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园长就问我是要全托还是日托,我说日托。现在很多家长都给孩子选择日托,这样每天还能见到孩子。

日托幼儿园和全托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宝宝入园,要求和内容是一致的,对园舍、设备、工作人员、师资条件、卫生保健及安全工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生活作息制度二者所不同的是:

一、为便于管理,全托幼儿园班级名额编制要小,即每个班的幼儿人数要少一些。

二、全托幼儿园的园舍、设备要求要高于日托幼儿园,除日托幼儿园应具备的房舍条件外,还要设寝室、隔离室、浴室、洗衣室和教职工值班室,还应配备儿童单人床。

三、全托幼儿园人员配备要多于日托幼儿园。

孩子到了入园年龄,是送全托好还是日托好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决定:

一、从孩子自身的条件考虑:如果孩子身体健康,性格活泼,适应能力强,具备一些生活自理能力,离开父母一段时间家长也放心,那么可以送全托。

二、从家长角度考虑:

1、如果家长工作很忙,即使下班回家也很少有时间顾及孩子,可以考虑送全托。

2、如果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可将孩子送全托。

3、如果家中有老人溺爱孩子,而父母无计可施,可以考虑将孩子送全托,离老人远一些。

4、如果家长能够配合幼儿园开展良好家庭教育,同时又有时间关心、照料孩子,最好把孩子送日托,这样可以经常和孩子接触,便于交流思想,增进感情。

三、从幼儿园条件看:如果全托幼儿园设备完善,设施齐全,人员充足,条件较好,可以将孩子送全托。

本网站小编总结:由于家长工作忙等原因,宝宝入园,很多孩子要去上全托幼儿园。孩子连着几天见不到爸爸妈妈,幼小的心灵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尽管孩子自己有可能还表达不清楚。面临自身发展和养育孩子的矛盾,一些父母反复权衡是送孩子去日托还是全托,不少父母举棋不定。让我们听听专家和那些已经把孩子送到全托班的父母怎么说。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入园观点:日托全托大PK!


日托、全托都是幼儿园的办园形式,即全日制幼儿园和寄宿制幼儿园。有的幼儿园则同时设置日托和全托。日托幼儿园和全托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要求和内容是一致的,但生活作息制度则有所不同……随着9月新学期即将到来,究竟让孩子上日托还是上全托,再次成了家长争论的话题。

园方说法

挺“全”派

——有利于培养独立性

全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孩子离开父母那么久,亲情有疏远的感觉;如果是全托,鼓励家长星期三过来看孩子一次,多一点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拉近家长与孩子的心灵距离。以我们园为例,多开一些专家讲座,跟家长互动,让他们对全托教育理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作息和饮食更有规律

全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端正其学习态度,这一点在全托孩子身上的表现是最明显的。很多家长生活节奏比较紧张,照顾孩子的时间很少,所以选择了全托。如果孩子日托,回到家里以后,那么作息和饮食可能不会太有规律,而且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感。

挺“日”派

——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日托,好事情,我全力支持家长送孩子日托!日托可以让父母关系更加融洽,亲情得到更多的交流,因为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启蒙老师,而且日托还可以及时地了解问题,纠正不当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得与失都可以看得到,其实独立性这个东西在家里一样可以锻炼出来,不一定非要全托才可以培养。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日托和全托不能等量齐观,比如日托有利于提高宝宝口头表达能力,宝宝从幼儿园回来后,一天没见到宝贝的爸爸妈妈会和他单独说话,比如会问他幼儿园里吃什么了,和小朋友玩什么了等等,宝宝很愿意说出来。再者扩大宝宝视野,在接送宝宝的过程中,宝宝在路上会看到许多有趣的人、事、景,从而开阔了宝宝视野。而全托对幼儿园的要求比较高,而且老师的责任心要更强,工作要做得很细致。

中立派

——两者区别不大

我认为日托和全托区别不大,全托主要是因为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接送孩子而托给了幼儿园去照顾,但也要强调“家园合作”,父母也是老师,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可以更加细腻和全面地感受到爱。现在很多家长由于职业身份不同,文化素质有别,对幼儿园的工作理解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都尽量将工作做得细致一点,无论是日托还是全托,老师都通过打电话或者家访等方式去跟家长沟通,防止因信息不畅造成的弊端。

——都可培养独立性

我觉得全托和日托没有什么区别,全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日托也可以。我们幼儿园是日托的,我目前手头的工作还比较顺利,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如果需要家长对我们工作配合的话,我会直接沟通,或者通过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强联系,欢迎家长对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家长观点

接送方便选择日托

豪妈妈:我儿子上的是日托,选择日托主要是幼儿园跟我们家很近,而且奶奶有时间去接送他。我认为全托孩子个性比较独立,但是对父母的感情很冷淡,比如我邻居的双胞胎上全托,跟我儿子比较起来,他们在生活上看起来少了很多童真童趣。

想让孩子尝试全托

sally:我儿子上日托,因为考虑到他的年纪比较小,老人在家有空,不太放心他一个人在幼儿园一连几天都不见面。儿子现在在幼儿园的生活适应了,为了锻炼他的独立能力,今年想送去上全托,也是担心他在家里被爷爷奶奶宠坏了,不够独立。

工作繁忙选择全托

小娟:我的女儿上的是全托,因为她年龄少,我们大人也没有太多时间去照顾她,所以选择了全托。我对她在幼儿园的生活比较放心,在里面可以系统地学习很多东西,但是全托一个星期后回到家,就好像是放飞的鸟儿一样渴望自由。

全托锻炼自理能力

骆柳彤:适当的全托真的能锻炼孩子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全托之后,我女儿学会了早睡早起,还让我头一晚就把她第二天起床要穿的衣服放在床头,她起床后自己穿好衣服就去洗漱,然后吃早餐。星期天晚上,她会自己检查书包、要是缺了什么会让我去准备好。当我说开饭的时候,她还会主动摆好碗筷,这可是前所未有的。

专家看法

依据孩子个性选择

曾:日托和全托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日托使小朋友跟家人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相处,亲子关系更融洽,同时也可以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成长情况,在教育上可以更有针对性,但是选择了日托,群体生活就少了很多,独立性方面比不上全托的培养。

如果选择了日托,家长每天都接送,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更多,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如果是全托,在幼儿园的时间比较长,见识方面稍少了一点,但是自理能力增强了。我在德国访问的时候,那里的幼儿园对我们有全托表示出一种惊讶的态度,因为他们觉得全托对孩子成长不如日托好。我认为,如果是个性强和外向的孩子适合全托,如果是内向的孩子,要全托,需有一个过程,但是我更加赞成孩子日托。

小链接

入全托5点贴士

如果综合考虑后,决定了孩子入全托,为尽可能地减少全托带给孩子的成长焦虑,你得做到以下5点:

1.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幼儿园概念。可以在孩子面前赞扬他所在的幼儿园,让孩子明白进入全托幼儿园是因为他很能干,需要学习更多的本领,是因为老师喜欢他,父母很爱他。

2.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到幼儿园探视孩子,而不要一开始就把孩子五天全放在幼儿园。

3.加强亲子交流质量。周末应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使亲子交流质量得到提高。

4.选择重情感教育的老师。如果孩子入全托,可以帮助孩子选一位充满爱心、耐心的老师,她能关注孩子的需要。

5.重视家园交流。随时跟幼儿园和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细节,配合老师做好在家的各项工作。

采访手记

适合才是最好的

随着采访的深入,各方意见的呈现,我发现这是家长普遍关心和困扰的话题。透过老师、家长和专家的意见,我们清楚地了解了日托和全托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选择日托还是全托,我认为,适合就是最好的。

如何才能做到适合?其中一点就是,看看孩子喜欢日托还是全托,刚刚入园的时候最好还是日托,毕竟孩子要适应一个离开父母独立自理的过程,等时机成熟了,而且孩子也有意思上全托,那就让其尝试一下,顺其自然,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心愿。但是不能以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为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培养。

另外不论是选择全托还是日托,家园配合都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跟幼儿园密切配合,才能细致了解孩子的成长足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快乐成长。

【2014幼儿园入园】片区和入园的关系


【片区】和【入园】扯上关系,大约始于金猪宝宝的生育高峰。因为孩子入园需求攀升,幼儿园供应不上,所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就有:优先录取片内。从此拉开【按片区入园】的序幕。

小编整理了近几年坛友们对片区的讨论:

问题1:心仪的幼儿园,非得片区内才能上?

JW公布:北京市公立园招生根本没有划片一说,属于自主招生,标准幼儿园自己定。

坛友分享:幼儿园没有就近入园这种说法,不划片。极少数小区专属幼儿园除外。(2013年5月贴)

坛友分享:不一定。片内的也可能上不了,片外的也可能因为关系成功入园。

坛友分享:不一定。公立的单位园职工优先,市属园小区业主优先(这个指户口和房产都在小区的优先,房产在小区内的外地户口就不知道了),接下来就是本区户口的排第二,北京市户口第三,然后是外地户口。

问题2:片区的划分标准

小编:在小区附近逛逛,走路10分钟以内的地方,你都属于片内。

坛友分享:按户口所在区划片(比如,对照西城幼儿园名录,看地址远近,再咨询户口所在街道办。)

问题3:不在片区,但想上,有什么办法报名入园?

坛友分享:买房。

坛友分享:托关系进,搞定后再租房。

坛友分享:花钱。(比如著名的赞助费)

坛友分享:有些私立不存在片内片外的问题,花银子就可以上。

幼儿园入园宝典


Part1入园准备篇

一、确定幼儿园。

孩子马上三岁了,在孩子入园前一年,家长需要做的是确定一个范围——我在哪里住,想把孩子往哪个幼儿园送。比如我住天心区-—侯家塘——贺龙体育场附近。那就要看看贺龙体育场附近有没我相中的幼儿园?能去的有几家?公立私立都有哪些,托费赞助费合起来再拆分一下觉得哪个更合适,离家远的再筛掉一些,最后留下4-5家幼儿园,就要您亲自去考察一下了。先去看看幼儿园的面积,硬件设施,活动区域大不大,绿化好不好,周边有没有不利于孩子学习和休息的建筑。最好能在家长接送的时候,看一看幼儿园老师对待孩子和家长的态度,顺便还能和家长聊一聊孩子平时的餐食啊、卫生啊什么的,做一个比较综合的客观评价。

最后确定下来2家犹豫不决的时候,可以趁着园所开放日的时候带着孩子去看看,看看孩子更喜欢哪个,尊重孩子的意见很重要(或者在该园放学时间,向接送孩子的家长们问问情况)。基本确定幼儿园之后,想办法和幼儿园老师,甚至园长聊一聊。看看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是否一致,最终选择一家距离合适、费用适中、观念统一、孩子喜欢的幼儿园,就它了!

确定幼儿园之后,就要开始行动了。了解幼儿园的报名时间,填写报名表,基本园所的报名时间都在5-6月进行。这个时候可以有意识但别刻意的训练孩子关于面试的一些内容了。这样,8月初接到入园通知,9月底就要面试和体检了。

Part2入园适应篇

一、入园不适

每年有小朋友新入园的时候,幼儿园都是一派惨不忍睹的景象。爸爸妈妈送自己的心肝宝贝去幼儿园,宝宝哭声一片,妈妈也泪水连连,满眼都是断桥离别式的苦情戏,更有的孩子还会拒绝睡觉、不肯吃饭来表示抗议。这就是所要面临的“入园不适”,都哪些孩子容易有不适的状况发生呢?

1)包办过多。这主要指的是生活上包办过多的孩子,容易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因为面对新环境不能自理,手足无措,所以不适。

2)过于溺爱。平时都是三千宠爱于一身,六口人围着一个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当孩子到了幼儿园,失去了做焦点的感觉,一旦被要求分享或无法独占玩具和老师的时候,容易不适。

3)环境单一。是指孩子平时社交机会太少,社交能力弱,所以一下到陌生环境,很难融入大群体当中。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被孤立了。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敢张口求助,这种恐惧和压抑也会让孩子不适。

4)显示落差。入园之前,家长把幼儿园的蓝图绘制的太美好,把幼儿园说的像个大游乐场,而孩子身临其境的时候,就会觉得没这么好,失望之下想要回家也是正常的。所以家长在和孩子描述幼儿园的时候,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切忌太夸张。

二、分离焦虑

其实我们所说的入园不适,根源来自亲子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宝爸宝妈们千万别觉得孩子怎么这样:娇气、任性、没起子……你想,你初到一个新的环境,你就完全放得开吗?孩子更单纯,更直接,他不会掩饰,而且他是那么依赖你,所以他能表达出来的就是哭闹,找爸爸找妈妈。家长们一定要用平常心看待这个问题。那我们说焦虑的根源又是什么呢?焦虑的根源在于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对新环境心里有没有底。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这有一个入园准备金字塔,位于金字塔底端,最基础的就是——

1)生活用品

看幼儿园是否有规定统一购买被褥或生活用品,否则也要给孩子带上备用衣服、纸尿裤、小书包。如果孩子特别喜欢他的某一个玩具,可以先给他带上,这样让他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个精神慰藉。给孩子带去幼儿园的东西要写上名字,因为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一下子记住这么多东西是哪个小朋友的,这样也算我们配合老师的工作。

2)熟悉环境和“打预防针”

现在的幼儿园为了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都会开设亲子班、早教班之类的,通常在头一年的春天或寒假,家长可以提前去幼儿园问一问。如果不上亲子班,也可以带着孩子,每天花上半个小时在幼儿园门口看看,嘴里还得跟孩子念叨着:“你看小哥哥小姐姐玩的多开心呀。那个漂亮阿姨是幼儿园的老师,她带着哥哥姐姐们做游戏,滑滑梯,画画、讲故事。将来宝宝也会去,到时候你也画画游戏讲故事好不好?”孩子看久了,知道幼儿园是做什么的,幼儿园阿姨也很和蔼可亲,就不那么害怕了,等将来他自己去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抗拒。

3)习惯培养

即使孩子已经入园,但他对幼儿园的作息和生活习惯一定不太适应。所以这时候家长一定要配合幼儿园,保证孩子的作息和幼儿园的一致,也就是说在家也要继续训练孩子的习惯。比如自己大小便(或学会表达),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睡午觉、自己系鞋带……尽量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尽快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在金字塔的顶端,最重要的,是“决绝的心”。我们总说孩子,你怎么就不能接受幼儿园生活呢?那我想问问家长,您准备好了吗?扪心自问——您有没有下定决心要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幼儿园?您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牵挂孩子的念头而跑到幼儿园去偷偷看他?想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您一再犹豫,这种情绪会传染给孩子,孩子一旦体察到这种情绪,那么他会变本加厉,一哭二闹吃定你。因为他知道你会考虑不送他去幼儿园。您觉得这样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吗?所以,决绝的心很重要。

“决绝”这个词,看起来非常残忍。确实如此,面对自己的孩子,可爱的脸,懵懂的眼神,当他知道自己即将独自一人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没有亲人照顾的时候,他是一定会抱住你的大腿,或嚎啕或委屈的说妈妈我不要去!这时候你心软了,说宝贝那好咱不去了,成吗?那以后小学也别上了,行吗?所以长痛不如短痛,这个时候必须横下心来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任。而且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做除了拉长入园适应的战线之外没有任何作用。不要等别的孩子都已经快乐的享受起幼儿园生活的时候,您家的孩子还在跟您进行拉锯战,家长和孩子都痛苦,对不对?

三、入园初期

孩子终于顺利的开始融接受幼儿园生活,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开始享受幼儿园、爱上幼儿园,还要家长持之以恒的努力。幼儿园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如果你认为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可以歇口气那你可是大错特错了。我教给大家一些小方法,可以体会一下。

1)保持冷静。保持家庭中平静的氛围,尽量降低你表现出对孩子幼儿园生活的担心和关注。比如有的妈妈可能一天没有看到孩子,接到孩子的时候马上抱着孩子说:哎呀宝宝,一天都没见找你,妈妈可想死你啦!快来然我看看,幼儿园怎么样?老师对你好吗?你们都玩什么了?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过于兴奋和关注,孩子会被你的情绪感染产生紧张情绪。其实今天只是很普通的快乐的一天,让你这么一问,立刻觉得有种奇怪的感觉。

2)忍耐、包容。继续你的耐心和包容,接受孩子的反抗并且不断地安慰他。因为终有一日孩子会在幼儿园里有好朋友,会喜欢听老师唱歌,滑滑梯……只要熬到那一日,这一关就过了。

3)作息一致。孩子周末在家休息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幼儿园的作息生活。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还要保证一定量的户外活动。不能因为孩子在家就让他赖床或者吃零食什么的,目的就在于不要造成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对比,因为毕竟家庭生活更安逸,一旦这样,孩子就会对家庭生活产生依赖感。等假期一过,孩子又要重新经历入园的挣扎,咱何必呢?

4)家园沟通。在这个敏感时期,家长不放心,老师对孩子不了解,所以很多时候家园沟通很重要。好在现在有很多种途径可以让老师和家长随时联系。比如电话、微信等等。如果孩子一切正常,老师就不会给家长打电话的,所以家长也尽量不要问老师孩子的情况,让老师回复也不是,不回也不是,不要打乱老师正常的教学秩序。

5)正面引导。为什么要把他放在最后呢?因为这是一个对孩子受益终身的教育课题,而不仅仅是帮助孩子过渡入园不适的方法。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了,我要少对孩子说“不”,但是有时一火起来,“你别XX”“不许XXX”还是会脱口而出。这是因为家长的思维定势就是要否定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去教他怎么做。引导也是一样的,我们要往积极的、开放的方面去引导他的思维。

我这里有几句话,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仿照这种正面引导的方式和孩子聊天。

“今天在幼儿园里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这句话是在情绪方面的积极引导。让孩子回味一下幼儿园的生活,充满欢乐。而且还可以了解一下孩子的价值观。有的孩子认为吃了肉就是开心的事,有的孩子则认为帮助了小朋友是开心的事。对于您了解自家宝贝有一定的帮助。

“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这样问是让孩子增强对自己的认知。只要孩子回答了,我们就要给予鼓励,但要注意,不是一味的说:“你真好,你真棒!”此类粗糙概括的形容词。如果要夸孩子,一定要夸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孩子说:“今天我在班里帮助老师收拾了玩具。老师夸奖了我。那我们就要及时的肯定孩子的行为:对,你做的非常对。老师带着你们做游戏,很辛苦,你能帮助老师一起收玩具,这样就可以让老师多休息一下,对吗?你真是个体贴的好孩子。这样对于孩子就知道,原来这样做是体恤别人的行为,所以我做得对。而不是,我帮老师收拾了玩具我就棒,如果某天我不帮老师收拾玩具了,我就不好了吗?所以肯定孩子也是有方法的。

“今天有什么好的收获吗?可以给妈妈讲一下吗?”

这样是帮助孩子回顾学习的一个问题。孩子会很热情的告诉你,今天我们做了手工,我们唱了歌,我们学了体操……无形中就是一个复习。如果孩子在某方面特别强调了一下,你就可以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所在,将来可以着重培养。

“什么需要我帮你的吗?”

这句话的目的在于,爸爸妈妈是非常关注你的,但是你要知道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我能做的就是帮助你、辅助你。所以从潜意识上要独立起来,不要太依赖爸爸妈妈。

一些沟通的小技巧,可以在特殊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孩子不太擅长表达,你就可以用“问小不问大”的原则。比如“今天有什么好的收获吗?”他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可以换一种方式“今天老师都带你们学什么啦?”孩子也许回答“老师带我们读书了。”“哦?是什么内容呢?可以跟妈妈讲讲吗?”也许这样孩子就会很愿意和你交流。另外还要注意——中国的家长啊,太好为人师。家长作风严重,孩子还没容说3、4句话,家长马上就开始说教:哎呀你这样不行,我之前不是告诉过你吗?……我要是孩子我就会心想,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我马上就闭上嘴,听你说教就好啦,还聊什么天呢?另外一定要注意肢体语言,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拉着小手,面带笑容,或者抱着孩子,这样的互动会让孩子很放松,而不是“妈妈在质问我”的感觉。孩子会更喜欢和你交流。

除了和孩子交流,还要和幼儿园老师保持联通。你既然把孩子都放在了幼儿园,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信任幼儿园老师,用配合的态度来协助老师管理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发现什么问题要及时和老师沟通,双方一起帮助孩子更好的成。最后一点更重要,就是要彼此理解。一级一类园3-4岁的师生比是1:5,5-6的是1:10左右。一天下来是很辛苦的,我们应该体谅老师的劳动,出了问题,和老师一起解决,而不是一味的认为自己孩子就完全正确,全是老师的问题,要保持同理心。

Part3学习规划篇

孩子3岁之后,上了幼儿园,就不再是0-3岁的小娃娃了,大脑发育几乎完成,大小肌肉的发展也到了一定程度,也基本具备了语言交流的能力和生活常识。我们应该有意而不刻意的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和思维方式。

一、关键期

一般的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大脑的重量是350g—400g,相当于成人大脑的25%,3岁的时候,相当于75%,到了6岁的时候,就95%了。13岁的时候就基本发育完全。在这期间如果如果人受到的刺激越多,那么大脑里的神经元就会链接的越多,思考的越多,神经元就会粗的越多,什么意思?就是人会思维非常敏捷,记忆力好,非常聪明。

3-6岁这个阶段则是人的关键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开始各个方面的萌芽。比如专注力、想象力、观察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所有的这些都是都大脑所支配的能力,最后融合为一种表象,就是思考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越强,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不管有多么淘气,多么不爱读书,但他依旧聪明,聪明不止体现在学习知识方面,他各个方面都会很优秀。比如适应力强,情商高,领导能力强……所以抓住孩子的大脑发育关键期,是孩子学习规划的关键。

二、八大智能

我们家长总说自己家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其实除了学习条件支持之外,科学的学习规划才是最重要的,那我们就从八大智能说起。

八大智能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他认识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8个方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八大智能。八大智能理论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幼儿教育当中,所谓的潜能开发特色元就是基于这个理论。

1、语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活动家、主持人、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教师等。

方法案例:可以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反复读,利用孩子的无意识记忆,加强孩子对故事的记忆。但切记不可强求他背下来。等孩子基本能复述下来的时候,我们在用手指点读,将字音和字形对应起来,这样识字的难度就降低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切不可急于求成,反而会有反效果。

2、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是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他们适合的职业是:科学家、会计师、统计学家、工程师、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

方法案例:家务活。刷碗、扫地、拿碗筷等等。对应的数学能力分别为:分类整理、按顺序思考、一一对应等。

3、空间智能(Spatialintelligence)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周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关系很敏感。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飞行员等。

方法案例: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来培养孩子,比如东西的大小、树的远近、近大远小、房子的高矮,目测东西的距离来进行教育。还有一种方式非常好,就是让思维能够从平面变成立体的转变,这是思维上一个质的飞越,你会发现孩子的方向感会非常好,专注力也更强。是个什么方法呢?就是画地图。先从家里的布局开始,让孩子看床、沙发、柜子、书房卫生间的位置,再画在纸上,这就是一个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反之,让孩子拿着地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探险,这是从立体到平面的思维转变。大家可以让孩子试一试。

4、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运动员、演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宝石匠、机械师等。

方法案例:手指操。

5、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这项智能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强,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具有较高的表演、创作及思考音乐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

6、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项智能善于察觉他人的情绪、情感,体会他人的感觉感受,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家、外交家、领导者、心理咨询师、公关人员、推销等。

方法案例:人际关系智能强的孩子,喜欢参加团体活动,如足球、篮球等,不喜欢游泳这样的运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喜欢向别人求助,喜欢帮别人出谋划策,往往是群体中的领导者。如果孩子这方面稍弱一些,家长就要多帮助孩子创造群体环境,如团体运动、小聚会等,让他多锻炼,多表达。

7、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自己的内在爱好、情绪、意向、脾气和自尊,喜欢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等。

方法案例:最好的增加自我认知的方法就是让他参与社会。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参与社会性活动。现在有很多活动可以参加,如义卖报纸、各种比赛、夏令营等等。通过在社会中的成功或失败,来增强自我认知。咱们家长普遍都有一个问题,就是保护过度。但实际上放手让孩子遭受点挫折挺好的,他会知道谁也不是世界的中心,在自信和自负中找到自己的一个平衡点,人格就会慢慢健全了。

8、自然认知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论和分类的能力。这项智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环境设计师等。

方法案例:我的理解就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不仅能够探索,还能够在未知世界中学到新鲜的东西。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养养花种种草,养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到青山绿水间走走,大风大雨里感受一下,给孩子讲一讲什么叫做:天时地利人和这样古老的哲学,孩子会受益匪浅。我记得摩比思维馆有一个理念说的特别好,叫“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300万年来,从人猿进化到人类,我们的祖先从大自然中发现了科学,而今我们再将科学应用到不同领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三、教育误区

了解了八大智能,我们就可以回去看看自己的孩子,取长补弱,让孩子全面发展。但是家长请注意,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通常都有几个误区,我给列举了几项,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重硬件轻软件。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硬件,学校选最贵的,教材选最贵的,IPAD、电脑选最高配的,但老师的资质、课程的设置或是学习规划、学习的环境首先是非常重要的。

2、重名气轻自量。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幼儿园、学校、课外班的时候都会特别看重这个学校的排名和名气。但实际上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孩子辛苦,家长吃力,极其容易造成家长的心理失衡,很容易说出:我如此这般都是为了你!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就像上有个帖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辛辛苦苦把孩子送到某名小,孩子的同学各个是精英,孩子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很严重,各个都比他强,在那孩子生存压力很大,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非常不开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与其这样,还不如选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让孩子在快乐的前提下成长,家长也会轻松很多。

3、重识字轻阅读。有的家长过分要求孩子识字量,目的好像是为了让孩子识字后语文能够出类拔萃……其实错了,就好像计算好不能代表数学好一样,识字量也不能代表语文水平。字是什么?字是一个工具,最终的目标是要阅读。独立的字如果不从书法的角度去看,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字和字连接起来,做营造出来的那种意境才是语言之美。所以不仅要识字,还要阅读。

4、重学校轻家庭。有的家长在孩子上了学之后,就变成“甩手掌柜”了。孩子一有点什么事儿就找学校,其实这本末倒置了。两边都一样重要,哪边都不能偏颇,必须要学校和家庭一同努力,孩子才会成才。

5、重智育轻德育。为什么会有“熊孩子”这个词?就是因为现在的家长轻德育的结果。忽略了礼貌、规矩的教育。试想,就算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你一张嘴就是骂人,动不动就打人,到人家就乱翻柜子,公共场合嬉笑打闹…这样的孩子也很难招人喜欢。多带孩子学习《弟子规》,做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天使吧!

6、重智育轻体育。孩子四岁了不会双腿跳,走着走着就摔跤,写字歪歪扭扭不成样,这其实全都是轻体育的结果。大小运动都是由大脑来支配的。足够的运动能够刺激大脑的发育,让大脑反应更灵敏。而且孩子生而好动,你不让他动,不就是扼杀天性吗?让孩子动起来,回归天性吧!

7、重知识轻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轻视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一味的给孩子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等孩子用不到时立刻就忘了(比如我们的英语)。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利用他能理解的知识内容,通过合理的设计,让激发他思考。数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数学涵盖了计算、分析、推理、空间、图形等思考方式,我们经常说理科好的人很聪明,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养成了条理清晰、归纳整理、融会贯通的能力,所以他们聪明,这就是思维的魅力。

幼儿园的师德问题


友:据我所知,很多幼儿园的教师当着孩子家长的面前对孩子都很好,但是只要家长一转身,立刻就会把孩子扔在一边随意的不管。特别是新生,任你哭闹不止,而教师却置若罔闻。可以理解的是孩子太多,可能是顾此失彼的原因,但是关键的职业道德令人不容乐观。表现尤为突出的是一些私人办的幼儿园,当然不排除某些正规的单位。我的姐姐家小孩有一天回家找妈妈要药,说是老师生病了,要每个小朋友都要拿药来。我们听到孩子这样说,感到愕然!从小就被灌输这种思想的下一代,那么我们生活的社会以后将是怎样?

茅于燕:你提出的师德问题确实重要。当然,幼儿园是有这类老师,但也不尽然。我也常去幼儿园工作,也碰到过非常好的老师,真是爱孩子。

解决老师的师德问题有许多方面要做工作,比如:

1、教育领导部门要常培训老师,讲师德的重要意义,也要常检查,发现师德好的老师要大力表扬。问题严重的老师,要批评批评教育,不改的要辞退;

2、幼儿园领导要对老师的师德经常关注,对做得好的老师要大力表扬,树立榜样。对有一点小毛病的老师要热情帮助,鼓励改正。

3、社会宣传媒体要把由于师德不佳引起的儿童权利受到伤害的事件曝光,让这种老师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

4、家长发现问题后,可向幼儿园领导反映,使老师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处理,这也是为教师的本人提高素质有好处;

5、幼儿园可以不定期的开一些生活会,大家谈谈心。有时教师对孩子表现不好,是因为个人的问题(如家庭矛盾、经济不佳、身体有病等),在生活会上谈谈心,解除一点烦恼,也会好些;

6、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对有些有问题的老师,效果会很好。

最全幼儿园入园宝典


Part1入园准备篇

确定幼儿园

孩子马上三岁了,在孩子入园前一年,家长需要做的是确定一个范围——我在哪里住,想把孩子往哪个幼儿园送。比如我住天心区-—侯家塘——贺龙体育场附近。那就要看看贺龙体育场附近有没我相中的幼儿园?能去的有几家?公立私立都有哪些,托费赞助费合起来再拆分一下觉得哪个更合适,离家远的再筛掉一些,最后留下4-5家幼儿园,就要您亲自去考察一下了。先去看看幼儿园的面积,硬件设施,活动区域大不大,绿化好不好,周边有没有不利于孩子学习和休息的建筑。最好能在家长接送的时候,看一看幼儿园老师对待孩子和家长的态度,顺便还能和家长聊一聊孩子平时的餐食啊、卫生啊什么的,做一个比较综合的客观评价。

最后确定下来2家犹豫不决的时候,可以趁着园所开放日的时候带着孩子去看看,看看孩子更喜欢哪个,尊重孩子的意见很重要(或者在该园放学时间,向接送孩子的家长们问问情况)。基本确定幼儿园之后,想办法和幼儿园老师,甚至园长聊一聊。看看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是否一致,最终选择一家距离合适、费用适中、观念统一、孩子喜欢的幼儿园,就它了!

确定幼儿园之后,就要开始行动了。了解幼儿园的报名时间,填写报名表,基本园所的报名时间都在5-6月进行。这个时候可以有意识但别刻意的训练孩子关于面试的一些内容了。这样,8月初接到入园通知,9月底就要面试和体检了。

Part2入园适应篇

入园不适

每年有小朋友新入园的时候,幼儿园都是一派惨不忍睹的景象。爸爸妈妈送自己的心肝宝贝去幼儿园,宝宝哭声一片,妈妈也泪水连连,满眼都是断桥离别式的苦情戏,更有的孩子还会拒绝睡觉、不肯吃饭来表示抗议。这就是所要面临的“入园不适”,都哪些孩子容易有不适的状况发生呢?

1)包办过多。这主要指的是生活上包办过多的孩子,容易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因为面对新环境不能自理,手足无措,所以不适。

2)过于溺爱。平时都是三千宠爱于一身,六口人围着一个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当孩子到了幼儿园,失去了做焦点的感觉,一旦被要求分享或无法独占玩具和老师的时候,容易不适。

3)环境单一。是指孩子平时社交机会太少,社交能力弱,所以一下到陌生环境,很难融入大群体当中。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被孤立了。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敢张口求助,这种恐惧和压抑也会让孩子不适。

4)显示落差。入园之前,家长把幼儿园的蓝图绘制的太美好,把幼儿园说的像个大游乐场,而孩子身临其境的时候,就会觉得没这么好,失望之下想要回家也是正常的。所以家长在和孩子描述幼儿园的时候,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切忌太夸张。

分离焦虑

其实我们所说的入园不适,根源来自亲子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宝爸宝妈们千万别觉得孩子怎么这样:娇气、任性、没起子……你想,你初到一个新的环境,你就完全放得开吗?孩子更单纯,更直接,他不会掩饰,而且他是那么依赖你,所以他能表达出来的就是哭闹,找爸爸找妈妈。家长们一定要用平常心看待这个问题。那我们说焦虑的根源又是什么呢?焦虑的根源在于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对新环境心里有没有底。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这有一个入园准备金字塔,位于金字塔底端,最基础的就是——

1)生活用品

看幼儿园是否有规定统一购买被褥或生活用品,否则也要给孩子带上备用衣服、纸尿裤、小书包。如果孩子特别喜欢他的某一个玩具,可以先给他带上,这样让他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个精神慰藉。给孩子带去幼儿园的东西要写上名字,因为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一下子记住这么多东西是哪个小朋友的,这样也算我们配合老师的工作。

2)熟悉环境和“打预防针”

现在的幼儿园为了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都会开设亲子班、早教班之类的,通常在头一年的春天或寒假,家长可以提前去幼儿园问一问。如果不上亲子班,也可以带着孩子,每天花上半个小时在幼儿园门口看看,嘴里还得跟孩子念叨着:“你看小哥哥小姐姐玩的多开心呀。那个漂亮阿姨是幼儿园的老师,她带着哥哥姐姐们做游戏,滑滑梯,画画、讲故事。将来宝宝也会去,到时候你也画画游戏讲故事好不好?”孩子看久了,知道幼儿园是做什么的,幼儿园阿姨也很和蔼可亲,就不那么害怕了,等将来他自己去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抗拒。

3)习惯培养

即使孩子已经入园,但他对幼儿园的作息和生活习惯一定不太适应。所以这时候家长一定要配合幼儿园,保证孩子的作息和幼儿园的一致,也就是说在家也要继续训练孩子的习惯。比如自己大小便(或学会表达),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睡午觉、自己系鞋带……尽量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尽快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在金字塔的顶端,最重要的,是“决绝的心”。我们总说孩子,你怎么就不能接受幼儿园生活呢?那我想问问家长,您准备好了吗?扪心自问——您有没有下定决心要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幼儿园?您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牵挂孩子的念头而跑到幼儿园去偷偷看他?想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您一再犹豫,这种情绪会传染给孩子,孩子一旦体察到这种情绪,那么他会变本加厉,一哭二闹吃定你。因为他知道你会考虑不送他去幼儿园。您觉得这样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吗?所以,决绝的心很重要。

“决绝”这个词,看起来非常残忍。确实如此,面对自己的孩子,可爱的脸,懵懂的眼神,当他知道自己即将独自一人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没有亲人照顾的时候,他是一定会抱住你的大腿,或嚎啕或委屈的说妈妈我不要去!这时候你心软了,说宝贝那好咱不去了,成吗?那以后小学也别上了,行吗?所以长痛不如短痛,这个时候必须横下心来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任。而且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做除了拉长入园适应的战线之外没有任何作用。不要等别的孩子都已经快乐的享受起幼儿园生活的时候,您家的孩子还在跟您进行拉锯战,家长和孩子都痛苦,对不对?

入园初期

孩子终于顺利的开始融接受幼儿园生活,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开始享受幼儿园、爱上幼儿园,还要家长持之以恒的努力。幼儿园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如果你认为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可以歇口气那你可是大错特错了。我教给大家一些小方法,可以体会一下。

1)保持冷静。保持家庭中平静的氛围,尽量降低你表现出对孩子幼儿园生活的担心和关注。比如有的妈妈可能一天没有看到孩子,接到孩子的时候马上抱着孩子说:哎呀宝宝,一天都没见找你,妈妈可想死你啦!快来然我看看,幼儿园怎么样?老师对你好吗?你们都玩什么了?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过于兴奋和关注,孩子会被你的情绪感染产生紧张情绪。其实今天只是很普通的快乐的一天,让你这么一问,立刻觉得有种奇怪的感觉。

2)忍耐、包容。继续你的耐心和包容,接受孩子的反抗并且不断地安慰他。因为终有一日孩子会在幼儿园里有好朋友,会喜欢听老师唱歌,滑滑梯……只要熬到那一日,这一关就过了。

3)作息一致。孩子周末在家休息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幼儿园的作息生活。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还要保证一定量的户外活动。不能因为孩子在家就让他赖床或者吃零食什么的,目的就在于不要造成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对比,因为毕竟家庭生活更安逸,一旦这样,孩子就会对家庭生活产生依赖感。等假期一过,孩子又要重新经历入园的挣扎,咱何必呢?

4)家园沟通。在这个敏感时期,家长不放心,老师对孩子不了解,所以很多时候家园沟通很重要。好在现在有很多种途径可以让老师和家长随时联系。比如电话、微信等等。如果孩子一切正常,老师就不会给家长打电话的,所以家长也尽量不要问老师孩子的情况,让老师回复也不是,不回也不是,不要打乱老师正常的教学秩序。

5)正面引导。为什么要把他放在最后呢?因为这是一个对孩子受益终身的教育课题,而不仅仅是帮助孩子过渡入园不适的方法。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了,我要少对孩子说“不”,但是有时一火起来,“你别XX”“不许XXX”还是会脱口而出。这是因为家长的思维定势就是要否定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去教他怎么做。引导也是一样的,我们要往积极的、开放的方面去引导他的思维。

我这里有几句话,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仿照这种正面引导的方式和孩子聊天。

“今天在幼儿园里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这句话是在情绪方面的积极引导。让孩子回味一下幼儿园的生活,充满欢乐。而且还可以了解一下孩子的价值观。有的孩子认为吃了肉就是开心的事,有的孩子则认为帮助了小朋友是开心的事。对于您了解自家宝贝有一定的帮助。

“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这样问是让孩子增强对自己的认知。只要孩子回答了,我们就要给予鼓励,但要注意,不是一味的说:“你真好,你真棒!”此类粗糙概括的形容词。如果要夸孩子,一定要夸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孩子说:“今天我在班里帮助老师收拾了玩具。老师夸奖了我。那我们就要及时的肯定孩子的行为:对,你做的非常对。老师带着你们做游戏,很辛苦,你能帮助老师一起收玩具,这样就可以让老师多休息一下,对吗?你真是个体贴的好孩子。这样对于孩子就知道,原来这样做是体恤别人的行为,所以我做得对。而不是,我帮老师收拾了玩具我就棒,如果某天我不帮老师收拾玩具了,我就不好了吗?所以肯定孩子也是有方法的。

“今天有什么好的收获吗?可以给妈妈讲一下吗?”

这样是帮助孩子回顾学习的一个问题。孩子会很热情的告诉你,今天我们做了手工,我们唱了歌,我们学了体操……无形中就是一个复习。如果孩子在某方面特别强调了一下,你就可以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所在,将来可以着重培养。

“什么需要我帮你的吗?”

这句话的目的在于,爸爸妈妈是非常关注你的,但是你要知道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我能做的就是帮助你、辅助你。所以从潜意识上要独立起来,不要太依赖爸爸妈妈。

一些沟通的小技巧,可以在特殊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孩子不太擅长表达,你就可以用“问小不问大”的原则。比如“今天有什么好的收获吗?”他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可以换一种方式“今天老师都带你们学什么啦?”孩子也许回答“老师带我们读书了。”“哦?是什么内容呢?可以跟妈妈讲讲吗?”也许这样孩子就会很愿意和你交流。另外还要注意——中国的家长啊,太好为人师。家长作风严重,孩子还没容说3、4句话,家长马上就开始说教:哎呀你这样不行,我之前不是告诉过你吗?……我要是孩子我就会心想,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我马上就闭上嘴,听你说教就好啦,还聊什么天呢?另外一定要注意肢体语言,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拉着小手,面带笑容,或者抱着孩子,这样的互动会让孩子很放松,而不是“妈妈在质问我”的感觉。孩子会更喜欢和你交流。

除了和孩子交流,还要和幼儿园老师保持联通。你既然把孩子都放在了幼儿园,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信任幼儿园老师,用配合的态度来协助老师管理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发现什么问题要及时和老师沟通,双方一起帮助孩子更好的成。最后一点更重要,就是要彼此理解。一级一类园3-4岁的师生比是1:5,5-6的是1:10左右。一天下来是很辛苦的,我们应该体谅老师的劳动,出了问题,和老师一起解决,而不是一味的认为自己孩子就完全正确,全是老师的问题,要保持同理心。

Part3学习规划篇

孩子3岁之后,上了幼儿园,就不再是0-3岁的小娃娃了,大脑发育几乎完成,大小肌肉的发展也到了一定程度,也基本具备了语言交流的能力和生活常识。我们应该有意而不刻意的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和思维方式。

1

关键期

一般的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大脑的重量是350g—400g,相当于成人大脑的25%,3岁的时候,相当于75%,到了6岁的时候,就95%了。13岁的时候就基本发育完全。在这期间如果如果人受到的刺激越多,那么大脑里的神经元就会链接的越多,思考的越多,神经元就会粗的越多,什么意思?就是人会思维非常敏捷,记忆力好,非常聪明。

2

八大智能

我们家长总说自己家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其实除了学习条件支持之外,科学的学习规划才是最重要的,那我们就从八大智能说起。

八大智能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他认识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8个方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八大智能。八大智能理论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幼儿教育当中,所谓的潜能开发特色元就是基于这个理论。

1、语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活动家、主持人、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教师等。

方法案例:可以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反复读,利用孩子的无意识记忆,加强孩子对故事的记忆。但切记不可强求他背下来。等孩子基本能复述下来的时候,我们在用手指点读,将字音和字形对应起来,这样识字的难度就降低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切不可急于求成,反而会有反效果。

2、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是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他们适合的职业是:科学家、会计师、统计学家、工程师、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

方法案例:家务活。刷碗、扫地、拿碗筷等等。对应的数学能力分别为:分类整理、按顺序思考、一一对应等。

3、空间智能(Spatialintelligence)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周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关系很敏感。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飞行员等。

方法案例: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来培养孩子,比如东西的大小、树的远近、近大远小、房子的高矮,目测东西的距离来进行教育。还有一种方式非常好,就是让思维能够从平面变成立体的转变,这是思维上一个质的飞越,你会发现孩子的方向感会非常好,专注力也更强。是个什么方法呢?就是画地图。先从家里的布局开始,让孩子看床、沙发、柜子、书房卫生间的位置,再画在纸上,这就是一个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反之,让孩子拿着地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探险,这是从立体到平面的思维转变。大家可以让孩子试一试。

4、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运动员、演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宝石匠、机械师等。

5、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这项智能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强,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具有较高的表演、创作及思考音乐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

6、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项智能善于察觉他人的情绪、情感,体会他人的感觉感受,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家、外交家、领导者、心理咨询师、公关人员、推销等。

方法案例:人际关系智能强的孩子,喜欢参加团体活动,如足球、篮球等,不喜欢游泳这样的运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喜欢向别人求助,喜欢帮别人出谋划策,往往是群体中的领导者。如果孩子这方面稍弱一些,家长就要多帮助孩子创造群体环境,如团体运动、小聚会等,让他多锻炼,多表达。

7、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自己的内在爱好、情绪、意向、脾气和自尊,喜欢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等。

方法案例:最好的增加自我认知的方法就是让他参与社会。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参与社会性活动。现在有很多活动可以参加,如义卖报纸、各种比赛、夏令营等等。通过在社会中的成功或失败,来增强自我认知。咱们家长普遍都有一个问题,就是保护过度。但实际上放手让孩子遭受点挫折挺好的,他会知道谁也不是世界的中心,在自信和自负中找到自己的一个平衡点,人格就会慢慢健全了。

8、自然认知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论和分类的能力。这项智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环境设计师等。

方法案例:我的理解就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不仅能够探索,还能够在未知世界中学到新鲜的东西。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养养花种种草,养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到青山绿水间走走,大风大雨里感受一下,给孩子讲一讲什么叫做:天时地利人和这样古老的哲学,孩子会受益匪浅。我记得摩比思维馆有一个理念说的特别好,叫“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300万年来,从人猿进化到人类,我们的祖先从大自然中发现了科学,而今我们再将科学应用到不同领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3

教育误区

了解了八大智能,我们就可以回去看看自己的孩子,取长补弱,让孩子全面发展。但是家长请注意,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通常都有几个误区,我给列举了几项,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重硬件轻软件。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硬件,学校选最贵的,教材选最贵的,IPAD、电脑选最高配的,但老师的资质、课程的设置或是学习规划、学习的环境首先是非常重要的。

2、重名气轻自量。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幼儿园、学校、课外班的时候都会特别看重这个学校的排名和名气。但实际上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孩子辛苦,家长吃力,极其容易造成家长的心理失衡,很容易说出:我如此这般都是为了你!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就像上有个帖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辛辛苦苦把孩子送到某名小,孩子的同学各个是精英,孩子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很严重,各个都比他强,在那孩子生存压力很大,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非常不开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与其这样,还不如选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让孩子在快乐的前提下成长,家长也会轻松很多。

3、重识字轻阅读。有的家长过分要求孩子识字量,目的好像是为了让孩子识字后语文能够出类拔萃……其实错了,就好像计算好不能代表数学好一样,识字量也不能代表语文水平。字是什么?字是一个工具,最终的目标是要阅读。独立的字如果不从书法的角度去看,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字和字连接起来,做营造出来的那种意境才是语言之美。所以不仅要识字,还要阅读。

4、重学校轻家庭。有的家长在孩子上了学之后,就变成“甩手掌柜”了。孩子一有点什么事儿就找学校,其实这本末倒置了。两边都一样重要,哪边都不能偏颇,必须要学校和家庭一同努力,孩子才会成才。

5、重智育轻德育。为什么会有“熊孩子”这个词?就是因为现在的家长轻德育的结果。忽略了礼貌、规矩的教育。试想,就算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你一张嘴就是骂人,动不动就打人,到人家就乱翻柜子,公共场合嬉笑打闹…这样的孩子也很难招人喜欢。多带孩子学习《弟子规》,做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天使吧!

6、重智育轻体育。孩子四岁了不会双腿跳,走着走着就摔跤,写字歪歪扭扭不成样,这其实全都是轻体育的结果。大小运动都是由大脑来支配的。足够的运动能够刺激大脑的发育,让大脑反应更灵敏。而且孩子生而好动,你不让他动,不就是扼杀天性吗?让孩子动起来,回归天性吧!

7、重知识轻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轻视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一味的给孩子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等孩子用不到时立刻就忘了(比如我们的英语)。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利用他能理解的知识内容,通过合理的设计,让激发他思考。数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数学涵盖了计算、分析、推理、空间、图形等思考方式,我们经常说理科好的人很聪明,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养成了条理清晰、归纳整理、融会贯通的能力,所以他们聪明,这就是思维的魅力。

北京幼儿园入园流程


转眼又是孩子该上幼儿园的时候了,那么北京的幼儿园录取流程是什么样的呢?小编特总结以往宝贵经验,供读者们参考。

小班孩子的入园年龄应该满3周岁。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言能力和初具独立生活的能力。有些幼儿园还设置了小小班,小小班的入园年龄则应该在2岁至2岁半。

考查>>>

在幼儿园审核过孩子的入园材料后,幼儿园会派出专门的老师看看孩子,就像是和孩子聊天一样。不少父母以为,这就是对孩子进行"面试",但其实这也说不上是正式的面试,因为其内容非常简单。比方说,询问孩子的姓名、年龄、家庭地址和平时喜欢做些什么事等。一般的考查时间大约为5至10分钟左右,主要目的是测查孩子在智力以及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水平。

特别提醒:

幼儿入园是没有面试的。但老师好歹还是要"看看"孩子的,大方、活泼、聪明的孩子毕竟还是惹人喜爱的。需要提醒父母的是,父母不必太紧张,因为过分紧张、给孩子施加压力反而会适得其反,反倒是轻轻松松的态度可能帮助孩子回答得更好。

录取>>>

经过报名后,大约在一个月之内,幼儿园会通过各种传媒公布入园孩子的名单,或者直接和父母联系。特别提醒:

北京市幼儿园报名流程>>>

如果父母在一定期限内,还没有接到通知或消息,或者有任何不清楚,都可以及时打电话到幼儿园询问。

体检>>>

在国家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儿童入园所必须到当地妇幼保健机构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入园体检不仅让幼儿园老师知道孩子的健康状况,也让父母全面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一般来说,除特殊情况外,体检的结果不会影响孩子入园。

特别提醒:

·检查要在指定的医疗单位进行,并建立健康档案。

·重点检查有无传染性、营养性疾病,视力、听力、智力筛查,有无龋齿等。

·患有传染性肝炎、结核、眼结合膜炎者需痊愈后才可入园。

·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者暂缓入园。

·蛲虫病及皮肤病患者也需治愈后方可入园。

入园体检的内容主要包括营养状况、血色素、听力筛查、预防接种、以往病史、是否是过敏体质等。此外,医生还会看看孩子的扁桃体、淋巴结有没有肿大、发炎等现象;心肝脾肺以及骨骼、皮肤和外生殖器等发育情况,还包括孩子的眼睛有无斜视等。

个别幼儿园还会让孩子进行智商测试。一般来说,智商在85分以上就属于正常了

幼儿园入园八个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入托年龄

孩子2岁半要入托吗

问:我孩子9月份满2岁半,我觉得托儿所好像只是管吃、喝、拉、撒,不管学习,请问报名进幼儿园托班好,还是进托儿所好?

答:很多家长希望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并认为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强一些,这样的观点有偏颇。目前托儿所和幼儿园教育资源已整合。幼儿园既研究3至6岁的大龄幼儿,也研究2至3岁的小年龄孩子,建议家长选择有专门育婴师资格的或托幼一体化的园所。

入园不适散居在家行吗

问:孩子2岁半,每次一送到幼儿园托班就哇哇大哭,还吵着要回家。2岁多的孩子到底让她散居在家好?还是去托儿所、幼儿园好?

答: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否送托儿所或幼儿园托班属于家长自愿行为。但从长远来看,孩子入园总有一个不适应的过渡期。比如:送幼儿园托班时,第一个星期可以每天让孩子只去上午半天,中午接回家,等到适应后,逐步过渡到每天去全天。

问题二、提前入园

幼儿提前入园有必要吗

问:每年幼儿园入园报名时,总有不少家长托人情、走关系,甚至改户口,将低龄孩子提前送进幼儿园。请问让孩子低龄入学这样的做法科学吗?

答:每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的心理年龄和智力年龄。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也肯定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如果因提前入学,而导致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障碍、自信心受挫,更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建议还是适龄入园比较好。

问题三、寄宿问题

孩子送寄宿制学校好吗

问:年轻父母忙于工作,没什么时间陪孩子,又担心老人带孩子太过溺爱,想让孩子接受正规教育,是否应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

答:孩子是否适合送寄宿制幼儿园,首先要看孩子是否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一些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高热惊厥病史和咽喉炎的孩子,不适合上寄宿制幼儿园。寄宿制幼儿园在各个方面对孩子又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太小的孩子对父母有很大依赖感,还容易生病,并不合适。

问题四、特色学校

双语幼儿园更能培养孩子吗

问:到底是双语幼儿园好?还是艺术幼儿园好?

答:双语教育现在很流行,但家长不要盲目跟风。最重要的是看外教的质量如何?是否有正规教学证书?一般来讲,在外教带孩子做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纯正的语音。至于艺术特长还是双语特长,还是要看孩子的特点和希望他有怎样的未来,然后慎重选择。

几岁起学艺术技能好

问:孩子快入园了,培养其艺术技能,像跳舞、弹钢琴等,是不是越早越好?

答:宛南实验幼儿园园长卫晓萍说,在家长要求孩子去学这类技能前,应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孩子对之是否有兴趣,不要强迫他们做不喜欢的事;二是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有的家长只希望幼儿园的课程越多越好,而且还抱着孩子将来一定要成名的想法,那会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如果是希望通过学习艺术技能来陶冶性情和气质,就比较可取。

问题五、幼儿园性质

公办、公立转制、私立幼儿园,哪个好

问:公办幼儿园、公立转制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有什么差别?

答:刘诗昆幼儿园总园长黄莉莉说,公办幼儿园和公立转制幼儿园的主要差异是在体制上,即它们的拨款体制不同。公办幼儿园是政府拨款,而公立转制幼儿园就是自负盈亏的。私立幼儿园主要根据物价局来统一收费的。选择公办还是公立转制不是最终的问题。选择什么幼儿园是最好的,不只是看收费,要看整体。

问题六、超前教育

学前教育要提前教孩子吗

问:对于即将入园的孩子,在入园前和入园中是否需要多教他们识字、英语和算术,将来能尽早为进小学或小学阶段学习打好基础?

答:刚满2岁的孩子就学写字,3岁学算术,4岁学英语。其实,过大心理压力在给孩子造成逆反心理、导致厌学的同时,更在器官神经发育上带来弊端,甚至出现孩子坐姿不正确,一写字就像描花,还有个别孩子在一个方格里要挤写三四个字,学了“神算”做起算术题还错误百出,这些都和超前教育造成正常思维紊乱有关。

问题七、外籍宝宝

外籍宝宝入园如何报名

问:我孩子是外籍的,应该去哪里报名?

答:目前招收外籍孩子的幼儿园有两种。一种是国际学校,但收费相当高。另一种是普通的公办学校,收费相对低一些。如果马上到国外去的,那报考国际学校很有必要,可以在那里体验国际文化的熏陶,对语言、环境适应都有好处。但如果将来孩子留在国内学习、生活的,或者等到高中时再去国外的话,那就没必要读国际幼儿园,在公办幼儿园反而能多接触中国文化的熏陶。

问题八、特殊儿童

脑瘫儿童入园何处报名

问:我的孩子在出生时就有脑瘫,现在到了入园年龄,是否可以送幼儿园上学,应该到哪里报名?

答:对于有脑瘫、严重自闭症、或听力障碍的儿童,建议送到特教幼儿园或专门的残障学校就读;对于视力有缺陷、眼睛有问题的儿童,建议可送到盲童学校就读。目前,在每个区县幼儿园中,有专门一个幼儿园其中安排一个或几个班级,针对特殊儿童进行幼儿特殊教育。

轻微自闭能不进特教班吗

问:我的孩子性格非常内向,有点轻微的自闭症,但医生和教育专家都说,等孩子长大一点可能就会好的。我们都不希望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特教班,想让他和正常孩子一起学习、生活,可以吗?

答:在学前教育中,我们一贯主张“融合教育“。即使有轻微自闭症的孩子,也想方设法让他们和普通正常孩子一起上幼儿园。这样不仅能让孩子通过儿童社交、游戏接触,参与到更多其他孩子的正常活动中,有利于心理疾病的好转;同时,对于其他孩子而言,也能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好品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