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睡眠障碍:有些小朋友会很难入睡,很耗妈妈爸爸的精力。这可能是因为白天过于兴奋造成的。这时,做家长的要舍得让孩子哭,尽量不要养成抱着入睡的习惯。让他学会自我安慰,自己入睡。具体的方法有:

A、培养良好的作息时间,养成定时作息的习惯。

B、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孩子上床前洗个热水澡,保证被褥舒服,临睡前喝杯热奶。(但要刷牙或漱口)。WWw.zj09.Com

C、对于10个月以上的宝宝,养成夜里不喂奶的习惯。

D、保持入睡时的安静环境

E、大人同时就寝,这样比较有睡眠气氛。

F、临睡前不要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游戏,不做费脑筋的游戏。

G、夜里宝宝有可能醒来,如果他没有哭闹,就不要立即理他,要等待10分钟左右。孩子多半会在这10分钟内再次入睡。如果10分钟后孩子还没有入睡,可以轻轻拍他,但不要抱他。

H、如果他上床后仍在提问,要用尽量简短的语言答复他,不要详细解释重新激发他的兴奋。

I、两岁以后的小朋友,可以给他设计一个上床仪式,比如,睡前和所有的小玩具、家里所有的长辈道晚安、说再见等。

J、关于“夜惊”和“夜魇”:孩子到了6~8个月左右,晚上开始会有睡中哭闹的情况发生。这是孩子心智发展的体现。因为这时随着孩子的成长,形成了初步的记忆力,可以把清醒时看到的东西到睡觉时重放出来,这就是宝宝最初的梦。宝宝刚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需要妈妈、爸爸特别的关注和关爱,让宝宝体会到害怕时被人抱在怀里的美好感觉。随着宝宝长大,梦会越来越复杂了。但是,要分清“夜惊”和“夜魇”:“夜魇”多发生在后半夜,宝宝处于浅睡状态下,因为做梦造成的宝宝大哭大闹,宝宝往往会哭醒。这时爸爸妈妈要把宝宝抱在怀里,给他温暖和关怀,让他适应睡梦的发生。稍大后,可轻轻呼唤他、抚摸他,对他轻轻说,“宝宝,没关系,是梦梦了。”孩子就会很快稳定下来,继续入睡。对于更大一些的孩子,比如独睡的孩子,可以在他清醒后打开床头的小灯,让他看看周围的东西,让他自己感受到真实与梦境的不同。但是,不要让孩子整夜开灯睡觉,有研究表明,这样的孩子成人后的眼疾发病率大大超过暗中入眠的儿童。另外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宝宝看过于古怪的卡通片,睡前不要做过于兴奋的游戏。关于“夜惊”,表现为心跳快、呼吸急,孩子大声哭闹并睁开眼,但并没有醒,跟他说话没有反应,即使使劲摇晃他他也不醒,大约持续10~30分钟。这时不要叫醒他。但是要比较小心,因为有可能是小抽疯,要撬开他的嘴,因为如果严重孩子可能自己咬断舌头。如果孩子出现夜惊,建议去医院做相应的检查。

4、多动:1岁多~2、3岁的孩子开始出现多动现象,但到孩子5岁左右才可诊断出是否患有多动症。多动症的表现为孩子不停的、毫无目的的动,很难停止下来;不听命令,甚至不能听完大人的话;不能完成手中的工作;做事不顾后果;这样的孩子成熟较晚,中枢神经发育晚。从微量元素检测上,这样的孩子多缺铁、缺锌、铅含量超标甚至铅中毒。饮食上多食用含防腐剂的食品。对于有多动倾向的孩子要注意:

A、给他充分的爱与关注,有助于孩子消除紧张的情绪。

B、严格孩子的作息制度,订立规矩。

C、当孩子从事安静的活动,比如作画时,要充分的表扬。

D、帮助他多从事手的活动,如手工、图画等。

E、设计一些游戏宣泄他的怒气,如撕纸、踢球、打枕头等。

F、膳食营养要全面,不吃含防腐剂的食品。

G、多设计散放他体力的游戏,即室外活动,翻斗乐等。

H、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

I、少带孩子去比较混乱的大的场合。

J、在公告场合要给有多动倾向的孩子穿亮色衣服,便于家长照顾和管理。

(转下文)

儿童的不良习惯及其教养(下)

扩展阅读

教养不当引发的儿童不良习惯及纠正——续上篇(中)


A、设计扔东西的游戏,让他扔个够,把坏习惯变成一种技能。如扔球、沙包等,并可教给他各种投掷技能。

B、宝宝两岁以后,告诉他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能扔。

C、如果孩子扔东西影响了其他人,要对孩子提出批评。

D、如果孩子是因为生气发泄而扔东西,要对孩子生气的原因加以了解。如果是正当的,要对宝宝加以同情,并陪他玩。如果是因为无理要求没有满足,可以采取转移法处理。

E、有时宝宝扔东西只是要让成人注意他,所以要尽量对宝宝关注,就可以避免孩子扔东西的坏习惯。

4、破坏性行为:

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越来越会表现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特别是到孩子两岁左右,这时的宝宝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所有的物品都希望摸摸看看,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都还比较差,对各种物品的性能也不理解,所以难免会破坏一些东西,这应该得到家长的谅解。还有一种可能,当孩子手中的工作远远超过了他的实际能力,经过多次尝试和失败后很强的挫折感会激怒孩子,使孩子产生一些破坏性的行为。孩子损坏了东西后,家长要仔细考察孩子的行为是否是故意的,如果是因为孩子能力有限,就不要动辄加以训斥,这样会使孩子很委屈,感到被误解,并因此产生愤怒的情绪,有可能采取更大的行动来表现出他的愤慨,尤其是这时他正处于逆反期。

同时,他会明白自己的破坏性行为会引起家长的注意,从而经常使用这种方法,甚至采用这种方法逗家长。有些孩子,更会由此引发一种经常性的破坏性行为,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愤怒,表现自己的能力,甚至为达到某种报复的目的。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注意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帮助他改正:

A,对于他所破坏的东西,凡是能恢复原状的,家长要和他一起加以恢复;

B,要采取措施安抚他的情绪;

C,多陪宝宝游戏,提高他的动手技能,帮助他成功,培养他的成功感;

D,对于两岁以上的孩子要讲清道理,要相信孩子的理解力;

E,孩子的各种情绪,成人要加以体会,并帮助他表达出来,当孩子明白你理解了他,他的愤怒就会大大降低,从而放弃过激的破坏性行为。同时,对亲子关系大有好处;

F,成人自己首先要平静,要冷静地处理问题,给孩子作出榜样;

G,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尽可能地提供给孩子一些可拼拆的玩具;

H,成人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其他人纵容他的破坏性行为,如有,一定要加以制止。

5、任性与发脾气: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大多数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任性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家长(尤以祖父母/外祖父母)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家庭,一旦某件事不能顺着孩子的心意,孩子就会任性大哭。其中最为有害的现象就是“先不许,拗不过,照孩子的办”,这样只要孩子有了一次经验,以后定会不断使用这种手段。还有就是由于能力有限,经过多次尝试和失败后挫折感让孩子大发脾气。任性发脾气大哭的现象在2~4岁孩子里最常见。对于纠正孩子的上述不良习惯,可以参考以下的一些方法:

A,家长处理事情要思想先行,把问题移向自己,考虑好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处理办法后再行动;

B,对于孩子发脾气,虽然心里关注,但不要理睬,采用淡化法处理;

C,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D,注意初发行为,如果他第一次发脾气得逞,他必会次次使用;

E,及时表扬他好的行为,让他多受到正性暗示;

F,不要当他的面表示自己对他没办法,如“再不听话我揍你”等无能宣言,当然这句话可能每个家长都说过;

G,不要轻易许诺,特别是基本达不到的事情,千万不要信口许诺,这等于告诉你的孩子你不诚实,下次无论你说什么,孩子都会怀疑;

H,答应了的一定要作到,这样你说的每一句话,孩子才可能信任,明白它的分量;

I,对于孩子,要在他行为之前给他预告,告诉他某种行为的后果,让他充分考虑;

J,利用自然惩罚,如孩子因为发脾气而造成错过他盼望已久的活动,他可能非常难过,这已经足够他下次发脾气前慎重考虑的了;

K,家人态度要一致,不能一人一个态度,让发脾气的孩子钻空子;

L,尽量用选择性的句式,让孩子作出选择。因为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不太好意思发脾气;

M,他发脾气时,将他带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吸引他的注意力;

N,有可能的话幽默一下;

O,千万不要直接顶撞,尽量避免发生冲突;

P,风暴过去,要帮他平静下来,让他明白你还是爱他的;

Q,帮他做一些他不会做的事,完成不好的事,让他感受到成功;

R,要坚定,不要因为孩子的大哭而改变主意。(转下文)

教养不当引发的儿童不良习惯及纠正——续上篇(下)

教养不当引发的儿童不良习惯及纠正——续上篇(下)


孩子饮食的问题,做妈妈的确实头痛。我家孩子自从会玩之后,就不思饮食了,有时饿上一整天不吃也可以。坏习惯特别多,她一定要边玩边吃,而且太刁了,很多好吃的也不吃。她甚至闻一下就决定东西可吃不可吃,一碗粥要喂至少半个钟。

照你说的方方面面,我们做的应该没问题,但似乎对她不起作用。她已经当吃饭是一种游戏,是大人强迫玩的,所以她会变着花样玩。比如:她碗里的不吃,专捡脏东西吃,故意把饭倒在桌上用嘴巴去舔,活象一只小狗。更好玩的是,她把大人喂进嘴的菜,用手抠出来拿着边玩边吃,吃得蛮有味道的,不知别的妈妈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zbhmm的回复:(写于8/3/20012:31:15PM)

想讨教一个问题:宝宝八个月,有点会看人脸色了,喝牛奶只喝一小半时,就不安分东张西望的想找玩具,这时姨好婆大嗓子吓一声,他先是怕得抖一下,然后要么委屈地一点一点喝光,要么索性用手脚乱舞一气大哭收场。这是为什么?如何办?

悄悄的回复:(写于8/6/20019:36:46AM)

宝宝有很强的好奇心,吃到肚肚不饿就会东张西望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时严肃地跟宝宝说我们要先吃完才能玩,坚持喝完才给玩具。但不要吓宝宝,因为他会把恐吓和喝奶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不好的记忆。只要坚持住,是很容易养成好习惯的,因为他的独立性、自我意识还不是很强。

另外就是反省一下宝宝的喂养时间是否合理。随着他长大,餐间的距离要加长,饭量才能有所增加。如果两餐间或餐和奶间间隔较近,可能造成宝宝吃奶、吃饭不踊跃。

教养不当引发的儿童不良习惯及纠正——续上篇(上)


1、吃饭习惯不好:小宝宝吃饭容易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如一边吃一边跑、或者边吃边东张西望、吃饭讲条件、不喜欢吃的就吐出来、挑食等等。可能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

孩子还不饿,大人就一味强迫孩子吃饭;正在进行的游戏没有玩够,心理舍不得,难过;饭菜不好吃;大人过于迁就等等。

要解决下来情况,请注意下几个方面:

A、仔细观察孩子,估计孩子饿了再给他。

B、吃饭要在没有玩具、不能游戏、没有电视的地方进行,不要养成边吃边做其他事的习惯。

C、和成人一起吃饭,有助于提高宝宝的食欲。

D、如果宝宝不吃了,就让他走,不要强迫他继续吃完。当然,家长要仔细揣摩孩子的饭量,尽量盛得恰到好处,以此教育他不剩饭和节约粮食尊重劳动的美德。但同时,要相信孩子自己有饱饿感,如果饱了还强塞他会造成他对吃饭的反感。如果孩子坚持不吃,不妨饿他一、两顿,有饥饿感对生物来讲非常重要。孩子想吃的时候自己会表示出来。

E、成人的饮食习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吃青菜,首先饭桌上要出现青菜,而且,做家长的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我就不爱吃青菜,你看我××就不好,所以宝宝要多吃。”宝宝会理解成:“噢,原来青菜很难吃,连妈妈都不喜欢……”不如说成:“这是小白兔爱吃的青菜,宝宝来尝尝……”

F、饭菜要吸引人,把吃饭变成一种游戏,一种玩(有关帖子另附)。

G、对2岁以上的小朋友,可以让他帮忙那碗筷,这样他会更积极的参加吃饭活动。

H、有机会和小朋友一起吃。

2、捡脏东西吃:

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有过捡东西吃的体验,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形成坏的习惯。在宝宝还小时,家长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灌输给他,掉在地上就脏了,一定不能捡起来吃的观念。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有吃的东西掉到地上,家长要当着孩子的面说:“哟,脏了,去洗一下。”并立即去清洗,或者是“哟,掉到地上脏了,咱们不要了。”并立即将地上脏东西打扫到垃圾桶。有统计显示,有捡东西吃的坏毛病的宝宝的家长多是那些吃的掉地上不给宝宝吃,又觉得扔了可惜,捡起来塞自己嘴里然后告诉宝宝:“掉地上了,太脏,妈妈吃了,给你新的。”宝宝理解不了这么多,只能明白妈妈可以捡起东西吃。所以……另外,对于小宝宝,东西掉床上、桌上和掉地上他分不清的,所以掉到床上、桌上的东西也要遵照上面的原则处理,不要以为干净就捡起来吃掉。

在公共场所,从地上捡东西吃的危险性就更大,因此妈妈要注意:

A、细菌在潮湿地方繁殖很快,因此要避免宝宝在这样的地方捡东西吃。

B、在户外,任何东西掉到地上都不要捡起来吃,因为有可能此处曾有猫狗的粪便。

C、室内地板上有小东西,一定要立即拿走,以免宝宝误食造成严重后果。

3、扔东西:

孩子到6-8个月开始,就开始扔东西了。在扔东西之初,宝宝异常兴奋,因为他又掌握了一种技能,对于自己的大本领,宝宝会非常高兴地多次重复。在重复的同时,他也在学习,比如他会观察物体的坠落轨道,并学习不同物体落地时的声音,比如他会通过多次观察体会,他扔东西和发出声音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从而学习逻辑,比如他扔出东西后等待声音,从而学会心理期待等等。所以,扔东西是宝宝必经的一个成长阶段,对于宝宝的智力和心理成长都会有好处。

但是,家长的不同态度会导致孩子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宝宝开始掌握这项技能时,提供给宝宝一些适当的玩具,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宝宝扔个够,比如提供毛绒玩具、球、发声玩具等,让宝宝学习不同质地的东西落地后不同的反应等等。宝宝刚开始扔东西时,家长可以大量表扬他掌握了一项大技能,可以增强小小宝宝的自信心和快乐情绪。

但当他发展了下一个技巧时,要注意淡化他的扔东西行为。宝宝刚开始扔东西时,家长一定不要大呼小叫,因为家长的反应会让孩子感觉很特别、很夸张,强化他扔的行为引起家长的注意、体现他的力量,一旦他认为引起别人注意,或想表现自己,就用扔的方式解决。而且慢慢他会自己体会出扔了什么东西会产生爆炸性效果,最终形成扔东西的坏习惯。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扔东西的坏习惯,妈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转下文)

教养不当引发的儿童不良习惯及纠正——续上篇(中)

盘点:宝宝生活中8个不良习惯


每个小宝宝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令人头疼的坏习惯,比如:不洗手就吃东西、边洗澡边偷偷地喝口水、挖鼻子或者捡起地上的东西马上塞进嘴里等等。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现象对宝宝来说又非常正常,因为,小宝宝关于健康的那根弦可不像他们的爸爸妈妈那样绷得那么紧,另外,生活中许多不卫生的事情他们也见多了。

但不管怎么样,宝宝有恶习,父母们绝不能坐视不理。趁宝宝年龄小,一些行为习惯还未最终养成,父母应想法尽快纠正,一旦习惯成自然,那么纠正难度就更大了。

在此,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宝的一些常见恶习及其应对防范措施:

恶习一:抠鼻子

最糟糕的是:看着孩子抠完鼻子再吃手,真是让人倒胃口。虽然他吃了鼻涕也不一定就会生病,但是抠鼻子却会带来麻烦──鼻孔里的鼻黏膜是遭受细菌感染的第一站。

如何及时制止: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通常是一个有效的办法。给他一件玩具、一本书,或者其他让他双手闲不住的东西。并且,要向孩子解释抠鼻子的坏处是会使细菌传播。另外,父母需要随身带着纸巾,随时供孩子擦鼻子使用。

防患于未然:尽量保持周围空气潮湿,如果减少了孩子鼻孔发痒的次数,也就减少了孩子抠鼻子的机会。准备一些凡士林油,或者其他滴鼻剂,当孩子鼻孔发干的时候,就给他使用一次。如果气候干燥,或者长期居住在气候干燥的地区,那么就在孩子的房间准备一个加湿器,以免鼻黏膜经常处于干燥的状态。

恶习二:喝洗澡水

最糟糕的是:带有浴液的洗澡水,远比浴盆上的污垢更令人担心。如果孩子喝了几大口浴液泡沫,那么他很可能要拉肚子了。

如何去制止:如果孩子是因为无聊而想吃浴液的泡沫,可以给他一些洗澡时玩的玩具。如果他已经3岁或者更大一些了,可以在他洗澡的时候告诉他浴盆里的这些黏性泡泡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当他明白了,也就不再喝着玩了。多数孩子都会这样。

防患于未然:你的孩子会不会是因为口渴了才喝洗澡水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好及时给孩子一杯干净的水让他喝。

恶习三: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不捂嘴

最糟糕的是:感冒或其他更严重的疾病,比如肺炎和脑膜炎,都是因为喷出的唾液颗粒中含有病毒,从而传播开来的。

如何去制止:首先,父母以身作则,平时自己就能够做到咳嗽和打喷嚏的时候捂着嘴,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如果看见爸爸妈妈总是捂着嘴和鼻子,那么,久而久之,你的孩子也就会效仿着这么做了。而且,父母还要不厌其烦地及时提醒孩子这么做。如果他是直接用手捂嘴,之后还要督促他把手洗干净。

防患于未然:为了避免病毒的传播,告诉孩子尽量不用手去捂着嘴,可以用面巾纸或手绢。如果马上就要打喷嚏了,可手头上没有这些东西,弯曲胳膊捂着鼻子和嘴也行。

恶习四:抠伤疤

最糟糕的是:小脏手去抠伤疤,可能导致伤口细菌感染。而且,伤疤反复被抠下来,还会留下疤痕。

如何去制止:先在孩子的伤口上涂抹好消炎药膏,然后贴上创可贴,使孩子双手都接触不到伤口。现在有一些创可贴带有孩子喜欢的卡通图案,可以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贴上去,那么他就不舍得把它拿下来了。

防患于未然:如果看见孩子正在挠自己的皮肤,可以和他玩拍手唱歌的游戏,以转移他的注意力。

恶习五:洗手健忘症

最糟糕的是:经常不洗手的孩子,会增加感染疾病的机会,如蛲虫病、痢疾和甲型肝炎等。

如何去制止:父母需要经常耐心地给孩子提个醒,告诉他饭前要洗手,户外活动后回家先洗手,最重要的是便后要洗手。口头提醒之外,还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图片,作为视觉提醒,比如让孩子把双手按在纸上,然后描出手的形状,周围再画一些小小的肥皂泡,然后把这幅画贴在洗手池周围最醒目的地方。

防患于未然:为了户外游玩的时候也能使孩子的双手保持清洁,父母需要随身带着消毒湿纸巾,用来给孩子擦手。

恶习六:啃指甲和抠指甲

最糟糕的是:抠指甲很可能使孩子指尖或指甲两边的表皮流血,甚至引起感染。用嘴去啃那些脏指甲,更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如何去制止:多数孩子是在感觉无聊的时候才啃指甲玩,比如坐车长途旅行的时候。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让他听听音乐,做做游戏来打发时间。

防患于未然:频繁的提醒不可少。此外,如果妈妈不反对给自己的小女儿修指甲,那么就给她修饰得漂亮一点。当看见她啃指甲的时候,马上提醒她指甲看起来有多么漂亮,她肯定就不再啃了。

恶习七:捡起地上的东西就吃

最糟糕的是:如果碰巧在一些动物常来光顾的地方,那么地上就肯定有沙门氏菌、寄生虫或者其他有害细菌,都是我们用肉眼所看不到的。

如何去制止:每次孩子要拣地上的食物时,及时告诉他不能这样做。即便他还小,还不能自己去拣地上的食物,父母也要经常擦地,使地面保持干净和干燥,因为细菌在潮湿的环境下繁殖很快。

防患于未然:食物掉在地上5秒钟之内拣起来吃是不是就安全了呢?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食物掉在有很多有害细菌的地上,在碰撞地面的一霎那就沾染上有害细菌了。所以,只要食物掉了就当垃圾马上扔掉好了。

恶习八:排便后擦不干净

最糟糕的是:一旦孩子能够自己坐在便盆上排便,父母会逐渐训练他自己擦屁股。但是,如果孩子擦不好,就可能擦得满手都是。对于女孩子来说,擦不干净还有引起尿路感染或者膀胱感染的可能性。

如何去制止:4岁以下的孩子缺乏细微动作的控制能力,他们还不能正确地擦干净,所以需要父母再擦一遍,确保完全擦干净。即便是五六岁的孩子,也需要父母定期指点孩子该如何自己擦屁股。另外,看看他的内裤往往就一目了然了。

防患于未然:有的孩子喜欢用能够被水冲掉的湿纸巾,他们觉得比用普通卫生纸更容易擦干净。所以,如果他愿意,不妨试一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