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妈妈带娃的过程里,都充满了艰难困苦,可是,这些艰难困苦,在经历过之后,回过头来看看,仿佛只剩了甜蜜。是的,那些带娃的苦逼,似乎一眨眼已经过去了。

我也是如此,带着两个娃,一眨眼,大宝已经会写字,会说甜蜜的话给妈妈听,二宝已经懂事,开始笨拙的端着杯子给妈妈喝水,这些,对我而言,都是特别特别多的财富。

所以,养育孩子本来就是一段需要在咆哮和反省中,努力前行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不但要成长自己,还要给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将来他才能长大成人,独立自主。

1、小声说话,大声说谢谢!

这就是孩子的教养,在面对别人的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心怀感恩,看着对方,用真正感恩的心去谢谢!可惜的是,我们很多家长却只让孩子学会了“大声说话”甚至打人!

2、不给别人添麻烦,从小生活自理!

并不是因为大宝是男孩子就让他早早的开始学做饭,也并不是因为二宝是个男孩子就让他从小自己学着吃饭穿衣,我只是希望,在他们的未来,他们是独立自强的,这样才不会被无法生活自理的自己打败。

3、每天读一本书自己喜欢的书,分享阅读的感动!

读书这个习惯如今已经关系到孩子将来的生活习惯,就像我家里的几个书架已经被我塞得满满的,所以我根本没有时间伤春悲秋,看书都来不及,这个习惯,也希望孩子们能够拥有。因为等他们长大了就会知道,读书和分享,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4、爱惜每一颗粮食,珍惜每一餐妈妈煮的饭!

如今的孩子已经不缺吃穿,妈妈们也是忙的焦头烂额,却仍旧会认真给孩子煮一顿饭,所以,即便是妈妈煮的饭菜不如意,黑暗料理,也请孩子们养成珍惜粮食,珍惜妈妈煮的每一餐饭的习惯,因为等到长大了飞远了就知道,有一种饭香叫:妈妈做的饭!

5、坚持锻炼身体,多喝水!

细小的生活习惯,可能会让你受用终生。我很感恩当年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是她们让我养成了从小晨跑的好习惯,后来到了初中高中,每天还坚持跑五千到一万米,正是因为这样的好习惯,我很少生病,抵抗力也强,如今俩孩子也是如此,当然,还要有个好习惯,多喝水,也很重要!

6、认真做好每一件看上去特别小的“小事”!

在职场中经常遇到什么都干不好的新人,可能就跟小时候的习惯有关,因为他从小什么都不会做,也不屑做,眼高手低,除了学习,他不具备处理任何生活工作中这些“小事”的能力,于是,什么都得从头学,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所以,不如让孩子从小就试着自己去做好手头每一件小事,脚踏实地一点,对于他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可能会更顺利。

教育孩子没有什么捷径,孩子长大更不是一蹴而就,只要父母们多一点耐心,给孩子们打好基础,那么,妥妥的省心。要是基础打不好,孩子越长大,父母们就会越吃力,不信你走着瞧啊!

延伸阅读

暑假,一张图表帮孩子纠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暑假到了,许多家长又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但青榄君认为花这么多时间、精力送孩子们去补习班,还不如利用这个时间集中纠正孩子们的一些坏习惯。今天就分享一个方法,怎样只用一张图表就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成也暑假,败也暑假。暑假利用的好,孩子能养成很多好习惯;相反,则会滋长很多坏习惯。

怎么让孩子在暑假自己管好自己,进而纠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呢?今天同大家分享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同孩子签个“图表协议”。

1什么情况下要“签约”?

一纸合约,能让家长与孩子一起看到TA的进步——不论进步是大还是小。具体而言,以下3种情况适合“签约”:

(1)当你想纠正孩子的某个问题行为时。比如整天睡懒觉、沉迷看电视、不肯做作业、吃太多零食等。

(2)当孩子自己心里有个愿望时。比如看完某部电视剧、学习一门文艺特长等。

(3)当你希望孩子完成某项任务时。比如看完一套书籍,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等。

通常,家长可以把对孩子的期望,与孩子自己的愿望结合起来。打个比方,如果儿子想打篮球(他的愿望),就必须每天30分钟课外阅读(你的希望),二者配套同步实施。(如下图所示)

2如何跟孩子“签约”

“签约”需要注意3个方面:

(1)清楚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或需要完成的任务;

(2)说明孩子可能得到或失去的特权、物品等;

(3)标明协议的有效期。

最好能签署图表式约定。对孩子来说,图表更直观,一些小元素,如标记或星号,能让协议更生动有趣(如下图所示),并清楚地显示孩子一步步接近目标的过程。孩子完成目标,成了一件有趣好玩的事情。

在签协议时,要提前告诉孩子你的期望,并对孩子说清这样或那样做会有什么好处或坏处。例如:“你每天铺床并且洗碗,就可以吃零食和骑自行车。”

协议可以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时刻看到。

3四招让孩子不“违约”

少说“不”,多说“可以”

要说“你做完功课后,可以出去玩”,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做完功课,就不能出去玩”。两个说法虽然意思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更大。

每天指出进步,孩子进步更快

每天都要指出孩子的进步,并鼓励TA继续坚持。孩子达到目标之后,家长一定要兑现承诺,并大力表扬孩子。

目标明确,更易衡量

相比“每天晚上努力学习”,“每天晚上按时完成作业”更容易测量;“每天做一件家务”比“更有责任心”明确得多。说出明确目标,可以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目标要合理

第一次使用图表或书面协议的时候,家长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合理,孩子才不会令你失望。

帮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有哪些关键要素?


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较难,孩子学习坏习惯为什么那么容易?帮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有哪些关键要素?让孩子培养一个日常生活好习惯,更需要耐心。当然,我们可以用一些科学方法,来辅助习惯的养成。下面总结了几点,你和孩子不妨尝试一下~

1.培养习惯,从制定一份可行的计划开始。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或计划,其实已经宣告失败了。你可以遵守SMART原则来帮助孩子制定一份接地气的计划。SMART即:

Specific具体:计划越笼统越不容易执行,比如让孩子听话就不够具体,而让孩子养成每天洗澡,就是具体目标了。

Measurable可测量:就是能够用数字量化的目标。

ActionOriented行动导向:目标的实现可以围绕着行动展开。

Realistic切合实际:在现有的条件下,确实可以实现。好高骛远,揠苗助长,皆不可取。

TimeBound有时间限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要清晰明了。

2.采取小行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多数习惯没有达成就是步子太大了。特别是孩子,更要循序渐进,比如让孩子养成刷牙的习惯,不要指望一周后就开始每天两次刷牙。你甚至可以只让孩子从饭后漱口开始起步,慢慢的不放牙膏,每天刷一分钟,接下来再增加陆续时间和频率。

3.多给孩子些时间。习惯的养成需要长周期,之前有个说法是21一天养成一个习惯,其实有误。后来有研究显示,至少得60天,整整多了3倍多时间呢。所以搁孩子身上,习惯的养成其实更考验你的耐力如何了。

4.想想有哪些障碍,提前设防。可能孩子一到超市就嚷嚷着要买糖,一开始刷牙就哇哇大哭,这些都会让你火急火燎,你可以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告诉孩子,「待会儿到超市,我们买个奶酪,不买糖果了,如何?」「一会儿妈妈给你刷牙,你喜欢草莓味还是橘子味的牙膏呢?」

5.减小环境阻力。环境最容易成为我们执行计划的阻力了,每次下班想要去跑步,回家后还要翻找跑鞋和运动衣,结果歪在沙发上起不来了。如果把运动衣和跑步鞋就放在门口显眼处,会增加你去跑步的几率。孩子也是如此,如果想让孩子多读书,就把喜欢的绘本多摆放在他出没的地方,卧室、玩具区、沙发上。

6.借助游戏。游戏的设置通常有目标、有及时反馈、能力和任务相匹配,这样才一直吸引我们玩下去。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也可以借助游戏的力量。

【怎样培养幼儿的好习惯】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幼儿的好习惯

1、适当为孩子确立规矩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二至三岁时,家长就应该给他立下规矩,诸如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否则就没玩具。大一点儿的孩子给他制订每天大致的作息时间,明确劳逸和做事的要求,让他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准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肆意违背。

2、教育要得法

家长要依据孩子的实际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注意讲求方法和实效。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可采取转移目标,让孩子选择、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等方法。

3、统一要求,形成合力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要求上一致。调查表明,家长抚养孩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研究的结果非常令人吃惊,在“权威型”的家里,家长要为孩子制定一些规则,孩子可以选择的很少,而且必须遵守家规。

4、把爱和严结合起来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还需要家长具有一定的意志力。立下规矩后就要督促孩子坚持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2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应该遵守的原则

1、有利的环境

必须给孩子提供养成好习惯的适当环境,尽量避免任何破坏这种好的环境的行为。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软件方面,要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克服不良的生活习俗,创造宽松、民主、对话、交流、沟通的人文环境,喜爱探讨、钻研的学习情趣,和睦的亲子关系等。硬件方面,居室灯光的设计、字画的张贴、书籍的购买、卫生的打扫、物品的摆放等要体现的和谐、舒适,让家成为亲子双方共同感到舒心和温暖的港湾。

2、耐心的引导

望子成龙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过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不能要求孩子马上养成许多好习惯,必须有耐心,慢慢地引导孩子。

3、及时的称赞

发现孩子无意中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时,家长应立即给予称赞,以示鼓励,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

4、良好的示范

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5、坚决的态度

在孩子面前,家长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态度坚决。家长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

6、默契的合作

成人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极大地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即使成人有不同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讨论,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

3培养孩子习惯的注意事项

1、多实践

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6位家长围着一个孩子,包办代替的现象非常严重,使孩子养成娇惯、胆小、专横的坏习惯,建议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可以在旁边给予引导和适时的帮助,让孩子在实践中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2、理性教育

遇到孩子做错事情,要根据孩子理解水平给予讲解并告知应该如何去做,要多用肯定的口吻,比如“应该怎样……”“要怎样……”多用这样的口吻引导幼儿,少用否定的口吻,比如“不准……”“不允许……”,遇事要多强调,正面引导,这样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概念,如果需要示范,请家长一定要放下面子跟孩子一起来做。

3、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3岁以下的孩子要鼓励每一个小的闪光点,3岁以上的孩子特别希望家长给予好的评价,这时家长要表扬幼儿克服困难做到的事情、进步的事情,不要乱给孩子戴高帽,给孩子错误的引导。

4、言传身教

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家长要做到。

5、要常坚持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需要家长长期的教导,孩子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学习21次才能记住,希望家长在培养过程中要有耐心。

6、要与幼儿园配合一致

每个幼儿园培养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希望家长能与幼儿园老师常沟通,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德国人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我的孩子也要这样教!


首先想说一下关于网络上经常看到的“德国禁止学前教育”这种说法。德国的孩子并不是在上学前天天傻不啦叽的就是玩,而德国人对“学”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孩子们也会学一些东西。他们的书包不比我们的小。

好的习惯源自于从小的教育

比如幼儿园时,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果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不可大声说话,甚至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遵守社会秩序的教育。

而如果孩子对某类学科,比如音乐、艺术或体育感兴趣,他们是有权利在一些学校或机构进行学习的,甚至有些是免费的。

孩子可以学习感兴趣的学科

在德国有一本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十分流行,叫Struwwelpeter(蓬头peter):以很多荒诞诙谐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最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养,很多好习惯也是因为从小家庭教育的结果。

比如自理能力: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

比如规则意识: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须先吃完饭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爱心:很多家庭会在家中养小动物、如小狗、小猫,让孩子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懂得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

比如坚强: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不会马上去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

比如尊重: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德国父母很多不会在未经过孩子同意时去翻阅孩子的东西。

比如礼貌:德国父母在寻求孩子帮忙时会说bitte(请),之后会说danke(谢谢)。

比如理财:德国父母会非常严格的控制零用钱数量,会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以获得零用钱,避免不劳而获。

比如承担后果:有一个德国母亲对自己总是起晚的儿子说“很遗憾,我不能开车送你去学校。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选择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比如承担责任:有严厉的德国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他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比如诚信:德国家长首先会以身作则,并经常会告诉孩子,要遵守约定,不能轻易誓言,答应过的事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

比如自信:德国家长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自信培养,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会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从小的自信来源是父母。他们也绝不以成绩的好坏去否认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秀。

比如合作:在德国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都会有意的去为孩子们组织一些集体活动。

在德国有一句话:“Weralleinearbeitet,addiert.Werzusammenarbeitet,multipliziert。”(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来看看他们长大后的好习惯

看书:德国人经常手里拿着一本书,在地铁上,玩手机的人少,看书的人多。在德国如果你留心能看到各种大小的书店,而书店里永远都有不少的读者。纸质的书籍在这个电子社会当中,似乎在德国仍然流行。德国人有91%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23%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年阅读量超过18本。

礼貌和谦让:礼貌和谦让其实是一种宽广的心态。有一次在德国高速上遇到事故,两排车并为一道,因为有急事,一个在我左方的车主动放慢让我先过。如果你在人多的时候坐地铁,你也会发现,站在门口的人会主动先下车,让后面需要下车的人下车后在重新上车。

准时:大多数德国人都能遵守规定好的时间,这里说的准时并不单单只德国人,还指德国的公共交通,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每辆地铁、公交车都能按照时刻表的时间准时到达车站。

注重家庭:德国人与注重工作相比更注重家庭,他们会在下班后回家与家庭团聚,很少因为应酬而不回家,在节假日更是会把时间花在自己家庭身上。

记事本:几乎每一个准时的德国人都会有一本记事本,这个记事本不一定是要与工作相关,但一定与自己的生活相关,比如记录重要的事情或预约时间。

遵守交通规则:德国人十分遵守交通规则(不是全部,当然也有闯红灯的行人),尤其是司机,因为这关乎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在德国开车基本都会打开日间行车灯,而他们在变道时不仅要看后视镜,还要扭头去看盲点区是否有车(考驾照时必学的)。

注重生活质量:德国人绝对不是一个爱慕虚荣的民族,他们宁可把钱花在正在品质生活上去享受,尽管他们能造出世界顶级汽车。比如他们会花200欧去买一个保温壶,而不是一个Gucci钱包,他们会花500欧去买一个厨房用具,而不是一个LV包,他们会花上千欧去维护自己的花园,而不是一件Burberry大衣。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奢侈品是自己的生活品质,而不是一个包或一件大衣。

注重环保:德国人很少乱扔垃圾,因为他们知道环境的重要性,即便身在外国,他们也多数如此。我和一个德国人在中国爬山,由于没找到垃圾箱,这个德国人拿着自己的冰糕棍一路走下山,找到了一个垃圾桶后才扔掉。

严谨:他们的严谨源自对细节的考虑,比如在德国超市里买到的每一个鸡蛋,上面都会有一个标号,而你可以通过这个标号,了解到下这个鸡蛋的母鸡的生长环境。

契约精神:在我们看来很多德国人非常死板,甚至是不会变通,但这是因为文化和从小养成的一种“契约精神”造成的,他们轻易不作出承诺,但承诺过的事情一定会做到。有了保证,才有了德国品牌质量的承诺。

不屈不挠:为什么德国汽车比普通汽车贵出许多?为什么德国的锅比普通锅贵出几十甚至几百倍?为什么德国的米勒洗衣机要几万甚至几十万?为什么MadeinGermany是高品质象征?其实百年前的德国产品是被英国人嘲笑的疵品,但就是因为专注和坚持,才有了今天质量上的保证。

遵守社会秩序:每一个德国人几乎都会遵守社会秩序,比如排队,无论是人在排队,还是汽车堵车排队,很少有过插队现象。

公共道德:如果你留心,你会发现大多数时候德国的公共场所(除了球赛期间)十分的安静,几乎大家都是窃窃私语的状态,很少有大声喧哗的。(除了球迷和醉鬼)。

同情心:多数德国人会主动帮助弱者、残疾人或老人。老人摔倒这种事也会在德国发生,但一定会有人上来帮忙,而且不只一个。当遇到残疾人时,也会有人主动上前帮忙。

爱国:德国人很少嘴上去说自己多爱自己的国家,甚至经常讽刺自己国家不合理的地方。但从他们坚持使用自己国家生产的产品不难看出他们的爱国精神,当然也是他们对自己产品的信心。如果遇到国际球赛,那么你肯定能够感受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

尊重生命:当遇到特殊车辆时(拉着警报的警车、救火车、救护车等),民用车会主动靠边让特殊车辆通行。

孩子6岁前必须养成这7个好习惯,晚了就迟了!


“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个好习惯。”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不是说孩子七岁前学习的知识决定终身,而是指孩子从小养成的那些终身受益的好习惯。请爸爸妈妈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养成这七个好习惯,长大就迟了。

习惯一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很多家长怕把事情交给孩子做,孩子会搞砸,可是谁第一次做事不是迷迷糊糊的呢?多给他一些尝试的机会,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请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在孩子学会自理之前,父母要做的是放手。

特别在孩子进入小学后,起床问题,叠被子,整理房间,收拾书包等这些事情就不要再为孩子包办了。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举办“小仪式”庆祝孩子的长大,然后提醒孩子:“你现在走进小学,已经是小大人,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妈妈相信你能做好。”

习惯二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帮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区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告诉孩子:“自己的东西可以自己支配,可是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如果想要拿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征求别人的同意,不能偷偷拿,也不能明着抢。“

有的孩子会偷偷拿大人的钱去买东西,看到其他同学的玩具,孩子可能会“顺手”拿回家。这正是孩子没有物权意识造成的,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承担责任。当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时,不要轻易界定孩子是小偷,请先帮助他分清楚:物品是有私人和公共的。对私人物品,不能乱碰;对公共物品,从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就要学会等待。

习惯三

遵守时间

合理的生活安排、规律的作息可以增强孩子的秩序感,树立时间观念,提高做事效率。但让孩子学会守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父母以身作则的同时,可以尝试把主动权交到孩子手里:“10分钟后就关掉电视去做作业”、“再睡20分钟就得起床了”。慢慢地,孩子也不会为了偷懒找各种借口。

习惯四

在错误中反思

孩子在生活中做错事,在学习中做错题是常见的事,如何做到下不为例,这就需要孩子能在错误中反思自己,从而彻底改正过来。

当孩子做错事时,爸爸妈妈请别光顾着责怪他,不妨这么反问:“你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吗?”等孩子回答后,认真和孩子约定:“那下次我们记住这个教训,不要再犯了好吗?”对待学习也是,懂得反思的孩子能够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大大减少错误再次出现的几率。从长远来看,这能够“缝补”知识漏洞,给孩子的学科打下牢固的基础。

习惯五

保持谦虚

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向他们学习。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从别人的闪光点中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能这么做?”这个时候,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是极有必要的。

曾经有个孩子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可同桌勇于发言,时常得到老师夸奖。孩子听从妈妈的话向同桌请教“秘诀”,同桌大方地告诉他:“反正说错了也没关系,老师不会怪我们的。”正是这句话打开了孩子的心扉,慢慢地,这个孩子也跟着同桌主动回答问题,也正是这股劲头,孩子的成绩提高了,性格也越见开朗。

习惯六

讲道理,善待他人

每个人都愿意面对一张微笑的脸。微笑待人的人,总是真诚友善、宽容大度,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是受欢迎的人。

爸爸妈妈应当教会孩子讲礼貌,比如日常生活里常说“你好”、“谢谢”、“对不起”,在请求他人帮忙时多用“麻烦你帮我……好吗?”的句式,平时多关心他人……长久以往,孩子会收获到比礼貌更有意义的人生财富。

习惯七

做事有计划

做事有计划的人才会赢得信任,不至于临时抱佛脚。有些孩子每次考试前就一团乱麻,做作业时三心二意,早晨起床上学常常找不到袜子,零用钱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

当孩子有这方面的坏毛病时,一定教会他懂得计划的重要性。不妨让孩子在睡前梳理好第二天的日程,让孩子抄在便利贴上方便执行。养成这个好习惯,孩子绝对终生受益!

为了孩子的未来,12岁前一定要养成这5个好习惯!


俗话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十分巨大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孩子12岁之前,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呢?一起来看看吧。

1:自我决定的习惯

有些家长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总喜欢大包大揽,代替孩子做各种选择与决定,他们以为这样是为孩子好,是自己爱孩子的表现。

真正懂得爱孩子的家长,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了解孩子的想法,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孩子将梦想付诸实践,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尽量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决定,而不是将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办代替”,使孩子处处依赖父母,遇事毫无主见。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着巨大的潜能,父母的职责就是深入挖掘、不断提高孩子的潜能,使孩子能够成为与众不同的人才。

2:自我思考的习惯

很多家长都喜欢陪读,喜欢成为孩子的“新华字典”,成为孩子的“计算器”。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它会使孩子大脑发育受阻,反应过慢,甚至一旦没有了家长在旁边陪读,就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学习了。

真正懂得爱孩子的家长,会采用启发引导的教育方法,摒弃填鸭式、注入式、压制对抗的教育方法,鼓励孩子通过观察、思考获得自己的认知和见解,从而形成自我学习能力。

3:自我处事的习惯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使得孩子所有的时间都被学习占据了,这种做法剥夺了孩子自我安排事务的机会,让孩子像木偶一样被安排、被操控。

真正懂得爱孩子的家长,不会让孩子成为“只会学习的机器”,而是让孩子知道,在他的人生中不仅有学习与考试,还有更丰富多彩的内容在等着他去尝试。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多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计划,学会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做事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走出家门,走出教室,多交朋友,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孩子的处事能力。

4:懂礼仪的习惯

中国是礼仪之邦,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在的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和老一辈的宠爱,从小生活在不讲规矩、为所欲为的家庭环境中,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礼貌、不懂长幼尊卑、不懂得什么是礼仪礼节。

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礼仪”意识,教育孩子懂礼貌、知礼仪。

5:独立生活的习惯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将来总是要步入社会的。家长应该按照这个大前提去培养孩子,引导孩子逐步学会自我照顾,学会独立生活,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如何融入社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