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到时间了,孩子还不想离开小朋友的家;让他收拾玩具,他像没听见一样;尽管你一再要求他别那么干,宝宝还是把他的玩具卡车扔得到处都是。宝宝为什么会这么不听话呢?

你的孩子已经不像3岁以前那么依赖你了,他现在的个性更强、对自己更有把握,甚至还会有些叛逆。美国发育心理学家苏珊娜?阿尔斯?德纳姆指出:不听话是这个年龄段孩子坚持自我的方式。

孩子不听话时,你该怎么办?

理解他。当你叫孩子回家吃午饭时,他大叫:“现在不吃!”接下来,如果你硬把他拉回家,他会哭闹不止,所以这个时候你不妨尽量站在他的角度考虑。抱抱他,告诉宝宝你知道他不愿意离开小伙伴,可是饭已经做好了。

关键是要让他明白问题不是你带来的,实际上你和他是站在一边的。千万别发火,哪怕旁边有人指指点点。你要和颜悦色立场坚定地让宝宝在必须回家的时候回家。

给他制定规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甚至想要一些规则,所以要明确你的规定,但要保证孩子知道这些规定是什么。清楚地告诉他:“我们不能打人。如果你生气了,要告诉明明,你想把玩具要回来。”或者“别忘了,在停车场一定要拉着妈妈的手。”

如果你的孩子服从这些规则时有问题(每个孩子都如此),那就再想办法。比如,如果他因为感觉自己受到冷落而打了妹妹,那么就让他帮忙给妹妹喂饭或洗澡,然后为他安排一个可以和你单独在一起的特别时段。如果他因为怕黑而从床上溜下来,那就在他的床头柜上放一把手电筒好了。

鼓励他的好行为。不要只在孩子做错什么的时候才注意到他,要尽量在他行为恰当的时候给予他关注。简单地说一句“谢谢你把自己的外衣挂好了!”或者“你能和妹妹分享,真是太好了!”,就能逐渐鼓励孩子做更多同样的事情。

另外,虽然在孩子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时,你可能非常想骂他一顿,但还是要控制住自己。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心里已经很害怕了,再让他的情绪受到更大的影响,并不能让他做得更好。事实上,骂他一顿可能只会让他以后的行为变得更糟糕。

你还要注意,管教孩子并不是说要控制他,而是要教他控制自己。惩罚也许会让他变乖,可那只是因为他害怕受罚。最好是让孩子因为自己愿意才表现好,那会让他整天都更快乐或感觉更好。

积极地运用暂停隔离的技巧。如果你的孩子因为不能如愿马上要发脾气时,要帮他冷静下来。但不要拿暂停隔离来惩罚他(“到你自己房间待着去!”),不妨带他到客厅舒服的沙发上,或者把孩子带到他自己房间里一个他喜欢的角落。

也许你的孩子甚至愿意自己指定一处“平静的港湾”,再配上大枕头、柔软的毯子和几本喜欢的书。如果他不愿意去,你不妨提出来和他一起去,并给他讲个故事。

如果他还是不愿意去,那你就自己去,只是为了冷静一下。这你不仅是为了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而且你也能得到一些时间休息一会儿。等你们两人都感觉好点后,就该和他谈谈怎么做才合适了。

给他权利。为你的孩子提供机会,让他自己做选择,这样能让他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行使他新得到的自主权。比如,让他在你拿出来的两条裤子中选一条,而不是要求他穿你选的那一条。问问他晚饭是喜欢吃茄子还是豆角?睡觉前愿意听两个故事中的哪一个等等。

还有一种有助于让孩子觉得更有控制权的方法,是告诉宝宝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别说:“不行!不能在屋里拍球!”,要说:“我们出去到外面练习拍球吧!”如果他想在饭前吃个冰激凌,不妨让他在奶酪片或苹果中选择一样。

放他一马。如果你的“时尚”宝宝想穿绿色迷彩上衣和桔色条纹短裤,你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如果他午饭想吃华夫饼,早饭想吃花生酱,也没什么害处吧?有些时候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会更轻松,比如当他在回家路上跑到一个小泥坑里扑腾,或者把他的玩偶塞到了床底下,而不是摆到该放的架子上时,不妨稍稍纵容他一下。

转移他的注意力。你要注意避免那些可能引起孩子反抗情绪的场合。比如带孩子到户外公园去见朋友,而不是在正襟危坐的饭店。别让孩子陪你去买衣服,他在你不停试装的时候是不会安安静静的。

如果你发现自己陷入了被动,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和他发生正面冲突。比如你们在步行街发现了一家让孩子着迷的玩具店,你要马上带他转到另一个方向,或是转移他的注意力(“哇!小凯,快看那个喷泉!你想不想过去玩一会儿?”)。

尊重他的年龄和发育阶段。当你让孩子铺床或扫地的时候,你要确保他知道该怎么做。首先要花点时间教他做新的工作,并和他一起做,直到他真正学会了。有时候,孩子表面上看来是不听话,但实际上是因为你让他做的事太难。

最后,要尊重孩子自己的这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尤其是他的时间观念(或者没有时间观念)。与其指望他马上离开幼儿园跟你回家,不如给他几分钟的时间,帮助他从容过渡。(譬如“小凯,再过5分钟我们就要回家了,现在赶快和小朋友把游戏玩完吧。”)

虽然没有什么方法能保证孩子毫无怨言地离开小伙伴,事实上,他很有可能会一路上埋怨,不过,只要你耐心坚持,小家伙最终会认识到不听话并不能使他达成所愿。

相关知识

儿童早教:耐心听孩子“唱反调”


在教师与同学们眼中,王玎是舞蹈队的台柱子,是机构方案策划尺寸主题活动的“智慧果”。“实际上也没有大伙说的很好,内心深处我不但一些执着,还一些判逆”。怎么听孩子“唱反调”?

玎说她较为喜爱跟男孩子玩,尤其是一起踢球,也更是从这体会来到什么叫分工协作,并把这一体会运用到解决班集体事务管理中。怎么听孩子“唱反调”?

例如机构一次庆祝会,之前她常以写串词、布局主会场、排综艺节目等忙得愁眉不展,如今她就全力以赴做方案策划,随后将不一样每日任务分配给不一样的同学们,既缓解了自身的工作压力,也让别的同学获得了主要表现的机遇,激发了大伙儿的主动性和荣誉感。

我不会算作个很聪明的孩子,我只会可选择性地征求大人的建议,就算当众违反父母的意向。

有一次我与3位同学们承诺到中山公园半天游,姥姥了解后万般劝说,归还这些同学们家中通电话,尝试根据游历他们的父母一起阻拦大家。可是我则坚持不懈依计划做事,姥姥与另一位同学的妈妈“隐藏”添加。即然教材上觉得这一年龄层的学员能够 开展这类试着,大人就应当坚信孩子的互帮互助工作能力,放开手一试。

再者,针对同一个难题,在我们与大人产生分歧时,大人常常果断地表态发言“你错了”、“你那样不对”。事实上,大人也是有分辨出错的情况下,因此希望大人不必太刚愎自用,有时候也该用心听大家把话讲完。

◆父母技巧

小技巧一:学会赏识孩子的辩驳

我较为喜爱听闺女辩驳我,要是她驳得言之有理。一些老人很抵触孩子犟嘴,孩子犟嘴是想表述他的见解,并不一定不是重视。怎么听孩子“唱反调”?早教好吗

小技巧二:不善黑恶势力

我家是个大家族,大家和大家的父母都当做着教育孩子的关键人物角色,但大伙儿决不当做孩子的黑恶势力。此外,以便防止因分别文化教育见解、方法的不一样给孩子导致是是非非搞混,我们在正确引导上面维持步调一致。

小技巧三:随时随地给孩子好危害

文化教育孩子不可以只滞留在孩子犯错误时和学习上,也不必老推托“太忙”,没空教孩子。实际上文化教育便是一种危害,父母有责任根据自身的言谈举止,随时给孩子好的危害。

◆权威专家评价

玎确实是一个较为有个性、有观念的孩子,更非常值得一说的是,大家从她的成长历程中,看到了不一样时期家庭教育方法的撞击与磨合期。

怎么听孩子“唱反调”?最先非常值得毫无疑问的是王父亲在闺女教育过程中的有张有弛,可以细心听闺女“犟嘴”,它是很不易的。我们可以从他的身上见到一种旧思想的变化:孩子再小,也是一个单独的人,有其独立的人格与观念,重视孩子才可以获得孩子的重视。另外,从“决不当做孩子的黑恶势力”这一点上,又最能体现其原则问题上的坚持不懈。

当孩子和你“唱反调”时怎么办?


对于孩子的反抗行为,父母要适当加以抵制,同时也要给予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表达的机会,使孩子的独立性得到健康发展。

当孩子爱和你“唱反调”时怎么办?

桐桐今年5岁多了,以前大人怎么说,他怎么做,可最近几个月发现孩子变得喜欢跟你拧着干了,不管对错,你说东他一定往西。一次带他出门前,让他穿准备好的衣服,他说不要穿要自己选,然后把衣柜里的衣服翻得一地都是,爸爸忍不住语气严厉了些,他一下哇哇大哭,闹得一整天大家都心情不好,期待的周末出游也泡汤了。除了穿衣,平时吃饭、睡觉等类似这样的事还不少,简直快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小孩了,这可怎么办?

孩子在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为了寻求或保护逐渐形成的、比较脆弱的“自我”,为了抵抗和排除在他们看来是对抗自己的外在力量,往往会出现一些无理的反抗。大人说什么,孩子偏不干。这种心理也叫做“逆反心理”。

对于孩子的反抗行为,父母要适当加以抵制,同时也要给予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表达的机会,使孩子的独立性得到健康发展。遇到桐桐这种情况时,爸爸妈妈可放下家长“权威”的架子,可以先夸夸孩子“崽崽真有眼光,选的衣服比我们刚才准备的衣服好看多了。”然后心疼地说“地上还有好多漂亮衣服都弄脏了呢!”,邀孩子一起收拾好地上的衣服出去秀一秀。还有以下几种方法都可以缓解叛逆期的亲子冲突:

1、多项选择法

在亲子间发生对抗冲突的时候,你不必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或急于将自己的意见坚决执行。我们可以试试这样的方式:“宝宝,如果你现在还不想睡觉,可以选择再听一个故事或者玩十分钟,你选择哪一个?”这种多项选择法在与宝宝打交道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即使两个方案都不是他原来想要的,但是他喜欢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感觉,所以执行起来十分利落。

2、约法三章法

宝宝生来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时间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则一个外在的规则会被宝宝视作异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参与了制定,他便会觉得这些规则很神圣,会努力遵守。

3、角色扮演法

轻松的亲子游戏能让宝宝明白应该做什么。你可以装成一个做事拖沓又极不听话的孩子,让宝宝扮演妈妈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来对待你的。通过角色扮演,亲子之间的对抗自会消弥不少哦!

早教知:学龄前孩子为什么会有叛逆的心理


常常听见一些家长埋怨:“如今的孩子,日常生活标准越变越好,但是性子愈来愈犟,一直不懂事,跟你唱反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这实际上便是孩子造成了青春期叛逆。说白了青春期叛逆,就是指在特殊条件下,人造成的与外部规定或心愿反过来的反向心理活动描写。学龄前孩子为什么会有叛逆的心理?

学龄前儿童孩子,因为自我认同的发展趋势,能动性的提高,对成年人的规定和分配不容易一味听从,喜爱“闹单独”。家长假如不了解孩子的这类心理特征,一味斥责、责骂,就会使她们造成二种不良影响:或做事畏首畏尾,胆怯怯弱;或者固执骄纵,狂妄自大。造成青春期叛逆的缘故,大概有下列好多个层面:学龄前孩子为什么会有叛逆的心理?

一、期待脱离实际

如今的家长大多数望子成才、望女成凤急切,她们通常忽略了孩子本身的素养和能力,不考虑到她们的兴趣爱好、喜好,逼迫孩子接纳自身费尽心思设计方案好的宏伟蓝图,硬要她们去做一时还无法保证的事儿,其結果只有是得不偿失,乃至一事无成,这类揠苗助长的作法非常容易造成孩子的对立面心态。

恰当的作法应该是,家长明确提出的规定,应该比孩子的具体能力略高一点,让她们“跳一跳能摘到树枝的果实,”使她们经过不懈奋斗,都能顺利完成每日任务,享有到成功的喜悦。那样,孩子就会持续提高信心和满足感。

二、过度严格,损害孩子自尊

如今,一些家长還是脑子里的“不打不成材”的意识。觉得“严”便是惩罚,非常少考虑到孩子的自尊,随便在别人眼前揭孩子的缺点,乃至讥讽、讥讽,有时候也要对孩子开战。恰当的作法是,了解孩子,重视孩子,把她们当做一个刚开始有单独观念的小伙伴们,急事商议着来办,公平以诚相待,谆谆教导,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干万不能趾高气扬,以势压服。学龄前孩子为什么会有叛逆的心理?

三、压抑感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的探寻心理状态非常强,全球对她们而言填满神密和惊讶,大人习以为常,不以为意的事情,她们都要问问、玩下、摸下,有时候就在所难免惹祸。假如家长不了解她们的求知欲,觉得它是胡搅蛮缠,好坏不分地训斥、责骂孩子,就很当然会造成她们的不良情绪。聪明的家长应当那样告知孩子:你要了解的事儿,大家也很想要知道,你假如告知父母,大家会想办法帮你解决问题的。那样,既考虑了孩子的求知欲,又使她们明白了许多大道理。

四、不断絮叨,造成厌倦

学龄前孩子为什么会有叛逆的心理?一些家长在文化教育孩子时,惟恐她们不听,就反复、叨唠难休。假如孩子长期性处在这类“马拉松比赛”式的批评自然环境中,就会造成心理问题。即便明知道家长说得有理,她们也不肯听。因此,我们在文化教育孩子时,务必要言不烦,而且重视她们,交给她们心态转换和思索的空间,孩子拥有观念提前准备,就相对性容易认可大人的建议。

揭秘学龄前男孩为何喜欢战斗游戏


“你为什么打麦克呀?”我到幼儿园小班去接我那四岁的孩子维力的时候,发现他正在和一个新到这个班级的男孩扭在一块打架,“因为他是个新孩子”维力回答“他拿了你的东西还是先动手打了你?”我问。“没有”维力说,一边耸耸肩“他是个新孩子,我只是不喜欢而已。”

维力看着脚,穿着囚犯号衣的形象在我的脑中浮现,同时,关于7-8岁野蛮小孩的最新报道也来到我的心头,令我不安的是,维力近来对小朋友故事的兴趣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打打杀杀的书籍,他会随地取材,把汤匙或无绳电话信手招来当武器,去杀死他想象中的坏人,虽然我的丈夫与我自己的父亲都一再安慰我这一切对于一个学龄前的儿童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维力的行为还是让我不安,我想要找到阻止他打人的办法。

事实是,当孩子从学步者向学龄前儿童过渡时,他们的攻击性常常会加强,因为这种攻击性是他们想要控制事物的表达,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芒研究生院的发展心理学教授克莱.考普博士这?部,“特别是男孩,他们对能够使他们感到孔武有力的游戏和玩具特别着迷”,而且,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前清楚,对事物的归属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就更容易与人冲突,不管是一个玩具的归属问题还是一个新近加入班级的孩子,都可能引发冲突。

“这个年龄段的攻击性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宾州州立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研究教授杰.贝尔斯基博士说,当孩子扮演强有力的别动队员的角色时,他们一般都不会伤害他人。身体不触及对方那样地假扮打仗是一种释放情感的方式,阻止这种玩耍没有好处,很可能也是无法做到的,但是,一旦“肉搏”真的发生了,你应该立即把孩子们分开。

3-4岁的孩子之所以互相扭打,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他们还未能控制他们的冲动,考普博士的研究发现,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最难做到的就是控制他们的愤怒,他们可能知道应该“动口不动手”但是在他们特别烦躁的时候他们就做不到这一点了,而且,学龄前儿童刚刚开始发展移性的感觉,所以他们不会自动地想到脚一个玩伴会伤害他。

学龄前的儿童开始懂的,话语象武器一样,也可以伤人,麦蒙奈德医疗中心行为儿科主任莉莎.阿尔舒勒说“这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说“你真笨”和“我不做你的朋友了”这类的话”,一般而言,女孩的攻击性是通过话语来释放的,我的女儿伊利莎白就常常责骂她的洋娃娃并惩罚她们。

另一方面,男孩的幻想常常集中于好人打坏人,而母亲总是忧心冲冲地想制止这些超级英雄,“我担心他们会把暴力看作乐趣”,爱达荷州的劳拉.哈姆在提起她三岁的双胞胎时这样说。

防止这种打仗行为成瘾的一个办法是把看电视的时间限制在一至二个小时之内并且只看有质量的节目,全美儿科协会就是这样推荐的,事实上,除了电视节目之外,很多小孩子的节目也包含了暴力,研究显示,经常观看这些节目会造成攻击性的增加。

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很少提示严重的情感失控问题,但是,如果你的孩子经常伤害其他孩子,伤害小动物,或者不能在几分钟内平静下来,那就有必要去看儿科医生了,对于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来说,偶尔出现的攻击性只表示了,他们想要变的孔武有力,富有能力,并且能控制他们周围的世界,下列是一些帮助学龄前儿童学会合适行为举止的建议;

1.把幻想中的打仗与暴力区分开来,如果你的小佐罗不只是挥,并且解释给他听,告诉他玩具是用来演习的,而不是用来伤害他人的,如果其他小孩打他,鼓励他把情绪告诉一个成人,而不是还手。

2.强调威情与行动的差别,告诉孩子感到愤怒是可以的,但不能伤害他人或者乱扔玩具,如果攻击性以嘲笑的形式出现,告诉孩子话语也会伤人感情。

3.预料失控的局面,告诉你的孩子要控制他们的冲动,摔跤可能不会造成大问题,但是如果你的经验告诉你摔跤也能会升级到扭打,那么就要把孩子们分开,并且问他们“为什么我阻止你们呢?”如果他们不知道,告诉他们这是因为他们过于投入,有人会因此受到伤害。

4.在你的孩子平静下来后和他讨论问题,如果孩子们扭打起来,把他们分开,但是得等到你有机会单独和你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讨论打架问题,你可以问他“如果你和尼克都想玩同一件玩具,你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帮助他想到妥协与轮流的可能。

通过合适的诱导,大多数学龄前儿童能懂的,用暴力去制服别人是不能接受的告诉,维力就很快地放弃了与麦克打架的习惯,今天,他们两个成了好朋友,一对在一起向想象中的坏人作战,而不是互相开战的活泼小家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