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中离不开在超市购物,而宝宝小时候,妈妈或其他主要教养人因购物需要也会经常带孩子出入超市。很多时候,孩子是抱在家长的手上,或者放在购物车的婴幼儿座椅上,家长专心致志地选购物品,孩子兴致勃勃地东张西望。可大家是否知道,超市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个看新鲜的地方,更是一个大学堂,在这里,孩子可以认知,可以探索,可以学到社会交往的很多规矩,在超市中,孩子逐渐成长。

对于不会走路的宝宝来说,只好趴在妈妈怀里或者坐在小车里看超市的东西。这时正是宝宝开始认知世界,开始学习语言的敏感期。聪明的妈妈,可以边购物边给孩子讲解见到的事物,它们的用途,以及什么叫做超市,为什么要挑选某件商品等等。这些谈话听起来可能挺滑稽,但对于孩子认知各种事物,习得语言,以及初步感受超市中的行为规则大有好处。

孩子会独立行走之后,他的探索欲望进一步加强,这时他不满足于坐在小车里被动地“逛超市”,而是强烈要求自己来尝试拿取自己感兴趣的物品。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多带孩子去一些家门口的社区超市,这些超市一般没有贵重的物品,即使因为孩子的原因造成一些损坏,也比较容易补救。同时,这些超市的工作人员因为和主顾比较熟悉,会孩子通常也比较友善。在带孩子选购物品的时候,家长会首先跟他们打招呼,鼓励而不是强迫孩子对工作人员以阿姨伯伯相称,让孩子体会到社会交往的礼貌。在购物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主动地自行选购,但家长应紧跟着孩子,当孩子对某种东西感兴趣的时候,即时告诉他这是什么,干什么用的,对孩子有没有用,我们会不会买,或者为什么我们不会去选购。孩子可能会对很多商品感兴趣,去翻动,家长应该告诉他轻拿轻放,并要求他自己尽量放好,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他一下。很多时候,孩子会坚持挑选购买某种东西,这样的社区超市里的东西一般都是日常用品,因此几乎发生不了买后实在用不上的现象,所以如果孩子特别喜欢和坚持,家长最好能够买回家。比较常见的一种误区是,家长随着孩子的心意让他往筐里放,然后再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把不准备购买的东西偷偷放回货架。这样做在孩子刚开始独立挑选的时候还是可以的,因为那个时候他刚刚接触这么多商品,对于拿什么不拿什么心里也没有准主意,所以多半不会记起来自己究竟要什么。但是随着孩子购物次数的增多,他逐渐会对自己的购物选择有一定的倾向和记忆。这个时候他选购的东西,即使当时付款的时候没有想起来,他也可能在回家后的某个时刻突然问到:“我买的那个长香肠呢?!”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已经偷偷放回到货架上了,就不太好处理。即使现在解释那个长香肠不需要,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你没有经过他的允许而把他精心挑选的货物放回货架,对他来讲是一种伤害,会直接影响到他对家长的信任以及安全感。所以,如果家长不能接受他选购的某种物品,最好能在超市就当面说服他,或者,如果不能说服,对于小宝宝可以选择“替代购物”,就是用其他的,你需要的物品来吸引他的注意,让他同意放弃他的选择而改买你建议的物品。如果你不能说服他放弃他的选择,那最好就尊重它。

至于大超市,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超市一般人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最好选用购物车,让孩子坐在里面,这主要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虽然孩子坐在了车里,妈妈也可以给孩子讲他看到的东西及其用途,有的时候也会让他轻轻摸一下,但不一定非要他亲自拿了才算认知了。

但是,无论是逛大超市还是小超市,我们首先告诉孩子的就是去超市是去买东西的。超市不是儿童游乐场,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室,超市是一个公共场所,孩子在超市中,可以体会到商业交往的一些基本规矩。当家长刚开始带不会走路的孩子逛超市的时候,就应该在给他认知事物的机会的同时,同样给予他,认知社会交往规则的机会:告诉他超市是购买用品的地方,在付款前,东西不是我们的,所以不能毫无节制的拿取和损坏,只有自己准备购买带回家的,或者特别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的,才能轻拿轻放。如果自己通过选购不打算购买某种物品了,应该放回到原处不能损坏。当然,这样的说法,可能要给孩子讲100遍,他都还会随意的由着自己的好奇心来拿取和选择,这是孩子的天性必然造成的,我们给他的其他规矩,也同样需要第101次的讲解。但是这些话不能不说,因为这是一个社会基本规则的问题,也是孩子认知世界的一部分。

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妈妈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想法,就是保护孩子的探索精神和自由是最重要的,而一些社会的规矩可以以后再确立。或者,如果他自己做的太出格,自然会有人“教育”他,帮助他树立必要的规矩。基于此,有妈妈提出,孩子在前面动,我们会在后面收拾,如果孩子损坏了东西,我们照单买下来就行了,不必看的很严重。这个出发点虽然是好的,然而,探索认知世界的途径很多,但无论哪一种探索认知的途径,孩子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总不会生活在没有任何限制的真空里。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生理的、心理的、智能的、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成长的,即使在某个阶段某个方面处于敏感期在迅猛发展,而其他方面相对发展缓慢,但仍然是同时发展着的,不存在先放弃某种成长等到以后再补上的说法。一个孩子的成长,必须要在尊重社会规范、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进行,才是一个基本的正常的状态。同时,如果不需要家长的引导,完全把孩子的成长交由他自己去探索、去尝试、去体会,教给他人去教育甚至是“教训”,对于孩子来讲,是否也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一些伤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需要父母主动的引导和必要的权威作用?大量事实证明,如果家长在亲子关系的确认时期,就主动放弃了主动引导、教育的权利和必要的权威作用,终有一天会与孩子的关系问题“埋单”。而对于妈妈的“他拿我收拾,他损害我照价买”,也会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孩子得以感受到“无论我做了什么,我妈妈会对此负责”。这本身不利于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孩子可以自由地适当选购他喜爱的物品,而同时,也应该在他的能力范围内(比如把东西放回货架)为他的动作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随着孩子进一步的成长,他就不再满足于挑选物品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而是强烈要求自己购物,便于他自己完成需要某种物品--选购--付款的动作,这个动作对于他的意义比选购物品其实大的多,这是一整套的商业交往基本规则。到这个时候,他会比较热衷于购物的过程,而聪明的妈妈,也可以常常在家里与孩子进行模拟超市的游戏,可以做一些数字卡片,妈妈和孩子轮流当收银员和顾客,孩子可以从中学习数字认知、配对以及简单的加减法等,这样就开始了数学游戏阶段。同时,在游戏中,孩子得以和最亲密的人锻炼社会交往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呢,随着孩子逐渐成长和锻炼,他对自己到超市的购买行为逐渐具备了计划性条理性,已经可以自己知道需要哪些物品,可以对超市管理人员礼貌地询问并请求帮助,可以从架上选购、查看保质期(当然需要成人帮助),并自己提着篮子购物直到付款了。这一切,都昭示着一个孩子智力和社会性双方面的协调发展。

超市是个学堂,孩子在超市中,会学到主动的探索,会学到多样的认知,会锻炼观察表达等多种能力,会认识社会交往的必要规矩。祝愿我们的宝宝,健康快乐地从这个“学堂”顺利毕业。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带孩子逛超市的方法和误区


超市对大人来说只是购买生活用品的地方,对于孩子,它不仅是个看新鲜的地方,更是一个大学堂。在这里,孩子可以认知,可以探索,可以学到社会交往的很多规矩。因此,父母在购物时不要忽略启发孩子。

一、逛小超市

1、不会走路的宝宝

虽然,宝宝不会走路,但并不妨碍他开始认知世界、学习语言。

这时,妈妈们可以边购物边给孩子讲解所见到的事物。

2、孩子学会走路后

学会走路后,孩子的探索欲望愈发强烈,这时他已经不满足于坐在小车里被动地“逛”了,他们想要做的是拿取自己感兴趣的物品。

妈妈可以多带孩子去一些小超市,因为,这些超市一般没有贵重商品,而且,超市工作人员因为和主顾比较熟悉,对孩子的冒失行为通常也比较友善。去超市时,父母会首先跟他们打招呼,并且鼓励而不是强迫孩子对工作人员以阿姨伯伯相称,让孩子体会到社会交往的礼貌。

在购物时,让孩子主动地自行选购,当孩子对某种东西感兴趣的时候,便告诉他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孩子可能会对很多商品感兴趣,去翻动,父母就该告诉他对于某些物品要轻拿轻放,否则容易损害,并要求他自己尽量做到物归原处,必要时,父母应帮助他一把。

在让孩子自行选购时会有个现实问题:很多时候,会坚选购的某样东西,父母会觉得暂时用不上,但由于小超市卖的一般都是日常用品,总有用得上的时候,因此如果孩子特别喜欢和坚持,父母最好能够买回家。

带孩子购物比较常见的一种误区是:父母随着孩子的心意让他往筐里放,然后再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把不准备购买的东西偷偷放回货架。这样做在孩子刚开始独立挑选的时候还是可以的,因为那个时候他刚刚接触这么多商品,对于拿什么不拿什么心里也没有准主意,所以多半不会记起来自己究竟要什么。但是随着孩子购物次数的增多,他逐渐会对自己的购物选择有一定的倾向和记忆,因此,即使当付款的时候没有想起来,他也可能在回家后的某个时刻突然向父母发难。这对他来讲是一种伤害,会直接影响到他对父母的信任以及安全感。所以,如果父母不能接受他选购的某种物品,最好能在超市就当面说服他,如果说服不了,可选择“替代购物”。另外,当父母实在不能说服他放弃选择,那最好就尊重它。

二、逛大型超市

1、使用购物车

比如,像乐购、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几乎每天都会吸引许多购物者前去,带孩子去逛这类超市时,最好使用购物车,让孩子坐在车里,这样做主要处于两种考虑:

1)安全,因为人多,怕孩子走失或被挤伤;

2)不要让孩子走得太累,看得太累。

2、了解超市的规则

超市不是儿童游乐场,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室,超市是一个公共场所,孩子在超市中,可以体会到商业交往的一些基本规矩。

当父母刚开始带不会走路的孩子逛超市时,要同样给予他认知社会交往规则的机会:告诉他超市是购买用品的地方,在付款前,东西不是我们的,所以不能无节制地拿取和损坏,只有自己准备购买带回家的,或者特别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的商品,才能放入购物车。如果自己通过选购不打算购买某种物品了,应该放回到原处不能损坏。

虽然父母这样说孩子不一定能听懂,但是这些话不能不说,因为这是一个社会基本规则的问题,也是孩子认知世界的一部分。

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妈妈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想法,就是保护孩子的探索精神和自由是最重要的,而一些社会的规矩可以以后再确立。或者,如果他自己做的太出格,自然会有人“教育”他。基于此,有妈妈提出,孩子在前面动,我们会在后面收拾,如果孩子损坏了东西,我们照单买下来就行了,不必看得很严重。这个出发点虽然是好的,然而,探索认知世界的途径很多,但无论哪一种探索认知的途径,孩子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总不会生活在没有任何限制的真空里。一个孩子的成长,必须要在尊重社会规范、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进行,才是一个基本的正常的状态。同时,如果不需要父母的引导,完全把孩子的成长交由他自己去探索、去尝试、去体会,教给他人去教育甚至是“教训”,对于孩子来讲,是否也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一些伤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需要父母主动的引导和必要的权威作用?大量事实证明,如果父母在亲子关系的确认时期,就主动放弃了主动引导、教育的权利和必要的权威作用,终有一天会为此“埋单”。对于妈妈的“他拿我收拾,他损害我照价买”,也会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孩子得以感受到“无论我做了什么,我妈妈会对此负责”。

三、逛超市培养社会感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不会再满足于挑选物品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了,而是强烈要求自己购物,即完成:需要某种物品——选购——付款的动作,这个动作对于他的意义比选购物品其实大的多,这是一整套的商业交往基本规则。

这时,他会比较热衷于购物的过程,而妈妈们也可以常常在家里与孩子进行模拟超市的游戏,可以做一些数字卡片,妈妈和孩子轮流当收银员和顾客,孩子可以从中学习数字认知、配对以及简单的加减法等,这样就开始了数学游戏阶段。同时,在游戏中,孩子得以和最亲密的人锻炼社会交往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呢,随着孩子逐渐成长和锻炼,他对自己到超市的购买行为逐渐具备了计划性条理性,已经可以自己知道需要哪些物品,可以对超市管理人员礼貌地询问并请求帮助,可以从架上选购、在成人的帮助下查看保质期等,并自己提着篮子购物直到付款了。这一切,都昭示着一个孩子智力和社会性双方面的协调发展。(悄悄)

宝宝拿超市的东西怎么办


我觉得奶奶的教育方法太过简单。我宝宝1岁,平时去超市我都把她放推车上,这样她够不着超市货架上的东西。不过她把我放在车上的东西当玩具玩。等她大点,我会告诉她这些东西不是玩具,想要的话跟妈妈说,要付钱才能带回家。

悄悄的回复:

带宝宝到超市的时候一边购物一边口述每一个步骤,就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好机会啊。

卓予妈的回复:

我一直都跟灿灿灌输在超市里只能拿我们想要买的东西放到推车里,其他东西只看看或者摸摸都可以,但要小心,摔坏了我们是要赔的。灿灿对“赔”这个概念比较清晰,源于小老鼠吱吱的故事。

吃的东西要付了钱才能吃,要不然会被警察叔叔抓到监狱里去的。这一点呢她是从小狼灰灰的故事里理解的(小狼灰灰的爸爸老是做坏事,就被警察抓到监狱里去了)。这些灿灿都已经认同了,以前也和千千一样,慢慢来吧,她慢慢会领会的。不能说偷!事实上她根本不知道偷是怎么一回事呢!还那么小不要强化这个概念给她。

沛沛妈的回复:

我的感觉是当孩子做了错事时,应把握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一方面不要因为这件事情说一些给孩子定性的话,比如说他是坏孩子;与此同时平和但坚决地制止其错误的行为,并把正确的做法告诉他(很可能是无数次的反复)。而我想,奶奶在这件事情的做法上,说孩子变成了小偷,则无意识地将事与人联系了起来,虽然奶奶说者无意,但怕的是孩子听者有心,从而对孩子心理健康不利!

“超市里”的实践早教成果


级市场最早产生于1930年的美国纽约,1930年8月,美国人迈克尔·库仑(MichaelCullen)在美国纽约州开设了第一家超级市场——金库仑联合商店。当时,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时期,迈克尔·库仑根据他几十年食品经营经验精确设计了低价策略,并首创商品品种别定价方法。

近日,一场来自早教机构3岁-6岁幼儿购物实践活动,引发了家长们的又一次思考。8月24日,汽车区大润发超市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6岁。过去进超市,都是看着爸爸妈妈采购、结账,现在这个过程他们将自己完成。这是早教机构“天才宝贝”的幼儿经济学活动课——“精明小买家”。

孩子说:爸爸妈妈我能行!亲子游戏

超市里,紧捏着自己赚的“血汗钱”,孩子们东瞅瞅、西望望。老师为他们分配了几项购买任务,比起平日经常撒娇要买的玩具,他们此刻更关心物品价格,时不时还伸出小手指加一加。

“阿姨,要给我开发票,要不这坏了我找谁呀?”经过一番“血拼”,在收银台前,一个“小买家”拿着他的小汽车,认真地对收银员说。抱着“战利品”,孩子们骄傲地对家长说:“看,我能行!”

家长说:今后对你有信心!

“我家孩子今年5岁,自己没去买过东西。他知道东西要拿钱换,玩具太贵不能随便买,更多的就没法教了。”家长王女士说,她是一位“80后”母亲,对于能否给幼小的孩子上“经济课”,她和大多数年轻父母一样,正在迷茫。早教网

“但孩子比我想象的懂事,不仅完成了任务,还给妹妹带了礼物。”近日,记者再次联系到王女士,询问孩子的活动情况时,她显得信心十足。“我想采取更积极的态度,至少指点他如何合理支配正当收入。”

教育者:“经济课”是幼儿社交必需

“家长觉得孩子上‘经济课’还早,是因为成年人容易把‘经济’当成学术概念,在我们这样的早教机构中,把‘经济’融入进以物换物等活动课,就会发现孩子能自然领悟这些规律。”本次活动的组织者——早教机构“天才宝贝”的教学人员邵颖说。她建议家长,经济观念不是“早熟”,而是社交和生活的必需,应以浅显、实践的方式,尝试为幼儿上“经济课”。

你是个炸弹妈妈吗?


你是个炸弹妈妈吗?

“在公司也管着十几号人,怎么回到家连个小孩子也管不好。感觉很挫败,烦躁,非常烦躁,我朋友见着我都说我现在脾气变坏了。老公也常说我是后妈级的。”越来越多的80后晋级当妈,孩子吵闹或者不听话,就会“暴跳如雷”,有丝毫风吹草动,就会着急上火,你也是炸弹妈妈吗?

“起床喽。”“让我再睡5分钟吧。”推推小妞,扭扭身子继续睡。等妈妈做好早餐来催,小妞还是继续睡得不亦乐乎,妈妈只好再次提高音量,于是“清晨奏鸣曲”响起……“幼儿园老迟到总不好,可每天清晨都这样心急火燎,让人难以有个好心情。”妞妈告诉记者,自己开始很不适应,觉得“妈妈”这个词责任太重了。“我心情好时什么都不想,但宝宝一闹时我就烦躁,甚至自己也想哭。我觉得自从当了妈以后就脆弱了。”

“从俊言出生到现在婆婆来的次数也是有限的,我都记得。”“带孩子,买菜做饭,一切都是自己的。”“因为无法每时每刻陪在孩子身边。总觉得亏欠孩子的多,所以他不开心我就着急。”记者调查发现,许多上班族妈妈每天奔波于单位、幼儿园、家之间,处于“打仗”状态。下班跟上班一样,甚至更忙。一个幼儿园老师告诉记者,统计后发现,班级里的80后新杭州妈妈更容易烦躁。

“有些妈妈本身工作比较努力,对孩子的要求也比较高,听说在幼儿园表现不好,一下子就激动了。还有的是思想上没完全做好准备,孩子哭,她也哭。另外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家里的老人帮不上手,妈妈比较年轻缺乏经验。有的妈妈甚至在家长会上就‘发飙’了。”

拒绝后妈标签,不做炸弹妈妈,除了要掌握与孩子博弈的平衡外,还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从事早期教育10余年的春春老师告诉记者,出现烦躁情绪并不奇怪。不妨把感到烦恼的事写下来,然后逐个解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老公交流,以取得他的支持。周末全家走到户外,对放松也有好处。

“当父母跟在单位里当领导是两回事,还是要调整心态,一个良好的状态应该是,每天一下班看到宝宝就将上班的烦恼一扫而光了。营造温馨稳定的家庭氛围,对宝宝的性格培养以及人格塑造都有好处。”

小猪妈妈妈的带宝宝逛超市的心得


相信很多家长喜欢带着宝宝去超市玩儿。利用得好,超市对于宝宝来说,就是一个好玩儿的游乐场,一个丰富的宝藏,一个生动的课堂。

带宝宝逛超市有以下三大好处:

一、明礼仪,树规矩。

每次带宝宝去超市,都是一个教她社交礼仪的好机会。

第一基本礼仪:叫人招手打招呼。带我家小猪去逛家门口的超市时,从经过超市玻璃墙上的大海报开始,就要打招呼叫人了。如果海报上有一个老爷爷,就教她叫“阿爷”,再招招手,表示“你好”,见到商品包装上有阿婆、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宝宝甚至她喜欢的狗狗猫猫兔兔牛牛都要一一问候到。超市的营业员、偶遇的小宝宝及他们的家长当然也要卖力地打招呼叫人,遇到投缘的,还要飞个香吻,兴致再高点儿就表演个小节目什么的。从这些生活细节中,教她懂礼貌,知礼仪,与人为善,大方得体。

第二基本礼仪:有拿有放守规矩。宝宝看到那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想摸一摸,抱一抱,研究一小下下,当然没问题。但玩儿好了以后一定要自觉地放回去。要让宝宝明白“自己的”和“别人的”区别,明白不是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必须占为己有,懂得放手,懂得守规矩。记得小猪头几次去超市玩的时候,非常兴奋,拿到一样觉得好玩儿的就不肯放手了,被抢走之后就又哭又叫的。后来经过耐心严格的立规矩,小猪逐渐树立了一个意识,就是,这里的东西玩儿一玩儿可以,但不可以带走,要放回原位。现在的小猪已经可以很乖地把手里好玩儿的东东还给猪妈,再自觉地跟它摆摆手说再见了。

第三基本礼仪:承认错误表歉意。在超市玩耍的时候,可能会意外导致商品破损,这时要让宝宝知道做错了,要学会表达歉意。有次小猪把一袋豆奶扔在地上,洒了一地。请营业员来清理的时候,我让小猪先拱拱手,表示谢谢。再鞠了个躬,表示歉意,把营业员阿姨乐坏了。这种情况应该尽量避免,但如果小淘气真的闯了祸,也要教会他们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

二、学识物,辨逻辑。

我想很多家长带宝宝去超市,都会教他们认实物。这是超市一个非常大的好处。有那么多日常用品那么密集地展示在宝宝面前。不过也因为信息量太大了,家长必须做出选择,尽量让宝宝进行有效且有益的接触和学习。一些宝宝熟悉的日常用品,像鞋、杯子、勺子、各种玩具她肯定是喜欢的,还有颜色鲜艳,图案明快,包装为盒装袋装可以晃出声响的零食点心、糖果巧克力等,宝宝也是非常喜欢的。常见的蔬菜水果应该让宝宝多看看。除了认实物之外,其实我更喜欢拿商品包装上的图像或儿童商品的造型让宝宝指认,各种小动物啦,卡通人物啦,有人像的就让她叫人。

我家小猪喜欢蹲点的几块区域是:

1、水产区,她总喜欢大叫几声“阿鱼”,然后冲过去蹲在地上跟鱼缸里的鱼摆手打招呼,无比认真地看它们游来游去。

2、开放冷藏区。就是放鲜奶、酒酿、馒头、香肠之类的区域。小猪在这儿总是流连忘返。先抓香肠,再指指酒酿喊“饭饭”,再捧捧各类鲜奶喊“奶奶”。跑东跑西,都不知道玩儿什么好了。

3、婴儿辅食区。因为上面印着许多可爱的宝宝,她对亨氏的瓶装果泥什么的情有独衷,可以蹲在货架最底层猫着小腰玩儿半天。在她玩着非常感兴趣的物品时,可以趁机教她一些大小、颜色、轻重等概念。比如大瓶的果汁重,小瓶的果汁轻,如果她把东西放混了,教她整理一下,又是在教她分类了。以后等她再大一点儿,可以教的东西就更多了。

三、练眼手,做运动。

我带小猪去超市,总喜欢让她自己一个人冲进玩乐学习的丛林,挑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和东西,摸一摸,抓一抓,感受和体验,对她的视觉触觉进行感官刺激,锻炼她的眼手协调能力,促进她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这样跑来跑去,蹲下站起的,也是一种运动嘛。

看看,带宝宝去超市,好处真是多多呢!

注意事项:

1.不宜去店面狭小的超市,容易挤碰到宝宝或挤落货物。

2.不宜在人流密集拥挤的时段去,这时空气浑浊,病菌滋生,而且宝宝不便走动,容易走失。

3.易碎易破物品不宜让宝宝拿,如果一定要拿,家长一定要密切注意,加以保护。

4.回家以后,一定要马上用婴儿洗手液或香皂彻底洗净宝宝的双手。

不要带小婴儿一起逛超市的原因


生活的快节奏让越来越多的妈妈们喜欢到超市去采购东西,逛超市的同时带上宝宝,既能买东西又不至于让孩子一个人呆在家里。在超市里推着手推车把宝宝往手推车上一放,又有空调,轻松购物舒服又不累人。虽然说这样方便轻松,但是超市拥挤的人流、流通较差浑浊的空气以及和室外相差悬殊的温度,使宝宝得病的机率大大提高。

曾经有一位妈妈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超市购物,结果孩子得了肺炎,光医疗费就花了6000多元。

为何带小婴儿去超市购物不好呢?该带孩子去哪里玩比较好?

1.秋冬是传染病流行季节,尤其是上呼吸道传染病,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感,此时应尽量避免让宝宝到人流量过于集中的室内公共场所,如超市、地铁、电影院等地方。

2.公共汽车和地铁由于相对封闭,而且人流混杂,更应该尽量少带宝宝去这类场所。如果一定要外出,也应该给宝宝戴上口罩以防止疾病的传染。

3.尽量带宝宝到公园或者空气较好的场所去。

4.因为宝宝的抵抗力较弱,所以除了父母以外,大人应尽量减少和宝宝,尤其是新生婴儿的过多接触,以防止将病菌传染给宝宝。

我是一个笨孩子吗?(新年亲子教育)


前言:常有一些孩子会问我很笨吗?做为家长的你是如何来回答的呢?当孩子考试倒数第一的时候你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看看海洋小朋友的一些相关事迹,及其海洋父母的教育方法吧!

说到海洋的成绩,就不得不说到这样一件事。

那一次考试,海洋有一门功课没有及格,位列全班倒数第一的位置。丈夫很生气,倒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他认为是我平时不够严格,才导致了海洋对成绩毫不在乎。在这点上,我没有让步,因为我不认为海洋会对这个分数无所谓,他是有荣辱感的。

可以说,在海洋的学习这个问题上,我和丈夫一直有着非常大的分歧。他认为小孩子玩心重无可厚非,但正因为他们贪玩,所以在学习上必须严格要求,一旦父母过于宽松,孩子就会对学习不重视。而我的看法是,不同的孩子,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必然也不同,海洋虽然天性贪玩,但他懂得分清主次,并非不爱学习,因此过于严格的要求,只会加重他的心理负担。

在此,我必须感激我的丈夫。尽管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巨大分歧,但他始终都在海洋面前支持我。

那天晚上,海洋将自己关在卧室里。我和丈夫都不敢去敲他的门,因为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有时候也不喜欢大人去打扰。

我们两个就坐在客厅里,一遍遍地按着电视机遥控器,从频道1按到频道99,如此反复。直到海洋从卧室里出来,坐到我们身边:“爸爸,妈妈,这次我考得太差了。”

“找到原因了吗?”我依然没有责备他。

“嗯,确实有好几道题我都不会做。”海洋点了点头,并没有逃避,“我又照着书,重新算了几次,是公式背错了。”亲子网

我瞥到丈夫的脸色并不好看。说实话,小学的考试题目并不难,也难怪丈夫会生气。而我此时也有了一丝担心:是否真的是我太不在意分数而导致了海洋的粗心大意?

“我是不是很笨?”海洋见我们没有说话,突然问道,“我知道班里有同学在笑我,笑我考了倒数第一。”

我一下子就愣住了——一个10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自卑!在教育海洋的过程中我一直非常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我深知一个不自信的孩子,在各种挑战、困境面前,都难以战胜自我。因此,一直以来我都是抱着鼓励的态度教育海洋的。可是很显然,我忽略了学校对孩子的影响。

丈夫也有些吃惊,“是别人说过你笨吗?”

海洋摇了摇头,“没有。可是我从来都没有考过前几名呢。”

我突然有些心酸,我很想告诉海洋,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考第一名。可是如果我这样说,也就相当于否定了他的能力。

“你没有考过前几名,并不代表你不能考到。”我还没来得及说话,丈夫已经发话了,“聪明和笨,并不是靠成绩来衡量的。你对历史有自己的理解,对科学有深深的好奇,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你甚至懂得爸爸妈妈都不懂的户外急救常识。只是,你在学习上,还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

“那什么才是适合我的方法呢?”海洋疑惑了。

“这必须你自己去摸索,爸爸妈妈不能代替你去感受。就像你说背不住公式,为什么一定要死记硬背呢?你可以试着去理解它,或是用其他方式把公式形象化、具体化,比如说数字1,可以记成一根筷子,数字8可以记成一个葫芦。还有其他很多方法,你都可以自己去尝试。”

听着丈夫的话,我自己也有了一些反思:以前我注重鼓励海洋,却没有认真引导他寻找学习方法。对于一个小学的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正是学习方法和态度吗?这将会影响他此后几年、十几年的学习。亲子教育

从这以后,除了不断鼓励海洋,帮他建立信心外,我也开始注意慢慢培养他的学习技巧。海洋中学之后的成绩明显好过小学,这说明学习确实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本网站小编总结:世界上没有笨孩子,只有不懂得教育方法的家长,因此许多的时候并不是孩子太笨了,而是家长们没有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在此希望家长们能够更多的关注宝宝教育法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