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入学准备和感悟

2021-07-10 怎么写入学准备和感悟 怎么胎教 巧虎胎教多

看了那么多教育文章,还是不会和孩子沟通怎么办?。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提高效率,高效的入学准备的小知识你了解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看了那么多教育文章,还是不会和孩子沟通怎么办?”,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前言:人的健康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往我们只注重身体的健康,忽略了心理健康,使得一些孩子的心理上出现的原本非常小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其实,很多人在成年后出现的心理疾病是和他早年甚至是幼年时的经历引起的。

1.父母共同确定孩子应遵守的规则

你们夫妻俩需要共同确定孩子应遵守的规则。同时,鼓励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与修改。如果孩子参与制定某种规则,那他将乐于遵守该规则而不会对之产生反感。规则一旦制定,就应要求孩子遵守。您的孩子需要明白团陛行为是父母喜欢的、哪些又是不可接受的。当然,决不要对孩子说他是一个坏孩子,但一定要告诉他哪些行为是不能接受的。

并且,必须注意如果规定确立了,孩子就应对该规定有充分的了解,必要时能复述。

2.下达有效的命令

在生活中,许多父母往往给孩子下达生硬的目的不明确的命令。如“请把玩具捡起来!”是一个简单的要求。 “不要乱扔食物!”或“过来把扔在地上的衣服挂好!”则是命令。孩子往往对父母的指令不予理睬,这是因为父母常常未能给出清楚、明确的指示或命令。所有的父母,尤其是那些难以管教的孩子的父母,必须能够下达清楚、有效的指示或命令。

什么时候该下达命令呢?当父母要求孩子停止某种不良行为,而同时又认为孩子可能不服从时,则必须下达命令。同样,当父母要求孩子做出某种行为而同时又认为孩子可能不服从时,必须下达命令。

要下达的命令必须清楚、明确而不能含糊。如果您说:“过来把这些玩具放到架子上!”孩子可能会在意,并根据要求去做。如果你的指令语意含糊,如:“把这些玩具处理一下!”对孩子来说,他无法从你的语言中获得你的要求,也就无法去执行你的命令。

作为父母,当你下达命令时,注意不要用提问或间接评价的方式,如:“在沙发上蹦跳是不好的。”不要对孩子说:“为什么你在沙发上蹦跳?”她可能会笑着对你说:“因为很好玩。”

另外,当不良行为发生时,你不必解释为何要遵守规定。若要解释,则应在孩子违反规定前或不良行为终止后。当孩子仍在沙发上蹦跳时,不要这样对她说:“你不应该在沙发上蹦跳。它很贵,我们买它花了许多钱。沙发的弹簧会变松……”相反,你只需对她说:“从沙发上下来!”然后你再解释为什么不能在沙发上蹦跳。

本网站小编总结:打骂型的家庭,家长大多文化层次不高,不善于管教孩子。因此对孩子就采取了比较简单的教育方法,凡是有一丁点错误,不分青红皂白,一味的打骂孩子。这样很容易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同时其行为或多或少的也影响到他在学校的表现。

zj09.com小编推荐

孩子被打,却不敢还手,怎么办?


这几天我们一直被校园凌霸事件刷屏,作为父母,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挨打,受欺负。可奈何咱的娃就是性子太温和,该怎么办呢?这个事件发生后,我先跟我教小学的朋友聊了聊,发现我的认知跟她的实践经验是非常吻合的,所以这才写出来给各位粑粑麻麻做个参考。

她说,那些校园里比较霸道的孩子,其实在幼儿园就已经是一方霸主了,而那些受欺负的孩子,在幼儿园也是经常被欺负的对象,只不过是幼儿园里有老师紧紧地看着,不会发生太大的问题。而小学阶段后,老师上完课就走了,所以才会发生比较严重的情况,从而备受关注。

之前涵涵被别的小朋友欺负时,我也咨询过幼儿园工作的朋友。他们都说,我们做老师的不能教被欺负的孩子去还手。但其实在幼儿园里,那些爱欺负人的孩子都是纸老虎,如果他打的那个孩子,反过来还击一下,他甚至可能被吓哭。但若是他发现某一个小朋友特别软弱,就会不停地找机会欺负那个小孩儿。

而可悲的是,被欺负的孩子,往往越被欺负越弱。因为他的内心没有力量,不敢去对抗,这个跟孩子所在的家庭有关,父母不改变,孩子依旧会如此。

涵涵之前胆子很小,她爸爸常年在外,没有人教会她勇气和力量。有些比她小的男孩突然走过来,要打她,她都会害怕。

每次被院子里那个爱欺负人的小朋友打了之后,就算你教她还手,她也学不会。性子非常的温和,同时又没人教会她什么是力量,加上我最初的时候不好意思,也没能及时站在孩子这一边,才导致这种现象。

再后来,我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然后就告诉她,如果你被欺负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1、大声的哭喊;

2、往老师跟前跑;

3、回来告诉爸爸妈妈;

4、一把把他推开。

这四点是层层递进的,对不愿意还手的孩子,一点比一点更具有难度。

我们不能逼着孩子去还手,那样只能适得其反,在教给孩子这四点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有所改变。

改变什么呢?这就要分析下孩子总是被欺负的原因了。

1.孩子没有接收到足够的爱

请注意,不是你不够爱孩子,而是孩子没有接收到你的爱。如果你的父母一边说着最爱你,却又一边面目狰狞地经常发火发怒,甚至动手打你,你会觉得这是爱吗?

如果你的父母说是爱你,却从不真心陪伴,也很少去接送你上学,你能接收到多少爱呢?

2.孩子没有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没有能力向外对抗的。

为什么孩子没有安全感?可能是因为家庭关系不够和谐,特别是夫妻关系不融洽,或者就是孩子没有接收到爱的信号,以为自己不被爱,不被关注,从而没有足够的力量。

3.孩子可能体质不好

孩子若是本身身体就很弱,那也可能造成他没力量去对抗,或者是现在太多孩子晚睡,导致精气神不好,连精神都没有,还怎么反抗?

4.母亲情绪多变且爱抱怨

心理学上有句话说:一个孩子与母亲的关系,就是他跟世界的关系。

一个情绪多变的母亲,会让孩子不知道啥时候就会面临暴风雨的危险,整天战战兢兢地生活着,能有力量去反抗?

一个爱抱怨的母亲,就是在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充满了危险,我们就是这样的无能为力,爱咋咋地吧。

你若是整天跟一个负能量的人待在一起,你会不会很无力,很不奋进,很绝望?那么孩子也是!

5.父母包办过多

爱子心切,谁都是,可有的父母却总难以克制自己“护犊子”,见不得孩子吃半点亏,事事都冲在最前面,恨不得把自家娃保护在温室里,那这样的孩子有面对恶势力的能力吗?完全没有!因为被你保护的太好了。

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并且让她接收到你的这份爱,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她被爱着;我们还要坚定地站在孩子的背后支持她,不过分干涉,但不意味着不在该出头的时候就出头。

之前我总是不好意思,导致涵涵就怕别人欺负,可上周日去公园玩儿,有个小男孩对涵涵喊:“站住!你给我站住!”,然后跑到涵涵跟前要动手打她。我惊奇地发现,我的女儿竟然不胆怯了。

我大声的对那个孩子说:“我是她的妈妈,我还在呢,你想干嘛?”

那个男孩就放下了手,我及时表扬了涵涵的不胆怯,还又一次告诉他,如果别人打你,你可以一把将他推开,他就不敢了。

一开始没阻止,是因为我想让涵涵自己去处理,结果她还是不敢推开那个孩子,那我就要让涵涵知道,妈妈一直是你坚实的后盾,我只是静待花开。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说那些欺负人的小孩子,都是大人纵容的结果,涵涵总共两次在公园被小男孩欺负,一个上小学的,一个不到三岁的,两者都是爸爸带领着的,且小男孩准备施暴时,爸爸都在一边看着笑。

6.做了父母才理解那句话:我不是跟小孩子计较,我是在计较大人的态度!

所以,当你的孩子也像涵涵一样,是个性子温和的娃,别人打她时都不愿意还手,那不妨让她首先学会保护自己,比如大声哭喊,比如跑向老师,比如一把推开对方(这个比还手和抓住对方的手制止对方更好实施)。

同时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及稳定的情绪等。

也愿那些校园凌霸的家长们,能够从小就对自己的孩子少一些纵容,打了别人,并不能使自己占到便宜,何必呢?

你会和孩子沟通吗?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学年,孩子们也要为进入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入学准备做好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你会和孩子沟通吗?”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如果你以为“沟通”等于和孩子谈话,那么,你就错了。亲子沟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你的孩子会从你身上获取很多的信息,这些信息来源如下:

你所说的话

你的语调——大声或者小声,严苛或者低吟

你的手势、动作

你的面部表情

小孩需要观察、聆听,然后再对你的信息进行反馈。此外,宝宝还在这个过程,自己慢慢判断,自己应该什么时候接话。

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其实比你所说的话更有作用。家长应该在镜子前留意一下自己的日常表情。看看自己的情绪是怎样“写”在面上的。你是不是会皱眉头、微笑还是没有什么表情?和宝宝说话的时候,保持微笑,能让小朋友比较容易接受你所要表达的信息。

试验一下

找一个好朋友,半蹲跟他谈话。你就感到,当谈话的另一方有“君临天下”的气势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很不自在。其实,这和小朋友的感觉是一致的。所以,跟小朋友沟通的时候,应该蹲下来,尽量保持水平一致,这样,小朋友就不会感到很大的压力。

关心

小朋友能从你的动作中,了解你是否真的在意自己。而当小朋友开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和小朋友沟通。虽然每个家长都会很关心小朋友,但是,随着小朋友慢慢长大,家长关心孩子的方式应该随之而发生变化。

当孩子5岁的时候,他很喜欢爸妈拥抱或者是逗玩。当你拍打他们肩膀,玩他们头发或者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的时候,他们都会为之感到高兴。而当小朋友进学校的时候,你在后面微笑着跟他挥手告别,能让他感到爸爸妈妈很在乎自己。

你知道吗?

多于80%的13岁以下的小朋友会跟自己的宠物说自己的感受,而并非告知父母或朋友。

沟通的方式

缩小距离——谈话的时候和小朋友的距离应该在一臂之内。如果距离太远,小朋友可能不能完全接受到你的信息。

首先叫孩子的名字——这让才能首先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让他清楚你要谈话的对象是他。例如,如果要叫小朋友过来,应该是“汤姆,过来一下”,而不是“过来一下,汤姆”。

指令应该用积极的表达方式。例如:当你要叫孩子收拾东西的时候,你应该说“把东西整理一下吧”而不是“不要把东西弄乱”。

指令要清楚明白——不要把话说得太迂回。要直接、清楚、明白。

来自:39育儿频道

孩子受不了一点批评怎么办?


时间一晃而过,新学期的钟声已经敲响,同学们都会去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入学准备做好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你收藏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小知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孩子受不了一点批评怎么办?”,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引言:家庭早教中,对孩子的教育如何才能事半功倍呢?鼓励和批评是两个对立词。如何正确的使用这两个手段是每个爸爸妈妈应该学习的。

一位妈妈问:我家有个3岁半的女孩。孩子很自信,但是不能接受批评,一批评就抵触。怎样才能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足,逐渐进步呢?表扬和批评的尺度如何把握?

一个人有自信是好事。但是,亲子游戏,人不能过于自信。过于自信,就是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文过饰非,拒不接受批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或建议,那就无法进步。必须尽早加以克服。

孩子不能接受批评,一般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平时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过苛,追求完美,孩子怎么表现家长都不满意,批评过多、过频,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此,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反感了,自然就会抗拒、抵触批评。

二是平时对孩子表扬得过多、过滥,不管孩子做得如何,家长总是把“你真好”、“你真行”、“你真棒”挂在嘴边上,亲子游戏,进行无原则的廉价的所谓“赏识”。那不是教育,而是在“哄孩子”。

何谓“哄”?就是用言语或行动逗孩子高兴。为此,孩子怎么做都说孩子爱听的话,这就难免有虚假不真实的言语或做法。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产生了一个错觉:自己什么都好、都行、都棒,渐渐地就完全丧失了自我评价能力。因此,就变得不虚心了,给家长批评孩子制造了障碍。你再批评他,他就不接受了,或是接受不了了。

纠正孩子的这种缺点:

一是发现孩子的缺点或毛病,家长先不要批评,而是启发、引导孩子自己反思、反省,这样可以减少对立情绪;

二是可以有意创造一些教育情景,使孩子暴露缺点或毛病,家长及时指出,使孩子口服心服,无法狡辩、抵赖;

三是不能接受批评的孩子是比较敏感的。对于这样的孩子,表扬和批评尤其要注意讲究分寸,拿捏尺度,不可夸大、过分,一是一,二是二。

何谓“分寸”、“尺度”?这是两个很近似,而且都是只能“意会”不好“言传”的概念。

“分寸”,即界限。“尺度”,即标准。都是说,说话、做事不能太过随心所欲,只是随着自己的意思、意志不成,一定要看说话或做事的对象的承受能力,程度应该限制在对象能够接受和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样,才是有益的。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会走向反面。这就是“过犹不及”。

表扬和批评孩子的分寸、亲子游戏,尺度没有一定之规,没有统一的、适合所有孩子的一个通用标准。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家长只能细心观察、深入了解、认真研究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谨慎从事。

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反应或情绪动态,“摸着石头过河”,不要鲁莽行事。不能率性而为,不能完全以家长的主观意志或凭空想象做为自己行动的依据。

对孩子要因势利导。孩子在接受批评方面有进步,要及时肯定、表扬。即或是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只要虚心接受批评,态度好,就要从轻发落。

本网站小编:教育与批评孩子最好在家中。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选择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出意见。在平等交流之后,孩子如果认识到错误,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订出改正错误的计划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强,他对于自己写下的计划是会认真对待的。

孩子咬人了怎么办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孩子们也要为进入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有效的节约时间,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咬人了怎么办,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孩子咬人正常吗?

许多孩子在三岁之前至少都会咬到别人一次,但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自己停止咬人,如果三岁以后的孩子还经常咬人的话就可能需要接受一些治疗了。孩子咬人不都是他们有意识的行为,而且通常不会对别人造成严重的伤害或者生命威胁。

孩子为什么会咬人?

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孩子咬人会有不同的原因:

5-7个月婴儿:这时候的孩子会咬人通常是因为他们感觉到嘴里不舒服或者是出牙产生的痛。他们通常会咬他们的妈妈或者保姆等,有些甚至会在妈妈喂奶的时候咬妈妈。在这个年龄的宝宝还不能从别人的表情和反应读懂咬人是不应该的。

8-14个月大:孩子通常会在兴奋的时候咬别人,通常是保姆或者一起玩的孩子。如果大声跟他说“不”的话他可能会不再咬人。

15-36个月大:孩子在失落或者想要控制别人的时候,通常他们会咬别的孩子。这个时候的孩子通常能够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所以开始停止这种行为。

三岁以上:这时候的孩子会咬人是因为他们感到无助或者恐慌,例如他们在跟别的孩子打架输了或者认为有人要伤害他们的时候。但如果三岁以上的儿童还经常咬人的话,家长就要引起注意,接受专业的治疗,因为这可能是孩子不能控制情绪和表达情感出现问题的症状。

孩子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咬别的孩子?

通常孩子在跟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最容易咬人。在适当的护理监察下例如帮助孩子适当地表达情绪等都能够预防这种情况出现。

孩子出牙时如何减少他咬人的情况?

有些孩子会在出牙的时候感到不适或疼痛的话他就会咬人。家长可以使用一些婴儿出牙时专用的软胶环给孩子咬缓解孩子的不适,但一定要注意选用的产品亚要安全防止出现窒息的危险。有时给孩子咬干净的冷毛巾能够有效缓解他出牙的疼痛感。

对于教育孩子咬人时,表情一定要严肃。让孩子明白你的用意,不能随便咬人。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儿,难免会发生争执,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在所难免。到了幼儿园也是,总会有一些小朋友会回家跟爸妈说“我被欺负了”,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难免担心,宝宝会不会以后懦弱胆小?会不会造成人身伤害?那么宝宝被欺负了,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欺负

心理专家说,与众不同、处于弱势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负,比如转学生、成绩差又不受欢迎的孩子。外貌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容易被欺负——比如身形如女孩的瘦小男孩。老师不喜欢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负。被欺负的孩子通常有高神经质、内向、自卑和自尊水平低的特征。

二、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1.谦让不是懦弱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教育孩子懂得谦让是对的,但让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忽略自己的感受一味地忍让,这不是谦让啊。当孩子已经无法忍让大声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需求时:“他打我,我就打他!”我们就要蹲下来跟他好好的沟通了,沟通他的感受、想法还有他的情绪,是生气还是委屈。沟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谦让并不等于忍让。

2.培养孩子自信的品质

不自信的孩子做事情会缩手缩脚,在同龄人中被欺负的几率也就更高。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增强孩子体质,培养宝宝与人交往的能力,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不妨尝试让孩子和能力相当的孩子玩耍。

3.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同身受

用心感受孩子的被打以后的心情和感受,并积极地回应你听到他表达不满情绪时的感受,在孩子被打以后,不要冲动的替孩子做任何决定,不妨先静下来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

4.让孩子自己解决

小孩子是不是被人欺负了,要由小孩子自己说了算。本来孩子没觉得被欺负,家长觉得了,孩子也就觉得自己被欺负了。孩子之间的很多锚段,是孩子不懂用语言进行交涉、社交技巧不完善造成的,并非故意。

小孩子之间很少有故意的欺负,真正的欺负行为多存在于中小学中。孩子之间的事情应该由孩子们自己解决,家长参与进去对孩子的成长不好,而且小朋友们也很难服气,问题反而无法解决。孩子应该勇敢、自信,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这样才不会被欺负。

5.引导孩子说出内心需求

在倾听完孩子的倾诉后,要引导孩子说出此时他的内心需求,让孩子自己说出来,他是打算忍受,还是打算还手。尤其是在孩子生气和委屈时需要引导,不在乎和无所谓就不需要了。如:“宝宝怎么了,委屈了?生气吗?来妈妈看看”等等。

6.和孩子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在孩子说出来自己的想法后,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接下来的解决方法。如:“我亲爱的儿子怎么了?告诉妈妈,我的宝贝是很生气吗?。。。感觉受委屈了?那现在宝贝想怎么办呢?需要妈妈做些什么呢?”

孩子被错怪了怎么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家长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自己情绪不好而迁怒孩子,或是因不了解事情经过而错怪孩子,甚至是错罚孩子,事后才发现错不在他。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往往有如下几种行为反应:

1、不当回事。认为孩子小,不懂事,不会记仇,大人犯了错不必当回事儿,没什么了不起的。持这种想法的家长为数不少。

2、转移视线。有两种具体表现:第一种发现错怪孩子后故意岔开话题,文过饰非。如发现错怪孩子打翻油瓶后,转而问“你今天的画画完了吗?”第二种是当错怪孩子的事实被澄清后,认为自己丢了面子,反而故意挑出孩子别的错处来掩饰自己的窘迫。如妈妈责怪孩子弄乱了抽屉,事后才得知是爸爸干的,一时下不了台,于是转而指责孩子乱放玩具等,以此来推卸自己的责任。

3、以其他许诺来代替道歉。这类家长在发现错怪孩子后,心中存在歉意,又恐直接道歉损害了父母的权威形象,便以物质、精神许诺来代替悔意。诸如:“明天我给你买一个大洋娃娃。”或“星期天我带你去儿童乐园玩。”等等。

很显然,以上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时间长了,孩子从父母的态度中学到的是懦弱、不坦诚,学会的是推诿责任和逃避现实。而在多次的失望、委屈,甚至愤恨心态中更加轻视父母。

其实,正确的做法很简单,当发现错怪了孩子时,应弯下腰来,面对孩子,真诚地说一声:“真对不起,孩子,刚才是爸爸(妈妈)错怪了你,你能原谅爸爸(妈妈)吗?”您会发现孩子很快会对你微笑的。这样做的好处是:

1、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更解除双方心中的不适,孩子将从家长的态度中学会错误,以诚相见。

2、不但不会失掉或降低家长的权威形象,相反大大增加了孩子对父母的敬重。人与人心灵上的亲密感,是心理上深刻的需求,在这种民主、互尊的家庭气氛下,孩子绝不会因父母的一声道歉而轻视他们,反而会因父母的泱泱大度和光明磊落更增添了对他们的敬与爱,从而于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正直无私的好品德。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孩子在外面和同伴们玩耍难免有产生摩擦,甚至被欺负的时候,作为家长,该如何帮孩子应对这样的困扰呢?

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副主任医师王彦玲表示,欺负并不仅仅是打人,还包括各种身体和精神上的侵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最常见的欺负就是打人、抢玩具、不让别人一起玩游戏、取笑、骂人、嘲笑人等。

专家表示,常欺负别人的孩子,有些有比较强的控制欲,通过欺负别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有些则是因为自己曾受欺负或常受欺负,欺负别人是一种报复或发泄;还有些孩子只是参与或追随别人欺负他人,以使自己归入强势的一方,或避免受强势一方欺负。常受欺负的孩子往往会陷入伤心、愤怒和屈辱中,并感到自己软弱、无助、渺小,自信心受到打击。而欺负别人的孩子往往也很孤单,因为别人会躲避和疏远他。王彦玲表示,欺负行为无论对受欺负方还是欺负一方的健康成长都是不利的。

那么,家长该怎样帮助孩子呢?专家表示,首先要发现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一旦孩子的行为发现异常,比如,平时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不语、易怒和不安、常哭泣,可能会抱怨头痛、腹痛和恶心,甚至拒绝上学。那么,父母应该主动找孩子谈话,询问孩子在学校是不是遇到了压力很大的事?如果孩子不回答,问题可以更具体一点,避免问太多、太抽象的问题,否则可能造成孩子永远闭嘴不谈的反效果。如果孩子当下还没准备好告诉你,结束谈话前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随时都在,我们会认真倾听。”这样可以预留下次谈话的空间。

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同时,家长消除孩子的不良感受很重要。有些父母骂受欺负的孩子“没用”、“胆小”,这样非但不能让孩子变得坚强,反而会让他更沮丧、无助。同时,教孩子反抗暴力、保护自己,不让施暴者得逞,可以减少受欺负的现象发生。比如:教孩子大声对施暴者喊“不许欺负人”,推开他,抓住他的手制止他打人;受到嘲笑、辱骂时不要退缩、哭泣,而要大声抗议,或不予理睬、平静地走开,或用幽默的方式反击对方。

专家强调,面对问题,家长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最好能和家长有充分的沟通。平时父母也要帮助孩子发展人际交往能力,鼓励他结交朋友。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和朋友圈子,他受欺负的几率会减少,心态也会更积极和健康。

怎么写入学准备和感悟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