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目标不是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是优秀的成年人。对孩子的人生,究竟应该告诉他什么?难道真的要背道而驰吗?这是一个教育的误区。

你是在培养听话的孩子?还是优秀的成年人?

这是一个微妙而有力的区别。

孩子们可以在压力或恐惧中表现的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他们自己冒险时,他们会做好那些事。

如果离开家的孩子不能适应成年人的生活,那就是父母的失职。

为什么要把责任放在父母身上?

因为父母是在现实世界中负责为孩子做好准备的人,父母是教练。

当球队表现不佳时,体育组织会解雇教练。

从前有人说,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想来,人到晚年才发现已成年的孩子不能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这对父母来说,才是真正痛苦的根源。

可很多父母参不透的养育真谛是:如果教育孩子的标准,好像他们将永远是孩子一样,是不明智,甚至可以说是愚蠢的。

这是真正的问题。

“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优秀的孩子,而是为了培养成为伟大成年人的孩子。”

这意味着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所做的一切都应该以灌输性格特征为最终目标,或者建立一个能够告知孩子未来决定和行动的基础。

因此,当你看到一个成年人无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或挣扎时,这意味着他缺乏那些成功应对挑战所必需的特征,而这些,应该是在童年时代建立起来的。

培养成年人意味着

应该具有强大的情感韧性

现在的孩子都太脆弱了,前段时间我写过的一篇文章中提过,一个5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父母不给买运动鞋就要跳楼。

诸如此类的新闻比比皆是,孩子们心里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必备的情感韧性。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应该让他在挫折中多待一会儿。

回顾CC的成长过程,处处都是挫折:

翻身翻不过去是挫折;

自己穿不上衣服是挫折;

食物不能准确的塞进嘴里是挫折;

积木搭不成想要的样子是挫折;

被抢走玩具是挫折;

上幼儿园,对抗分离焦虑是挫折;

体验失去、遗憾、怨恨也是挫折。

当孩子经历挫折的时候,给他一些与挫折独处的时间吧,让他自己去学习如何跟挫折化敌为友。

上不去高高的台阶的时候?或者自己努力,再努力一点;或者看清现实,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忙;再或者,学会放弃也是一种能力啊。

我们要给孩子很多很多爱,但也不能剥夺孩子对抗挫折的成长机会。

家长千万不要大包大揽,事必躬亲,让孩子还来不及感受负面情绪的时候,就帮他摆平了所有的一切。

要知道,孩子的情感韧性恰恰是生长于“再坚持一下下”的努力之处。

培养成年人意味着

教育孩子独立

聪明的父母教他们的孩子独立,独立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独立的思想,一个是独立的行动。

最简单的方法是,不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不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

思想的独立:

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一个听话的好宝宝,而是有主见的成年人。

对大部分事宽容以待,可以一笑而过,但自己认定的事,不随波逐流,勇于逆流而上、坚持到底。

但试想,一个从小对父母唯命是从,连父母都不敢反抗的孩子,以后会有勇气反抗别人吗?

所以,我愿努力养出一个有礼貌的宽容孩子,但是她真的不需要“太听话”。

就父母的养育行为而言,就是不要太强势,尊重要大于强权,多给孩子一些选择的自由。

这样,20年后,你就不用羡慕为毛隔壁老王家的孩子那么有思想、对人生那么有规划,那么会抓住时势,与时俱进,甚至都甩了精明的老王好几条街。

要记住,太听话的孩子,永远超越不了他的父母。

行动的独立:

有些孩子思想很“独立”,但就是不肯付出行动,指挥大人帮他做这做那,对于自己的分内之事都推脱。

所以为了不让成年的孩子依然事事依赖家长,那么从小,就要培养他对自己负责的独立能力。

收拾自己的玩具、整理自己的房间,叠自己的衣服,不一直追在他屁股后面帮他收拾烂摊子。

当他因为自己的不认真分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时,让他学会接受和承担找不到的痛苦,他才能明白,什么叫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那么长大之后,他才不会追着你问:

妈,我那条红色运动裤在哪?

妈,我家没电了,您帮我交个电费?

妈,我儿子最近成绩下滑的厉害,您辅导辅导他!

或者:

同桌,这个辅助线上课我没听,你再教教我呗?

小A,这个报表老板下班之前要必要做好,你帮我做一半行不行?

培养成年人意味着

教育孩子认真工作的价值

你不喜欢叠自己的衣服?真抱歉亲爱的,这是我们必须做的。

不想做老师分配的家庭手工作业?真抱歉亲爱的,这是你应该做的。

因为,如果这一桩桩一件件眼下该做的事你不做,那么日后写作业、做工作,你只会觉得更加无聊。

成年人最大的天敌就是懒惰。

有些父母明白这一点,他们努力工作,以灌输对孩子努力工作的健康尊重。

如果一个成年人总是挑挑拣拣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大概是因为他打小没有辛勤工作的基础。

很多人会说,孩子还小能干什么?

做家务,帮助父母,整理好自己,不都是孩子分内之事吗?

聪明的父母会巧用家务,他们分配给孩子的看似是日常琐事,但这却是训练他们负责任的绝佳机会。

这些父母认真对待这些家务,因为这是孩子进入成年期的必备课程。

而且在对待孩子洗碗,扫地或任何其他琐事时,都不会降低标准。

因为,即使是再小的任务,影响都是深远的。

你如何做所有事情,就是你如何做其他事情。

高或低的标准就像一个模板,可以印在人的一切上。

在各行各业中,真正优秀的人会认真对待他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或任务,并尽最大努力完成,无论任务是清洁厕所还是编写价值百万的商业计划书。

而这种基础,大都是在童年时代奠定的。

养孩子的过程中,随时想象一下20年后的生活,那么思路就会变得清晰很多。

你的孩子长大了,进入社会了,你对他的未来有什么期望?

我们现在的养育、他现在的行为,是更符合当下对一个孩子的要求?还是更有助于今后他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成年人?

是更符合你私人的理念,还是更适应这个社会的要求?

当开始今天的养育工作时,请牢记这几个问题。

延伸阅读

给孩子最好的教养,就是把“请”挂在嘴边


“我要吃这个”

“给我拿那个”

很多小孩说话特别“冲”,常常用命令的口气,家人听了就像得到圣旨一样赶紧去办。

殊不知,一个没有礼貌、举止粗俗的孩子,在生活中不易获得友谊和自信,在校园里也很难获得尊重和认同。

而那些把“请”“你好”“谢谢”挂在嘴边的孩子,大都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礼貌才是最重要的通行证

其实,比起文凭和学历,礼貌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通行证。你不理世界,世界就不会理你。

在一定程度上,礼貌即教养。不懂礼貌的孩子,世界将会为他关上一扇又一扇的门。

学会以礼待人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它既能增加幸福感,还可以减少人际间的暴力和摩擦。

一句甜甜的招呼,会迅速拉近孩子跟他人的距离,若孩子遇到麻烦,旁人也容易伸出援手。

讲礼貌,也是那些更受欢迎小孩的“标配硬件”之一吧,谁会抗拒那个嘴巴甜甜的小家伙呢?无论是餐厅服务员还是家里熟悉的亲戚,所有人都会想“哦,多可爱的小孩”。

改掉孩子的不礼貌行为

礼貌应该成为一种人生习惯,把“请”挂在嘴边,生活会充满幸福感;而不懂礼貌的孩子,人生将处处艰难。

不爱打招呼

世界上最实在也最暖心的礼貌,还是那句开口叫人。孩子不愿打招呼的常见原因有:

尚未了解此行为的意义;对陌生场合感到不安;情绪反应,抗拒父母的教育。

建议:

打招呼不一定就是“叔叔阿姨好”,对于天性害羞的孩子,一个微笑或招手,都是礼貌回应。

如果遇到陌生人,家长可通过“这是住在隔壁的李妈妈”等介绍开始,将孩子自然地拉入大人的社交圈。

平时碰到熟人,可以多提醒孩子:“你看那是谁?”孩子可能就会主动跑去打招呼。

不懂用餐礼仪

在孩子小的时候,最能体现教养和亲子关系的就是餐桌礼仪。转动餐桌中间的转盘、独霸爱吃的菜,都会影响他人吃饭。

建议:

带好动的孩子参加宴会,父母应该多想想创意,让孩子心甘情愿坐下来好好吃饭。

家长可以在上菜前和孩子一起旋转餐桌转盘,并告诉他:“有人夹菜时不能转。”

平时多与孩子共同用餐,但只需一人来教用餐礼仪,指令太多,会造成信息混乱。

让孩子数数饭桌上共多少人,算算每人能吃多少,并采取“一次只夹一勺菜”的方法。

爱插嘴

家里有客人时,有些孩子会变得很兴奋,爱插嘴,随意打断大人的谈话。此时,孩子目的多在于引起关注,加入谈话。

建议:

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想说话,但必须等我们说完了你再说。”然后尽快结束你和朋友间的话题。

如果他等你们说完了接着说,要鼓励他:“谢谢你愿意等。”等待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

或者干脆让孩子参与到谈话中来,让他感觉自己是被认可的,也会提升自信心。

说脏话

孩子喜欢模仿,如果出现说脏话的情况,家长首先要反省是否也有类似的习惯。

建议:

有时孩子骂人是为得到大人的注意,你可以装作没听见,而当他使用了文明语言时,哪怕只有一个字,你一定要表扬他。

如果孩子说脏话成习惯,要告诉他这样做会让别人讨厌,他会慢慢改变。

作为家长,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别说脏话,为孩子创造干净的语言环境。

与人交谈不直视对方

一些孩子跟大人说话时,眼睛总是盯着地板或玩具,看起来很没有礼貌。

建议:

不要期待害羞的孩子转性成为外向活泼的人,学习一些技巧能够帮助他们降低人际焦虑感。

如果孩子害羞,可以引导他:“你低头不看阿姨,阿姨不知道你在跟她说话。”

当孩子有所改变时,家长要立刻做出回应:“你刚刚说话时看着阿姨,很棒!”

家长跟孩子说话时,可以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慢慢培养,就会形成习惯。

接电话没礼貌

电话铃声一响,小孩子都会兴奋地抢着接,但刚一拿起又转身跑了,如果不让他接电话,他又哭个不停。

建议:

可以通过游戏,教孩子基本的电话用语:“请问你找谁?”“谢谢,再见!”“你等等,我去叫妈妈”……

7岁以下的孩子接电话时,大人最好在场,因为他们可能无法正确传递信息。

当孩子大一点了,可以在电话旁放好纸笔,让他们自己记录来电者的信息。▲

懂礼貌的孩子运气都不会太差

推荐:中外优秀胎教音乐


无庸置疑,音乐让宝宝更加聪明。对于0~3岁的宝宝,最适宜的音乐活动应该是让他探知声音、和着音乐做动作、念诵有简单重复字句的儿歌,以及适当的演唱。

这些活动的目的并非是在创造完全的声响空间,只是让宝宝的大脑对音乐有个概念。 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个时期的音乐启蒙……正开始沿着完全异于言辞的方式进行”。如儿歌“小猪扑满去了集市,小猪扑满呆在家中”就总以一个明快的节奏念诵,宝宝能够体验并注意到乐句、节拍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对未来宝宝的音乐教育做了准备,同时对语言、动作等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让家沐浴在音乐氛围中

你对音乐的热情很重要 对于3岁前的婴幼儿来说,你所做的,或不做的,都将对宝宝有终身的影响。在这里,你所做的并不是音乐方面不同寻常的事情,你不必是演奏家,也没有必要请一支弦乐团在家里练习。但是,你的一个简单的哼唱,都会给宝宝留下印象。

宝宝善于猜测对成年人来说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你的形体语言、口头表述、行动或者对音乐的关注都有很强的说服力。所以你要做好榜样,表现出对音乐的热情关注。 播放家庭背景音乐 当我们在一家优雅的餐馆用餐时,会发现音乐增添了一些氛围。同样你也可以让自己的家通过增添音乐变得更温馨,让宝宝的周围充满音乐。

在家中,播放一些音乐作为背景,宝宝在无意识中上了一堂音乐课。正如很小的宝宝不懂得他周围交谈的内容,他或许同样不懂得周围的音乐,但环境中的音乐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宝宝很好地领会音乐的基本要素,并将这些要素融入到他的概念中。

与宝宝一起聆听音乐 选一段你真正喜欢的简短音乐,时间不要太长,和宝宝一起听,把你对音乐的感受说出来,传达给宝宝的是你对音乐的热爱,不要管对或错,关键是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扩展宝宝的音乐空间

有些家庭已经具备条件,让宝宝在家里接受音乐教育,但是,往往会面临各种风格的音乐选择,因此要记住:不要浪费和破坏这种好条件和机遇,要不断扩展音乐空间,不要只根据你的喜好灌输宝宝只欣赏某一特定风格的音乐,使机遇受到破坏。虽然宝宝还小,但是,在0~3岁这个发现和培养宝宝音乐天赋的阶段,他的接受能力往往是多通道的,他应该探索整个音乐世界,尤其是那些你不熟悉的音乐风格,就像吃饭要有一个平衡的饮食结构一样。

与宝宝一起快乐舞蹈

音乐和舞蹈是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宝宝的许多思想都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如果只让他听,没有动作表现,那是对宝宝的限制。从婴儿还不能走路的时候甚至更早,你能发现他的许多动作都有节奏感。在和宝宝一起跳舞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上面很重要,让他感到音乐能使自己快乐。

与宝宝一起愉快感受现场音乐

宝宝虽然还小,但是没有什么可以和经历、感受现场音乐相提并论。看见演奏者、乐器、观众、灯光,这些会使宝宝激动不已。如果能在保证宝宝不会太影响其他人欣赏音乐的前提下,带上宝宝看一些音乐演出,将是愉快的体验。

优秀中久乐曲推荐

高雅的中国古典音乐 《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旋律优美流畅,形式典雅独特;《高山流水》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中国十大古典乐曲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这些曲子的音乐结构集中、严谨、富有层次,音乐形象也非常鲜明,除了给人一些音乐基本素养上的提高,更为主要的是那种很深的艺术感染力能够陶冶人的身心,把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对宝宝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优美的轻音乐 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家的小夜曲,非常适合宝宝聆听。这些曲子甜蜜的旋律弥漫在轻柔的气氛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暖暖的不可言喻的情绪。轻松的音乐内容,飘溢着艺术的芳香,聆听时会感到恬适愉快,心旷神怡。 舒曼的钢琴曲《梦幻曲》能够把宝宝带到一个谧静甜美的梦幻世界。

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或其中的片段

如巴赫的钢琴曲以及小提琴协奏曲。有人说巴赫的音乐中蕴涵着一种很让人感动的东西,就像妈妈的手,能够抚平心里的躁动,他的音乐能够让宝宝平静。

海顿的交响曲。正在哭泣的婴儿听到这样的音乐会停止哭泣,慢慢平静下来,这经过了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的验证。

还有《牧童短笛》(贺绿汀曲);《瑶族舞曲》;《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曲)等。

著名的音乐作品是最广泛流传的,其生命力是人们赋予的,它们更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给宝宝也是给人们带来鉴赏力的作品,对我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简单器乐曲

如《小鸟》(罗忠熔曲);《扑蝴蝶》(丁善德曲);《青蛙合唱》(汤普森曲);《雪花飞舞》(德彪西曲);《小士兵进行曲》(舒曼曲);《动物狂欢节组曲》(圣桑曲)等。

由于这些都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简单的器乐曲,所以更加有利于激发宝宝的兴趣,而且还能够用动作表现出来。

歌曲改编的器乐曲

如《小白船》(根据朝鲜族童谣改编);《茉莉花》(根据江苏民歌改编);《海滨之歌》(根据日本民歌改编);《森吉德玛》(贺绿汀根据蒙古民歌改编)等。

这些比较优秀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改编作品,有利于宝宝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

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不在自卑该怎么办


现在很多孩子因为一些因素变得不是那么自信,甚至有害有些自卑。那么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不在自卑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要深刻意识到自信对人生的重要性,自卑的性格会影响自我判断,从而错失良机。就比如说,错过不错的职位;丢失暗恋已久的情人;丢掉改变一生的机会等。当我们困顿于人生的“海洋”时,自信就是我们航行所需要的动力,基本上父母都非常关心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我们该如何培养宝宝的自信心呢?

孩子自卑怎么办?做到3点,给孩子一个不匮乏的童年,走得更顺更远

1、母子互动时,妈妈模仿孩子的动作,可以培养其自信。

我们常会注意到,当与孩子做游戏时,宝宝有一个动作,被妈妈模仿了,他就是高兴地手舞足蹈,并“咯咯”大笑。这也包括母子互动时,传递一些物品,宝宝把物品给妈妈,然后妈妈又传给宝宝时,他会非常愉快。

宝宝的兴奋从表情上毫无遮掩地表露出来,令我们不解的是,宝宝从这些模仿游戏中,为何如此快乐呢?这是由于妈妈模仿了宝宝的动作,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让自我意识更加强烈。有时候,我们大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我们接受领导分配的一项组织员工活动的任务时,号令大家一起参与时,我们不是也在为自己出色的组织能力而自豪吗?我们内心为能够左右员工的行为而高兴。宝宝也是这样,他认为自己可以左右妈妈,你看,妈妈在学我的动作。在这样的亲子互动中,孩子知道了自己的价值,这样的感受就是自信心的土壤。

2、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和外界沟通的成功。

孩子与外界成功沟通,是孩子发出信息能够被父母接受到,并能够及时回应。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自身感受和需要。当自身感的需求和感受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相反,就会对自身有一种否定和怀疑的态度。

当宝宝接受妈妈喂奶时,宝宝吃饱后,就会出现一些抗拒动作表示自己已经饱了,不要再喂了。有时候,妈妈没有读懂宝宝的意思,继续给宝宝喂奶。宝宝用手推开妈妈手,只是动作还比较轻微,有时候收效甚微。宝宝在阻止失败后,可能会因为实在咽不下,而出现呛奶的情况,而结束喝奶。这种情况是母子沟通失败的情况。

沟通失败令孩子否定和怀疑。若这样的情况循环往复,或许会给孩子带来自信上的压力,对其成长带来伤害。

3、让宝宝了解自己的能力并不断提高。

自信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能力的增加或增强是不断强化自信的基础。母子在玩游戏时,可多注意宝宝的进步。只要宝宝取得一点点进步,就要多鼓励和赞美。即便孩子不会通过语言来表达,但从面部表情、语气之中能够理解这是妈妈在夸自己。

自信心对宝宝的成长非常关键。因此妈妈要注意在亲子环节强化宝宝的自信。孩子就会信心满满,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把美好的愿望念叨给胎儿


胎教趣事:我希望……

根据美国史丹佛大学的研究,当孩子还在腹内时,母亲就经常对胎儿诉说梦想,与母亲没有这么做的孩子相比,出生后一年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当孩子还在胎内时,母亲可以看一些美丽的图画,同时可以常常对胎儿说:“希望你以后成为一个喜欢画画的好孩子。”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来进行胎教,结果生下的孩子真的对图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待其长大成人后,有些甚至成为优秀的画家。

有位母亲知道自己怀孕时,常常对亲人朋友说:“希望我的宝宝将来能有夜莺般美丽的歌喉。”她持续不断的这样想,结果孩子出生后,果然崭露出非凡的才能,最后真的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歌手。

当然,胎教不是神话,但是胎儿寄托着我们美好的愿望,我们有理由把最最美好的愿望一天天的念叨给他们,一旦实现的那一天,将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对于胎教,众说纷纭,随时都可以听见下面的对话。

“听说胎教是教育,可是孩子都还没出生,能做些什么呢?”

“胎儿在腹中什么都还不知道,谈到教育不是很奇怪吗?”“可能是重视腹中的胎儿吧!那是理所当然的事嘛!”

“是不是指时下孕妇杂志所说的胎教?”

“不管怎么说,既然胎教已经被科学证实是切实可行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们就好好的进行吧”

的确,我们怀着满怀的希望孕育我们的宝宝,我们总想把最好的给他们。胎教让我们找到了对孩子付出爱的途径。以往人们大都认为,所谓育儿通常是出生以后才开始的。因为还不知道腹中胎儿的模样,惟有平安无事地生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现在的医学相当发达。从开始排卵,到任一时期的器官形成,甚至该时期会受到哪些影响,都可以详细地了解。为了未来的孩子,请务必实施胎教。由于胎儿的发育可以借由医学仪器来观察,只要孕母有心,应该可以给予腹中胎儿良好的影响。

温馨提醒:心理学的研究也充分证明孕妇在妊娠期要避免焦虑、烦乱的心绪,甚至也不要过分撒娇,因撒娇引起的情绪变化可使血压升高。孕妇要把自己的身体与胎宝宝的关系了解得清清楚楚,以平静愉悦的心态,迎接宝宝的诞生吧!

右脑胎教,让宝宝变得优秀


正确的胎教有益于胎儿生长发育的,这已经是举世公认的了。但是,有的孕妇实施胎教时期望值过高,求好心切,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抱憾终身。

别人都说,怀孕了要听胎教音乐、要看胎教名画、要阅读优美的散文诗歌、要给宝宝唱儿歌和讲童话故事、要玩益智游戏……要找这么多资料,还不把人累死啊!每天10分钟科学胎教就能减轻妈妈很多负担呢!快来跟随我们的脚步,做一名快乐、幸福的准妈妈吧!

左脑是语言脑,右脑是图像脑。1981年加州理工学院的罗杰斯佩里教授因对右脑和左脑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它们的区别。通常,人们只机械地使用左脑,但左脑会抑制右脑发挥作用。实际上,右脑蕴藏着天才的能力,只要学会使用右脑,每个人都能变得优秀。

在早教课程中,不少专家都把开发宝宝的右脑列为一项重要课程,这样的课程听起来高深莫测,其实并不难,在胎教中就可以开始尝试。

锻炼右脑朗读法

准妈妈在朗读的时候,可以试着把这些语言通过自己的想象使其形象化,也就是把文字构建成画面,以便更具体地传递给胎宝宝。因为胎宝宝已经有“心”了,他对语言的接受不是用耳而是用脑来进行的,对他讲话是不能单凭声音,而要在头脑中先把所讲内容形象化或是抓住某种感觉再讲出来,这样,语言就变成了一帧帧画面或是立体的形象,准妈妈和胎宝宝之间就有一种立体的双向传递方式。

右脑式美育欣赏

准妈妈在欣赏美好的画面时,不宜走马观花,而是尽量地记住这些美好的画面,即使画面在眼前消失,美好的印象仍保留在脑海中,这无疑是对胎宝宝的一种良好刺激。

同样,准妈妈在聆听美好的旋律时,会有那么美妙的一两句在心中盘旋,这也是构成了立体的传递,对胎宝宝的右脑发育大有好处。

右脑情感电波感应

右脑世界是充满爱的世界,心中充满爱,没有私心,才能更轻松地开发右脑。认识到这一点后,右脑胎教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右脑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心灵感应。胎儿时期,准妈妈与胎宝宝进行心灵交流,使母子产生一体感,就能发挥心灵感应的能力,心灵感应是一种不通过语言就能进行交流的能力。

【如何选择胎教音乐】1.音乐的节奏不要太快,音量也不要太大。2.音乐的音域不要太高,避免给胎儿造成脑神经损伤。3.不要选择太波折、太起伏的音乐,避免使胎儿受到惊吓,产生不良影响。4.胎教音乐的长度最好在五到十分钟。5.音乐应有明朗的情绪、和谐的和声,会对胎儿的右脑艺术细胞发育产生积极影响。

把生活的点滴告诉胎宝宝


为了更好的实施语言胎教。不妨有选择地挑一些有趣的话题通过感官和语言传递给胎儿,以刺激胎儿的思维和好奇心。

寻找和宝宝的谈话内容并不难

胎儿是有敏锐的感受力和学习力的。胎儿在母亲肚里,便开始记忆母亲,甚至是父亲的声音,也因此而有舒适和安定的感觉。准爸妈如果能时常以温柔的声音和腹中胎儿说话,可以让胎儿有被爱的感觉。

1.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告诉他

当你早晨起来的时候,你应该先对胎儿说一声“早上好”,告诉他早晨已经到来了。打开窗帘,推开窗户,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时你可以告诉宝宝:“小宝贝,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当你洗脸、刷牙时,都可以念念叨叨,还可以告诉他肥皂为什么起泡沫,吹风机为什么能把头发吹干……

总之,你可以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对胎儿叙述。通过和胎儿一起感受一天的生活,准妈妈会觉得生活很充实。通过点点滴滴的日常语言胎教,母子之间的感情纽带会更牢固,并且有助于培养胎儿对母亲的信赖感,以及打下对外界感受力和思考力的基础。

2.户外语言胎教

散步不仅有利于孕妇的身体健康,也可以为进行胎教的母亲提供了解社会、接触更多事物的机会。看到菜场、花店、超市、高楼大厦,都可以告诉胎儿那里是干什么的。也可以到风景宜人的公园,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人们的快乐。把你的所见所闻一一描述给胎儿听。

总之,在户外看见的一切有益的东西都可以跟胎儿说,让他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在他小小的大脑里留下美好的印痕。

3.借助于书刊画册

对书刊画册的语言讲解要视觉化,不仅仅是朗读,以便更具体地传递给胎儿。例如,图画上画着一只美丽的大公鸡,你就可以对胎儿描述:“这只一只美丽的公鸡。它浑身披着彩色的羽毛,神气地昂着头。骄傲的就像一个国王。瞧,一些母鸡悠然地踱着步,跟在美丽的公鸡的身后。”

音乐胎教可滋养出优秀宝宝


音乐在胎教方面的作用家长们多年前就早已了解。不过对大多数家长而言,这种了解仅限于胎教而已。

根据日本东京儿童俱乐部多年研究与实践研制出的“零岁方案”来看,音乐的魔力远不止于此:只要从零岁开始并一直坚持下去,听音乐可以挖掘和启发儿童的多种智力和各项潜能。

藤泽礼子小朋友可以说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之一。她现在已经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了。父母从未强迫她用功,可她却非常自觉:每天放学一回家,她马上就开始2个小时的电子乐器的学习;接下来是读书、做作业。每周一次她还要去英语课堂和书道馆。闲暇之时,她要么自己一个人制作偶人和贴花,要么与附近的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孩子这么懂事,礼子妈妈认为并非天生,而是全赖于从零岁时即开始的音乐滋养。

礼子降生后,母亲就开始每天为她播放贝多芬的“命运”。尽管当时的礼子才只是一个刚能勉强看清东西的小婴儿,但令人吃惊的是,她竟也能“领会”古典音乐的精髓:每当听到“命运”的旋律,不管怎样哭闹,她都会一下子安静下来,表现出一种欢喜无限的样子。

在礼子妈妈为女儿安排的时间表上,每天早晨8时到10时,是规定好的听录音机的时间,雷打不动。每个月反复听同一内容以使之习惯。这一点对我们中国的父母非常重要。因为给孩子听录音本身并不稀奇,我们不少家长从胎儿期就开始做了,但孩子出生后却没有坚持,孩子也没有形成习惯,结果只能事倍功半。礼子母亲解释这种做法时说:“我认为,重要的是使她养成习惯,到时不听她就会感到寂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

当然,录音机不仅能播放古典音乐,还能讲故事。因为有了听古典音乐的基础,礼子在听童话故事时一开始就表现出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绝不会走神。1周岁后,她就能随着录音机一起说了,后来甚至配合以翻看画册和图书。结果,令人吃惊的是,在她1岁8个月的时候,就达到了能阅读文字的程度。

专家对此倒不觉得意外。因为他们早就清楚其中的科学道理:从零岁开始给孩子听音乐,可以尽早地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听力机制,孩子也就能尽早地理解别人的话,其记忆力和注意力也能充分发掘出来。这一点当然不光表现在学习上,还会表现在社交方面,因为“听”也是社交的基础。正如礼子的母亲所说,除了从上小学开始礼子就总是班上第一名之外,她还是一个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他人富有同情心的优秀女孩子。

如今,礼子曾经使用过的录音和画册,在日本家长和孩子中间很受欢迎,而这种通过音乐从零岁开始培养优秀孩子的方案,也正在为广大家长所接受和实施。

怎样把美更多的传递给胎儿


联想胎教也是胎教的一种重要形式,联想胎教就是想像美好的事物,使孕妇自身处于一种美好的意境中,再把这种美好的情绪和体验传递给胎儿。例如,孕妇可以想像漂亮娃娃的画像,想像名画、美景、乐曲、诗篇等所有美的内容。

联想胎教的可行性,在于意念可影响胎儿。孕妇可以利用母亲和胎儿之间情绪、意识的传递,通过对美好事物和意境的联想,将美好的体验暗示和传递给胎儿。

1.对胎儿的“干预”作用

由于联想对胎儿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母亲的联想内容十分重要,美好内容的联想无疑会对胎儿产生美的熏陶,内容不佳的联想,则会起到反面作用,或把孕妇本不想传递给胎儿的信息传递给了胎儿。所以在实施联想胎教的时候,一定要想那些最美好的事物。

早已有实例证明,由于胎儿意识的存在,孕妇自身的言语、感情、行为以及联想内容均能影响胎儿,“干预”一直会持续到出生后,因此孕妇联想内容的优劣十分重要。

2.异常反应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少数孕妇由于怀孕后的身体不适而出现对胎儿怨恨的心理以及产生不好的联想感受,这时胎儿在母体内就会意识到母亲的这种不良感受,从而引起精神上的异常反应。许多专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发育的胎儿出生后大多数会有情感障碍,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稳、易患胃肠疾病、体质差等现象。

因此,孕妇必须在妊娠期间排除不良的意识和联想,尽量多想些美好的事情,将善良、温柔的母爱充分地体现出来,通过各方面的爱护促进胎儿的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