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的孩子突然间开始怕黑了,这可不是他们的胆子变小了,而是因为,他们对世界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有一天,我2岁的女儿突然就变得怕黑了。于是,我在她睡觉的房间里安了一个夜灯,整夜开着。但是,每天一大早,她都会哭叫着醒来,还捂着眼睛。我该怎么办呢?”

你两岁的女儿开始怕黑了,说明她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她已经知道,在夜里,即使她看不见任何东西,那件东西还是存在的,只不过被黑暗遮掩住了,所以才看不见。孩子们在两岁以前,还不懂得“东西看不见却存在”的道理,也就是说,他们对外界环境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他们不惧怕黑暗,“无知者无畏”嘛。

但是,两岁的小孩儿还不是“唯物主义者”,所以他们不会明白,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并不会在黑暗中滋生出来。因此,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象出一些怪物,或者又大又凶的狗藏在黑暗的地方了。即使你开灯让她看了没有东西,她仍然认为有可怕的东西藏在黑暗的角落里,就是她白天最喜欢的动物玩具,在夜里也可能变成了怪物。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很正常的现象。

孩子的恐惧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无法分辨现实与梦幻的困惑。就像他相信圣诞老人会在圣诞前夜悄悄送给他礼物一样,他也同样相信会有怪物藏在他的床底下。而且,3到4岁的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将有一个飞跃性的感性认识,所以他们对危险更敏感。到了5、6岁的时候,他才会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不真实的,到那时,他对黑暗的恐惧也将逐渐消失了。

另外,与日俱增的自立感同样使他们对外界更敏感。当小孩子从父母身边走开的时候,他们会意识到世界竟然这么大,自己却如此的渺小和脆弱。慢慢地,他们的态度就会有180度的大转弯儿,从原来的“我是大孩子了”到现在的“别离开我,我害怕”。

下面有一些办法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克服怕黑的心理:

1、交流。鼓励你的孩子说出他害怕什么。有的父母会认为与孩子谈论他害怕的东西,会使他们更加害怕,因而索性避而不谈。其实,让孩子发觉他所害怕的东西是什么,并且一五一十地告诉你,这是克服怕黑心理的第一步。

即使说出来并不完全解决问题,也能够教会你的孩子用这种有效的办法,去应付令他焦虑不安的情绪。如果孩子并没有告诉你他的全部感受,那么,你想倾听的这个愿望却能够使他逐渐明白,他所害怕的东西并没有可怕到无法对付的地步。

2.认同他的恐惧。好好与你的孩子谈一谈。和孩子们谈论他所害怕的东西的时候,父母该如何说,说什么这都是很棘手的事情。通常父母会试图对孩子的恐惧开个玩笑,或者表现出把这不当一回事,因为父母知道这些确实是没有什么可怕的。也许父母会说:“怎么那么容易就被吓着了?!没什么可怕的。房间里根本没有怪物。”

显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不怕,而且我们也没有看见任何怪物,这一点很重要。但是,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理解他害怕的感受。父母可以先对孩子说:“我知道你感觉黑暗很可怕。”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孩子:“但是,我也知道黑暗里没有藏着任何东西去伤害你。”最后,你可以和你的孩子绕着房间走一圈视察一下:“这是你的衣服,这儿放着你的积木,这儿放着你的小车……”

告诉孩子不要害怕并不能使他勇敢起来,反而给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恐惧。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敢告诉你他害怕了,他怕你把他看成一个胆小的孩子。取笑和轻视同样会使你的孩子把他的恐惧掩盖起来。(接下文)

下一篇:5个方法帮孩子克服怕黑心理(下)

扩展阅读

陪孩子克服怕黑、怕鬼心理


陪孩子克服怕黑、怕鬼心理

要协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应先了解孩子所害怕的到底是什么,如害怕黑暗,应陪伴他在黑暗中逐渐壮胆,增加面对黑暗的勇气;如果恐惧暗影造成的幻象,应先让他看清楚阴影的真面目。藉由父母亲的陪伴和情感支持所给予的安全感,应可得到纾解。

女儿今年已经五岁了,从懂事开始,她就一直不敢单独睡觉,连上厕所都一定要有人陪才敢去,特别是晚上的时候。他总是那么「怕黑」、「怕鬼」,如果没有人陪同,她就一直忍着,甚至尿裤子……。我有更多问题要说!

为何产生恐惧心理?

害怕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验。有些人怕狗、有些人怕高,还有些人连自己怕什么都不清楚。「我的孩子怕黑、怕鬼怎么办?」许多父母都曾有过这个困扰,其实孩子害怕的感觉是不是来自鬼、黑暗呢?父母应多仔细思考这样的问题。道生华城托儿所教学组组长陈桂盈老师表示,有一些原因和情况,在不知不觉中会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是父母必须注意和避免的:

1.大人的恐吓:当孩子不听话或淘气时,有些父母会用鬼来吓他,「你如果再不乖乖听话、坐好吃饭,待会恐怖的虎姑婆就会找你!」或是将孩子关在黑暗的地方,如小房间、厕所等,藉以处罚、警告孩子,此方法容易让孩子产生怕鬼和怕黑的情绪。

2.独处:孩子的世界里,往往是伴随着黑暗、阴影和独处等因素,特别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比较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当他说「有鬼」时,可能是害怕黑暗里看不清楚的对象、可能是暧昧不明的阴影,也可能是自己不愿一个人独处、害怕孤独……。培养宝宝自理能力三步曲

3.过份的渲染和夸大:幼儿如果有父母、亲人的陪伴,给他安全、亲密的安慰,幼儿是不会怕黑的。但如果父母亲本身就怕黑,经常大惊小怪或尖叫,孩子会产生「负面的模仿」,并加深他对黑暗的畏惧感。同样的,「怕鬼」也是大人对此过分的渲染和夸大所致,尤其是动作和表情,让幼儿永生难忘,影响将来一辈子。

4.电视传播媒介的影响:一些电视节目或灵异节目,都会将鬼和黑做关连的搭配,再配合一些诡谲的音效、动作和道具、化妆,经过大众传播工具的渲染,「鬼很恐怖,它会出现在黑暗的地方……,」于是「鬼」和「黑暗」在孩子心里便有了形象,甚至加深对它的恐惧感。

早教启蒙:帮助孩子克服怕黑的三个方法


许多 宝宝都是胆小,怎样加强孩子心理状态,锻练孩子,塑造宝宝变成坚强的人呢?父母能够 根据下列三种方式,协助孩子摆脱胆小的心理问题。帮助孩子克服怕黑的方法有哪些?

1、黑屋子里的开心小故事

孩子都非常喜爱听别人故事,父母可灵活运用这一特性,在黑屋子里讲一些幸福开心的、具备正确引导实际意义的小故事。如“在冬季的一个夜里,天空中忽然飘起了小寒,一片片小雪花天使之衣着乳白色的雪纺裙,从高高地上空漂落出来,不一会儿,树技上、房屋上、地面上都布满了晶莹透亮的小雪花。帮助孩子克服怕黑的方法有哪些?

这时候,一位圣诞老爷爷不害怕天黑了,蹲着冰橇从太远很远的地方赶到,给小朋友们送去了一件件可爱的礼物。此刻小朋友们已经夜晚里睡熟着、做着香喷喷梦,第二天醒来时的情况下,就发觉了枕边的这一份礼品,简直高兴极了……”。根据小故事让孩子了解,黑屋子里也是有好听的故事和美丽的故事,让孩子对黑屋子有新的体会和了解,慢慢已不畏惧。

2、黑屋子里的奇特难题

天黑的时候,一家三口何不在黑屋子里探讨一些奇特的难题。例如通过黑屋子的窗子能够 见到满天星星,星辰怎么会眨眼呀?为何天空的月儿有时候像曲奇饼干,有时候又像香蕉苹果呢?为何天有时候黑有时候亮?帮助孩子克服怕黑的方法有哪些?

实际上孩子还会继续明确提出许多 奇特的难题,父母能够 借机把这种天气现象表述给孩子听,还记得要用孩子可以了解的語言来叙述哦。那样一方面提高了孩子和父母中间的情感,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孩子对科学探究和科学研究的兴趣爱好。再有就是仔细观察、探讨,使孩子对黑喑拥有更恰当的了解和了解,进而消除了孩子对黑喑的心理恐惧。

3、逐渐融入黑屋子

帮助孩子克服怕黑的方法有哪些?孩子怕黑是在长期性消沉工作经验的积累中逐步完善的,要清除这类心理状态还要一步一步慢慢的来,最典型性的难点便是为何夜里孩子不愿一个人睡觉。在一开始让孩子独睡时,父母能够 先坐着床前陪孩子聊聊天,能够 讲一个幸福的、开心的短故事,也可以播放一小段摇蓝曲等,随后把灯光效果调到较为适合的色度并慢慢发暗。总而言之,要让孩子有一个逐渐融入黑屋子的全过程。假如一直指责、斥责、处罚,那麼孩子怕黑的状况总是愈来愈糟。

怎样帮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某些人物、事物、情景产生恐惧,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心灵特别稚嫩,很容易就会受到挫折。家长如果及时发现了孩子的心理变化,并及时加以抚慰,就能帮助孩子的心理免受伤害。

对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实际上是对儿童勇敢精神的训练。训练中可辅以奖励的办法。

1、日常生活中克服孩子恐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感情交流。美国心理学家肯特说:“保持家庭气氛和谐,使孩子能无拘无束地与你交流,这是十分重要的,切不可嘲弄、吓唬孩子,而应鼓励、支持孩子”。

2、对孩子的要求不宜反复无常。如果一会儿要求孩子这样,一会儿要求孩子那样,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做对、做错都将会受到指责,于是就产生了恐惧心理。因此,成人对孩子的要求要规范,要一致。

3、防止对孩子溺爱。由于对孩子过分疼爱和保护,就会让孩子失去锻炼勇敢精神的机会。调查表明,溺爱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缺乏自信。

4、家长对孩子不要喜怒无常。有的家长常将自己的好坏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样会使孩子害怕父母,怕父母无缘无故发脾气,怕自己受罚等,终日心神不定、畏畏缩缩,表现为恐惧、多疑、敏感。因此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拿孩子当出气筒。

5、不要过分责怪孩子。孩子做错了事,正好可以利用这种做错事后的恐惧心理,教育和引导他们应该怎样做是正确的。既指出错误的危害,又表现出成人对孩子的宽容,使孩子感到批评也是为了爱他,从而也就不会产生恐惧心理了。

入园前帮孩子克服心理恐惧


杰仔下个月就要上幼儿园了,带了他3年多的奶奶长出了一口气:以后你再敢调皮捣蛋不听话,就让老师关你小黑屋。老师可比奶奶厉害,有的是治你的招。

这本是玩笑话,可说多了,杰仔一听幼儿园三个字就吓得直哭。妈妈带儿子去幼儿园面试,还未到幼儿园门口,杰仔就生离死别般的嚎啕,说什么也不肯进去。

这种表现也正常,也不正常。正常的是,几乎每个孩子入园前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惧”;不正常的是,杰仔的恐惧感超强了些,原因应该就在奶奶大肆渲染的“幼儿园铁腕管理”上。奶奶夸张了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相离的一面,给杰仔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如果这股压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杰仔入园后的“不应期”会特别长,各方面的适应和发展也会远远落后于同龄小朋友。所以,杰仔父母的当务之急就是先保证奶奶不再“吓唬”杰仔,然后抓紧入园前的时间,分阶段地解决他的心理恐惧。

想方设法树立幼儿园的正面形象

父母若只是笼统地讲老师和蔼可亲、上课生动有趣等等,孩子会认为是要哄他去幼儿园才这么说的。有效的办法莫如请一名比孩子大一两岁的幼儿园小朋友—最好找那种“迅速适应型”的孩子,来陪孩子玩,顺便告诉孩子幼儿园究竟是怎么回事。孩子对孩子的话特别信服,比如宝宝问:“幼儿园上课时真的不许拉屎拉尿?”小朋友就会告诉他:“上课前老师会提醒小朋友上厕所,不过你要是突然想上厕所,举手告诉老师就可以。”再比如宝宝问:“午睡睡不着老师会不会骂?”小朋友也会实话实说:“最好能睡着,下午做游戏才有精神;如果睡不着,只要不吵到别的小朋友,老师就不会骂。”此外小朋友肯定还会教宝宝从幼儿园学会的歌谣、舞蹈、体操,还有画小鸭子画大象的本领,还会炫耀地告诉宝宝幼儿园还有好多好多的玩具和小人书、好大好大的沙池……如果他是在宝宝报名的那所幼儿园就读就更好了,未入园就交上小伙伴,对正诚惶诚恐的宝宝无异于一枚定心丸。

帮助孩子预习幼儿园要求的独立生活技能

幼儿园一般要求孩子自己吃饭、大小便、洗漱、穿脱鞋袜衣裤及独立午睡等,如果孩子尚未掌握,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要循序渐进,把目标分解得越小越好,以便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比如穿脱衣裤,入园前半年就可有意识地开始训练,扣钮扣、拉拉链、穿鞋并扣上鞋襻等,每达到一项,可在墙上的“宝宝进步表”上贴上五角星。

若是孩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达不到某项技能,可暂时放下这一项,改为训练其他。千万别给孩子造成“达不到目标老师就会讨厌你”的印象—事实上,所有这些生活技能,入园后生活老师还会花一两个学期的时间加以训练,目前抱着“预习”的轻松心态好了。

帮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和分享

观察你的孩子是否有不愿分享的倾向:他是否坚持在别的小朋友上门前藏起心爱的“大吊车”?邻居孩子想看他的图画书,他是否找出种种理由拒绝?宠溺小孩的家庭往往对这些现象一笑了之,认为是宝宝年龄小、不懂事。其实这种种以自我为中心毛病的存在,对宝宝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极为不利——如果孩子不懂得分享,不知道同龄伙伴应互相谦让和帮助,他就会游离在一个快乐的集体之外,成为人人敬而远之的“霸王龙”。因此,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要及早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容忍和接纳他人,教会孩子“换位思考”,站在对方小朋友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幼儿园实地热身期不宜过长

相当部分幼儿园在开学前,都会为新入园的宝宝提供“热身”机会,时间一般为2-5天。在此期间幼儿园实施“半日入园制”,家长可以“陪读”,帮助初入陌生环境的宝宝熟悉环境、熟悉老师、熟悉幼儿园的大致作息制度。但“热身”毕竟是一个过渡期,时间不宜拖得太长。有些宝宝的“入园不应期”较长,“热身”过后仍哭闹不休,陪读的妈妈心软,会要求宝宝不在幼儿园午睡,不参加下午的活动。一位从事幼教工作30多年的老师指出:“宝宝入园明显有一次心理断乳,在这个关节上是一定要狠狠心的。无限期地延长热身期,等于父母与宝宝一样,有意识地回避心理断乳。父母的心疼和迟疑一旦被宝宝看破,宝宝的哭闹纠缠肯定会越演越烈。”这位有经验的老师认为:“热身三天就足够了。额外要求拉长热身期的家长不仅对自己孩子的适应不利,对全体幼儿也有负面影响—一个孩子中午被接走了,别的小朋友马上就会出现情绪波动。这对老师的统一教学和管理相当不利。”

这位老师还提醒家长:由爸爸送园可能会更好一些,千万不要出现宝宝一哭、妈妈就哭的场面。把孩子一送进门就离开,这样孩子才会强制自己去适应新环境。到幼儿园门口“偷看”孩子的表现实在是不理智的行为,要相信孩子的“入园恐惧”会由老师来疏导,相信老师比你更有办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