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上入学准备
2021-05-27 心里上入学准备 童话故事乐园上 月亮上的童话故事这算不算敏感期(上)。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这算不算敏感期(上)”,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littlepiggy原帖:
去年九月,邻居给他的孩子买了一套儿童用保龄球,多多看见了非常喜欢,老上人家里玩。十一我就给多多也买了一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天天要玩,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除了外出旅游没带保龄球,只要在家,每天必玩。其他种种玩具只是偶而碰一下。每天早上穿好衣服,鞋子,就:“我要打保龄”,吃饭也打,从幼儿园回来也打,去别的小朋友家,只要人家有保龄球,就只玩保龄球了。别的什么都不感兴趣。带他出去玩,总想带着他的保龄球和球瓶,如果拿不下,也要拿一个保龄球。带他出去度假,只要有保龄球馆,那爬山,钓鱼,游泳等所有娱乐项目都抵不上保龄球的诱惑。他打不动真的保龄球,就喜欢坐在那儿看爸爸妈妈或别的叔叔阿姨打,要是有谁打了全中或补中,他就跳下座位跟人家拍手祝贺。即使我和他爸爸不陪着,他也能坐在那儿看一个多小时不动窝。他对保龄球的迷恋被我们充分利用。如他不喜欢穿新衣,新鞋。但我们就说这是保龄球裤子,保龄球鞋子,他就高高兴兴地穿上。现在倒好,每天早上问他穿哪双鞋子,都要求:“我要穿保龄鞋”。不仅喜欢打保龄球,连看到钥匙链上挂着的小保龄瓶,看到饭店里挂着的保龄瓶形状的石英钟都喜欢得不得了。即使画画,也要求妈妈画保龄球和球瓶,然后用手假装捏起来打,还要求我画倒了的保龄球瓶。而且他还发明了各种保龄球玩法。如用像皮泥捏成保龄球和球瓶来打,或用桔子,核桃等当保龄球,用套娃当球瓶。每天如此。小孩子喜欢某种玩具当然可以理解,但像多多这样喜欢,而且已经持续整整一年多了,我就不知怎么解释。
这几天看了几篇蒙式的文章,特别是关于敏感期的概念,联想到多多的这种情况,有几个疑问特别想得到各位妈妈的指点:
一、这算不算敏感期?
二、如果是敏感期,这种对打保龄球的喜好是对什么的敏感?
三、同龄的孩子里有没有象多多这样对一项运动的喜爱能持续一年多的?
郑好妈的回复:
多多喜欢保龄球和嘟嘟喜欢汽车一样,都是一种兴趣爱好吧,都很专注,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喜欢某种东西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了,比如喜欢孙悟空,喜欢火车等等。我想可以进一步利用孩子的这种爱好的心理进行教育,比如多多喜欢保龄球,可以利用保龄球玩各种游戏等等(你也提到这点了),你记得当当妈说过的当当喜欢小火车的故事,后来当当就成了一个火车方面的小专家了。WWW.Zj09.COM
不过我想提醒你的是真的保龄球的运动,并不适合孩子来玩,据说不利于孩子肌肉的发育,不要让多多过早的去打真的保龄球。
下一篇:这算不算敏感期(下)
扩展阅读
说话不算数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以辅助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话不算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你那样做可不行。”
“可我已经做了。”
“我们不是已经讲好了吗?”
“嗯。”
“说话不算数可不行。”
“嗯,下次一定算数。”
“哎呀!你怎么又干那种事。”
“哦,对了,对了。”
“不是对了。”
“我知道了。”
“知道了,就不应该还那样做!”
这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随时随地可以听到。对说好几遍也不听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呢?
儿童的心理分析: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什么时候做,就什么时候做。”这是幼儿的一般心理。
明明知道社会是靠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运转,却事事以自己为主,这叫“自我中心性”。
所谓诺言,就是考虑对方的立场而抑制自我中心性的行为。要做到这一步,需要行为者具有良好的“社会性”。因此无法期待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能遵守诺言。
孩子们经常说:“谁要是撒谎,谁就是小狗”,看来,他们也并不是没有遵守诺言的观念,这句话也反映了被爽约的一方感到不快,而想制止对方不守约的行为。
妈妈的高招:
对幼儿要有这样一种基本的看法,即:孩子是很难遵守诺言的。因此,对幼儿要宽容,要耐心等待,他们总有一天是能够做到守约的。
由于孩子没有遵守诺言,就用惩罚方式来教训孩子,这种做法是不能耐心等待的一种急躁情绪的反映。应该较冷静地、经常地提醒孩子“要记住自己的诺言”就可以了。
忽略了对方的存在,忘记了与对方约好了的诺言,无意中的行为,未必就是居心不良,倒不如说,这是一种孩子式表现。要有耐心,反复提醒孩子,让他们注意想到“对方的存在”。
我家宝宝说话不算数(上)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期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从而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我家宝宝说话不算数(上)》,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帮助孩子学会遵守约定非常重要,让他们在和小朋友交往的时候能够形成良好的关系。在成年之后,成为一个诚信、守规则的人,获得大家的信任。三岁半的男孩嘟嘟很幸运,有一个特别耐心的爸爸。但是嘟嘟爸爸最近却感到十分困惑,因为调皮的儿子总是说话不算数,刚刚答应好的事情转眼就改了章程,根本不履行诺言。比如,嘟嘟看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视了,该到洗手吃饭的时间了,但是嘟嘟怎么都不肯关电视。爱动脑筋的爸爸想出一个好主意,就是两个人猜拳头,谁赢了谁关电视,嘟嘟答应了。“猜丁壳!”爸爸赢了,走过去关掉电视,嘟嘟却身手敏捷地跑过来又打开。爸爸说“哎咱们不是说好了吗?我赢了我关电视啊!”随手再次关掉电视,然而嘟嘟就是不答应,又伸手打开电视。两个人开开关关地闹了一阵子,嘟嘟一下子躺在地上耍赖,哭哭闹闹,爸爸摇摇脑袋“真没办法!”
[专家解语]
年幼的孩子不遵守约定有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跟年龄有关,嘟嘟才三岁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刚刚开始建立社会交往原则,遵守约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新鲜的理念,需要一段时间来习惯,也需要反复的实景练习才能确立。
但是确立这个理念的过程,却需要我们成年人的辅导和帮助。这就引出下一个因素:
父母在给孩子建立规则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行为,至关重要。嘟嘟跟爸爸约定好谁赢了谁关电视,结果嘟嘟违约,嘟嘟爸爸既没有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坚持原则,也没有采用语言来安慰和劝解嘟嘟,而是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没办法!”),这就让孩子觉得爸爸拿自己没辙,无能为力。也就不必遵守规则了。
教育家李跃儿老师上门帮助嘟嘟爸爸解决这个问题。大李老师端着一盘子鲜艳欲滴的草莓,邀请嘟嘟参加一个有奖游戏:打保龄球。谁打倒了几只球瓶,谁就能往自己的盘子里面放进同样数量的草莓。
嘟嘟对这个新鲜的游戏特别感兴趣,很快地投入进去。嘟嘟对数字掌握得比较早,数起球瓶和草莓来也很熟练。大李老师和爸爸都以身作则,向嘟嘟示范如何遵守游戏规则。
不过,问题很快出现了:每次轮到嘟嘟往自己的盘子里放草莓,他都不肯遵守约定只取跟球瓶同样数量的草莓,而是一定要多放一只或者两只。大李老师规劝他,把多余的草莓放回大盘,让他觉得很不高兴,继而干脆破坏其他的规则:不肯轮流,不让爸爸和大李老师打球,也不肯站在指定的线外打球,而是用脚把球瓶都踢倒了。
小巫: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咨询员。
下一篇:我家宝宝说话不算数(下)
就是这么任性!——秩序敏感期
乐乐快两岁了,脾气忽然变得大了起来,比如上楼梯的时候妈妈走在了前边就开始哭闹,一定要他走在前边,重新再走一次,不答应就会大哭。乐乐妈犯了难,顺着孩子担心把他宠坏;不顺着,一点小事让他一直哭似乎也不值得。其实这是宝宝的秩序敏感期到来了。
小七说早教第9期总第9期作者/小七嘉宾/陈红艳
现象描述乐乐妈说,最近乐乐忽然之间变得“蛮不讲理”,而且“任性执拗”,比如家里来了客人,门铃响了,如果是家人先按了门铃,乐乐就会哭闹不止,一定要门铃再次响起,他按了门铃为止。
类似的事情很多,比如平时都是乐乐自己摆碗筷,如果大人帮忙做了这个事情,他就会哭闹不止,要求重新再来,自己摆好碗筷才可以;如果爸爸偶尔帮妈妈拎了包,也会不同意,妈妈的包必须妈妈背着才行;鞋子的摆放也一定不能错,妈妈的放在第一层就一定要在第一层,乐乐的放在第二层就一定要在第二层。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小七解读1-3岁的孩子对空间位置、动作发生顺序、人物的出现以及物品的所有权有着近乎执拗的苛求,这恰恰标志着宝宝秩序敏感期得到来。
按照蒙台梭利的观点,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内部的秩序感和外部的秩序感。内部秩序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和它们的相对位置;外部的秩序感则纸箱幼儿对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感知与理解。
秩序感,具体来说表现为:安全感、归属感、时空感、格局感、规则意识等等。
小七支招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应该正确认识秩序敏感期,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给与理解和接纳。原则性无法满足的需求,可以通过拥抱、转移注意力、讲道理等方法平息孩子的情绪,切忌蛮横“镇压”。
空间秩序如果合理利用的话,会给孩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奠定基础。家长们可以为孩子们建立良好的空间秩序,比如在家中家居布置、物品摆放要整洁有序;每日的活动安排要行程规律;而和谐的家庭关系、幼儿园中良好的师生和同伴关系,也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小七在宝宝在2岁左右的时候,就让他自己整理玩具,告诉他书柜上的书要放在固定的位置,碗要放在碗柜里,香皂要放在香皂盒里;每天早上醒来要洗脸、刷牙,睡前要洗澡,进门前要换拖鞋等等。从这些点滴小事做起,给宝宝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宝宝的秩序感就会从小建立。
嘉宾支招陈红艳:宝宝对秩序感的要求,其实源于一种对安全感的需求。物品摆放在该放的位置上、家庭中保持着比较固定的作息时间都能给宝宝一种安稳的感觉。这样的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认识事物及熟悉环境,让他感觉他对这个环境是可以掌握的,因而产生归属感,更加安心地探索世界。而一旦熟悉的环境消失,宝宝就会感觉无所适从,便会执拗地要求恢复原来的样子。
妈妈正好可以好好利用这一时期,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借助宝宝对先后步骤的关注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良好的饮食、睡眠、如厕、清洁等生活习惯。
因此,妈妈不要认为这个时期的宝宝是一个麻烦和不知道变通的“小顽固”,而应该遵从宝宝意愿,保护宝宝的“秩序感”,当宝宝能够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他的智能也会因此得到全面和正常的发展。
(成长阶梯:宝宝发育指标评测)
小七早教方案给玩具找个家
妈妈准备一个整理箱或者整理架,将宝宝的玩具分类放好。
宝宝玩完玩具之后,鼓励宝宝给玩具找到自己的家,让TA们将玩具放回原来的位置。
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戏,慢慢地宝宝会自己主动送玩具回家了。
小七早教关键词:秩序敏感期(1-3岁)热爱秩序是幼儿的一个特点,对幼儿来讲,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它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快乐,这种快乐意味着一个人对他自己环境里的所有细节方面都能支配。秩序感是个体生命中对道德发展有奠基作用的早发性情感,是艺术、宗教和道德活动的源泉,是心灵的某种秩序或结构。
秩序感会帮助孩子进行初步的思考和逻辑因果的推演。如果在这一阶段,幼儿能够获得良好的秩序感,在之后的运算阶段才会顺利地形成对比、分类、序列等具体的思维形式。否则,就会为其将来的智力发展埋下隐患。
往期回顾:小七说早教:宝宝吃手?——手的敏感期小七说早教:辅食添加——味觉敏感期小七说早教:宝宝爱撕纸——手的敏感期小七说早教:宝宝尽情爬——运动敏感期小七说早教:告别学步车——行走敏感期小七说早教:贵人语话迟?——语言敏感期小七说早教:家有“小抠门”?——自我意识敏感期
小七说早教:一起来转圈圈——空间敏感期
德国:1岁读书不算早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德国:1岁读书不算早”,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阅读的三个里程碑
“阅读起点阅读的三个里程碑”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动员孩子的父母从孩子1岁起便开始带领孩子阅读。所谓“三个里程碑”,指的是政府分别在孩子1岁、3岁和6岁时为其免费发放阅读礼包,内容包括适合孩子年龄段的儿童书籍以及指导家长在不同阶段为孩子科学朗读的材料。第一类1岁幼儿的阅读礼包已经开始在全德范围内发放,在孩子进行例行体检的时候,家长可以在诊所领取。
据阅读基金会负责该项目的波纳维茨女士介绍,该项目借鉴了上世纪90年代在英国发起的“图书起点”项目的成功经验,并从2006年起在德国萨克森州和汉堡市进行过试点运行,获得了巨大成功。鉴于此,德国联邦教育和科研部决定投入2600万欧元在全国推广。
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的发言人科芬称,该项目聘请了大学和科研机构针对1岁、3岁和6岁儿童的特点进行阅读礼包的科学设计,同时他们还委托了专门的调查研究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对该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科芬表示,儿童从1岁开始阅读并不算早。1岁是孩子开始学习说话、词汇量迅速扩大的年龄,阅读绘本图书、家长为孩子朗读等辅助手段将大大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到了6岁上学的年龄便不再需要为其朗读,其实不然,和父母一同朗读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更多的读书乐趣;此外,家长也可以选择情节更加复杂的故事增加孩子的认知能力。
从小朗读受益一生
柏林的布鲁诺—略施图书馆也即将加入该项目,今后图书馆内会举行更多的儿童阅读活动。
在这里,记者遇见了8年来坚持为儿童们义务朗读的班泽莫女士,她正在带领孩子们轮流朗读绘本图书。班泽莫不时地纠正孩子们的发音,孩子们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会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意思?”有时班泽莫还会突然问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来考验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书中的意思。
班泽莫每个星期都会和另外两位同事一起来图书馆为儿童朗读。到这里来学习的孩子们年龄在4—12岁之间,其中很多是长期坚持来参加朗读会的。11岁的克劳斯已经开始阅读纯文字书籍。他骄傲地宣布自己已经读了3卷《哈利·波特》。记者看到,克劳斯在图书馆里自如地查找想要的书籍,俨然已经是图书馆的熟客。另一位志愿者说,来参加朗读会的孩子阅读能力提高非常快。
班泽莫告诉记者,近年来,到布鲁诺—略施图书馆参加朗读会的外国裔儿童比例越来越高,目前数量已经多于德国本国儿童。8岁的土耳其裔女孩舍玛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读书,朗读会快结束的时候,她还依依不舍地要求班泽莫带着大家再读一个小公主的故事。
据有关统计,德国外来移民子女的受教育水平要低于该国的平均水平,因此加强移民子女的阅读更有必要。波纳维茨表示,考虑到移民子女的教育问题,阅读礼包中专门针对家长的指导性内容附有波兰语、土耳其语和俄语版本。“未来‘阅读起点阅读的三个里程碑’项目的网站上将有15个语言版本的家长指导。”波纳维茨说。
工人卡斯滕告诉记者,每天都会给自己2岁半的孩子朗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