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居然也会毒害宝宝的心灵,这样的提法是不是太玄乎了呢?实际上,这一点都不玄乎,宝宝的很多“问题”本质上都不是他自身的问题,而是父母心态的问题。那么父母的心态怎样毒害宝宝的心灵,又该如何避免父母的心态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呢?

勋勋妈的不如意事来自何方?

第一次见到2岁半的勋勋,我立刻就喜欢上这个虎头虎脑,非常活跃的小家伙了。不过勋勋妈很快就开始向我诉苦,罗列了勋勋的许多“问题”,诸如,勋勋坐不住,不像别的小朋友能安静地看会儿书,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拿起他喜欢的某一本书,随便翻两下,也不听妈妈讲,立刻就去拿另外一本书;玩别的玩具也是一样,三分钟热度,没有专心致志的时候;勋勋不听话,你要他干什么,他偏偏跟你对着干,一点都不像别的小孩,乖乖巧巧,惹人喜爱;勋勋不爱学习,教他认个123,半个月过去了,他还没记住;听说听音乐对孩子的发展有好处,勋勋妈给他买了不少的CD,但是只要妈妈一放CD,勋勋就跑来跑去,根本就不认真听,不像别的小朋友,一边听音乐,一边摆动着身子跳舞,或者显出很认真很陶醉的摸样;勋勋没礼貌,见了人也不打招呼,妈妈提醒他,他还经常梗着小脖子故意来上一句“不叫!就不叫!”……

在勋勋妈的眼里,勋勋实在是问题多多,这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那方面也不如别的小朋友。勋勋妈总想去消除勋勋的这些“问题”,但是,她又总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更令勋勋妈烦恼的是,在妈妈的努力下,勋勋的问题不但没有被解决,相反,很多的问题似乎还越来越严重了。

父母心态如何毒害宝宝心灵?

为什么勋勋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勋勋妈自身的心态出现了问题。类似勋勋妈这样,父母的心态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宝宝产生影响,甚至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宝宝心理的健康成长。这种影响可能会以许多的方式表现出来,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妨碍宝宝自我价值感的形成

有的父母对宝宝的期望值太高,总是希望宝宝十全十美,这类父母就会更多地看到宝宝的问题,而较少看到他的优点,也因为如此,他们常常会否定宝宝许多好的方面,让他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行,进而妨碍宝宝自我价值感的形成,让他变得比较自卑。

2.剥夺宝宝愉悦的心理体验

不少父母不了解宝宝心智成长的特点,总喜欢以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宝宝的行为,结果就会给宝宝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比如他们可能不了解宝宝在某些阶段会有一些特别的心理需求,像好动,看书、玩玩具三分钟热度,这都是学龄前儿童非常常见的行为,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把它当成一个问题,给宝宝施加压力,宝宝就无法从这些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他就会厌倦这些活动,甚至再也不愿意接触这些活动了。

3.无意间给宝宝不良的心理暗示

不少父母总是当着别人的面,很苦恼地描述宝宝的“问题”,给他贴上一些不好的标签,诸如“不听话”、“没礼貌”、“不爱学习”等等。父母贴标签的出发点有时候是好的,比如为了让宝宝明白这样的行为并不好,也有的时候,父母贴标签只是为了化解自己的尴尬,说给在场的他人听。比如宝宝不跟见到的熟人打招呼,父母可能就会来上一句:“又没礼貌了吧!快叫阿姨!”这话既说给宝宝听,也说给对方听。说给宝宝听,是希望他改变,变得有礼貌,说给别人听,是指父母说这话的时候,其内心可能还在打着另外一个小九九——你看看,不是我不管教孩子,而是这小家伙不听话吧。

父母给宝宝贴标签的原因可能还会有很多,总之,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给他贴这些标签不仅不会帮助宝宝改变,相反,还会带给他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让他认为自己就是个“不听话”、“没礼貌”、“不爱学习”的孩子,在这种心理暗示作用下,宝宝会认同父母的这些看法,并且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父母给他贴上的标签。因此,贴标签只会让宝宝朝着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

4.将自身情绪与感受投射到宝宝身上

一个人的心态跟他小时候的经历密切相关,也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小时候经历的一切会存留在一个人的潜意识中,带给他无形的影响,当他在未来的生活中遭遇类似的事件的时候,他小时候的那些记忆就会复苏,不过这种复苏可能会以一种本人不知情的方式表现出来。于是这个人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莫名其妙地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情绪与感受投射到他人的身上。比如,一个小时候常常被父母斥责甚至体罚的人,他的心态跟那些小时候生活在充满温情的家庭的人不一样,即便他在准备当父母的时候山盟海誓地表示绝不让宝宝经受他曾经受过的那些伤害,他也会在某些场合不由自主地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宝宝。实际上,他试图发泄的是他曾经压抑在内心的愤怒,而不是真的要那么“狠心”地对待自己的宝宝,所以发泄过后,他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行为给宝宝带来伤害而后悔不已。

5.让宝宝承继自己儿时未了的心愿

不管是谁,在他一生中总会有某些觉得比较遗憾的事情。当有了宝宝之后,这些憾事就会尤其鲜明地重新浮现在脑海,于是,不少父母就会期望自己的下一代不要再有这样的遗憾,就会很急切地想要通过宝宝来弥补自己曾经的缺憾。比如,有的父母小时候特别喜欢乐器,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接触,他们就可能非常迫切地想要自己的宝宝爱上某个乐器,父母这种十分迫切的心情自然就会给宝宝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如何避免宝宝误中父母心态的毒?

父母的心态是个无形的东西,很少有人去关注它们可能给宝宝带来的不良影响。实际上,父母的心态对宝宝产生的影响有时候可能会比别的事情对他产生的影响要严重得多。要避免宝宝中父母那些不良心态的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努力:

1.学会等待宝宝自我成长

宝宝的自我成长有他自己的进程表,即便年龄差不多的宝宝,他们之间各种能力的发展也是有快慢之分的。如果总是拿自家宝宝的短处去跟别家宝宝的长处攀比,父母的心态就永远无法平衡。因此,多看到自家宝宝的长处,学会等待他自我成长,相信他在某方面的能力会在不久的将来赶上周围的小伙伴,甚至超过周围的小伙伴,相信他的某些问题只是阶段性的,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都会消失,或者如果我们平和地看待这些问题,给他一些必要的引导,他的这些问题也会慢慢地淡化,我们的内心就轻松多了。而且,事实上,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曾经令我们烦恼的那些问题也确实会随着我们心态的改变而逐渐消亡。

2.学会站在宝宝的角度来思考

宝宝的感受不是我们的感受,他们的感受有时候与我们自身的感受甚至可能大相径庭。举个常见的事例——很多父母一看到宝宝跟人打架,心里头就七上八下没法平静了。如果宝宝是主动攻击并且常常占上风的那一方,父母一方面可能因为宝宝不会吃亏窃喜,另一方面就会因为宝宝富于攻击性而担忧。如果宝宝总是被欺负的一方,父母一样犯愁,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慨叹:哎呀,宝宝这么窝囊,长大了不就没法立足社会了吗?要不要教他打回去呢?当宝宝长到足够大,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实际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两个宝宝刚刚还在因为打架涕泪横飞呢,要不了两分钟,两小家伙就已经挂着泪花亲密无间玩到一起去了。打架实际上更多的是他们学会社会交往,甚至是游戏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的“欺负”、“受欺负”、“窝囊”,那更多的只是父母本身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感受。一个经常欺负人的宝宝,也许某一天会被别的宝宝欺负,同样的,一个总是受人欺负的宝宝,也许某一天突然就会变成欺负人的一方。宝宝的角色常常会发生转换,因为他们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社会交往的最佳模式的。如果能更多地站在宝宝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宝宝的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是问题,只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其他事情我们都可以更多地放手让他自己去处理。

3.努力修行改变自身心态

人生很多的经历,如果回过头来看,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好的经历未必真的很好,而那些曾经令你痛苦不堪的经历却往往能为你的发展提供非常大的帮助。试着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包括看待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表现,努力从中找到令我们欣慰的成分,多看一些心灵修养的书籍,多和一些心态比较好的朋友接触,我们的心态就会随之改变。如果父母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宝宝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变得积极乐观,在各方面都获得快速的成长,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练就非常好的心态,他的未来毫无疑问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4.引导宝宝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因为各方面能力有限,他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这时候,我们没有必要非要强求他变得坚强而故意给他施加压力,这样的压力或许就会把他幼小的心灵给压垮了。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需要对宝宝进行挫折教育了,相反,挫折教育是从小就可以进行的,只是挫折教育的重心不是让宝宝经受挫折,而是引导他从挫折中找到帮助他成长的力量,学会更好地去面对挫折。

比如宝宝刚刚学会搭积木的时候,他可能搭两三块就倒了。看到辛辛苦苦搭好的“高楼”倒塌,他或许会因为无法排遣内心的挫败感而哭闹,甚至放弃搭积木。这时候,如果我们硬要锻炼他的抗挫折能力,逼着他继续坚持,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但是如果我们转换一种方式,或许我们就可以达到目的了:“咳,好不容易搭好的‘大高楼’倒了,真是太可惜了。你听听,积木倒下去的声音多好玩啊!来,我们再搭一次,听听积木倒塌的声音吧!哗啦,倒了!这次我们小心点,搭更高一些,听听高楼倒塌的声音好不好?”如此一来,宝宝就会从这项活动中寻找到积极的一面,并且以快乐的情绪继续对抗那些倒塌的积木——倒了没关系,我可以重新再来。长此以往,他将来也就能学会以同样的方式不屈不饶地去对抗其他的挫折了。

相关阅读

莫让暴力动画片毒害你的孩子


曾有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把两组孩子随机分配到两个屋子里,一组观看暴力打斗的电视节目,另一组没有观看这些暴力节目。当电视播放完以后,观看暴力的一组孩子开始撕扯屋里的玩具,并且互相打斗;另一组的孩子则没有出现这些现象。

这个实验说明,观看暴力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甚至会激起孩子的效仿。

暴力动画片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显著的。因为孩子还小,认知功能发育不完全,对事物缺少批判能力,容易模仿,电视里出现暴力镜头,孩子会觉得好玩,而意识不到它有什么不对或者危害,这很容易使孩子接受动画片里人物言行的教育,现实生活中也发展出暴力,甚至认为这是好的,是“勇敢”,在一群小朋友里更是纷纷效仿,以奇形怪状、打架闹事为荣。

动画片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对孩子来说,动画片的功能与游戏类似,都具有象征性的自我教育意义;同时也是孩子人生的一种经验,是对孩子学习、想像力等的一种激发。很多家长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膨胀,担心自己的孩子从中受到不良影响。但是只要我们用心陪伴孩子、帮助孩子进行选择,孩子仍然可以从中受益。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孩子从动画片中得到积极的影响,避免减少不良影响呢?父母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引导孩子看待这种暴力动画片呢?

一,父母要帮助孩子选择好的动画片来看,对于一些暴力场景的动画片,不要让孩子看上瘾。

二,社会应该规范动画片市场,创造出更多适合孩子看的好动画。

三,家长要强化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帮助孩子抵制外界的不良影响,包括动画片的偏颇。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帮助孩子识别善恶。让孩子成为主动的认知建构者,勿让孩子停留于消极被动的欣赏浏览者的角色。随机引导孩子谈论、比较、评价动画片中的人物、情节,让孩子讲述其中优美的文学语言,真正体验其精神实质。

四,外国一些经典优秀动画似乎更受孩子欢迎,比如《米老鼠和唐老鸭》、《狮子王》、《猫和老鼠》等。主要原因是这些动画片制作精良,人物形象可爱,想像大胆丰富,是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赏的。

五,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画片都是以儿童为对象的,也有成人动画片,因此家长要严格为孩子选择。像《蜡笔小新》,宣扬暴力、恐惧、色情,是成人的休闲娱乐动画片,属儿童不宜。还有一些动画片充满着打斗的暴力场面,孩子容易模仿,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家长应该要好好引导。

六,离开了动画片的日子,孩子依然可以快乐生活。这绝不是否认动画片对儿童成长的积极意义,只是家长不要将动画片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唯一玩伴,否则无论选择多么精细、科学,它带给儿童成长的心灵营养也是有限的、不全面的。家长应该好好好好管好动画片这把双刃剑,不要让它危害孩子。

推荐动画

《蓝猫》、《成语动画廊》、《天线宝宝》——孩子可以从中学语言、学生活、学知识。

《米老鼠和唐老鸭》、《小精灵卡斯比》、《大力水手》、《叮当》——这些充满想像力的作品,不仅给孩子愉悦的享受,对孩子的想像力也蛮有启发。

动画电影则每年都有好片大片推出,不仅画面精美,配音、音乐令人陶醉,情节也很正面、充满人文气息、有好的价值观的体现,比如《狮子王》、《天空之城》、《美女与野兽》、《泰山》、《海底总动员》、《熊的传说》等等,都是充满亲情、赞扬善良的作品。

孩子看动画片,除了需要有所选择,适当控制时间也很重要。父母抽空可以陪孩子看看动画片,给他解释其中的一些情节,既让孩子增长见识,又可以享受亲子时光。

早教:父母注意,莫让孩子当电视宝宝


父母们是否一回到家就打开电视?大家有木有察觉自己的孩子也是个电视迷?实际上,让孩子看电视优劣各半,重中之重是父母要挑选适度的电视频道栏目给孩子收看,另外,要限定孩子观看电视的時间,不可以让孩子常常沉溺于电视,变为一个“电视小宝宝”。

父母应言传身教,莫要孩子当“电视小宝宝”

1、父母要开展本身自我反思

你进家后的第一件事是否打开电视?是不是你边用餐边看电视?假如父母不可以恰当的应用电视,那孩子也就不可以身心健康的利用电视。父母还应言传身教,立即改正孩子的坏习惯:如果长期看电视,躺在床上,经常熬夜看,进食看,声音过大等。

2、有效利用闲暇时间

最理想化的情况是,让电视仅做为一项附加的休闲活动,而不是唯一的休闲娱乐方法。父母要想方设法使孩子多开展户外活动游戏,杜绝电视。让孩子大量地与盆友相处、锻炼身体或去看书等。告知她们除开电视外,也有其他很多游戏娱乐挑选。

3、激励孩子自身控制时间

对孩子看电视要求的時间并并不是肯定的,关键的是让孩子有可选择性地看电视。没必要强势要求让孩子在特殊的時间看电视,只是要塑造他们自己把握电视時间的积极心态。让孩子操纵电视,而不是电视操纵孩子。早

4、要是有可能,陪孩子一同看电视

早教应该怎么教孩子看动画时何不陪他一起看,一起笑,并说出你对综艺节目的观点,不必让看电视变成孤单的手机游戏。在看别的综艺节目时,更必须父母对综艺节目的选择和解读,即便出現了欠佳的剧情,父母还可以有目的性地给孩子剖析,强调在其中的善与恶美与丑。

早教文章:莫让压岁钱扭曲了幼小心灵


新春佳节之后,很多孩子都收到了多多少少的压岁钱,怎样协助孩子管理方法好压岁钱的确是一门学问。

多文化教育勿攀比

北京师范大学幼儿心理权威专家A强调,给孩子压岁钱是我国的传统式。但怎样看待孩子的压岁钱反映的是亲子教育。实际上,孩子对压岁钱的来历并不清楚,只了解“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有的孩子还会继续攀比谁接到的压岁钱多;有的孩子还觉得压岁钱是老人应当给的,是“自身赚来的”。因而,父母应告知孩子压岁钱是表述对孩子的一种爱,是老人的一份情意,不能用钱财的是多少来考量,因而不适合攀比。

多沟通交流勿没收

孩子的压岁钱有的被父母没收,有些是自身解决。A专家强调,解决孩子的压岁钱并不是简易的钱给谁花的难题,只是让孩子具有恰当的价值观念和单独观念。假如孩子能单独应用钱,压岁钱就该让孩子自身解决,这对孩子的发展十分关键。假如父母把孩子的压岁钱没收,不许孩子学会独立操纵,非常容易给孩子导致投资理财的消沉心理状态,对孩子社会心理发展趋势也是不好的。

针对这些还不可以非常好地单独应用压岁钱的孩子,应告知孩子由父母临时帮她们存放,另外教育 孩子怎么管理和整体规划一大笔钱。父母何不和孩子讨论一下压岁钱怎么花最更有意义,教给孩子恰当的投资理财意识,不必让压岁钱歪曲了孩子的内心。

家长错误的心态对宝宝心灵的影响(幼儿教育指导)


前言:父母们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小宝宝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许多的时候,也许父母们并不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影响到了宝宝的心灵,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实例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勋勋妈的不如意事来自何方?

第一次见到2岁半的勋勋,我立刻就喜欢上这个虎头虎脑,非常活跃的小家伙了。不过勋勋妈很快就开始向我诉苦,罗列了勋勋的许多“问题”,诸如,勋勋坐不住,不像别的小朋友能安静地看会儿书,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拿起他喜欢的某一本书,随便翻两下,也不听妈妈讲,立刻就去拿另外一本书;玩别的玩具也是一样,三分钟热度,没有专心致志的时候;勋勋不听话,你要他干什么,他偏偏跟你对着干,一点都不像别的小孩,乖乖巧巧,惹人喜爱;勋勋不爱学习,教他认个123,半个月过去了,他还没记住;听说听音乐对孩子的发展有好处,勋勋妈给他买了不少的CD,但是只要妈妈一放CD,勋勋就跑来跑去,根本就不认真听,不像别的小朋友,一边听音乐,一边摆动着身子跳舞,或者显出很认真很陶醉的摸样;勋勋没礼貌,见了人也不打招呼,妈妈提醒他,他还经常梗着小脖子故意来上一句“不叫!就不叫!”……亲子网

在勋勋妈的眼里,勋勋实在是问题多多,这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那方面也不如别的小朋友。勋勋妈总想去消除勋勋的这些“问题”,但是,她又总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更令勋勋妈烦恼的是,在妈妈的努力下,勋勋的问题不但没有被解决,相反,很多的问题似乎还越来越严重了。

父母心态如何毒害宝宝心灵?

为什么勋勋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勋勋妈自身的心态出现了问题。类似勋勋妈这样,父母的心态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宝宝产生影响,甚至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宝宝心理的健康成长。这种影响可能会以许多的方式表现出来,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妨碍宝宝自我价值感的形成

有的父母对宝宝的期望值太高,总是希望宝宝十全十美,这类父母就会更多地看到宝宝的问题,而较少看到他的优点,也因为如此,他们常常会否定宝宝许多好的方面,让他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行,进而妨碍宝宝自我价值感的形成,让他变得比较自卑。

2。剥夺宝宝愉悦的心理体验

不少父母不了解宝宝心智成长的特点,总喜欢以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宝宝的行为,结果就会给宝宝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比如他们可能不了解宝宝在某些阶段会有一些特别的心理需求,像好动,看书、玩玩具三分钟热度,这都是学龄前儿童非常常见的行为,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把它当成一个问题,给宝宝施加压力,宝宝就无法从这些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他就会厌倦这些活动,甚至再也不愿意接触这些活动了。

3。无意间给宝宝不良的心理暗示

不少父母总是当着别人的面,很苦恼地描述宝宝的“问题”,给他贴上一些不好的标签,诸如“不听话”、“没礼貌”、“不爱学习”等等。父母贴标签的出发点有时候是好的,比如为了让宝宝明白这样的行为并不好,也有的时候,父母贴标签只是为了化解自己的尴尬,说给在场的他人听。比如宝宝不跟见到的熟人打招呼,父母可能就会来上一句:“又没礼貌了吧!快叫阿姨!”这话既说给宝宝听,也说给对方听。说给宝宝听,是希望他改变,变得有礼貌,说给别人听,是指父母说这话的时候,其内心可能还在打着另外一个小九九——你看看,不是我不管教孩子,而是这小家伙不听话吧。

父母给宝宝贴标签的原因可能还会有很多,总之,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给他贴这些标签不仅不会帮助宝宝改变,相反,还会带给他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让他认为自己就是个“不听话”、“没礼貌”、“不爱学习”的孩子,在这种心理暗示作用下,宝宝会认同父母的这些看法,并且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父母给他贴上的标签。因此,贴标签只会让宝宝朝着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

4。将自身情绪与感受投射到宝宝身上

一个人的心态跟他小时候的经历密切相关,也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小时候经历的一切会存留在一个人的潜意识中,带给他无形的影响,当他在未来的生活中遭遇类似的事件的时候,他小时候的那些记忆就会复苏,不过这种复苏可能会以一种本人不知情的方式表现出来。于是这个人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莫名其妙地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情绪与感受投射到他人的身上。比如,一个小时候常常被父母斥责甚至体罚的人,他的心态跟那些小时候生活在充满温情的家庭的人不一样,即便他在准备当父母的时候山盟海誓地表示绝不让宝宝经受他曾经受过的那些伤害,他也会在某些场合不由自主地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宝宝。实际上,他试图发泄的是他曾经压抑在内心的愤怒,而不是真的要那么“狠心”地对待自己的宝宝,所以发泄过后,他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行为给宝宝带来伤害而后悔不已。

5。让宝宝承继自己儿时未了的心愿

不管是谁,在他一生中总会有某些觉得比较遗憾的事情。当有了宝宝之后,这些憾事就会尤其鲜明地重新浮现在脑海,于是,不少父母就会期望自己的下一代不要再有这样的遗憾,就会很急切地想要通过宝宝来弥补自己曾经的缺憾。比如,有的父母小时候特别喜欢乐器,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接触,他们就可能非常迫切地想要自己的宝宝爱上某个乐器,父母这种十分迫切的心情自然就会给宝宝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如何避免宝宝误中父母心态的毒?

父母的心态是个无形的东西,很少有人去关注它们可能给宝宝带来的不良影响。实际上,父母的心态对宝宝产生的影响有时候可能会比别的事情对他产生的影响要严重得多。要避免宝宝中父母那些不良心态的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努力:

1。学会等待宝宝自我成长

宝宝的自我成长有他自己的进程表,即便年龄差不多的宝宝,他们之间各种能力的发展也是有快慢之分的。如果总是拿自家宝宝的短处去跟别家宝宝的长处攀比,父母的心态就永远无法平衡。因此,多看到自家宝宝的长处,学会等待他自我成长,相信他在某方面的能力会在不久的将来赶上周围的小伙伴,甚至超过周围的小伙伴,相信他的某些问题只是阶段性的,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都会消失,或者如果我们平和地看待这些问题,给他一些必要的引导,他的这些问题也会慢慢地淡化,我们的内心就轻松多了。而且,事实上,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曾经令我们烦恼的那些问题也确实会随着我们心态的改变而逐渐消亡。

2。学会站在宝宝的角度来思考

宝宝的感受不是我们的感受,他们的感受有时候与我们自身的感受甚至可能大相径庭。举个常见的事例——很多父母一看到宝宝跟人打架,心里头就七上八下没法平静了。如果宝宝是主动攻击并且常常占上风的那一方,父母一方面可能因为宝宝不会吃亏窃喜,另一方面就会因为宝宝富于攻击性而担忧。如果宝宝总是被欺负的一方,父母一样犯愁,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慨叹:哎呀,宝宝这么窝囊,长大了不就没法立足社会了吗?要不要教他打回去呢?当宝宝长到足够大,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实际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两个宝宝刚刚还在因为打架涕泪横飞呢,要不了两分钟,两小家伙就已经挂着泪花亲密无间玩到一起去了。打架实际上更多的是他们学会社会交往,甚至是游戏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的“欺负”、“受欺负”、“窝囊”,那更多的只是父母本身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感受。一个经常欺负人的宝宝,也许某一天会被别的宝宝欺负,同样的,一个总是受人欺负的宝宝,也许某一天突然就会变成欺负人的一方。宝宝的角色常常会发生转换,因为他们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社会交往的最佳模式的。如果能更多地站在宝宝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宝宝的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是问题,只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其他事情我们都可以更多地放手让他自己去处理。

3。努力修行改变自身心态

人生很多的经历,如果回过头来看,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好的经历未必真的很好,而那些曾经令你痛苦不堪的经历却往往能为你的发展提供非常大的帮助。试着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包括看待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表现,努力从中找到令我们欣慰的成分,多看一些心灵修养的书籍,多和一些心态比较好的朋友接触,我们的心态就会随之改变。如果父母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宝宝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变得积极乐观,在各方面都获得快速的成长,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练就非常好的心态,他的未来毫无疑问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4。引导宝宝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因为各方面能力有限,他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这时候,我们没有必要非要强求他变得坚强而故意给他施加压力,这样的压力或许就会把他幼小的心灵给压垮了。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需要对宝宝进行挫折教育了,相反,挫折教育是从小就可以进行的,只是挫折教育的重心不是让宝宝经受挫折,而是引导他从挫折中找到帮助他成长的力量,学会更好地去面对挫折。亲子教育

比如宝宝刚刚学会搭积木的时候,他可能搭两三块就倒了。看到辛辛苦苦搭好的“高楼”倒塌,他或许会因为无法排遣内心的挫败感而哭闹,甚至放弃搭积木。这时候,如果我们硬要锻炼他的抗挫折能力,逼着他继续坚持,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但是如果我们转换一种方式,或许我们就可以达到目的了:“咳,好不容易搭好的‘大高楼’倒了,真是太可惜了。你听听,积木倒下去的声音多好玩啊!来,我们再搭一次,听听积木倒塌的声音吧!哗啦,倒了!这次我们小心点,搭更高一些,听听高楼倒塌的声音好不好?”如此一来,宝宝就会从这项活动中寻找到积极的一面,并且以快乐的情绪继续对抗那些倒塌的积木——倒了没关系,我可以重新再来。长此以往,他将来也就能学会以同样的方式不屈不饶地去对抗其他的挫折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心态虽然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但是对心人的心灵毒害很大,因此父母们想要养育一个优秀的宝宝,首先自己的心态就要摆正,多看看孩子的优点,让其生活的更加有自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