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告状到底对不对?好不好?应不应该?父母们该如何解密孩子的小心灵,又该如何应对和正确地引导他们呢?

“舅妈,弟弟今天自己拿了一根棒棒糖!”“老师,李皮皮刚才在厕所打了我一拳!”……类似这样的告状,作为父母的你是不是并不陌生?四五岁的孩子时常会“顶着状纸”就冲过来,向你认真地叙述他的小朋友今天都干了什么“恶事”!

不管你打算如何“受理”孩子们的告状,你都应该了解:事实上,在孩子告状的背后,在他们自己的小心灵中,自有着他们的想法和心思。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心理,也许更能使家长帮助孩子解决告状背后真正的问题所在,帮助他们获得更加健康和灿烂的心情。

我不明白,他为什么就可以……

莉莉和妈妈在公共汽车站等车,她看见旁边也有一个差不多四五岁的小女孩儿,而她发现这女孩儿竟然化了红嘴唇,好像还涂了红脸蛋。尽管莉莉根本不认识人家,可她还是冲着妈妈大声地叫出来:“妈妈你看!她化妆了!你告过我,小孩子是不能化妆的!”

这个年龄的孩子会对平日里爸爸妈妈给他们立的规矩特别敏感,如果别的孩子违背了这些他们熟悉的规矩,他们就会予以特别的关注——在孩子的心里,规矩应该是大家都遵守的,怎么能有例外呢?

如何“受理”此类告状:你可以告诉孩子,虽然我们定了这样的原则,但并不意味着别人不这样做就是错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和自己一样,世界是个丰富而复杂的东西,要让孩子学会理解即使是规矩也是千差万别的。齐齐妈就说:“每当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较真不休时,我就告诉他:‘别的小孩如果做的不好的话,他的爸爸妈妈会来解决他的问题,你不用担心。如果他做错了,他的家长会纠正他的。’这样齐齐就会觉得很满意了。”

我委屈……

妈妈和小姨在厨房准备饭菜,特特和表哥悠悠在屋里东跑西跑玩儿打仗。闹哄哄的屋子突然没有了声音,不一会儿,特特挂着眼泪溜到厨房,对妈妈说:“妈妈,悠悠哥哥拿着冲锋枪不让我玩儿,他老要我当坏蛋,他打我……”

四五岁的孩子在一起玩儿的时候可以很忘我、很开心,可是当出现分歧、意见不合或者不够友好的行为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和处理了,尤其是当自己感受到了压力、委屈的时候,他们就会向家长求助,希望能得到大人们的“干预”。这个过程也是他们宣泄情绪,求得心理平衡的过程。

如何“受理”此类告状:首先你一定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情,认真并关切地倾听他。之后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怎么去解决问题:“那么下面你打算怎么做呢?”如果孩子对你的提问仍然没有答案的话,你可以提供给他一些怎样去自己和小朋友“谈判”或讲道理或解决问题的建议。你要给孩子这样的概念:他自己是有这样的能力去对付这些难题的。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够积累起这些经验,将来独立解决问题了。

小雅的妈妈就做得特别理智和智慧:“小雅说幼儿园的冬冬老是跑过来冲撞她,很讨厌。我一边教导着女儿要包容原谅淘气的小男孩,一边又鼓励羞怯的女儿:‘下次冬冬要是再跑过来撞你,你就闪开,哈,他一定会扑个空!’女儿听着很好玩儿,还和爸爸演练起来,开心得早就忘了委屈和难受。第二天她回来说,她没有闪开,而是好好地和冬冬说‘你以后别撞我了,我们好好玩儿吧!’他们就这样和好了!”

我检举,我揭发!

“妈妈,我昨天看见邻居家的小姐姐把吃完的西瓜皮扔到了窗外!”“老师,薇薇在午睡的时候偷偷和赵晓敏说话来着!”灵灵总是像个小侦察兵一样,一旦发现了别人的“不轨”行为,就立即报告。并且她对此觉得很得意,总是还要追着问妈妈:“妈妈,他是不是做得不对?我是不是说对了?”

孩子的这种“检举”“揭发”性质的告状,正面地讲,其实是表明他们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能够对他人的行为做以“好坏”“对错”的评判。他们在告发的同时,更希望得到的是家长及长辈们的肯定,从而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并且希望告诉给家长“我知道怎样做是更好的”。而另一方面,也是是较为普遍被家长和老师们烦恼并担忧的就是,这种行为很可能导致孩子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错误,不仅难以从别人身上发现优点,也使他不能对自己身上的缺点予以足够的重视。

如何“受理”此类告状:欢欢的爸爸就说:“我其实特别怕欢欢的这种告状会逐渐演变称一种爱打小报告、不厚道的行为和心理。可我同时又觉得,如果对于他的这种揭发不好行为的告状置之不理的话,会挫伤了他的这份正义感,养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性情。所以,每当我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我会让他描述一下事情的具体情形,让他告诉我怎样是更好的、是对的,然后针对他正确的地方给予表扬,主要是鼓励他将来要按照自己所说的好的、正确的方式去做,把他的注意力引导到对“对的”的东西的兴趣上,而不是和他一起去强调告状本身和别人如何做错了上面。如果被告发的是认识的小朋友,我也会从他们的身上取出一些欢欢没有的优点,教导孩子虽然别人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但他们同时也有你所没有的优点。我同时特别注意遏制欢欢会产生那种因为嫉妒或故意贬低别人的心理,而告恶状的心理,因为这就是绝对不健康的了。我觉得,在我的重视和细心引导之下,欢欢在每次类似情形的告状之后,并没有出现我所担心的傲慢喜悦,而是心态平和地还能继续与小朋友玩耍。我很高兴。”

Tips

正如欢欢爸爸所说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更是一种可怕。善意、关怀、热心的孩子,总是可塑和更加健康的。因此,在我们有意减少孩子恶意告状的同时,有些必要的“状”是要提醒孩子,那是必须告的。

当你看到别的小孩儿在玩儿一些危险的游戏的时候,比如玩儿火、玩儿电,要尽快告诉大人。

当你看到有人受到威胁的时候,最好能立即通知老师、家长或者警察叔叔。

当你看到有小朋友在哭泣,而又没有人注意到他的时候,他可能是需要帮助或者生病了,你应该告知老师或父母这件事。

相关知识

自编儿歌献给摇篮所有小朋友


谢谢你的儿歌!

我已经收进我的《儿歌集》里了,谢谢你,才女!

谢谢你的儿歌。

我一个人在家照顾宝宝,闲来无事,把所有给宝宝玩的东东都编成儿歌。再献上一首:小电话,铃铃铃,轻轻一拨就接通,告诉爸爸快回家,告诉妈妈好想她,铃铃铃,铃铃铃,宝宝的话儿收到了,爸爸马上就回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几位妈妈都好有才气,真让我羡慕!我家石头宝宝刚五个半月,现在我每天都给他念儿歌听,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宝宝听的也高兴,真不错。我已经把两位妈妈的儿歌收进我的文档了。谢谢才女妈妈!

谢谢两位才女妈妈的新儿歌!

我认识一位朋友也是网友,他正在创建一个童谣网站,专门收集儿歌的。如果你们不介意、有兴趣的话可以直接和他联系的。我相信他一定会很高兴的,他也有个7个月大的女儿,小名悦悦。

好个有才有情的妈妈!

我喜欢你们的儿歌,有什么好东东,尽管拿出来吧。

帮宝宝化解和小朋友的危机


孩子们在一起,随时都可能发生纠纷,假如你的宝贝正和其他孩子“舌战”或产生激烈的冲突,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宝宝“闹翻了”不全是坏事

宝宝们在“闹翻了”的过程中肯定要争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宝宝的一种磨练,他们会从中明白:每个人都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理解他人情感,富于同情心、爱心,要善于自我克制、懂得谦让、遵守游戏规则……这对培养宝贝的社交能力大有好处。

同时,争吵也是一种语言竞争,宝宝必须选择流畅、简练、有说服力的语言驳斥对方;此时大脑思维活跃,有益于孩子逐步学会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等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性,刺激语言的发展和大脑的发育。

这样帮孩子

·试试协商和分享

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笑笑告诉妈妈:“圆圆坏……”原来,在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圆圆凭借自己“人高马大、力大无比”,把笑笑正在玩儿的拼图抢到手,还把笑笑推倒在地上……

达标做法:听到孩子受委屈的消息后,妈妈在对笑笑表示同情外,更应该告诉她:说别人“坏”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样说话也很不友好。接着,启发孩子想想,有什么方法,既保证自己玩儿,又能皆大欢喜?比如,问问孩子:“拼图只是一个人玩的吗?”让她悟出:有些玩具,可以两个甚至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儿,如果自己和小朋友都想玩儿,可以彼此商量:“咱们一块玩吧!”这样大家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自己也不受伤害,并能从中学会协商和分享,掌握与同伴相处的技巧,最终消化了矛盾。而且,真正和小朋友共同玩一件玩具,还会发现,合作的感觉其实真的很好。

·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辉辉和多多在草地上踢球,突然,辉辉跑到妈妈跟前,委屈地说:“多多踢了我一脚!”多多也跑过来:“是他先踩我的,他踩了还不承认,看,他把我的新旅游鞋都踩脏了!”

达标做法:宝贝虽小,却已有了一点的道德准则和是非观念,这正是启发他们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关键。孩子之所以发生争吵,是因为起初都认为自己有理。

面对来告状的孩子,妈妈们最好先听听事情的经过,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发现他们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再分析一下。比如,问多多:“辉辉为什么会踩你的脚?他是存心要把你的新鞋弄脏吗?”再问辉辉:“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踩了人家的脚,你都应该怎样做呢?”使孩子明白,即便不是故意伤害他人,也必须道歉、认错;而对于被伤害的孩子,不能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要学会宽容和谅解。这时,辉辉妈不妨悄悄给孩子一块湿纸巾,让他主动给多多把鞋擦干净。最终将小事化了,二人和好如初。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要多调动孩子的思维,让他们感到自己有权利也有责任去思考、解决自己的问题;避免孩子养成一遇到不愉快就本能地请爸爸妈妈或老师当帮手的习惯。

在倾听中化解矛盾

轩轩和表妹莎莎分别搭积木。突然,轩轩无意中用胳膊肘碰了表妹的脸。顿时,莎莎不满:“你怎么打人呀?!”轩轩说:“我没有打你!”莎莎坚持:“你打了,你打了!”轩轩急了:“我就没打!你再说,我真打你了!”说着,轩轩举起了手,莎莎哭了起来……

达标做法

如果父母出面,以哥哥要让着妹妹为由,训斥轩轩、安慰莎莎,争吵和哭闹也许能够被很快制止。但是轩轩多半会心里不服气,莎莎则会误以为哭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这对两个孩子的性格成长都没有好处。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不妨让孩子们坐在一起,由他们各自说说到底为什么争吵,一方说的时候,另一方不要插嘴。然后,启发轩轩说:“对不起,我是无意中碰疼你的。好了,不哭了,我帮你擦擦眼泪吧。”再引导莎莎说:“好吧,我相信你,刚才是我冤枉你了,对不起。”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孩子能够彼此慢慢地静下心来,倾听对方的想法、反思自己的言行,发现对方做法中的合理成分和自己做法中的不恰当成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让孩子明白,“倾听”是有礼貌、对对方尊重的一种表现。以后再碰到类似的事情,先听对方解释清楚或自己争取向对方解释的机会,和平处理好纠纷。

小朋友如何看点电视才科学


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放学回家后,先做作业,然后再看电视。平时要少看,周末适量。每次看电视的时间最好控制在40分钟左右。

第二、与电视屏幕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来说,看电视时,最好距离电视机2.5-4米。

第三、电视音量不要过高。相反,采用相对小的音量,对小朋友的听力、视力、注意力等的发展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看电视时光线适中。晚上看电视时,不要把照明灯都关闭,在电视机后方安上一盏小红灯,可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

第五、保持坐姿正确。小朋友看电视时,喜欢歪歪斜斜地就坐或者躺着看电视,这些都容易使你养成不良的坐姿习惯,还会让没有定型的脊柱发生变形与弯曲,而且更容易导致眼睛疾病与视力下降。

第六、饭后休息一下再看电视。吃过饭后就看电视,容易使你的大脑兴奋中心转移,注意力高度集中于电视内容,造成消化液分泌的停滞与食物的沉积现象,影响肠胃的消化。所以饭后你可以轻微活动一会儿后,再看电视。

第七、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许多小朋友喜欢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吃糖果、瓜子等零食,嘴里的食物往往咀嚼不够,不仅容易加重消化负担,影响消化功能,还容易养成吃零食的不良习惯,甚至导致身体肥胖呢。

第八、看完电视洗洗脸。因为电视周围有大量的灰尘被荧光屏吸引,因此,看完电视后,洗洗脸,有利于身体健康。

因此,家长们应该认真学习上面的方法,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科学的看电视,这样才能不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情况。

让孩子做“不听话”的小朋友


很多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喜欢问老师“孩子今天听话吗”,赞扬别人家的孩子是说“你家孩子真听话”,批评自家孩子则是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在很多家长看来,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孩子听话多好,多省心,一点也不会惹麻烦。

“听话就是好孩子,不听话就是坏孩子”!我从来不要求我女儿周周“听话”,我也从来不用“听话”二字来褒扬她。相反,我害怕她太听话。自从她会说话以来,是我听她的话,而不是她听我的话。她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由她决定,吃什么、穿什么、喝什么,到哪儿去玩、和谁玩、怎么玩,完全由她自己做主。她喜欢说“不”,我喜欢说“好”。在很多人眼里,她不那么听话,但是她绝对讲理,不会胡搅蛮缠、撒泼耍赖。她有主见,有个性,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

“听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无条件服从、不发出不同的声音、不能有不合“规矩”的行为。“听话”就是一副精神枷锁,牢牢地套住了孩子!我身边很多按照“听话”标准带养出来的孩子,他们温顺乖巧,让家长省心,但是他们不能自主、盲从、怯懦、谨小慎微。我不为他们的听话而欢喜,相反,我为他们的听话感到惋惜。

我5岁的小侄女晓晓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一次,周周模仿电视节目中穿着裙子跳舞的姐姐,把裤腿挽至膝盖。晓晓也学样把裤腿挽了起来。我看见了笑着说:“晓晓也是学跳舞的姐姐吧?真漂亮,奶奶快来看呀。”晓晓突然脸色一变,慌忙把裤腿放了下来。我想她可能是担心奶奶看了会生气,因为在很多成人看来,大冬天卷起裤腿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我问她:“你是担心奶奶看见了不高兴吗?”她点点头。我说:“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把裤腿卷起来。”但是任凭我怎么说,她再也不肯卷起裤腿来学跳舞的姐姐了。就算奶奶不在场,她仍然不能自主,成人的“规矩”已经控制了她,她已经被大人奴役了,她当不了自己的主人。

还有一件让我最为心痛的事。晓晓拿到了一个玩具,周周看见了也想玩。那时周周还只有两岁多,还未建立“先拿者先玩、后来者等待”的规则意识,她试图去抢晓晓手中的玩具。两人争夺起来,周周夺不过,大哭。晓晓看见周周哭了,连忙把玩具递给周周,怯怯地走开了。我一直在旁边观察,希望她们能自己商量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看到这种情形,我不得不介入。我走过去对周周说:“这个玩具是谁先拿到的?”周周边哭边说:“晓晓先拿到的。”我说:“那你觉得应该谁先玩?”周周哭着说:“我就是要先玩。”我从周周手里拿过玩具,递给晓晓说:“这是你先拿到的,就应该你先玩。”晓晓不敢接,只是怯怯地看着周周,好像是在担心周周不高兴。我把玩具放在桌子上,微笑着对晓晓说:“你玩吧,本来就应该你先玩,不用管周周,这件事是她不对。”说完,我转身带着周周到卧室和她单独谈话,强调规则并安抚其情绪。待到我出来,我发现晓晓仍然坐在沙发上发呆,那个玩具放在桌子上没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心里难受极了,我把晓晓搂在怀里,问:“你怎么不玩呢?”晓晓默不做声。我说:“你是看到周周哭了,怕她不高兴吗?”晓晓点点头。

在强势的大人或不讲理的小孩侵犯自己权益的时候,晓晓的反应是忍气吞声和违心地屈从。晓晓的父母则认为这是孩子听话,他们不觉得孩子有什么不对劲。其实这是多么不正常啊!她怯懦、压抑、谨小慎微,甚至有些战战兢兢,时时刻刻看他人脸色行事。她已经失去自我,完全受制于人。这就是典型的听话标准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周周则是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遇到同样的事情,她的反应跟晓晓截然不同。譬如碰到别人阻止她或者要求她做什么,如果她不愿意,她会勇敢地说“不”;如果别人试图说服她,她会坚决拒绝,并说“请不要强迫我”。有几次,周周吃完一碗饭后,外婆还想让她多吃点,欲再给她盛。周周说不想吃了。外婆劝说:“再吃点吧,吃多点长得高。”周周看着外婆认真地说:“外婆,请不要强迫我。”外婆就不好意思再勉强她了。周周完全不必担心对方不高兴,也不必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她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按自己的意愿说话和行事。

所有听话的孩子都是被成人长期压制而练成的!家长们喜欢利用权威压服孩子,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从家长口中蹦出:“听话,不许……”“看某某多听话,就你这么淘气!”“叫你怎样就怎样!”“你应该这样……”家长们还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头上,比如给孩子买衣服,家长总是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款式,不管孩子喜不喜欢;教孩子学这样、学那样,不顾孩子有没有兴趣;教育孩子的口头禅就是“听话……乖一点”,一定要孩子屈从于自己才是好孩子。有的家长甚至担心,如果从小不管严一点,让孩子听话一点,孩子长大后就管不住了。

学校也喜欢把孩子打造得听话点。现行的传统教育就总是在身体和意志上控制孩子,不给孩子自由。我曾经在一所宣传个性化教育的国际幼儿园参观,看到这样一幕:小朋友刚起床,围坐在桌子边准备吃午点。生活老师端上一盘梨子,小朋友们伸手欲拿,班主任老师严肃地呵斥:“老师请你们吃了没有?”小朋友们见状,伸到半路的手赶紧缩了回来,老老实实坐在桌子边等候。过了一会儿,这位老师可能觉得“时机”成熟了,下了指令,“小朋友请吃!”待老师下令,小朋友方才伸手拿起梨子吃了起来。

类似的情节我不陌生,曾经在别的幼儿园目睹过无数次。在那里,小朋友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老师的允许,否则就会被制止和呵斥。“老师请你们吃了没有”的潜台词就是“老师没请,你们就不能吃”,这句话可以延伸成“老师没允许,你们就不能做”。体现的是老师的教育观,即凡事都要经过老师允许,否则就是不对的。这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控制。这样的老师几乎遍及每一个幼儿园,这样类似的言论随处都可以听到。

过于听话顺从的孩子心理是不健康的,长期的压抑会导致人格的缺陷。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太过顺从,听话的孩子往往压抑了太多的内心需求。这种压抑会导致两个极端,一是在压抑和沉默中爆发,某一天遇到导火索,就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二是在长期的压抑中丧失了个性,只知道逆来顺受,彻底成为一个没有思想和灵魂、任人摆布的傀儡。

经常有老实听话的孩子杀人的新闻见诸报端。我们的教育培养出这样的孩子真是一个悲剧,这是失败的教育!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孩子?听话?顺从?不惹事?不少学校和家长评判一个孩子是不是好孩子,标准就是:听话+成绩好。

当然,有人可能会认为,上面的例子是比较极端的,我的孩子绝对不会那样。但是那些极端例子的家长一开始是否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呢?倘若他们一开始就料到是这样的结局,他们还会要求孩子一味地听话吗?

更多的是生活当中的“听话”的成人。我的一个表妹,小时候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什么事情都听父母的,是亲戚们交口称赞的好孩子。长大后由父母挑选了一个男朋友,尽管表妹很不愿意,但不敢违抗父母之命,勉强跟这个人结了婚。生了孩子后,老公好赌成性,经常打她。表妹不堪毒打,逃回娘家。可是,婆家不准她看孩子,她经常一年多才见孩子一次。因此,她每日在对孩子的思念中煎熬,痛苦不堪。表妹的婚姻不幸,深层原因就是她没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连婚姻大事都不能自己做主,还有什么能自己做主呢?一个没有独立个性、不能主宰自己的人是可悲的,小时被父母控制,长大被别人控制,无论怎样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有家长可能会感到疑惑,不要孩子听话,那孩子岂不是会无法无天?

我在这里所说的不要孩子听话,指的是家长不要利用自身的权威压制孩子,强迫孩子听话。如果家长理解了孩子,其要求和孩子的内心需求一致的时候,孩子是非常乐意顺从的。曾经有很多朋友羡慕我,问我为什么周周这么听话懂事,讲得清(注:方言,讲道理讲得通)。他们口里的“听话”实际上就是我所说的“讲理”。我说,没什么秘诀,就是我尽量去理解她,倾听她内心的声音。我先听她的话,然后才是她听我的话。实际上,这种“听话”,是孩子听他自己的话。

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个性的不同。“听话”不等于好孩子,“不听话”也不等于坏孩子。我们可以要求孩子讲理,而不应该要求孩子一味地听话。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获得身体和意志上的自由的权利。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要求孩子言听计从。过于听话等于盲从,孩子将失去自己的个性,失去独立的思考,今天被父母主宰,明天被别人主宰。

中国文化的劣根性之一就是奴性。一个没有自由意志、不能独立自主的人是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的,只能被人奴役。一个被奴役的人是不会幸福的,一个被奴役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教育孩子,首要的就是尊重孩子,让孩子独立自主。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灵中播撒自由、独立的种子。这样做的意义从小处讲,是播种孩子幸福的人生;往大处讲,是种下了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希望。

重点提示:

在强势的大人或不讲理的小孩侵犯自己权益的时候,孩子的反应往往是忍气吞声和违心地屈从。所有听话的孩子都是被成人长期压制而练成的!

过于听话顺从的孩子心理是不健康的,长期的压抑会导致人格的缺陷。教育的核心就是建构健康的人格,而不是学多少知识,考了多少高分。

有时候,我们可以“不要孩子听话”。“不要孩子听话”指的是家长不要利用自身的权威压制孩子,强迫孩子听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