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选择也都不对劲,不让她挑吧,就发脾气。记得几位美国育儿专家这样说过:任何人,无论是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还是当权的政治家,抑或颇具影响力的金融家,都没有父母需要做的决定多,也不如父母面临的头疼多。最令父母们棘手的决定之一,就是何时、何地、如何让宝贝儿开始进行自己的选择。

当不会走路的宝宝还在我们怀里吃奶的时候,一切似乎都那么简单,我们几乎可以替他做出所有的选择和决定。我们决定他什么季节该穿什么衣服,我们决定他什么时候该洗澡,我们甚至决定给他玩什么,带他去什么地方。

而当宝宝学会走路、学会说话之后,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个性逐渐萌生、自我意识日渐强大的小家伙们,颇有自己的主意,什么都喜欢做主,尽管在我们成年人看来,他们的很多选择令人哭笑不得。

身处五光十色的生活,做出明智的选择,并非与生俱来的本事,而是需要积累大量经验之后,才能获得的一种技巧。小小孩缺乏经验,怪点子却多得很,如果不尝试一下,他怎么知道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呢?如果我们替孩子做出所有的决定,那么孩子长大之后,无法替自己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来。当我们不在的时候,他们面临着各种诱惑,需要做出困难的决定,孩子会感到不知所措,他要么做出错误的选择,要么听从其他人的摆布。

因此,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从小锻炼选择的技巧,赋予他们能够把握生活的感觉,这样他们能够成长为有能力为自己做出正确选择的人。我们可以把这种锻炼的机会,巧妙地融入孩子每天的玩耍当中,让孩子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练习做主、选择、决定。

给孩子选择权,并非意味着所有的可选之物都堆在一起。乱成一团的玩具,不会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只能造成更大的混乱。我们可以把家里布置得有条有理,将孩子玩耍的物品分门别类,布置出不同的区域来,比如美术区(绘画和手工)、音乐区、玩偶区和建筑区(木工、积木等搭建物品),等等。让孩子首先根据类别来选择进行哪种工作,而后根据这一类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来选择他使用哪些、选择怎样使用。

不要插手干涉指挥孩子选择什么、怎样使用,即便在我们看来不合适的“玩法”,也放心让孩子尝试一下,让他自己意识到方形的木块无法插入圆形的孔中、纸和布是包不住水的、蓝天上涂抹了黄色云彩就会变成绿色,等等。

相信孩子能够从“错误”中总结出经验来,即便他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能容忍自己有时候犯糊涂,做出不那么明智的选择,那么对于小孩子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你也会宽以待之了。

扩展阅读

早教相关知识:孩子的爱好要让他自己选择


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就送她去学习很多的乐器或者技艺,但是却只有极少数的孩子在这些学习的方向上坚持了下来或者有所发展。这是因为家长没有正确的了解孩子的兴趣导致的,孩子是可以拥有自己真正的爱好。

并不是说家长让孩子去接触那些艺术项目是不可取的,只是家长这么做的目的应该转移到为了发现孩子的天赋和兴趣上。也就是说,父母在为孩子报这些周末学习班的时候,可以先问一下孩子的意愿,比如说“你是想学习钢琴还是古筝呢?”“妈妈现在给你报的这个班你有兴趣去学习么?”而不是把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擅自报着自以为对孩子好的课程,希望通过这些显示孩子的聪明和家长的教子有方。

如果你发现正在学习的是孩子不喜欢的,或者不擅长的,那不如就换一种方式来培养孩子吧,不喜欢钢琴,我们可以换小提琴,可以换绘画,不必一定要让孩子接受时下最流行的方式。就好像是最流行的衣服,舞台上的时装,就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去穿。不适合的人穿了,不仅没有办法体现出衣服的美,还有可能显示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对自己产生了相应的怀疑。

只有当孩子拥有自己的真正兴趣的时候,才会对学习充满热爱,才会自发的全身心主动的去领悟其中的奥妙,并将这种快乐的学习心态转移到以后的其他的学习中。相反,如果孩子是被强迫的,那么他就很容易产生抵抗的心里,可能会越学习越糟糕,或者是怎么学都学不会,从而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

其实,发现孩子的潜质不一样要依赖于参加培训班。在牵着孩子的手散步时可以让他注意聆听一下别人家飘出的歌曲,或者让孩子自由地奔跑在田野里感受风的柔和,哪怕是让孩子伴随自己的歌声跳舞。这些都比孩子坐在封闭的课堂里,家长百无聊赖的等在教室外面有价值的多。

在孩子玩耍开心的时候,捕捉到孩子的闪光点,留意孩子最专注的时刻,你会发现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也可以发生在某个家庭生活的瞬间。所以家长们,不要再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孩子啦,让他们拥有自己真正的爱好吧。

让宝宝自己学会吃饭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我家孩子太难喂了,每天追着喂,不喂就不吃。”其实出现了这种情况,是错过了宝宝自己学习吃饭的最好时机,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以后纠正起来才更加困难。那么如何才能养成宝宝自己吃饭的好习惯?

一、宝宝多大可以自己吃饭

一般当宝宝10个月以后(有的宝宝可能还要早),他习惯于用勺子吃辅食时,每次喂饭他都喜欢来抢夺你手中的餐具,这是训练宝宝自己吃饭的一个很好的时机。

过一段时间后,也许在1岁左右,宝宝可能就会用勺来挖碗里的食物,并模仿大人把勺子里的食物送到自己嘴里,想自己“吃饭”,这是训练宝宝自己吃饭的最好时机。

这时的宝宝很可能因此会把饭菜洒得一身一地.有的妈妈爱干净,也怕麻烦,不愿意宝宝把一切弄得脏乱不堪,往往就生气地制止宝宝这种行为,岂不知这样做实际上是扼杀了宝宝自主自立学吃饭的萌芽,时间长了,宝宝就会认为吃饭就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与自己无关。

二、宝宝自己吃饭的好处

宝宝自己吃饭,是一种很复杂的活动,它要求宝宝的手、眼、嘴的高度协调,同时还伴随着上半身多组肌肉的配合,这些协调与配合受大脑的指挥,所以说:自己吃饭是一种早期教育。当然宝宝自己吃饭还有利于培养宝宝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形成,对家庭及宝宝有利无弊。

另外,宝宝自己吃饭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过程来看,宝宝在一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动,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独立愿望,如爱说“我”,“我来”等字眼。他们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学会走路的同时,他们开始想学着吃饭,而且要自己拿着汤匙吃,不愿得到大人的帮助。和走路、玩玩具一样,自己吃饭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正是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扩展了宝宝的认知范围,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宝宝通过自己的行为感到自己具备影响环境的力量,并初步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一般说来,发育正常的宝宝都可以在两岁左右学会吃饭,这是他们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

宝宝学习吃饭的过程也是宝宝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过程。宝宝经过自己的努力吃饱了,他会由此产生成就感,会帮助他长大后更自信。即使宝宝暂时没有把饭吃下去,他有了失败的体验,也是好事,这样可以增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在宝宝吃饭的问题上,父母应该更耐心,常常给宝宝鼓励,让他们做好这件力所能及的事。

三、如何训练宝宝自己吃饭

1岁左右的宝宝通常都很喜欢和家人一起吃饭,这时父母不要因为怕宝宝给其他人造成麻烦而放弃教宝宝练习自己吃饭,可以将适合宝宝吃的饭菜用一个小碟盛好,放在宝宝面前,让宝宝自己动手吃,洒在桌子上也没有关系,宝宝慢慢就会适应。这时的宝宝最无法接受的就是,妈妈把自己的手管住,用小勺给自己喂饭。这种做法会给宝宝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同时也妨碍了宝宝自我生活能力的培养,这时宝宝常常会拒食或进行反抗。

妈妈可以给宝宝做一些方便用手拿着吃的食物,或者把蔬菜切成条便于宝宝抓取,这样宝宝才能够感受到自己吃饭的乐趣。蔬菜可选择土豆、豆角、胡萝卜、红薯等,还可以选择一些水果如香蕉、西瓜、梨、苹果,主食可以选烤面包。

宝宝有时并不一定是想要自己吃饭,他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吃”这个过程,父母如果只是为了对宝宝自己吃饭的技巧进行训练,可以先将宝宝喂饱,然后让宝宝自己随意去学习和尝试使用餐具进食的乐趣。宝宝在自己动手吃饭的过程中,慢慢就会学到吃饭的技巧,而且也使宝宝手部精细动作得到更进一步的锻炼。父母在对宝宝进行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教会宝宝用拇指和食指去拿东西。

宝宝自己吃饭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不管宝宝吃成了什么样子。宝宝如果总是把饭吃得满地都是,妈妈可以在宝宝的坐椅下铺几张废报纸,等宝宝吃完饭后,收拾一下报纸就可以了。

要让孩子学会"输得起"


刚上小学的佩佩和小朋友玩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只要佩佩赢了,就会继续玩下去。但要是她输了,就会吵着说“不算数”,或是阻止别人赢她。其他小朋友都不高兴了,纷纷跑开,不愿再和她玩。

眼见大家都跑开各玩各的,佩佩跑到妈妈身边,忍不住大哭起来:“他们都不跟我玩。”

其实,妈妈早就看到佩佩和小朋友吵架的那一幕,明知理亏又霸道的是佩佩,但看到宝贝女儿伤心难过的样子,也是很心疼。妈妈真不知道如何对佩佩做出适当的反应。

佩佩的年龄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她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有时要让他们自己去摸索,有时要给他们引导,如果两者搭配得当,孩子则会成为身心健康、为大家所接受的快乐小孩儿。对待佩佩这样的孩子,要有一定的方法。孩子自身的能力有限,面对挫折的忍受力差,一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常会把责任归罪别人。这时,父母的情绪疏导是非常必要的。

家长应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她描述当时的场景然后告诉她:“佩佩想赢,别的小朋友和你一样,如果别的小朋友输了,不甘心,吵着说不算,或是阻止你赢,那你会不会生气,还和她玩吗?”用这样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提供给孩子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让她发现自己错在哪里。

父母运用将心比心的方法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孩子就比较能反省自己,提高学习动机,继而拓展各方面的能力。其实,每个人都是在和同伴大大小小的冲突中慢慢累积经验,学习与人相处的社会能力的。

玩游戏时,想赢又不服输的孩子,自尊心强且缺乏安全感。他们很害怕输,一输就无法肯定自己。同时,因为个性好强的缘故,使得他们在无法随心所欲地控制周围时,便以耍赖来否定既成的事实。

方淑自小兴趣爱好广泛,又聪明好学,在学校的各类比赛中屡屡夺魁,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常胜将军”。学校或校外有什么赛事,老师都乐于让她去参加,可谓“阵阵不离穆桂英,次次抱得大奖归”,父母也常常为此而沾沾自喜。

一天晚上,方淑做完作业后,父母和她一起做掷豆子的游戏。这种游戏是把一粒黄豆放在地上,然后再拿一粒黄豆从半人高的位置往下掷,要求尽量击中地上的黄豆。每人一次可掷豆10粒,击中次数多者为优胜。方淑说:“这还不简单吗!”拿起豆子就掷。结果,10粒豆子只击中了2粒,而妈妈和爸爸分别击中了5粒和6粒。方淑有些不服气。第二轮,她击中了4粒,而妈妈和爸爸又都比她多。方淑明显地沉不住气了,喊着:“再来!再来一次!我就不信赢不了你们!”没想到,在第三轮中,使出浑身解数的她仍然是最少。“胜利啦!胜利啦!”爸爸举臂欢呼着。只见方淑脸色突变,抹着眼泪:“不玩了!不和你们玩了!”转身就跑进了房间,关上了房门。

妈妈和爸爸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的宝贝女儿,已被种种荣誉和众人赞赏的眼光娇纵坏了,她已经输不起了!方淑小的时候,父母每次陪她做游戏,为了培养她的兴趣,调动她的积极性,父母往往有意识地让她赢。现在看来,这种不公正的比赛也助长了她只能接受成功、不能忍受失败的心理,使她不懂得如何面对挫折。

现代的社会竞争强,压力大,父母常鼓励孩子追求胜利和成功,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在失败中也可以学习更多的经验。失败除了可以显露人们的不足之外,还可以让人们学习谦卑、顺服。孩子如果了解失败也有正面意义,可以平和处理失败的心情,加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将来长大后,心态就会比较成熟,失败的机率就会相对少些,成功自然就会多些了。

早教知识:父母要让孩子自己


以便鼓励孩子的自主意识,女儿三岁以后,雷女士便刚开始权力下放,尝试让女儿自身拿主意。

平常做菜,雷女士让女儿帮助,例如,炒丝瓜,就要她用刮皮刀去皮;炖豆角,就要她择长豆角……在帮妈妈搞了几回环境卫生以后,女儿就知道要先擦高空的物品,最终再打扫,那样才不容易“返修”。以便激励女儿自身拿主意,去超市购物的情况下,雷女士会征询女儿的建议,容许她挑一至二件自身必须的物品。

针对雷女士的权力下放,女儿是很赞成的。慢慢地,她刚开始习惯性自身拿主意。每晚听完天气预告后,她便提前准备明日的衣服;班里的小孩子做生日送礼物送什么,要是有效,雷女士一般都对她的想法给与适用。

自然,让小孩子参加“政务”,自身拿主意,确实费了大家很多時间。有时候小孩会帮倒忙,但想一想,小孩一天天单独,一天天完善,努力磕破好多个盘子、搞脏几片毛毯的成本,還是划得来的。

“让小孩自身拿主意”仅仅鼓励孩子自主意识的方式之一。要是父母留意,

日常生活可以鼓励孩子自主意识和工作能力的机遇還是许多的。

宏宏才七岁,却像个小男子汉,碰到事儿,一般都能自身想办法处理。这与父母平常放开手使他自身办事不无关系。

一般父母对小朋友办事不安心,不管买东西、出门,還是碰到其他事儿,多是父母代劳。宏宏的父母却以己度人,要是小孩能做的事,成年人决不代劳,让孩子亲身去感受,自身能拿的想法使他自身拿。假如碰到瞻前顾后时,父母便会在一边当参谋长,给他们讲清大道理,然后依然使他自身决策。

有一回,父母带宏宏去南京游玩,在玄武湖公园时找不着他了。父母尽管也觉得一些担心,但了解宏宏还记得父母的手机号,即便找不着她们,也会念头和她们联络的。果真,一会儿父亲的手机响了,是一个生疏的本地号,果然是宏宏,他说道他在一家小书报亭前打的公用电话亭。

父亲问起:“你的身上富有吗?”宏宏说通电话的钱是向书报亭主人家要求拿来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电話断掉,父亲想着坏掉,如果宏宏身旁富有就找邦企了。父亲又把电話拨以往,想让宏宏别走,等在那里,殊不知却打不进去,电話一直占线。

就在父母心急时,手机上又响了,这时候宏宏在电話里说,到生态公园正门口等他。父母刚到生态公园大门口,宏宏从一辆的士里钻了出去。

回家了后父母把这件事情讲给亲朋好友听,有些人诧异,有些人夸赞。多让小孩自身拿主意,小孩就能迅速发展,做事就能有自身的想法。当小孩能自身解决事儿时,会使我们做父母的更安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