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宝宝快乐洗脸?

好燃宝妈咪

每次给燃宝洗脸,必会发出杀猪般的嚎叫,哪怕前一秒钟再开心,后一秒钟也是会嚎叫。

也尝试过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开始接受毛巾放在脸上,但是一动就开始躲,时间稍长就号叫,这毛巾盖在脸上也不能把脸洗干净啊!现在只能是用手蘸水先湿他的脸,再用毛巾擦干,勉强洗个脸,但也免不了哭闹。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吗?

深有同感

妈咪爱宝贝:我家闻文每次洗脸都抢毛巾,有时她心情不好,会更抗拒洗脸。

家有双龙:我家两宝也一样。一般我会跟大的说“洗靓靓,等一下才有人夸你”,小的就强制式的,反正说了他也还听不懂。

小兜妈咪:小兜也是不爱洗脸,每次一看到我端水过来就开始号叫了!

睿睿老妈:这个我也头疼呢,我家睿睿洗脸每次都把脸往怀里钻躲着不露面。

秉轩妈咪:我家宝宝才4个多月,早上给他洗脸,他就左右摇头。每天给他洗澡他倒是很开心。

maggiegg2009:奇怪了,为什么小孩都这样。我家的也是不爱洗脸,特别不爱洗手。每次都抢毛巾,揉成一团扔到脸盆里。有时会擦一下嘴巴就扔到盆里。洗手的时候要抱在怀里抓着手,还要有人在旁边逗他,全家人都出动了才能勉强沾到手,然后毛巾擦一下。

各显神通

昊昊老妈:昊昊心情好的时候,自己动手,心情不好时,我给洗。我没什么技巧,就是跟他说脸脏了不好看,像个小花猫,小朋友不爱跟他玩。

唯爱馨:也试着拿毛巾让他自己洗,孩子会对此感兴趣。别跟孩子说洗脸,就说,宝贝,我们来玩水好么?充分发挥下自己的想象哈~~

huangyc_0758:首先要买一条纯棉的毛巾,每次帮宝宝轻轻地擦洗,别让宝宝感觉到有太大的摩擦力。重要一点是每次都必须用温水进行……

tqjh0809:我家硕宝1岁半了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每次洗脸我都鼓励孩子“咱们洗白白,然后抹香香”。每次一开始洗,硕宝嘴里就开始说“抹抹”看来小孩子也爱臭美呀,我给他抹香香的时候,人家也出一个小指头,自己往脸上抹,抹完他还跑到每个人面前,让别人闻他香不香。

小牛妈咪:我家小牛七个月,很喜欢洗脸洗手洗脚洗澡。可能是习惯了吧,到了晚上如果他洗完脸洗完手,小脚就会一直踢,好像知道要洗脚。以前也是会哭,然后我会一直跟他说话,小牛乖乖哦,要洗小脸了,再来洗小手,再来洗小脚……

874961130:我每次用手蘸水在她脸上有节奏地划一下,嘴里有节奏地说自己编的洗白白,配合表情,洗一下说一下,宝贝就咯咯笑一下,洗完了还仰着头等着洗脸。时间长了习惯了就不费劲了。

mylwheducati:我家宝宝三岁前一见我拿毛巾给他擦脸就开始尖叫,我每次都强迫着给他大概擦擦。但三岁后,我发现他喜欢自己做事,不让大人干预,于是我每天早晚督促他刷牙洗脸,让他自己做,他很愿意,洗得也更干净了。所以我觉得你可以试着让他自己洗,并且在他洗完后表扬他,平时讲故事或遇到其他小朋友,都可以给他讲讲卫生的道理,慢慢会改变的。

cjy375:我宝宝喜欢我给他洗脸,但不喜欢他爷爷奶奶给他洗,后来我发现还是方法的问题,洗脸时毛巾要温度正好,就像美容院的手法,用湿毛巾轻轻地在他脸上按压,他会觉得像是做游戏一样,洗完了还要伸着脖子仰着脸,哼哼着还让擦,有时还用小手抓着毛巾不放手,往自己小脸上放。

点妈论点

把洗脸变成游戏

点点妈妈的宝宝刚刚2岁半,也经历了“一洗脸就号叫”的让人恼火的过程。点妈的经验是:适宜的水温、柔软的毛巾都是让宝宝顺利洗脸的重要环节。同时点妈建议,通过游戏去掉孩子对洗脸的恐惧。

先找一个孩子喜欢的玩具,每天早上拿起玩具和孩子一起给玩具娃娃洗脸,洗的时候加上一些自编的顺口小儿歌。还要问娃娃:“呀,娃娃洗脸变得好漂亮!娃娃是不是很喜欢洗脸呀?”这时候孩子往往会自言自语地说出不喜欢洗脸的原因:毛巾太硬,水会进眼睛,看不见等,妈妈要注意并改正这些。

孩子不说也没有关系,继续和孩子一起玩洗脸游戏。慢慢可以延伸到家庭里,比如和爸爸一起洗脸,也会使过程有趣喔!让孩子看到,并热情邀请孩子一起参与,把洗脸变成有趣的游戏,孩子会爱上洗脸的。不过这个方法可能更适合全职妈妈,谁一大早有这份闲心陪着小毛头玩游戏啊?!

温言软语加耐心

其实宝宝不爱洗脸有很多种理由,比如第一次帮他洗时弄痛了,还有宝宝怕水,还有水温不好,这样宝宝都不爱洗,还有一点就是宝宝想玩的时候你叫他洗脸那也有点难,其实,要以宝宝的爱好来着手,比如女孩子爱干净点,爱漂亮点吧,就对宝宝说:洗洗很漂亮,大家都喜欢,去幼儿园老师也喜欢。各位妈妈不觉得宝宝在学校里都特别听老师的话吗?只要说老师喜欢女宝们肯定会喜吧。

男宝相对而言调皮点吧,也没有那么听话,不过都喜欢哄着的,一边哄着一边洗,让他觉得妈妈在,水没什么可怕的。快报记者吕珂

相关推荐

学游泳怎样让孩子快乐又安全?


暑期里,不少父母会让孩子学游泳。但究竟多大的孩子学游泳更合适,如何防范危险等问题,最好事先搞清楚,这样才能使孩子既快乐又安全。

1岁内:在水中玩耍

父母不妨带6个月到1岁的宝宝到儿童泳池内玩耍,可以一边唱歌一边做游戏,让宝宝感受乐趣,适应浮在水中的感受。

提示:在戏水的过程中,父母要时刻用胳膊护住孩子;不要让孩子钻到水面以下。给孩子穿上游泳时专门的尿布,以防在泳池内大小便。此外,还要做好应急准备,在周围放置救生圈、急救箱以及移动电话等。

2~3岁:可以学憋气

当孩子两三岁了,父母可以在泳池中教孩子一些游戏,从而让孩子学习如何挥臂、蹬腿,还可以教孩子如何在水中憋气,这样当他把头探入水下时就不容易被呛着。一些孩子不喜欢把脸浸湿,妈妈可以在洗澡时让他尝试着把头放在喷头下淋水,以便逐步习惯。

提示:虽然孩子大了,但是带孩子去泳池千万不可放松警惕。只要孩子一下水,就得时刻关注他的一举一动。

4~5岁:正规学游泳

这个年龄阶段,父母可以为孩子报名参加正式的游泳培训班。不过有可能平时喜欢玩水的孩子,到了正规学习时反而害怕下水了。这时父母绝对不要强迫他,而应等他做好准备后再下水。

提示:此时,父母或教练可以在安全距离内,时刻注意孩子的情况。要让孩子知道深水区和浅水区的标志;孩子除了要学习游泳技能外,还应该教会他相关的安全常识。

6岁以上:开始学泳技

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各种游泳姿势和技能,如潜入泳池的低部捡回玩具,或是如何跳入水中自行浮出水面,通过变换各种游泳姿势游得更远。

提示:不要以为孩子大了就放松监护,因为即使水性很好的人也有可能溺水。同时要告诉孩子,跳水时一定要有大人在场,而且要在较深的水池处进行。如果去海滨浴场游泳,父母更要警觉,因为这类开放的水面和游泳池的情况是不同的,即使孩子会游泳,也要十分小心地加以保护。

为父母解答4问

问:学游泳的难点?

答:首先要克服孩子对水的恐惧,以及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对教练的这个陌生人的恐惧。

问:要从蛙泳学起?

答:国内授课都是从蛙泳开始,但在美国,基本上是从自由泳开始的。因为自由泳的泳姿确实比较“自由”,父母就可以教孩子了。而蛙泳动作要求较高,更规范,需要专业老师。但蛙泳的好处在于一旦学会泳姿,就可以游得较远。而自由泳虽然易学,但要游好,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高。

问:要做哪些准备?

答:想让孩子学游泳,平时可以让他多亲近水,以消除他对水的恐惧。水和陆地的最大区别,一是呼吸方式,二是在水中没有支点。所以,父母平时可以在这两方面帮助孩子做些准备活动,如洗脸、洗澡的时候,像做游戏似的让孩子的头埋进水里。有机会的时候,带着孩子一起在齐他胸部的水里走走,让他适应水的浮力和阻力。

问:各种泳姿都学?

答:这取决于孩子的兴趣。突然会游泳的瞬间感觉会很奇妙,会提高孩子对这项运动的兴趣。但要不断纠正动作,学习新的技术,才会使孩子不感到枯燥,以充分享受游泳带给他的乐趣。

让宝宝快乐说晚安


曾读过台湾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快乐说晚安》的故事。

记得开头这样写道:又到了妈妈要小建穿厚夹克、戴手套去幼儿园的日子。小建从来都不喜欢冬天,因为寒冷的山风把他房间的窗户吹得“咔吧咔吧”地响,而且好像才放学,都还没玩到什么,天就黑了,一下子就得去睡觉了。小建最讨厌太阳下山之后,家里什么都变得好大、好暗,还有许多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怪影子会粘到窗户上来,到处都是听起来很可怕的怪声音。一想到吃完饭后,就得自己一个人去洗澡、睡觉,小建的心脏便会一直乱跳,那种随时随地害怕的感觉,让小建整个晚上都浑身不舒服。即使尿很急,能和爸爸在客厅,他就不想自己一个人到浴室上厕所;明明知道睡觉时间到了,若可以和妈妈一起看书,他就拖着不回自己的房间。他要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大人在一起,他就不太害怕了……爸爸妈妈叫他去睡觉时,小建就会想,人为什么不能一闭上眼睛就睡着呢?每天还没睡着前,他都会听到电影里吸血鬼刮玻璃的“吱吱”声;也担心床底下躲着一个人,等爸妈睡着后,把他偷偷绑走,然后来跟爸爸妈妈要钱,再把他杀掉,像电视新闻上常常说的那样……

孩子的世界中,总有着许多让他们感到害怕的东西。孩子对一些事物产生恐惧,是其成长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体验,它的内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如:出生5-9个月的孩子会对陌生人感到害怕;2岁以内的孩子很容易被巨大的声响吓住,2岁的孩子最害怕亲密相处的人离开他;3、4岁的孩子会特别害怕响声、黑暗和未知的东西,怕动物、怕孤独;5岁的孩子仍然怕黑,害怕在黑暗处受伤;6、7岁是一个充满想像的恐惧年龄。对想像中的“鬼怪”、死亡、强盗也会产生恐惧,害怕妖魔鬼怪、害怕找不到家、怕一个人睡觉时做恶梦;大多数的孩子在这个年龄都会害怕雷电、狂风和大火等自然界的现象。随着孩子知识的增长、对世界了解得越来越多,孩子们害怕的自然界的事物就会减少;到了8、9岁,孩子们可能会开始害怕自己考试的成绩不好而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总的说来,儿童恐惧的对象随其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而改变。

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与孩子知识欠缺、生活经验贫乏有关

夜幕降临,孩子们知识经验有限,既不知道黑暗中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也不知道身边亲人的去世意味着什么,于是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黑暗和死亡,由此产生了害怕与恐惧。

·孩子自身的某些经历会导致他们恐惧

如果孩子幼时受到过强烈的刺激,以后碰到类似的事物,甚至碰到的刺激比较轻微,也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应。如一个孩子曾被一只黑狗咬过,他下次看到黑狗时就会非常害怕,而且他还可能会由怕黑狗到怕所有的狗,继而怕所有的四足动物,这是心理泛化造成的。

·受他人恐惧情绪的感染

孩子在看到或听到别人处于恐惧状态的情况时,即使自身处境并无任何引起恐惧的因素也会坐立不安。如看到其他人见到蛇后的恐惧反应,孩子以后见到蛇也会大叫大喊。孩子在听了鬼怪故事,看了带有恐怖色彩的影视片和图书时,由于无知及大人的消极暗示,其内心也会产生恐惧感。

·恐惧心理的形成与父母的教育不当有关

例如:孩子玩兴正浓,不肯睡觉。父母为了让孩子赶快入睡,吓唬孩子:“赶快睡吧!再不睡,妖怪就要来抓不睡觉的孩子了。”

·当熟悉的环境发生变化时

孩子对自己熟悉的情境会有一定的应对方法,但当他去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本已掌握的对付方法就会“失效”,使儿童感到焦虑和不安,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正确对待孩子的恐惧心理

恐惧、害怕是人类为了躲避伤害而表现出的自我防御反应,它不是一种可怕的不良行为习惯,相反有其积极的一面。因此,当孩子表现出胆小畏惧时,父母不用过于担心。许多时候,随着年龄增长,恐惧会逐渐消失,并不影响孩子的生活、行为与社会活动。但如果孩子的恐惧心理过度强烈,以致影响到他正常的发展,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干预了。

建立和谐安全的家庭心理气氛

建立和谐、安全的家庭心理气氛对克服孩子恐惧心理非常重要。孩子恐惧心理来自他们对外界的一种不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到安全,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让他们明白有爸爸妈妈在什么都不用害怕,就会减轻孩子害怕的情绪。

对孩子的恐惧恰当地做出反应

对孩子的恐惧既不能满不在乎,也不能大惊小怪。当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切勿责备、嘲笑或愚弄孩子。如果用指责、批评、生气来对待孩子的胆小,只能让孩子的焦虑情绪恶化。如孩子开始惧怕黑夜,骂孩子是胆小鬼,吓唬他不许哭,绝不是好办法。当孩子听到雷声感到害怕时也不能说:“雷声有啥害怕?别像个小孩子一样长不大。”越是这样,孩子就越惊恐不安。当然也不能孩子一害怕,父母也跟着害怕,这时父母的心态要自然平和,可以和孩子说,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像你一样害怕这些,长大了才不怕的。

多与孩子沟通,讲明事情真相

经常给孩子讲些常识是帮助他克服恐惧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孩子惧怕某事物,常常是因为无知。一旦明白真相,其恐惧心理便会自然消除。如孩子恐惧雷电,教师、父母可向孩子说明雷电产生的简单道理,让孩子明白雷声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从而消除他对雷电的恐惧。除了用语言给孩子讲道理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去实际观察。如对一个害怕黑暗的孩子,你可以让孩子听听风吹树叶发出的响声,告诉他白天、晚上树叶发出的响声是一样的,孩子亲自看到、听到,也就不会有奇怪的想法了。

用行为法改变孩子的恐惧心理

要经常、及时地赞赏孩子好的表现。当孩子去接近曾经害怕的小兔子时,大人要及时鼓励孩子的勇敢。孩子敢独自睡觉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在孩子害怕时也可用转移注意法,即当儿童看到、听到惧怕的事物时,用玩具或语言来分散他的注意力,使其注意力从惧怕对象上转移,忘掉恐惧。孩子已经对某一事物比较害怕时,也可以使用系统脱敏法——当孩子惧怕无须恐惧的事物时,成人可诱导他接近所怕事物,久而久之,他便会见怪不怪。

用榜样示范法改变孩子的恐惧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绝不能用魔鬼、妖怪、毒蛇、老虎等恐吓类的话语刺激孩子;另一方面,要以坚毅勇敢的行为影响孩子,还可以多树立一些身边的榜样,如当身边有孩子表现出勇敢、坚强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当然也可以借助影片、故事、图书,对孩子进行各种示范,从而克服孩子的恐惧心理,培养其勇敢、乐观的个性。

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要让孩子了解并做好准备

在受到重大压力和面临巨大变化时,如父母离婚,孩子的恐惧心理往往会达到顶点,此时,一定要给孩子以恰当的帮助。父母应该提前让孩子了解变化,并让孩子认识到,环境的变化不能改变他们对孩子的爱,他依然是安全的,不用害怕。

在前面提到的故事中,小建最终成功扫“黑”。故事里的爸爸妈妈通过不断语言说服、让小建实际观察等多种方法,使小建明白了:

1、我在自己的房间里最安全,爸妈就睡在隔壁,只要我一喊,他们就会听见;

2、每个人都需要睡觉,这样隔天才能有力气玩;

3、晚上是因为照不到太阳,屋里的东西和白天都一样;

4、“嘎嘎”是竹子被风吹的声音,“唧唧”是虫在叫;

5、窗帘上动来动去的是鸡蛋花的影子;

6、地上黑黑的是我忘了收的机器战警;

7、祖父最疼我,他虽然过世了,但他还是一样爱我。

小建在父母的帮助下终于能“快乐说晚安”了,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说晚安”。

妙招让“叛逆”宝宝快乐转型


1岁以前,果果一直温顺、乖巧。可一到3岁,他好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别叛逆、易怒,动辄大哭大闹,令人头疼不已。对于儿子的坏脾气,最开始采取的办法跟大多数妈妈差不多:喝斥、体罚,甚至“关禁闭”。可是果果的坏脾气竟越来越大。

我翻阅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籍,了解到果果正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在此期间,他的自我意识开始慢慢形成,一方面急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一方面尚没有足够的自制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专家建议,在此期间别一味压制宝宝,要试着从宝宝的角度来看问题,耐心帮助他平稳渡过这一时期。这样每个“叛逆宝宝”都会变成“快乐宝宝”,而“烦恼爸妈”自然也就成了“开心爸妈”!

理解宝宝的感受

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宝宝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宝宝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一天我们带果果去游乐场玩,按计划玩两个小时,可到了要走的时候果果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开。他爸一拉他的手他就往地上蹲,还一边大哭一边挣扎。当着那么多人,我觉得特别尴尬。要在过去我早就“动武”了,可那天我竭力让自己冷静,弯腰抱住果果,柔声说:“游乐场这么好玩,我们果果难得来一次。当然不舍得离开,是不是?”大概是没想到我会帮着他说话,果果一愣,哭声小了下来。我抚摸着果果的小脑袋,又说:“可是你看天快黑了,爸爸妈妈也很累了,下次我们再来,好不好?”果果想了想,居然真的从地上站起来,抽抽嗒嗒地跟着我们走了。

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

理解不等于不立规矩,不过在给宝宝立规矩的时候,对于那些他始终很抗拒的规定,我不再不由分说地“强制执行”,而是找出宝宝产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办法解决。

果果从前习惯开灯睡觉,人们都说儿童在灯光下入睡容易导致近视,我就要求果果关灯睡觉,谁知他很不适应,时不时地为此哭闹。经过观察我发现,果果一般都是在白天受了惊吓或看了电视里的恐怖镜头后,晚上才要求开灯睡觉。想想宝宝在受了刺激的情况下一个人睡在黑暗的房间里确实害怕,我就在果果的卧室里装了一盏小夜灯,允许他偶尔开着小夜灯睡觉。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宝宝的情绪也比较平稳。

给情绪找个宣泄口

教育专家认为,很多时候,宝宝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许的事情,是为了宣泄不良情绪或不安感。鉴于此,果果再发脾气的时候我不再责骂或体罚他。

我在书房的一角铺上彩色线毯,放上五颜六色的靠枕,又摆了几种儿子最喜欢的玩具和图书。只要他闹情绪了,我就让他到那个角落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实践证明,这个方法行之有效,果果每次从书房出来,情绪都会恢复平静。

寻找宝宝的良好表现

表扬能间接地让宝宝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现,及时地提出表扬。

有次去奶奶家,果果从来不睡午觉,奶奶一逼,他的牛脾气上来了,“哗啦”一声就把桌上的一桶积木扫到了地上。

恰在这时,果果的小表妹妞妞来了,果果对妞妞关爱有加,又是拿吃的又是倒饮料,我便趁机表扬果果“懂事”。如此一来,果果反而不好意思了,不但把地上的积木收拾干净了,还主动跑去向奶奶认了错。

给宝宝一定的自主权

既然宝宝处于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规定,而是有条件地让果果享受民主权利。

针对果果挑食的毛病,我特意拟定了好几套荤素搭配的食谱,先请果果“拍板”,再做给他吃;带果果出去游玩时,他想穿那双不透气的新鞋,我就给他讲道理,再拿出几双舒适透气的鞋让他挑选。这样,我的目的达到了,果果也觉得自己的意愿得到了尊重,皆大欢喜。

不处处约束

宝宝就是宝宝,不能用你的标准来处处约束他,对他的行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果果每次有了得意的画作,都会开心地贴在墙上,弄得墙上花花绿绿的。他爸说难看,不准他贴。我认为这是宝宝的骄傲与心血,就劝老公让儿子尽情地贴。再比如,过去带儿子去饭店吃饭时,我总是要求他坐在那儿规规矩矩的,现在只要不影响别人,我会允许他在餐桌周围尽情活动,以满足他好动的天性。我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少了,他的“牛脾气”自然也就师出无名了。

奥尔夫音乐让宝宝更快乐


那一路烂漫的山花,叮咚的泉水,啾啾的鸟鸣……

音乐,就该是快乐的

多年前一些家长在倪老师的课上带孩子玩过音乐游戏以后会问:倪老师,干吗花这么多时间玩呢?什么时候才开始正式上音乐课呀?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音乐”是一座山,早早地,他们开始拽着孩子的手开始往上爬(学琴,学五线谱……),一路的美景“不许看!”“没时间看!”,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山顶”,只有到了山顶,才是音乐。那一路烂漫的山花,叮咚的泉水,啾啾的鸟鸣都被忽略。然后,我们就看到很多孩子在这个爬山的过程中累了,乏了,家长们也倦了。于是,他们就停下了脚步。而“音乐”那座山还在那里,遥不可及。

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开始把音乐看作是一个花园。宝宝还未出生,妈妈就会倘徉其中,让我们的宝宝在安适、愉悦的母体中孕育成长。宝宝出生后,爸爸妈妈会抱着他们在音乐花园中闻一闻音乐的“花香”,看一看“多彩”的音乐,摸一摸,尝一尝音乐的“肌理”和“味道”。他们开始了解音乐的“乐”也是快乐的意思,他们要让孩子在音乐中快乐地成长。

一切都该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而生——孩子爱动,他们不满足于安静地坐着听一段陌生的音乐,他们会编自己的歌;会自然地舞动,尝试着用自己的身体去把听到音乐时的感觉表达出来;能在家长或老师的巧妙引导下用奥尔夫乐器(奥尔夫研制的系列打击乐器,分有音高和无音高两大类,均无需反复的技巧训练即能演奏)来尝试演奏,来营造他们想象中的那个童话世界;能用简单的宣叙调来唱说他们集体创作的故事……想一想,哪一个年轻的妈妈未曾在童年时裹着床单毛巾在床上,桌子下演过丫鬟和小姐之类的故事呢……这就是孩子,他们需要这样的一个音乐世界!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

1、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属于精英的教育,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

2、让孩子们摆脱了琴凳琴弦的束缚,也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没有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使学习音乐不再那么“BORING”

3、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

4、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

一起享受音乐的快乐

在奥尔夫音乐班,你和宝宝可以学到的东西很多很多——

当你抱着宝宝在音乐中旋转起舞,宝宝眼前的世界飞快地变化着——他一会儿看见这个宝宝的脸,一会儿看见那个妈妈的脸,这是多么新鲜而兴奋的事情啊!

一个小鼓,可以发出几种声音呢?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想像力,大胆地去尝试,让同一样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和节奏——音乐,不就是这样来的吗?

大家手拉手围成圈,边跳边唱,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用身体去感受各种音乐风格所带来的韵律;同时你可以模仿一种动物的姿态,配合它的拍子起舞;

孩子们可以拍手、跺脚、把玩乐器,甚至拍屁股,用各种能想到的方式来表现节奏,这样不断的创新使节奏练习不再枯燥;

……

世界太大了,真正能够上专业的奥尔夫音乐课的孩子只可能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孩子。然而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的滋养,希望能有更多的爸爸妈妈来主动学习了解这样的一种教育思想。别忘了——你,才是他第一位最重要的老师。

奥尔夫音乐强调原本性与参与性,所以家长完全可以在生活中充当孩子的“音乐老师”,信手拈来地让他(她)感受音乐的魅力。

1岁左右的宝宝,你可以把他放在大腿上,面对面,手拉手,配合歌曲内容与节奏弹动你的双膝或让宝宝随节奏左右晃动,并在结尾或童谣的高潮处,把宝宝高高举起,或让他轻轻倒下。

例:童谣:RIDEALITTLEPONY

ridealittlepony(在你的膝上有节奏地颠宝宝)

downtotown.(继续颠宝宝)

Whoops!Littlepony(将宝宝的胳膊往外甩)

don’tfalldown.(将宝宝轻轻往后仰)

当然,动作也可由你自己创编,只是注意不要频繁地更换动作。越小的宝宝越需要反复,你会看到在若干次这样的游戏后,他会在那个特定的时刻作好姿态来准备你的下一个动作。宝宝喜欢这样的与爸爸妈妈共同分享的活动,他们会觉得很好玩,乐意一再地反复。借着这样的活动,宝宝用他们的全身体验到了一种稳定的拍率感,同时也能强化内耳感应身体位置、动作、平衡与速度的功能。

2岁左右的宝宝开始进入语言敏感期。通过他们喜爱的儿歌、童谣进入稳定拍率感与节奏组合的练习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学习方法。在教儿歌的时候,用一定的韵律节奏来反复念诵,并用手边任何可以敲击的物品来配合伴奏,还可以启发他用动作来表现(不要评估好坏或限制他们的想象,如:不能在地上爬;不要跳得太重……只要保证安全,anyideaisOK)

3岁左右的宝宝开始有了更广阔的活动天地。都市中的宝宝们有着无穷无尽的视觉、听觉的刺激。他可能无时无刻不在听。但倾听却是一种全神贯注于声音来源的姿态。今天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孔不入,使得我们忘记了专心聆听的习惯对于我们宝宝在将来的学习、人际关系的处理、社会性交往都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的。

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注意小鸟的歌声,小溪与岩石的嬉戏,小羊与老牛的对话,把它们录下来,回家后让他倾听,辨别这些声音的区别,开始可以是比较明显的对比,慢慢过渡到细微的差别(如:母鸡与公鸡打鸣的区别)。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对敏锐的耳朵才能体会音乐的精妙,这种能力可一定需要从小培养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