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养成一些坏毛病,这时候就需要父母们去制止了。那么孩子身上的行为需要制止的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世界上的人各种各样

不是每个人都会无条件的忍受熊孩子

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教育好

你不舍得教训孩子

这个世界会替你好好教训他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4种行为

该打就打,别不忍心

脾气不好,爱骂人

如果一个孩子只是发脾气,还尚可理解。只要弄清原因,加以引导,孩子的情绪也会慢慢变好。

如果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乱骂人,就要引起重视了。

一个人的言语,代表了这个人的教养和素质。

孩子在骂人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制止,如果孩子不听,还和大人顶嘴,这时候就有必要给孩子一些小小的惩戒了。

偷窃

前段时间,一段父亲暴打儿子的视频在网上传扬开来。

事情的起因是,孩子偷拿了家里7000块钱,并和朋友一起偷偷花掉。

孩子的父亲得知后,拿着棍棒将孩子堵在床上,这位父亲虽然生气,但并没有失去理智。看似打了很多下,实则并没有下狠手。

打到最后,父亲也忍不住痛哭起来。

一方面,他为儿子做错事感到痛心。另一方面,他又对自己教子无方,而感到自责。

对于父亲的做法,大多数网友给与了理解和支持。

爱欺负别人

一个家长最大的恶,就是纵容孩子的恶。

孩子小时候欺负别人,有的家长不但不去制止,反而拍手叫好,甚至以此为傲,

家长的这种纵容,实际上是一种助纣为虐。

所有的恶都是从小积累的。家长应该时刻告诫孩子“不以恶小而为之”。

习惯性推卸责任

孩子犯错的时候,习惯性的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错,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错误。

一个人从小没有责任心,长大以后也很难有出息。

略施小惩,是要让孩子记住:做错事,就要勇于承担责任。

打孩子,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孩子记住自己的错误,以此为戒。如果掌握不好方法,反而会适得其反。

惩罚完孩子后,要及时沟通,让他明白为什么挨打。

最后,一定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打你不是不爱你,而是希望你变得更好。

相关推荐

制止孩子的有害行为


有一部分孩子常常发生有害行为:他们或损坏物品、玩具,或攻击伤害别人,或无意伤害自己,所有上述现象,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造成对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害。作为成人,怎样才能积极制止孩子的有害行为呢?

当成人遇到孩子发生有害行为时,家长应认真分析原因,然后采取以下措施。

1、因年龄特点、身心发育不完善引起的有害行为。孩子年龄小,手脑协调能力不很强,不能像大人一样做任何事情都得心应手。如吃饭时打碎了碗盘,不小心摔坏了小闹坏等。对此,成人一方面要肯定孩子的积极因素,原谅孩子的过失,一方面要温和、亲切地告诉孩子做事要小心,并教给孩子一些具体方法。利用当时情境做游戏,进行轻拿轻放的强化训练,也是积极制止此类有害行为的好方法。

2、因缺乏生活经验引起的有害行为。孩子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安全常识,也容易发生有害行为。如有的孩子过年放炮炸伤了自己的手脸,有的孩子因玩火烧伤了自己的身体,甚至引起火灾。处理此类有害行为,是要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告诉孩子不能随便玩火玩电。还必须教给孩子一些生活经验以防微杜渐。

3、因孩子身心不适发生的有害行为。孩子心情不愉快或身体不舒适时,也会发生有害行为。如有的孩子稍有不满就摔东西。这时,家长应问清原因,给孩子讲清道理。也可以用转移注意法使孩子心情愉快,还可以进行冷处理,使孩子冷静下来后再行处理。如果是孩子身体不适,家长要及时给孩子看病,以解除发生有害行为的“病因”,做到防患于未然。

4、因受不良环境影响而造成的有害行为。一位名人曾说,孩子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他就学会指责;孩子在敌意的环境中长大,他就学会打骂。由此可见,不良的教育环境是孩子发生有害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孩子经常看武打片,而动辄打人;有的孩子因父母离异性格孤僻常爱骂人;有的孩子长期受批评,因而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所有上述现象中的孩子,就像一只好斗的小蟋蟀一触即发。因此,家长必须慎重处理这种孩子的有害行为,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要严肃批评,又要关心爱护。如果孩子的有害行为还不能得到抑制,家长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惩罚手段,但切忌惩罚过度。平时,成人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团结、和睦、相敬相爱的家庭环境,经常给孩子讲模范人物的故事,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5、因其他原因造成的有害行为。有的孩子因“路见不平”就会“拔刀相助”。在这种有害行为面前,成人切忌粗暴,要耐心寻因,有的放矢,进行劝阻。

如何制止孩子的辱骂行为


情境

有几个孩子常常辱骂对方,我也好几次听到我的孩子这么做。我该怎么样去打断这种行为呢?

思考

被辱骂的孩子明显会受到伤害,但是那些用辱骂去攻击别人的孩子同样也会让自己受到伤害。为了双方的和谐,最好的方式是坚持要他们不再辱骂彼此。

解决方法

1避免在其他人面前责备他或者对他说教,而让他感到羞愧,因为你的目的是要阻止孩子辱骂的行为;立刻把孩子打断,并且说:“请你在厨房里待一分钟。”把孩子带到一旁私下和他讨论。很坚定地声明你的立场,并设定一些很具体的限制。

2许多孩子用辱骂来表达他的愤怒。给孩子一个其他的选择,教导他当他生气的时候可以说些什么。例如,教他用比较尊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或者讨论其他选择,例如,走开。解释这些技巧跟辱骂相比较之下的好处。

3设定辱骂之后的行为后果。如果孩子辱骂是因为他很愤怒,则可以设定如下后果:要求孩子用三种比较尊重的方式来改变他的用语。例如,如果你听见孩子大叫:“把我的东西还给我,你这个猪头!”你可以响应孩子,“好的,杰克,你知道规则。不可以辱骂。你可以用哪三种比较好的方式来说这些话?”如果孩子很不情愿回答,可以提供给他一个选择,“你可以现在就告诉我,或者休息一下,待会儿把它写在纸上拿给我看。”

4私下教导孩子当被其他孩子辱骂时如何恰当回应。例如,“你骂我是猪,那么你也是。”或者,“也许我要帮助你记得,我的名字叫莎拉!”几次之后,辱骂的人将会觉得不好玩而不再如此。

宝宝的哪些行为不应该制止


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宝爸宝妈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会做出一些行为举动。有些行为在宝爸宝妈严重可能是坏毛病,但却不能制止。那么宝宝的哪些行为不应该制止?一起来看看吧。

吃手指

小宝宝成长过程中,会有个口腔敏感期,这时候宝宝会一直想吃东西,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会不停地吃自己的手指。如果你家宝宝到了这个时期,家长可不要直接制止,建议各位家长,你们需要做的是修剪好宝宝的指甲,保证宝宝小手干净卫生,不让他们在吸吮手指的时候受到伤害。

等过了口腔敏感期,宝宝这一表现自然就会停止。家长不分情况,盲目制止反倒会对宝宝造成伤害。

乱扔物品

可以说没有哪个宝宝不喜欢扔东西的,家长看到宝宝扔东西先别着急“教训”宝宝,给大家普及一下,对小宝宝来说,扔东西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特有的一种“游戏力”,小宝宝正是通过不停的扔、接、扔,这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去强化对事物认知的。

聪明家长看到宝宝扔东西,会参与进去,并且借此机会给宝宝介绍他们扔的东西。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在家里开辟一块地方,专门作为宝宝扔东西玩的游乐场所。

吃饭时用手抓

有心的家长会发现,宝宝1岁左右进入吃饭敏感期前后,会有一个阶段,吃饭的时候总是用手抓饭,大人可不要以为这是小宝宝调皮捣蛋,其实是他们进入了“自我意识发展的敏感期”,如果家长一味制止,就是在破坏宝宝的自我意识。

和小朋友抢玩具

很多小朋友都是在家的时候自己的玩具怎么也不玩,但是如果有其他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刚拿起他的玩具,小家伙们就不愿意了,直接上去抢玩具,如果已经会说话了,嘴巴还会说着:我的、我的玩具。

如果你家宝宝也是这样,那就对了,宝宝小的时候会有个时期他们开始有了“归属感”,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这时候家长不要训斥宝宝,正确的做法是家长耐心和宝宝讲解,告诉他们小朋友只是玩玩,玩过之后玩具还是咱们的,这样很多宝宝就会同意分享了。

宝宝的成长需要很漫长的一个过程,每个阶段他们都会有这个阶段的一些特有表现,这些都是正常的,家长不要一刀切以为这些都是坏毛病,很多时候这些你看似是坏毛病的事情,却对宝宝的成长很有帮助。

孩子爱妈妈的行为有哪些


各位宝妈,你们在照顾宝宝的时候是否有烦过宝宝?其实有时候孩子烦你恰恰是爱你的表现。那么孩子爱妈妈的行为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孩子就是这个家庭的希望,一家人都会把爱投注到孩子身上。而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和孩子表达爱的方式,很多时候是截然不同的,这就导致了孩子明明是在跟妈妈表达爱,结果却被妈妈当成了“烦人精”。

孩子有这几种行为,不少妈妈会“嫌烦”,实际是孩子爱你的表现!

1:不停地问妈妈问题

妈妈们第一头疼的就是孩子在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缠着妈妈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了,诸如“小花为什么不吃饭呀,她不会饿吗?”等等问题,千奇百怪,层出不穷,从小猫小狗再到宇宙星空,孩子的想象力远比大人想象的要大得多,而妈妈们就算再渊博、再有耐心,也很容易被孩子问到“烦”。

实际上,这些宝宝们在跟妈妈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对于宝宝而言,妈妈是他们心目中最亲近的人,他们在了解新世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新奇的事物,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他们自然都想弄明白,而妈妈又是他们心目中最爱的人,所以,如果你被孩子纠缠着问问题,别不开心,这是孩子在告诉你“妈妈,我爱你”呢!

2:动不动就说“我告诉我妈妈去”

小朋友在互相玩耍的时候,很容易就发生摩擦,一旦闹到不开心,两个小朋友就会开始发脾气,互相找各自妈妈哭诉,“妈妈,刚才小花欺负我。”妈妈们在遭遇这类情况的时候,往往哭笑不得,自己一个大人怎么参与到孩子的矛盾当中?而有些小朋友,每次只要一和小朋友闹矛盾就会说“我告诉我妈妈去”,有些妈妈看了不免有些担忧,孩子这样真的好吗?

孩子在遭遇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爸爸妈妈自然不是什么坏事,对于他们而言,能够学会在遇到麻烦的时候,求助妈妈,说明他们明白很多事情需要尊重父母的意见。对于那些经常一有麻烦就找妈妈的孩子,妈妈要学会引导,鼓励他在求助你的时候,也向你学习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一昧制止,甚至嫌孩子太“烦”,要知道这也是孩子在表达“爱”呢。

3:一天到晚粘着妈妈

有些小孩子好像是牛皮糖做成的一样,一出生就开始粘着妈妈了,即使三四岁了,还是整天就会“找妈妈”。这类小朋友在安全感方面较之别的小朋友有些差,尤其是很多男孩子,如果表现出这样的问题,妈妈们可能会又担忧又气恼,甚至会故意不搭理孩子,用以逼迫孩子学会不再依赖于父母。

对于这种宝宝,妈妈们不用过于担忧,对于小朋友而言,早几年粘着父母不见得一定是危害多大的事情。而且,可能正是因为妈妈们过早地推开孩子,才让孩子始终学不会独自面对世界,不如先试着让孩子粘着自己,再一步步鼓励他去跟别的小朋友玩,去尝试到陌生的环境中。要知道,很多孩子可能也就这几年会粘着妈妈,以后再希望他粘都没办法了。

4:什么事情都要跟妈妈说

有些妈妈经常吐槽自己家孩子简直就是个“话痨”,什么事情都要告诉自己,在幼儿园里,老师夸了他、老师骂了他、同桌借了他一块橡皮等等一切琐碎小事都会跟妈妈说个不停,跟“唐僧”一样的,听得人头大。

在这里,小编就不得不说了,这种“甜蜜的负担”,妈妈们可能也就这几年能享受了,等孩子稍微大一点,独立以后,妈妈们就算想让孩子跟自己说说他最近遇到的事情,孩子也会闭口不谈了。所以,趁着小家伙还是很爱你的这几年,好好享受这种“甜蜜的负担”吧。

宝妈们,你家宝宝有这些表现吗?别嫌烦了,这恰巧说明你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很高,孩子很惦念妈妈,是孩子爱妈妈的表现,嫌弃孩子是会伤了孩子的心的!分享你的经验和看法帮助更多孩子健康成长吧!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