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上小学五年级了,班里每个同学都可以随便拿用她的玩具,而她尽管百般不愿意也不敢开口反抗。院子里比她小两三岁的孩子打她、推她,她痛得直掉眼泪,也不还手。父母十分苦恼,把她带到了心理门诊。

我详细问诊后认定,微微属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弱的孩子,这首先与她先天典型的粘液质气质有关,这类人性情沉静、沉默寡言、委曲求全、自制力强,虽然易形成勤勉、实事求是等优点,但也可能发展成消极、怠惰等不良品质。更重要的是,后天培养让微微具有性格缺陷,微微是个早产儿,在长辈的疼惜下,穿衣洗脸、剥鸡蛋都被家长大包大揽,这剥夺了孩子社会化发展的机会。后来在5岁时才送进幼儿园,这又错过了普通幼儿在三、四岁时要学会的身体独立和克服与父母分离的焦虑的心理锻炼。

为了有效地帮助微微,我为她支了几招:

第一、做与年龄相应的生活训练。比如两三岁的小孩子要学会吃饭、喝水、拿报纸,五六岁的孩子要自己穿衣服,洗脸洗脚、收拾玩具、扫地、倒垃圾,小学生则要学会收拾自己的房间、洗碗、洗自己的袜子等。

第二、怯懦的孩子尤其需要鼓励,比如同陌人开口说话,就应及时表扬“你的交往能力提高了!”

第三、传授孩子一定的社交技巧。比如“想和别人交朋友就要学会分享好东西”、“别人要欺负自己,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求助或反击”……此外,父母还可以邀请朋友、同事、邻居的孩子到自己家来玩耍,让孩子充当主人接待小朋友,父母则自动回避。

最后,软弱的孩子被欺负,通常选择默默地忍受,这可能引发神经性的胸闷、头晕、睡眠不好、情绪压抑……因此,父母可以鼓励他们讲出自己被欺负的经历,让孩子发泄出内心的愤怒。

扩展阅读

早教启蒙:孩子太“娘”了家长该怎么办


你是否会感觉如今的男孩愈来愈“娘”呢?怎么会出現这类状况呢?杭州市一男老师曾对四所中小学的一部分男孩子开展调研,发觉如今的男孩子并不像男孩子,这造成了网民相关当代男孩太“娘”的强烈反响。那父母们在文化教育孩子的情况下,该怎么让孩子的性情发展趋势得更健全呢?孩子太“娘”了家长该怎么办?

权威专家表明,爸爸妈妈娇惯与万般关爱,及其社会发展大环境规定男士更守规听从,对男孩不像男孩也充分发挥了立即功效。孩子太“娘”了家长该怎么办?

传统式的测试模式重视語言撰写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合适女孩子的智商特点,因而,男孩子在学员职业生涯一直是在一个相对性劣势的自然环境里长大了的,这也会对她们性情的营造产生危害。专家建议,如今的教育体制和自然环境塑造的是聪明的孩子,注重组织纪律性和统一性,男士的身上的做真实的自己被磨去。而从幼稚园刚开始到初中全是女教师多,女人气太重便变成当代男孩的代表性缺点。

另外,在亲子教育上,父母通常由于担忧孩子的安全性而劝阻她们的个人行为。父母维护得过多,孩子做事情会瞻前顾后,自觉性就差。

父母应当给孩子大量的试着机遇,不在干预他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维护他的安全性。即便孩子没法做到,也应当给他们充足的時间,使他自身心态调整,生拉硬拽和责怪会让男孩造成真实的挫败感。王秀江说。

与娇惯反过来的是,一些爸爸的独裁文化教育也对孩子的成才起了反作用力。对于此事,有权威专家表述,在严格的规定下,孩子达不上总体目标,就渐渐地刚开始挑选舍弃,这对男孩子信心的严厉打击十分大。

原本期待孩子能成才为一个单独、英勇、有使命感的小男子汉,因而给他们取名字威威,可是他并沒有像姓名那般强悍,因此经常挨他爸爸打。一位妈妈说,威威的父亲对孩子的状况也很急,平常会规定孩子做事情要坚决,若孩子磨磨蹭蹭便会遭受父亲的语言或行動上的进攻。她感觉老公的管理方式过度严格和独裁,担心对孩子的成才导致不良影响。孩子太“娘”了家长该怎么办?

方式1

开展性别教育

心理研究强调,人到三岁上下就会有性别意识了。为防止孩子性情发展趋势出現误差,最好是从三岁前就塑造孩子的性别意识,如告知孩子男孩和女生的差别。

提议性别教育的內容,让男孩子掌握到身心健康男孩的性格特征是啥,了解男孩与女生的人际交往、喜好有什么差别等。性别教育并不是要专业提的,只是父母在生活起居中赞誉孩子和他性別相符合的个人行为。

方式2

爸爸担负大量文化教育义务

孩子太“娘”了家长该怎么办?孩子是以妈妈人体里边提取的,他2岁之前关键和妈妈创建信任、安全性的关联。3-五岁,是爸爸入驻的最佳时机。爸爸要正确引导孩子房屋朝向外界的兴趣爱好、手机游戏,接纳挑戰、自主创新,包含和妈妈分离出来。

孩子性格懦弱怎么办?


相信家长也有过这样忧愁,自己的宝宝上幼儿园已经了,宝宝动作、语言发育都很好,就是怕见生人,甚至在幼儿园被同学欺负了也不敢回家跟妈妈说。孩子性格怎么会这样懦弱呢,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似乎有点担心了。

其实通常孩子表现的内向、退缩、怕生大致是因为:

1、3岁开始,孩子会慢慢接触到家庭以外的范围,包括在幼儿园内,当她碰到不熟悉的环境或陌生人,就会有这种情形。

2、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父母过分的溺爱或保护孩子,凡事出面替他解决,使孩子不能独立应付外面的环境。

3、独生子女一旦与其他孩子相处,会显得较为内向、羞怯。

孩子受到同伴欺负时,父母一般会告诉孩子不要打架,不要还手,去告诉老师或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来替你出面解决。其实,最好的方式是教导孩子要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当她在外受人欺负时,父母可以告诉她:“为了保护自己,必须要反抗,使别人不再欺负你,但是绝不能先欺负别人,因为打了别人,别人也会痛。”从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就可以知道在必须时应该反抗,来保护自己。平时父母在管教态度上,要注意该严的时候还是要严,但也要注意让孩子有出外活动的机会,从活动、游戏中去学习怎样和人相处。

在幼儿园里孩子发生争吵时,老师要公开处理,犯了错的孩子要及时惩罚,并且跟他说明处罚的原因。

讲理的教育方式,是给孩子一个机会去体会,遇到挫折、意见不合时,除了哭闹、逃避及拳头之外,还可以有其他解决的方法。

家长面对这样的孩子懦弱也不要着急,家长的越着急会使得孩子越来越怕事,只要让孩子慢慢习惯,好好教导,相信孩子的性格会有所改变的。

孩子争吵家长该怎么办?


通常家长会遇到自己的孩子与小伙伴吵架的问题。甚至会动手打架。但是也许你没想到,通过争吵,孩子可以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愿和如何接纳别人的意见,最终掌握协调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可以逐渐学会自己处理纠纷,学会宽厚待人,友好相处;还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遵守游戏规则,等等。

我和同事关系非常好,可我们两家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经常争吵不休,甚至动手打架。有一次居然都互相把脸抓破了,弄得双方家长都很尴尬,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专家解析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吵吵闹闹是上帝赐予孩子们的礼物,孩子们在吵闹中长身体,长智慧。的确,打打闹闹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之间的争吵,大多发生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原因如下:

1、对对方的过失不肯轻易放过,认为自己的痛苦和不快都是对方造成的。如我的玩具被他抢走了,这个地方是我先占的,等等。

2、一定要按自己的想法去玩。当别人不同意自己的想法时,便大闹一场。例如大家都玩丢手绢,他却要玩老鹰捉小鸡。当没有人跟他玩时,他便捣乱,结果引起争吵。

通常情况下,碰到孩子们在一起吵闹,为了不伤和气,家长们往往会第一时间去制止争端。但事实上,孩子间的争吵一般不含有敌意,只是由于玩具或动作引起的。除非过度打闹,一般不必制止。

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防止打坏哪里,大人既要允许孩子打打闹闹,又不能任其发展。具体来说:

1、所有打闹,以不伤自己和他人身体为适度。只准徒手打闹,棍子、刀子绝对不能拿在手里。

2、父母对孩子的打闹要暗中保护。不要粗暴干涉,但要静观以待,留心他们的举动。关键时候要出来调解,以免战斗升级。

3、如果孩子之间吵得不可开交,无法使活动继续下去了,家长可以利用调整角色的办法帮助他们化解矛盾,继续活动。

孩子争吵时,家长要正确调节、引导和处理,使孩子平静下来,学会宽容别人、接纳别人。最忌讳家长在其中偏袒自己的孩子,扫了其他孩子的兴;也不宜太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从而使孩子处于孤立地位。至于教育孩子以牙还牙,“他打你,你就打他”,或家长亲自上阵参与争吵就大错特错了,这样只能激化矛盾,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攻击的印象。

正确的做法是:

1、首先分清是故意动手还是不小心碰了别人。如果是不小心,就不要过分追究;如果孩子故意打人,家长首先要批评打人的行为。

2、然后了解打架的原因和经过,要让打人的孩子知道,打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一定要杜绝打人现象的发生。同时要求孩子主动给别人道歉,恢复友谊。

3、必要时邀请对方家长共同处理。

总之,通过争吵,孩子可以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愿和如何接纳别人的意见,最终掌握协调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可以逐渐学会自己处理纠纷,学会宽厚待人,友好相处;还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遵守游戏规则,等等。

因此,孩子争吵家长不必立即介入。

小编点评: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吵吵闹闹是上帝赐予孩子们的礼物,孩子们在吵闹中长身体,长智慧。那么,孩子间的打闹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虽然父母爱孩子的心可以理解,但在处理孩打闹的事情上,要方法得当。这就需要孩子客观冷静的分析和处理。

宝宝太敏感,我该怎么办


友:您好,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1、我女儿现在21个月,属于比较敏感的孩子,大人说话的语气较重或说她两句她都会哭。今天从幼儿园回来,我发现小孩的眼睛哭肿了,情绪也不好,请问这个年龄段送幼儿园是否合适,会不会造成心理上的创伤?

2、对待这样敏感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3、以前主要是我在对孩子进行照顾和教育,经常听音乐、看动画片、教儿歌讲故事,现在幼儿园的条件不是很好,孩子们只能玩一些塑料积木。下午接回家后时间不长又闹着要睡觉,感觉没有机会教孩子东西了,这样对小孩的早期教育是否不利?

茅于燕:一、敏感的孩子适应陌生环境可能有一点困难。如果你们能有办法留她在家教养,最好还是过了两岁半再送,这时,她比较大了,对环境的适应会比较容易些了。

至于你说会不会造成心理上的创伤,我认为还不会,对21个月的儿童谈“心理创伤”还为时过早,她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对环境适应方面有一点困难,只要对她表示关爱,晚一点再送她去幼儿园就可以了,不要过分紧张。

二、我想可以这样做:

1、表示很大的关爱。

2、在她碰到困难,请求你帮助的时候(比如拼图不会拼,画直线画不直等),你一定要立刻反应。

3、平时带她到亲友家多转转,接触更多的人,在她社会化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交往经验。

4、敏感的孩子有先天气质的原因,不要一下子要求她不敏感。一般说敏感的孩子比较细心,情感比较丰富,比较愿意听话,这也是优点,所以不要认为需要纠正敏感。

三、如果幼儿园条件不太好,我认为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不利,是否能创造些条件,让孩子在家教养到两岁半,再送到教育条件比较好的幼儿园去。早期教育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你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