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事“瞒”着大人,总是有原因的,我们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1、为给成人一个惊喜而暂时保密,以成人的惊讶换取心理的愉悦,如觉得“好玩”、“有意思”等。这类行为往往是从故事、儿歌或影视中模仿来的。对此,成人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耐心等待,成全孩子的美德,并肯定其良好动机。千万不可误认孩子是有意捉弄自己,烦躁恼怒,使他委屈、扫兴。

2、出于好奇,做成人不许做的事。知道不应该做,却又克制不住强烈的探究欲望,便愉愉去做。如玩手表、打火机等。对此,成人不要只责怪孩子不听话,而应讲明道理。也不妨指导孩子摆弄一会儿,以缓解其好奇心理。

3、坚持自己正当要求,不顾成人阻挠而暗地行事。这体现了孩子的独立性,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因此,成人应以民主的态度,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给他们一定的活动自由。

4、为维护“自尊”,不愿暴露缺点。如不让成人看自己的作业,是不愿接受成人的指责或嘲笑,这种行为是自我意识的另一种表现。成人应注意:

(1)从孩子实际出发,不提过高要求。

(2)保护孩子“自尊心”,多肯定成绩,不讽刺挖苦。

(3)以建议方式指出缺点,耐心帮助。

(4)教育孩子虚心接受批评意见。

5、为自我保护、逃避惩罚而隐瞒过错。这主要是由于成人过分严厉造成的。因而,平时成人对孩子应理解、宽容,心平气和,耐心说服,教育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切忌简单粗暴,酿成“猫鼠”关系,导致连锁反应。

6、受个性特点影响。内向型或抑郁型孩子往往少言寡语,似乎“心事重重”。他保守“秘密”,往往并非是有意的,多半是与腼腆、羞怯、被动的个性有关。因而,成人不应责怪孩子“不坦诚”、“不贴心”。而应耐心疏导,培养其活泼开朗、乐于交往的良好性格。

总之,孩子的“秘密”是复杂多样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有意的,也有无意的。上文所列是几种主要情况,成人不能简单地给他们下“对”还是“错”的结论,应本着尊重、理解的原则,积极探究孩子的心态,因势利导。对于某些不涉及道德原则的小秘密,不必追究,无须揭穿,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相关推荐

孩子几岁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可是你知道小孩子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自己的秘密的么?看着那个曾经全心全意依赖于你的小家伙,忽然之间有了小秘密,有些事情不再跟你说,甚至会说一些谎话来应付你,心理是不是有一丝孩子长大了的自豪,还有那么一丝失落?想开些也还好啦,孩子终会长大,当他们有了秘密,也不需要太过担心,正面应对就可以了。

0~3岁:没有秘密

3岁前,孩子一直活在与父母等抚养者依赖、共生的世界里,总是把自己与别人的想法、体验混在一起。他们尚未建立“自我”,因而也没有秘密可言。

3~4岁:秘密萌芽

在3岁左右,孩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分离,逐渐学会用“我”来称呼自己。他能意识到有些事情自己很清楚,而其他人却并不知情,“这是只属于我的东西”,于是秘密出现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天地,是他的内心世界。当然,这时的孩子对于要保守秘密还是公开秘密毫无意识。

4~5岁:感受秘密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隐约感觉到秘密的含义,但依然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和本质,所以,只能说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仅此而已。如果问一个5岁的孩子什么叫做秘密,他可能回答,“我已经告诉别人好多秘密了。”可见,他还根本没有办法保密。

学龄期:为秘密困惑

大部分6岁的孩子会为该不该把秘密说出去而发愁。尤其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和成人的要求相抵触的时候,他学会了“阳奉阴违”,由此产生了“见不得光”的想法或做法。一方面他希望追求独立,通过保留自己的秘密而获得独立自主的感受;另一方面,他又会为自己保留了秘密而内疚。

青春期:守卫秘密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独立自主的意识迅速提升,孩子心灵的空间仿佛一下子被打开似的,秘密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范围逐渐扩大。他们要更广更多地接触社会和人生,于是开始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来隐藏属于个人的秘密。比如不少孩子开始转向记日记,在日记中倾吐自己的“秘密”。同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要为他人保守秘密,这表明他已经逐渐具备责任感。

宝宝不愿自己上厕所怎么办


毛毛2岁半了,每次大小便时都会叫大人陪他一起去厕所,尤其在大便的时候,必须有一个人在厕所里陪着他,不愿意自己一个人。有的时候妈妈喂他吃完饭,自己端起饭碗刚要吃,他却说要大便,还必须妈妈陪着,妈妈没办法,只得放下饭碗去厕所陪着他。

宝宝不愿意自己上厕所的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宝宝胆子小,心里有些害怕。可能厕所离大人吃饭的地方比较远,听不到大人的声音,会让宝宝觉得不安全。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听过了不少故事,对故事情节里一些可怕的动物和人物有了记忆,会产生一些联想和想象,自己吓唬自己,因此不肯独处。这样的宝宝往往不仅不愿意自己上厕所,也不愿意自己在房间里玩而没有大人的陪伴。

可以试试这样的解决办法,提高厕所灯光的亮度,使厕所的光线明亮而柔和;在厕所的墙壁四周贴上一些宝宝喜爱的可爱的卡通形象,比如笑容可掬的米老鼠、美丽温柔的白雪公主、漂亮的赛车等等,让宝宝觉得这个环境很亲切、很安全,不会使宝宝产生一些恐惧的联想;在厕所里喷洒一些气味清新的香水,比如花香、水果香都不错,好闻的气味也会对宝宝的情绪起到安慰作用。

二是宝宝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有的宝宝每次要大便时,都得大人把他领到厕所,打开灯,帮他脱下裤子,把便盆送到他屁股下面,让他坐稳,然后坐着陪他,自己一点不会自理。这当然与大人的教养方式有关,如果你不要求宝宝学会自理,不给宝宝自理的机会,宝宝当然会把更多的麻烦留给你。

其实,2、3岁的宝宝除了不可能要求他自己擦屁股以外,已经可以训练他大小便前自己脱下裤子,自己找盆坐下,拉完之后再叫大人来帮忙擦屁股。可以循序渐进,比如,如果穿的衣服较多时,你可以帮他脱下外面较难脱的裤子,让他自己脱下内裤,到夏天时宝宝就更容易自理了。注意宝宝穿的裤子最好是松紧带的,而且不能过紧,便于宝宝穿脱。宝宝经常会玩得忘了大小便,直到憋不住时才想起去厕所,如果裤子不便穿脱,就很容易使宝宝陷于困境。另外还应把宝宝的便盆放在厕所的墙边或一个角落里,这样宝宝自己找盆坐下时,有个参照物和扶助物,避免情急之中把盆坐翻,或者宝宝没坐着盆却坐在了地上。多锻炼几次后,宝宝自己就会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也就不用大人帮忙了。这时要及时给予宝宝表扬和鼓励,渐渐宝宝就会习以为常了。

孩子有逆反行为怎么办(二)


5、不要笑他老是和你对着干,要对这种逆反反应认真对待,要尊重他有反对的权利。

6、不要失去你的冷静,你一急躁,会使情况变得更坏。你是成年人,你可以控制情景,你不要添柴加温。

7、你要强调他的好行为,这比惩罚逆反有效得多。

8、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接受他和你不一致的意见。比如让他坐进汽车,他不去,的确,踏板太低了,他是坐不进去,则可以抱他一下;又比如要他到厨房拿个杯子,他正在搭积木,不去,也可以原谅他不去。

9、儿童往往不愿接受你的命令,因为接受了,就等于承认你的权威性了。往往他故意和你反着说、反着干,经考验你的权威性,或者说试试自己的独立性、自治性。

10、为了减少孩子说“不”和对着干的机会,可以在家里的暖气外面加上一个罩子(以使他不能去摸,减少禁止的命令,也减少他对着干的机会,少说许多“不”字),也要把易碎物藏好,把DVD放在够不到的地方。

11、在他受到某些不能拿的东西的诱惑时,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他解释一些事。不要只说这个不能拿、那个不能动,而要用他能懂的话对他说为什么不能拿、不能动。比如他想玩妈妈柜子上的花瓶,你可以说:“宝宝,这个花瓶掉下来会打破,把手划破了,会流血”,说完给他一个塑料的盒子,教他把糖块装进去;又比如他想玩爸爸的音乐碟,可以说:“这是爸爸的,他回来要听音乐,你拿走了,他就没法听了。我现在和你一块儿听几首歌,好吗?”又比如,他要吃小狗碗里的牛肉,可以对他说:“那是小狗吃的,你吃了他就没有了。来,妈妈给你吃两块巧克力,好吗?”等。你对孩子说:“不洗手有细菌”,太深了,他不能理解,所以效果不好。可以说:“你不洗手,手上的沙子就会粘到你的眼睛里面去,这样,眼睛会疼的哦!”

12、当孩子由于你的制止,真的服从了,则要大大表扬。

孩子有逆反行为怎么办(一)

孩子有逆反行为怎么办(一)


有逆反行为的儿童,脑子里装着许多“不”字。“不去”、“不要”、“不干”等等,事实上他听到的“不”字比“是”字要多得多,可以说“不”字是从你那儿学去的。

逆反行为一般在两岁左右表现得比较多,大约在6个月内就渐渐减少了。你的孩子在三岁半才开始,是比较晚的。

孩子有逆反的表现不是你丢脸的事。差不多所有的儿童在第二年左右都要经过一个逆反的阶段,有的轻一点,有的重一点。正如他不能控制长牙、长高一样,他也不能控制自己的逆反。

两岁的孩子已经不是你的延长了,他是一个小小的“人”了。他要考验你的权威性,树立自己的自治性,“不”是他独立的宣言。这时,他要对你的请求说“不”,对你的命令(“打人不对”)说“不”,对你立的界线(“不洗手有细菌”)说“不”,甚至对你提出来所有的事,都说“不”。你是他逆反行为唯一的对象,他就只是对你对着干。

当孩子有这种逆反行为时,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你自己少讲“不”字。少说:“不要动爸爸的眼镜”、“不要用脏手拿饼干吃”等等。你老这么用,会使孩子走到一个反对“不”字的脑子框架里来了,他满脑子装的是反意字。他不想干一件什么事的时候,马上就想到你用的“不”字,并且这样反过来用,表示他的独立性、自治性,他是大人了。

2、当你正面说一些事(如“到厨房去给妈妈拿一只勺子来”、“给爸爸把拖鞋取来”)而他不想做的时候,他会学你讲过的话,用“不干”、“不做”来反应。“不”字已从你那儿“买”过来了。

3、最好是给他选择,而不是命令,这可以减少他的逆反。比如你想让他穿上外套,你最好说:“你穿有熊猫的一件,还是有小白兔的一件?”而不说:“你把外套穿上”;你想让他在吃饭前先洗手,你可以说:“你在哪儿洗手呢?你用这块红颜色的肥皂还是那块白颜色的肥皂?”而不说:“不洗手有细菌”。这样,他就会感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因而会减少反抗。

4、当然,在有些情况下不能选择,则要用简单明白的语言把话讲清楚。比如要他回家吃饭,不玩了。可以说:“走,回家吃饭去,妈妈给你做了鱼,姥姥已经来了”,而不说:“你现在想吃饭吗?”

孩子有逆反行为怎么办(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