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世界里难道也有潜规则吗?

大孩子为什么总是不乐意带小“跟屁虫”玩呢?

如果自己的宝宝恰恰是那个常常被排斥在外的“小跟班”,当妈妈的应该怎么办?

在有宝宝玩耍的地方,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蹒跚学步的小宝宝执著地跟在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身后,想跟他们一起玩。可是,大哥哥姐姐们却懒得理睬这个热切的小玩伴,做妈妈的一边看了也是很无可奈何。宝宝,你为什么总喜欢当小跟班呢?

情景一:当自己熟悉人的跟班

跟班宝宝:林晓白2岁

辉哥哥是妈妈朋友的孩子,大晓白3岁,晓白可喜欢这个哥哥了,每次一说起上他们家玩,晓白就特别开心。可是,妈妈却有点犯愁,辉哥哥完全没把晓白放在眼里,到了他家,玩具不让晓白玩不说,就连他画画也不让晓白在边上看。可是晓白却执著得很,不时拉着哥哥的手说,哥哥,一起玩,一起玩。哥哥走到哪儿跟到哪儿,大人们也参与进来,同辉哥哥商量半天,辉哥哥才肯勉强带上晓白一起玩,还不时笑他是跟屁虫。妈妈看在眼里总觉得晓白很委屈,很是心疼呢。

宝宝跟班理由:

1.我心里早就认定了他是我的好朋友。

2.哥哥比我厉害,他都能玩悠悠球了。

3.哥哥爱奥特曼,我也爱。

晓白妈支招:

辉哥哥一直抗拒着晓白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晓白一来,他的玩具、零食都要分出一半给晓白,他自然不乐意了,起初我们都没注意到这点。辉哥哥不肯和晓白玩,大家就会批评他不懂事,久而久之,小辉更不喜欢晓白了。后来我们改变做法,让小哥俩见面时,晓白也从家里带上一两件新鲜玩具,带着辉哥哥没玩过的玩具,还有大堆两个孩子爱吃的东西。这样一来,两个人能坐在一起玩很长时间,辉哥哥为了能玩新的玩具,也乐意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交换,一来二去,两个人就在交流中慢慢变成了好哥俩,有时,连午睡两个人都睡一张床上呢。

情景二:当陌生宝宝的小跟班

跟班宝宝:何雨宁1岁5个月

雨宁每天固定下午四点要去社区游乐场玩耍,社区里的小朋友几乎都集合在那里,每当妈妈带着他找自己同年纪的宝宝一起玩时,雨宁却迈着刚学会不久的步子,跑向正在滑滑梯玩得正欢的几个大宝宝。大哥哥姐姐可没顾得上留意这个小家伙,好几次从他身边走过,差点还撞倒他。妈妈看了真是又生气又心疼,把雨宁拉回来,他就哭得厉害。妈妈只好去同那几个大宝宝商量,带雨宁一起玩,可是人家几个呼地又跑到别的地方玩去了,雨宁又摇摇晃晃地要追过去,真让人哭笑不得。

宝宝跟班理由:

1.我觉得哥哥姐姐玩的东西很有意思。

2.我想像他们一样可以自由地跑来跑去。

3.我需要更多朋友,家里只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雨宁妈支招:

刚开始时,我看着宝宝总是被别的小朋友拒绝,心里还真有点难受,就差没求他们了。不愿意跟比自己小的孩子玩,似乎是所有大孩子的特点,但如果变成互相熟悉的,可能就比较容易了。于是,我这个当妈的只好先打前战了,设法和大孩子们的妈妈熟悉起来,一到游乐场就主动同她们打招呼,在妈妈的带领下让孩子们互相打招呼,消除他们之间的陌生感,固定几个雨宁比较喜欢的大孩子当朋友。渐渐的,由妈妈们带动交流,大孩子也有了责任感,他们也愿意带着雨宁同其他小朋友玩。如今,雨宁仍然乐呵呵地当着他的小跟班,但情形大有改观,他成了大家喜欢的小弟弟,都爱跟他玩呢。

情景三:超级跟班也疯狂

跟班宝宝:岁慧慧4岁

每次大人带慧慧到户外玩,面对比她小的孩子,她没什么耐心,但是,却视比她大的宝宝为知己。也许你想象不到,慧慧眼中最好的朋友已经是一名读初二的姐姐了,这位姐姐是在楼下花园认识的,当天交到这个大朋友时,她的目光就没离开过这位姐姐,只要姐姐在楼下玩,她必定要跑下去,如果几天没见她,慧慧嘴里就要不停念叨了。有一次,姐姐提出来带慧慧去她学校玩一会儿,妈妈担心不安全,可是,慧慧紧紧抓住姐姐的手,生怕妈妈不同意,完全就是一副你不让我去,我就不要你当妈妈了的模样。可是,在妈妈看来,和一个比自己大十多岁的姐姐交朋友,能聊到一块去吗?

宝宝跟班理由:

1.姐姐可以告诉我好多我不知道的东西。

2.姐姐还会帮我做玩具玩呢。

3.我有那么大的姐姐朋友,可以让我在小伙伴里炫耀,我有,他们没有。

慧慧妈支招:

虽然觉得慧慧喜欢当大孩子的跟班,有点缺乏主见,通常都是大孩子们在前面跑,她在后面追,大孩子玩游戏时,她在边上只有看的份儿。起初我还挺不乐意她这样,但我发现,大孩子也有大孩子的优点,他们表达成熟,看的世界更宽,慧慧借着他们的眼睛,也会了解许多她这个年纪所不了解的。于是,我有意识地和她的几个大朋友聊天,在遇到我没办法说服慧慧的事情,我会请她的大朋友出面。这样,也让她的大朋友们多了一份责任感。在照顾慧慧的同时,也会注意不良影响。所以现在,我忙的时候,还会请大朋友到家里来,慧慧安安心心当跟班,交到好朋友,我也可以安心做事。真是一举多得。

延伸阅读

宝宝爱问,回答是个“技术活”


宝宝在认识这个陌生世界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疑问。如果这些疑问得到解答,宝宝对这个世界也会逐步了解和熟悉。好奇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奇心,特别是在童年时期,好奇心特别重。但很多人在渐渐长大的同时,好奇心也渐渐消失了,变得对新事物缺乏了解和探索的兴趣。专家指出,这主要是教育不当引起的。宝宝好奇心重,爱问问题,是他强烈的求知欲的表现。

应对宝宝的提问,如何促进宝宝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呢?

一、宝宝爱问什么?

小宝宝的好奇心非常强烈,有两个“质问期”,是他们最爱提出各种问题的时期。一个质问期宝宝最爱问的问题是“这是什么”;另一个质问期他们最爱问的问题是“这是为什么”。

宝宝会问问题是因为他们对那些事情感到好奇,有兴趣去关注、了解。那么,他们的问题都是什么,他们最关心什么呢?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宝宝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范围——

自然尤其是对于会动的东西最易产生兴趣;

人类主要是对性的兴趣很强,此外还对语言和风俗习惯感兴趣;

自己的环境尤其是对家庭成员很关心;

自己宝宝对自己的身体很关心和感兴趣;

老师宝宝上学后还会对与老师有关的事情感到有兴趣。

二、错误态度不可取

不过,爸妈在对宝宝提出的问题应接不暇时,常常会犯以下的错误——

1、三言两语打发宝宝

错!宝宝虽小,但他也能感觉到爸妈的态度,爸妈的敷衍会让宝宝渐渐失去提问的热情,也会渐渐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问是宝宝好奇心的表现,一般说,好问的宝宝勤于思考,爱动手,求知欲强,每当宝宝提出问题时,爸妈应当以赞赏的表情给予反应,并适当给予口头表扬,如“这个问题提得好”,“不错,你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等等。

使宝宝感到提问题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经常为提出问题而自豪。这对宝宝的思维发展有很好的作用。

2、一知半解,信口作答

错!宝宝对爸妈的话总是深信不已,你给他错误的答案,宝宝会当成是真理而记住。错误的观念一进入脑海,再要改回来就难了。

3、以没有时间作借口

错!这只是一个借口,不应该成为理由。如果爸妈在当时没有时间回答宝宝,也应该首先肯定宝宝的提问,然后向宝宝说明自己现在确实没有空,并向宝宝宝宝承诺在某个专门的时间来回答宝宝的提问。

三、实事求是回答有技巧

宝宝的问题涉及面很广,常常出乎你的预料,可能你会觉得“天呀,他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要问”或者“他竟然问这样的问题”。不管怎样,对于宝宝的提问,你要做到的最基本的就是耐心对待宝宝的提问,尽量倾听并认真回答。

当然,回答宝宝提问也需要一些技巧。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爸妈可以用不同的回答方式——

1、简单易答的常识类问题

有些关于自然界、生活常识类的问题是比较简单的,比如说“树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等等。对这类问题,就可以直接回答他。

但要注意的是,爸妈的回答应该是简单明了地说明事实,既不要给宝宝讲大道理,也不要自编童话给宝宝故事性的回答。比如,回答宝宝树也会发出声音的问题,你可以告诉宝宝:“当风吹动树叶的时候,树叶相互摩擦,就会发出声音了。”而不要告诉宝宝:“小树今天很高兴,他正在唱歌。”

2、较难回答的问题

有的问题是一时之间难以回答清楚的,这当中有的是爸妈知道大概,但不知道怎样回答才能简洁明了,让宝宝容易理解;还有一种就是爸妈本身也不知道答案的。对于这种问题,爸妈应该查找资料后再给宝宝答复,切忌不懂装懂,胡乱回答。

爸妈还可以教宝宝怎样寻求答案。例如,可以让宝宝和自己一起来看书找答案,这能让宝宝知道书是件有用的东西,从而引发宝宝对书的兴趣。有些问题如果可以通过观察来得到,那就引导宝宝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答案。比如宝宝问:“蚂蚁要把米搬到什么地方去呢?”那你就让宝宝观察,看看最后是怎样。

3、比较棘手、尴尬的问题

宝宝有一些问题会让爸妈感到很尴尬,不知如何回答宝宝才好,尤其是与性有关的问题。比如,几乎每个宝宝都会问的一个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过去很多爸妈都会说,是爸爸妈妈把你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的。其实,这种回答既不符合科学,也会伤害宝宝的感情,使宝宝没有安全感。

专家指出,对于这类问题,爸妈可以视具体情况来回答。如果宝宝只是随便问问,并不真正想要爸妈回答,那就可以延缓回答。如果宝宝确实想知道,爸妈可以告诉宝宝事实,还可以通过图像、或者通过对动、植物的观察让宝宝了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这类问题,一定不要刻意回避,也不要编一些故事来应付宝宝。

宝宝7岁:心理发育是个坎


小明满7岁了,性格突变孤僻而逆反,早上妈妈做好了饭,偏偏就不吃;让他往东就要往西;家里的东西翻来翻去,把妈妈心爱的小摆设打掉了好几个,一不留神就会闯祸,在学校里也是这样,老师已经请过好几次家长了。其实孩子这些不和谐的改变是在幼儿期埋下的。父母尤其是母亲要避免以各种原因疏远7岁之前的孩子,因为孩子7岁之前和母亲的关系建立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孩子日后心理和人格的成长,孩子在青春期就会爆发出种种与人与事不和谐的问题。

很多妈妈把孩子交给老人“全权处理”,这会使孩子的潜在心理中形成“我不重要”、“妈妈不喜欢我”等想法,孩子的人格成长中应有的自信和融洽的元素就会缺失,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显出无法应付外面世界、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的缺陷。

孩子和妈妈在一起得到的亲密感和安全感是自幼儿期就形成的,在2岁之前,孩子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需要有两个:吃和抱。如果孩子饿了马上就给吃,而不是按书上说的“两个小时”或多长时间吃一回,或者在妈妈抱孩子的问题上,妈妈高兴就抱,不高兴就不抱的话,孩子自幼没有安全感,就会导致日后缺乏和人形成亲密关系的能力。如果孩子从小看到父母吵架、奶奶指责妈妈等,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就潜移默化地学到了。

尽管孩子在这时会爆发出一系列问题,但是专家认为,家长不应以行为判定孩子的好坏,即使做了错事,也还是给孩子信心,让孩子感到“你是我们家的骄傲”。对青春期孩子的管理要有弹性,如果用管理5岁孩子的方式管理15岁的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感到受束缚受压制。给孩子留出个人发展的空间,看似家长要求得不严了,实际上往往会造就孩子成才。

宝宝是个“按按钮控”怎么办


孩子喜欢按电器按钮的本质

“宝宝学习自己能做什么的方式是对所有的事情都插手。虽然孩子摆弄旋钮、开关门、按电灯、电视、电脑开关等的确令家长头疼,但如果因为这个而惩罚孩子,会打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自信心。”

“孩子其实是在这个开关动作中发现因果关系,建立对周围环境的认知。”据专家介绍,1岁左右的婴儿对于某种开关设备带来的改变非常有兴趣,因为在他们看来,是他们自己带来了事情的改变,这种感觉非常令孩子着迷。专家建议:在安全的前提下,不妨就让孩子尽情去感受家中电器按钮带来的改变,“其实孩子是最容易厌倦熟悉事物的,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放弃了。但如果家长硬拦着孩子,甚至采取惩罚的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此外,专家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多准备些带连锁装置的玩具,能给宝宝进行探索和突破限制创造无限的机会,同时能让他远离电器开关。

同时,家中有了小宝宝后,需要把房间布置得更合理,这不仅对孩子来说更安全的,也能从根本上减少大人唠叨的次数,有利于孩子的脑部发育。比如说,可以在家里划出一块专门给孩子玩耍的安全区域,这样,孩子更容易把玩具和非玩具区分开。

专家提醒

孩子喜欢按电器按钮其实是孩子想通过触摸东西来探索世界,千万不要因此而惩罚孩子。

其实,家长既应该想办法保持宝宝对这些东西的探索欲望,又应该保护好宝宝的安全,这样宝宝才可以得到充分的发育。

早教:宝宝是个冒险家和宝宝的试验


贝刚会行走,一天到晚动个不断,哪里都敢去,什么都想拿想摸,爸爸妈妈追前赶后十分担忧。

实际上这类行为针对1-两岁的贝贝而言是一切正常的。这时的贝贝正处在形象化行動逻辑思维环节,他是有目地的应用姿势来解决困难。贝要想依靠自己的行動来对周边全球的景色开展探索,就需要用各种各样视觉器官去了解事情。

拿、摸就是他立即的学习培训方式。贝会行走了,自身感觉早已能够 无拘无束地四处乱串了,对自然环境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状态当然也就更为活跃性,因此才会出现这类状况。

对于此事,爸爸妈妈能够 采用一些保障措施,如将将会导致风险的物件收好,多给他们一些能刺激性他好奇心、探索行動的可以信赖的物件这些。那样就不必担心这一“小冒险家”四处“冒险”了。总而言之,既要确保安全性,又要激励贝充足探索。

贝刚会行走,一天到晚动个不断,哪里都敢去,什么都想拿想摸,爸爸妈妈追前赶后十分担忧。

实际上这类行为针对1-两岁的贝贝而言是一切正常的。这时的贝正处在形象化行動逻辑思维环节,他是有目地的应用姿势来解决困难。贝要想依靠自己的行動来对周边全球的景色开展探索,就需要用各种各样视觉器官去了解事情。拿、摸就是他立即的学习培训方式。贝会行走了,自身感觉早已能够 无拘无束地四处乱串了,对自然环境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状态当然也就更为活跃性,因此才会出现这类状况。

对于此事,爸爸妈妈能够 采用一些保障措施,如将将会导致风险的物件收好,多给他们一些能刺激性他好奇心、探索行動的可以信赖的物件这些。那样就不必担心这一“小冒险家”四处“冒险”了。总而言之,既要确保安全性,又要激励贝贝充足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