尊贵宝宝”为爸爸妈妈们提供了一个简单方法,训练孩子适当地分配注意力,练习最基本的“一心二用”:让宝宝一边听儿歌,一边按节奏做动作。与此相似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边听故事边做动作、边学走路边看电视。随着年龄渐长,还可以边拍皮球边数数字、边听音乐边做手工等等。之所以这些行为搭配在一起有助训练分配注意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同时做的两件事,其中一件事是孩子较熟悉又较简单的,无需动用全部注意力的。本网站小编总结:针对不同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是不同的,但是这样也启示父母在早教的时候不应该对孩子过于强求,因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毕竟是有限的。可以慢慢的一步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在这过程中不断的教会他们怎么样非配自己的注意力。

孩子变的爱“臭美”了,家长该怎么办?


其实孩子也是有自己的审美观的,只是特定的时期会表现的特别明显,对于处在这一阶段的孩子父母应该给与理解和正确的引导。使用强硬的手段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那么孩子是在什么时期对审美开始敏感,其具体的表现又有哪些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孩子3岁进入审美敏感期从心理学层面来说,敏感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某个年龄阶段对某个领域特别感兴趣,且形成认知。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3岁孩子开始对环境有审美要求,即进入了审美敏感期。很多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孩子突然变成了一个完美主义者:牛奶不能洒出一滴,水果上不能有斑点,他们开始挑剔吃的和用的,接着孩子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和自我的完美。尤其是女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会对自己的衣着打扮产生浓厚的兴趣,会突然对美产生很多的想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审美敏感期开始,女孩子的一生都会一直处在一种对美丽的探索之中。有了对孩子审美敏感期的理解,父母就不会一味责备孩子的“反常”行为了吧。中国幼儿小编总结:其实孩子变的会“臭美”了也是他们自我意识的一种发展,父母应该正确的教育。理解孩子的心理帮助他们做参谋,避免孩子对孩子对没有错误的定义,也防止孩子因为想美而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度过这个时期的孩子也要时常注意她们审美变化。

上幼儿园吃饭慢吞吞怎么办?


上幼儿园不适应:吃饭慢吞吞

今天的午饭又是小豆丁不爱吃的豆腐干,看着不受欢迎的饭菜,小家伙撇撇嘴,无奈地看着老师。老师耐心地教育小豆丁:只有什么都吃,营养才能全面,小豆丁才能长大啊。是这样吗?勉强相信,于是,一口、两口……五口,小嘴巴嚼上一口饭得费半天的神,别的小朋友都已经吃好在看图画书了,就剩小豆丁还在那细嚼慢咽。

行为分析:不少孩子都有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在医院检查没有生理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的味蕾比较敏感,对某些食物的味道不喜欢。有的孩子在家吃流食和软食多了,也会对幼儿园切成条状、丁状、块状的食物不感兴趣,咀嚼不熟练造成哽噎,结果出现因噎废食的情况。还有的孩子对食物产生了不良的联想。一个小朋友在家里吃肉,在幼儿园却不吃肉,跟他交流后才知道,妈妈做的肉是肉沫和肉丁,幼儿园做的是肉丝,看起来像小虫,他害怕“吃小虫”。

建议:家长采用正确的养育方式可以矫正孩子偏食的毛病。例如,对孩子厌恶的食品,可以在孩子的舌尖上稍微抹一点,一点一点让他熟悉味道;还可以把这些食品剁烂,和在包子和饺子里,孩子就会逐渐接受这种味道。家长还可以在孩子面前表情夸张地、津津有味地吃他不爱吃的食物,在情绪上感染孩子,而孩子又喜欢模仿,有可能不知不觉地“中计”吃进他以前排斥的食物,家长应及时给予孩子表扬,这些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孩子对食物产生好感。

摇妈支招:

我家宝宝爱玩好胜,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游戏或比赛便很管用。比如让几个差不多年纪的宝宝坐一起,然后让他们比赛看谁先吃完饭,先吃完的老师表扬一下,或者奖励一朵小红花等。在饮食方面,由于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宝宝会经历一段适应期,可能会变瘦或者不爱吃饭,妈妈们要注意对孩子的引导,并适当为宝宝补充营养,确保宝宝顺利地度过入园适应期。

孩子“自慰”怎么办


5、6岁的孩子,常有用手玩弄、摩擦自己外生殖器的习惯动作。其实,称为“自慰”并不恰当,应称为“习惯性阴部摩擦”或“习惯性擦腿动作”。这里按照习惯说法称之为“自慰”,但与成年人的手淫有本质的区别。

孩子“自慰”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孩子在家长怀中,两腿交叉上下移动摩擦,或两腿骑跨于某种物体上作摩擦动作,或用手触摸外生殖器。摩擦触摸时,可见两颊泛红,两眼凝视无神,额部微汗。男女孩都有类似行为。究其原因,大多女孩因外阴部湿疹或炎症,男孩因包茎引起包皮炎,或蛲虫病,感到发痒而摩擦,尔后发展成为习惯性动作。

发现幼儿有以上行为时,不必惊慌失措,但必须重视并及时给予矫治。制止孩子“自慰”行为,责骂或惩罚都不是好办法。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1、应首先检查一下孩子是否受到局部刺激,如过紧的衣裤,或有蛲虫寄生,或穿开裆裤,因昆虫叮咬或细菌感染引起瘙痒,平时要注意保持生殖器部位的清洁。

2、睡觉时要注意孩子神态是否正常,睡醒后即令孩子起床,不让他赖被窝。睡时盖被不宜太厚。

3、家长和亲友生活在群体中,避免孤独。家长应与老师紧密配合,无论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都要主动和孩子交谈,让他多说话,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跟小朋友一起唱歌,朗诵儿歌,做游戏等。

5、发现孩子有玩弄生殖器行为时,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去,以冲淡他的那种神秘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