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欲望的满足,可以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好的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是愚蠢的行为,“超量满足”则是浪费的举动。许多父母总是处在给宝宝“即时满足”的状态。在心理上认为宝宝小,现在生活优越,宝宝有需要一定要满足他。但做父母的也不要忽略,经常的“即时满足”,对孩子是无益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即时满足”的后果

宝宝性格急躁

宝宝想要什么,父母马上给予,经常处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的动作稍慢一点,宝宝就大呼小叫,性格急躁,缺乏耐心。今后做事情容易有始无终。

宝宝无法感受到幸福

宝宝想要一块泡泡糖,妈妈马上给他买;宝宝想吃肯德基,妈妈马上带他去;宝宝想要一个芭比娃娃,妈妈马上送给他。所有的东西,都这么轻而易举地得到,宝宝才不会珍惜,也感受不到幸福,反而会觉得这是应该的。

宝宝不知道爱惜玩具

有些宝宝的玩具箱里,放着几十件玩具,但对哪件玩具,都是玩几天就扔一边了,有时还拿玩具乱扔、乱摔,对玩具一点都不爱惜。假如这是一件等了几天,甚至是一个星期按时去幼儿园才得到的礼物,他还会如此不爱惜吗?

从长远来看,在现实社会中,情感智力在一个人事业成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等待是情感智力较高的人控制自己的能力,适时的学会等待,有时可以使人把握更好的时机。

“延迟满足”可以从小锻炼宝宝的这种能力,从小给宝宝一点点挫折感,让他学会等待,从而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懂得珍惜,长大后,这种品质也会在他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延迟满足”课程让宝宝学会等待

0-1岁的宝宝

1岁之内的宝宝,实在太小,对他们来说,父母要尽量满足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当宝宝实在无理,延迟满足要控制在以秒计算的时间内。最好不超过1分钟。

课程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喜欢扔东西。一件小玩具,宝宝扔出去了,却又够不到时,宝宝大喊大叫,让父母帮忙。你可以尝试这样做:“宝宝,等一等。”一边说话,一边去捡玩具,这样可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然后停顿几秒后再递给宝宝。

1-2岁的宝宝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很多话已经明白了大概意思,因此,边做边说是应该的,而且要用简短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

课程

宝宝想喝奶,但奶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太凉,他却有些迫不及待。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做。“宝宝,你摸摸,奶太凉了,喝了会肚子疼,你等一等,温热了再喝。”

2-3岁的宝宝

2岁以上的宝宝,开始出现自我意识,他们也能听得懂大人讲的道理。“等”字的含义,他也基本明白。这时父母要有意识地带他多体验。延迟满足的时间也可以从几分钟延长至一二天。

课程1

带上宝宝去超市。当宝宝看到里面那么多好吃的时,禁不住拿起来想吃。你可以试着这样做:“宝宝,在超市里面不让吃,只有妈妈付过钱,你才能打开包装吃的。你看这里面穿制服的叔叔,就是管着不让人随便吃的。”虽然宝宝还小,但对宝宝讲清道理,宝宝逐渐就会变得懂事,学会等待。

课程2

宝宝刚喝过一杯热奶,却又想要吃一支冰淇淋。

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做:“宝宝,喝完奶你的小肚子已经鼓鼓的了,再吃冰淇淋小肚子快装不下了。这样好不好,今天不吃了,明天妈妈带你吃肯德鸡儿童套餐,还能有小玩具呢?”给宝宝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是需要等待。

课程3

宝宝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一个小恐龙玩具,也想要妈妈去买。

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做:“宝宝,你看今天妈妈没带钱,等明天,妈妈一定带钱给你买。”

课程4

带宝宝到公园游乐场玩,宝宝喜欢玩秋千,而秋千那里已经有一个小朋友在玩。

你可以尝试这样做:“等那个小朋友玩够了,你再去玩,好不好。”不要因为有人玩就阻止孩子去等。因为这会使他明白耐心等候的结果,最终会让他满足自己的愿望。

课程5

家人生日,餐桌上放着诱人的生日蛋糕。

你可以尝试这样做:“今天是爸爸的生日,咱们一起等爸爸下班回来吃。”然后和宝宝一起等一等。

相关推荐

要让宝宝学会自己选择


其他选择也都不对劲,不让她挑吧,就发脾气。记得几位美国育儿专家这样说过:任何人,无论是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还是当权的政治家,抑或颇具影响力的金融家,都没有父母需要做的决定多,也不如父母面临的头疼多。最令父母们棘手的决定之一,就是何时、何地、如何让宝贝儿开始进行自己的选择。

当不会走路的宝宝还在我们怀里吃奶的时候,一切似乎都那么简单,我们几乎可以替他做出所有的选择和决定。我们决定他什么季节该穿什么衣服,我们决定他什么时候该洗澡,我们甚至决定给他玩什么,带他去什么地方。

而当宝宝学会走路、学会说话之后,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个性逐渐萌生、自我意识日渐强大的小家伙们,颇有自己的主意,什么都喜欢做主,尽管在我们成年人看来,他们的很多选择令人哭笑不得。

身处五光十色的生活,做出明智的选择,并非与生俱来的本事,而是需要积累大量经验之后,才能获得的一种技巧。小小孩缺乏经验,怪点子却多得很,如果不尝试一下,他怎么知道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呢?如果我们替孩子做出所有的决定,那么孩子长大之后,无法替自己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来。当我们不在的时候,他们面临着各种诱惑,需要做出困难的决定,孩子会感到不知所措,他要么做出错误的选择,要么听从其他人的摆布。

因此,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从小锻炼选择的技巧,赋予他们能够把握生活的感觉,这样他们能够成长为有能力为自己做出正确选择的人。我们可以把这种锻炼的机会,巧妙地融入孩子每天的玩耍当中,让孩子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练习做主、选择、决定。

给孩子选择权,并非意味着所有的可选之物都堆在一起。乱成一团的玩具,不会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只能造成更大的混乱。我们可以把家里布置得有条有理,将孩子玩耍的物品分门别类,布置出不同的区域来,比如美术区(绘画和手工)、音乐区、玩偶区和建筑区(木工、积木等搭建物品),等等。让孩子首先根据类别来选择进行哪种工作,而后根据这一类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来选择他使用哪些、选择怎样使用。

不要插手干涉指挥孩子选择什么、怎样使用,即便在我们看来不合适的“玩法”,也放心让孩子尝试一下,让他自己意识到方形的木块无法插入圆形的孔中、纸和布是包不住水的、蓝天上涂抹了黄色云彩就会变成绿色,等等。

相信孩子能够从“错误”中总结出经验来,即便他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能容忍自己有时候犯糊涂,做出不那么明智的选择,那么对于小孩子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你也会宽以待之了。

“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


经常的“即时满足”,对孩子无益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从宝宝小的时候开始给他一点点挫折感,让他学会等待,从而让他懂得珍惜。

针对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用不同的方式训练,让他们体验延迟满足。

0-1岁的宝宝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喜欢仍东西。一件小玩具,宝宝扔出去了,却又够不到时,宝宝大喊大叫,让父母帮忙。你可以尝试这样做:“宝宝,等一等”,延迟满足控制在以秒计算的时间内,最好不超过一分钟。

1-2岁的宝宝这个时期的宝宝对很多话已明白大概意思,可以边做边说。宝宝想吃水果,但是水果没有洗,你可以让宝宝看一下,果皮是不是脏的,等一等妈妈洗完后,削皮给你吃。

2-3岁的宝宝2岁以上的宝宝,开始出现自我意识,他们可以听懂大人讲的简单道理,延迟满足的时间可以从几分钟延长至一两天。宝宝去超市,拿起东西就要吃,可以试着这样做:“宝宝,在超市里面不让吃,只有妈妈付过钱,你才能打开包装吃的。你看那穿制服的叔叔,就是管着不让我们随便吃的。”宝宝虽小,但对宝宝讲清道理,宝宝逐渐就会变得懂事,学会等待。

3岁以上的宝宝宝宝到了3岁,已经明白了很多道理。这种延迟满足的时间可以更长一些,比如一个星期,比如到他生日那天。在等待的过程中,宝宝也会体验到美好的感觉,当愿望得到满足时,他会感到无比幸福,而且得到的礼物会更加珍惜。

本网站小编总结:爱孩子不是要“及时满足”、“超前满足”,而是要“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

要让孩子学会"输得起"


刚上小学的佩佩和小朋友玩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只要佩佩赢了,就会继续玩下去。但要是她输了,就会吵着说“不算数”,或是阻止别人赢她。其他小朋友都不高兴了,纷纷跑开,不愿再和她玩。

眼见大家都跑开各玩各的,佩佩跑到妈妈身边,忍不住大哭起来:“他们都不跟我玩。”

其实,妈妈早就看到佩佩和小朋友吵架的那一幕,明知理亏又霸道的是佩佩,但看到宝贝女儿伤心难过的样子,也是很心疼。妈妈真不知道如何对佩佩做出适当的反应。

佩佩的年龄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她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有时要让他们自己去摸索,有时要给他们引导,如果两者搭配得当,孩子则会成为身心健康、为大家所接受的快乐小孩儿。对待佩佩这样的孩子,要有一定的方法。孩子自身的能力有限,面对挫折的忍受力差,一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常会把责任归罪别人。这时,父母的情绪疏导是非常必要的。

家长应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她描述当时的场景然后告诉她:“佩佩想赢,别的小朋友和你一样,如果别的小朋友输了,不甘心,吵着说不算,或是阻止你赢,那你会不会生气,还和她玩吗?”用这样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提供给孩子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让她发现自己错在哪里。

父母运用将心比心的方法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孩子就比较能反省自己,提高学习动机,继而拓展各方面的能力。其实,每个人都是在和同伴大大小小的冲突中慢慢累积经验,学习与人相处的社会能力的。

玩游戏时,想赢又不服输的孩子,自尊心强且缺乏安全感。他们很害怕输,一输就无法肯定自己。同时,因为个性好强的缘故,使得他们在无法随心所欲地控制周围时,便以耍赖来否定既成的事实。

方淑自小兴趣爱好广泛,又聪明好学,在学校的各类比赛中屡屡夺魁,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常胜将军”。学校或校外有什么赛事,老师都乐于让她去参加,可谓“阵阵不离穆桂英,次次抱得大奖归”,父母也常常为此而沾沾自喜。

一天晚上,方淑做完作业后,父母和她一起做掷豆子的游戏。这种游戏是把一粒黄豆放在地上,然后再拿一粒黄豆从半人高的位置往下掷,要求尽量击中地上的黄豆。每人一次可掷豆10粒,击中次数多者为优胜。方淑说:“这还不简单吗!”拿起豆子就掷。结果,10粒豆子只击中了2粒,而妈妈和爸爸分别击中了5粒和6粒。方淑有些不服气。第二轮,她击中了4粒,而妈妈和爸爸又都比她多。方淑明显地沉不住气了,喊着:“再来!再来一次!我就不信赢不了你们!”没想到,在第三轮中,使出浑身解数的她仍然是最少。“胜利啦!胜利啦!”爸爸举臂欢呼着。只见方淑脸色突变,抹着眼泪:“不玩了!不和你们玩了!”转身就跑进了房间,关上了房门。

妈妈和爸爸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的宝贝女儿,已被种种荣誉和众人赞赏的眼光娇纵坏了,她已经输不起了!方淑小的时候,父母每次陪她做游戏,为了培养她的兴趣,调动她的积极性,父母往往有意识地让她赢。现在看来,这种不公正的比赛也助长了她只能接受成功、不能忍受失败的心理,使她不懂得如何面对挫折。

现代的社会竞争强,压力大,父母常鼓励孩子追求胜利和成功,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在失败中也可以学习更多的经验。失败除了可以显露人们的不足之外,还可以让人们学习谦卑、顺服。孩子如果了解失败也有正面意义,可以平和处理失败的心情,加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将来长大后,心态就会比较成熟,失败的机率就会相对少些,成功自然就会多些了。

儿童早教:要让孩子们学会善解人意


身旁的小故事

儿童妞妞每日都是由于妈妈工作而哭鼻子,要是见到妈妈挎包外出,就怀着妈妈不许走。一天,妈妈工作外出又被妞妞发觉了:“妈妈不可以走!妈妈不可以走!”妈妈举起一个芭比娃娃递到她手上,对他说:“妈妈一会儿就回家了,你先喂饱这一小孩怎么样?她还没有用餐呢!”妞妞哪听得进来:“不!不!我别妈妈走!”妞妞接到芭比娃娃,将芭比娃娃摔在了地面上。“再不动,妈妈就需要迟到了,快找姥姥去。”趁姥姥回来抱妞妞的机遇,妈妈赶快出门时。怎么让孩子们学会善解人意?

每日这般,妈妈多么的期待妞妞能对他说“妈妈,你来工作吧,我跟姥姥玩”。可何时才可以完成呢?怎么让孩子们学会善解人意?儿童

权威专家确诊

儿童通常会出現一个非常依赖家人的环节,并主要表现得十分任性蛮横霸道。

√ 儿童在一岁前因为欠缺“客体永久性”定义,会误认为事情消失了便是不会有了,见到爸爸妈妈离去就认为从此见不到了,因而主要表现出十分焦虑情绪。

√ 除此之外,受“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状态的危害,学龄前儿童儿童通常趋向于从自身的必须和观点考虑到难题,常感受不上别人的必须,通常主要表现得十分任性。

√ 儿童的任性、不温柔体贴和家长的养育方法有挺大的关联。太过娇生惯养、惯着小孩,通常会加强儿童的自私自利心理状态,进而无法产生了解别人、替人着想的习惯性。

您的小孩是不是那样

√ 无论大人忙很闲,非得大人陪着玩。

√ 要想的物品非得获得,不然就闹个不停。

√ 总觉得自身是对的,大人跟他讲理没有用。

支您一招

1、正确看待宝宝的任性

每一个孩子都是亲身经历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去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过程。学龄前儿童环节的宝宝,通常主要表现出“自私自利”、“任性”和“蛮横无理”。怎么让孩子们学会善解人意?儿童

因而,任性心理状态做为宝宝心理状态发展趋势的一个必经阶段,家长应给与充足重视和了解。如三岁宝宝非得有和其他小孩子一样的小玩具,离去妈妈会又哭又闹,全是宝宝心理状态发展趋势中“以自我为中心”和“依赖”心理状态所决策的。因而,家长在这里环节不可简易地否认、指责宝宝。

2、正确引导宝宝剖析处事

生活起居中,家长可依靠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让宝宝搞清楚,每一个大人都是有自身十分关键的事儿必须去进行,当这种事儿和宝宝的必须有矛盾时,宝宝理应学好原谅。

宝宝常常会明确提出一些在大人来看不合逻辑的规定,假如宝宝的规定是有效的,家长应做好本职工作,考虑宝宝的必须。假如宝宝明确提出的规定不太有效,家长可临时采用“冷暴力”,大部分宝宝最后会舍弃规定。

3、敢对宝宝说“不”

有的家长觉得宝宝很小不听话,对宝宝的规定一直千依百顺,从不愿说“不”,有的家长常常会在小孩的又哭又闹之中,舍弃自身的观点,結果更为促长了宝宝的任性。

怎么让孩子们学会善解人意?家长在回绝宝宝规定的情况下,应细心告知宝宝自身的念头,并使他了解,父亲妈妈很讨厌宝宝用又哭又闹的方法解决困难,使宝宝慢慢学好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