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过度兴奋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心理呢?如何帮助学龄前儿童管理过度兴奋?帮助学龄儿童管理过度兴奋有什么方法?

很多有学习和注意力问题的孩子家长发现他们的孩子总是精力充沛、热情高涨和乐观至极。这些都是很好的特质,但同时这也会有不良影响:这些孩子可能总是不知如何限制他们过度的兴奋和精力。

说得极端点,这些特质有可能会惹恼其他成人或孩子。通过理解为何你的孩子会变成这样,你就可以帮助他学习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反应。

下面三种行为提示你孩子可能需要你的帮助来学习怎样自控:

过度兴奋:在课堂上,如果他知道老师提出的问题答案他可能就迫不及待地说出来了,在一个规则游戏中,某个时刻他可能会大吵大闹。过度兴奋的标志包括有过分热情、完全主导谈话、打断他人、说话轻率和肢体动作多等。

不切实际地乐观:你的孩子可能对他的天赋和才能有着不真实的观点。比如说,他可能完全相信自己可以考试拿优异、踢球必能进,即使这个根本是不太可能的。过分乐观的征兆还包括认定自己拥有的技能没有一点夸张,你的孩子可能不会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或事件做准备,因为他自信自己一定会做好。

过度情绪化:你的孩子可能会对事件有着极端化的反应,可能会感觉过分好或过分糟。例如,如果他玩游戏时输了一局,他可能就会暴怒,甚至如果他没有拿到一块小饼干就会大哭。

这种失控引起的许多问题可能是出于不同的原因。这包括:

◆执行功能问题:“切换齿轮”对那些有执行功能问题的小孩来说是很困难的。当孩子们进入操场的时候,如果这时操场上充满着跑动和喧闹声,他们可能也会如此表现,他们也会变得很有活力和吵闹。

◆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他们的长项。结果,常常是出于好意的吵闹也可能会渐渐失控。当他们被周围环境过度刺激时,可能就很难让他们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的感受。

◆天赋异禀:一些有学习和注意力问题的孩子也可能是很有天赋的。这些孩子可能会不断地被刺激出新的激情,即使他们的听众早已失去了兴趣。他们也能极度敏感及对事物的感受很深,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和其他孩子在相同情况下相比将更多的专注力用于情绪反应。

◆ADHD:一旦孩子患有ADHD,他们就会刹不了车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他们不能慢下来也就意味着他们不能够注意到其他人对他们行为的反应。

你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观察他以搞清楚是什么触发了他,你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让他准备处理有问题的情景。知道什么时候他有可能会过度反应和有一个可行性的计划可以帮到他很多。

你也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秘密的手势或词汇,当要转换“齿轮”时你就可以用它来提醒孩子了。并且当他不能够阻止令人讨厌的行为时,那就要迅速让孩子隔离那个情景。随后,你可以和他讨论下次他可以用不同的应对方法,你也可以鼓励他去想出自己的方法来保持自控。

如何帮助学龄前儿童管理过度兴奋

看见你学龄前的孩子变得活跃是很好的,但是如果过度了,那就是另一个状况了。如果孩子有学习和注意力问题可能会比其他孩子更容易过分兴奋。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学习“冷却”过度兴奋是一个过程。并没有任何快速解决办法,但是有些方法你可以做,长远来说是有效的。

尝试使用这三个R’s:当你的孩子变得过度兴奋时,你要能辨识(recognizing),读出(reading)他变化的线索,找到下次你见到这些线索时回应(respond)的方式。

孩子被过度刺激

辨识:孩子在玩捉迷藏,其他孩子已经停下来了,但他还是在奔跑追逐、大笑甚至变得有些“疯了”。

读出线索:当孩子陷入游戏中时,他会比其他小孩叫得更响笑得更厉害。他不能够意识到游戏已经结束,他自己也不能停下来。

回应:站在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小孩中间,如果他允许被触碰,可以将你的手放在他的肩膀并对他说:“现在游戏已经结束了,你好像玩得很开心,但是现在是结束的时间了。”引导他进行下一个活动。

下一次的计划:设立一个你和他都同意的信号将能够很好地帮助他知道什么时间应该结束。当你看见他开始变得越来越吵闹和越来越兴奋时,给孩子一个5分钟的预警计划。

孩子过于沉浸其中

辨识:在一个生日会上,孩子拒绝把球放下并继续玩。你越是试图去阻止他,他就会越不开心,并且可能很快就会大喊大叫甚至踢人。

读出线索:你的孩子极度沉浸在游戏中,他玩得越多就越不能够注意到其他孩子在跟他讲话。他只会说:“让我再玩一下。”

回应:如果孩子陷在全面崩溃的模式时,他可能就不能接受你的帮助甚至会远离你。要确保他和他周围的人都是安全的,让其他人给你一点空间并且告诉孩子:“我会在这陪着你直到你冷静下来。”

下一次的计划:当你注意到孩子变得过分沉浸其中时,你可以打断他并给他一个10分钟的信号,在最后5分钟和3分钟时检查一次。当时间到了,你可以说:“你真的很喜欢玩它,现在是时间玩下一个游戏了。”

孩子过分迷恋事物

辨识:在公园里,另一个小孩子正在玩自己孩子最喜欢的秋千。他对着那个小孩大喊道他玩了自己的秋千并且试图将那孩子推下来。

读出线索:你的孩子整个早上都在说别人玩了“他的”秋千,当他看见其他小孩在秋千上,他就握紧拳头,整个人都被激怒了。

回应:把孩子从其他孩子的区域带走以确保他的安全。尝试着对他说:“我知道你一直很想玩秋千,现在你没得玩一定很不开心。”试着帮他重新找到方向:“让我们等他玩完以后再去玩吧。”

下一次的计划:帮孩子做好准备。试着说:“可能会有其他小孩在玩你最喜欢的秋千,你可以安静地在旁边等待或者玩其他的秋千。如果你不能做到,那我们就离开那里。”要试着帮助他理解自己的反应:“你注意到你在握紧拳头吗?我注意带你在开始生气的时候就会握紧拳头。”

如何帮助学龄儿童管理过度兴奋

孩子过分专注

辨识:你的孩子和他的朋友在玩电子游戏,他拒绝放弃控制别人,坚持说自己只是需要达到一个新水平。他的朋友想要离开,然后他就开始对他们大喊大叫。

读出可能的线索:

·音量提高:孩子对着游戏和他的朋友大叫。

·紧张的肢体语言:他靠近屏幕、来回踱步或做奇怪的动作。

·对周围环境的意识下降:你似乎不能听到你的声音或注意到朋友们坐立不安。

回应:暂停或关掉游戏。这可能会使他变得更不安,但是如果不这样他可能就不能注意到你。把他带到另一个房间,这样他就能冷静下来。如果他不愿意去,那就让其他孩子到一个不同的房间去。试着对他说:“我知道你确实很喜欢这游戏。但是你的朋友们感到被忽视了,被你颐气指使。在他们离开前你能保持足够冷静吗?”

下一次的计划:思考下设立电子游戏的基本规则(或者任何有可能触发孩子过度兴奋的东西)。只要孩子们遵守规则,可能每个人每次可以玩20分钟。你可以向孩子解释当他变得过于专注时你注意到些什么。在下一次你可以指出这些信息,他就可以开始监控和识别自己的感觉和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像什么了。

孩子过分沉迷事物

辨识:孩子的表哥表弟们对他的游戏不感兴趣,他就一直重复说:“但是我们要玩这个球。”当他们找到其他东西玩时,他会跟着他们,大喊着要他们一定要听他的。

读出可能的线索:

·深陷其中。你的孩子在家庭聚会前可能一直在说这几天和表兄弟们玩球是多么的开心。

·充耳不闻。他根本不听表兄弟们的建议或者对此缺乏热情。

·不能识别社交线索。他不能注意到其他孩子变得不耐烦或不舒服。

回应:让孩子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或者让其他人离开当前的环境。向孩子示范如何深呼吸,让他冷静下来。

下一次的计划:在去访客前,先帮孩子准备一下。让他知道其他孩子有可能不会做他想做的事。做下情境性角色扮演可以帮助他知道事情发生时他应该说些什么,你也可以帮助他学习自我监控,看看他自己是否可以知道他的“升级”。声音是不是提高了?身体是不是感到紧绷?

虽然可能需要你和你的孩子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学习怎样可以有效工作。从长远来看,你们的共同努力会比他独自努力更能让他管理自己的过度兴奋。

扩展阅读

过度的早教不适合中国儿童,容易内向不积极


社会的发展迅速,新一代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过高。促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所谓的“教育”。从而很大方面让孩子在本应该的年龄失去了童真。

1.不输在起跑线上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优生优育的概念一度进入年轻父母的大脑中。年轻的父母期待 孩子可以成长成最优秀的人,早教网,于是孩子们便遭殃了,从胎教、早教开始,孩子们就处在不同的学习和练习之中。除了这些,孩子们还要被迫接受各种艺术特长教育, 钢琴、绘画、英语、舞蹈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应势而生,可怜的孩子们整天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没有自由,没有选择,有的只是不断地学习和考级。如此成长环 境和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地残酷!时间久了,会导致孩子性格内向或是影响心理健康。

2.对你爱,爱, 爱不完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总是怀着好奇看待周围的一切,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们去了解世界并学习怎么生活和生存。有些父母却过于干涉孩子的一切,凡事都要经 过允许才可以,这个东西不准碰,那件事情不准做,扼杀孩子的思维空间和行动能力。孩子原本有许多想法,却在父母的过度干涉下变成一粒算盘上的珠子,只能是 拨一下动一下。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简直就是谋杀。

3.我的柔情你永远不懂

父母们总是担心孩子受到委屈,心痛孩子受累,于是孩子就像一个瓷娃娃一样被父母小心捧在掌心。孩子一天天长大,生活不会自理,遇到 问题只会哭,不会与人交流,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动不动就发脾气,自私自利,从来不懂得感恩,认为身边的人为他们服务是应该的,这样的孩子在父母的过度保 护中长大,将来又如何面对社会,如何生存下去?

4.你的眼睛背叛了你的心

孩子犯了一丁点小错 误,父母就小题大做,不是一顿臭骂就是拳脚相加。孩子看到父母就像老鼠看到猫一样,怕得要死。父母从来都不站在孩子的视野去看问题,发生问题时不分情况就 加以指责或是惩罚。早教网,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令孩子失去自信,并且变得内向,不喜欢说话与人交流沟通,并有可能导致童年阴影,长大后有暴力倾向或是犯罪心理。

本网站小编总结:不要让孩子在他童年的时候,身体背负很多,内心承受更多,让孩子在该童真的年龄玩耍就好,孩子才能用心去体会真是的生活。

如何管理宝宝的兴奋度


中国人对性格的传统审美观是喜静不喜动的,现在虽然很多家长都表示喜欢外向的孩子,其实如果让他们仔细描述一下就会发现,他们仍是喜欢有控制的活泼和适度的热情。

也就是说,中国的家长较之欧美的家长,对孩子兴奋状态的容忍度是相对低的,甚至对于稍大的兴奋度是有些反感的。而对于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还没有发育完善的宝宝来说,要做到“适度兴奋”是个很高的标准。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当我们要求孩子“适度兴奋”时,就不至于因为宝宝做不到而感到气愤和沮丧了。而家长平和的态度,正是管理宝宝兴奋度的基础。

虽然对宝宝兴奋度的管理是件很困难的事,但是,当宝宝能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兴奋度,将有利于他们长大后对中国文化环境的适应,更容易被社会所接纳。

让我们探讨以下几种情况下,看看如何管理宝宝的兴奋度吧。

情景一:外出就餐

带宝宝出去吃饭、参加聚会是很好的行为规范教育的机会。在新环境中,宝宝很容易兴奋,而宝宝这时的过度兴奋也最容易引起爸爸妈妈们的紧张和尴尬。

兴奋表现:在餐厅里尖叫,到处跑,到处摸,大吃或不吃东西,不断地叫着要回家。

管理攻略:

1.在家里玩餐馆游戏,让宝宝学习外出就餐的行为规范,对能够等待、使用餐具,并且不出声音等行为举止进行及时的夸张表扬。

2.带好外出“百宝箱”。“百宝箱”中包括:宝宝熟悉常用的餐具、围嘴、杯子,喜欢的玩具或书,以及宝宝偏爱的零食。

3.最初可以选择上菜快,且不特别安静的餐厅。这会降低你对孩子兴奋的敏感度,从而能够降低宝宝的兴奋度。

4.点完菜单,就带着孩子在周围浏览,看看橱窗摆设等,使宝宝的兴奋度得到有效的释放。等走过一圈回来时,饭菜也上齐了,宝宝也就很容易开心地和大家一起坐下来吃饭了。

小贴士:要意识到,无论你准备得多充分,都仍然有失控的可能性。在这种时候,立即打包回家再吃,并且让这个兴奋过度的小家伙看到你不开心的样子。

情景二:睡前兴奋

我们总认为孩子累了、困了就会比较容易入睡,其实当孩子的身体很疲劳时,往往会经历一波肾上腺素的补充。宝宝反而会表现得很兴奋。

兴奋表现:我们常说的“闹觉”就是表现之一。

管理攻略:

1.不要经常打破宝宝的日常习惯,对于这种能量爆发绝不可以用推迟睡眠时间的方式来适应,而恰恰是宝宝需要提早睡觉的标志。

2.情绪上理解,行为上坚持。一边温和地跟宝宝说:“妈妈知道你没玩够,你很想再玩一会儿,可是时间到了。”一边关上灯,轻轻拍宝宝入睡。

3.帮宝宝建立稳定的生物钟,可以让宝宝的身体知道是时候该睡觉了。

小贴士:不要觉得周末晚上让孩子多玩会儿,早上睡个懒觉是爱孩子,其实这样做只是对宝宝生物种的破坏,只有坚持按时睡按时起才能形成稳定的生物钟。

情景三:人来疯

这是宝宝常见的一种兴奋过度。作为家里的宠儿,一旦有了客人,往往会觉得被冷落了,所以会作出过分的举动来引起大人的注意。

兴奋表现:看见妈妈和别人说话,也就会有“妈妈是我的,不能光和别人说话”的想法。如果有小客人,也容易因玩具的分享而表现得情绪过分激动。

管理攻略:

1.提前打招呼。宝宝大约在两岁以后开始出现社交行为。初期,宝宝开始对其他小朋友感兴趣,爸爸妈妈的朋友同样对他来说是新鲜有趣的。对家里来客人感到高兴,并想参与进来,却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有的宝宝会躲在一边偷偷地看,而有的则以窜上跳下、高声尖叫来表达自己兴奋的心情。父母可以提前将客人的情况告诉宝宝,比如叫什么、长什么样、共有多少人等等,当客人来时,让宝宝自我介绍一下,同时做个小向导,带领客人参观一下家里,拿水果招待客人……这些都可以让宝宝慢慢学会怎样待客才是礼貌的,而不至于像没头苍蝇似的瞎兴奋。

2.适当关注。不要在客人面前斥责孩子,抱一下,哄几句,或者大人们干脆轮流陪孩子到另外的屋子里玩一会儿,关心他的需求,引导他如何去正确面对客人。

3.避免过度干扰宝宝的生活秩序。宝宝对生活秩序的要求很高,一旦打破规律就会使他烦躁不安,有时还会大发脾气。尤其是越小的宝宝对秩序越敏感,情绪很难控制。好客的你要注意,尽量避免在孩子准备睡觉的时间接待客人。

4.不要强迫分享。喜欢分享的人是因为感受到分享的快乐,而强迫分享并不会形成宝宝分享的习惯,反而会引起对客人的反感。允许孩子把最喜欢的玩具暂时收起来。可以教育孩子:分享的前提是自愿,也可以同时教会宝宝:当他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同样不要勉强别人与他分享。

5.采用“负强化”的方法。所谓“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人来疯。不要不好意思,对宝宝的过度兴奋行为置之不理,有一会就可以让他自己降温了。

小贴士:宝宝往往是利用了父母在客人面前的不好意思。以平常的心态和态度来对待宝宝的人来疯,才能让宝宝慢慢不疯。

情景四:学习时的过度兴奋

从生理角度讲,孩子们无论是在跑动、喊叫,还是欢呼、跳跃时,他们的大脑都是处于兴奋状态。而兴奋不仅是兴趣的起点,也是唤起学习动力的源泉,更是反映大脑灵敏度的标志。长期的压抑会使孩子丧失激情,没有兴奋域,也就减少了兴趣的激发点,失去了感受生活的勇气及创造新生活的心理动力;但过度强调在兴奋状态下学习知识,使兴奋成了目的,而不是手段,也是不可取的。

兴奋表现:经常看到宝宝跟着老师、家长非常兴奋地大声学习单词或一些科学知识。而过后问宝宝:“好玩嘛?”宝宝会回答:“太好玩啦!”而问:“学会了什么?”这时宝宝却一脸茫然。

管理攻略:

1.突出目标,不要为兴奋而兴奋,保护宝宝的大脑神经细胞不致过度疲劳。

2.多提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宝宝自己去探索,不依赖妈妈提供的兴奋刺激。

兴奋是精力高速奔放或快速消耗。管理好宝宝的兴奋度,对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及情绪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这些攻略能帮到你。

巧对“餐厅兴奋症”


餐桌上丰盛的菜肴,根本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他对那些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和肉没有任何兴趣,他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津津有味地吮吸手指,一会儿会发出狼一样“嗷嗷”的叫声,一逮到机会还要四处游走一番,反正就是不会乖乖地坐下来填饱肚子。面对这样的宝宝,你该怎么办?

尽管知道那个小家伙一到餐厅里就会出你的洋相,给你捣乱,但是你不可能完全避免带他外出就餐。而且,专家也认为:在教给孩子文明举止这个长期的课程中,外出就餐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功课。所以不要因为你的恐惧而免除孩子的这项社会实践活动。孩子并不是唯一一个需要学习如何就餐的人,大人也一样,有了孩子以后,将不再那般悠闲地在餐厅里享用美食,应该学习如何帮助孩子拿着玩具,保护孩子,并关注孩子安静地吃饭。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每次出去吃饭你都要严阵以待,时刻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只要事先有所准备,你完全可以尽情享受美食时刻。来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应该怎样做!

在这里我们为你提供能够让孩子愉快,也能让共同进餐的人愉快的5个策略。

1、选对地方。

很多时候,你所选择的餐厅以及你们到达的时间就决定了这次就餐是不是能够愉快地结束。避开就餐高峰,选择一个非高档餐厅是最明智的。这样不但餐厅服务快捷,而且服务员或者就餐的人也不会因为孩子引起的些许混乱而心生不快。

那么怎样可以在第一眼就知道自己是不是选择了一处适合幼儿就餐的餐厅呢?首先要看服务员的态度,看他们是对孩子微笑还是退缩,假如她还交给孩子一袋画笔,你就完全可以确定这里肯定是欢迎小孩子的。你也可以查看其他情况,比如他们给孩子铺上的不是桌布而是适合孩子随手涂鸦的垫子,餐厅备有一排儿童餐椅,甚至还备有儿童菜单,以及鱼缸或自动电唱机等。这些具有家庭氛围的布置能够让孩子很快地适应,并充满安全感。他就不会因为害怕或不适应而坐立不安,或者开始哭泣了。

2、避免长时间等待。

即使在刚进入餐厅时孩子的心情很愉快而且非常合作,但相信这种情况维持不了多久的。在餐厅的时间越长,就表示“灾难”发生的几率越高。所以,每次外出就餐时最好遵循一条规则:事先打电话预定,让餐厅先备好桌椅并点好饭菜,当你们到达那里时一切都准备好了,半个小时就可以吃完离开了。

假如事先做好详细的计划既不是你的行事风格,也不合乎餐厅的规定,那么你能做的就是要么等待要么先给孩子点一些饮料和点心,但是不论哪一种方法都有缺陷:让孩子枯燥的等待本身就行不通,但是如果点心和饮料就已经填饱了孩子的肚子,等正餐上来,估计孩子也吃不下了。给你一个建议,在饭菜未上桌之前,你可以准备一些玩具或其他东西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他玩一个手偶游戏,或者一起讲一个童话故事,都可以打败饭前的无聊,让孩子高高兴兴地等待饭菜上桌。

3、随身携带喜欢的物品。

实际上,带幼童到餐厅就餐最好的建议就是那句著名的口号:时刻准备着。也就是说要随身带好童话书、画笔、玩偶以及其他最受孩子喜爱的小东西等等。

除了要准备好这些娱乐性物质外,你还可以带些孩子平时最喜欢的餐具,就像妞妞妈一样,因为担心20个月大的女儿不习惯餐厅,所以她总是给女儿准备好最喜欢的勺子和不怕摔的小碗,而且每次都要带3把勺子,如果一把掉在地上,马上就能有一把干净的可以用。另外,也别忘了带上孩子常用的围嘴和杯子等。

4、在上菜前可以带孩子看看周围景致。

与其坐在桌子前等待,还不如在孩子还没开始烦躁之前就带着他四处走走。很多餐厅都有漂亮的大鱼缸,和各式各样的鱼、虾、螃蟹,顺便教孩子认识一些生物也不错嘛!另外,很多餐厅的装潢也很好,有小桥流水,还有竹林木椅,带宝宝参观一些,让他摸摸石磨,看看辣椒,既认识了景物,又消磨了时间一举两得。

乐乐妈每次带21个月大的儿子外出就餐时,只要一点完菜单,就带着孩子在周围浏览,看看商店橱窗等,等走过一圈回来时,饭菜也上齐了,儿子也饿了,就会很开心地和大家一起坐下来吃饭了。

5、该放弃时就放弃。

不管你怎么努力,总有控制不住局面的时候。有一次天天妈带天天去一个新地方吃饭,差不多刚坐下,麻烦就来了。天天妈回忆说:“餐厅的高椅太矮了,孩子的下巴刚刚够到桌面,这令她很不舒服,开始烦躁,我知道一时半会她是不会安静下来的,虽然这时候饭菜都已经上来了,但我们还是决定打包回家吃。”假如直觉告诉你孩子无法保持安静,也许离开是最好的办法了。

你和孩子在餐厅里可以做哪些游戏?

千万不要和孩子玩捉迷藏、老鹰抓小鸡一类大动作的游戏,这样不仅会影响周围客人进餐,还会让宝宝过于兴奋影响食欲。这里我们有一些安静而有趣的游戏介绍给你:

1.说悄悄话

对于2岁的孩子来说,小声说话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游戏的办法是让爸爸妈妈分别坐在孩子两边,妈妈趴在孩子耳边小声说一句话,然后让孩子悄悄地转述给爸爸,不能大声地喊出来,让别人听见。开始可以让孩子转述一些只有2、3个字的简单词语,转述成功后,再加长句子。这个游戏既锻炼了听力和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又消磨了时间,一举两得。

2.接龙

爸爸妈妈说上一句,让宝宝接下一句,唐诗也好、儿歌也好。这种互动游戏锻炼宝宝的记忆力和应变能力,宝宝成功地接龙后,千万别忘了夸奖他哟!

3.提线木偶

这个游戏是一个听声做动作的游戏。让孩子站在地上,爸爸妈妈可以口头发出指令:“摸鼻子”、“踢腿”、“弯腰”、“和爸爸握握手”、“亲亲妈妈”等。孩子依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做对一个动作加一份,做错了减一分。也可以妈妈发指令,爸爸和孩子一起做,看谁反应更灵敏。经常做这个游戏,孩子的理解和反应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进步。

100种童年心理阴影的成因


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小小的挫折,都有可能在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伤痕。心理学认为,人在早期所经受的一些刺激会形成不同的心理阴影,对人的一生产生不可预想的影响。就让我们好好的回忆一下,在童年时,我们曾有过哪些不愉快的回忆,它们是否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性格,生活习惯?我们又该怎样避免这些阴影在孩子心中出现?

1.父母经常吵架,担心他们离婚

2.一直认为父母是完美的,却发现他们有不良行为

3.父母离异

4.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不和或意见总不一致

5.被寄养在别人家里

6.生活在单亲家庭里

7.生活在重组家庭里

8.半夜醒来爸爸妈妈不见了

9.得不到父母的照顾

10.父母不孝敬老人

11.家中频繁更换保姆或直接照顾孩子的人

12.父母或较亲近的人患了较重的病

13.父母或较亲近的人突发意外

14.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

15.没有心理准备的亲子分离

16.父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悲观消极情绪

17.频繁搬家

18.没有与宝贝沟通就转园

19.受父母打骂或体罚

20.被大人强迫吃东西或喝水

21.家人当着孩子的面对他人说孩子“不聪明”等话

22.被大人戏弄

23.被大人用各种理由欺骗

24.做错事被大人辱骂

25.提出的问题让大人感到烦躁或者讥笑

26.给孩子设立过多的禁区

27.哭的时候被强行禁止

28.被父母当作出气筒

29.经常被大人恐吓

30.被当众严厉的批评

31.自己的兴趣总是被大人压制

32.父母总拿孩子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较

33.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和他人议论宝贝

34.无论怎样努力也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35.经常感受大人恶劣的体态语言,如:没有好脸色等

36.被父母强迫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37.父母过高估计了孩子的能力,总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

38.父母给买的东西都不是孩子喜欢的

39.被父母强迫按照他们的意愿装扮

40.从小被错位养育

41.有过独立呆在黑暗地方的经历

42.听过可怕的故事

43.看到暴力、血腥、恐怖的镜头

44.受到同龄或大孩子的欺负

45.听到过怪声

46.做噩梦

47.有过长时间在陌生地方独处的经历

48.看牙医或打针

49.被惊吓过

50.遭受过性侵犯

51.犯错误被当场抓住

52.走丢过

53.当众出丑

54.把父母珍爱或别人的东西摔碎了

55.心爱的玩具找不到了

56.挨饿

57.生过一场大病,有痛苦的治疗经历

58.被人殴打过

59.遇到过坏人劫持

60.受到大孩子的威胁或恐吓

61.被拐卖过

62.总是睡不够觉

63.遭遇精神病人

64.被某类公务人员(如警察)吓唬过

65.在浴盆或泳池呛水

66.异物卡住喉咙或进入耳朵

67.受到动物的攻击

68.被放在高处

69.被烫伤过

70.触电

71.穿很紧的衣物或鞋子

72.受过很严重的伤

73.因贪食某种食物而生病

74.被人冤枉或遭到不公平的待遇

75.觉得自己不漂亮、不可爱

76.被人嘲笑“长的胖”等

77.被别人说“这么笨”等

78.自我感觉好,但总不被别人承认

79.得不到老师的宠爱,什么“好事”都轮不到

80.和小朋友在一起总是不如别人

81.家庭经济拮据,经常被小朋友嘲笑穿戴

82.小朋友嘲笑自己的父母

83.向别人求助时遭到拒绝

84.因某种生理缺陷而被人侮辱、嘲笑

85.小朋友总是不和自己玩

86.和小朋友一起玩总受到排挤

87.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总是没有

88.家人或老师偏心

89.和最好的“朋友”决裂

90.家人或老师辜负了自己的信任

91.尿床被别人知道了

92.幼儿园里有一个总跟自己“过不去”的老师

93.在一次重要比赛中输了

94.有亲人突然离世

95.看到别人家里有亲人离世

96.家中有人犯罪

97.目睹交通事故等

98.家里的宠物意外丢失或死亡

99.动画片里的宝贝喜爱的人物死了

100.目睹宰杀动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