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由于就业形势发生变化,人口流动较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举家外出到城市谋求发展,跟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城市和农村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别,与城市孩子共同学习、生活常使这些农民工子女感觉不自信甚至有自卑感,久而久之,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可见加强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为此,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努力,积极引导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消除阻碍他们社会适应的各种因素,帮助他们克服自卑、茫然、嫉妒、敌视等不良心理,形成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其健康地成长。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可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多么的重要。大部分外来农民工子女由于受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生活卫生意识很差,如不洗头、不洗澡、不剪指甲、衣着不整、饭前便后不洗手、乱扔物品等等。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以及成长的需要,逐步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一旦发现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给予批评指正和耐心引导。

(2)提高安全意识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由于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遭遇车祸、溺水、烫伤、电击等意外事故而死亡或者受伤住院的人数逐年增多。这些不幸事件的发生,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曾经有专家指出,要筑起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安全保护墙,关键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为此,幼儿园可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一些安全培训,将孩子和家长集中到一起,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例如,识别危险的警示标志,观看因违反交通规则而出现交通事故的录像等。另外,教师要经常与农民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改变其安全常识较为薄弱的现状,增强他们监管孩子的责任意识。

铁蛋是跟随父母打工从抚顺农村来到大连的。刚刚来到我们班时,我发现他每天都自己骑着一辆破旧的小三轮自行车上下幼儿园,爸爸妈妈从不来接送。从他家到幼儿园大概有三站地的距离,何况铁蛋只有4岁,我当时觉得很不可思议。为了这事,还给他爸爸妈妈打过几次电话,可他们每次都用浓郁的地方口音说:没有关系,在乡下孩子上学都是一个人的,不会有什么危险。情急之下,我只有亲自上门进行说服教育。我不仅给他们讲了大量的安全知识,还带了一盘前不久刚刚发生在幼儿园附近的交通事故的录像带给他们看。从那以后,铁蛋再也没有一个人骑小三轮自行车来幼儿园

(3)善于发现闪光点

虽然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没有城里的孩子优越,见识也没有城市孩子广,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其实这些孩子身上有很多金子般闪光的东西。他们经常跟随父母东奔西走,需要去适应不同的环境,练就了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流动的过程中他们见到更多的人情冷暖,更好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锻炼了吃苦耐劳、勤奋朴实的优良品质。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号召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并创造机会让这些孩子了解到自己的长处,使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亲切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4)一视同仁、不可歧视

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农民工子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张燕教授和她的学生曾建立了一个民间教育组织四环游戏小组,目的是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学前教育,帮助家长实施家庭教育。他们充分结合这群儿童的身体、心理发展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和文化背景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课程内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为此,我们幼儿园更不能忽视。

zj09.com小编推荐

父母的性生活对子女的影响


可是临床上精神科医师会发觉年纪很小的小孩,常以小孩的认知程度而对父母的性行为有所解释。比较糟糕的例子是:误认为父亲在欺负母亲,或者是在虐待母亲;进而由这样的误解引起讨厌父母干这样丑恶的行为。这些心理反应有时当时就会出现,但有时要到青春期以后,自己对异性开始感兴趣的时候,才会露出其迟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作为父母,要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即最迟在1岁时,就宜让孩子跟父母分床而睡;起码在四五岁以后的孩童阶段,就该让孩子分屋而睡,以免除这种不良的后果。最重要的是,许多父母都不知道自己的性生活会如何影响年幼的小孩,而完全忽略了,喜欢孩子黏在父母身上的东方国家的父母,常有这方面的问题。

此外,孩子如有意无意地窥视父母裸体或做爱,父母应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父母是以一种身体来表达彼此相爱的方式,也是所有成年人表达爱意的方式,是具有隐私性的,好孩子既要维护自己的隐私,也不应窥视或打听别人的隐私。

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集体活动时,她端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老师,然后又低下头;吃饭前,孩子们都去洗手了,她还是端坐着;起床时,如果不叫她不抱她起床,她就会一直躺在床上;游戏时,孩子们全体出动了,只有她仍坐在那里,活动室里欢快的游戏气氛与她的沉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之后,老师在一日生活中尝试着与她近距离接触,并更细心地观察她。发现婷婷其实是个非常棒的女孩子,她不仅饭吃的多,而且从不挑食,自己动手的能力较强,可是她就是不原动手做,不愿和老师沟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通过几天的观察,老师渐渐发现婷婷主要问题是胆小孤僻,缺乏自信,与同伴交往困难。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她克服胆小,树立自信,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呢?

通过与婷婷家长的一次长谈,老师了解到婷婷从小由奶奶扶养,父母早已离婚。由于缺少父爱母爱,以及奶奶对她的百般爱护,又怕她在外受别人的欺负,就整天让她在家看电视,玩玩具,不和同龄人交往。造成她现在的胆子孤僻,更不知如何与同伴交往。

了解情况后,老师提出要帮助婷婷融入集体,学会和同伴正常交往,就要帮助她树立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建议家长适时表扬,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婷婷奶奶非常配合。过了几天,婷婷在私下愿意和其他小朋友讲话了,而且吃饭时也不用老师刻意地过去叫了,老师表扬之后,婷婷开心地笑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婷婷朝着大家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着,但是并不明显。虽然现在愿意和老师交流,但仍不怎么愿意和同伴交往,游移于集体之外。老师又鼓励一些能力强,人缘好的孩子去找婷婷玩。开始时,别人找她,她也不太愿意,但时间一长,她也就接受了。虽然她只是在同伴的支配下拿一块积木,递一块橡皮泥等,但这是良好的开始。

像婷婷这样的孩子,除了老师在园的鼓励外,家长也需要教给孩子必要的社交技能,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交往,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最终成为一个健康快乐,活泼开朗的孩子。

孩子入园适应指导手册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他们要从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家庭熟悉的环境,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他们要学会适应新环境、要学会生存、要学会交往、要学会学习……他们初次走向集体、迈向社会,他们面对这些新的任务难免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感觉不习惯,从而产生焦虑。

这时,我们的家长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们渡过这一特殊时期呢?

我们的家长们既不可过分焦虑,也不可抱着大松手的态度。

我们家长要尽快配合幼儿园帮助孩子建立对新环境的熟悉——安全感;建立对新老师的信任——依赖感;对新游戏生活的喜爱——愉悦感。只有您耐心而细致的帮助和鼓励,您的宝宝才会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那么我们初入园幼儿的家长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入园前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能够使他更好地适应园中的生活。

看看以下几点,您的孩子能做到吗?

1、 知道自己及爸爸妈妈的名字

2、 不挑食,不偏食

3、 坐在桌前吃东西及会用杯子喝水

4、 会脱简便的衣服、鞋子

5、 有入厕意识,能表达需求,能够自己坐厕或蹲盆大小便

6、 说话时会注视对方,注意力集中地听讲话

7、 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8、 不排斥上幼儿园

看看以下几点,您能做到吗?

1、 积极为孩子建立正向的入园准备。正面引导孩子,例如:“你长大了可以上幼儿园”,“幼儿园真好玩”,“老师喜欢你”,“你真棒,真能干”。

2、 尽可能提前带孩子去幼儿园玩玩,让孩子熟悉环境

3、 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贴近幼儿园生活的作息

4、 不当着孩子流露出焦虑与不放心,不当着孩子的面议论老师

“分离焦虑”早知道

随着孩子与母亲依恋的建立,幼儿随即出现继陌生人焦虑之后的第二种焦虑——分离焦虑。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其表现为:与依恋的对象分离,随即产生伤心、痛苦的感觉和拒绝分离的表现。分离焦虑主要是因为孩子离开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

宝宝入园之初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呢?

1、 不同程度的哭闹。较小孩子会不停地叫,“要找妈妈,找妈妈”,粘着老师要抱,不想做任何事情。较大的孩子会不停地问,“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妈妈早早地来接我吧”。

2、 尿裤子和尿床

3、 个别孩子会拒绝吃东西、喝水

4、 阶段性体质下降

5、 不会和其他孩子交往

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老师们会怎样做呢?

孩子的哭声是老师必须最先解决的问题,只有孩子停止哭泣,睁开眼睛来看这个班级、打开耳朵来听身边的声音、张开嘴巴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老师才有机会来帮助他、引导他,孩子也才有机会融入这个集体。对于如何让这些孩子停止哭声,减缓孩子的分离焦虑,我们的老师一般采取的方法有以下一些。

1、 给孩子更多的关爱,特别是身体的爱抚与照顾

初入园孩子特别需要得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爱抚,有时候得到老师的一次拥抱,孩子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

־ 老师会多抱抱、搂搂、亲亲孩子;

־ 早晨宝宝入园,从妈妈手里亲切而温暖地接过孩子,替孩子擦干眼泪和鼻涕;

־ 中午起床拥抱每一个孩子。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他们要从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家庭熟悉的环境,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他们要学会适应新环境、要学会生存、要学会交往、要学会学习……他们初次走向集体、迈向社会,他们面对这些新的任务难免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感觉不习惯,从而产生焦虑。

这时,我们的家长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们渡过这一特殊时期呢?

我们的家长们既不可过分焦虑,也不可抱着大松手的态度。

我们家长要尽快配合幼儿园帮助孩子建立对新环境的熟悉——安全感;建立对新老师的信任——依赖感;对新游戏生活的喜爱——愉悦感。只有您耐心而细致的帮助和鼓励,您的宝宝才会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那么我们初入园幼儿的家长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入园前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能够使他更好地适应园中的生活。

看看以下几点,您的孩子能做到吗?

1、 知道自己及爸爸妈妈的名字

2、 不挑食,不偏食

3、 坐在桌前吃东西及会用杯子喝水

4、 会脱简便的衣服、鞋子

5、 有入厕意识,能表达需求,能够自己坐厕或蹲盆大小便

6、 说话时会注视对方,注意力集中地听讲话

7、 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8、 不排斥上幼儿园

看看以下几点,您能做到吗?

1、 积极为孩子建立正向的入园准备。正面引导孩子,例如:“你长大了可以上幼儿园”,“幼儿园真好玩”,“老师喜欢你”,“你真棒,真能干”。

2、 尽可能提前带孩子去幼儿园玩玩,让孩子熟悉环境

3、 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贴近幼儿园生活的作息

4、 不当着孩子流露出焦虑与不放心,不当着孩子的面议论老师

“分离焦虑”早知道

随着孩子与母亲依恋的建立,幼儿随即出现继陌生人焦虑之后的第二种焦虑——分离焦虑。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其表现为:与依恋的对象分离,随即产生伤心、痛苦的感觉和拒绝分离的表现。分离焦虑主要是因为孩子离开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

宝宝入园之初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呢?

1、 不同程度的哭闹。较小孩子会不停地叫,“要找妈妈,找妈妈”,粘着老师要抱,不想做任何事情。较大的孩子会不停地问,“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妈妈早早地来接我吧”。

2、 尿裤子和尿床

3、 个别孩子会拒绝吃东西、喝水

4、 阶段性体质下降

5、 不会和其他孩子交往

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老师们会怎样做呢?

孩子的哭声是老师必须最先解决的问题,只有孩子停止哭泣,睁开眼睛来看这个班级、打开耳朵来听身边的声音、张开嘴巴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老师才有机会来帮助他、引导他,孩子也才有机会融入这个集体。对于如何让这些孩子停止哭声,减缓孩子的分离焦虑,我们的老师一般采取的方法有以下一些。

1、 给孩子更多的关爱,特别是身体的爱抚与照顾

初入园孩子特别需要得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爱抚,有时候得到老师的一次拥抱,孩子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

־ 老师会多抱抱、搂搂、亲亲孩子;

־ 早晨宝宝入园,从妈妈手里亲切而温暖地接过孩子,替孩子擦干眼泪和鼻涕;

־ 中午起床拥抱每一个孩子。

怎样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


案例:我女儿3岁8个月,入园以后就一直哭,一直到最近才不怎么哭了。现在已经入园7个月了,老师和我们沟通,说她在幼儿园里不愿意和别人交往。下午的时间她的情绪和状态会好一些。其实她在家里还是挺爱说的,一般只要父母在场,她就会话很多。晚上去接她,她会很开心地在幼儿园院子里玩一会儿玩具。有一次开放日,她看见我在,就一直说话,老师都很诧异,没想到她还有这样的一面。我觉得她属于心思比较重的孩子,我该怎样解决她的交往问题?

专家支招:学前儿童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诸如哭闹、不参与游戏等社会退缩行为的根源在于内心的害怕情绪,这在儿童成长中是很自然的一部分。在婴儿期,孩子会对噪音害怕,对失去支持害怕,对陌生人害怕,但是这些焦虑会慢慢随着成长而减弱;到了学前阶段,孩子会经历对动物、黑暗、暴风雨、受到想象中事物的伤害的害怕。

为什么有些宝宝的适应时间会比其他孩子更长一些?

1. 气质原因 有些孩子在面对不熟悉的环境时,更可能表现为抑制和回避行为,这和他们的气质特点有关。例如:在陌生人面前的过度紧张、羞怯和躲避。这种由于先天气质所引起的回避行为会从婴儿期持续到学前阶段,当孩子对人或环境熟悉之后,对未知的害怕有时就会消失。就好像这位宝宝,她逐渐减少了哭泣,并且在午觉后情绪状态较好。

2. 依恋关系 除了气质特点以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如果不够安全,或者父母常常批评孩子,使用强制的方式来控制孩子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孩子在幼儿园中表现得退缩和抑制。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不妨采取一些策略来鼓励孩子的社会交往行为,同时也要注意改善对孩子的养育态度并为其提供更好的养育环境:

1. 培养一个优势 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她在某方面比同龄人更具有优势。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孩子吸引同伴的魅力。比如讲故事,一个会讲故事的孩子自然会吸引同学。

2. 角色扮演 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玩娃娃家,模拟她在幼儿园里可能遇到的场景,并把这些都扮演出来,这样可以让孩子充分体验各种可能的情景,一旦这些情景在真实生活中发生,孩子就不会感觉陌生,从而警惕与紧张了。

3. 回顾一天 晚上把孩子在白天发生的事情当故事再讲给她听,对她的积极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哪方面做得好,以后就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4. 多去户外 经常带孩子外出,比如公园、亲戚朋友家等等,出去之前提前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帮助孩子作好心理准备;并告诉孩子怎样打招呼,还可以怎样做等等。

5. 避免消极评论 一般来说,父母本身就很容易对自己羞怯的孩子,给予消极的评论,比如:“你怎么胆子那么小啊?”“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其实,如果用一些更具同情心和建设性的话语会更好,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交往行为,比如:“不用担心,其他小朋友很愿意和你一起玩一玩你的新玩具呢。”“你看,人多一些玩藏猫猫才有趣,你也去参加吧。”“小朋友想你了,老师也想你了。”

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上)


孩子一过3岁,就特别渴望与同伴交往,不愿一个人在家独自玩,这说明幼儿已经从个体活动发展到需要有交往的集体生活了。幼儿园就是幼儿的集体所在,但是对孩子来说,从家庭到幼儿园,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有些孩子会不习惯新的环境,同样,家长对孩子的入园,也会产生不适应。那么,怎样让幼儿尽快的习惯幼儿园的生活,又如何让家长适应孩子入园这一转变呢?

首先要让幼儿建立“快乐—幼儿园”的联结,要让幼儿一听到幼儿园就会联想到或感觉到快乐。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3岁的小孩,怎样的一个环境会让你觉得快乐呢?——可亲的老师、可爱的小伙伴、新奇的玩具等等,这些都对孩子有吸引力。因此,家长在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前,可以经常在家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使孩子对幼儿园有好感。

其次,帮助孩子建立“幼儿园脚本”(scripts),就是让孩子在认知上接受幼儿园的一系列行为方式、行为模式及交往规则。幼儿在3岁左右的时候就形成了有关的关于事件的图示。比如孩子知道在电影院看电影和休息日去快餐店的表现肯定应该是不同的;在外婆家的表现和在自己家中的表现可以有所不同。孩子进入幼儿园时也会意识到这里的活动规则与其它地方不同。这种不适感既可以激发孩子的信息加工能力,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同时也会增加孩子对这个环境的不适应感和无助感。所以,对幼儿园“新生”进行入园适应的亲-子-师活动,以帮助孩子在有足够安全感的情况下,接受老师,适应与其他小朋友共同活动的生活场景,适应幼儿园环境,适应幼儿园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则,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才能更好的适应幼儿园以致将来学校的生活。

第三,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角度来看,3岁儿童的交往范围还主要停留在家庭中。他们的友谊概念还很淡薄,交往意识不强,较少感受到交往、维持长期友谊关系的乐趣,他们交往的乐趣更多的在于共同的活动,而非感情的联系,尤其是在今天的独生子女时代。所以对孩子们来说,进幼儿园的第一个月,是一个突然的转变――他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父母送进了一个完全陌生、没有任何感情依托的空间,孩子们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也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对任何人他们都不感兴趣。他们只是疑惑为什么妈妈要抛弃他。所以入园前还要作好孩子的交往准备:每天早晚让孩子与社区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不要关在家里;每天有意识得给孩子独处的时间;经常安排家庭中和家庭外的分离训练(让孩子知道妈妈走了,还会回来,即使不是在自己的家中,妈妈也会回到分离的地方去接孩子);对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要为他创造机会多接触陌生人……。另外,在入园前创造在幼儿园孩子与幼儿园老师接触的机会,让孩子在有父母在场,有足够的安全感的前提下,和老师拉拉手(身体的接触会拉近人们的心理距离),和小朋友一起玩,使孩子逐渐接近老师、接受老师,建立与老师的感情联系,同时在父母的鼓励下,积极探索幼儿园环境,感受在幼儿园活动的乐趣,这对孩子的适应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下)

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下)


第四,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入园前,带孩子去幼儿园看看,各个教室走走、玩玩,和老师拉拉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这样可以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能提高他的安全感,并产生想到幼儿园的愿望。

最后要让孩子有入园的心理准备。家长应该在入园前几天,有意识的向孩子进行“入园倒计时”,提高孩子对即将发生的情况的“预测能力”。可以带孩子去参观你的工作单位,参观你工作的办公室,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工作,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工作,这里就是妈妈工作的地方,宝贝工作的地方在幼儿园,宝贝也长大了,过几天也要上幼儿园上班、学本领了。并带孩子到幼儿园看看、走走、玩玩。如有可能,在入园前一天为孩子作一个小型的庆祝会,祝贺孩子长大了,祝贺孩子上幼儿园了。让孩子感到,上幼儿园是件快乐而自豪的事。

入园不适应的情况同样会在家长身上发生,最典型表现就是——焦虑。孩子哭了没?肯不肯吃饭?有没有受欺负?家长的心里满是问题,在等待中问题越积越多,终于在离开(接到)孩子的那一刻到达了顶峰,父母的难舍难离,焦虑的表情,担忧的目光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传递给了孩子:上幼儿园是非同小可的,是令人担忧的,甚至是可怕的。因为,在陌生的情境中,孩子对环境的判断更多的是参考父母的反应。这种现象,在儿童心理学中,被称为“社会性参照”(socialreference)反应。所以家长和孩子的分离焦虑和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互相强化,导致恶性循环。

所以,“新生”入园前的专家讲座和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如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产生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分离焦虑的典型表现——哭,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哭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家长和幼儿园的任务,不是阻止或杜绝孩子们的哭声,而是任何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此外,家长所必需做到的就是端正入园观。家长要坚持天天送孩子入园,不能舍不得,停停送送反而增加孩子重新适应的负担。有的家长常常骗着孩子去幼儿园,或送到幼儿园后乘孩子不备,偷偷溜走,这样孩子会大哭大闹。父母应该事先和孩子讲明道理和条件,答应什么时候来接一定要做到,不要让孩子失望而影响情绪波动。家长来接时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玩一会儿,增加孩子对幼儿园和老师的感情。绝对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幼儿园老师的坏话,更不能以“不听话就要送幼儿园”来威吓孩子。家长应尽可能的建立积极的“亲师关系”——加强与教师的信息联系和情感交流,在入园时要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性格,在家的生活习惯和特点,便于老师掌握情况进行教育。

有条件的幼儿园如能有针对性地组织入园新生家长和孩子的入园适应心理辅导,一方面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软、硬环境,帮助孩子形成“幼儿园图式”,以更积极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同时开展家长讲座和咨询活动,并适当的参与幼儿园活动,以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幼儿,帮助孩子和自己更好的应对孩子与家庭的分离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如何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


对于初次接触陌生环境的孩子,未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适。如何帮助宝宝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呢?接下来的内容就将一一为您揭晓答案。

专家简介:卢靖--女,30岁,医学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主治医师,具有八年临床工作经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致力于研究婴幼儿心理发展及成长经历与个性的形成。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如何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希望大家踊跃参与。

网友jinghua_xiao:卢医生'你好!我想请教一下'我女儿的脚得了脚气'有什么药可治吗?成人的药'管用'我怕激素成分太高。

卢靖:总的来说,儿童的脚气病也和成人的治疗方法一样,但药品用量一定要遵医嘱。尤其是这类药物多含有激素,用药更要谨慎,最好去儿童医院皮肤科就医。

网友suwan:我儿子特别的调皮,总是不能安分下来,所以总受小朋友欺负,我该怎么办?

卢靖:首先,你要注意宝宝有没有多动症的倾向。宝宝在不同的年龄,如果患有多动症会有不同的表现,给你推荐对多动症的快速鉴别法:1.注意力是否集中。多动症儿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包括看电视、电影、连环画等'正常多动儿童能全神贯注于某一件事'而且讨厌别人的干涉。2.活动是否有目的性。多动症儿童的行动常没有明确目的'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一点小事应喊叫哭闹'脾气暴燥'做事易冲动而不顾后果'而正常多动的儿童做事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胡乱吵闹。3.学习是否困难多动症儿童一般表现为:文字书写潦草难认'分不清左右、颜色、地点的方向'把词、、句子念错或念倒'如上海读成海上'思路不严密'注意力不集中。而正常儿童没有上述症状'可以集中思想完成某件事。

卢靖:另外'有一种量表--康纲氏儿童多动症评定量表'用它来进行评定和鉴别。

项目程度

无(0分)有一点(1分)较多(2分)很多(3分)

1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或冲动

3打扰其他小孩

4做事有头无尾

5坐不住

6注意力只能短暂集中'易随环境转移

7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

8好大声叫喊

9情绪改变快

10脾气暴躁'有不可预料的行为

注:可按数字级别判定症状'逐次打钩'然后将每次得分累加成总分'总分在15分以上者'应怀疑有多动症'要尽快去医院就诊'以便及早治疗。

卢靖:如果通过上述判断,宝宝没有多动症的倾向,那么就要培养和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网友chenlff:我儿了29个月体质差,经常感冒,是不是到了3周岁就要送去幼儿园。

卢靖:一般来说,宝宝三岁送去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是最佳的年龄,如果宝宝没有特殊的疾病,最好还是能够坚持送到幼儿园。如果只是体质稍弱一些,很有可能在适应幼儿园生活之后,由于作息和运动都比在家规律,体质反而会更强壮起来。

网友杨子力:您好!我儿现在1岁9个月了,很活泼可爱。只是有一些“不良”习惯,平时吃水果多,不太吃饭,吃饭时也不好好吃,老是玩,吃得很少,个性比较强,别人骂他会作出很凶的样子,吃软不吃硬,很喜欢看动画片,晚上睡得比较晚,要到23:00才睡。由于到今年9月份无人带他(那时有2岁1个月了),我想将他放到早教中心去,是全日制的,听说也是不错的,希望能改一下他的“不良”习惯。这么小去早教中心,要注意什么呢?

另外我朋友的儿子一岁6个月了,脾气很坏,要什么东西,不尽快给他,就会哭上一个小时,怎哄也不行。比如吃奶,给慢了就要大哭,给他也不吃,要哭上1个小时以上,对于这种小孩子,要怎教呢。适合早点放幼儿园吗?谢谢。

卢靖:首先回答你家宝宝饮食习惯的问题,爱吃水果不是问题,多吃一些对身体也有好处,可以给他立下规矩,饭前饭后一小时不给吃,这样就不会因为吃水果影响吃饭。不好好吃饭,总的来说还是不饿或者饿了随时能吃到,这也可以通过立规矩来培养。

卢靖:其次回答你和你同事的宝宝个性强、脾气坏的问题,这类问题很常见。这一方面是宝宝还小,有一些压抑的情绪无法表达,所以会以攻击行为表现出来;所以要耐心体会宝宝的情绪。另一方面,是不良教养方式造成的。如果父母的教育过于严厉,孩子自主的欲望受到抑制,或者父母过于溺爱,一切欲望有求必应,就会剥夺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因此建议你不要过于强调孩子的逆反行为,可以装做没看见或暂不理他,也可以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转向其他的活动。

卢靖:最后回答你关于送去早教中心的问题。从婴幼儿心理和教育的角度来讲,这个年龄的宝宝还是在爸爸妈妈身边成长会更好一些,所以如果为了改变宝宝的“不良习惯”送去,我并不赞成。如果必须要送去的话,提醒你注意以下问题:1.送去前,帮助宝宝形成主动去上学的光荣意识;2.父母离开时宝宝一般会哭闹,这时家长要温柔而坚定;3.节假日接回家后,注意保持生活规律。

网友乐潇潇:想问一下,现在的幼儿园男女厕所是分着的吗?应该分开好,还是不分开好呢?

卢靖:过去的幼儿园厕所多不分男女,现在渐渐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幼儿早期性别教育十分重要,男女混用厕所会造成不良后果,一些胆子较大幼儿将自己身体完全暴露给异性没有羞耻感,无所顾忌,一些胆小的却不敢上厕所,常出现尿裤、便裤等现象。并且3岁开始,宝宝的性心理意识已经开始萌发,因而还是要分开好。

网友幼青:请问您宝宝多大,适合上幼儿园?

卢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三岁之前,宝宝在爸爸妈妈身边长大,尤其是在妈妈的全程陪伴下成长是最理想的状态。到了三岁之后,宝宝就应该进入集体生活,开始学习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网友ethel_529:您好!我一个邻居家的孩子刚去幼儿园几天就不适应,然后发烧了,家里人心疼她就没让去,这样是不是不好呢?如果以后我的孩子也出现了入园不适应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卢靖:宝宝从熟悉的父母身边来到陌生的老师身边,从“独立王国”来到众多小朋友中间,从一切依赖父母到自己独立处理一些事情,这期间肯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在适应期,宝宝生病也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到了集体环境细菌病毒都会比家里多一些,宝宝生病后身体也就有了更为强大的免疫能力。建议在宝宝病好之后仍然坚持送去幼儿园。

网友中国咖啡:您好'卢专家'我儿子现在两岁了'从6个月的时候一直流口水到现在,在儿童医院看过,医生说是吞咽口水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发育好,估计要到3岁之后才会好转。但他现在每天要换十几条围兜,他下半年就要入托了,这样子的话,其他小朋友肯定会"嫌弃"他的。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谢谢你。

卢靖:一般宝宝2岁以后吞咽口水的功能逐渐健全起来,这种现象就会自然消失,时间早晚有个体差异。如果流口水比较严重,则有可能是宝宝的神经或内分泌系统发育得不好,或是口腔有炎症、宝宝消化不良等,就必须及时进行诊治。从你的描述看,已经去儿童医院看过,那么可能大夫已经排除了病理因素,那么就再耐心等等,不要担心。

网友杨子力:谢谢您回复我了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儿睡觉喜欢滚来滚去的,最喜欢趴着睡。一个月里面,因为滚来滚去或是趴着睡,鼻子会流血,但他的精神很好的,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之前也去看过医生检查过,也没发现什么疾病。请问流鼻血跟睡觉有关吗。

卢靖:我认为流鼻血和睡觉本身没有关系,但是睡觉“滚来滚去”和流鼻血可能都反应了一个问题,就是从中医的角度讲,你家宝宝火气比较大,那么要注意穿衣服不要太多,特别是饮食方面多注意清淡败火,这可能也是你家宝宝爱吃水果的原因。

网友chenlff:我儿子常流涕,吃些感冒药也不见好,烦!现在幼儿园常教双语,同时学不知效果如何

卢靖:宝宝流鼻涕的情况如果迁延不愈,还是要引起重视。最好去儿童医院就医,根治感冒,避免发展成慢性呼吸道疾病。另外关于学双语的问题,不知道你家宝宝多大了,最好根据宝宝的兴趣,尊重宝宝的选择。

网友ludy1234:我家宝宝有吃手的习惯,现在好些了,只是睡的时候要吃手,怎么说都不行。

卢靖:吮指是婴儿常见的行为,也是正常的,许多婴儿一岁时会自动放弃,但也有一些婴儿一直继续到四、五岁。其实吮指真正影响长牙,让牙列不齐,要到五岁才可能,三四岁时,如果习惯改了,是不会影响长牙的。

一般来说,宝宝吃手还包含着得到家长关注的需要。那么建议家长不要过于强调吃手的问题,看见宝宝吃手时可以装做没看见,如果他吃手时大人不再注意,宝宝就不再对吃手有那么大兴趣了。另外要给宝宝一个充满爱、温暖、尊重、安全的环境,宝宝吃手也是对安全感的需要,是他用于缓解焦虑的行为,所以环境安全有利于吃手的行为自然消退。

网友joying_vivian:你好!我的宝宝到今年9月是26个月,我想送他进入托班?但我的父母觉得孩子太小了,我心里正犯愁呢,想听听您的建议。我儿子比较粘我的,从小到现在消化系统不是很好,大便现在知道的,小便有时候知道,有时候需要提醒的。

卢靖:这个年龄的宝宝上幼儿园是稍微早一点,但一般来说也能够适应了。如果妈妈有时间和精力带宝宝,那么最好带到三岁再送。如果是老人带,要看老人的教养方式是否科学,总的来说幼儿园的教养还是比较科学的,你可以比较一下作决定。

网友江小鱼妈:专家你好!我儿子一岁九个月,从小就一直穿纸尿裤,大小便都拉在尿裤里。现在白天没穿尿裤了,小便可以在我们的提醒下自己拉,但是大便还是不肯让我们把着他或是自己坐在便盆上拉,而是直接拉在裤子里。我们还特地买了个挺可爱的便盆,象小椅子一样的,他平常也会拿着便盆玩,可一到拉屎就不要了。而且每天的大便经常都要分成两次来拉,有时候甚至拉三次,一次又只拉一节,时间基本固定。我想问的问题是:第一、儿子为什么不肯被我们把着拉屎或是自己坐在便盆上拉?以前半岁多的时候是肯的。我们也总鼓励他没关系、不害怕,可他就是不肯自己坐着拉。第二、为什么一次只拉一节,是为了不耽误玩耍,还是习惯?如何纠正?

卢靖:停用尿不湿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宝宝两岁前。这个时候应该训练宝宝大、小便的规律性。如果小孩子一直使用尿不湿,特别是他们超过了3岁,时间一久,孩子们很容易形成“习惯性尿床”或者“懒惰性尿床”。因为使用“尿不湿”的宝宝即使尿床,尿了没有湿漉漉不舒服感觉的刺激,当然也不会有憋尿时的紧张感。这就造成孩子的膀胱储尿功能得不到锻炼,没有自控能力。

你家宝宝现在的年龄,大便没有形成规律是正常的,但正好夏天临近,是停用尿不湿的最佳时机,建议天气热了就开始停用。宝宝不愿意坐在便盆上是因为没有形成习惯;不能一次排便干净跟习惯有关,也和宝宝的肠道状态有关,不必过于介意。

网友杨子力:我同事的儿子并不多4岁了。在幼儿园为何总喜欢同同学打架'是否要引起老师注意?

卢靖:宝宝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打架,动机和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为了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2.为了和小朋友交流,但又没能学会恰当的方式;3.宝宝有些负面情绪无法表达,所以表现为攻击行为;4.模仿。

网友小树1:专家'您好'我儿子已经三岁6个月啦'入园已经半年多了'刚入园时很喜欢去'可现在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问我还用去幼儿园吗'我会肯定的告诉他去'以前他总是回答"知道了妈妈"'可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早上都会哭着说"求求你妈妈别让我去了"而且会重复很多遍'在他平静的时候我也会了解他的想法'他告诉我老师批他了'或者小朋友打他了'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处理?

卢靖:你家宝宝的表现是很正常的,从你的描述来看,他的适应能力与其他小朋友相比还是比较好的。知道宝宝不愿意去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这种情况建议你和老师多做沟通,还是要以鼓励为主,批评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伤害到宝宝。另外,小朋友打架虽然是正常的情况,但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主持公道,否则宝宝就会感到委屈,日积月累,可能会造成社交方面的退缩行为。

网友江小鱼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儿子从小至今都不喜欢洗头,每次洗头几乎都会哭,吵着“起来、起来”,怎么引导好呢?

卢靖:不知道过去给宝宝洗头发的时候,是不是有过水进到眼睛或者耳朵里面的负面经历,这样会让宝宝对洗头发产生恐惧心理。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要有信心慢慢帮助宝宝改变,首先可以教宝宝在洗澡时候头充分后仰,然后在额头上垫一块干毛巾,这样用花洒冲洗的时候水就不会进眼睛了。一开始宝宝可能不会配合,可以通过看天花板上的东西等方式帮助宝宝转移注意力,一旦宝宝建立起洗头发不会不舒服的概念,并通过每次实践,增强这个信心,就会改善这种情况。

网友happyzgj:我儿子二岁9个月,前段时间有个小朋友老是打他,导致他现在做任何事都有退缩心理,以前购物都是抢着买单,现在不敢了,请问老师这种情况该如何教育,谢谢!

卢靖:这种情况,首先要改变宝宝总是被小朋友打的处境,如果那个打人的小朋友确实攻击性比较强,建议让你家宝宝远离他。其次,爸爸妈妈一定要为宝宝主持公道,不是说要向其他小朋友或者他的家长讨公道,小孩子打架也很正常。重要的是,一定要告诉宝宝,那个小朋友打人是不对的,不受欢迎的行为,宝宝不打人应该受到充分的鼓励。另外,宝宝退缩的社交行为,可以通过多和友好的成人、小朋友接触而改变。

网友judy-wang:请教卢老师一个问题,我儿子现在上小班,他比较喜欢摸小朋友,无论是头,手还是什么,就是喜欢,其他小朋友又不太懂,回家就说他打人了,然后告状的家长特多,导致老师也没办法,只能把我儿子放在身边,不让他坐在小朋友中间,这一点我如何处理啊。

卢靖:这种情况,要告诉宝宝虽然他的愿望是好的,比如和其他小朋友亲近,但这样的做法是不受欢迎的,我们可以换成其他方式,比如和小朋友说话等。同时告诉宝宝,以后要摸别的小朋友,要征得对方的同意,慢慢培养宝宝的好习惯。在纠正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批评宝宝,不要挫伤宝宝和小朋友交流的积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