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在生命早期是一个感觉的情绪反应,特别在2-4岁的儿童那里更多。但不同的年龄阶段怕的内容却不一样。一两岁时更多的是怕陌生人;两岁半左右,主要怕大的声音、小动物、大夫来看病;再大一点会怕黑暗、怕厕所。这主要是他们到两岁半以后,会担心有想像中的东西(鬼怪恶魔等)伤害他。

当然,害怕并不是一件坏事,一个完全不怕任何东西的儿童,往往会碰到危险情景也不知躲避。但是,害怕太多也不好,会弄得家庭不安,疑神疑鬼。

孩子害怕有许多原因,除上面讲的与年龄有关的怕以外,还有许多情况让孩子怕的,比如:

1、知识不足,由于不了解而怕;

2、经验少,吸尘器能吸土,也可能会把人吸进去;

3、逐渐增多的想像,比如:想像一辆一条狗跳过围栏直扑向自己;

4、记忆扩展,小婴儿看过可怕的东西,很快就忘记了,可是两三岁的儿童却记忆犹新,比如被猫抓过一两回、秋千荡得过高,可能会使他老是怕猫、怕从高处摔下来等;

5、自我中心,两三岁的儿童都是自我为中心的,什么事都与他有关,比如在图画书上他看到一个巨人追赶一个小男孩,他就觉得在追他,电视屏幕上出现一个小女孩被蜜蜂蜇了,他马上认为自己也补蜇了,因此很害怕。

6、别人的暗示,比如一个小朋友小狗,他也怕等;

7、当他碰到一些他认为的可怕情景,如汽车鸣笛、有人大声说话、有影子等,没有人及时给他解释,打消他这种“怕意”,慢慢就积累下来了。

你邻居孩子的怕,很可能与上述这些情况有关。早年他不害怕,是因为年龄小,还不懂得怕。

你怀疑是否由于他的家庭变故,妈妈早就离开他了与此有关。我认为也不尽然。2-4岁的孩子醒来就有许多怕的情绪,关键的是抚养人(爷爷、奶奶、爸爸)没有尽到完全的教养责任。如果他们做得好些,孩子的害怕,也一定会少些、轻些。

下面提几个帮助孩子面对害怕的事的方法,你们可以介绍邻居试试。

1、懂得孩子的害怕对他来说是真的,哪怕是很“不合理”的,比如怕影子怕被抽水马桶冲掉等等。不要讥笑他,也不要说这是没有的事,否则会强化他的这种想法,这种怕也许会成为许多别的怕的基础,比如:他怕鸟,你们没有认真对待,反而笑他这有什么可怕,他很可能会衍成怕所有会动的动物。

2、承认害怕的事情或东西的真实性,是帮助孩子走出害怕的境地的起始点。你可以让他把怕的事情或东西告诉你,你表示同情并认真听,他会觉得好过得多。

3、有些东西可以表现给他看,比如怕汲尘器,再关掉,让他看到不会发生把他吸走的事;又比如怕大声说话,你抱着他仔细听一听,对他没有什么不利;又比如怕猫、怕小狗,你也可以抚着他抚摸这些小动物,当他看到这些小动物对他没有什么意处,慢慢地他也会接受它们的。这里关键的是“抱着他”,等于给他强有力的东西的支持。

4、自己不要表现出对什么东西(如小猫、小狗、汽车鸣笛声等)的怕,因为你的怕,会有很强的暗示作用。

5、可以和他一起阅读几本与他害怕的事情或东西有关的小图画书,这对他减轻对这些事或这些东西的怕,有很大作用。比如怕猫,读有关猫的小图画书;怕鸟,读有关鸟的小图画书等。

6、不要用一些事情或东西作为教育的“帮手”。比如在要孩子晚上不在院子里玩时,就说:“你不要在这儿玩了,一会儿小狗会在黑暗里来咬你;”“你不要再玩水龙头了,小心一会儿出水多,把你冲掉”等等。

7、当发现孩子有一点进步时,就大大表扬,这对他增强勇气和信心会有很大益处。

扩展阅读

5个方法帮孩子克服怕黑心理(上)


两岁的孩子突然间开始怕黑了,这可不是他们的胆子变小了,而是因为,他们对世界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有一天,我2岁的女儿突然就变得怕黑了。于是,我在她睡觉的房间里安了一个夜灯,整夜开着。但是,每天一大早,她都会哭叫着醒来,还捂着眼睛。我该怎么办呢?”

你两岁的女儿开始怕黑了,说明她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她已经知道,在夜里,即使她看不见任何东西,那件东西还是存在的,只不过被黑暗遮掩住了,所以才看不见。孩子们在两岁以前,还不懂得“东西看不见却存在”的道理,也就是说,他们对外界环境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他们不惧怕黑暗,“无知者无畏”嘛。

但是,两岁的小孩儿还不是“唯物主义者”,所以他们不会明白,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并不会在黑暗中滋生出来。因此,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象出一些怪物,或者又大又凶的狗藏在黑暗的地方了。即使你开灯让她看了没有东西,她仍然认为有可怕的东西藏在黑暗的角落里,就是她白天最喜欢的动物玩具,在夜里也可能变成了怪物。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很正常的现象。

孩子的恐惧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无法分辨现实与梦幻的困惑。就像他相信圣诞老人会在圣诞前夜悄悄送给他礼物一样,他也同样相信会有怪物藏在他的床底下。而且,3到4岁的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将有一个飞跃性的感性认识,所以他们对危险更敏感。到了5、6岁的时候,他才会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不真实的,到那时,他对黑暗的恐惧也将逐渐消失了。

另外,与日俱增的自立感同样使他们对外界更敏感。当小孩子从父母身边走开的时候,他们会意识到世界竟然这么大,自己却如此的渺小和脆弱。慢慢地,他们的态度就会有180度的大转弯儿,从原来的“我是大孩子了”到现在的“别离开我,我害怕”。

下面有一些办法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克服怕黑的心理:

1、交流。鼓励你的孩子说出他害怕什么。有的父母会认为与孩子谈论他害怕的东西,会使他们更加害怕,因而索性避而不谈。其实,让孩子发觉他所害怕的东西是什么,并且一五一十地告诉你,这是克服怕黑心理的第一步。

即使说出来并不完全解决问题,也能够教会你的孩子用这种有效的办法,去应付令他焦虑不安的情绪。如果孩子并没有告诉你他的全部感受,那么,你想倾听的这个愿望却能够使他逐渐明白,他所害怕的东西并没有可怕到无法对付的地步。

2.认同他的恐惧。好好与你的孩子谈一谈。和孩子们谈论他所害怕的东西的时候,父母该如何说,说什么这都是很棘手的事情。通常父母会试图对孩子的恐惧开个玩笑,或者表现出把这不当一回事,因为父母知道这些确实是没有什么可怕的。也许父母会说:“怎么那么容易就被吓着了?!没什么可怕的。房间里根本没有怪物。”

显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不怕,而且我们也没有看见任何怪物,这一点很重要。但是,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理解他害怕的感受。父母可以先对孩子说:“我知道你感觉黑暗很可怕。”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孩子:“但是,我也知道黑暗里没有藏着任何东西去伤害你。”最后,你可以和你的孩子绕着房间走一圈视察一下:“这是你的衣服,这儿放着你的积木,这儿放着你的小车……”

告诉孩子不要害怕并不能使他勇敢起来,反而给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恐惧。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敢告诉你他害怕了,他怕你把他看成一个胆小的孩子。取笑和轻视同样会使你的孩子把他的恐惧掩盖起来。(接下文)

下一篇:5个方法帮孩子克服怕黑心理(下)

怎么样帮宝宝克服夜间惊恐


首先要分析孩子白天有无受过什么刺激或身体有什么不适的地方,最近一段时间是否经常这样,作出判断后再作处理。

出现夜间惊恐现象的原因一般有:

1.孩子在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恐怖的故事,成人的责备和打骂等等。

2.身体内部的刺激,如有疾病(疾病会引起人体组织内生理的改变,会破坏体内血清促进素的平衡)。这种白天大脑无暇顾及的初起疾病的微弱信息在睡梦中能反映出来,如肺部疾病患者常梦到负重运行,胸部受压,被人扼住脖子而感到窒息等。做噩梦者往往心中恐惧,呼喊不出而突然惊醒。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要及时带孩子上医院检查。

如果不是身体方面的原因,爸爸妈妈大可不必惊慌,只要平时加以注意就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平时睡前,不要讲惊险恐怖的故事,或用“狼来了”、“老虎要吃掉你”等谎话吓唬孩子,保持孩子安静愉快的情绪。此外,要养成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睡前不要吃得太饱,不要让孩子喝太多的水。还要注意不让孩子过度疲劳。这样,就能避免孩子出现夜间惊恐的情况。

11项技巧帮宝宝克服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幼儿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当宝宝与父母亲或主要照顾者分开时,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表现,一旦处理不当,将对宝宝日后的人际互动与生活适应造成恶劣影响。因此,父母亲应掌握正确的态度与方法,陪伴宝宝一起走过分离焦虑。

1岁至1岁半是高发期

所谓“分离焦虑”,就是指孩子离开父母或亲密的照顾者时所出现的负面情绪,比如紧张不安、沮丧、闷闷不乐,或者特别黏人、爱哭、固执,希望照顾者能留在身边。

一般来说,宝宝的分离焦虑在6~8个月时出现,通常在1岁至1岁半时会比较严重,这与宝宝的表达能力增强、探索范围扩大、分离机会增加有关。不过,随着宝宝对父母的存在有安全感、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掌握越来越有信心,分离焦虑的状况就会逐渐改善。

11项技巧应对分离焦虑

1.确信分离环境的安全性

如果要安排宝宝独睡,必须先确认睡眠的环境是否安全、安适。如果要将宝宝托给保姆或托育中心来照顾,也应该先确认替代照顾者不要超过2人以上,而且能经常陪伴在宝宝身旁,另外托育环境的安全也不容忽视。

2.让宝宝觉得安心才离开

在必须和宝宝分离的情况下,最好给宝宝一点适应的时间,建议父母先陪伴宝宝,直到他比较放松后再离开。当然,如果能预先让宝宝有心理准备就更好的,如果能早早建立起“预告”与“预先熟悉新事物”的习惯,就能让宝宝在未来的生活历程中更为顺利。

3.记得和宝宝说“再见”

父母要记得在分开时与宝宝说“再见”,这对宝宝来说是很重要的承诺,也是对大人产生信心的基石。即使已经处在焦虑的分离情绪中,也要记得跟宝宝说“再见”,因为这是与宝宝建立信任的好机会,千万不要偷偷或强硬地与宝宝分开。

4.慎选临时照顾者

如果父母要外出一段时间,务必要将宝宝托育给自己和宝宝都信任、都熟悉的临时照顾者,这对于减轻分离焦虑非常重要。

5.带上喜欢的物品

有些宝宝独爱他自己的玩具,有些宝宝则更依恋自己的小被子。因此,在宝宝与父母短暂分离的时候,不妨让宝宝带着这些能为他带来安定、信任感的物品或玩具,可让宝宝舒服许多。

6.带上主要照顾者的物品

除了宝宝自己喜爱的物品之外,还可让他带上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几样东西,如钥匙、梳子、包,让宝宝对父母亲存在和归来更有信心。

7.预告回来的时间

父母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安排说给宝宝听,让宝宝了解父母亲还会再回到他的身边。

8.尽可能遵守承诺

父母要尽可能遵守自己对宝宝的承诺,即使真的无法施行,也应该及时让宝宝了解自己的状况,以免加重宝宝的分离焦虑。

9.阅读教育

平时可和宝宝一起阅读与分离焦虑有关的故事,让宝宝在阅读过程中增进对分离的了解和处理方式。

10.玩躲猫猫游戏

对于年龄较大、已经学习行走的宝宝,父母可和他玩躲猫猫或藏东西的游戏,有助于让宝宝建立物体恒存的概念,明白东西不见了还可以找到、父母离开还会再回来。

11.玩闹钟游戏

运用游戏让宝宝适应分离,可以用闹钟计时,从1分钟开始,慢慢拉长与宝宝分开的时间,让宝宝逐渐适应分离的情境。

幼儿早教:帮您克服宝宝分离焦虑


幼儿每一年幼儿园都是迎来一批新的小班课程儿童,在最开始的一个环节里,大家常常会见到又哭又闹不仅的 孩子拽着妈妈的衣摆,而妈妈也早就眼泪涟涟,在此情景简直感人至深。可是,孩子终归是 要一步步走向世界的,第一次分离出来的挑戰就这样不能躲避,分离焦虑不仅是孩子必须摆脱的 ,家长最先还要摆脱。怎么克服宝宝分离焦虑?

有的妈妈确实挂念,一天好几回给老师通电话,了解孩子的状况;有的乃至悄悄跑到幼 儿园亲眼目睹要看一下孩子在幼儿园有木有哭,用餐怎么样,入睡香不香;有的家长则对教师不相信 任,怕孩子受气,怕孩子有必须不敢说,怕孩子被其他孩子欺压没有人关注这些。怎么克服宝宝分离焦虑?幼儿

家长的心态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暗示着,家长的诸多焦虑情绪根据小表情、根据人体和語言传送给孩子 ,假如父亲妈妈一脸的不舍得和伤心,孩子当然也会得寸进尺地感到孤独。因此,做为爸爸妈妈 ,学会坚强起來,把灿烂的笑容和填满能量的激励赠给孩子,把信心和希望交给自身。

而针对小宝宝而言,习惯被长辈父亲妈妈紧紧围绕关爱的觉得,习惯在家里随意随意的生 活方法,赶到幼儿园,突然越来越一整天看不见父亲妈妈,突然有大姐隔三差五会管束自身,有 其他生疏的小孩子和自身争夺小玩具,小宝宝受不了,因此他就需要抵抗,期盼返回原先的日常生活 情况。

针对孩子的这类心理状态,大家不难理解。可是难题還是要处理的。分离焦虑会对孩子的心身发 育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在饮食搭配、消化吸收、睡眠质量及免疫能力等层面会造成病理性病症,英国一位心 理学家 研究发现,初期分离焦虑假如情况严重得话 ,会减少孩子智商、想像力及其人际交往能力。 因而,在初期降低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工作能力的发展趋势和身心健康人格特质的产生拥有 十分重特大的实际意义 。实际提议以下:

早晨送孩子进园的情况下,家长要操纵好心态,激励孩子对走入幼儿园满怀希望。例如轻 松地 拍一拍孩子的小肩部,大声说出:“瞧,孩子们都等着你和她们一起玩呢!”“妈妈相信你, 你最伟大,夜里给妈妈好好地讲下今日学得的大本领,怎么样!”怎么克服宝宝分离焦虑?幼儿

能够 在最开始的情况下早一些接孩子回家了,之后再渐渐地推晚到一切正常時间,那样能够 在刚开始时 不会让小宝宝一下子吃不消,家长一点一点习惯性,孩子也一点一点习惯性,习惯也就融入了 。接孩子的情况下能够 不必急着回家了,带著孩子玩下区域活动里的玩具,家长还可可以借此机会多接 触其他家长,相互之间沟通交流,学习培训一些工作经验。

并且这个时候,孩子们见到分别的父亲妈妈们在一起闲聊,她们中间也会很当然地来到一起,用不上几日,孩子们就会变成好些的盆友。当幼儿园里拥有自身喜爱看到和一起玩的最好的朋友,那麼你的孩子就会刚开始喜爱幼儿园了。

回到家,激励孩子叙述在幼儿园产生的事儿,例如教师讲了哪些有趣的小故事,一起做了哪些 好玩的小游戏,学会了几首歌童谣这些,孩子在追忆叙述的全过程中会再次感受在其中快乐,进而进 一步加重他对幼儿园、老师和小孩子的喜爱。

一定要和老师多沟通交流,多联络。家长必须多掌握幼儿园的各层面状况,掌握班集体状况,掌握 孩子的在园主要表现,并依据具体情况调节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假如发现问题,要立即和老 师商议解决方案,相互合力协助孩子尽早渡过稳定期。

怎么克服宝宝分离焦虑?对于分离焦虑会不断多长时间,因人有所不同的,一些孩子将会短些,一周就行,一些则将会时间长些 ,乃至长达2个半月,但假如家长可以紧密配合教师,最先从本身作出更改,那麼焦虑情绪迅速 就会以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