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们是这样解释的:借助于具体的事物教孩子数数,这能促使孩子把数字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对应起来,更有利于孩子理解数字。另外,这些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已经认识到了大与多、小与少之间的关系,这样他们就可以借助具体的事物理解每个数字大小的含义,以及数与数之间的顺序关系。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很自然地获得第几的概念,即序数的概念。

所以,了解了这些之后,妈妈们就可以用这样一种方法帮孩子真正地理解数当孩子会数数之后,让他们数现实中的事物时,用第一、第二、第三代替l、2、3。

利用这一方法取得成功的妈妈这样讲述:

以前,女儿在吃饼干之前都会一边吃一边数数,吃一块就数l,吃两块就数2现在,我改变了策略,当她吃完第一块饼干时,我会这样对她说:第一块饼干已经被你消灭了,现在拿起第二块就这样久而久之,我发现女儿在数任何物品时都喜欢这样数第1个、第2个、第3个

孩子对数的概念的把握规律是这样的:先认识几个,再区分第几。对于这些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一般都能准备地数出事物的数量,在这个时候,妈妈们就应该引导他们区分第几了。案例中妈妈的做法非常科学,在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之后,这些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喜欢虑数生活中的物品。这时如果妈妈趁机向孩子灌输第几的概念,孩子很容易就会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不知不觉中建立序数的概念。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学会了数数,为了使孩子建立数的概念,妈妈们不妨学习这种做法,引导孩子换一种方式来数数。

延伸阅读

孩子学新事物家长应耐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段的探索学习周围的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导,总是充满了不满和指责。一些家长在孩子学习新事物时,看不到孩子所付出的努力,总是心急火燎地希望孩子一学就会,还要求做得完美无缺。几天前,我在朋友家,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朋友六岁的女儿芳芳正在学习洗自己的袜子。

“天呐!你哪里是在洗袜子,根本就是在玩水嘛!”妈妈心急地把水龙头拧紧,“你知道吗?水费又涨了,还这么浪费水。”

芳芳噘起了嘴,本来以为帮妈妈洗袜子会得到表扬,现在没戏了。

“你看看你,洗什么嘛!洗了老半天,袜子还这么脏。多用一点肥皂粉,全部重新洗过。”芳芳不情愿地挤了一堆肥皂粉,弄得脸盆里都是泡沫。

“你在搞什么鬼呀!弄得全是泡泡,这样很难洗干净的。”

“我不洗了啦!”芳芳生气地大哭着,狠狠地把袜子摔回脸盆里。

六岁的芳芳第一次开始学做家务,她的本意是想帮妈妈的忙,显示自己的能力,当然也想得到妈妈的表扬。而妈妈的苛求与指责,却挫败了孩子学习做家务的积极性;同时也在传递着让孩子沮丧、受挫的信息。如此做的结果,可能使芳芳以后再也没兴趣去尝试做家务,再也不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新的事物,长此以往,甚至可能造就孩子自卑的人格。

反之,如果妈妈先肯定她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的良好动机,再耐心细致地教她洗袜子的方法,即使她一时做不好也积极鼓励;她从中就不仅学到了做家务的本领,也在家中得到了归属感,培养了她对家庭的责任心。以后她就会更积极主动地为家庭出力,锻炼出许多的能力,也培养了主动、积极、乐观、自信、负责、坚定等优秀的个人品质。

心理学研究证明: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显示自己的重要性”。一旦自己的重要性得到别人的肯定,就有了积极向上的动力,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探索陌生的世界,要学会很多原本不会的东西,需要战胜无数的困难;而能够支持他们不断前进的,只有家长的肯定和鼓励。鼓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激励孩子不断尝试,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开创自己成功的人生。

教孩子学会感恩


拥的一颗感恩的心,可以使孩子更加的热爱生活,从而对生活充满着向望,但是目前的许多孩子都不懂得感谢自己的父母,他们认为父母照顾养育自己都是应该的,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实例来体验下吧!

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爱心,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只知道享受,不懂得给予,只知道自我,不懂得体谅他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回报……

在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父母宠,外公外婆爱,爷爷奶奶亲,所有人只为他一人而动。家长把养育孩子当成自我情感的满足,给孩子处处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认为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都认为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应得的,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当然也是他们应该做的。由此,使得孩子只要求别人关心、爱护、让着自己,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

社会倡导感恩,人与人需要感恩,为了给人们创造一个感谢他人的机会,我们有了——感恩节。“感恩节”是个舶来品,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近几年被“引进”国内,也延伸了内涵,包括感念父母、老师等有恩于自己的人。

可当下的社会,很多孩子不知道报恩。这除却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外,我想还是家长忽视了对此的教育。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也是一种报恩。早教网

孩子如果能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他们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案例】

小宏妈妈在菜市场卖菜,爸爸也只是打些零工,夫妻俩辛辛苦苦维持这个家。有道是相亲相爱苦也甜,可是儿子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这令他们困惑不已。虽然生活在都市的贫困家庭里,可是学校里的小宏,却花钱阔绰,被误以为是家庭富裕的孩子。

自小宏上小学以来,爸爸妈妈便尽可能满足儿子的需要,别的同学有什么,爸爸妈妈就是借钱也要给孩子买,他们的本意是怕其他同学看不起儿子,哪想到,这竟成了孩子炫耀的资本。班里只要有哪个同学带来新鲜的玩意儿,他就嚷着让爸爸妈妈买,不管这东西他用不用得上,在同学面前显摆一下,他便满足了。

小宏从来不体谅父母的辛劳,张嘴就是要钱,不满足就耍横,无奈的父母也只好一次次妥协。他每个学期都要求爸爸妈妈买新书包和新文具给他。有一次妈妈说,爸爸冬天一直没有找到活儿干,家里钱很紧,他的书包还很新,没有坏的地方,就不给他买新的了。闻听此言,小宏脸色马上变了,10岁的男孩竟然坐在地上哇哇地哭叫起来,说要是不给他买新书包,就不去学校了,还说没有新书包,老师同学都会看不起他。看见儿子这样连哭带闹的,妈妈一咬牙,还是满足了他的愿望。

望着儿子背着新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的背影,小宏妈妈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让孩子感念父母之恩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一次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泪下,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羊羔跪乳”。

羊羔知道跪乳,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又是如何感念父母之恩的呢?我想起了不久前我看过的一部电影,剧情是这样的:1969年初春,一对双胞胎降生在江西赣南的一个公社书记家庭,父亲给先出生的起名“李春”,给稍晚一些出生的起名“李东”。从小父母偏心,一切李春优先,他们把李春当正品,把李东当次品养。奶水不够,父母就决定丢卒保车,把李东送到山区去喂养,导致李东从小营养不良,体弱多病,智商受损。父亲把自己年老以后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李春身上,因此对李春百般娇宠。为了给李春安排好的工作与前程,当林业局局长的父亲,不惜伤害女儿的利益,也不惜被人举报“以权谋私”,目的只有一个:让李春有个好前程。几年后,李春考上了广西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省报记者,生活充裕。父亲70岁的时候,摔了一跤成为瘫痪病人,这个时候,一天二十四小时守在父亲身边的,是下岗失业多年的李东。而李春不仅不回去看望,就连一个电话也不打。父亲想他了,给他打个电话,他却总是以采访忙为借口推却,他并拒绝对父亲尽出扶养费的最基本义务。早期教育

年迈的父母先后从几千里外的老家,来南宁看望这个被他们宠爱大的宝贝儿子,结果是:以各种借口恐吓,迫使母亲当天就回去了;而重病的父亲,竟被他以出国采访为由,拒之门外。

李春在与大姐和弟弟李东的电话中,每次提到父亲,都以“老鬼”这样的蔑称,称呼那个曾视他为掌上明珠,为了偏爱他而将其他兄妹得罪尽了的父亲。他认为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当初为他好是他们想日后指着自己的自私行为。

李春这样的回答,让我们简直无地自容,这虽然不代表全部,但却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孩子这样的家长,又会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呢?据东子近20年的观察,溺爱孩子的家长,大多数对父母不孝,把孩子当祖宗供养,却常弃老人于不顾。另外,溺爱的孩子,大多数幼时不知道感恩,长大后不知道孝顺爹娘。

其实,孩子不知道感恩,板子不该打在孩子身上,因为这完全是父母不当的教育所致,如果父母平时注重身教,给孩子感恩做出榜样,再辅之以理性的言语,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孩子就不会连羊羔都不如。电影里的那位局长爸爸和案例中这位妈妈的苦酒,正是他们自己酿的。所以,家长对父母心存感恩,理性爱子,才会收获懂事理知感恩的好孩子。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就是要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因为父母是孩子的至亲,如果对父母的关心、疼爱不会感恩的话,那么孩子对别人就更加不会懂得感恩。

在我家,我和孩子妈妈的生日、父亲节、母亲节和感恩节,孩子都会有精美的礼物相送,无论是购买的还是自制的,总会看到那上面充满着感恩的温馨话语。

让孩子懂得感恩,对父母感恩,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对老师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教导,让我们懂得思考;对兄弟姐妹感恩,因为他们让我们不再孤单;对小朋友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友爱。

一个人要心存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的抚养,还是老师传授知识,抑或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在“知恩”之后,当以行动给予回报,尤其是生养我们的父母双亲。

2.让孩子感恩于他人

在我们的成长路上,给予我们帮助的人绝不仅仅只有父母和老师,还有我们的亲人、朋友、邻里,甚至是路人。

时光大幕拉回38年前的那个寒冬,在东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戴着破洞的小手捂子,顶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到半路时,孩子冻得脸发青手发麻,在路过一户人家门口时,他终于哭出了声。这时,从院里走出一位60来岁的老人,他一边和孩子说话,一边将孩子拉进屋。进屋后,老人脱掉孩子的手捂子,用他那双布满老茧但却温暖无比的大手,攥住孩子的小手揉搓,过了一会,孩子缓过来了,老人又把他送出门外,安慰嘱咐道:“很快就到你家了,路上小心!”大家可能看出来了,是的,那个孩子就是我,那个给我暖手的老人叫岳关四,在村中,我叫他“岳四大爷”。

20多年后的1995年,当时我在陕西西安工作,应邀赴河北秦皇岛,出席首届全国公关策划与企业创新研讨会,开完会后准备取道北京回西安。在秦皇岛火车站候车时,一不小心将手指划破,我忙低下头拉开行李包找纸,在我还没有找到纸时,邻座的一个女孩,撕开了一个创可贴递过来,让我伸出手指,她帮我严严实实地把伤口包好,我连声说:“谢谢!”过了几分钟,她随着检票的人流走了,我望着她的背影慢慢离去……

至今,我也不知道这个女孩姓甚名谁,家在哪里,甚至连长得什么模样,我都记不起了,可是我一直不曾忘却她对我的帮助。

类似的事情,在东子40多年的生命历程中,有过很多次,我相信您也一定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所以,我们每个生命,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知道感恩,感恩于社会,感恩于他人。

中国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名言。据历史记载,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可是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知恩、报恩的声音却越来越少呢?是麻木。大人的麻木带来了孩子的麻木,最终导致了群体麻木,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群体的麻木会导致人们丧失最基本的品行。

人类社会是在互帮互助下发展起来的,没有彼此的帮助就没有群体的共同发展,个体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在别人的帮助中,日渐成长起来的。

人是群居性动物,无论个体多么强壮,他都不可能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接受他人的帮助,尤其是孩子,付出的相对要少,接受帮助的几率要高很多。所以说,作为一个孩子来讲,感恩更加的重要,感悟他人对自己的好,对自己的帮助。从小培养孩子感悟他人之意,让孩子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长大之后才能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3.告诉孩子一定要孝敬长辈

如今,提起孝顺的孩子,不少人都摇头叹息。言下之意,在蜜罐和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缺乏责任感,没有感恩之心,哪来的孝敬之意。确实如此,现在的孩子对父母等长辈亲人缺乏行孝意识。孩子总认为长辈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自然就丢失了这种意识。

最近,16岁的少年博士张炘炀,逼迫没有经济能力的父母在北京全款买房,引起关注。平时的张炘炀如果父母的话语不对他心思,他就会让他们“闭嘴”。作为一个16岁的男孩,不是想着自己将来挣钱,改善父母的生活环境,而是难为父母,这至少表明这个孩子不懂事,不知道感恩。而面对含辛茹苦的父母竟然轻易说出“闭嘴”,说轻了是没教养,说重了那是对长辈的不孝。这个少年博士尽管学业有成,但是不知道感恩父母,不知道孝顺长辈的孩子,究竟能走多远呢?

孝顺长辈,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无论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是其他的长辈,作为一个孩子来讲,都应该孝敬。

可当我们感叹或是埋怨孩子不懂得孝敬老人或缺乏感恩的美德时,是不是也当反思一下,作为父母的自己,身教和人格感染方面做得怎样?

孩子有无孝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从小对他们的影响。父仁母慈,子女肯定会懂得为孝之道;要是父凶母狠,孩子又怎会善?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长辈尽孝,即便不说教,孩子耳濡目染,也会从你的无声行动中学会怎样做人。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种子才会播撒到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田里去。

我在外生活近30年,回老家的次数有80多次,即便是我在海口、重庆、西安和杭州工作时,每年也至少回家一次;在长春工作期间,几乎隔一个月我就跑回去看看二老。有时我忙不过来,就让妻子带孩子回乡下看望父母。所以,孩子对爷爷奶奶、对乡亲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孩子也把我们对父母的爱,回馈给我们,让我们体验到来自女儿的爱。

本网站小编总结:家长过份的宠爱孩子,往往使其不懂得感恩,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应该的,从而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但愿看了此文章,家长们都不要一味的宠爱孩子!

教孩子“说话算数”的办法


帮助孩子学习遵守约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制定简单的规则

约定规则应该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不要一下子制定很多规则,也不要制定很复杂的规则,更不要制定孩子不容易遵守的规则。简单易守的规则让孩子感到遵守规则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给他们自信。

2、家长以身作则

向孩子示范如何做才能够达到遵守约定这个准则。有些时候不是孩子不愿意做,而是他们没有掌握好方式方法。

3、不要轻言放弃

不要面对孩子的反抗显得手足无措,更不要轻易放弃、妥协,给孩子例外、开绿灯。坚定的原则给孩子安全感,摇摆不定则让孩子无所适从。

4、承担不愉快的后果

在违反约定的时候品尝行为后果对于帮助孩子建立行为准则方面至关重要。家长要开动脑筋,给孩子实施自然和逻辑后果。建立行为后果帮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遵守规则,就会承担不愉快的后果,比如受到惩罚。因此在给孩子建立规则的过程当中,必须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教孩子学会礼尚往来


新学期要开学了,正上小学四年级的张影一边整理自己的小书包,一边把要购买的学习用品单递给妈妈。从孩子上幼儿园那一年开始,每逢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妈妈都会和张影在一起商量,看看新学期需要添置什么学习用品,然后列一个单子,两个人一起去购买,并记下每种用品的花费。当然,这笔费用是从孩子的压岁钱账户里扣除的。对于自己的钱,孩子可是精明得很,能不花的尽量不花,能让爸爸妈妈买的,自己绝不会掏腰包。几年下来,张影已经养成了习惯,并且不再需要妈妈的参考,而是独立完成这一项工作,只是让妈妈把把关而已。妈妈每次都会认真地看,之后再郑重签上自己的大名。

这次,妈妈看到张影列的单子,眉头皱起来了。她发现,这张单子上不仅学习用品数量大幅增加,而且品种也增加了,有的甚至特地注明要什么牌子、什么图案的。细问之下才知道,放假前,张影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已经商量好,学期开始的时候要互送礼物。

张影妈妈记得自己小时候也和要好的同学交换礼物什么的,但往往限于一张小卡片,一本小图书,花的也是自己的零用钱,不像现在的孩子这样大手笔。她还隐隐听女儿说过,班上谁过生日,有多少学生去了,在哪个大酒店请的客等等。她也问过女儿,并不是班上每个学生过生日都请客的。 

现在,孩子自己开始了与同学之间的礼尚往来,张影妈妈在欣喜的同时,也有一些担忧。毕竟自己的家境不算很好,孩子的零用钱也不多,现在是新学期开始互送礼物,如果再有其他活动或节日,孩子都要参与其中的话,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张影妈妈很想听听老师们是怎么看待孩子之间这种交往的。

孩子懂得“礼尚往来”,表明孩子已经在初步学习自己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也并不限制学生之间的这种交往,但是会为学生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告诉学生自己目前花的是爸爸妈妈通过辛苦工作赚来的钱,同学们要知道珍惜,不要铺张浪费,更不要攀比,如果自己能动手做一些礼物会更好。家长在肯定并接受孩子的这一现象时,也要注意正确引导,以帮助孩子学会赠与、学会接受。

和大人一样,孩子也有虚荣心,他们总希望自己送的礼物最好,所以有些孩子会互相攀比,进而对家长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应让孩子明白,礼物的好坏并没有区别,关键是礼物要特别,最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自制玩具,既可以防止物质上的攀比,也能让自己的礼物最特别。

当孩子说要送给朋友礼物的时候,家长要确定孩子说的是否属实,以免有些孩子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说假话。

有的家长会为孩子之间互换物品而犯愁,一般情况下,家长不必干涉孩子这种行为。不过,如果物品间价格太悬殊,家长要帮助孩子进行判断,并告知对方父母,一旦有孩子后悔,家长也要做好协调。

有的孩子在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后,会用物质表达自己的谢意,这种方式一般都是从成人那里学来的,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以免孩子错误地认为物质交往是主要的交往方式。

教孩子正确处理纠纷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就意味着开始独立地进入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孩子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孩子在受了欺负、受了委屈以后。家长和老师应该怎么做,这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及时处理好的一个现实问题。

本来,孩子在一起玩耍时,打打闹闹的事经请发生,这种磨擦、打闹的处理过程也是孩子学会与人相处的课程之一。但是孩子毕竟年幼,是非观念尚未明确形成。尤其是现在有些独生子女从小缺少伙伴,。在家备受父辈、祖辈的宠爱,有的孩子性格就暴躁,而且自私。在同伴中稍有不如意,便拳脚相加。另有一些孩子。因受到父母过分的呵护,反而失去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在粗暴、骄横的孩子面前不知所措。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当把教会孩子处理好他们之间的纠纷看作是对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孩子健康的人格、提高分辨是非能力的重要时机。

孩子在幼儿园时与同.伴发生纠纷老师总对孩子说“你们自己处理”应该说,老师这样的回答并没错,因为孩子只有在自己亲自处理和其他孩子发生纠纷的过程中,才会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问题在于,老师在说过“你们自己处理”之后,还应该留心、关注这件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如果孩子们对这件事处理得很公正,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但如果受欺负的孩子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那么,老师应该借这个机会帮助年幼的孩子辨清是非,并让孩子们懂得,不能纵容野蛮的、攻击别人的行为。同时要注意帮助那些性格懦弱、对别人的攻击一味退缩的孩子,树立起勇敢、坚强的品格。

作为家长,遇到孩子受欺负以后,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以前,很多的父母往往这样教育孩子:“如果你被动人打了。不要还手,可以去告诉老师,让老师去批评对方。”现存做父母的则会这样对孩子说:“首先,你不要去惹别人.如果别人来惹你、打你,你要毫不客气地还手。”其实,我们不能把这个问题简单地以“还手还是不还手”来回答,而应该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针对具体事件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如果是同学间一般的纠纷,对方是无意伤害的,则要适当忍让,但在遇到一些有害于同学、危害集体的事情,要勇敢地站出敢于制止,必要时包括还手。

如何教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问题:

我儿子快到入园的年龄了,可是有一次我带他去游乐园玩,他却和一个小朋友因为一点事想打架。我想问一下,如果在幼儿园里有小朋友期付他怎么办,我该怎么教育他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对待孩子呢?

专家解答:

2岁的孩子逐渐有了自主意识,没有明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希望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遭到拒绝时采取攻击的行为很正常。在上幼儿园以后孩子在团体中学会与人相处,会本能的采取很多方式,也可能会和同学打架,家长不要担心,让孩子自然的在同伴中建立关系,保持友谊及解决冲突,学会竞争和合作,处理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就好了。孩子对攻击行为的利害并不了解,如果他和别的小朋友打架,家长可以告诉他,打人不对,被打得小朋友会疼痛,希望他不要打架,应该如何与人相处等等。如果担心孩子受欺负,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有小朋友欺负他,要学会避开,并告诉对方不要打人。这个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父母教育子女避免用打骂的形式,多和孩子讲道理,并关心他的情绪,孩子会模仿家长的做法与小朋友友好相互。

网友建议:

doric:小朋友打架大人不能把他的行为贴上部礼貌的标签,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还没有形成呢。家长多做表率,孩子会模仿的。

松山2008:在生活中,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孩子往往在挫折面前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这就需要家长来帮助孩子克服这种畏惧心理。父母不要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当今社会,父母过于袒护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身心受到一点点的伤害。这便给孩子造成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心理,这是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弊端。所以我们平时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如:洗自己的袜子、整理房间、倒垃圾、叠衣服等小事,因为这些小事正是培养她自立的能力和精神,是提高她应付挫折本领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孩子遇困难时,我们不能以决策者的身份,替她做决定,而是当她的顾问,给她提建议,叫她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鼓励她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告诉他挫折人人都会遇到,但挫折可以避免,可以战胜,挫折还能磨练人吃一堑长一智。父母首先要从自己做起,给孩子树立不屈不挠、勇敢顽强的榜样,如果家长是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孩子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消极等待的态度。我们也不要当孩子一遇到点小困难就给她帮助,而应该鼓励她自己想办法解决,和孩子一起分析困难到底在哪里,以便找出化解困难的办法。要通过真实事例让孩子知道,在困难挫折面前唉声叹气并不会降低困难,减少失败,灰心丧气只会增加自己痛苦。给孩子讲一些名人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最终做出重大贡献的例子。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要鼓励孩子树立信心,不灰心丧气,勇敢面对困难。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尝到成功的喜悦后,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就会增加。家长应注意帮助孩子吸取经验教训,让孩子在每次遇到困难后,总结一下困难的类型,克服困难的方法,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要使孩子克服畏难心理,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非常重要。这需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如:孩子摔倒了不要立即心痛地去扶她,而要她自己爬起来。人生道路上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困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应该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

小白兔牙膏:孩子在幼儿园很少有那种针对性很强的,故意欺负某人,但是在玩耍中,磕磕绊绊总是有的,其实家长不用太在意,孩子也是在相处中寻找交往的方法。

父母的慈爱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


您有没有注意到宝宝这样或那样的创举?您当时是否在场?这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兴趣。父母的慈爱和关心对孩子智力发展很重要。

从婴儿出生几周起到孩子不能完全自己照顾自己这个年龄范围内,如果孩子得不到与父母皮肤接触的机会,不少孩子的独立活动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都很缓慢。

住进医院的孩子,常常见不到母亲,开始他们见到大人便哭闹不停,在离开妈妈的第2个月,便出现体重减轻,发育不良,到第3个月甚至完全停止发育。如果孩子又见到了妈妈,或在3-5个月之间有妈妈的精心爱护,上述不良现象便会以惊人的速度完全消失。

还有孩子和妈妈一起玩,总是兴高采烈,不爱打瞌睡,尤其愿意大人参加他们的游戏,比如活动身休的方法有挪挪位置,挥挥手臂、滚来滚去、蹦蹦跳跳。还有声音游戏:用嘴发出各种声音,模仿不同的音响。

溺爱的结果与希望相反,包办代替会把孩子的创造性扼杀在萌芽状态。事事抢在孩子的前面并不好。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应尽量避免把孩子要拿的东西都放到他的面前。有些东西娃娃一下子抓不到,他就开始动脑筋,发明取物的方法。试一试不成功,就换个办法,挪挪身体,伸手拿东西或者拿个间接物加长手竹,以求获取想要的东西。这样,孩子就有了工具的概念。成许在孩子想做这件事的过程中同时学会了做另一件事。尝试,失败,再尝试,直至成功。孩子以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实践,增长知识,不断成长。如果大人替孩子干了这些事情,等于剥夺了孩子了解世界和获得教益的机会,使他们养成情性,自信心不足,缺乏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妈妈长时间不与孩子在一起,孩子的精力便被焦虑不安和渴求安慰的情绪所耗费掉。相反,有妈妈在身旁,孩子便显得安静坦然,也就有心思去注意周围的各种刺激及各种新事物。可见,父母的慈爱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来说具有多么大的重要性,我们作为父母还是要从自身作起多关心爱护孩子,经常陪伴在宝宝的身边,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