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生婴儿的到来可以给一个家庭带来重要的转变。在孩子到来之前,父母都会花很多的精神并且将注意力放在生孩子的准备功夫上。当孩子到来后,整个家庭的注意力都会放在这个孩子身上,尽力去满足他的需要。所有的这些变化对于家庭里的哥哥姐姐来说是很难适应的,所以经常看到有大的孩子会讨厌新生的弟弟妹妹抢走了他们的光芒。

下面有一些步骤可以帮助你的孩子适应弟弟妹妹所带来的变化:

怀孕期间

告诉孩子新的婴儿的到来并没有对与错,也没有所谓的最适当时机,只是能够让孩子有更长的时间去接受就越好。在跟孩子说的时候,你可以根据你的喜好和孩子的成熟程度而选择说的方法,最好是能够按照孩子的思维特点去解释。例如孩子是学龄前的儿童的话,他们对时间的观念还不强,所以你跟他说新的孩子会在九个月以后降临这个家的话,他可能还不是很清楚,所以你可以跟他解释说他会在冬天到来。

至于如何去回答孩子的问题呢?如果一个四岁的孩子可能会问:“这个BB是从哪里来的?”虽然听起来有点尴尬,但其实孩子是想问BB是从具体的什么地方来,而不是想问有关于性的问题。所以这样的回答就已经足够了:他是从妈妈肚子的子宫来的。假如孩子想知道更多的话,他会向你发问的。Zj09.Com

但如果孩子对你肚子中的孩子更感兴趣的话,你可以通过一起的活动增加他的兴趣,例如:一起看孩子的照片,阅读有关育儿的书籍,一起拜访有新生婴儿的朋友家庭,一起准备去医院的包包和一起去做产前检查听BB的心跳。

生孩子之前

随着预产期越来越近,这是为孩子做好你在医院期间的安排的最好时机。你可以告诉他你的安排让他也可以知道这天什么时候会到来。你可以在生孩子后尽快安排孩子过来医院看看。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因为这里有很多亲戚,可以防止孩有被孤立的感觉。为了保持孩子的日常生活可以尽快恢复,你也需要在产前尽快做好房间的安排。

新生的孩子回家后

当新生的孩子从医院回家以后你需要尽快让孩子适应所有的变化。最好可以让孩子可以跟新生的孩子一起活动,这样他就不会有被遗弃的感觉。

孩子可能会很想帮忙照顾BB,即使有时他们会越帮越忙,但这样能够正面地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根据孩子的年龄,你可以让他帮忙叠或取尿片,跟BB说话,帮忙穿衣服或者帮忙洗澡等。如果孩子表现出来很冷淡的话你也不用着急,可能他还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但如果在喂乳的时候,你可以用玩具引开孩子,这样既不会干扰喂乳,孩子也不会有被忽略的感觉。

同时也要抓住机会趁BB睡觉的时候跟孩子制造多些面对面的时间。可以的话每天安排一个时间可以单独相处,这样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还有跟父母在一起的专属时间,同时也可以减少他们对新生孩子的憎恶。

发泄情绪

面对这么大的一个转变,难免孩子会有一些情绪而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首先要明白了解他们的感受,不要责骂,这只是表明他需要跟你单独相处的时间。你可以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用适当的方法去发泄自己的情绪。

相关知识

让孩子适应社会生存


(原作者:李维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

我们知道中小学教师上课都有一个教学大纲,规定了这门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果给你的大纲上说:你培养的学生将来应该去获得诺贝尔的某某奖,哪个老师还敢去上这门课呢?惟独我们的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这要比获诺贝尔奖还具有意义,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多少年来,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的观念就是和民族的存亡联系起来的。

打开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材,第一页是五星红旗,第二页是红领巾,然后写了一句话: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这句话对一个6、7岁的孩子来讲是那么抽象,他能理解如此具有象征意味的东西吗?企图从这里开始让他爱国,然后再去爱爷爷,爱奶奶,一下子从那么远爱到身边,他能不能爱得起来,会不会爱?

在德国,同样是一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他们的教材是洲编的,第一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孩子现在所居住的社区在当时的样子,很大的一片废墟,惨不忍睹。图片上标了路名,然后让孩子查查自己家所在的道路,孩子一查,看到自己家的路上有很大的弹坑,或者那条路上堆满了尸体。翻到第二页是现在社区的照片,依然让孩子去找自己家的位置,然后在孩子比较了第一和第二张照片后,问他喜欢生活在哪张照片里?孩子很清楚,他不要生活在死人堆里,生活在弹坑旁边,当然愿意生活在现在的社区。于是老师就告诉他,第一张照片是现实,是你们的父母所经历的现实,这不是想象出来的,从第一张照片到第二张照片,是靠你们的父母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建造出来的,单凭这一点,你们就没有权利无缘无故的对你们的父母发威,向你们父母抱怨,因为你们的父母给你们带来了那么美好的生活。这样的教育一下子就把孩子感染了,树立起了对父母的崇敬。第三张照片是一张2000年的图片,当时是1983年。照片特别漂亮,是一张蓝图。然后问孩子,与前一张比,你更喜欢生活在哪张照片里?孩子当然喜欢第三张。老师就说,老师也喜欢第三张,但你们想一想,你们还有没有勇气和理由让你们的父母再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去建造第三张照片?忍心吗?

一个孩子算了算他父亲已经40多岁了,到2000年已经60多岁了,不能再去造房子了。有个孩子说让土耳其人来造,老师跟他聊天,说让土耳其人来造,父母退休了,付不出钱让别人来造房子怎么办?考虑来考虑去,孩子终于明白了,第三张照片是要用我们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来建造的,不能再依靠我们的父母了,这就让孩子在爱好父母以后接下去爱社区,巩固了地域的观念。

我从中得到一个启发:教育孩子应该从爱父母,爱社区,爱老师,爱同伴……再爱到一个国家,这样的教育更容易感染孩子。《文汇报》曾登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个孩子回家洗红领巾,洗不出血迹,他说给他的红领巾是假的,他要真的红领巾,要洗得出血来的红领巾。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们用那么抽象的东西教育孩子,孩子把它当作了真的。你还需要用很多的时间教他什么叫象征,而当他了解象征的时候知道象征都是假的!为什么不能从单纯的开始呢?德国孩子的教材就紧紧围绕德性与适应,去适应生活。我们中国的德性教育能不能也走向适应社会?而我们的家长更应迫切需要把德性与适应联系起来。

我举一个例子结束我的观点。我每年都会安排一笔资金让我的女儿出去旅游,看上去她在玩,实际上在旅游中她能接触三教九流,在无意识中去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长期积累下来就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是永远存在的,以后她长大了、成家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她就会运用这个无形中形成的能力。

她有一年在吐鲁番旅游,我当时在家里看书。她打来长途电话说:“爸爸,我短裤放哪了?”我说:“你自己找,找不到去买一条。”吃完饭她又打来电话,说:“爸爸短裤找到了。”我说:“你找到了还打什么电话?”她说:“爸爸,我怕你担心。”我说:“爸爸不会因为一条短裤担心的,你在打第一个电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长途电话费可以买很多条短裤?”

那天晚上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初中生这样去处理她所遇到的问题,是我们教育的失败。从那以后女儿出去旅游再也没有打过电话,最多寄一张明信片报平安。我觉得作为父亲,我做了最好的德育教育,我教会她去生活。以这个故事做结束,希望能给大家思考:德育教育的最大目的是让孩子去适应生活,去学会生活。

如何让孩子适应分房睡觉


等女儿快1岁,该脱离婴儿床时,我们就开始考虑分房的问题。当时全家还在日本,记得那天去看儿科医生,顺便问了一句:“日本的不分房和美国的分房哪种好?”没有想到,日本医生对美国的从小分房很有成见。他说:“你们想想,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就自己孤独地躺在屋子里,感觉不到父母在身边,长大后也不懂得和别人沟通,最后闹不好会拿枪杀人,那时父母后悔也晚了!”这几乎是听到的最偏激言辞。不过因为他说得激烈,我不得不把问题重新想一下。我记得小时候去一个同学家,他姐姐向我们抖落同学丑事,说他没有胆量上厕所,就把尿撒在暖气片上,弄得屋子里臭得进不去人。当时我们哈哈大笑。想想也是,我为什么要委屈自己的女儿呢?为此,我对妻子说,能分房就分,但不要强迫孩子。

女儿2岁时,她妈说服她分房睡,并且告诉她:“爸爸妈妈的床就在几步之外,而且门也不关,不要怕。”女儿开始还挺高兴的,可是第二个晚上就开始哭,到后来,干脆半夜哭着跑到我们床边来,我们赶紧把她抱在怀里。分房计划就这样破产了。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我们不断告诉她,别的孩子都是分房自己睡的,就你还和父母同一个房间。这样说是为了让她感到自己与众不同。等她上了学前班,他和父母一个房间睡就成了家庭秘密,说不出去了。以后她上了二年级,自己开始有压力了,因为小朋友们串门时问及此事,她只好支支吾吾。最后她主动与我们商量分房的事情。我们也就顺水推舟,满足了她的愿望。

总之,家长们需要注意的,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让孩子养成独睡的习惯,让孩子慢慢的适应独睡,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总受弟妹的欺侮怎么办


虽然大都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但由于父母们还生活在兄弟姐妹比较多的家庭。所以每逢节假日,大家通常会各自带着孩子去爷爷奶奶家聚一聚。这个时候孩子之间往往会打打闹闹,出现一些小问题。

我们有时会见到哥哥姐姐受到弟弟妹妹欺侮的现象,如果家长熟视无睹,就会养成年龄小的孩子不尊兄长、专横霸道的作风,影响他以后走向社会。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1、最主要也最常见的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引起的。如过分宠爱年龄小的孩子,对年龄大的孩子却苛责严厉。

2、孩子本身的气质差别造成的。

3、有的年龄小的孩子能力超过年龄大的孩子。

4、能力相差不大,但大孩子和小孩子之间不能互相了解,缺乏亲密的感情。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后,应先找出原因,然后区别对待。

1、家长应对自己的孩子一视同仁。年龄小的孩子虽然需要多一点照顾,但不能太宠爱,过分的关心,宠爱只能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更不能重男轻女,把自己的喜好写在脸上,让年龄小的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偏爱他,不爱哥哥姐姐而为所欲为。

2、内向的大孩子容易什么事都忍让,外向的年龄小的孩子则容易把自己的坏情绪表现出来,所以就造成外向的弟弟妹妹欺侮内向的哥哥姐姐的现象。这时家长要告诉大的孩子:谦让是应该的,但不能太迁就弟弟妹妹,该不忍让的就不忍让。同时告诉小的孩子:欺侮哥哥姐姐是不对的,兄弟或姐妹之间应相亲相爱。

3、家长可以帮助大孩子在小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不要当着小孩子教训大孩子。当大的孩子成功时,家长可以当着小的孩子面夸奖。增强大孩子的能力,教给他怎样会比小的孩子做得好。

4、增多大的孩子带小的孩子玩耍的机会和时间。共同的生活,愉快的合作,很容易增进孩子间的感情。感情的建立,自然会消除小孩子对大孩子欺侮的可能性。

最后,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自己要尊兄敬长,爸爸妈妈做得好,会对孩子们产生积极的影响。

专家支招:老二到来,家长如何摆平两个孩子关系


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80后父母开始考虑是否再要个“老二”。但是老二到来带给家庭的不仅是欢乐,还有两个孩子相处时会出现的种种挑战。对于想再添丁的父母们,如何教导孩子和他(她)的弟妹相处,怎样摆平两个孩子的关系呢?本期访谈我们请到了红黄蓝教育机构“亲子教研部、慧心父母课程部”总监王晶老师来教父母们老二到来,家长如何摆平两个孩子关系。

专家介绍:

王晶:现任红黄蓝教育机构“亲子教研部、慧心父母课程部”总监。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重点研究课题研究员。二十余年0-6岁亲子教育、幼儿园课程研发、教育管理实战经验。应邀在全国各地开展大型父母讲座百余场,著有北师大出版《自我成长的力量》一书,专注于婴幼儿早期发展、亲子关系、儿童情商培养等领域的研究。曾在中视《宝贝一家亲》栏目、香港健康卫视、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多家媒体担任特邀专家。

主持人:我们先来分享一个故事:“一个人的冬天真的好冷,好孤单,我不要再这么孤孤单单地过了,所有的欢笑都不是我的,所有的幸福都不是我的,一个人的冬天里,我只有孤独与痛苦。死了算了,反正对于他们来说,我就是多余的……”这封遗书是14岁的女孩张洁(化名)写在空间里的,原因是父母想生二胎。从亲戚那里听说父母正在准备生第二个孩子后,平时性情文静的她一下子毛了,坚决反对并跟父母大吵大闹:“你们要再生个弟弟妹妹,我就不去上学了,也不想活了!”这个孩子的反应虽然有些过激,但某种程度上反应了老大的心理状态。想问问王晶老师,当爸爸妈妈决定再生一个孩子,对于家里的老大来说,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专家:老大害怕老二的到来会分走父母对他的爱与关注,孩子心中都希望得到父母全部的爱,并且是唯一的。尤其老大在成长的过程中独享父母的爱的独生子女,如果父母没有给他充足的、提前的心理准备,孩子会出现这种极端的情绪及想法。那打算要老二的家长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呢?第一,打算要老二前应征得老大的同意。这点很重要但父母往往会忽视,大多数人认为要孩子是夫妻的事儿,老大年龄还小,不懂事,没有必要跟孩子商量。夫妻间言语之中无意会流露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男孩(女孩),还想要一个女孩(男孩)”。这种想法对老大会造成心理影响,孩子会认为我不够好,我不是妈妈最想要的那个孩子......妈妈应该尊重家庭中每一个成员,尤其是这个“不懂事”的老大,应该这样正确引导:“妈妈爸爸很爱你,我们三口之间很幸福,我们更希望家庭中有新的成员到来,妈妈相信你会很高兴地欢迎他,无论即将到来的是弟弟还是妹妹,妈妈都会想以前那样爱你”。

主持人:那么王晶老师,有很多有二胎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见不得爸爸妈妈或家里的其他亲人对小宝宝好,比如妈妈在照顾小宝宝的时候l老大就会委屈的哭......那家长该如何应对这一难题?

专家:老二的到来会让老大的中心地位发生改变,甚至有降级的感受,有的家长理解为嫉妒,孩子的这些心理变化过程是正常的。那么怎样帮助孩子来正确对待家庭的新成员呢?其实选择什么时间要老二也要考虑老大的年龄。两岁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的关键期,而三岁半以上的孩子都会欣然接受家庭新成员的到来,并且会很好奇一个婴儿的到来。看着妈妈肚子一天天变大会去抚摸;看到稚嫩的小宝宝会很强调地跟客人说这是“我”的弟弟或妹妹。所以从怀孕开始就要培养老大的角色意识,让他抚摸着妈妈的肚子叫老二的名字,“XX,我是哥哥(姐姐)”。

主持人:那有的妈妈生了老二之后,会感到力不从心,把老大送给奶奶或者姥姥家来照看,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吗?

专家: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一定会有影响的。孩子更会认为是老二的到来侵占和剥夺了妈妈对他的爱,会产生记恨心理,我们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尽管妈妈会这样对老大说:“你们两个都是我的孩子,我是一样爱你们的”。而孩子心里会想:“你说爱我而你一直抱着弟弟,原来你给我讲故事,现在你根本不管我了”。妈妈常对老大说:“弟弟妹妹多可爱呀,你也要爱他(她)”。孩子会想:“一点都不可爱!就会哭,真吵人真烦人”!妈妈会对老大说:“弟弟(妹妹)还小,你是老大你要让着他(她)”。孩子会想:“我也是孩子,我也想回到小时候让妈妈抱着我、宠我”。当老二把老大辛辛苦苦搭的积木推倒了,妈妈会说:“没事没事,弟弟不是故意的,你非常会搭,一会儿就能再搭一个”。孩子一听就会恼火,心想:“我系辛苦苦搭的,推到了就搭不出来了”。孩子的情绪需要理解和接纳,妈妈这种和稀泥的做法不但不能平息老大的愤怒,反而会激怒孩子,让老大产生对老二的愤怒。于是,“我讨厌你”“真烦人”......之类的话会脱口而出。

主持人:两个孩子之间经常产生冲突,而又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妈妈会感到手足无措,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专家:家长面对两个孩子的冲突,不必过于紧张和惊慌。一位妈妈跟我讲,她的女儿故意叫妈妈看她,然后当着妈妈的面敲弟弟的脑袋,弟弟哇哇大哭,此时女儿很得意,家长很愤怒。这种老大打老二的行为其实是想引起家长对他的关注。家长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对老大忽视过多了。家长不要急于处理和批评老大,而是要把两个孩子分开,制止老大的动作。待两个孩子情绪都平稳之后,与老大沟通他的想法,接纳他的情感,明确地指出不接受他的这种行为。比如妈妈了解到,老大是想要妈妈陪他玩、给他讲故事,所以才去招惹弟弟的。妈妈就应该告诉老大:“妈妈把弟弟哄睡觉后,就会过来给你讲故事,现在妈妈哼歌你来轻轻拍弟弟,我们一起来哄弟弟睡觉吧。”

主持人:那有的家长总怕处理不好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买什么东西都一样的买两份,这样对吗?

专家: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妈妈想要公平地对待两个孩子,但不要仅限于从物质满足的角度去考虑。更应该考虑两个孩子的需求。孩子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他们的需求就不一样。妈妈应充分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实施满足,而不应该从孩子的角度仅仅是为了得到所谓的“公平”让孩子变得不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膨胀了孩子的占有欲。比如,妈妈去超市前,分别问两个孩子都需要什么,列好清单去采购,然后把各自购买到的零食或者玩具拿回来互相分享,其乐融融。

主持人:王晶老师,在二胎家庭中,许多家长容易出现孩子间的相互比较,比如老大更听话,老二更聪明......对于这种情况,您又有什么样的建议或提醒?

专家:“比”字就是两把锋利的匕首。一个家庭里的两个孩子也会截然不同,没有可比性。不要用一个孩子的不足去和另一个孩子的长处去做对比,比如“你没有姐姐成绩好、没有姐姐乖......”,因为你的语言就会暗示这个孩子的偏差行为,让孩子面对自己先天的不足,失去自信。家长应该发现每个孩子的优势,无论性格还是智能,多去鼓励,让孩子之间组织一些游戏或者活动,让两个孩子在其中都能发挥到自己的长处,最好是一些家庭成员共同来完成一个任务,在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比如全家一起去植树,有的负责挖坑有的负责种树,家庭聚会中有人擅长唱歌有人擅长跳舞,让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优势的机会,面对同样的目标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

主持人:我们的妈妈经常跟老大说讲了要爱护弟弟妹妹,他是我们的家人,你要像个哥哥(姐姐)。那如何来培养老大的责任感呢?

专家:有些老大不让弟弟妹妹碰他的东西,不愿意帮助弟弟妹妹也不愿意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或食物。因此从孕期开始,妈妈可以带着老大去给弟弟妹妹挑衣服、或者清洗整理玩具、擦拭小床,高高兴兴地迎接弟弟妹妹的到来。等弟弟妹妹出生后,妈妈要有意识地带动老大照看弟弟妹妹,比如妈妈给老二洗澡的时候让老大帮着递送浴巾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是关爱家人也是能力的培养。当到一个新环境时,要给老大一个明确的任务,如照顾弟弟妹妹等。比如妈妈可以说“拉好弟弟妹妹的手、看好物品”等,尤其是家中来客人的时候,让老大去主动给客人介绍弟弟妹妹的可爱之处、学会的新本领,提升老大的家庭关系和角色意识。不要总用“你是老大你应该怎么做”的话语控制老大的行为,而是及时发现并鼓励他帮助弟弟妹妹的好行为,从而增强他的使命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