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什么?安全感是一种整合后的心理感觉,难以用语言界定的内在信仰。但任何个体都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我此时有没有安全感?我在什么情况下,我跟谁在一起更有安全感?

安全感强弱的差异表现有哪些?安全感强的个体更容易有积极正性的表现:情绪稳定、喜欢笑、大方自信、喜欢探索、坚强执着。安全感弱的个体更加负性和被动:情绪波动,易哭闹、胆小怯懦、喜欢逃避、脆弱并容易畏惧。

安全感强弱与贫富无关。孩子的安全感,虽然也与外部环境有关,但与父母为孩子营造的内部小环境更加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任何家庭都可以培养出安全感很强的宝宝,同理,任何家庭也可以培养出安全感很弱的宝宝,无论贫穷与富有,单亲或是双亲。

陪伴不可流于形式。虽然父母每天陪在孩子身边,但不与孩子深入互动和交流,额有些父母工作忙碌,还会经常出差,但是他们懂得与孩子保持交流互动。两类父母相比,那些能在实质上跟孩子有互动的父母,才会走进孩子的内心。陪伴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联结。

孩子的安全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荌安全感极有可能发生变化,不同的养育经历,可能会增强或是削弱孩子的安全感。即使在同一时期,孩子跟不同的家人在一起,安全感也会有所不同。譬如有的宝宝跟姥姥在一起安全感更强,有的跟妈妈在一起更强。通常孩子依恋的对象都能给他们很强的安全感。

建立安全感不容易,但是毁掉安全感却往往很容易。哪些养育细节会削弱孩子的安全感?

首先,亲子游戏匮乏。如果父母在养育中,只有成长的教育和叮嘱,没有游戏的放松和快乐,那么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减弱。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情感的需求才是第一位的,教育绝不会存于首位。教育和叮嘱多是严肃、严谨,有规则的,需要孩子高度集中,容易让孩子感受到压力和紧张。父母跟孩子的相处,游戏娱乐理应是生活中的大部分内容,请自我检查一下,有没有存在以下内容:

有没有每天必陪孩子玩的亲子游戏?

游戏当中有没有用亲子教育代替亲子交流?

体能游戏是不是多于认知游戏?

父亲的游戏角色是否缺失?

有没有全家一起的亲子游戏?

有没有全家一起玩沙水的游戏经历?

有没有全家拥抱在一起的游戏体验?

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有没有亲密的举动?

如果这些养育细节全部缺乏,那孩子的安全感自然不会很强,需要父母补充。

其次,言语刺激。虽然有的父母不会对孩子施暴,打骂孩子,但是有些言语的伤害,丝毫不亚于皮肉之苦。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从父母的言语当中获得和失去安全感。再来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说过下面的话语:

抛弃的话语,“你要是再不回家,我就把你自己扔在这里,让你找不着家!”你可以说,“家里的大汽车想你了,回家吧!咱们下次再来玩!”

训斥的发泄,“除了把家里弄乱,你还能做什么?就是要把妈妈气死吗?”

激怒宝宝的情绪,“我说了不可以就不可以,你要是再动一下我就把玩具给你扔垃圾桶里去,再也不给你买新的!”

数落孩子的不足,“你从来不好好吃饭,也不知道洗手,一出去就跟别人打架,谁会喜欢你?”

吓唬孩子,“快别摸了,一会儿警察叔叔要把你抓走了,再也找不到爸爸妈妈!”有时,为了实现管理和控制,却错误地使用了一些人物形象。

反语威胁孩子,“你就不听话吧,就不停地搞破坏吧!让老师好好管你,让小朋友都笑话你!”

取笑孩子的弱点,“你怎么这么笨啊?连个球都拿不住?手怎么那么没力气啊?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

上述这些言语刺激,如果每天都存在,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那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便会极为不利,无论如何境地,父母都要注意跟孩子说话的内容和方式,毕竟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最后,肢体远离。有些父母既不暴打孩子,也从不对孩子说哪听得话,但是孩子的安全感依然不强。父母的冷漠、模式和拒绝陪伴,也会大大削减孩子的安全感。因为孩子需要在频繁的肢体互动和琐碎的家庭生活中,感受父母的疼爱。最后再来确认一下,这些事情做过没有?是否大量缺席孩子的生活与成长?

拒绝亲子搂抱?

抗拒孩子的亲吻?

不进行母乳喂养?

晚上不陪孩子睡觉?

懒得给孩子讲睡前故事?

从不倾听孩子的?

不喜欢跟孩子嬉笑打闹?

削减孩子的安全感,可以是分分钟钟的事情,但是想要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却需要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耐心付出,亲子之爱不是一旦建立,便会终生享有,越是高品质的亲子之爱,越需要精心的呵护和及时保温。

爱,没有捷径。

扩展阅读

幼儿时期想要建立宝宝安全感该怎么办


宝宝成长过程中,安全感很重要。父母们只有给了宝宝足够的安全感,宝宝才能健康成长。那么幼儿时期想要建立宝宝安全感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时期建立的安全感会陪伴孩子一生,孩子有了安全感,内心就会变得强大,自信乐观,相反,安全感差的孩子,敏感,不自信,容易退缩,不会轻易适应一个新环境。

今天就来聊一聊幼儿时期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1、及时回应并满足新生儿的需要,这是建立最初的安全感第一步

新生儿虽然不会说话,但他的哭啼声和表情所代表的各种需求,比如:饿了,要睡了,还是尿布湿了......如果妈妈们能快速理解和辨别,并及时回应和耐心的对待,会让他觉得舒适和满足,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满足和期待,从而产生最初的安全感。

有科学研究显示,孩子哭闹时,父母能及时赶到并抱起孩子,孩子长大以后,自身心理健康状态会比同龄孩子健康许多。

2、和孩子建立属于你们的分离仪式,这对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

孩子一周岁左右的时候,会出现分离焦虑,这是孩子独立面对世界的开始,这个阶段,孩子的活动范围变大,希望更多地探索世界,但又对外界充满恐惧,因此希望妈妈在身边,害怕离开妈妈。

很多妈妈包括我自己,当时担心孩子哭,就偷偷的离开,孩子虽然当下没哭,但是当他四处寻找,却找不到妈妈的时候,心理更是慌乱,哭的更是伤心。

因此,请建立和孩子属于你们的分享仪式,不要偷偷地离开,而是平静的跟孩子说再见。回来的时候,要跟孩子确认,妈妈是爱他的,妈妈回来了。让他明白,妈妈的离开只是暂时的,是会回来的。这样可以减轻孩子的焦虑,也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非常重要一步。

3、陪伴是孩子建立安全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也就是说,我们要给予孩子长时间且高质量的陪伴,尽可能多的和孩子在一起,不要让他感到和爸爸妈妈有所疏远。

这种陪伴可不是简单地待在孩子身边看着,而是要充满爱意,和孩子加强交流与互动,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父母对他的爱。

特别是睡觉之前,很多孩子都担心自己睡着之后爸爸妈妈就不见了,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他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所以入睡前的陪伴相当的重要。

希望父母们多多地照顾孩子的感受,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那么孩子的安全感就能在这一时期得到稳固和强化,父母将来才会更省心哦。

这8种破坏宝宝安全感的行为,妈妈你很有可能做过!


安全感是宝宝独立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缺乏安全感的宝宝不仅在儿时比其他宝宝更难适应幼儿园或学校生活,

成年后还将影响其工作和家庭生活,

-如不信任先生或妻子,老是疑神疑鬼;

-对同事戒备心重,担心别人在背后说你坏话

-缺乏自信,不敢在公众场合演讲,

-在公司不敢和别人争论,不敢表达或坚持自己的观点等等

出现安全感不足的现象,很有可能和小时候经历的养育有关系。

第一、频繁更换看护人

很多时候妈妈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宝宝,家人商量后都会决定请阿姨来帮忙。

同小区的然然妈妈和我抱怨说请阿姨不容易,说一年换了10个阿姨还是没有找到满意的。想了解下我请阿姨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我请阿姨的标准就是她喜欢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也喜欢她就可以了。至于做菜好不好吃、卫生打扫得干净不干净都不重要。

从跳妞上小学2年级前就没换过阿姨,因为这阿姨和跳妞相处的非常好,就像一家人一样。所以尽管阿姨不太爱打扫卫生,我家跳爸宁愿自己拿着菜谱做菜也不愿意吃阿姨做的菜,但是这个阿姨仍然在我家呆了差不多5年。

第二、2岁前的母婴分离

约在宝宝1.5岁到2岁时,母婴依恋关系明确下来。母婴依恋是多重依恋的基础,也是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如果妈妈这个安全岛可以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他们就会勇敢自信的向外探索世界,否则他们就不肯离开妈妈,总是黏在妈妈身边寻求最初的安全感。但是生活总是残酷的,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可能都会很无力。如果不得不分离,请爸爸一定补上来。

母婴依恋是一切依恋的核心,父亲和孩子的依恋就是仅仅包裹这个核心的关键圈层。此外,如果在不得已的条件下母婴分离,那么也请将对孩子的伤害尽可能减小。

第三、生活不规律

很多妈妈都深有体会,孩子彻底治愈好我的文艺病!以前自己爱去哪里去哪里,随时可以任性说走就走的旅行。

但自从有了孩子后再也不敢吓折腾。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孩子增加对生活的确定性,有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第四、生活缺乏计划

有些妈妈认为宝宝小,不懂事,很多事情不尊重也不提前告知宝宝,不征求宝宝的意见。换衣服、换尿布湿的时候,宝宝玩得正开心呢,直接一把抱过来按在膝盖上就开始扒裤子,宝宝不吓一跳才怪。

第五、忽视情感需求或不能有效满足情感需求

我们可能花很多钱很多时间在孩子的吃的、穿的,用的上面,但是很多父母会忽视孩子真正需要的情感需求。

我们专注于如何止哭,但是却不肯花点时间理解孩子为什么哭;我们专注于如何接觉的技巧而不是花点时间弄明白孩子为什么会醒?

第六、上班或外出偷偷离开

很多妈妈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不忍心听到孩子大哭,趁着孩子睡着时候偷偷溜走;平时出门上班会让孩子奶奶引诱孩子到其他地方,再偷偷溜走...

当孩子一转眼或睁开眼睛发现妈妈不见了,整个人会特别恐慌。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不见了,又不知道如何去找妈妈,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糟糕且破坏孩子安全感的行为。

所以即便孩子大哭也要主动告诉孩子:妈妈要出去了,天黑的时候就会回来,也请你大方地给予孩子一个拥抱。

第七、妈妈情绪不稳定

妈妈心情好的时候,不管宝宝做什么都能容忍,又亲又抱的;当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算宝宝做同样的事情,妈妈却会对宝宝生气大吼。宝宝都不知道做某件事情,妈妈到底是鼓励还是会生气,所以就不敢去尝试去探索。

第八、家人回应不一致

当宝宝哭着打滚的时候,妈妈赶紧抱起来什么要求都满足,爸爸生气地说,不许抱,男子汉不许哭。宝宝对家人的不同回应产生混乱。就算是成人,在公司写了一份报告,总经理说非常好,总监说是狗屎骂个狗血淋头,到底听谁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你的安全感能好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