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成长过程中,安全感十分重要。而有一些家庭,不用宝爸宝妈们可以去陪伴,却能让宝宝有安全感。那么这样的家庭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听闻一朋友放弃过万的月薪回家带娃,赶紧问她理由。她跟我说,其实自己也不舍得放弃工作,但想到孩子的头三年最要紧的是安全感,就义无反顾地辞职了。同时她还问我,你也是在家带了三年娃的,你觉得你家乐乐安全感怎么样?我笑而不语。

我的这位朋友的观点跟我当初太像了。如今大家都在强调“给孩子安全感”,可“安全感”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给孩子安全感呢?

其实“安全感”简单一点说,就是孩子无条件地相信自己。在遇到各种困难或者挫折时,他相信自己是安全的,因为背后有最爱他的家人支持,同时他也相信自己有办法有能力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根据我的带娃经历,以下3种家庭带出的宝宝会很有安全感,但可不一定是父母经常陪着的哦!而且其中一种家庭会让你意想不到。

夫妻关系和谐的家庭

这个不难理解,毕竟孩子是从父亲和母亲那里各继承了一半的染色体,夫妻关系和睦了,孩子才觉得自己是完整、不被分裂的。

如果家里夫妻关系不和谐,总是吵架或冷战,小宝宝气息敏感,很能体会到其中的不良情绪。常处在这种紧张氛围中,会让宝宝产生身体上的不良反应,严重的会导致生病。而大一些的孩子,因为心理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将父母的不和误认为是自己的错,从而心生内疚,不利于安全感的建立。

简单一句话,看到父母相爱孩子才会安心,如果父母总是吵架,孩子潜意识里就会害怕这个家“散了”,又怎么能激发安全感呢?

妈妈情绪稳定的家庭

这个我深有体会。我在家带乐乐时,曾有一段情绪失控的状态,一旦乐乐做事不合我意我便拍桌子怒吼,吓得幼小的他哇哇大哭。很长一段时间,他一听到我提高声音就不自觉地要哭。那段时间他睡觉也不安稳,吃饭也不香,也很少笑。我知道,他的安全感受到了破坏。

宝宝在出生的头三年,跟妈妈的情感链接最紧密。可以说,妈妈的情绪能够直接影响宝宝的情绪。如果妈妈情绪多变,宝宝在身边战战兢兢,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会爆发,是很难有安全感的。

不过度溺爱,多让宝宝做主的家庭

这个家庭估计很少有人想到。很多家长不知道,过度保护其实是在给孩子的安全感减分。孩子只有在自己做事的过程中,才会获得掌控感和满足感,知道“原来我是有能力来处理这些事的”。

如果爸妈处处代劳,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就失去了尝试的勇气,总觉得没有父母的帮助自己做不好,这样肯定会削弱安全感。

最后想多说一句,宝宝安全感的形成,在于要有稳定的“第一抚养人”。如果爸妈工作忙,把宝宝交给奶奶或者外婆或者保姆带,只要这个第一抚养人能稳定地陪伴宝宝的头三年,宝宝照样能形成安全感。

相反,如果爸妈整天陪在宝宝身边,却做不到以上三个家庭做的事,宝宝的安全感也会不足。

你觉得你家宝宝的安全感够多吗?

相关知识

宝宝建立安全感有哪些小窍门


如果问你宝宝的安全感应该从哪里获得,可能很多人都会说,当然是要给宝宝足够的爱啊,还要多多的陪伴宝宝。

没错,这些对于建立宝宝安全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方法。不过,只要做到这些就足够了吗?

当然不是,那么今天就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建立宝宝的安全感还有哪些不能小看的地方吧!

无意中被忽略的榜样作用

可能在教宝宝懂礼貌、培养好习惯等方面,家长都会比较注意,会自己先做出榜样。毕竟宝宝的模仿能力超强,和宝宝最亲密接触的家长自然是他们模仿的第一对象。

不过你知道吗,在建立安全感上,也一样需要榜样的力量哦!对于宝宝来说,爸爸妈妈永远是最具权威,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一旦要面对陌生环境或事物,伴随着汹涌而来的好奇心,对未知的恐惧也会出现在宝宝的内心,这时爸爸妈妈的态度往往是宝宝内心感受的风向标。

在生活中不难发现,如果大人对某样东西表现出紧张害怕,那宝宝肯定也很难做到轻松接受。如果大人对某种活动强烈拒绝,自然宝宝也不会愿意去尝试。因为大人的感受会通过行为、语言或表情传递给宝宝,让他产生不安。而要消除这种不安,仅仅靠对宝宝进行言语上的安抚或鼓励,往往效果有限。

所以家长在遇到自己很害怕的东西时,要尽量保持镇定,可以选择带着宝宝暂时离开。遇到自己比较抗拒参与的活动时,也可以换一个宝宝信任的人陪宝宝去参与,尽量不要在宝宝面前反复表达不喜欢或排斥的情绪。而当宝宝主动表现出恐惧和抗拒时,家长不要强迫宝宝接受,只要平静地对宝宝解释清楚,并带他暂时离开引起他恐惧的事物就好。要知道,你的淡定对宝宝来说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安抚。

被过度使用的鼓励

其实宝宝在成长中的每个进步,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鼓励!鼓励可以帮助宝宝建立信心,让他更勇敢地面对挑战。恰当的鼓励也可以消除宝宝的紧张,让他更乐于去尝试。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界限,一旦超出就会变得过犹不及。可能你经常会看见这样的情景,有的宝宝不想尝试某种食物,家长却不厌其烦地鼓励他试试;有的宝宝想自己一个人玩一会儿,大人又没完没了地鼓励他去和别的小伙伴互动。这样的鼓励,往往会以宝宝的哭闹收场。要知道,当宝宝还没有做好准备去尝试某件事情的时候,过分的鼓励只会加剧他的焦虑,并让他更早地体验失败,这并不利于宝宝安全感的建立。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家长需要做的是掌握这个节奏并适度引导。比如你想让宝宝参与社交,那么不妨多带他看看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儿的场景,等到宝宝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后,再适当鼓励参与。只有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鼓励,才能让宝宝走得更自信。

建立宝宝的安全感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受着外界环境、大人的行为方式和心理暗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的安全感需要我们的悉心呵护。那么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做的呢?有没有失误的经历?又是怎样“收复失地”的?

怎么知道宝宝是否有安全感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宝爸宝妈们需要给足宝宝安全感,这样宝宝才不会哭闹。那么怎么知道宝宝是否有安全感?一起来看看看吧。

新生儿出生前三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孩子的智力发育、性格倾向等影响终生的重要因素都在出生后的前三年打下重要基础,而孩子的安全感,需要父母在孩子出生前三年必须处理好的一项事宜。

一般来说,越小的孩子就越脆弱,也就越缺乏安全感,而父母如果能够在孩子小的时候和宝宝保持紧密的联系,积极回应宝宝的需求,就能让宝宝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自然安全感满满。

有着充足安全感的宝宝,长大后无论是接人待物还是为人处世,心里都有一份自信在,也就会有更多的勇气来实践自己的想法,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而如果宝宝在小时候安全感需要没能得到满足,紧迫感就会伴随孩子长大,即便在长大成人之后也会性格保守、缺乏冒险精神,难成大器。

以我国的传统习惯,一般都是妈妈陪伴在孩子身边,妈妈是宝宝的主要照顾者,也因此成了宝宝安全感的最大来源。

为能判断妈妈是否能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有心理学家做了相关研究,将宝宝和妈妈之间的相处模式分为三类,即回避型依恋模式,安全型依恋模式和矛盾型依恋模式。

1、回避型依恋模式

有的宝宝似乎很“独立”,妈妈在身边时他常常像是没看到一样自己玩自己的,而妈妈有事离开他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反应,最多是在妈妈返回后看上两眼,并不在意妈妈是否在身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2、安全型依恋模式

这一类的宝宝看起来会和回避型依恋模式的宝宝有点相似,不会轻易闹人,但又有所不同:妈妈在场时,宝宝很安静很乖巧,但是会不时看妈妈几眼,确定她还在身边;而当妈妈离开时,宝宝会有些无助有些不安但不会大哭大闹,在妈妈返回后就会好转,并且会非常热情地欢迎妈妈。

3、矛盾型依恋模式

也有些宝宝过分黏人,一刻都不肯离开妈妈,不肯去自己单独玩耍,一定要和妈妈在一起,妈妈一旦离开就会放声大哭,然而如果妈妈返回他身边,宝宝却又会对妈妈又踢又打,似乎在报复一样,完全看不出之前对妈妈的依恋。

而在这三种相处模式中,唯有安全型依恋模式是比较健康的,是宝宝安全感需要得到满足后的表现,而其他两种情况则各有各的问题,总归不是什么好现象。

“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可要努力成为宝宝最亲的人,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哦~祝福宝宝们都能茁壮成长,身心健康~

宝宝缺乏安全感有什么表现


宝宝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心理上同样重要。而安全感,就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那么宝宝缺乏安全感有什么表现?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自身的安全感是心理健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婴幼儿时期,是孩子内心安全感建立的重要阶段,父母如果呵护不周,孩子就会有这3种表现。

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成长会受到阻碍。

一、喜欢啃手指

小时候有一个小伙伴都到了10岁了,还喜欢啃手指,我们还总是笑话他,后来长大后才明白,原来是因为他从小失去了父母,爷爷奶奶抚养,缺乏安全感。

其实孩子小的时候都有吃过手指,也就是孩子在2~3个月左右的时候,孩子非常喜欢吃手,这个时候孩子吃手是智力发育的表现,是孩子在探索这个新世界,

但是如果孩子超过了3岁还喜欢啃手指,那么爸妈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孩子缺乏安全感了,爸妈一定要重视起来。

二、摔东西

很多家长都被自家的“恶魔宝宝”折磨到崩溃,宝宝一点不顺心就会发脾气,最拿手的就是尖声咆哮和摔东西。

面对孩子的失控行为,家长先不要急着责骂,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也属于安全感的缺失。

三、睡觉爱蒙头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喜欢在睡觉的时候把头蒙上,蜷缩在被窝里,不被任何人打扰。他们觉得这样的感觉很更踏实,更安全。

如果有人打破了他的这个习惯,他可能会很难入睡,甚至会表现的很烦躁。实不相瞒,小编本人也是这样。

孩子这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妈妈看见了要给予更多的呵护。如果孩子已经6岁以上了,那妈妈可以给孩子多沟通交流,倾诉自己对孩子的爱。

如果孩子还不到3岁,妈妈可以多陪孩子睡觉,睡觉的时候拍拍他的肩膀,经常拥抱他,孩子的安全感就会慢慢建立了。

妈妈们要留心观察孩子的生活,如果你家孩子这3个特点都占了,那妈妈可别忽略了,他是缺乏安全感了。反思反思是不是平时太粗心了,对孩子的关心不够。

4句无心语让宝宝没安全感


与初涉人世的小宝宝对话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宝宝的安全感是需要您用心去呵护的,有时您的无心之语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再不听话打你了!”

情景再现:超市里,西西不停地要这要那,爸爸不许,西西一屁股坐在地上哭。爸爸觉得很没面子,便扬起手来吓唬西西:“再不听话打你了!”西西不但没止住哭,反而哭得更厉害。

专家分析:有时候,孩子的表现确实令父母很生气,气愤至极的父母经常在动手前警告:再不听话我要打人了。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恐吓还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反而会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孩子做出种种挑衅的行为激怒父母,如果真的挨了打,孩子会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如果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

“妈妈不要你了!”

情景再现:宝宝在饭桌上不肯好好吃饭,妈妈教训了她两句,宝宝故意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妈妈拍了她两下,还大声喝斥宝宝:“你再哭,妈妈不要你了!”

专家分析:两岁左右的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很有限,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去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难以理解,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离开,当成是真的离开。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假装遗弃孩子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对父母的强烈依恋关系会让他们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们在探索外部世界时,会有一种安全感做支持。如果假装遗弃孩子,那孩子会认为,最值得信赖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护自己的人没有了,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很大的伤害。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的儿童,均会出现行为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等表现。

“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情景再现:欢欢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欢欢妈手头上正忙,没空跟小欢欢慢慢解释,便说:“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欢欢妈小时候,她妈妈也是这么跟她说的。欢欢听后黯然地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

专家分析:儿童到了一定年龄便会提出“我从哪里来的”之类的问题。长期以来,“你是捡来的”几乎成了家长们的“统一答案”。事实上这样回答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使得亲子关系产生隔阂,部分孩子因为得到了这样的答案而整天闷闷不乐。孩子的提问反映出其渐渐长大,自我意识强了,也开始对生命的来源产生好奇,父母应该用生动而科学的回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我说不行就不行!”

情景再现:小丁睡觉前还吵着要吃糖,磨了很久还不肯睡觉。妈妈只好搬出爸爸来说服小丁。爸爸严厉地说:“睡觉前不许吃糖,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专家分析: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长头脑中的“子从父”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导致亲子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更会破坏孩子的公正心,妨碍孩子的民主意识、协商能力的发展,甚至还会滋生孩子的暴力取向。

家长不能轻视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应该把他们当大人一样平等对待。

10招帮宝宝重塑安全感

其实,爸妈也不必对自己日常的言行太过焦虑,是的,也许您一时心急,说出了伤害宝宝的话,但是这些偶尔的过失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去弥补的,关键在于家长有没有保护孩子感受的意识。人人都需要充足的安全感,小孩子更是,安全感对孩子日后成长及发育都有着重大影响,必须从小开始用心培养。

既然安全感对于孩子心理发展如此重要,那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注意和培养呢?有着丰富幼教经验的薛兰香园长根据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在此给家长提出10大妙招,相信对建立宝宝的安全感会有很大帮助。

第1招维持和谐的家庭气氛

当孩子经常处于父母言语不合或是肢体冲突的不安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离开我?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或是独自生自己的闷气,后者会把这股怨气累积在心中,长大后心中将会有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第2招经常且规律的亲情陪伴

现在有许多俗称的“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将孩子托付给保姆或是长辈照顾,自己则因为工作应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难得与父母见上一面。而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就像是玩伴一样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将很难养成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安全感自然也就无从建立或培养了。

第3招拥有稳定的经济基础

这里指的并非是生长在富豪之家,而是指家长有能力维持孩子生活上必需的支出,让孩子衣食无虞。现在时常有父母因为抚育孩子的难题而陷入困境,北京的一位父亲甚至因为上户口不顺利而亲手摔死了自己的儿子,还称“将来受苦不如早日解脱”。所以一定要保证稳定的家庭经济条件。

第4招故事拉近亲子间距离

故事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好的桥梁,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从爸爸妈妈口中说出来的故事。家长可以固定在家中某一块区域布置一个听故事的环境,可以在床上,也可以在沙发上,每天都有一段固定的时间用来讲故事。一边讲故事,一边将孩子搂在怀里,通过这种语言上的沟通及肢体上的接触,从中建立孩子所需的安全感。当孩子逐渐长大后,他学会使用的词汇也愈来愈丰富,此时父母也可以陪伴孩子阅读童书绘本,通过书面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但能够训练孩子的口语能力,同时还能丰富孩子的想像力。

第5招找出孩子不安的原因

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环境上的灾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说地震、天空中的闪电等,这就是有些孩子对大自然感到恐慌的原因,或者是过大的声响、突然的惊吓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不安的来源。这时父母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师或其他音乐、艺术的治疗,协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第6招从游戏中得到安全感

陪伴孩子参与活动,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肢体接触,这都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时可以多花点心思,设计一些简单的家事、游戏,或DIY手工劳作等,让孩子从做中学,同时也让亲子情感升温,沟通更加顺畅!

第7招容许孩子哭泣

有时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让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无援,比如生病、争宠,或是被隔壁小孩子抢走一颗糖果等,这时孩子哭泣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来寻求一些安慰。不过有些父母却以训斥的方式不准孩子哭泣,薛兰香园长认为此举是不可取的,因为适当的哭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及时排除负面情绪,协助建立安全感。

第8招别把应酬带进家庭

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来说,家中的访客不宜过多或过于频繁。除了孩子可能会模仿大人一些不良习惯,例如打麻将、大声喧哗之外,同时也会因访客的到来而扰乱孩子平时规律的生活作息。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除了公园或是书店之外,尽量不要带孩子去嘈杂的场所,因为外在环境有太多不可预知的突发状况,单纯而规律的生活环境及作息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更为有利。

第9招不要将教养责任推托出去

良好的家庭依附关系对孩子有着一辈子的影响力,养育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保姆或幼儿园等毕竟只能提供协助,根本无法取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而恰巧有些家长的观念就不是特别科学,他们让为既然已经付钱给幼儿园或学校,那么老师就应该负起所有的教养责任。殊不知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则的话,那么孩子回到家中一样会受到不良影响,同时也无从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第10招分阶段排除不安因素

造成孩子不安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亲人的离开、吵杂喧闹的环境等,而怕黑恐怕是最常见的原因,此时家长可以渐进式的方法来排除令孩子不安的因素,例如先在房中预留一盏小灯,一边说故事,一边陪伴孩子入睡,或是放点轻松的音乐给孩子以安慰,以徐徐渐进的方式来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培养起健全、足够的安全感,那么成年后心理上的缺陷将可能无法完全修复。其实想要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很简单,只要爸爸妈妈付出全心全意的爱,再加上一个单纯且规律的生活环境,那么在无形的熏陶之下,父母自然就可以拥有一个充满自信及安全感的健康宝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