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既是孩子生活中的好“伴侣”,也是开启儿童智慧之门的“钥匙”。因为,儿童主要是通过看、摸、玩来认识事物,增加对感觉器官的刺激,促进感官活动的。而玩玩具使孩子动手又动脑;玩玩具的摆弄、操作,还可满足孩子活动的需要,加强肌肉的锻炼;玩玩具时语言的表述,又能锻炼孩子的语言功能,从而全面开发儿童的智力。

为孩子选择玩具也是门大学问,选得恰当能起到让孩子快乐和益智的作用。那么,孩子的玩具如何选?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根据孩子的年龄挑选玩具:

1、1-2个月时,父母可选择色彩鲜艳、会动、有悦耳声响玩具,挂在童床或者墙上,如音乐风车等,供婴儿看、听、甚至抓取;

2、3~4个月大的婴儿可以玩有柄的拨浪鼓,手可以抓住它,摇动时又能发出声音;

3、1岁左右的儿童大多已开始学走路了,此时可选择带有轮盘的推车、学步车及拖拉玩具等;

4、3岁左右的儿童则可选择一些拼版、串珠子的玩具以培养孩子的图形概念,锻炼孩子的眼手协调;

5、4岁以后的孩子可选择玩具范围更大了,如小自行车、遥控或声控的玩具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父母为孩子选择了超越他年龄的玩具,孩子就无从玩起;而选择了太简单的玩具,孩子索然无趣,因此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玩具,

二、有了玩具,但该怎么玩?

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其实也大有讲究。就拿积木来说,小年龄的孩子一开始喜欢自己玩,但这时他只会把积木一块块排成长队,而不会“往高处”发展;如果父母把积木叠起来,他会显得很不开心,并把积木推倒重新来。遇到这种情况父母还是先让他自己玩为好,等他第一次觉得往上叠也是种可行的方法后,父母就能顺势引起他了,比如教他一块一块往上叠高,还要教他如何让积木“站”得稳稳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还可以逐渐教他照着图案搭桥,接龙等;对于大年龄的孩子,则可根据积木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圆柱形等来构建物体,它对孩子形成抽象思维和数学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积木的作用不仅仅是“搭建”,父母还可以教孩子认识积木上的图案,如小动物、花、草、树木、水果等,而且还教他们认识一些小常识,如草是什么颜色?哪些动物是吃草的,哪些动物是食肉的?等孩子全部掌握后,还可以引导孩子自己编故事,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玩具并不象一些父母认为的,买来的就好、越贵的越好。相反一些自制的玩具不仅经济,还能起到培养孩子想象力和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作用。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把豆腐盒制作成车厢、利用饮料瓶制作成娃娃和望远镜等。共同制作玩具,除了能开发孩子的智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父母还可以选择一些能起到锻炼孩子身体、培养孩子灵敏性、集中注意力的玩具,价廉物美的小皮球正是最佳的选择,通过拍球、抛球、接球正好能起到上述作用。

zj09.com编辑推荐

小小观察家


宝宝在8个月大时开始表现出对细小东西极其浓厚的兴趣,在这个阶段,开始注意各种事物的相似之处和差别,比如:小蚂蚁、地上的绿豆、身上的小线头等等,越小的东西越能吸引他的注意。对细小事物的关注是将来能把握宏观全局的必经过程。通常,宝宝先是盯着看,然后开始不断重复练习两指拿捏。在这个阶段,不要过于担心卫生,但要保证孩子的安全,防止宝宝把小东西塞到口鼻里。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自由的探索,在他聚精会神地研究、探索时,尽量不打扰、不干涉。

如果细小事物关键期时发展良好,到2岁半左右孩子就会是一个非常准确地观察者,他可以比大多数孩子更快的注意到微小的差别和异常现象,比如可以迅速注意到别人讲故事或解释某事时所犯的逻辑错误。

跟孩子在一起时,你可以试着向他们指出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有趣特征和细小的相似之处及差别,让宝宝多观察周围的事物:

1、比较形状。可用一些不同形状的积木,也可用硬纸板剪成不同形状的纸卡,教孩子学会认识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还要教孩子懂得选择同样的图形进行匹配。

2、培养孩子远近意识。如在娃娃身边由远及近排一些玩具,告诉孩子哪个玩具离娃娃最近,哪个玩具离娃娃最远,变更玩具的摆列位置,再玩这个游戏。

3、指导孩子全面观察事物。例如,家长带孩子到户外观察,教孩子逐渐学会能先观察周围的概况,再集中观察某一特定的事物,家长可以问孩子:“前面有什么?”引导孩子注意眼前的事物。“有汽车、树、走路的人、大马路……”然后再引导孩子观察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最大的那辆汽车在树的旁边,树下面有人在卖东西”。再引导孩子观察事物的具体属性:“车是红颜色的,有轮子……”这样孩子可扩大观察范围,促进思维的发展。

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很重要,成长阶梯是定位于0-3岁的父母,致力于教育父母如何去帮助宝宝,在培养宝宝方面,专家们认为爸爸妈妈通过成长阶梯去培养宝宝会让父母更加轻松和有针对性,它会让家长感到培养宝宝的观察力是一件简单而令人愉快的工作,而孩子也会感到兴趣盎然。

孩子看电视不是小事,内有大学问


我们之前说过,美国儿科协会建议父母避免让2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0-2岁的婴幼儿通过各种感觉和手的动作来思维,真实直接的体验才有利于孩子学习。

但当今社会,要让孩子完全和电视隔绝不太可能。最重要的是,父母必须保证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在给孩子看电视的时候,尽量在电子产品与亲子互动之间找到平衡。具体有以下几个建议。

1.控制看电视的时间

2岁以前的婴儿尽量不看电视,如果实在没办法要看,尽量控制在15分钟以下。2岁到3岁的宝宝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也最好不超过30分钟。3岁以上,和宝宝商量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时间。

美国的很多教育性的节目比较好,象探险朵拉,米奇妙妙屋等等,一般30分钟左右。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每天看一集。我通常会让孩子把一集看完,而不是硬性规定几分钟。

2.选择合适的节目

对于3岁及以下的孩子,我们最好选择画面转换比较慢的节目。《小小爱因斯坦》介绍数字、介绍水这些节目,画面转换就比较慢。这样的节目,对孩子的注意力和逻辑理解,不会造成很大的负担。

同时,选择一些没有情节性的节目。比如,《巴尼和朋友们》(Barneyandfriends)这样的节目,每一集有一个主题,但是以唱歌和游戏为主,情节性不是很强。再比如,《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画面上人都是静止的,只有火车是动态的,这样的画面变化比较慢,而且每一个故事非常短。变化缓慢的画面,简短的故事,对婴幼儿来说,也是比较合适的。

很多好的教育类节目也在针对儿童的发展特点一直在做调整。比如,新的《芝麻街》在放慢节奏,让故事、台词更清楚,更容易被宝宝所理解和接受。

3.和孩子一起看电视

如果有条件,最好和孩子一起看节目,把节目变成孩子和父母互动的中介。

孩子通常喜欢一遍一遍重复看一个节目。当孩子对一个节目熟悉之后,家长可以用暂停键,把节目停止下来,然后用手指着屏幕上的东西和孩子一起讲一讲。

比如,看《巴尼和朋友们》,有一集是他们去动物园。当放到猫头鹰的时候,巴尼的好朋友BJ说,猫头鹰是这样叫的:whoooo!whoooo!我们可以在BJ讲话之前,按暂停键,跟孩子说:「这个是什么动物啊?是不是猫头鹰?猫头鹰是怎么叫的?」等着看孩子会不会回答。

等5-10秒,孩子不回答也不要紧,按播放键,看BJ说话,然后再对孩子说:「噢,猫头鹰是这样叫的,whoooo,whoooo,我们来一起叫!」这样一起看电视,可以改变孩子一个人看节目的消极性,而促使孩子积极思考,和妈妈互动。

4.把节目和阅读、生活联系起来

现在的节目,像巴尼、托马斯、花园宝宝、芝麻街等等,都有配套的图书。我们可以把电视节目和相应的图书联系起来。孩子在看了节目,熟悉了这些人物和画面,再给他们看对应的图书,会让孩子感到很亲切,产生兴趣。这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一个途径。

你还可以尽量把节目中学习到的知识和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孩子看了《小小爱因斯坦》介绍水的节目后,让孩子感受真实的水,可以玩水,看雨,有条件的话带孩子去看海……当孩子看了巴尼和朋友们去动物园,父母抽空也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这样孩子就会把电视和真实事物联系起来,加深印象和理解。

5.多提供屏幕以外的活动机会

父母一方面要选择孩子观看的节目,并商量每次观看的时间。另一方面,要多给孩子提供看电视以外的其他活动:玩亲子游戏、亲子阅读户外活动、约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等等。

孩子在和父母、其他小朋友的互动中能够投入地游戏,从玩中学。

结语

有一位有心的爸爸看了这5条原则跟我说:「我的做法基本和这些原则一致。」

他会把节目全部先看一遍,挑选适合宝宝观看的节目。根据对自己女儿的了解,认为有些节目对她的理解会有一定挑战,就先不看节目,而选择绘本等进行知识铺垫,等在她的理解范围内了,才一起观看节目。每次看节目一定会陪看,随时解释。看后,再结合绘本、实验等进行复习,讨论。还带去水族馆、动物园等等实地考察,增加具体体验。女儿在家里和爸爸一起看完科普读物,还有海洋纪录片,然后到水族馆对照真实动物观察。在水族馆认识新的动物或观察到有趣的习性,回家找相关书籍巩固拓展,乐此不疲。

我想,如果每个父母都象这位爸爸,不仅仅花很多幕后工夫,而且在宝宝看节目的时候绝不缺席,并结合具体体验,有着良好的互动,内在的学习动机以及有趣的方式,这样看节目才是利大于弊。

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不需要把任何电子产品或者节目都视为洪水猛兽,这样就走入另一个极端了。父母可以谨慎而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孩子是几岁、发展特点是什么,适当选择、适度使用,让孩子从多样化的渠道学习、平衡发展。

说到底,就是「适当」两个字。

小小冒险家游戏


到邮局寄封信,去超市购物,或者是去宠物店买些狗粮,这些你或许根本没有注意过的“小事情”,对于2岁大的幼儿来说,其实就意味着全新的体验,就是一次有趣的“冒险”。

毫无疑问,孩子们不停地需要接触、了解新鲜事物,有些地方比如各类主题公园,或是动物园、博物馆对于一个2岁的小家伙来说,可能有些过于“巨大”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试试那些小一些的“冒险”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有无限多的事物等着宝宝去发现。儿科临床心理学医生对我们说:“如果父母对于平凡事物表现出愉悦和关注,那么这种感觉会影响到幼儿,并促使他们关注这一事物。”

对于你来说很平凡的一件事,对孩子或许就意味着全新的一大步。年轻的父母们,应该如何与孩子分享生活中点点滴滴新奇的事物?

比如,等你下回为孩子系鞋带时,就不妨试着全神投入几分钟,表现出愉悦的样子,并暗示孩子这件小事情对他来说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然后看看孩子的反应吧!

冒险No.1:我是一个邮寄员

去邮局寄信只需花费很短的时间,但令人惊奇的是绝大多数儿童会为之“疯狂”。首先你应该表示有一项寄信的任务准备交给他——这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非常有益;然后他会非常高兴与你分享这个任务;当你们外出时,你需要保持热情兴奋的样子,向他解释你们正在做什么,周围的一切新鲜事物、声音都是什么等等;最后,当他最终把信投入信箱之后,别吝啬你的表扬。

训练技能:

在寄信之前,你可以先教孩子如何把信封封好,如何贴上邮票(邮局对邮票贴得不太正的信也会正常处理)。

冒险No.2:森林中的“小野马”

一次短距离徒步郊游,能让小家伙认识到真正的自然世界是什么样子。同时,这也是一项不错的身体锻炼呢。

你可以在徒步郊游的同时,教会他们树木的颜色和质地。当然,指导他们自己探索要比直接告诉他们强得多。你可以指出遇到的各种花草,详细地比较不同种类之间的差异。不要忘记随时做笔记,并且用数码相机照下来,这样回家之后,你们就能保留大把有趣的谈资。最后,可以让小家伙采集些有趣的东西,留给晚上下班回家的爸爸做礼物。

训练技能:

写出5件你们郊游时遇到的有趣事物(不要再多了,以免失去娱乐性),要求孩子回忆并讲述。尽量简单一些,比如一朵小蓝花、一块奇形怪状的树皮、一个松塔、一片大叶子等等。

冒险No.3:小小采购员

每周必须的超市购物对小家伙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各种各样的颜色、声音,穿流的顾客和忙碌的工作人员,这一切都给小家伙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专家告诉我们:这种施加于孩子的外界刺激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神经系统,有助于他们锻炼集中注意力,以及扩展关注的范围。

如果他们不乐意长时间呆在推车里,你可以适当地允许他下车走两步,并且指出要购买的商品,然后请他亲手放到篮子里。不过要提醒妈妈们特别注意:超市对于幼儿来说是个非常刺激的地方,你一定要看住他,否则一不留神他就可能推倒一大摞罐子,或是把手头的东西奋力扔出去。

当他找到最后一个要购买的东西后,别忘记答应他一个小小的奖励,等你顺利结完账之后,就兑现它。这样一来,孩子会非常高兴陪你去了超市并且得到了表扬。

训练技能:

去超市之前,可以把你要购买的一些商品的图片画在购物清单旁边,比如苹果、麦片、奶粉等。当你从货架上取下这种商品时,要小家伙帮你将这项商品从列表中划掉。

冒险No.4:动物专家就是我

为了让孩子了解动物,最佳的去处其实不是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与人的距离太远了),最佳去处其实是宠物店或者效区的农田。在这里,孩子可以先接触一些不太大的、温顺的动物;等他们长大一些后,就可以带他去动物园了。对于小家伙来说,看到一只兔子和看到一匹长颈鹿的兴奋程度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你的孩子有些害怕小动物,那么最好从宠物店开始,毕竟那里的动物较少,而且都关在笼子里。如果他是个勇敢的“小伙子”、“小姑娘”,那么在宠物店里也总能找到一些大块头的动物让他们吃上一惊。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很有自信并与动物相处融洽,那么就可以多带他往郊区走走,并且允许他与动物自由呆在一块儿。当然,别忘记事后仔细洗手。

训练技能:

在接触动物之前你首先需要自己对此有个清楚了解,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等等。然后,你可以给孩子讲讲你们即将看到的动物,当小家伙从众多的动物中找出他先前学到过的品种时会异常兴奋的。

冒险No.5:做个小小背包客

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似乎是我们最先教给孩子的东西之一。即使你是自己开车,也要千万注意不要忽略了公交车。对于孩子来说,有几次乘火车或者汽车的经历,能够很好地印证他们从电视或者书籍上得来的经验。父母们可以引导他们关注火车有多少节车厢,双层公交车有多少个座位等等。当你购票时,让他帮你握住钱并交给乘务员然后取回车票。

如果你坐的是双层巴士,那么可以让孩子坐在上层最前排的位置,这样可以让他想象是他自己在开车。这也给了他一个难得的新视角去看世界,毕竟又高又快地俯瞰道路平时可不常见。等回到家里,你可以要他画出看到的东西,比如路边的树木、其他车辆等等。

训练技能:

有条件的话,父母可以为他准备一套乘务员式样的衣服,这样可以“假扮”成售票员,然后为你们两个人画出车票。

在以上介绍的活动中,即使是那些看上去非常简单的事情,对幼儿来说也会消耗大量体力。所以在活动中间,你需要告诉他你是多么的高兴,并且不要吝惜表扬。

另外,千万不能让孩子过累,这会让任何有趣的事情变得无趣。不要对孩子期望太多,一次精心策划的活动不一定受他喜爱,而且孩子不可能整天都保持快乐。

最后要提醒注意的就是,孩子回家后会很疲劳,多半会要求睡个小觉,一定要满足他们啊。

分享玩具


孩子在和小伙伴玩耍中,常常出现争夺玩具的情况,这就要教他们分享玩具。其实,孩子在游戏中争夺玩具的时候,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有的孩子合作特为粗暴,常会很果断地把别人手上的玩具夺过来,占为已有;有的孩子不一定去抢别人的,但若别人抢了他,则会把被夺走的玩具立刻夺回来;还有的孩子个性温存,缺乏勇气,常常不会要回被夺走的玩具。孩子的各种表现,自然会引起父母的忧虑,有的担心孩子“自私”,有担心孩子“不自信”,有的担心孩子“胆小怕事,软弱无能”……这些都是成人代替孩子的想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可能有这种种的想法,父母不必多虑。

当然,大人也应正确对待,告诉孩子,别的小朋友正在玩,等他玩好后再给你玩,如果孩子放弃了夺玩具的念头,就该表示赞许。如果孩子的玩具被拿走了,不要让孩子再去夺回来,因为“两个错误行为的结果不可能成为对的”;该对抢玩具的孩子说,别人还没有玩完,请你送回给他,待他玩好后,会给你玩的,并鼓励他把玩具送还。若是自己的孩子抢了别人玩具,就更应该这样处理了。这样能使孩子渐渐学会与小伙伴分享玩具,并能玩得很愉快。

亲子游戏:小小绳儿玩法多


(1)玩绳结

先教孩子把绳子4或8折打成结。爸爸在离孩子2米处手持一塑料筐,鼓励孩子投绳进筐。刚开始时,可移动脚步,提高兴趣,以后不移动,提高技能。孩子抛进,爸爸抛出,孩子接住继续向筐内,边抛边说:“抛绳结喽。”

(2)玩绳圈

学小鸭走路。先教孩子将绳两端各打一个结成绳圈,爸爸妈妈和孩子每人两个绳圈,双脚各踩住一个圈,双手各拉一个绳圈,一步一步如同小鸭摇摇摆摆向前走路。父母做鸭妈妈鸭爸爸。跳绳圈。把3个绳圈放在一起或间隔一定距离,跳的方法可以变化经,单双脚跳或交替跳;绳圈排列方法可变化,如直线、三角形等,绳圈也可变化成半圆形、三角形、梯形等。

套绳圈。父亲说:“看谁套绳圈套得快。”三人把绳圈从脚套入,通过身体,再从头上套住,也可以从上往下,展开比赛或挨次进行。“钻山洞了”2人将绳子套于腰间或腋下,表示山洞,另一个人可钻过或爬过山洞。爬过者作山洞,第2人再钻山洞,依次轮流进行。

(3)玩绳子

踩水浪:把绳子打开平放在地上,大人抖动绳子,让幼儿踩着另一端前进。跳双杆:爸爸妈妈各持绳子两头,面对面蹲下,两绳平行,或宽或窄不断变化。幼儿跳到两绳中间,又跳出,不能踩绳,踩住为输,再轮换进行。最后,可3人跳绳,2人跳,独自跳动,或把短绳结成长绳让孩子在中间跳

亲子游戏:小小动物世界


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

游戏步骤:

1、准备四种动物卡片(或动物玩具,猫、兔、狗、鸡。)

2、将动物卡片一张张摆在宝宝面前,让宝宝看。

3、拿起小猫的卡片告诉宝宝:“这是小猫喵喵,小猫的眼睛很大很亮,小猫嘴上有胡须,走路静悄悄,专吃老鼠保护家。遇见老鼠,它就喵、喵、喵地叫。”妈妈可以让宝宝用手指指小猫,学小猫叫,同时在宝宝脸上比划小猫胡须。

3、妈妈拿出小狗卡片,用手势、语言进行描述和表演:“这是小狗汪汪,小狗的耳朵支愣着,听见小偷到家它就汪汪汪叫,宝宝长大要赏给小狗骨头啃。”同时让宝宝用手指指小狗,学小狗叫。

4、妈妈拿出小白兔卡片,用手势、语言进行描述和表演:“这是小兔乖乖,小白兔,乖又乖,爱吃萝卜和白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同时让宝宝用手指指小兔,拿胡萝卜玩具喂它。

5、妈妈拿出小鸡卡片,用手势、语言进行描述和表演:“这是公鸡喔喔,大公鸡喔喔叫,外面的世界真美妙,大红冠子头上顶,打起鸣来亮堂堂。”同时让宝宝用手指指大公鸡,学公鸡叫。

6、多次反复后,妈妈让宝宝用手指出四种动物,或按指令把卡片拿起来。

游戏互动:

宝宝需要大人形象的特征描述反复刺激大脑,才能仔细地辨别出各种动物的差异,才能将这种动物记住。当宝宝在一堆图片中,看到熟悉的画片,也许他不记得是什么动物,但是他能找出来。这时,大人要及时表扬。

于博士温馨提示:

家长尽量动作夸张,这样才能引起宝宝的注意力,游戏才能更有效果。多给宝宝赞扬,宝宝喜欢听表扬的话。

妈妈须知:

宝宝的记忆以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记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目的和意图,凡是感兴趣的、印象鲜明的事物,宝宝就容易记住。大人可以采用形象生动、有声有色、颜色鲜艳分明的东西作为记忆材料。用这些宝宝感兴趣的形式,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许多东西。

游戏:小小万事通


游戏目的:

食指和其他指分开翘起,对以后宝宝应用手指完成写字、拿汤匙都很重要。

游戏步骤:

1、在和宝宝差不多高的墙面上贴上各种各样的动作、人物图片,让宝宝靠在墙边用小手去摸。

2、尽量鼓励宝宝食指翘起来,指指墙上的各种图案。

3、一边指一边告诉宝宝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4、当宝宝食指能翘起来指墙上的各种图案时,再让宝宝指其他物品,如家里的洋娃娃、钟、桌子、凳子。

5、对行走不稳的宝宝,大人可以牵着宝宝的一只手,让其用另一手去指。

游戏互动:

宝宝对于这种用手指指东西的活动还很陌生,大人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小的图画让宝宝指,然后再慢慢让宝宝去指大的图画。在宝宝眼里,大的图画是很可怕的,如果要用手指亲近是很吓人的。所以大人要不断地鼓励宝宝,让宝宝习惯用手指来指东西,这样宝宝的食指就可以和其他手指分开了。

于博士温馨提示:

当宝宝兴趣不高时,可抱着宝宝去指高一些的贴画,不断地赞美宝宝,或者对宝宝说一些有趣的事情。

妈妈须知:

妈妈为什么要顺着宝宝的意愿呢?这可不仅仅关乎母爱的问题,这也影响着宝宝的记忆力呢。宝宝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记忆活动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差异。宝宝心情愉快则记忆效果良好,心情沮丧则有可能什么都记不住。

认识玩具的价值


每一件玩具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功能,要么能够刺激孩子的思维,要么能开发孩子的潜能,要么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作为父母,首先要弄清楚玩具都哪些种类,各有什么作用。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玩具可以这样分类——

1、认知类玩具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益智玩具,它能帮助宝贝学习及建立各种基本概念。如七巧板可以用来认识形状,套套杯可以建立序列的概念,拼图则可以帮助宝贝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等。它还包括以形状、颜色、关系为线索的配对玩具、有游戏规则的玩具等。

2、语言类玩具

可以促进宝贝听觉发展、语言学习、组织能力及写前练习的玩具。如各种故事类音像制品、故事图卡、画板等。

3、科学类玩具

可以吸引宝贝观察、比较、收集、分析的玩具。除了满足或引发宝贝的好奇心,也为宝贝提供对各种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收集资料、动手等机会。如万花筒、动植物标本等。

4、动作类玩具

锻炼宝贝大肌肉及身体各部分协调能力的玩具。如推车、拉车、脚踏车、球等。

5、操作类玩具

让宝贝手指小肌肉更灵活,促进手眼协调的玩具。如串珠、套盒、积木、插塑等。

6、社会类玩具

让宝贝能够模拟成人世界,学习生活技巧,有更多机会认识自己身边环境并吸收相关生活经验的玩具。如洋娃娃、填充玩具及各种能玩“娃娃家”的玩具。

建议:

孩子玩玩具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3岁以下的宝贝不可能更多地主动挑选玩具,买什么样的玩具,多是由父母作主,一件玩具是否会赢得宝贝的喜爱,只有让他玩了,才能看出效果。所以,父母选购玩具还要充分认识到玩具的价值——

1、婴儿4个月后手掌才能开合自如,他们开始喜欢玩手。这时应提供不易敲坏的玩具,供婴儿双手去敲打,让触觉刺激双手的皮肤及肌肉关节,分别输入左右大脑,使两者有机会交换信息,帮助宝贝建立身体两侧的协调。

2、触觉尖锐的玩具会使宝贝的神经趋于紧张,产生不愉快的感觉;柔软的玩具则会使宝贝的神经松弛,产生舒适安详的感觉。所以,当宝贝情绪激动或无法入睡时,让他抱着柔软的玩偶或布娃娃,就会使他原本兴奋的神经逐渐松弛下来。

3、刚会走的宝贝喜欢能配合他们两只小腿四处游走的玩具。如小推车,或是一个会前后摇摆的木马,它们能帮助宝贝灵活运用四肢。

4、2岁宝贝正处于人生第一反抗期,探索世界的强烈欲望和刚刚萌发的自我意识使他变成一个小叛逆加破坏王。反正他什么东西都要拆、要砸,那就给他能拆、能砸的玩具吧,比如锤盒。有些玩具更重要的作用是满足宝贝的心理需求。

5、拼图及组合类玩具,会在无形中培养宝贝的毅力和自信心。一件有趣的玩具还可以养成宝贝专注的好习惯。我们经常会发现,宝贝拿着他们喜爱的玩具一玩就是大半天。

6、需要两人共同玩耍的玩具,可以训练宝贝学习良好的社会性及与人相处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