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准备怎么说
2021-06-18 入学准备怎么说 每个孩子都喜欢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说孩子喜欢说反话怎么办。
宝宝叛逆不听话?别急,这种情况不用管!宝宝出现打人骂人的行为?是不是模仿了别的不好的行为?孩子对污言秽语特别敏感怎么办?
宝宝总是不听话,凡事爱说“不”,家长可以试着这样做:
减少家长说"不"的次数
宝爸妈试着回想,有没有习惯性地把“不”字放在嘴边?
不要小瞧娃的模仿能力,大人怎么做,在娃那里就会得到映射。
如果无关紧要,宝爸妈可以试着减少说否定词的次数。
当娃不吃饭、贪玩时,“不许玩了”换成“我们先吃饭,吃完饭妈妈陪你玩。”
当娃喊叫,吵到邻居时,“不许吵了”换成“嘘,小点声。”
当娃在外面乱跑时,“不能乱跑”换成“来,到妈妈这里来。”
减少娃说"不"的机会
如果娃的默认回答就是“不”字,不要再试着问下去了,因为娃已经开启了自动屏蔽模式。
宝爸妈可以直接告知娃接下来该做的事情:
不要说:“你想要洗澡吗?”
而要说:“宝宝该洗澡了!”
不要说:“你想睡觉吗?”
而要说:“宝宝该睡觉了!”
当然,这并不是让家长直接决定宝宝以后的生活或左右其思想。
以上这种对话模式,适用于宝宝说“不”之后。
虽然宝宝小,但是对于习惯养成方面,我们多讲,ta是可以明白的!
给娃选择的机会
让宝宝有机会做选择,被抛出二选一的问题时,宝宝会先去想该选哪一个,而非考虑第三种答案。
吃食物时:“想喝奶还是果汁?”
到睡觉时:“想听故事还是儿歌?”
如果两项选择宝宝都不喜欢,宝爸妈要问宝宝真实的想法。
要求在合理范围之内,家长又何乐而不为呢?ZJ09.com
给娃尝试的机会
宝宝想穿什么样的衣服,只要冻不着、不太出格,宝爸妈就不用自己的审美标准来干涉孩子。
大包大揽或勒令禁止,都会让宝宝逐渐产生叛逆的情绪,凡事“不”字开头。
最后,对于宝宝的天性使然,家长不必管;对于宝宝的无心过错,家长多引导;对于宝宝的道德、安全问题,家长要坚定管教。
zj09.com推荐
【小孩子不爱刷牙怎么办】宝宝不喜欢刷牙怎么办
小孩子不爱刷牙怎么办
1、利用宝宝喜欢模仿的特点
建议您可以让宝宝看一些教育性的卡通书、动画片或者学唱刷牙歌,或者让朋友家的同龄宝宝做榜样示范,或者干脆让宝宝观察您每天刷牙时的愉悦表情,这都将激起宝宝的好奇心进而仿效。
2、让宝宝在刷牙时看到自己的牙齿
这点很重要,因此建议在浴室放置一面与宝宝眼睛等高的儿童镜子,让宝宝看到自己刷牙带来的“效果”。
3、告诉宝宝不刷牙的危害
找出一些身边的反面例子,或者卡通书中蛀牙的反面形象,激发宝宝要好好保护牙齿的进取心。
4、带宝宝选购喜欢的牙具
家长可以带宝宝一起选购牙刷、牙杯等工具,也许是她/他喜欢的颜色,或者由她/他最爱的卡通形象,这样可以引起宝宝对刷牙的兴趣。
5、适当的鼓励机制
比如在浴室墙上贴一张“宝宝刷牙光荣榜”,宝宝每次完成刷牙即可得到一朵红花。
6、定时器帮助宝宝培养习惯
对于那些总是边刷边玩、或者随便糊弄几下就草草了事的宝宝,家长可以买一只定时器或者沙漏,每次设定3分钟刷牙时间,有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2宝宝不喜欢刷牙的原因1、宝宝不会刷牙
有的宝宝不是不喜欢刷牙,而是不会刷牙,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还相对比较弱,不会刷牙也是正常的。
2、恐惧心理
刚开始,宝宝可能会对刷牙这件事情感到很陌生,牙刷放在嘴里的感觉让他觉得害怕,因此对刷牙产生了恐惧心理。
3、不喜欢牙膏的味道
有的宝宝不喜欢刷牙,可能仅仅是因为不喜欢牙膏的味道。现在市面上很多儿童专用牙膏都会做各种口味,家长可以考虑换一种新口味的牙膏。
4、没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
对于较大的已经懂事的孩子,如果不喜欢刷牙,可能是不知道刷牙的重要性,他不知道刷牙是保持牙齿健康的必要过程。家长应该从小跟孩子强调刷牙的重要性。
5、家长过于紧张
有的家长自己把刷牙看的很紧张,一看到宝宝姿势不对,刷牙不按时,就要恼火生气,这样反而给宝宝造成紧张、害怕。还不如,顺其自然,让宝宝知道,刷牙洗脸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就像吃饭一样简单自然。
3如何让孩子爱上刷牙1、为孩子刷牙提供奖励
为了鼓励孩子刷牙,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可以适当的给予奖励。当孩子刷牙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刷的干净可以得到他想要的小礼物或小点心。当孩子刷完牙时家长要兑现奖励并表扬孩子说:“我知道你今晚会做得非常好。”
2、适当的使用惩罚规
如果您的孩子不肯刷牙,您也可以考虑使用惩罚规则。具体操作就是:您事先提醒你的孩子刷牙,并告诉他不刷牙将产生的后果。比如您可以说:“睡觉前你需要刷牙,如果你不愿意刷,那么你的睡前故事就没有了。”
3、情感教育方法
当您的孩子不想刷牙时,您可以尝试与孩子进行沟通,使用情感教育。比如,您的孩子就是讨厌刷牙这件事,您可以说:“我知道你不喜欢刷牙。”如果您的孩子是不想因为刷牙而影响自己玩耍,您可以说:“我知道你想做一些比刷牙更有意思的事情。”总之,家长可以试图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对刷牙的真实感受,让孩子知道家长了解他的感受,为接下来的沟通减少阻力。当孩子看到父母真正理解他的想法时,孩子也就不那么倾向于反抗了。需要强调的是,家长们一定是要真正的理解孩子,如果是说空话可能会取得相反的效果。
4、鼓励孩子的独立性
有些孩子不是不想刷牙,只是不愿意自己刷,他们总是希望得到家长的帮助才会刷牙。这时家长们可以考虑鼓励孩子的独立性。可以尝试做一张奖励表,如果孩子自己独立刷牙,就可以得到一张小贴画,积攒到几张后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小礼物。这样就会激发孩子独立刷牙的积极性,使孩子更愿意尝试独立刷他的牙齿。
5、使刷牙变得更加充满乐趣
有些孩子觉得刷牙没有意思,进而讨厌刷牙。针对这类孩子家长们可以尝试一些方法,使刷牙变得更加充满乐趣。例如,和孩子比赛刷牙速度,然后告诉孩子其实刷牙是不会耽误他很多时间。或者是给还是使用一些色彩鲜亮、造型有趣的牙刷,使孩子更喜欢刷牙。也可以购买一些有趣或孩子喜欢味道的牙膏。
孩子喜欢告状怎么办 家长要慎重对待
(一)
原因分析:是为了宣泄紧张情绪
孩子与伙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就会向大人“告状”。这实际上是孩子在被别人“欺负”后,寻求大人的保护,进而宣泄自己的紧张情绪,减少忧虑,以达到心理平衡。孩子把成人作为诉说的对象,说完后会心满意足。
解决方法:如果孩子是受“欺负”而告状,大人要适当给予孩子安慰,不过不能轻信孩子的话,最好鼓励、启发他说出事情的过程,分析到底是谁的错,然后再去2.考虑怎样解决问题。
(二)
原因分析:追求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
孩子总是先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却不容易发现。虽然如此,我们看到孩子告状是因为他已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此时,孩子告别人的状,是想得到大人的关注和表扬,以示别人不好而自己好。
解决方法:这时,家长和教师要肯定孩子的积极方面,以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另外,孩子“告状”说的是别人的缺点,很可能也是他自身的缺点。大人应启发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你知道怎样去做吗?”这样可以让孩子从“告状”中吸取教训。
(三)
原因分析: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
有些事情,孩子遇到后,并不知道怎么去处理。比如,一个小孩子跑到别处去玩,但是另一个小孩子会告诉大人“他跑出去了。”因为自己不清楚这件事情该不该做,见别人做了,自己也想去做,但是又不知道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解决方法:这时家长要给予孩子明确的答复,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应该怎样做。
(四)
原因分析:嫉妒别人,想“整垮”对方,报复别人
小孩子的嫉妒心是很强的,有时候发现别人比自己优秀,就想借大人来帮助自己“整垮”对方,当然这是极少数。另外,有的孩子比较“记仇”,所以,当别人“欺负”自己之后,就总想找些原因来报复对方。
解决方法:对于这样的告状家长要进行严肃批评,让孩子懂得要与人为善,友好相处,相互宽容。
总的来说,家长应该抱着客观的心态,明晰孩子为什么告状,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而不能简单地应付孩子“知道”了,这是对孩子不尊重的表现,孩子会更加委屈,或者愤怒。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不利。当然,最好在孩子告状之后,告诉孩子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分析,避免孩子过度地依赖大人,形成告状的习惯。
孩子喜欢写反字是为什么 孩子把字写反是什么原因
视觉区辨与知觉问题
良好的视知觉能力对孩子的学习、精细动作和积木活动等能力的展现非常重要,尤其是孩子必须具备有:空间定位的能力(能分清楚字的上下左右),分辨背景空间的能力(在铅笔盒中找到铅笔),视觉完形(当橡皮擦被遮住某部分时,仍能识得)的能力。
2触觉区辨与知觉问题触觉在婴儿期对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此时期的孩子会透过手部和口腔的触觉来探索物品。如果无法正确利用触觉去探索,孩子将无法进行简单的穿线、玩弹珠等需要手部操作技巧活动,也无法去定位及分辨触觉的来源及本质,更无法在没有视觉线索帮助下进行手部的动作。而不正确的触知觉会提供大脑错误的回馈讯息,使得孩子无法做出适当的动作,例如写字和拿汤匙/筷子吃饭。
3本体觉区辨与知觉问题当孩子在本体觉的分辨和知觉出现问题时,首先反应的就是身体姿势,他的姿势看起来就是不协调、笨拙,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当孩子无法正确觉察他们的身体姿势时,就会倾向寻求过度的本体刺激来提供大脑更多关于身体姿势的回馈,例如跨越障碍时因为无法判断物我的关系,而将脚抬得很高,有时也会倚赖视觉和口语来提醒自己,不断对自己说话,让他在团体中看起来就是怪怪的,影响他的人际关系与社交生活。
孩子喜欢搞破坏是怎么回事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宝爸宝妈们也开始发现了宝宝身上出现的一些坏毛病。比如说喜欢搞破坏,那么孩子喜欢搞破坏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前段时间《无敌破坏王2》不是上映了吗,看完之后我真的忍不住说这简直就是我家大宝的卡通版。当我看到主人公在故事里大闹互联网世界的时候,仿佛看到了大宝在我面前拆玩具车的场景。当即血压飙升,不得不说当妈之后看电影都要谨慎,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触景伤情”。
大宝搞破坏这件事情说起来可话长了,记得那是他一岁多的时候。老母亲我在经历了人类幼崽一年多的高强度“折磨”之后,本以为学会说话走路之后就天下太平了,但现实告诉我人类幼崽永不言败,败的只会是老母亲我。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说个子不大,但奈何“心比天高”什么东西都想上去摸两下,往往还掌握不住力度,就变成了“拆家现场”。面对一地狼藉,还能怎么办呢?只能叫猪队友收拾一下呗。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宝宝的破坏行为可分做“无意破坏”和“有意破坏”。1~2岁的孩子因为肢体协调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分析判断能力欠缺,对时间、空间、力度的把控都不是非常准确,因此有时候出现的破坏行为属于“无意破坏”。
当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逐渐发育完善之后,就会开始出现一些“有意破坏”行为,例如拆玩具、将堆好的积木推到,或者是正在和小熊玩偶玩耍,但却突然撕扯丢弃玩偶。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破坏行为并不是毫无理由的,宝宝的破坏往往也是思考的过程。
好奇心驱使
好奇是促使宝宝探索世界的第一动力,他们的行为准则上大概只有两句话:“那是什么?”“我饿了。”前者让他们了解世界,后者为了解世界提供动力。但往往在探索的过程当中会不小心造成额外损失,我家大宝每每好奇心上来的时候,不是打翻了他爸的电脑就是弄坏我的口红,一回两回我还能笑着面对,保持表面的和蔼母亲形象,但是次数多了我的小钱包以及暴脾气就不允许我保持这样的耐心了。趁早将贵重物品收拾起来,陪着孩子探索世界才是上策。
为什么我做不到
小孩子天生模仿力强,看到大人做什么就像这自己也尝试着做一下,但是孩子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孩子们想要像爸爸那样能够取到高处的物品,又像像妈妈那样娴熟地扫地拖地。但事实情况是够不到高处的物品,反而打翻了其他东西;想要拖地反而弄得房间都是水。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并且做出正确的引导。
吸引注意力
对于宝宝而言,家长的注意力尤为重要。一旦他无法获得想要的注意力就有可能通过破坏行为迫使家长将目光转移到他们身上。哪怕通过这种方式换来的关注是家长的责骂,孩子们也心甘情愿。所以当孩子突然莫名其妙发起破坏行为的时候,家长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破坏行为是再正常不过的,家长不必要为此焦头烂额,需要做的是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孩子正确地引导。
孩子反抗期,妈妈怎么办
像往常一样,坐公交去上班,因为公交路线上经过两所学校,所以车上孩子和家长特别多。在我前边坐着一个小男孩,孩子看起来不多大,4、5岁的样子,背着书包、带着口罩。妈妈给他包裹的暖暖和和的。我听到妈妈说,妈妈要急着上班,没时间陪你买东西,下班买好不好,不让等妈妈中午休息时就来找你好吗?可是孩子不依,突然站起来蹦着要打妈妈的脸。妈妈可能觉得不好意思,一直试图给孩子讲道理,可是孩子就是不听,撕拉妈妈的衣服、包,纠缠不休。最后妈妈实在没有办法,还没到站就把孩子拽下车...此时车上还有其他孩子,等他们下车了,车上的家长正好借助刚才的事情开始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4-5岁的孩子会有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期”,孩子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当大人说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会说“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变得非常暴躁。孩子的行为我全程都看在眼里,真的能感受到孩子的任性让妈妈多么的无助。但是在公共场所,为了避免更多的尴尬妈妈能怎么做呢?
如果妈妈面对公众的不满及压力时,先诱导性地安慰一下小孩。比如答应给他买玩具,摆脱这种尴尬的社会场面,尽量让孩子停止愤怒。相信许多为人父母的,一旦屈服了都会采取上面的做法。然而,长期屈服的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因为孩子会因此养成用威胁的方式去获取他们未得到的东西。
正确的做法是“隔离反省”。记得看过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小女孩在大街上吵着让爸爸买玩具,爸爸不买,就在大街上哭闹、喊叫,搞的满大街的人都过来看。而那位爸爸不但没有去给安慰女儿,而是从容地离开愤怒的女儿,与女儿保持一定距离并将背随意斜倚在一旁的建筑物上,明显摆出一副轻松、耐心、不带威胁成分的架势。接下来是继续跟女儿谈话,解释无论是什么让她生气都可以商量,尽快让她平静下来。而且还告诉女儿会给以她时间去实现。
其实这个妈妈把孩子带下车后也可以这样做,孩子的生气时也听不进去任何话,不如让他自己好好想想,在慢慢告诉孩子。
发现孩子害羞不爱说话时该怎么办
我们在照顾孩子的时候,需要去关注孩子的行为。现在很多孩子都有害羞不爱说话的情况。那么发现孩子害羞不爱说话时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上五年级了,发现他越来越不喜欢说话了。平时一放学就往他屋子里钻,做完饭喊他吃饭。结果每次他都是急匆匆地吃几口,就又回他自己的屋里反锁上门。
这种不爱说话,很少和大人交流的孩子要帮他纠正过来吗?其实孩子不爱说话有很多原因,要不要帮他纠正过来也要分情况。这三位妈妈的亲身经历会给你答案。
一位有八岁儿子的妈妈
我家儿子不算喜欢说话,特别是当着外人的面,他更是一句话也不说。每次领他到亲戚家,他都不爱和别人交流。亲戚都说,这孩子长大了不爱说话可不行。但是,我知道我家孩子这是慢热,跟他熟悉了他的话自然就多了。
所以,我一点也不着急他是不是爱和别人说话,他不爱说话主要是因为熟悉周围的东西太慢了。我想他是需要我的帮助的,每次他对陌生的东西感到恐惧的时候,做为家长都应该帮助他克服恐惧,而不是站在一旁指责他,怎么不够勇敢?我觉得这是身为家长应该做的。
一位有七岁女儿的妈妈
上星期我问女儿的老师,孩子在学校表现怎么样?老师说我家女儿在班上也不爱说话,是一位听话的好孩子。但是,我却不大高兴。因为这几个月我确实感觉到了女儿的话越来越少,现在还被老师说成是文静的孩子。
原来她在家特别是在吃饭的时候,总是说个不停。就因为她吃饭的时候话多。我还训斥了她,说她吃饭总是说话,饭都凉了。但是,最近她和人交流明显少了。
后来我才知道她是有意让自己少说话,觉得自己让别人烦了。我想女儿有这样的想法和我有很大关系,现在我教育孩子不再说“你不要……”,而是说“在你吃饭的时候,要少……,不然可能会……”。
不再一味禁止孩子的行为。如果里孩子不爱说话,有可能是家长向她传递的信息有误,所以先别急着纠正孩子。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有没有做错。
一位有五岁儿子的妈妈
别人都羡慕我家儿子好带,说他老实、不聒噪。有些孩子都快把家里给掀翻了。最开始的时候,我为儿子说话少而着急。
他四岁的时候,我还因为他说话少带他去医院检查了,结果是我太担心了,孩子很正常。医生还跟我说,每个孩子的性情不一样,话少的孩子也有他的好处。
就是他容易专注一件事。回家后我发现我家孩子做事情确实很专注,不喜欢被人打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情,只要不太影响交际,家长们也不必过于担心。
面对二宝喜欢告状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办
有了二宝后,虽然家里新增了不少气氛,但是问题也渐渐多了起来了。比如大宝和二宝争风吃醋,二宝喜欢告状。那么面对二宝喜欢告状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一位宝妈这样描述自己的孩子,小宝还不会说话,但是,很会指手画脚告状了,跟哥哥抢扫把,不小心被打到了头。他跑到厨房把正在忙着做饭的爷爷拉了出来,指着哥哥,再指着棍子,再指指头,嘴里发出“嗯嗯嗯嗯”的声音,要爷爷说哥哥两句才善罢甘休,真是个不好惹的家伙!
二宝爱告状,不好惹!孩子这些行为稍纵即逝,千万别忘记强化
而另一位宝妈提到自己才8个月的小宝,已经会告状了,有一次摔头了,开始哭起来,奶奶进来了,他用手捂着摔头的地方,冲着奶奶号啕大哭。有一次凶他了,非要往床底下钻,被我提起扔出去了,然后就后悔了,每次冲宝宝发火都会后悔,就是忍不住,孩子晚上就向爸爸告状。还好,老公带宝宝出去溜达,多锻炼身体,可以增加抵抗力。
二孩家庭,父母想让两个宝宝按照自己的预想去相处,会通过强化这些行为来达到自己的预期。父母加强孩子怎样的行为,孩子就会以什么样的行为进行相处。这也有正面强化和负面强化之分。若父母在小宝告状表扬弟弟,对大宝提出批评,小宝就觉得自己是对的,他就会强化这样的行为。
因此,若想让两个孩子和平共处,父母不妨强化友好相处的表现吧。鼓励两个孩子合作共同搭建积木;为大宝把零食分给小宝点赞!鼓励大宝陪同小宝读故事书;提醒宝宝们看电视、玩手机要守时等。
我们希望看到什么场景,就去强化什么场景,千万别因为空闲抓紧休息,忘记对两个宝宝的进步进行肯定和鼓励,父母的正面引导,让孩子强化了某些我们期望的行为。
现在,孩子的生活离不开电子产品,从他们出生就有了的东西,也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他们的来,这是一种相当然的东西,父母需要正视之,并不是完全否定。父母整个拿着手机翻来看去,你怎么能指望孩子没有好奇心呢?
我家2岁多的馨宝就是这样,平时这是一个十分调皮的小女孩,就是到饭店刚坐下来,就吵着,我要看“×音”,手机已经玩的贼溜,只要解锁后,翻屏、返回、放大缩小图片、看视频、找App……刚开始看起电视、玩手机没有时间限制,后来担心对她眼睛不好,看电视控制在1个小时内,玩手机你在15分钟内。开始商量的好好的,时间到了就不玩了,有时候“耍赖”,不依不饶,使性子。看到父母一再坚持,就养成习惯了,到时间自己就拿上电脑,或锁屏手机。
等孩子上小学后,给孩子定的“规矩”可以适当调整,每天看电脑动画的时间可以延长到30分钟,玩手机时间减半。有时候可以跟孩子商量好,如果你哪一天没有看电视或玩手机,可以把时间攒起来,到了周六周日,我们一起去看场电影。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接下来即将到来的5G革命,同样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孩子封闭到信息触及不到的地方,是不可想象的,也没有必要把信息时代想象的那么可怕。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制定集体投票的规则,会不会比监管、训斥更有效果呢?
言午水竖米竖:
中午大宝先吃完,宝妈和大宝睡觉,小宝端了大宝的碗来告状,说大宝没吃完,宝妈说没关系,她肚子饱了……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外公洗碗发现小宝把饭放进大宝碗里,说吃完了,通过推断还原了事情真相:小宝把一部分饭放进大宝碗里,然后找宝妈告状,宝妈没批评,接着把饭全部倒大宝碗里,说吃完了!不是福尔摩斯,还真对付不了她!
孩子太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最大的原因是是什么?有的宝妈抱怨大一点的孩子真的一点都不好带,太调皮捣蛋,管不着,但是又非常担心该怎么办?
昨天晚上九点钟,淘气姐(我四岁的女儿)就睡着了,这个时间对我来说,睡觉还有点早,闲来无事打开手机,这刚打开,闺蜜就有一条信息发过来了:“明天有时间吗?带淘气姐来我家玩吧。”
我给她回:“你是打算请我们娘俩吃大餐吗?”
“对对对,来我就请,我儿子天天不听话,让你家淘气姐来给他做做榜样。”
“好吧,明天见面细聊!”我跟闺蜜也有好长时间没见了,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联络联络感情。
次日,我带着淘气姐去闺蜜家做客,我发现她儿子也没有像她说的那么不听话,只是在我闺蜜面前比较叛逆,而闺蜜对待儿子极没有耐心。
她儿子比淘气姐小半岁,闺蜜对她儿子说话总是呼来喝去,惯用命令的口气,看了他们的相处模式,我终于明白孩子为什么会不听她的话了。
简单来说,是“两字之差”,就是因为这“两字之差”,将她和孩子越推越远。
这两个字就是:“平等”。
在我们国家,父母往往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物,自己理应掌握孩子的所有权,很多父母还会对孩子说:“我是你妈妈/爸爸,你必须听我的,这件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甚至还有很多父母会对孩子提出“霸王条款”,并不能做到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
这或许与我们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有关,我们历史上有三纲五常,其中就有一条“父为子纲”,也就是说作为孩子,要绝对服从于自己的父母。
但是在很多欧美国家,他们国家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相当平等,尤其是在法国,接下来,就听海小唠跟你们唠唠法国的育儿观。
法国父母对待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平等”,他们从来不会对孩子大吼大叫,也不会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话,更不会很严厉的批评孩子。
就算有时候孩子吵闹,他们也不会呵斥孩子,而是选择用一种很平等的口吻说:“你应该安静一点。”而且他们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会蹲下身,不会居高临下的和孩子说话。
他们和孩子之间的这种关系,与其说是亲子,不如说是朋友。
对于海外的育儿观念,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觉得平等对待孩子的这个观念就挺好的,如果家长想要真正得到孩子的尊重,就要学会尊重孩子,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要明白,孩子的人格和我们一样是平等的,他们有自尊心,有羞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