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满周岁的贝贝很爱跟其他孩子打堆,妈妈也经常特意安排他和小朋友们呆在一起。妈妈发现,当宝宝与同他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玩时,一切太平无事;但当他与比他稍大些的2-3周岁的大孩子们在一块时,麻烦就来了。他真的很喜欢观看大孩子们如何游戏,遗憾的是,他的身体经常受到他们的攻击(如:他有时会被大孩子们挤压和恶意“拥抱”,手中的玩具会被他们抢走),甚至被他们称做“笨蛋”。那么,婴幼儿喜欢跟大孩子玩究竟好不好?作为爸爸妈妈,是应该避免还是鼓励自己的孩子与大孩子们相处呢?

小孩子眼里的大孩子

大多数幼儿对那些比自己年长一些的大孩子的活动总是心驰神往。一般在1周岁之后,他们便能够或多或少地看懂大孩子们在玩些什么了。他们还往往把大孩子们视为“心中偶像”,大孩子们的力量、智慧、作派和能说会道常常会让他们惊羡不已,并力图仿而效之。此外,如果孩子是独生子女,便更可能渴望受到比自己更为“强大”的孩子的保护,以增加安全感或减少寂寞感。由此要是大孩子们欢迎他们加入自己的“队伍”,或仅仅只是“容许”他们跟自己在一起,这些小不点们便会受宠若惊地跟大孩子们泡在一起,有时受点排挤、遭点欺负也在所不惜。实际上,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十分正常的依附心理。

益害分析

年龄稍小的婴幼儿通过与年龄稍大些的大孩子的接触和交流,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他们身体的灵敏度和协调性明显加强了,语言和社交水平提高了,并从胜过自己一截的大孩子身上获取了智慧以及宽容、让步等技巧。调查显示,与那些只愿和同龄孩子玩的孩子相比,喜欢跟大孩子玩的孩子其智力和身体发育得较快,也能更为融洽地与他人相处。

不过在游戏过程中他们有时并不总是受到大孩子们的欢迎。作为“候补”的游戏成员,由于腿脚尚没有大孩子般坚强有力,动作尚没有大孩子灵活,他们常常会被横冲直撞的大孩子绊倒在地。此外由于脑袋也远不如大孩子灵光,他们在激烈的游戏中往往也只能甘拜下风,或充当象征性的“陪客”之类的角色。

妈妈应该作的判断

如果宝宝在和大孩子们一起游戏时只是“望洋兴叹”还无伤大雅,但如果他不时遭到来自大孩子的过分轻视,把他们当作“玩具”一般任意摆布,或粗暴地被剥夺参加游戏的资格,或被侮辱性地称作“死猪”、“笨蛋”,就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他们的自尊心无疑会受到损害,这对他们的未来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育自然是不利的。

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因为身体弱小而遭到大孩子的排挤、欺负甚至歧视,就有必要阻止自己的孩子参与这样的游戏,即便他们仅仅只是一半参与一半旁观。原因很简单:这样的游戏对他们来说并无任何实际意义,从中也学不到任何正面的东西。

父母在自己的婴幼儿身体或情感上受到伤害之前就须早早予以关注并适时地予以干预了。其实,要求年龄稍小的婴幼儿在遭到大孩子的“拥抱”(其实完全是“攻击行为”而非“温情好意”)时尽量“忍耐”是根本没有道理的。同样,要求他们顺从地忍受自尊心被剥夺也是荒谬的。

教会宝宝说:“不”

要让自己的幼儿在跟大孩子一起时免受欺负,教会他们说“不”也十分重要。刚开始时,孩子可能由于年龄太小而必须由父母充当“代言人”。但待其稍大些时,就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孩子:当自己的身体或情感遭到大孩子的侵害时,便理应退出游戏,或主动寻求大人(包括大孩子的父母)的帮助。

zj09.com编辑推荐

教您如何跟9月小宝宝玩游戏


教您如何跟9月小宝宝玩游戏

与小宝宝一起玩的游戏有很多种,这样我们就来交妈妈们一些和9个月小宝宝一起玩的游戏。

1、里面有什么?

游戏目的:

(1)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让他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

游戏内容:

(1)取一个圆形罐头盒,在里面放进两个铃铛。将罐头盒在孩子面前滚动,引起孩子的兴趣。

(2)将罐头盒递给孩子,打开盒盖,取出里面的铃铛给孩子看看,让他摇摇。

(3)引导孩子将铃铛放入罐头盒内,盖上盒盖。

(4)让孩子用手推罐头盒或用脚踢它。

游戏指导:

调动宝宝的好奇心,使他对周围环境充满探索的渴望,善于主动发现事物的特征,在不断获取周围环境中的知识与信息的同时使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也获得发展。

2、宝宝看电视

游戏目的:

(1)将视觉,听觉协调统一起来,给孩子良好的视听环境。

(2)让孩子习惯体验新奇的刺激。

游戏内容:

选择一些画面稳定,优美的镜头给孩子看,在看电视的同时,母亲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并告诉他画面上事物的名称。

游戏指导:

(1)孩子距离电视不能太近,一般要在2~3米为宜。

(2)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过长,每天看5~10分钟为宜。

(3)画面要优美,变化不能过快,音量不要过高或过低。

3、去哪儿了?(智力/逻辑)

这个游戏让宝宝知道看不见的物体并不是消失了。带着宝宝坐在地上拿出一个他喜欢的玩具让他玩一会儿,然后让他转过身去。他同意后,就当他的面用衣服盖住那个玩具,当然那件衣服是宝宝容易够到的。再让他转回身,帮助他也找到玩具。可以重复做这个游戏,边玩边问:"玩具在哪儿儿?"并装作很是迷惑不解的样子。做几次后,宝宝就会知道玩具在哪儿儿并能把它找出来。可以换成其他玩具或物品重复做这个游戏。

4、杯子游戏(自立,精细动作)

让你的宝宝坐在一个高椅子上,或者坐在桌边,在他面前放一个小托盘。小手托盘里放一个小杯子。你首先举起杯子假装喝里边的东西,同时说一些像"啊呜、啊呜"或"好喝、好喝"之类的话。然后你把杯子举到宝宝的嘴边,当宝宝假装喝的时候你也说同样的话,最后把杯子放在托盘上,看看宝宝是否会将杯子举到嘴边。

5、洗澡游戏(自立)

做一个洗宝宝身体不同部位的游戏。在宝宝手里放一块洗澡巾或海绵,说出名称并让他自己象征性地擦洗身体的各个部位。

6、学小鸟(创新/创造力,听觉/语言,肢体动作)

与宝宝坐在一起,将他的胳膊展开,让他的手臂上下扇动学小鸟飞翔,并学小鸟啼叫。然后,停止扇动胳膊,学飞机的"隆隆"声,让宝宝像飞机一样飞翔。在户外,让宝宝观察小鸟和飞机,并反复学它们的声音。

7、找出丢失的玩具

这个年龄的宝宝,开始出现一种"物体恒常性"的观念,也就是有"记得玩具藏在那里"的能力.在以前,他看不见的东西也想不起来,如果你把玩具藏在毯子下,宝宝没有兴趣去找。让宝宝看着你你把他喜欢的玩具放在他面前的两片布尿布其中一片下面。注意宝宝会研究那两片尿布,好像在想那一片下面有玩具。多试几次,每次都把玩具藏在第一片尿布下,然后让宝宝看着你把玩具放在第二片尿布下。如果你在这以前一直把玩具放在第一片尿布下,就算这次宝宝看到你把玩具放在第二片尿布下,他多半还是会先翻开第一片尿布,因为那个情景仍然留在他的记忆中。

8、捉迷藏

宝宝现在能记得父母刚才探出头来的地方,因此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让宝宝在沙发周围追你。等他追丢了,你就把头探出来偷看,叫他的名字。宝宝会爬向他看到你探出头的地方。最后他也会模仿你绕着沙发躲藏与偷看。

小宝宝爱玩的亲子游戏


当年轻的爸爸妈妈看着宝宝兴奋地摆动着小手、小脚时,你们知道他在表示什么吗?不是他要什么,而是在说:“妈妈爸爸,和我玩玩吧!”因此,何不利用空闲时间和宝宝一起来玩玩运动游戏呢?

7~12个月的宝宝正走过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别看他是个小不点,他可是一块拥有超强吸收性的“海绵”,你给他多少,他都能吸收进去,而且还能激发出他小小身体里蕴藏的巨大能量。

这一时期,宝宝要学习的内容可不少,动作的学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即宝宝从刚开始的躺卧,到用躯干支撑学会坐,到四肢协调去爬行,再到后来的站立、走路。这些动作的学习小看不得,它不仅是宝宝未来的肢体动作发展的基础,还有利于其他智能的全面提升。同时,专家还提醒父母,越早对宝宝进行身体运动方面的训练,对宝宝智能开发的作用就越大。

游戏1我是小青蛙

这个时期的宝宝不会跳的动作,但这个游戏可以让他体验跳的感觉。妈妈坐在椅子上,双手抱着宝宝,把他的双腿放在你的大腿上,然后你的脚跟有节奏的抬起、放下,宝宝就可以感受跳跃的感觉。你还可以同时念儿歌:“我是小青蛙,我爱跳、跳。”这个游戏十分好玩,宝宝一定会喜欢,而且它有利于宝宝腿部的肌力、肌耐力、弹跳力的发展。

游戏2我是小飞机

妈妈躺在床上或者地上,将双腿伸直,让宝宝仰卧在妈妈的大腿上(即后背贴在妈妈的大腿上),然后让宝宝的手臂尽量往后伸展。这个游戏有利于锻炼宝宝的腹、背肌肉以及肌耐力,为宝宝的爬行做准备。

游戏3我是小球手

抓东西、拿东西的动作可促进宝宝手部的小肌肉运动。在这一时期,玩“我是小球手”的游戏比较适合。让宝宝在地上或床上坐着,然后你滚一个球给他,让他去抓这个球,可训练他的手眼协调能力。

有时,当宝宝抓住一个球后,你不妨再滚一个球给他,看看他会如何反应。是放掉先前抓的球呢,还是用另一个手去抓第二个球?

促进手部精细运动的游戏

A玩多种玩具可以锻炼手部精细运动,比如:玩积木、球、按键发声的玩具都是不错的选择。

B你不妨让宝宝学习用手旋转奶瓶的奶嘴部分,虽然他不可能转开,但这个动作可以很好地促进他手部小肌肉发展。

C你可以在婴儿床上挂一些可发声的玩具,让宝宝练习用手抓、并拍打,使其发出声音。如果没有,可自制,比如:在绳子上吊一些钥匙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声玩具。

游戏4双人骑车

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坐着,手拉手、脚碰脚,手和脚对应做踩踏自行车的动作。此游戏适合稍大一点的宝宝,有助于宝宝的四肢协调发展。

幼儿智力开发要适度

伦敦一位专家表示,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但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这样,孩子长大后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为人处事。

跟孩子玩“联想”的游戏


跟孩子玩“联想”游戏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问孩子:“看到太阳,你会想到什么?”当孩子说出答案是“爸爸”时,再问孩子:“为什么?”也许孩子会说:“因为妈妈像月亮,爸爸就像太阳啊!”或“爸爸像太阳那么会流汗。”不管孩子的答案是什么,先倾听接纳再引导出更好的答案。

1、做数字的联想:如“1”想到竹竿、筷子、电线杆……“2”联想到白鹅、鸭子……“3”想到山、麦当劳……等。

联想的结合,从“甜甜圈”想到“小甜甜”……结合“甜甜圈”和“小甜甜”变成“小甜甜最喜欢吃甜甜圈”,从“甜甜圈”想到许多圆的东西。

2、数列的接力:从1数到20,用奇数接:1→3→5→7……用偶数接:2→4→6→8……用5个一数:5→10→15→20……

3、动物排排看:四只脚的动物有牛→狗→羊→狮子……会飞的动物有鸟→蚊子→雁→鸽子……

4、记人名、称谓:爸爸叫陈龙安→妈妈叫钱秀梅→外公叫钱聚怀→外婆叫杨杏雅→阿姨叫钱剑秋→老师叫吴心若→……让孩子记人名、称谓,可以增强记忆力。

5、一笔接一笔:在地上摊开画纸,亲子共同用彩笔、颜料,一笔接一笔,合力创作。

6、一句接一句:串成一篇故事,可以用录音机录下来,全家共同分享。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个接一个”的简单活动,旨在培养孩子表达流畅能力,父母还可以根据“思路流畅”的原则,自创更多的亲子游戏。

父母相比,孩子更愿意跟爸爸玩


父母相比,孩子更愿意跟爸爸玩

25至48个月孩子的爸爸,其实和所有爸爸都一样——确实满怀热情地要养好孩子。可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里要把孩子养好却很不容易。听身边的爸爸们说什么书好、什么游戏不错等信息固然必要,然而更重要的是要看看众多育儿专家经过系统研究所写出的文章。因此,需要读读各类育儿书籍并努力去实践。比如,爸爸们也想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也想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挖掘孩子的潜力,但实际上这些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孩子想做的事情和爸爸的要求往往不一致。如果能更了解孩子的特性,就会减少不必要的错误。爸爸要多学习、多理解孩子,为孩子能快乐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与妈妈相比,孩子更愿意跟爸爸玩。据研究,让满30个月的孩子选择玩伴时,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选择了爸爸。

●在同龄朋友中人气旺

一般来说,孩子先跟爸爸妈妈建立了关系之后,才慢慢去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方法。孩子同妈妈以外的人交往,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爸爸要主动承担帮忙的角色。

●自己会主导游戏

跟爸爸玩得好的孩子,不乐意拿现有的玩具玩,而喜欢自己选择玩具,用新方法来玩。

●区别对待男孩女孩

妈妈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比较平等,一般是不分男女的,而爸爸则从一开始就有区分性别的倾向。比如,和女儿贴身玩耍的强度要比儿子柔和,说话也一样。这样做,很自然地起到了男孩子像男孩子,女孩子像女孩子的作用。

●喜欢玩创意性游戏,保持好奇心

专家们说,孩子4岁以后,爸爸对育儿的关心程度,对孩子的发育起重要作用。3—4岁的孩子是渴望知识、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丰富的时期。爸爸要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各种要求才行。

●想体验多彩的世界,对将来的希望很具体

社会经验丰富的爸爸,不但看的、听的事情多,而且接触各阶层人的机会也多。因为视野广,能给孩子展示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还能让孩子体验好奇和想做的事情。

请忘我地和孩子玩耍

爸爸要跟孩子玩得投入一些。爸爸和孩子玩的时候,最好要定时间玩,15分钟也行,20分钟也行,最好在这个时间内忘我地玩。玩的主角当然是孩子,所以要多听听孩子的要求,怎么玩。做什么决定,爸爸都要听孩子的指挥。

为了3至4岁孩子的发育,最近引进和开发了不少项目。有的地方在户外安装运动器材让孩子们玩,以便促进孩子的体能发育;有的地方利用设计精细的教具,引导孩子锻炼手部动作,促进思考能力的提高;还有的利用小人书等读物来增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读物提供给孩子更多的间接经验。不强迫,而是以玩的形式进行的这些项目,如果利用好将会帮助孩子的大脑发育。

3岁孩子大脑发育的基础刺激方法

世上所有的爸爸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爸爸跟孩子在一起玩就意味着:要有许多知识,要有勤奋的态度,需要细致的观察,有足够的忍耐力。可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所以,很多爸爸通过学习育儿书籍,来多少解决一点问题。爸爸要尽量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给他们读书,唱儿歌,领孩子去公园玩,经常看教育类节目等。即使这样做了,爸爸们还是会感到做得不够。

到了3岁,孩子的思考力已经发展到了能够洞察事物之间的关系、利用工具来满足自己欲望的程度。创造力的基础是利用右脑创造形象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创造形象的能力就是想象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能通过组合变形各种模样的积木类玩具,比现成玩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引导孩子用积木随便做一些东西,比买小汽车好得多。

●理解和事物相对应的文字

因为孩子到了能理解抽象意义的时期,所以,首先要让孩子理解“每一种事物都存在着与之对应的文字”这样一个事实。

●给孩子读幼儿读物

如果孩子要求连续不断地读,那么爸爸就要按孩子的要求,想听多少遍就读多少遍。这样过不了多久,爸爸们就会看到孩子给布娃娃“念书”的样子。购买与孩子所喜欢的布娃娃或玩具能配合的书,并念给孩子听。孩子会边听故事,边和故事里的人物玩起来。

●通过游戏,掌握比较和分类的概念

这一时期的孩子,有关比较和分类的概念已经初步形成。所以,让孩子通过游戏自然地熟练起来就行了。要从基础性的测量和比较,如大与小、轻与重、长与短、多与少等游戏开始。

●画画

出生后30个月的孩子会画圆圈,到了36个月会在圆圈里画眼睛、鼻子、嘴巴等,能够画出脸型。会添上眉毛、头发、耳朵等,要等到4岁才可以做到。到了4岁能把故事内容画入图画里。例如,想用图画来表达和爸爸坐公交车去动物园的场景。

●通过各种体验和感觉进行美术教育

这一时期已经是孩子可以通过感觉系统进行学习的时期,通过各种体验和感觉得到的经验,会成为今后学习的基础知识。孩子通过看和摸的过程体会色彩感,并开始对美术感兴趣。

●主动让步和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孩子学会合作是很必要的,能够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会慢慢学会主动让步和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家家游戏

孩子的想象力和模仿力在玩游戏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孩子模仿爸爸妈妈和大夫等熟悉的人,爱模仿他们的动作,对塑造新人物感兴趣。因此,给他们准备一个能装衣服、鞋、包、布等物品的“小品箱”为好。有时,孩子们会为了争角色跟小朋友吵起来,但很快就能达成一致意见,高兴地玩过家家了。过家家游戏可以增进想象力,还能帮助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这样的角色游戏,5岁以后的孩子会继续感兴趣,对确立孩子的整体观念,接受别人的感情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4岁孩子大脑发育的基础刺激方法

●书是孩子的好朋友

书是孩子的好朋友,通过念书,孩子的创造力能够不断地受到激发。孩子们通过读书了解那些没去过的地方、没见过的东西、没见过的人,可以促进孩子想象力的提高。同时,孩子可以通过读书,接受概念和记号等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从而成为多才多艺的孩子。

●活用录像机的英语教学

爸爸给孩子反复播放5至10分钟的光盘小故事,并帮助孩子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帮助孩子学习怎样用英语沟通,并让孩子熟悉正确的发音。

●说明事物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数学游戏

通过说明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游戏,还可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空间洞察力对孩子的识文断字也有帮助。数学当中涉及规则性的知识,对孩子参加音乐和体育活动也有帮助。

●根据主题能画出轮廓清晰的图画

这一时期的孩子,能够根据主题画出轮廓清晰的画。也就是说,已经可以脱离无意识的涂鸦阶段,到了渴望表达现实,并且能发现画和实物之间关系的阶段。在生活中得到的各种体验,都可以增进孩子的感悟能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使用钢笔、铅笔以外的水笔和颜料等多种工具,表达出自己所想到的事物,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差异。

●协同游戏,角色游戏

4岁的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时,会变得比较安静。即使发生争吵或意见不一致的事情,也能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友好的关系。小朋友们能够分享玩具和游戏的乐趣,而且已经知道遵守秩序,还能理解和接纳和新朋友的相互协作关系。因此,这时的孩子和他人在一起时,也就能用更被社会认可的方式行动。这时的孩子开始关心起穿戴来,想要一些扮演角色的衣服、布料和帽子等。另外,能和别的孩子一起演出有关“商店”、“房子”、“旅行”等游戏,是很高兴的事情。

新生小宝宝的精典淘气瞬间


新生儿经典的“淘气”动作:咬住了,小拳头、小脚丫!

2~3个月大时,宝宝会把手放在眼前晃动着玩。不久,他开始观察自己摆动的脚,甚至试图用手去抓住它。接着,他开始把所有到手的东西都放进嘴里:妈妈的乳房、奶嘴、自己的手指头、拳头、小脚丫,并为此发出的声音着迷。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学到了:

●出生时,婴儿的视觉还没有完善,6个月后才逐渐成熟,这个阶段他的视野尚有局限。当他把手拿在眼前晃的时候,他也在练习目光追随,这样能拓展他的视野。

●通过用嘴巴吸吮自己的小手和小脚丫,来认识自己的身体。

经典的“淘气”:玩转摇铃!

虽然还处于被动状态,但他已经开始接受外界的刺激。一个挂在婴儿车上的小铃铛就可以让他注视很久。虽然还不能主动去拿,但如果有人塞到他手上,他马上就开始“钻研”:这个东西怎么玩?摇一摇会不会发出声音?不经意间摇动胳膊,真的响了!于是,他开始不停地晃动胳膊……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学到了:

●在一次次尝试中,他知道晃动胳膊时,会制造出声音,了解了最直接的因果关系。

●观察摇铃时,他也在进行区分物体的形状、色彩和边界的练习。

●通过用手触摸,发展了他的触觉,摇铃会发出声音,训练了他的听力。

●“咦,我摸摇铃和摸自己胳膊的感觉不一样!”虽然他还不会进行这样的推理,但是,这可以帮助他确认模糊的感觉:我的身体是不同的,并不是融合在周围环境里的。因此,在玩耍中他加强了自我意识。

●形状、颜色、气味、质地、重量等感知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大脑的概括,他建立了对摇铃的图式,并储存在记忆中。这就是为什么下次再见到这个玩具时,他可以认出来。

●手眼协调能力也同时在玩中得到发展。他努力地抓住手上的摇铃,把摇铃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上或者放到嘴里,实际上是训练他手势的准确性。

陪他更好地“淘”:

准备各种色彩、形状、材质及能出声的玩具,让他看一看,给他听一听。当然,也要注意适可而止。另外,他一定喜欢用嘴探索这些玩具,保证小嘴可以碰到的玩具都是干净和安全的。

了解更多科学早教知识,请登录早教频道

开发小宝宝智力的手部游戏


小婴儿最早的游戏就是玩手。不要简单地认为,玩手不过是宝宝自己取乐的一种方式,而应积极地引导他,只有“手巧”才能真正的“心灵”。心理学家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

人类绝大多数智力作业,如写字、画画、弹琴、绣花、编结、雕刻,都是通过手指的活动来实现的。人们常说“心灵则手巧”。这里所说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大脑。“心灵手巧”与“手巧心灵”是辨证的关系,手脚灵了,头脑才会聪明,笨手笨脚必然笨头笨脑。训练孩子的手脚,等于给孩子做“大脑体操”。手的动作,代表着孩子的智慧,因为大脑用来处理来自手的感觉信息和指挥手的运动占的比例最大。大脑有许多细胞专门处理手指、手心、手背、腕关节的感觉和运动信息。所以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宝宝手的技能,对于开发智力十分重要。

进度一:出生开始大多数的婴儿都有吸吮小手的兴趣。他们将整个小手放进口中吮吸,津津有味,感到极大满足,有时拉都拉不出来,当他小手可以握物后,也总是将手里的东西送进口中。

游戏:当宝宝把小手伸出来时,成人多抚摸它,把手指放在他的手心上练习抓握,这时他的手握得很紧。

进度二:满3个月的婴儿就会看自己的小手,而且看得很认真,并会用小手抚摸他所接触到的小被子、小衣服、小床的边缘。

游戏:2个月以后要把玩具放在宝宝手里练习抓。要让他摸妈妈的脸,摸各种不同性质的物品,发展触觉。

进度三:4个月的小婴儿会把手伸向奶瓶,扶在奶瓶上,也会将手放在小桌边上做弹琴动作,手指灵活但还抓不住玩具。

游戏:把东西放在宝宝的手旁,或碰他的手,引诱他抓。

进度四:5个月就可以伸手抓住东西了。

游戏:让宝宝抓住玩具连自己的手一起摇动。

进度五:6个月后的婴儿会坐了,可以有意识地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或将玩具倒手。他的手已经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器官。

游戏:能坐起时,引导宝宝去抓放在面前的玩具,玩具应放得比他手高一点,可以吸引他把手举高或伸出,身体前倾。把玩具放在宝宝身边可以吸引宝宝翻身,把玩具放在宝宝前面可吸引他去爬。玩“欢迎,欢迎”,练习拍手。

进度六:9个月后的婴儿会同时屈伸五个手指,可以有目的地抓抓玩玩,并且已经从满把抓发展到拇指和食指对捏了,到10个月时还能够准确有目的地松手,手已经成为宝宝认识世界的工具。

游戏:玩“抓抓挠挠”的动作,把“小馍头”、钙片等较安全的小颗粒状物品或玩具从小筐里取出来再放进去,多做捡和扔的动作。

手是认识物体的重要器官,也是触觉的主要器官。科学家研究发现,通过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远比死记硬背更能增强大脑的活力,并可延缓脑细胞的衰老。这对人类智力的开发尤其对宝宝的智力开发十分重要。

对宝宝的手部的益智开发,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锻炼手的皮肤感觉。经常给予孩子手部皮肤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进冷、热水中(温度要适宜);或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不同性质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

这样,可以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促进大脑的发育。

2、增强手指的柔韧性。如让孩子经常伸、屈手指,闭上眼扣扣,练习写字绘画,这些锻炼有利于提高孩子大脑的活动效率。

3、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让孩子的手指做一些比较精细的活动,如摆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篮、学打算盘、做手指操等;要手脑并用,边做边思考,以增强大脑和手指间的信息传递,提高健脑效果。

4、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为孩子选择玩具时,要从培养孩子自己动手习惯出发,比如高级自动化玩具就不如积木、橡皮泥或能拆能拼的玩具更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

5、交替使用左、右手。左手受右侧大脑支配,右手受左侧大脑支配;交替使用和锻炼左、右手,可以更好地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与小宝宝一起做身体游戏


经过新生儿期的反复练习,相信妈妈和宝宝都已喜欢上了每日必做的抚触。妈妈和宝宝说话时他会发出声音来应答;做按摩手心时他会张开小手等待你去做;从仰卧变为俯卧时他会主动抬头。那么1~3个月又增加了什么新内容呢?

1个月

A.手抓握。

该练习和新生儿期一样。

B.屈肘。在手抓握练习之后,母亲用手握住孩子手及腕部,然后分别将孩子左、右手依次向宝宝上臂或肩的方向屈曲,共4~6拍。

C.扩胸。两臂胸前平举为预备姿势,第1拍两臂侧平举,也就是将两臂向左右分开至身体两侧,掌心向上;第2拍两臂收至胸前;第3拍同第1拍;第4拍还原。共4~8拍。

D.屈腿。下肢第四节后,手握孩子足踝部,将左、右腿分别做屈膝,屈胯动作,共4~6拍。

E.抬头。翻身呈俯卧位后可做半分钟抬头训练。注意把孩子双手分别放在头两侧起支撑作用,同时用你的声音和笑脸去孩子头前方逗引他抬头。1个月的宝宝颈肌、背肌力量均不强,不要试图让他抬头很长时间,以免造成疲劳。

2个月

A、B.同1个月,练习次数可达8拍。

C.扩胸交叉双臂上举。两臂胸前平举预备,第1拍,两臂侧平举;第2拍,两臂收至胸前交叉;第3拍,两臂侧平举;第4拍,两臂放置身体两侧;第5~8拍重复两臂上举和还原至第4拍的姿势2次,即上举-还原-上举-还原。共8拍。

D.屈腿上举。在1个月的屈腿动作之后,手握孩子膝关节使腿伸直并上举45度,共8拍。

E.抬头,呈45度,共练习1分钟。

3个月

A.扩胸交叉双臂上举,同2个月。

B.手碰手。A.8拍完成之后,握着小儿腕部让其两手相碰4~6拍。这时母亲一定要和宝宝说话。你可以告诉他:“宝宝看看这是你的小手,多可爱呀。”一边碰手一边说:“原来小手可以挨在一起呀,宝宝试一试!‘这一节为促进2~3个月孩子看手、玩手、吸吮手的能力发展创造了条件。

C.屈腿90度。双下肢交叉屈腿后放平,双手握住膝关节,伸直下肢后上举90度。共8拍。

D.侧身翻。从仰卧位变为俯卧位时不是把孩子抱起来再趴下,而是将一侧下肢放在另一侧下肢之上,然后轻轻推后背帮孩子翻身。左右侧身翻各练2次。

E.俯卧抬头90度。练习可达2分钟。作法同2个月。

手部游戏可以开发小宝宝的智力


小婴儿最早的游戏就是玩手。不要简单地认为,玩手不过是宝宝自己取乐的一种方式,而应积极地引导他,只有“手巧”才能真正的“心灵”。心理学家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人类绝大多数智力作业,如写字、画画、弹琴、绣花、编结、雕刻,都是通过手指的活动来实现的。人们常说“心灵则手巧”。这里所说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大脑。“心灵手巧”与“手巧心灵”是辨证的关系,手脚灵了,头脑才会聪明,笨手笨脚必然笨头笨脑。训练孩子的手脚,等于给孩子做“大脑体操”。手的动作,代表着孩子的智慧,因为大脑用来处理来自手的感觉信息和指挥手的运动占的比例最大。大脑有许多细胞专门处理手指、手心、手背、腕关节的感觉和运动信息。所以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宝宝手的技能,对于开发智力十分重要。

进度一:出生开始大多数的婴儿都有吸吮小手的兴趣。他们将整个小手放进口中吮吸,津津有味,感到极大满足,有时拉都拉不出来,当他小手可以握物后,也总是将手里的东西送进口中。

游戏:当宝宝把小手伸出来时,成人多抚摸它,把手指放在他的手心上练习抓握,这时他的手握得很紧。

进度二:满3个月的婴儿就会看自己的小手,而且看得很认真,并会用小手抚摸他所接触到的小被子、小衣服、小床的边缘。

游戏:2个月以后要把玩具放在宝宝手里练习抓。要让他摸妈妈的脸,摸各种不同性质的物品,发展触觉。

进度三:4个月的小婴儿会把手伸向奶瓶,扶在奶瓶上,也会将手放在小桌边上做弹琴动作,手指灵活但还抓不住玩具。

游戏:把东西放在宝宝的手旁,或碰他的手,引诱他抓。

进度四:5个月就可以伸手抓住东西了。

游戏:让宝宝抓住玩具连自己的手一起摇动。

进度五:6个月后的婴儿会坐了,可以有意识地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或将玩具倒手。他的手已经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器官。

游戏:能坐起时,引导宝宝去抓放在面前的玩具,玩具应放得比他手高一点,可以吸引他把手举高或伸出,身体前倾。把玩具放在宝宝身边可以吸引宝宝翻身,把玩具放在宝宝前面可吸引他去爬。玩“欢迎,欢迎”,练习拍手。

进度六:9个月后的婴儿会同时屈伸五个手指,可以有目的地抓抓玩玩,并且已经从满把抓发展到拇指和食指对捏了,到10个月时还能够准确有目的地松手,手已经成为宝宝认识世界的工具。

游戏:玩“抓抓挠挠”的动作,把“小馍头”、钙片等较安全的小颗粒状物品或玩具从小筐里取出来再放进去,多做捡和扔的动作。

手是认识物体的重要器官,也是触觉的主要器官。科学家研究发现,通过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远比死记硬背更能增强大脑的活力,并可延缓脑细胞的衰老。这对人类智力的开发尤其对宝宝的智力开发十分重要。

对宝宝的手部的益智开发,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锻炼手的皮肤感觉。经常给予孩子手部皮肤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进冷、热水中(温度要适宜);或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不同性质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这样,可以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促进大脑的发育。

2、增强手指的柔韧性。如让孩子经常伸、屈手指,闭上眼扣扣,练习写字绘画,这些锻炼有利于提高孩子大脑的活动效率。

3、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让孩子的手指做一些比较精细的活动,如摆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篮、学打算盘、做手指操等;要手脑并用,边做边思考,以增强大脑和手指间的信息传递,提高健脑效果。

4、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为孩子选择玩具时,要从培养孩子自己动手习惯出发,比如高级自动化玩具就不如积木、橡皮泥或能拆能拼的玩具更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

5、交替使用左、右手。左手受右侧大脑支配,右手受左侧大脑支配;交替使用和锻炼左、右手,可以更好地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