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因为自己就读的学前班转来了个叫丁丁的新同学,斌仔兴奋极了,那几天回家路上跟妈妈汇报的全是关于丁丁的新闻:丁丁的头发后面留有一条小辫子;丁丁说湖南话,我们都听不懂;丁丁爸爸怪,忍不住问他。

“丁丁今天哭了。”斌仔的情绪有点低落,“林为钧他们笑话他,捉他的小辫子玩,还说他说的是乡下话。”妈妈停下了脚步,蹲下来,看着斌仔的眼睛:“告诉妈妈,你当时做了什么?没有制止他们吗?”

“没有,我怕他们也不理我了。”斌仔的声音低了下来。

“那么,”妈妈拉起了斌仔的小手,“你觉得他们这样做对吗?”

“不对,”斌仔犹豫了一下,但又接着说,“可是,可是丁丁讲话就是怪怪的,我们都听不懂。还有他的小辫子—”

妈妈把斌仔拉进怀里,接过了话头:“妈妈知道你害怕小朋友不理你,那多不好受啊!可是他们这样对丁丁,丁丁心里一定也很难过。而且,丁丁刚从湖南来,不会说广州话很正常,上次爸爸妈妈带你去湖南旅游,车上的小朋友不是也听不懂你讲的白话吗?可是他们没有笑话你吧?”

“对,”斌仔想到那次旅游,有点兴奋了,“他们还教我说湖南话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你的家乡是广东,丁丁的家乡是湖南,不同的家乡就有不同的话,不同的风俗。”妈妈耐心开导。

“什么叫风俗?”斌仔不解。

“丁丁的小辫子就是一种风俗。你们觉得不好看,可丁丁觉得这样才美!既然丁丁自己觉得很美,你们就应该尊重他。”

“我知道了,我们都是小朋友,我们都一样;就算我们说不一样的话,也能成为好朋友,不该互相笑话,对吧?”斌仔能说出这么“深”的道理,妈妈报以响亮的一吻。“可是怎么尊重他呢?”斌仔又不懂了。妈妈站起身,“尊重,就是明天回去告诉丁丁,他的小辫子蛮好看的,还有,问他愿不愿意学广东话,愿意的话就——”

“就教他!就像旅游的时候小朋友教我一样,是吗?”

妈妈笑了。儿子终于懂得了包容和尊重,这对他今后的生活太重要了。她可不愿意斌仔从小就学会排斥,毕竟这个博大的世界需要一些心胸更宽广、视野更开阔的小主人。从上面的个案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善良,看出尊重,看出同情,看出同理心,但讲到宽容,似乎有些离题:“宽容不是指的谅解他人、不记恨不报复的一种品质吗?”你会问。

也是。也不是。你理解的是生活中讲的宽容,可在孩子的品德奠基工程上,我们讲到的宽容侧重点有所不同:它的确涉及上面提到的一干元素,的确让孩子减少仇恨、暴力和偏执,学会以善良、尊重、理解待人,但之所以能做到这些,奥妙集中在一点——给孩子一个基本认识:所有人,不论是否和我们一样,都值得受到公平和尊重的对待。

分析: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讲,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们更喜欢取笑他人的短处以确定自我价值,他们容易随大流,不善特立独行,也怯于特立独行。所以斌仔才会在丁丁受到取笑的时候一度退缩;但是,如果我们任由孩子退缩下去,终有一天他们会认为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跟我们不一样,所以他是错误的,他该受到隔离。

也许你不觉得这样的孩子会给你们平静的家庭生活带来什么波澜,可问题是惊涛骇浪正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掀起:孩子可能从此自大或者自卑,参与排挤他人或者甘愿接受排挤;成年后可能变得偏执,变得无法接受异己,甚至无法接受新事物。因为欣赏不了事物的差异,他的思维可能日益狭隘、墨守成规;因为不习惯从不同的人身上发现闪光的地方,他对生活和朋友的评价也会牢骚满腹、怨气冲天—没错,孩子的学习可能不错,成绩可能不错,长大后工作可能不错,薪水可能不错—但是,因为不够宽容,不够包容,他失去了很多学习和吸纳的机会,却平添了很多烦恼。一句话,这种狭隘的人生很不快乐。

让孩子从小学会接纳不同的世界,让他们打开心灵所有的窗口,准备迎接户外扑面而来的新鲜空气—这可能是比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种特长都要重要的事。

相关知识

孩子嫉妒他人怎么办


友:我的孩子现在27个月,他看见我妹妹家的孩子吃妈妈的奶(他三个月就不吃妈妈的奶了)就生气,告诉他的姥姥:姥姥,你让他走吧。或者看见我妹妹给孩子做运动他也会生气有时还会委曲的哭。您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原因吗?

茅于燕:嫉妒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它往往发生在感到受冷落、不公平的情况下,两三岁就有了。最多的是见不得母亲或亲人对家里别的孩子好。由于我国现行的是独生子政策,一个家庭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这种情况的嫉妒就比较少了。从介绍看,你妹妹一定是和你们同住,或短期住在你们这儿,他才会看见喂奶、做运动的事,因而产生不快的情绪。

儿童的这种嫉妒情绪很普遍,大约在5岁左右就好多了,这时他已经懂得还是爱自己的,一个小弟弟、小妹妹不足为怕(指夺母爱、亲人之爱)。

为使孩子不讨厌别的小弟弟、小妹妹,甚至让他喜欢别的小弟弟、小妹妹,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给孩子充分的爱,多搂抱他(肌肤接触)、多和他在一起,多买几件玩具,经常夸奖他,你妹妹也给他讲故事,陪他做游戏,陪他玩玩具,让他感觉到你和家里人还是爱他的。消除那种有了一个小弟弟、小妹妹,自己受冷落的感觉。

2、既然他对姨妈给孩子喂奶有情绪,最好不让他看见这件事,这并不难做到。当然,给孩子做运动也可以在他不在场的时候做。

3、家里有了两个孩子,应该处处以大孩子优先为好。这是因为他觉得他是“先来”的,应该接受爱人全部的爱。那“后来”的孩子会分走家人对他的爱(甚至他认为不爱他了),所以他不高兴。为使他心理上感到舒畅,家人应该首先想到他,把他放在重要位置,这样,他很可能也会对“后来的”孩子好。

4、他向家人“告状”或表示委屈时,应该重视他的情感,表示理解,而他讲出来心里的话,受到关注,他会得到安慰,对“那个小弟弟、小妹妹”会好得多。千万不要批评。

5、家人抱妹妹的孩子时,也把他搂在怀里,等他自己想玩去,而离开你们了,就可以了。

总之要给孩子充分的爱,让他更好地渡过家里多了一个小弟弟小妹妹,会分走对他的爱的难关。

早教知识:让宝宝过早学走路对不对


自身的宝宝从出世后的每一天的生长发育都让父母觉得自豪和高兴,尤其是当小孩自身能走路时,喜悦之情不敌启齿。一些宝宝不上一岁便会走路,而一些宝宝却总是爬,那样的父母十分担忧,因此刚开始让宝宝尽早学走路,好部族于人后。可是让宝宝太早学走路是对的吗?使我们一一了解一下。

每名宝宝的人体成才线路都是有差别,而她们学习培训走路的時间长度也是不尽相同。可是从科学研究视角而言,宝宝在17月内学好走路全是一切正常状况,一些宝宝一岁多了还仅仅会爬,也是很一切正常的,父母们无须焦虑。

宝宝学习培训走路时人生道路成才十分当然的一个全过程。父母能够具有輔助功效,可是不可以强制性小孩学习走路,不然会是得其反。还一些宝宝早已学会了走路,却還是要父母扶着,这也是一切正常的。宝宝刚学好这一专业技能,因为一直摔倒,对自身走路沒有信息内容引发。要是让宝宝多多的训练就行。

另外,宝宝在学走路时,从一开始渐渐地扶着物品站立起来,到迈出第一步,都十分不易对宝宝而言。这必须自学方法和胆量,假如父母急功近利,让宝宝都还没把握好均衡时就向前冲,那么就很容易跌倒,一直跌倒,会让宝宝造成精神压力,担心刚开始走路,那麼时间长了立即学会了还要人扶。

父母不可以一味的逼迫小孩学走路,随遇而安,会让宝宝更健康平安的成才。

为什么孩子经不起玩笑话


案例:星期天,小珍的妈妈带她去动物玩。临上车时,妈妈对小珍说:“今天车上的人太多了,我们不去了好吗?”小珍一听,马上就带着哭腔说:“不,不,我要去,就要去!”并露出可怜、焦急的样子。妈妈看小珍急成这样,开心地笑着说:“妈妈是哄你玩的,好,好,我们就去。”

有不少家长喜欢跟孩子开玩笑,而且喜欢利用孩子对事物的无知和对什么事都当真的态度来开玩笑,其实这是非常要不得的。首先,玩笑常常是给出一个条件或前提,而却没有结果。如上述妈妈假装不带孩子去动物园,本来如果真的不去,说出来就不去了,这样给孩子有一个明确的结果。而玩笑却恰恰相反,容易使孩子认为说出来的话可以不去实现,这对培养孩子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不利,容易使他们养成出尔反尔、说谎、任性等毛病。

其次,不当的玩笑会使孩子产生不确定的心理,又容易使孩子产生犹豫、焦虑等心理体验。由于玩笑表现为对确定结果的否定,一旦被揭穿,会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这对于经常开玩笑的大人们不失为寻找快乐的一种方式,但是对不会说假话的孩子来讲,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能够理解的只是一种简单的直线型因果关系,因而玩笑极易使孩子产生不确定的感觉。反复如此,易使他们产生忧虑矛盾的心理,容易使孩子变得没有主见。

在你和孩子开玩笑的时候,要想想玩笑可能出现的后果。如果不利,还是不要开这个玩笑。如果玩笑开了,要注意在玩笑结束时给孩子做专门的解释,以消除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儿童早教:让孩子知道事实的真相


一位生疏女士打电话,说她是一个七岁小孩的妈妈,她即将去世了。为她医治的权威专家觉得,把她将要过世这件事情用来与她幼年的儿子探讨,将会会给孩子的内心产生外伤。当获知我工作便是协助这些难过的小孩解决痛楚时,她向我寻找提议。怎么让孩子知道事实的真相?

怎么让孩子知道事实的真相?我觉得她了解哪些才算是对她儿子最有利的。小朋友们在他人告知她们事情的实情以前,一般 可以认知事情的实情,但她们只有等候。我告诉她,与瞒报实情对比,小朋友们一般 更容易认可事情的实情。重视小孩代表着把她们容下于家中的忧伤当中,而不是把她们防护出外。

听了我们建议后,这名女士夜里回到家把儿子从睡梦里唤起,宁静地对儿子说:“德里克,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儿子快速切断他说:“噢,妈妈,如今你总算要将你即将死的事情跟我说了没有?”

她回应:“是的!”

随后她们就抱在一起痛哭流涕起來。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说他有物品要赠给妈妈,那就是他一直保存着的。在他的一个抽屉柜的最里边,放着一个很脏的铅笔盒。怎么让孩子知道事实的真相?铅笔盒里有一封信,上边用娇嫩的字迹写着:“再见了,妈妈。我会永远爱你。”

怎么让孩子知道事实的真相?他等候听见事情的实情早已多长时间了,我也不知道。我只了解二天后这名女士就过世,在她的棺材里,放着一个铅笔盒和一封信。她带著儿子的礼品和爱去天堂了,我觉得,她一定不容易孤独孤单的。对于她的儿子,我想他一定会顽强开朗地发展起來的,由于,有没有什么比面对死亡更惨忍的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