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多元智能发展,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既直接又深远。这不仅是因为遗传的影响,还因为家长在某些智能上发展得特别好而对此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孩子在这种耳濡目染的情况下自然也会对此表现出特殊的爱好。因此,家长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多元智能水平。

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最符合的地方打上圈。然后根据所给分数,以每一种智能单位,分别相加。分数越高,意味着这方面智能的发展就越好。

一、语言智能

很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

1.喜欢模仿方言…………………………………………210

2.有写日记的习惯………………………………………210

3.一有时间,就会捧着一本书…………………………210

4.善于跟各种各样的人说话……………………………210

5.总是能耐心地听别人讲述……………………………210

6.写作时感到思如泉涌…………………………………210

7.对外语学习很感兴趣…………………………………210

8.和别人意见不同时总能说服别人……………………210

二、数学智能

很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

1.对各种物品的功能都要了解得很清楚………………210

2.有掂量物体的习惯……………………………………210

3.喜欢做数学运算题……………………………………210

4.善于找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210

5.觉得数学公式比语言描述更容易理解………………210

6.对什么问题都喜欢做出假设…………………………210

7.思考问题时能进行层层推理…………………………210

8.喜欢用抽象的符号来替代语言文字的描述…………210

三、身体—运动智能

很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

1.喜欢摆弄物体…………………………………………210

2.能很好地保持身体平衡………………………………210

3.手眼的配合很协调……………………………………210

4.对穿针线等精细活很在行……………………………210

5.喜欢跑步打球等体育项目……………………………210

6.走路时体态轻盈………………………………………210

7.学东西时总喜欢亲自动手……………………………210

8.每天总保持一定量的运动……………………………210

四、视觉—空间智能

很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

1.对各种物品的形状和颜色等很敏感…………………210

2.善于玩“走迷宫”的游戏……………………………210

3.哪怕是第一次去的陌生地方都不会搞错方向………210

4.能在交通拥挤的地方自如地穿梭前行………………210

5.理解新学的事物时脑中会浮现一幅幅图像…………210

6.喜欢摄影或绘画………………………………………210

7.能自己设计一些图案或形状各异的物品……………210

8.喜欢用坐标图等来替代语言文字的描述……………210

五、音乐智能

很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

1.喜欢听各种各样的声音………………………………210

2.每天都要有音乐陪伴…………………………………210

3.一首新曲子,只要听几遍就能哼出来………………210

4.善于捕捉各种曲调所表达的意义……………………210

5.喜欢购置大量的音带等声像资料……………………210

6.听到不同曲子时会有很多联想………………………210

7.只要给出音乐片段,就能说出所蕴涵的意义………210

8.能够弹奏乐器…………………………………………210

六、人际关系智能

很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

1.孝顺父母………………………………………………210

2.与陌生人交谈都能有一见如故之感…………………210

3.有许多一直保持联系的朋友…………………………210

4.善于同各种人打交道…………………………………210

5.在各种场合都会成为受人关注的对象………………210

6.在同事中很有号召力…………………………………210

7.善于从别人的表情中揣摩出内心想法………………210

8.总能赢得大家的喜爱…………………………………210

七、内省智能

很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

1.对自己有一个适度的评价……………………………210

2.经常都能保持心情愉快………………………………210

3.总为自己设定一个新的人生目标……………………210

4.对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210

5.喜欢独自一人思考……………………………………210

6.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弱点………………………………210

7.总有很高的生活热情…………………………………210

8.总能独当一面完成任务………………………………210

八、自然观察者智能

很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

1.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很敏感……………………………210

2.了解各种植物的名称和特性…………………………210

3.喜欢到野外勘察………………………………………210

4.对生物链等问题感兴趣………………………………210

5.喜欢观察星座等天文现象……………………………210

6.经常收集石头或其他标本……………………………210

7.对动物充满好奇,总想了解他们的习性……………210

8.喜欢到森林等纯自然的地方去旅游…………………210

评分标准:很符合为2分;不太符合为1分;不符合为0分。

每项智能若有13—16分,则说明您的这项智能发展得很好;

每项智能若有9—12分,则说明您的这项智能发展得较好;

每项智能若低于9分,则说明您在这方面要努力。

精选阅读

自我测试:亲子关系自我评量表


作答方法:

请在每一问题前的〈〉中,依和问题所描述之情况的符合度,填入适当的数字,1表很不符合、2表不符合、3表尚符合、4表符合、5表非常符合。请父母先作答,并计分,再由孩子作答。然后再比较两者的差异。

〈〉1.不管我的工作或生活再忙碌,每一天我都会留一些时间给子女。

〈〉2.我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孩子相处。

〈〉3.我认为孩子是有理性的,能自己面对和解决问题。

〈〉4.和孩子对话时,我甚少使用「你应该……」、「你最好……否则……」、「你再不……我就……」的语气和孩子交谈。

〈〉5.我觉得孩子能欢喜的生活,比成绩好更重要。

〈〉6.我觉得孩子犯错和惹麻烦是成长必经的过程。

〈〉7.孩子说话时,我能耐心专注的听完。

〈〉8.我能经常和孩子有亲密的接触(如摸头、拍肩、拍手、相互拥抱…………)。

〈〉9.即使孩子犯了错,我也不会因此就认为他(她)是个坏孩子。

〈〉10我经常给自己和孩子充裕的时间,避免催促孩子。

〈〉11不论孩子发生什么事,我都能以孩子的立场,分享孩子内心的感受。

〈〉12亲子间有冲突时,我不认为一定是孩子的错。

〈〉13我能给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间,决定自己的事。

〈〉14我要求孩子做的事情,我自己都能做到。

〈〉15我答应孩子的事情,我一定都会履行。

〈〉16我与孩子谈话时,我能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感受。

〈〉17我了解孩子内心的喜好和厌恶。

〈〉18孩子愿意主动的告诉我,他在外面发生的事情和内心感受。

〈〉19和孩子谈完话,我甚少批评或指责孩子的想法。

〈〉20我满意我目前的家庭和孩子的状况。

计分:将〈〉中的数字全部加起来,即得到本评量表的总分。

应用原则:

1.做完测验后,请安排一个温馨的情境,亲子共同讨论与分享。特别是亲子间的回答有明显落差的问题,更须要彼此坦诚讨论,藉以减少彼此期待间的落差。

2.若总分在60分以下,表示你们的亲子关系已有了危机,须马上调整;若总分在60~80之间,表示你们的相处还算良好,但是还可以更好;若总分在80分以上,恭喜你,你们的亲子关系很好,请继续保持下去。

北京六成儿童成宅童


宅童六成儿童变宅:北京六成儿童成宅童与虚拟人物成最好朋友

调查显示,60.87%的家长表示,自己孩子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下。32.48%受调查的儿童平均每天在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上花费1-3小时。

此次调查对象为2-14岁的儿童,截至记者发稿时,参与调查的人数达到了8070人。

调查显示,41.41%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有1-3个玩伴或好朋友;“一个也没有”的占6.67%;对于“他(她)平均每天在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上花多少时间?”的问卷调查,32.48%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会花费1小时至3小时;16.95%的家长表示孩子花费的时间会达到3小时以上。

对于“孩子平均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有多少?”的调查,27.91%的家长表示为半小时以下,32.96%的家长表示为“半小时至一小时”;仅有8.25%的家长表示能达到三小时以上。

另外,针对“你会把孩子托付在朋友家,或让他单独去朋友家做客吗?”的问题,49.67%的家长表示“偶尔,但不会时间很长,也不会经常”;12.13%的家长表示“不是不得已绝对不允许”;19.78%的家长则表示“从来不许”。

对话

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温方

小时候“宅童”长大或变“啃老族”

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很快出现“宅童”

新京报:现在的“宅童”越来越多了,“宅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温方: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很快就出现了“宅童”的问题,因为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宝贝,全家人都围着这一个人转,造成了孩子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在家长身边才是最安全的。

新京报:还有其他原因吗?

温方:再有就是现在家庭条件太好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齐全,孩子完全被一些电视、游戏所吸引,也是孩子们“宅”的原因之一。

新京报:有些家长认为,让孩子宅在家里是为孩子着想?

温方:这就是家长的误区,看着自己的孩子乖乖地在家里,一些家长一开始还感到很欣慰,见人就夸“你看我家孩子多乖啊,也不爱出门瞎溜达”,但等到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就会慢慢发现问题。

核心提示:宅童六成儿童变宅:北京六成儿童成宅童与虚拟人物成最好朋友

“宅童”多以自我为中心

新京报:会出现什么问题?

温方:多少都存在人际交往障碍,一般这种宅在家里的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行为习惯,到了学校后,同学之间必然会出现摩擦和矛盾。

另外,还有一些孩子不知道该怎么与人交往。在学校,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不合群的孩子,下课时,自己躲到犄角旮旯里独处。

新京报:这种隐患对孩子成长有什么影响?

温方:一旦“宅”习惯了,又没有家长及时引导,甚至能发展到20、30岁还“宅”在家里,这样的人群由于没办法适应这个社会,常常会出现“炒老板”的事件。比较严重的,就是小时候是“宅童”,长大了变成了“啃老族”。

别以安全为由不让孩子接触社会

新京报:对于家长,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温方:3岁之前,儿童不会出现问题,因为那时儿童还没有自我意识。3岁之后有了自我意识,就会出现各类问题。很多家长常常以社会不安全为由,不让孩子太早进入到社会是个误区,其实安全因素是客观地衡量学生适应的标准,家长百般呵护,只把阴暗面告诉孩子,只能让孩子觉得社会不安全。其实,社会并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不安全,只是某个阶段某个地方存在不安全因素。

宅童六成儿童变宅:“宅”事1

闫女士没想到,一年后,金杰、汤姆、安吉拉这些虚拟的人物,成了女儿最好的朋友。

中国儿童中心教育活动部部长王秀江博士:如果不想孩子沉溺于电子产品,家长们应先主动改变自己的习惯和行为。不要对IPAD、IPHONE有太多偏见,很多父母并不知道IPAD可以调节保护视力的光线,而苹果商店里有不少早教游戏软件,设计几分钟的限制,既能让孩子在互动游戏中学到知识,又能限制孩子每次盯着电子屏幕的时间。

虚拟人物成女儿最好朋友

两岁半的小姑娘知微笑着伸出手,刚碰到对面小朋友的手背,就条件反射似的收回来,把脸贴在姥姥腿上,自顾自地说,“我想去那边玩儿呢”。

对面的孩子坐在童车里,敷衍地叫一声“妹妹好”,继续低下头玩手里的汽车。

留下两位隔代老人不约而同地感慨,“现在的小孩,太独了!”

这是小区里常见的一幅画面。

虚拟朋友

知微家住在一个新建小区,业主多是30岁上下的中青年、上班族。他们早出晚归,还经常出差,孩子们多数时间和祖父母呆在一起。

知微是姥姥带大的。因为妈妈闫女士工作忙,晚上经常加班,知微甚至只习惯于跟姥姥一起睡。

就在前夜,闫女士出差回家。她悄悄走进女儿和妈妈的房间,把给女儿的六一节礼物——两条连衣裙摆在床脚。

昨天一早,听到女儿起床的声音,闫女士赶过去笑着问,“乖宝宝,有没有看到妈妈买给你的礼物啊?明天是六一儿童节,穿上漂亮裙子,妈妈带你出去玩好不好?”

女儿却从正在给穿衣服的姥姥怀里挣脱出来,仰着小脸问,“妈妈,我不想出去玩,我想金杰,金杰刷牙了没有,我要给它喂点心呢!”

金杰是苹果手机和IPAD里会说话的小猫。一年前,下载这款苹果商店里推荐的儿童互动游戏软件,闫女士只是简单地想,“也许女儿会觉得有趣,还能锻炼孩子说话动手的能力”。

没想到,一年后,金杰、汤姆、安吉拉这些虚拟的人物,成了女儿最好的朋友。电子屏幕那端,欢快的音乐,色彩鲜艳的形象,古灵精怪的发音,对于孩子来说,显然比户外灰蒙蒙的天,似熟非熟的邻居小朋友,更有吸引力。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交往尴尬

同一单元不同楼层,知微爸爸熊先生的前同事吴女士的女儿小贝是同龄孩子。两家曾一起吃饭,一起去早教班体验,一起去游乐园,大人们希望两个孩子成为好朋友。

但事与愿违,两个孩子却怎么也亲热不起来,小贝在妈妈的鼓励下唱儿歌时,知微却扭过头,去找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拼图。

知微对数字很有兴趣,跟姥姥走在小区里,她常常指着路边停着的汽车,念车牌。一个傍晚,邻居小姐姐的妈妈偶然看到,就让自己女儿也来念。小朋友念漏了一个“5”,没想到,知微竟生气地把小朋友放在车牌上的手指拉下来,大声嚷着“你没念5!没念5!”

摔跤之后

而另一次,姥姥带着知微在单元楼下的门厅前玩儿,一个小朋友跑过来想和知微抱抱,没想到用劲有点大,知微没站稳,瞬间从身后的楼梯上滚下去。因为是屁股先着地,台阶也只有五六层,知微摔得并不严重,只是手肘上划了一道隐约的红痕。可小朋友的父母赶过来,把自己的孩子训得大哭,不停跟知微姥姥赔不是。

姥姥尴尬地把知微带回家。早已不觉得疼的孩子又坐在电脑前,津津有味地看起《天线宝宝》。爸爸心疼地反复看着女儿的胳膊上微微鼓起的红痕;在厨房,60岁的姥姥低声对女儿说,“孩子碰着磕着,她爸爸嘴上不说,我脸上也挂不住,这隔代的责任太大了,我担不起!”

宅童六成儿童变宅:“宅”事2

进入幼儿园,外婆才意识到,孩子似乎出现了交往障碍,极度不合群,无法与同龄孩子共处与交流。

北京东四五条幼儿园园长戴晓萱:对于交往中的正常现象,比如孩子之间的争执,家长承受力较小,而特别担心孩子受欺负,因而会采取远离态度。家长应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孩子之间的交往,遇到问题时应更多反思自己孩子的原因,促进矛盾的化解,培养孩子同伴间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

“另类天才”入园需特别看护

5岁的宝宝(化名)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父母和外婆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看护宝宝的责任,就落在外婆身上。

宝宝的“宅”是一种特殊意义的“宅”,“宅”主要体现在他的人际交往上。由于职业原因,外婆对于居住区外界的卫生环境充满戒备,很怕孩子在小区活动中感染疾病。

出于卫生环境和宝宝健康的考虑,外婆在宝宝入幼儿园之前,几乎不让他与任何孩子接触。出去玩也要选没人时。宝宝生活在一个成人包围的世界里。

极度不合群

幼儿园配专门老师

直到进入幼儿园,外婆才意识到,孩子似乎出现交往障碍,极度不合群,无法与同龄孩子共处与交流。为此,幼儿园在孩子刚入园期间专门配备了一位老师,专门看护这个有点另类的小朋友,单独坐在班里一个专座。

“这孩子有极强的自尊心。”曾看护孩子的老师说,由于口齿并不特别清楚,宝宝很少开口说话,更不要说与小朋友交流。因为吐字不太清晰,老师对他的话是半听半猜。“开始孩子还会重复,但只要重复3遍,老师还是没猜对,他就闭嘴不说了。”

对于班级的集体活动,类似“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宝宝不仅不表演,甚至连来也不愿来。家长希望孩子融入集体,尽力与孩子协商,才勉强来半天。

求知欲强

知识积累有时超过老师

但是这个在幼儿园封闭的孩子,一回到家中就变得活跃起来。幼儿园从不开口的他,回家愿意给外婆表演儿歌;而对于家长教授的科技与自然知识,他也兴致盎然,表现出极高的求知欲和执着精神。

进入中班后,宝宝的知识积累逐渐显现出来,有些方面甚至超过老师。一次在讲授海洋动物时,老师讲到一种动物,宝宝说这种动物有毒,老师不是很确定,而宝宝坚持认为没错,并要求老师当场确认,事实也果如他所说。

交往障碍

对老师关注会冷对待

从托班到小班,再到中班,尽管交往能力仍旧不强,但宝宝渴望交往的意识已逐渐提高。有时,他会在午饭后突然把饭盒从桌子上胡噜到地上,只为引起注意。中班时,偶尔也会主动拿着玩具碰一下小朋友,希望与别的孩子一起玩。

但对于老师的过度关注,宝宝则表现出特别不适。老师特别的鼓励,他甚至会突然收起笑容,而表现出完全不在意的状态。有一次,因为园长的特别关注,还踢了园长一脚。

在对宝宝的交往能力培养上,老师不断尝试,也不断调试着把握合适的肯定方式和力度,鼓励孩子融入同龄人的集体。

进入大班,宝宝偶尔会与同班同学说话,同时也更愿与老师探讨最近从书中学来的知识。值得肯定的是,宝宝的家庭非常重视孩子的户外活动,几乎每周都要带领孩子到户外活动。孩子书本学来的很多知识,在户外活动中得到验证,也加强了他对知识的理解。但这类户外活动仍旧是大人陪同。

四成父母成“孩奴”有些钱可省


本报3月8日讯奶粉几百元一罐、纸尿裤100多元一袋、早教课100元一节、幼儿园2000元一月……不管你愿不愿意,一旦孩子生下来,就成了一个花钱的“无底洞”。在兼做“房奴”、“车奴”的同时,不少70后、80后父母还成了“孩奴”。

孩子出生后经济捉襟见肘

长沙市民张女士的房子买在富基世纪公园,女儿一岁多了,从出生到现在已经花费了2万多元,夫妻俩月薪加起来只有8000多元,孩子出生后显得更加捉襟见肘,张女士以前还经常去美容店做做美容,现在连买件衣服也要犹豫半天,生怕一不小心就预算超支。

而家住芙蓉区的刘女士从孩子一出生就辞掉了在广州的工作,一心一意做家庭主妇,现在女儿已经12岁,家里生计全靠丈夫每月几千元的工资维持。“也曾出去工作过一两个月,但是女儿的成绩看着降,只好又辞了。”刘女士说,她的人生,全寄托在家庭和孩子身上了。

一项1万多名80后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四成以上的80后正在做“孩奴”,并且同意“养孩子比供房还贵,养个孩子就是孩奴”的观点。很多家长把养孩子的投入称为“无底洞”,从0岁到6岁的学前阶段,奶粉、尿布、辅食、水果、早教、医疗、玩具、衣服、保姆、保险、旅游都是不小的开支,算下来,很多人都达到了五六万元。

专家五招教你摆脱“孩奴”

“‘孩奴’最常唠叨的几个问题就是奶粉钱、保姆费、营养费、教育费和置衣费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可以省的。”

长沙市心理协会秘书长、周南中学老师刘正华认为:一,可以尽量母乳喂养,省掉奶粉钱;二,不要请保姆,孩子由自己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三,以食代疗,自己做营养食物补充孩子营养;四,让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减少去医院的概率;五,网购孩子的衣服。

同时,兴业银行理财专家任先生建议,在要孩子之前就应有计划地专门做一些储蓄,不论数目多少,都要考虑生孩子的手术费用、孩子出生后的基本开支、休产假带来的家庭收入缩减等因素。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儿童血压测量的作用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高血压常见于成人,但实际上少年儿童乃至新生婴儿也会有高血压。高血压分成原发性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血压指高血压是由一些实际病症造成,继发性高血压则为无原病发(缘故)可循者。10岁之前的小儿患高血压,绝大部分是原发性的,年纪越低是这般。科学育儿网说到若少年儿童有下列病症,父母需按时让小孩开展血压精确测量,警醒高血压风险性。

1、个子不增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个子不增将会是高血压所造成的特殊病种,最普遍的是先天的或非遗传性的肾脏病症,常会有非常一段时间无显著肾脏病症状,当肾脏危害至一定程度时才被发觉高血压及肾脏的相对转变。

2、中毒的表现

铅中毒症状、维他命D中毒了和漫性汞中毒易造成高血压。

3、肥胖症

科学育儿网材料说明,肥胖儿的血压在同年龄儿一切正常血压范畴的上限制值,其上升程度随肥胖症严重度及年纪而提升。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4、性发育出现异常

性发育异常者,特别是在是女生14岁后仍无胸部发育及女孩初潮,常规体检时均发觉有显著的血压上升。

浅谈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


一、引导幼儿学会处理问题

《纲要》指出“应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已初步具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常常表现出强烈的独立生活倾向,我们要因势利导,让幼儿在力所能及地处理自己事情中树立主体意识,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乐趣。

1.生活中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不应把儿童当作物,而应把他们当作人;不应把他们当作由成人灌注的器皿,而应该当作正在努力求得自身发展的人来对待;不应把他们当作父母和教师来左右其个性的奴隶,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主动的、独一无二的人来对待。”可见,幼儿既然是独立的人,大自然赋予他们可以进行各种活动的身体条件,也赋予他们以人类的智慧,就可以学会怎样进行日常的各种活动。我们的责任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是辅导他们在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有益活动。因此,我们就没有必要把幼儿的一切都包揽下来,而要让他们在处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中确立主体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穿衣、吃饭、洗脸、叠被、整理玩具等事情,都要让他们自己去做,做得不对时再不厌其烦地加以指正和教导。凡是幼儿能处理的事都要尽量让他们自己处理,即使是做了错事,也要让他们自己去纠正,使他们真正成为生活的主角。这样,时间一长,幼儿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事主见。

2.活动中学会按照自己的想象行事在幼儿的各类活动中,我们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做,让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现。如:在幼儿玩积木时,让他们想出多种多样的玩法,拼搭出许多不同的模型,而不将幼儿规定在统一模式的玩法上。玩一项游戏,可让幼儿采用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来完成,同样的一段音乐,幼儿可编演出各种动作来表达。凡是幼儿自创的东西,教师都应及时给予鼓励,肯定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从自己的创造成果中得到莫大的快乐。又如:在引导幼儿用蛋壳、西瓜子壳等废物材料粘贴动物时,教师不规定具体的动物形象,而是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思维,发挥自主性,想贴什么就贴什么,从地上的小爬虫到宇宙中的“未来恐龙”,从飞禽到走兽,从现实到想象的,各种各样,有的虽然只有幼儿自己才能解释清楚,但教师看了也感到耳目一新,有所启示。

二、启发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

《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好奇好问是幼儿求知欲的表现,也是三岁至六岁幼儿典型的年龄特征。这个年龄的幼儿对周围事物特别是新奇的事物感到有兴趣,看见什么都想弄明白,喜欢向成人发问。因此,我们要尽量满足幼儿的表达欲望,发展幼儿的智力。

1.让幼儿想发表爱说爱问是幼儿的天性,他们是在不断地说、问逐步了解大千世界。如果教师只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而限制幼儿说、问,就会压抑他们的自主意识,妨碍他们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对幼儿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蜗牛为什么背上有壳?”“人为什么不长翅膀?”“鱼为什么不能离开水?”“花为什么不种在天上?”等等,老师都不应把其看作是无聊的,认为解答这些问题是浪费时间,而应把其看作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长其知识的好机会,不惜花点时间同他们一起讲座问题,并认真作出解答,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2.让幼儿能够发表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应该讲求一定的纪律性,但也不能过多地限制幼儿说话。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积极加以引导,只要内容具有吸引力,引导得当,幼儿就不会说题外话,就会围绕教师讲的内容畅所欲言,问这问那,使活动更显得生动活泼。如大班语言活动,续编故事《战胜大灰狼》,活动中,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段和第三段,中间一段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见,各自编出情节不同的内容。这样,不但不会影响课堂秩序,而且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育内容在他们头脑中打下更深的烙印。

三、帮助幼儿锻炼坚强的意志

《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幼儿刚刚步入人生,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新奇的。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些困难有精神上的,有知识上的,也有体力上的。凡是幼儿力所能及的,教师都要激励他们去战胜,以每一件细小的事抓起。

1.失败不灰心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主意识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始终重视培养幼儿的坚强性格,对失败不灰心。在制作、游戏、画画中,让幼儿大胆去做,大胆探索。教师经常鼓励幼儿不要害怕失败,没有失败也就没有成功。只要他们敢去做,即使失败也给予充分的鼓励,然后引导其重新再做,从而养成锲而不舍的良好习惯,让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成为克服困难的动力,从而形成一定的独立进取精神。

2.干扰不影响教师要经常鼓励幼儿对自己要干的事情要一直坚持到底,不要因别人行为的影响而半途中止。这样,幼儿自我克制的过程也是幼儿自主性格形成的过程。

为此,作为一名启蒙教育者,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周围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动手动脑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为幼儿发展和形成这种独立自主的办事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百科解答:

什么是分离焦虑

专题推荐:

入园分离焦虑是你还是他

编辑推荐:

入园分离焦虑的成因

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

专家问答:

幼儿分离焦虑如何解决?

家长如何增强幼儿自护能力


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那么该家长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呢?

第一、加强体育锻炼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运动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发展。但由于身体肌肉长期缺乏应有的活动,肌肉组织内储氧量降低,肌肉弹性张力下降,因此幼儿动作的平衡能力、灵活性都达不到自我保护的要求。

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地组织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基本动作训练,提高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在做中获得新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第二、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幼儿良好的性格主要表现在活泼、开朗、勇敢、机灵、合群、守纪律等等方面。

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也是幼儿自护能力培养的关键。这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个方面,但却常常被人们忽略。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可以交流的同龄伙伴,很容易产生心理闭锁,抑郁好哭,冷淡等不良的性格。因此,家长应抓住孩子性格还未定型这一有利时机,培养其活泼开朗的性格,以提高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

第三、禁止孩子吃饭时嬉笑打闹

另外我们还要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随时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喝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

第四、外出时要注意安全

外出乘车时,教育幼儿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不要在行车时吃棒棒糖和乱跑,强化幼儿安全自护意识。对于一些运动规则、生活制度、集体纪律等则利用空闲时间加以引导教育,使幼儿从中学会正确分析情况,避免伤害,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躲闪、让开或叫喊求援,保护自己的安全。

总之,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只有积极的保护——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才能使幼儿避免伤害,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

谈孩子对成人不同的态度


孩子对待大人的态度不一样,有些情况应视为正常现象。比如,孩子对父母等亲人表示亲近与依恋,而对陌生的大人表示冷淡和疏远;再比如,与其他大人相比,孩子对老师表现得更为尊敬与顺从。孩子的这些表现受其情感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正常现象,父母不必为此忧虑。而另外一些情况,则必须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那就是孩子产生了“两面派”行为,对不同的大人态度不同,见风使舵,或察颜观色,从中取巧,这种不良性格一旦养成,对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是不利的。

要改变孩子这种不良的“两面派”态度,大人必须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及一致性的教育措施。

1、父母教育应一致。严父慈母或严母慈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法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不一样,要改变和预防孩子对父母态度不同,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共同研究孩子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2)父母对孩子所提的要求应一致。

(3)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互相配合。当其中一方批评孩子时,另一方不要袒护,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应该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2、父母和祖父母教育应一致。孩子容易在祖父母面前撒娇、任性,而在父母面前则较正常。要改变孩子对父母和祖父母的态度不同,应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应常和祖父母交流,取得一致的教育观点,采取协调一致的教育措施。

(2)对于祖父母给孩子所提的要求,合理的,父母应予配合,不合理的,背后与老人交换意见,争取统一意见。

(3)老人也不宜当着孩子的面训斥孩子的父母。

3、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应一致。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较好,而回到家中对父母态度不好,为所欲为,常常是由于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而致,因此:

(1)父母应树立自己的威信,对孩子应严格要求,严与爱结合。

(2)父母应经常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了解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并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和老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