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好习惯的童话故事

2021-05-14 养成好习惯的童话故事 一定要胎教吗 童话故事一定要八百字

3岁前一定要养成的5大好习惯。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3岁前一定要养成的5大好习惯”,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生活习惯的养成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过程,不过,现代有许多父母总是事事帮孩子做好,反而让孩子失去学习及成长的机会,到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父母亲该如何给予孩子适当的教导,才能让孩子成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呢?

吃饭

1岁前1岁前宝宝小肌肉的能力发展还不够好,基本上都是由大人喂食的,不过,最好从宝宝喝奶阶段,就让他养成专心进食的习惯,不要喝喝停停。

*实用方法:如果宝宝喝奶时总是东张西望,家长可固定在同一个地方喂奶或给宝宝吃辅食,如果宝宝分心,家长可以把小椅子固定,不要让他转来转去的。

1岁半1岁半的宝宝喜欢尝试自己抓东西来吃,不过,此时他的抓握能力不是很好,食物容易掉下来,需要家长从旁协助。

*实用方法:家长可以陪宝宝一起握住餐具,教他如何慢慢放进嘴巴,如果有水果类的食物,也可以切成固定大小的块,让他用手拿起来放进嘴巴里。

2岁宝宝2岁时通常可以自己握杯子喝水或是用汤匙舀食物来吃,不过,食物掉出碗外或是吃得满衣服都是是必然的结果,不过父母还是要给他尝试的机会。

*实用方法:给宝宝一个固定的位置,并给他一套专属的可爱餐具(以不易摔坏为佳),围上围兜、地上铺张报纸,让他自己练习吃食物,妈妈可以同时准备另一套餐具,适时喂他几口,否则完全交给他,宝宝可能会吃不饱。

3岁如果宝宝从2岁就开始尝试自己吃东西,到了3岁汤匙的掌握能力就会进步很多,此时,最好让宝宝吃饭时不要看电视,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实用方法:吃饭时间一到,全家人都坐在固定的位置,妈妈可以先帮孩子把食物切成合适的大小放入碗中(不需切得太细或煮太烂),让孩子自己吃饭,如果孩子表现良好,一定要称赞他,让他有成就感。

吃饭Q&A:吃饭慢吞吞

如果是偶尔才会出现的状况,可能是孩子的胃口不好,或是之前吃了其他的食物,暂时还不饿,这时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如果真的不饿就先吃一半,但到下一餐前不要再给孩子其他食物,以免他养成不吃正餐的坏习惯。如果孩子经常这样,就要考虑是否是收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如电视中正在播放动画片,最好能给孩子一个专心吃饭的环境。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吃得慢就忍不住抢过餐具喂他,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懒惰或是不太会吃饭的问题,不妨告诉孩子,如果他不乖乖吃饭或是很久都不把饭吃完,妈妈就要把饭拿走。

穿衣

1岁前:自出生至3个月前,宝宝颈部发育还不成熟,妈妈最好帮宝宝穿前开扣式的衣服,等宝宝6个月大之后,才建议给宝宝穿套头的衣服。

*实用方法:妈妈可以先把衣服打开铺好,再把宝宝放在衣服上面,依序慢慢帮宝宝穿上衣服,如果裤子较长,可以先卷短,再套上宝宝的小腿,这样就不会在穿衣服时让宝宝不舒服。

1岁半1岁半后宝宝多半可以站着穿衣服,不过,有些宝宝会跑来跑去,所以,最好准备领口大一点的衣服,并开始教宝宝练习伸腿穿裤子。

*实用方法:妈妈可以一边给宝宝穿衣,一边开口说出步骤,让宝宝习惯穿衣的节奏,如“套过头,先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岁2岁时妈妈可以开始尝试把一小部分简单的动作交给孩子执行。

*实用方法:妈妈可先告诉孩子,找出图案就是正面,然后帮他把衣服穿一半后,让孩子尝试比较简单的动作,例如扣大扣子、拉上裤子、脱掉套在脖子上的衣服(太紧或太小的衣服就不用让孩子自己尝试了)。

3岁3岁时可以开始训练孩子自己穿衣服,不过,孩子多半还是分不清前面和后面,难度较高的衣服他们也不会自己穿,如背带裤。

*实用方法:教孩子先把一只手穿过袖子,坐在椅子上后才把脚伸进裤子,扣好衣服的扣子、拉上拉链……慢慢地孩子的穿衣技巧就会越来越好了。

穿衣Q&A:我的孩子老是不愿自己穿衣服

孩子通常要到4~6岁才能自己穿好衣服,不过,如果没有练习的机会,很多孩子到了5~6岁都还不太会穿衣服或鞋子,因此,练习是很重要的。不过,2岁前的宝宝小肌肉能力还不是很好,也无须太早要求他会扣扣子或把衣服穿整齐。

有礼貌

1岁前这个时期,宝宝还在扮演着观察、模仿的角色,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说话轻声细语、面对宝宝时保持愉快的心情,就是让孩子学习良好礼貌的第一步。

*实用方法:妈妈除了对宝宝说话要和颜悦色外,平常和其他大人说话时也要表现出有礼貌的模样,让宝宝从小耳濡目染。

1岁半1岁半的宝宝开始进入了语言学习阶段,此时,家长的用词及表达方式(言教)就很重要,经常使用有礼貌的对话方式,宝宝也能跟着慢慢学会礼貌用语。

*实用方法:家长可以设置一些使用到礼貌用语的场景,如在和宝宝玩游戏时说:“请你帮我把红色的小娃娃拿过来。”如果宝宝拿过来了,家长要记得对他说:“谢谢。”

2岁2岁时孩子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礼仪方式,如看到人要打招呼、眼睛看着对方、说话要有礼貌、别人给他东西时要说谢谢等等。

*实用方法:如果外出遇上邻居,妈妈就要主动教孩子和长辈问好,如果孩子开口打招呼,

妈妈可以摸摸他的头,告诉他这样很有礼貌。

勤洗手

1岁前这个阶段小宝宝的卫生习惯必须由大人负责,所以,小手如果脏了就需要妈妈帮忙洗干净。

*实用方法:不会走路的小朋友可以用湿纸巾或湿毛巾帮他把手擦干净,较大时则可由大人带去洗手。

1岁半1岁半时宝宝通常会很喜欢洗手,因为感觉像在玩水,不过,要把手干净还是需要大人的帮忙。大人可以一边帮他洗手,一边教他正确的洗手方法。

*实用方法:一边教他数有几根手指,一边一根一根手指地洗干净,最后再帮他把手冲一冲。

2岁有的孩子可能会听妈妈的指令,尝试自己洗手,不过,妈妈应在一旁协助,以免孩子手没洗好,倒是一直在玩水。

*实用方法:妈妈可以先帮他打开水龙头,接着帮孩子冲湿,并提醒他不要放太多洗手液或香皂,然后依照步骤协助孩子洗手。

3岁3岁时宝宝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简单的洗手动作,不过,要考虑洗手台的高度及洗手用品的位置。此外,妈妈可在一旁提醒,否则宝宝可能会洗不干净。

*实用方法:如果洗手台太高,妈妈可以准备一张稳固的小椅子,并把洗手液、擦手巾等放在他拿得到的位置,妈妈可先示范正确的洗手步骤。

洗手Q&A:洗手,连衣服都湿了!

孩子何时该洗手通常需要大人提醒他(手脏了、吃食物前后、上完厕所),洗手前妈妈应该先帮孩子把袖子拉高(不然袖口会湿),必要时可先帮他穿上围兜,以免弄湿衣服。并提醒他“湿、搓、冲、捧、擦”的洗手步骤,另外,要叮咛他(或盯住他)洗手不是玩水,通常小孩会利用洗手时玩水或玩香皂。

收玩具

1岁前1岁前宝宝还没有整理物品的能力,此时,家长自身的习惯就很重要,如果家里平常就总是乱七八糟的,孩子看在眼里,长大后就很难养成维持整洁的习惯。

*实用方法:家中玩具可简单分类,轮流拿出不同的玩具,这样宝宝比较不容易玩腻,家中也不会到处都是散落的玩具。

1岁半1岁半时宝宝大略可以理解妈妈的指令,因此,整理玩具时,可以让宝宝当个小助手,请他依指令把玩具拿过来。

*实用方法:请他先把小汽车拿过来,如果做到了可给予鼓励,并告诉他,玩具要回家了,让他慢慢有收拾物品的概念。

2岁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可以做简单的整理动作,不过,分类的观念还不是很好,通常也不会主动收玩具,所以,妈妈应该多提醒孩子,并教孩子收拾东西的方法。

*实用方法:可用一两个简单的大箱子(抽屉),在孩子睡觉前,要求他收起玩具,并告诉他如果玩具没有收好,可能会不见,以后就不能再玩了。

3岁已经有简单分类的概念,因此,玩具可以分类收纳,不过,孩子基本上在大人的提醒下才会去收拾东西。

*实用方法:妈妈可准备3~4个小纸箱(木箱),并在箱子外面贴上不同的照片(或和孩子一起画几张卡片),如车子、积木、娃娃等,这样孩子就能知道什么玩具应该放在哪个箱子里。

收玩具Q&A:孩子不收玩具怎么办?

有小孩子的家庭,家中的玩具经常散落一地,有时孩子玩好后懒得整理,妈妈可以提醒他睡觉前一定要收好,不然,玩具会跑出去玩。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收拾,妈妈可先将玩具藏起来,告诉孩子玩具跑出去玩去了,让他养成好习惯。

扩展阅读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绘本 5岁前必读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早期教育对孩子来讲是多么重要。尤其在孩子5岁以前,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养成,而这其中,绘本的作用不容小觑。

1.0~1岁

《乔比洗澡书系列》《小虎哥翻翻书》《奇妙洞洞书第一辑》《小玻系列翻翻书》《叽里咕噜系列》《好饿的毛毛虫》

阅读收获:讲述起床、上学、捉迷藏、洗澡、睡觉的故事,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

2.1~2岁

《噼里啪啦系列》《米菲绘本》《小熊宝宝绘本》《乔比的生活故事》《五味太郎图画书第一辑》《五味太郎经典创意绘本系列》《抱抱》《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蹦》《小篮和小黄》《月亮的味道》《好饿的小蛇》《可爱的鼠小弟》

阅读收获:讲述规则培养的故事,1-2岁是孩子生活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对应的规则能教会孩子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3.2-3岁

《开车出发系列》《托马斯和朋友》《巴巴爸爸系列》《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好脏的哈利系列》《花格子大象艾玛》《小北极熊》《宫西达也经典绘本恐龙系列》《斯凯瑞金色童书》《看里面低幼版套装》《母鸡萝丝去散步》《小人儿帮手》《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爸爸》《我妈妈》《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跟屁虫》《阿立会穿裤子了》《爷爷一定有办法》《第一次上街买东西》《花婆婆》《奥莉薇》《我的连衣裙》《学会爱自己》

阅读收获:讲述科学类、冒险类、角色代入等故事,满足孩子热爱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也给了他们更多思考的机会。

4.3-5岁

《幼儿科学图画书》《从小爱科学》《你好,数学》《小小牛顿幼儿馆》《圆白菜小弟系列》《不一样的卡梅拉》《古力和古拉》《吃掉黑暗的怪兽》《不睡觉世界冠军》《和甘伯伯去游河》《蚯蚓的日记》《阿文的小毯子》《第五个》《菲菲生气了》《梦想家威利》《鸭子骑车记》《小黑鱼》《点点点》《獾的礼物》《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彩虹色的花》《石头汤》《100层的房子》《玛蒂娜故事书》

阅读收获:讲述科学、幽默、好习惯方面的故事。这时爸妈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书,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习惯。

如何让3岁宝宝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让3岁宝宝养成洗手的好习惯,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每天都在玩各种玩具,或者从外面回到家里,都应该洗洗手再进行之后的事情。虽然让宝宝愿意洗手不太容易,但考虑到洗手带来的益处,让宝宝养成洗手习惯还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让宝宝愿意洗手?

假如把宝宝的手指放在显微镜下,你就能从上面沾染的各种细菌中,看出他今天都到哪去了。宝宝也许仍旧是无论抓起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如果他在上幼儿园,那么细菌就会在他和小伙伴之间传播。此外,他现在可能已经会自己上卫生间了,这些都是为什么要让他养成每天勤洗手习惯的原因。

你要坚持让宝宝在吃东西前以及从外面回来后洗手。在水池边放一个小凳子,这样他就能够到水龙头了。告诉他怎样放热水和冷水,给他演示如何把肥皂涂满整个双手以及指缝间。在他双手沾满肥皂泡搓着手时,给他唱首儿歌,这是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确保他搓手至少20秒钟。教给他如何用毛巾把手擦干,他擦完手把毛巾放回原处时要向他道谢。

有的孩子能听懂一些简单的道理,可以跟他们解释说:他的手上到处都是看不见的细菌,把这些细菌冲走后,宝宝才不会生病。对于其他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孩子,跟他们强调肥皂泡和水有多么好玩,让他们通过清洗玩具和洋娃娃来玩肥皂泡和水的方法会更有效。

如何让宝宝养成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等你的宝宝长到能用便盆的时候,他也就能够模仿你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了。让他看看你平常上厕所的程序,包括你是怎么洗手的。如果他看到你洗手了,他可能会开始觉得上完厕所是需要洗手的。如果他够不到洗手池,就让他站在凳子上,还要帮他用水和香皂(或洗手液)洗手。

为了鼓励他便后洗手,你不妨给他一些奖励,比如小贴纸、小星星或一个拥抱。我觉得最好把洗手的奖励和用便盆的奖励分开来,这样如果他成功地用了便盆,却没有记得洗手,也算是完成了一件事情。为了让洗手更有趣,你可以指定特别的纸巾或毛巾,专门便后洗手用。过一段时间后,他就会在用完便盆后自觉洗手了。

如果你的孩子自己上厕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就要使用另一种方法了。告诉他一个要洗手的恰当理由,让他知道如果他摸了细菌后,再摸嘴巴,可能会生病(比如感冒)。虽然不需要把接触细菌说得太过火,让他紧张(你也不想让他不停地洗手),但要让他养成不管什么时候碰了不干净的东西(比如对着手打喷嚏或咳嗽、上厕所、在外面玩,以及碰了脏东西)后都要洗手的习惯。

你还要教宝宝不管在家、在幼儿园,还是在朋友家,吃饭前都要洗手。你自己也一定要注意洗手,给他做好表率。

儿童早教:12岁以前,一定要孩子养成的7个习惯,受益终生!


巴金的作品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塑造刚开始 ——中小学时期培养这七个好习惯,孩子将受益终生!

1.单独整体规划時间的习惯

整体规划、运用时间一种能力,不可以等到了初中再塑造,从一年级就需要塑造孩子单独整体规划時间的习惯,比如:星期日一天14个钟头,让孩子以钟头为企业自身区划、分配,想要做什么事、各约必须是多少時间等,随后激励、帮助孩子去进行他的时间管理。那样一项简易的习惯可能使孩子终身获益。

2.制定目标的习惯

设定目标、制定目标是将理想变成实际的基本技能,必须自小塑造,要启迪、正确引导孩子设置在不一样的成长过程自身想要达到的愿望、念头、总体目标,比如:暑期两月,想要制成什么事儿,怎样分流程去做;新新学期开学了,想要获得什么转变、如何一步步去完成。

3.收拾梳理的习惯

可以按时、积极地收拾梳理自身的背包、屋子、宝盒是一种非常棒的习惯,“收拾”便是破旧立新,“收拾”便是使用价值的重新定位,“收拾”是对昨日的追忆、小结,也是对明日的想象、期待。

4.系统软件阅读文章的习惯

在互联网技术愈来愈比较发达的今日,系统化阅读文章、清静地思索早已变成一种奢侈品包包,但假如想要成才,就一定要具有系统软件阅读文章的习惯,以某一主题内容、某一事情、某一见解为案件线索,收集有关书本、材料,开展系统软件、普遍地阅读文章,将一个难题搞完全、弄清楚。

5.担负家务活的习惯

担负家务活是最质朴、也是最有效的塑造孩子责任感的方法,在不一样年龄层,能够 列举不一样的家务活,让孩子自身开展挑选,坚持不懈做3-6个月,孩子可以彻底担任了,能够 开展调节,以锻练其基础的生存技能。

6.搜集错题集的习惯

成千上万的优秀教师、全国高考状元告知大家,搜集、梳理错题集是最懒、也是最高效率的学习的方法,由于如果我们没有同一难题上不断错误,便是最好是的发展。

7.关心别人的习惯

关心别人是一种能力,这类能力在今天更为关键,父母要给孩子造就关心别人的机遇。关心别人,先从关心自身的爸爸妈妈、长辈刚开始。一个连长辈都不容易关心的人,去捐赠善心书籍、小玩具、衣服裤子,全是徒劳无功的。

3大要点培养宝宝观察好习惯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3大要点培养宝宝观察好习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察,是不是用眼睛看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要学会完整有效地观察事物,或许还需要用到宝贝的鼻子、耳朵、手甚至嘴巴,自然还包括宝贝的大脑。要让宝贝从小就养成观察的习惯,可不仅仅是引导他去看就OK的事情,还需要更多别的。

生活场景描述

10个月的丁丁坐在小推车上,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一根头发丝。他立刻对这根头发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家伙用小手捏捏头发丝,然后将头发丝捏起放嘴里舔舔,拿出来,将其放在小推车面前的挡板上拍打几下……就这样,丁丁不断地重复着这些动作,一副乐在其中的摸样。在一边擦拭柜子的丁丁妈猛一回头,发现丁丁正往嘴里塞头发丝呢。丁丁妈赶紧掰开他的小嘴,将头发丝拽出来扔了。丁丁嘴里的头发丝被妈妈“抢”走了,立刻不高兴地哭闹起来,那摸样看起来十分伤心。妈妈十分困惑,一根小小的头发丝,他怎么就会喜欢到这种程度呢?

宝贝观察的习惯与生俱来

只要我们稍微留意,类似丁丁这样的行为随时都会发生在我们的宝贝身上。实际上,这就是宝贝观察习惯的萌芽。可以说,宝贝观察的习惯从他一出生就开始养成了,下面这些常见的情景就是最好的说明:

新生儿对人脸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清醒的时候,不管谁的脸凑近他,他都会好奇地看着这张脸。当妈妈的脸靠近宝贝时,他会显得更为痴迷而充满热情。

随着宝贝的视觉发育成熟,他对周围越来越多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因此,我们常常会发现他正盯着某个东西“发呆”。

当宝贝小手变得越来越灵活之后,他会拿起他喜欢的某个玩具或者小手触及的其他物品,放在眼前翻过来掉过去地看,并时不时地将这个物品放进嘴里啃啃,在周围的物体上敲敲,或者将这个东西扔到地上,捡起来,继续扔,乐此不疲。

宝贝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一旦换了新的居住环境,他可能就会在夜间哭闹,变得比以往粘人等等。

当身边突然出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几个月的宝贝就会表现出一种紧张感,显得比较怕生。虽然每个宝贝的表现都不太一样,但是他们都能通过他的身体语言或者表情敏感地表达出一些信息,让成人意识到这个陌生人的来临搅乱了他内心的宁静。

……

所有这些都说明,宝贝对他视力所及的一切都十分敏感。可以说,观察是宝贝赖以生存的一个基本能力,它与生俱来,并不需要我们挖空心思去培养。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只是保护并且引导他更好地观察,帮助他保持观察的习惯而已。

宝贝观察事物的特别之处

与成人不同,宝贝观察事物会有他的一些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全方位地观看事物

物体的任何一个侧面对宝贝来说都是非常神奇的,因此,他会好奇地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观看一个物体。这就是为什么当他手里抓到一个玩具的时候,他常常会两只手不断地倒过来掉过去地看,相反并不急于以“正确的方式”去玩这个玩具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他的玩具,周围的其他物体,他逐渐整合出了他看到的每个物体的特性。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他才能学会不管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都能一眼就看出,他眼前的这个物体究竟是什么。

2.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

除了用眼睛看之外,宝贝还有他更多观察事物的绝招。那就是调动其他感觉器官的积极性,从视力之外更好地感知事物。因为有这种需求,一旦他手里拿到某个东西,他就不会仅仅停留于去看这个物品了,他还可能会用小嘴去啃一啃,用鼻子闻闻,用小手拍拍,拿起这个物体在其他地方敲敲打打,把这个物体扔到地上等等,通过这种全方面地感知,宝贝才能更好地了解他接触到的每个物体。

3.对“垃圾”有特别的偏好

如同前面事例中的丁丁一样,几乎每个宝贝都对他视野内发现的一切有着浓厚的兴趣,连那些在我们看来根本就不值得他去探究的小东西,诸如头发丝、小线头、小碎纸片、一片偶尔飘过来的小树叶、一根小得不能再小的小树枝、几粒细沙、一颗烟头……他一样好奇得不行。并且,令很多父母苦恼的是,越是那些看起来不怎么显眼的脏脏的东西,他们似乎越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有的宝贝会在某个阶段着迷地收集类似烟头、花瓣、小石子、枯树枝一类的小东西,根本就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训导,固执地将这些东西纳入囊中,时不时摆出来痴迷地研究一番。而且,他们的双眼似乎格外锐利,常常是不经意间扫视一下就能准确地发现目标。

帮助宝贝保持观察习惯的策略

既然宝贝观察事物的习惯与生俱来,为什么越长大,他们对身边的很多事物就会变得越来越淡漠,显得越来越粗心,丧失了观察的良好习惯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打压了他们这种观察的热情,或者没有对宝贝观察的习惯进行科学的引导。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宝贝观察的好习惯呢?

1.尊重宝贝观察的心理需求

实际上,像小石子、枯树枝、沙粒、小线头一类的小东西都是天然的物品,不会给宝贝的健康带来特别的危害。相反,寻找这些小东西、玩弄这些小东西还是锻炼宝贝观察力非常好的一种方式。比如,当宝贝手里握着一个小石子的时候,他可以观察到这个石子不同侧面的形状,它的颜色,质地,粗糙度,它在不同光线背景下的反光,它掉落时在地面滚动的情形,掂在手里的重量等等,这诸多的特性都可以被宝贝轻易地观察到。因此,与其禁止宝贝接触这些东西,不如将他的小手清洗干净,尊重他发现收集这些东西的癖好,满足他的这种心理需求,这对他观察习惯的保持会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2.引导宝贝更为细致地观察

观察的机会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除了尊重宝贝那些特殊的观察的需求之外,我们也可以引导他更为细致地去观察一些事物。如果宝贝喜欢捡拾小石子,我们就可以跟随他的这种兴趣,在外出的时候跟他一起去捡拾小石子:“嘿!看看,我捡到一圆圆的小石子呢!你能找到一个比我这颗还小的小石子吗?”当妈咪和宝贝双眼对视的时候,不妨来上一句:“哈,我看到你眼睛里有一妈咪呢!你看到妈咪眼睛里有什么吗?”转动一下身子,你眼睛里的投影也会跟着改变,于是,这项观察的活动就可以无限地拓展开了。

3.在变化中创造观察的机会

没有比看到有变化的事物更令宝贝兴奋的了。一根小线头或者头发丝,它可以在我们双手的作用下变出无数的形状和花样,永远都不会重样。因此,当宝贝手里捏着一根小线头时,难怪他会对这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东西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了。如同宝贝玩线头或者头发丝的游戏一样,两个或者多个事物组合起来,给某个事物施加一个作用力,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气候条件、在运动过程中观察……许许多多的可能造就了太多观察的机会。如果总是这样引导宝贝去观察,他观察的动力就不会消失,而他观察的习惯也会永久保持下去,自然也就不需要我们在他上学之后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你要细心点,要认真观察”之类的话了。

养成好习惯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