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宝宝的早教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早期教育使得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我这样做对吗(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伤了他的自尊?我想,应该不会吧?

谢谢你们的教育方法,真是值得我来学习学习,虽然,泽林还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但现在总算有心理准备了,谢谢!

(不怕大家笑话)其实,这个事,在我小时候就深刻地体会到了,而且还是亲身经历的,当时还被不讲理的父亲揍了一顿呢!不是我现在还气在心头(怎么会呢?而且都身为人母了,应该想开了!家父的脾气是大了些……),那简真是最为愚蠢的作法了。

所以,现在我肯定不会重蹈覆辙了!

心痕的回复:(写于6/24/200110:57:24PM)

给臭童上规矩了哦!

我也觉得你的处理是比较好的,对孩子来说,通过大声哭并不能达到他心中的目标,那么下次,他就知道克制自己了。如果放纵一次,那么他也会引导父母在放纵第二次、第三次的。

yuyuma的回复:(写于6/23/20015:13:58PM)

我非常赞同你当时的克制态度。在这种状况下不理孩子可能是最好的办法。我宝宝出门玩时经常不肯自己走路,讲道理说好话都不干。为这我“收拾过她两次,就是坚决把她放在地上要哭就随她哭。我们这个宝贝声音大中气足,可以连续哭好长时间。这种时候旁边也会有人看我们,但越是这样我越是坚决不理她。最后哭得差不多的时候,爸爸才过去把她抱起来安慰一下,然后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就是这样的。顺带说一句,小孩子看别人吃东西都眼馋,我们这个看见别人吃什么就不挪窝,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一般。大点就好了。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眼光,OK?

蓓然妈妈的回复:(写于6/23/20019:27:32AM)

我觉得你这样做是对的。我们家然然有时也会这样,我一般都是能尽量把她带回家就,如果她吃(她一般都是上我妈妈家旁的邻居家玩,她家有个小女孩比然然小两个月。),回家后,我会让然然把她的吃的送点给人家。

黎锋的回复:(写于6/22/200110:19:16PM)

我觉得你这样处理还是对的。

啷啷有段时间也老是这样,在小区里玩时,见谁有东西吃,就粘着人有时还动手抢,虽然大人们一般都理解并多数都会分一点给其它小孩,但我很怕养成啷啷霸道的性格,所以,以后每次下楼散步,我都要求保姆带一些吃的东西和玩具,并要求保姆要教啷啷跟别人分享。。这样,即使啷啷要吃别人的东西,起码有点交换的性质。对大人的面子和宝宝的教育都有一定的好处。:)

宝宝还不懂人情世故,他只知道他想吃这些东西,所以我觉得大人应做一些辅导。

mickeybaby的回复:(写于6/25/20019:16:33AM)

我也同意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带点容易分的零食,比如小饼干什么的。这样即避免尴尬,又可以和小朋友融洽关系:)

相关知识

原来音乐可以这样学!(下)


zhangshen的原帖:

还有挺新鲜的一招我想提提,就是用一些我们常见的如“),~~~,...”等符号来表现音乐。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些符号,让我们借助这些符号来欣赏贝多芬的军队进行曲。刚开始对于我来说这些符号与音乐没有什么联系,但随着音乐的播放,老师在前面用小棍演绎着这些符号,我们越来越深入地了解这首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如临其境地体会到士兵们由远及近再走远的整齐而有节奏的步伐,由此更使们清晰地记住这首曲子。一曲终了,再回过头去看这些符号,真是回味无穷啊!老师说还可以自创符号和图形来帮助我们及孩子们理解并记录音乐,因为对孩子来说,可爱有趣的图形比空洞的说教更容易使他们接受。

回味这两节课,我感触很深。假如我们小时候能有奥尔夫教学法,恐怕我到今天不会象现在这样是个乐盲吧?至少能站在更高更新的角度,更多地领略到音乐的更深更广的内涵。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而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方式,使我们(及我们的孩子)自发主动地学习,更快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它的所有表现形式都能为我们的孩子喜爱并接受,它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开发,还能使我们的孩子在集体活动和配合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及分享,所有这些可以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觉得奥尔夫与传统教学法相比,真的是如我所愿“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尽享艺术的真善美”,师生互动,老师高兴,孩子有成就感,并以培养多方面发展潜力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又怎能发生孩子为了不练琴而毁坏钢琴的事情呢?

值得庆幸的是奥尔夫教学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包括我们这些妈妈。用李丹娜老师的话说我们这些家长“意识可够超前的”。我要感谢当当妈及这些奥尔夫学会的老师们带我们走进了这个领域,使我们亲身感受到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为了让更多的人熟悉并喜爱这种方式,我愿为奥尔夫教育在中国的推广及普及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我的影子宝贝(下)


让孩子慢慢放松紧握父母的手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习惯你总是陪伴在他的左右了,那么就慢慢地使孩子适应你的离开,不要急于求成。

首先,设立一些时间范围。父母也需要属于自己的一些时间,此时他们要做饭,要洗漱,要去厕所,要打电话等等,这些都是绝好的理由,告诉孩子不要总是缠着父母。然后,制定要求。比如,规定孩子在妈妈做饭的时候不要让妈妈抱,而且之后按照规定,持之以恒。

虽然你的孩子可能不喜欢自己玩(即使只是很短的时间),但是他应该有能力而且有必要这么做了。实际上,他这么大时已经能够自己玩了,只是在谨慎的父母面前常常缺乏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所以,父母的任务就是给予孩子信心和勇气,还要给他们自由活动的机会。

一开始,父母可以积极主动地和孩子一起玩,然后,逐渐降低参与的程度,比如,当孩子搭积木的时候,坐在旁边看着。最后,就可以离孩子更远一些做自己的事情了,但最好使自己保持在孩子的视线之内,这点很重要。因为父母与孩子的视觉接触可以让孩子有安全感。久而久之,即便父母的身体不在孩子的左右了,孩子仍然会感觉到父母就在身边,感觉到父母的爱。

减轻“粘性”的一些办法

给孩子找一些模仿大人做事的玩具。如果你想从孩子那儿解放出来去做饭,那么你可以提供给你的孩子一些塑料玩具食品、安全餐具和器皿。如果你想看书,同时也给孩子一本他自己的小人书或图画书让他翻一翻。

把多次使用过的“有效武器”再次拿出来。一旦你有时间和孩子一起玩了,就赶紧把这些玩具收起来以备下次使用。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马上干预,试图把他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应该给予孩子一些时间,让他自己处理这种局面。结果呢,孩子会逐渐减少对父母的依赖,不会再期望父母在第一时间就必须出现,解决问题了。

如果不能和孩子一起玩,那就不时地提醒孩子父母仍然在他身边。可以抽空过来拍拍孩子的后背,鼓励他或者表扬他,或者问问他正在做些什么。

我这样给宝宝讲故事


《小猫睡觉》、《小黑历险》是我的宝宝梅天慈的两本故事书。

《小猫睡觉》的内容是这样的:天黑了,小猫不想睡觉,小猫就去找大家玩,可小猫找到小白兔,小白兔不愿玩,说要睡觉;小猫去找小鸟、小熊,他们也都睡觉了,没人和小猫玩了,小猫只好回家了。

《小黑历险》说的是一个叫小黑的小朋友在森林里玩耍,碰到一只大老虎,抢走了小黑的红衣服;又碰到一只大老虎,抢走了小黑的蓝裤子;又碰到一只大老虎,抢走了小黑的紫鞋子;又碰到一只大老虎,抢走了小黑的绿雨伞。后来呀,四只老虎穿上小黑的衣服,为了比比谁最美,打起来了,最后全都打死了。小黑又得到了他的红衣服、蓝裤子、紫鞋子、绿雨伞。

我在给小慈宝宝讲这两个故事时,把他们做了修改,把宝宝也编成故事中的人物了。比如讲《小猫睡觉》,我讲小猫找过小白兔、小鸟、小熊后,又加上了“小猫又去找梅天慈,对她说:`梅天慈,我们一起玩儿吧。`梅天慈回答:`小猫,我不玩了,我的爸爸妈妈说,天黑了,小宝宝应该睡觉了,睡得好才会身体好。我们要做一个听话的好宝宝。小猫,你也回去睡觉吧,如果你想玩,明天白天我再陪你玩吧。`小猫听了乖宝宝梅天慈的话,就回去睡觉了。第二天白天,梅天慈真的去找小猫玩儿了,因为梅天慈是个说话算话的诚实宝宝。那一天,小猫和梅天慈都玩得很高兴。”

小黑历险的故事则被我改编成这样:讲完了老虎抢走了小黑的四样东西后,我说:“小黑哭着去找梅天慈,梅天慈安慰小黑说:`小黑小黑你别哭,我把我的红衣服、蓝裤子、紫鞋子、绿雨伞都给你,这样你就有衣服穿、有伞打了。`”等到讲完老虎打架打死,小黑又得到他的全部东西后来还梅天慈的衣物,我加上了:小黑对梅天慈说:“梅天慈,谢谢你,我喜欢你呀,因为你是一个爱帮助人的好宝宝。”

每次小慈宝宝听到我在故事中讲到她,宝宝都特别聚精会神,黑亮亮的大眼睛一眨都不眨地看着我,听得高兴了,还双手拍掌,喜形于色。我想,宝宝虽然不能完全听懂妈妈故事里的含义,但故事里有她,她一定会特别高兴、感兴趣;而且我认为我在故事里所表达的思想会给宝宝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各位妈妈认为是否有道理?

我的快乐叫假想(下)


想象中的朋友可以让孩子们感到他们能够控制生活,一个富于想象的孩子,也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创造力。下面的建议可以告诉你怎样对待你孩子那看不见的朋友:

1、如果孩子相信存在一个想象中的朋友,你可以支持他的想法,但不要做得过火。如果父母在这一点上过多参与,可能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失去对他的创造物的控制。如果父母过分认真地对待孩子想象中的玩伴,还可能让他感到困惑,因为爸爸妈妈无法帮助他分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想象。

2、不要让你孩子想象中的玩伴成为他犯错误时的替罪羊。如果他把玩具丢得满地都是,甚至连你放在桌上的手机也丢在地上,但却告诉你是他的朋友“东东”弄乱的,你可以对他说:“我知道东东爱乱扔东西,但他听你的话,你们应该一起收拾好,而且你该告诉他,乱放东西不好。”这样一来,你孩子就不会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开脱了。

3、和孩子的“玩伴”结成同盟,让他成为你孩子的榜样。你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说:“东东每天刷牙特别认真,你应该向他学习,现在你们两个一起刷牙吧,看谁刷得牙齿更白。”

4、恰当地对待孩子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比如,家人一起吃晚饭时,围坐在桌边,可孩子一定让你给他的“小伙伴”腾个位置,你可以告诉他:“我知道东东有时也需要吃饭,但现在我们和爷爷奶奶一起吃,已经没地方了,他必须坐到别处去。”

神奇的想象

故事一:斗斗与她的红红妹妹

红红妹妹其实是斗斗最喜欢的一只玩具熊。她跟红红形影不离,平时出去玩总要把红红抱在怀里,还煞有其事地给红红讲外面的景物,真像懂事的姐姐照顾可爱的妹妹一样。每次吃饭时,她总要把小汤匙先伸向旁边的红红,嘴里还嘟囔着:"红红你多吃一些,就像姐姐这样好不好?"然后再一口吃进自己嘴里,做个好榜样。睡觉时,她又总把红红放在床边,给她盖一块小手帕,然后亲亲红红的脸庞跟她道晚安,有时还会轻轻拍着红红说:"红红不要怕,姐姐在这儿陪你呢。"当她在睡梦中亲昵地抱着红红时,那模样就像一对要好的姐妹。

每当大人忙碌,无暇与她玩时,红红妹妹可以陪着姐姐画画、讲故事、玩橡皮泥、挤在一张小椅子上看动画片,做一切她们认为有趣的事。斗斗总会把发生在幼儿园的故事讲给我们听,那个时候红红就是最忠实的听众。有时候晚上听到斗斗在属于她自己的小房间里传出清脆的笑声,就常常想,斗斗在她自己虚拟的世界里,有一个像绒布小熊这样可爱的妹妹,感觉真的不错。

故事二:闹闹的榜样小布熊

闹闹没有长期的固定的想象中的朋友,他的好朋友总是在变,听了一个新故事,他喜欢的角色就成了他的朋友,当他?quot;皮卡丘"时,"杰尼龟"是他的朋友,当他是小熊维尼时跳跳虎是他的朋友。但家里的一只绒布小熊似乎是他最长时间拥有的朋友,而且这只玩具小熊在无意中也帮了我的大忙。因为喜欢,有一阵儿他总是让小熊陪伴在身边。吃饭时,我说“小熊多乖,吃了这么多的菜,看他的脸色多好。”于是闹闹也会学习小熊主动吃菜。生病的时候要去打针,只要我说,“让勇敢的小熊先打,看他多坚强,一声也没哭”,他就会也伸出胳膊,不那么哭闹拒绝。

故事三:出色的小演员望望

望望的生活中出现过许多个朋友,每个年龄段都各有所好,并深迷其中不可自拔。

两岁时,望望喜欢小白兔,每每以可爱的小白兔自居。嘴上还嘀咕:蹦蹦跳,蹦蹦跳,自己也装模作样地作兔子状。如果看到她一个人蹲在地上默不作声的话,准是又在对着镜子竖起两手蹦蹦跳了。

三岁的望望有了她生平第一个理想——当护士阿姨。总拉着我们玩看病的游戏,乐此不疲。她会要求妈妈假装肚子痛,总是给病人吃三粒小施尔康(这是她知道的惟一的药名),然后打一针。

四岁,要上幼儿园了。适逢外婆为她买来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阿笨猫》。望望总爱把自己同时想象成大头儿子和阿笨猫,这两个角色有着不同的含义:大头儿子自然是聪明懂事的,阿笨猫顾名思义就是笨喽。遇到和外婆学习的时候,望望每每坐不住时,就会和外婆要求:“外婆,我现在是阿笨猫呀,假装阿笨猫不爱学习,上课走来走去。”

说着便走开了,这会儿是贪玩的阿笨猫嘛,可玩着玩着就弄假成真,一去不回头了

五岁以后,望望的想象力蓬勃发展,她的想象游戏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她有一个口头禅“假装我是……”,思维快得惊人,一忽儿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一忽儿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忽儿又变成怀抱琵琶的王昭君。从早到晚,只听得她的声音:“假装我是……假装我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