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信是怎么造成的?你家孩子自信吗?如果孩子不自信,家长该如何反省自己?接下来看看这些行为,家长是不是对孩子做了?

最近,有家长说孩子老师特意打电话告诉他,他家孩子在学校不爱与人交流,有点孤僻,担心是自闭症,这让她有点慌,急忙带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

最后心理医生说这要从家长身上找原因。这位家长才开始反思说自己平时对孩子太严格,不容的有半点差错,孩子犯了一点小错误就要受到惩罚,结果造成孩子极度缺乏自信。

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家长才改变了自己的做法,果然这个孩子也逐渐变得活泼起来,慢慢地融入集体,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开心的玩耍。

事后这位家长十分后悔,要知道孩子自卑会对其成长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甚至让孩子患上心理疾病。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健康成长,请务必停止这些愚蠢的行为!

1、父母常抱怨家里经济不景气,开销要十分节约

有的家长非常爱抱怨,还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这样多多少少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如果孩子想买一个玩具,价格也合理,可是家长却以家里没钱为由拒绝,这会让孩子很难过。

节约虽然是美德,但是凡事都要有个度,总是让孩子学会省钱,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金钱观,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因贫穷而变得不自信。

2、家长只会批评孩子,吝啬自己的赞美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有淘气的时候,但是他们也有乖巧懂事的时候。而有些家长觉得要让孩子学会谦虚,担心夸奖孩子会让他变得骄傲。但是,物极必反,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孩子,孩子会瞎想:“爸爸妈妈是不是讨厌我,怎么我做什么都是不对的。”

父母的关爱和适当的夸奖不仅不会让孩子骄傲,还会让孩子拥有前进的动力,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认可我,支持我,因此变得更加自信!

3、孩子活动范围仅局限在家里

孩子待在家里只能看电视、玩玩具,如果和其他小朋友都去外面参观游玩,那么他们见到的东西就多了。而待在家里,孩子只能做井底之蛙,见识的的东西很少。

当其他孩子在讨论某个话题的时候,你家孩子就可能因为找不到共同话题,而渐渐地被小伙伴疏远。孩子会过分看低自己,怎么什么都不知道,这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4、家长对孩子的一切都强制安排,不听取孩子的想法

其实父母这样做会让孩子没有主见。而孩子会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木偶,没有主动权,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逐渐变得没有信心,做事优柔寡断。家长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让孩子说出他们的想法,适当给予表扬,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各位家长,看到这有没有感到很熟悉呢?如果你平时不是这么做的话,那就继续保持哦,如果各位平时就是这么做的话,那么及时改正也不算晚。

编辑推荐

造成孩子自卑的因素是什么


父母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外向活泼一些,但是有不少孩子会出现自卑的情况。那么造成孩子自卑的因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身边总是能听到有人这样说孩子:“我希望孩子外向自信一些,更有利于成长,内向的孩子往往都不太自信。”其实你们知道吗,往往孩子的自卑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

举个例子吧!

例一:

有一个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出门买东西,在路上碰见了同事阿姨,于是妈妈让自家孩子跟阿姨打招呼,可是小朋友没有第一时间跟自己的妈妈打招呼,于是这位妈妈就很尴尬的跟同事说了一句“不好意思啊,我家孩子怕生不爱叫人。”

这种话在孩子听来就是一种贬低,妈妈都砸贬低自己,所以他就是一个内向不自信的人啊。

例二:

有个孩子成绩本来就不是很好,但是有一次好不容易考试考了个七八十分,他真的很开心的跟自己的妈妈说这件事情,可是他妈妈一点都不开心,还训斥了这个孩子一番“开心什么?别人考试八九十分的你怎么不比比?一天到晚都不知道你学了些什么东西!”

有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打击自己的孩子,甚至是我们虽然不断的告诉自己要爱孩子本来的样子但是总是忍不住的贬低孩子,亲手将孩子推进不自信的深渊。

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在源头上改变自己的行为,你做出的一些想要解决孩子不自信的行为就是没有用的。你一定要相信所有父母就是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鼓励孩子在自主尝试中获得成就感,耐心等待孩子把自己的才干磨练为非凡。

当我们激发出孩子天性中最强的一面,孩子会用汗水和成就,把自卑升华为对生命柔和的谦敬。我相信,自卑自然就会变成自信了。

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不在自卑该怎么办


现在很多孩子因为一些因素变得不是那么自信,甚至有害有些自卑。那么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不在自卑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要深刻意识到自信对人生的重要性,自卑的性格会影响自我判断,从而错失良机。就比如说,错过不错的职位;丢失暗恋已久的情人;丢掉改变一生的机会等。当我们困顿于人生的“海洋”时,自信就是我们航行所需要的动力,基本上父母都非常关心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我们该如何培养宝宝的自信心呢?

孩子自卑怎么办?做到3点,给孩子一个不匮乏的童年,走得更顺更远

1、母子互动时,妈妈模仿孩子的动作,可以培养其自信。

我们常会注意到,当与孩子做游戏时,宝宝有一个动作,被妈妈模仿了,他就是高兴地手舞足蹈,并“咯咯”大笑。这也包括母子互动时,传递一些物品,宝宝把物品给妈妈,然后妈妈又传给宝宝时,他会非常愉快。

宝宝的兴奋从表情上毫无遮掩地表露出来,令我们不解的是,宝宝从这些模仿游戏中,为何如此快乐呢?这是由于妈妈模仿了宝宝的动作,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让自我意识更加强烈。有时候,我们大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我们接受领导分配的一项组织员工活动的任务时,号令大家一起参与时,我们不是也在为自己出色的组织能力而自豪吗?我们内心为能够左右员工的行为而高兴。宝宝也是这样,他认为自己可以左右妈妈,你看,妈妈在学我的动作。在这样的亲子互动中,孩子知道了自己的价值,这样的感受就是自信心的土壤。

2、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和外界沟通的成功。

孩子与外界成功沟通,是孩子发出信息能够被父母接受到,并能够及时回应。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自身感受和需要。当自身感的需求和感受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相反,就会对自身有一种否定和怀疑的态度。

当宝宝接受妈妈喂奶时,宝宝吃饱后,就会出现一些抗拒动作表示自己已经饱了,不要再喂了。有时候,妈妈没有读懂宝宝的意思,继续给宝宝喂奶。宝宝用手推开妈妈手,只是动作还比较轻微,有时候收效甚微。宝宝在阻止失败后,可能会因为实在咽不下,而出现呛奶的情况,而结束喝奶。这种情况是母子沟通失败的情况。

沟通失败令孩子否定和怀疑。若这样的情况循环往复,或许会给孩子带来自信上的压力,对其成长带来伤害。

3、让宝宝了解自己的能力并不断提高。

自信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能力的增加或增强是不断强化自信的基础。母子在玩游戏时,可多注意宝宝的进步。只要宝宝取得一点点进步,就要多鼓励和赞美。即便孩子不会通过语言来表达,但从面部表情、语气之中能够理解这是妈妈在夸自己。

自信心对宝宝的成长非常关键。因此妈妈要注意在亲子环节强化宝宝的自信。孩子就会信心满满,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孩子喜欢搞破坏是怎么回事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宝爸宝妈们也开始发现了宝宝身上出现的一些坏毛病。比如说喜欢搞破坏,那么孩子喜欢搞破坏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前段时间《无敌破坏王2》不是上映了吗,看完之后我真的忍不住说这简直就是我家大宝的卡通版。当我看到主人公在故事里大闹互联网世界的时候,仿佛看到了大宝在我面前拆玩具车的场景。当即血压飙升,不得不说当妈之后看电影都要谨慎,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触景伤情”。

大宝搞破坏这件事情说起来可话长了,记得那是他一岁多的时候。老母亲我在经历了人类幼崽一年多的高强度“折磨”之后,本以为学会说话走路之后就天下太平了,但现实告诉我人类幼崽永不言败,败的只会是老母亲我。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说个子不大,但奈何“心比天高”什么东西都想上去摸两下,往往还掌握不住力度,就变成了“拆家现场”。面对一地狼藉,还能怎么办呢?只能叫猪队友收拾一下呗。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宝宝的破坏行为可分做“无意破坏”和“有意破坏”。1~2岁的孩子因为肢体协调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分析判断能力欠缺,对时间、空间、力度的把控都不是非常准确,因此有时候出现的破坏行为属于“无意破坏”。

当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逐渐发育完善之后,就会开始出现一些“有意破坏”行为,例如拆玩具、将堆好的积木推到,或者是正在和小熊玩偶玩耍,但却突然撕扯丢弃玩偶。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破坏行为并不是毫无理由的,宝宝的破坏往往也是思考的过程。

好奇心驱使

好奇是促使宝宝探索世界的第一动力,他们的行为准则上大概只有两句话:“那是什么?”“我饿了。”前者让他们了解世界,后者为了解世界提供动力。但往往在探索的过程当中会不小心造成额外损失,我家大宝每每好奇心上来的时候,不是打翻了他爸的电脑就是弄坏我的口红,一回两回我还能笑着面对,保持表面的和蔼母亲形象,但是次数多了我的小钱包以及暴脾气就不允许我保持这样的耐心了。趁早将贵重物品收拾起来,陪着孩子探索世界才是上策。

为什么我做不到

小孩子天生模仿力强,看到大人做什么就像这自己也尝试着做一下,但是孩子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孩子们想要像爸爸那样能够取到高处的物品,又像像妈妈那样娴熟地扫地拖地。但事实情况是够不到高处的物品,反而打翻了其他东西;想要拖地反而弄得房间都是水。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并且做出正确的引导。

吸引注意力

对于宝宝而言,家长的注意力尤为重要。一旦他无法获得想要的注意力就有可能通过破坏行为迫使家长将目光转移到他们身上。哪怕通过这种方式换来的关注是家长的责骂,孩子们也心甘情愿。所以当孩子突然莫名其妙发起破坏行为的时候,家长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破坏行为是再正常不过的,家长不必要为此焦头烂额,需要做的是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孩子正确地引导。

造成胎儿畸形的原因


胎儿弓形虫感染主要发生在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耳聋、弱智、脑积水等畸形,约2%的胎儿会被早期感染的妈妈传染,如果孕中期(5个月)感染这个病毒,大约50-70%的胎儿会被感染,但不会导致严重的胎儿畸形,可能会出现一过性脑积水。

每个准爸爸,准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生出来是聪明健康的,可是有些却是畸形儿,这是什么原因呢?

有几项检查要求孕妇必须做,其中一项就是早孕期的致畸病毒检查,包括: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B19微小病毒、水痘病毒和弓形虫感染。不仅要求检查每个病毒的IgM,还要求检查IgG,因为前者是表示孕妇正在感染病毒,后者表示孕妇已经感染过了。

这些病毒是目前人类能够发现的导致胎儿畸形的最大杀手。绝大部分胎儿畸形都与这些病毒的感染有关,最为可怕的是:孕妇感染这些病毒后无症状或有些轻微的不适,这些不适不需任何治疗就会消失。可是留给胎儿的是无穷的祸患。大部分病毒感染无药可治。

风疹病毒又叫德国麻疹,孕妇感染后无症状或有感冒的表现,喉咙不适或低热等。但是,如果孕早期即孕3个月前感染该病毒,胎儿会有80-90%的机会被感染,感染的胎儿中有80-90%会出现心脏畸形、先天性耳聋、先天智力低下和先天性弱视,孕妇一旦确诊风疹病毒感染,就必须继续进一步检查胎儿是否感染,如果胎儿感染,在医生看来,这个孩子是不应留下来的。但如果能够在孕前或孕早期就发现孕妇是否感染该病毒,处理起来就容易很多,例如:孕早期发现风疹病毒IgM和IgG同时阳性,表明孕妇感染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或者是重复感染,这种情况对胎儿是无害的。但如果孕早期IgM阳性,表明孕妇正在感染,胎儿也处在危险状态,应明确诊断。

巨细胞病毒可以导致胎儿小头畸形、黄疸、颅内钙化、发育迟缓等,胎儿可以在孕期的任何时候都受影响。

胎儿在孕早期感染微小病毒B19可以出现胎儿宫内贫血、胎儿水肿、心脏畸形等,孕5个月后感染该病毒对胎儿就没有影响了。

胎儿弓形虫感染主要发生在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耳聋、弱智、脑积水等畸形,约2%的胎儿会被早期感染的妈妈传染,如果孕中期(5个月)感染这个病毒,大约50-70%的胎儿会被感染,但不会导致严重的胎儿畸形,可能会出现一过性脑积水。孕期妈妈感染这个病毒可能一点症状都没有或者有感冒的症状。

水痘病毒会导致整个孕期的胎儿受影响,尤其是13-20周的胎儿会出现水痘综合症:包括:皮肤疤痕、眼睛缺损、四肢发育不良、发育迟缓和小头畸形等。

生活中这些病毒是无孔不入的,而且没有症状的感染让人防不胜防,看到这里,怀孕的妈妈们,还有心情为省一点钱和你的医生讨价还价吗?

爱发脾气的孩子是怎么样养成的


爱发脾气的孩子是怎么样养成的?别总抱怨孩子脾气不好,家长先反思一下自己,我发现我家孩子脾气不好,孩子总是发脾气。我问了一句话,你或者宝宝爸爸是不是也是容易发脾气,后来她说是的,她自己也总是脾气不好。

我们发现,孩子是复印件,而家长是原件,如果发现孩子身上某个问题,首先可以反思的就是自己是不是这样。如果孩子容易发脾气,通常家长里面一定有一个也是容易发脾气的,要不就是妈妈要不就是爸爸,如果不是爸妈带的,爷爷奶奶带的,那么也有可能是爷爷奶奶。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情绪不好,自然会影响到孩子,孩子看样学样,同时,你的情绪带给了孩子,孩子无法排解,自然也只能通过发脾气这样的方式,或则有些孩子一直活在害怕里面,越来越胆子小。

首先妈妈方面,自己会发脾气,一定是自己先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

给予妈妈以下几个建议

1、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先深吸气,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发脾气,转到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比如看到孩子写作业慢会发脾气,自己的感受是生气,无助,需求其实是,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能以后更好,孩子好了,自己也能更轻松。

等到自己能够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之后,就会发现脾气已经下来很多了。对自己有了更多的接纳。

2、也有很多的平时处理情绪的方法

比如自己可以用深吸气深呼气的方法,比如自己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去做饭,听歌,听音乐。比如用运动的方式。比如用倾述的方式,在妈妈群唠叨一些,和亲朋好友倾述一下,等等都是你处理情绪的好方法。

第二个方面,妈妈有这样的情况,除了调节情绪之后,还可以找一些工具或者方法处理时间

比如,经常会对孩子啰嗦发脾气是孩子不好好做作业。那么不需要多和孩子啰嗦,就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事,给他自己时间选择去做作业就可以。有时候,让孩子有自己的权利决定自己做事,反而更好过于家长盯着让孩子做事。

只有自己改变了,孩子才能去改变。

孩子发脾气,先教他去识别他的情绪,比如买几张情绪脸谱,孩子不知道表达就指出来他是哪个情绪,然后再教孩子排解情绪的方法,逐步进行就可以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