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就需要举行一系列的亲子活动。这样就知道一个明确的活动方向,你们有些过有关亲子活动的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适龄的游戏和饮食是健康管理的基本》,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适应集体生活,要通过适合年龄段的游戏和饮食守护孩子的健康。自出生到能走路的3~4岁以前,让孩子多活动、帮孩子学会走路等,都非常重要。帮助孩子活动胳膊和腿,与提高体力有关联。经常使用小肌肉,不仅有助于大脑的发育,还可以加强消化系统功能。中医学认为,手脚的活动与消化道有关联,所以在这个时段进行身体运动,有助于增加食欲,会让孩子更健康。

为了让走路一摇一晃的孩子们能迈出稳定的步伐,要与孩子一起进行如捉迷藏、爬楼梯、跑步比赛、单腿跳等多种游戏。活动手指头的游戏可以选择拼图、积木、揉捏等基本游戏。这类活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肌肉,还能强化宝宝的消化道,同时也能增强体力。如果孩子还是无法自己活动的未满周岁的婴儿,帮他们做一些四肢运动也很有效。

0~3岁年龄段的孩子吃的饮食有极大的变化。喝母乳或奶粉的孩子会开始吃断奶食,再后来又会开始吃饭。因为饮食习惯会有极大的变化,所以父母会加倍注重孩子的饮食。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贪食阶段,所以只要产生好感,即使是以前不爱吃的食物也会尝试其味道。孩子与大人不同,因为孩子进食的目的不在于通过吃东西增加力气用于活动,所以只要失去了兴趣或感觉不合口味,就会拒绝。不太了解孩子这种心态的父母,以为孩子嘴叼,会很担心。

但如果孩子不吃,父母不去管的话,由于能量的减少,孩子的活动会受阻。孩子还不知道这些道理,所以只能由父母尽量满足孩子的胃口。总变着花样去满足孩子的胃口,只是临时对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让孩子做一些前面介绍过的增强消化道系统功能的运动,可以增加孩子的食欲。

孩子长到4周岁,就可以开始做正式的运动。让孩子多做一些使用手和脚的运动,孩子会更健康。跑步、跳绳等运动或游泳、跆拳道、棒球等都可以。这样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游戏或者运动中,即使家长不怎么操心饮食,孩子也会吃得好、长得快。

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点。现在有好多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白糖,是导致孩子摄取过多热量的原因,而且会在体内产生内热,从而诱发各种呼吸道系统疾病,所以要注意。同时,为了孩子的健康,要让孩子偶尔吃一些带有苦味的饮食。多喂一些苦菜、东风菜、菊苣、蓬蒿、茼蒿、水芹、桔梗、荠菜、山蒜等野菜,有助于消化道健康。

精选阅读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 


游戏的重要性

在大人的眼光里,总认为孩子到处跑跳是顽皮捣蛋、不听话的举动,所以每次看到孩子跑就要予以喝阻,甚至命令孩子要安安静静地坐着不准乱动。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若强制他们不能游玩,可能影响他们身心的发展。孩子不像大人需要工作,所以游戏玩耍在生活上就成为他们的一个重心。从儿童发展的研究方面来看,游戏可以说就是儿童的工作,其意义与价值是颇为广泛的。

·在生理发展方面:游戏提供儿童运动的机会,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 ·在情绪发展方面:适当的游戏活动,可以带给儿童快乐、愉悦的情绪,发展乐观进取的个性。 ·在心智发展方面:游戏可以增加儿童的知识,引发想像、创造的能力。 ·在社会行为发展方面:游戏可以提供儿童与玩伴接触的机会,学习合作、互助、团结等品德。

从各方面的发展来看,游戏对孩子的确有着莫大的价值。做父母的,不仅不应忽视孩子的游戏,还要时时主动关心孩子游戏的内容,随时给予鼓励或指导,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快乐而自然地得到德、智、体、群各方面的发展。

父母参与游戏时需注意的事项

·一二岁前幼儿的发展

通常是一个人玩;以自我为中心,有占有欲;会有“连续但漫无目的”的动作,能看、听、感觉;会抓、握东西;能将东西拆开、组合、拿出、放入;能爬行、投掷和跳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期为他准备的玩具可以是:便于投掷、抓握的柔软玩具;不易破损的玩偶、娃娃;铃铛、音光盒;可供堆积的积木,及可以攀登或爬进爬出的硬纸盒或木箱;涂鸦用的蜡笔、剪贴簿;能组合的汽车、火车、船等。

·二三至五岁幼儿的发展

喜欢和其他人一起玩;大肌肉的运用很灵活,渐能控制精细的动作;喜欢朝着一个目标爬、跳或跑;需要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很难分辨事实和想像;对事情只有模糊的认识;喜欢扮家家酒之类的游戏。此时期为他准备的玩具有:训练肌肉的玩具,如爬竿游戏、跳马游戏、小三轮车、大球和大型积木;发展心智的玩具,如八至十二片的拼图,养鱼或栽培植物,以及磁铁、望远镜、万花筒等科学性玩具;扮家家酒的玩具,如易洗不易破损的娃娃,各种家庭用具,像烹饪用具、园艺用具、洗衣用具等,百宝箱、玩具火车、飞机、卡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表达情感的玩具,如布偶或木偶、黏上、沙堆、腊笔、画纸、钉子、槌子等。

·为孩子选择优良的玩具

优良的玩具是孩子游戏的媒介,可刺激孩子游戏的乐趣,增进游戏的价值。优良的玩具应具备:

·多变化,可刺激想像力及创造力。 ·质料优、构造坚固、无毒性、不会损害身体。 ·可以引起美感或感情,诸如洋娃娃、七巧板、积木、毽子、皮球、风筝等等,都是很好的玩具种类。

由于电视上玩具广告的普遍,加上近来家庭生活水准的提高,父母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为孩子添购许多的玩具。过多的玩具可能造成收拾及管理上的困扰,而过多为孩子买玩具,也可能造成孩子喜新厌旧的心理。故父母对于玩具的选择应有所考虑与节制,可鼓励孩子利用家中原本拥有的一些废物,如碎布、瓶罐、木块等来自制玩具,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创作能力,更可引发孩子爱惜玩具的心。

玩具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要适合孩子身心的发展,如果孩子年龄太小或者还没有预备好的时候,就让他玩超出能力的玩具,将会使他感到挫折与灰心,反而会造成不良的结果。所以,选择玩具要配合孩子的年龄需要。以下我们来看看各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有哪些情况,而什么样的玩具是适合这些阶段的孩子。

父母的任务

孩子的游戏对孩子有重要的价值,但是这需要父母随时关心与辅导,才能使孩子在娱乐之外也得到教育的功能。父母在辅导孩子游戏时应注意下列几点原则:

1)给孩子充分的时间

孩子玩游戏,可能需要多次的探索与试验才能学会游戏的内容或技巧。例如:孩子玩黏土往往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去了解黏土的特性,才能加以运用,创作。所以父母千万不要期望孩子第一次就要做出许多的作品来。另外,当孩子玩游戏或玩具兴趣正浓时,父母最好不要去干扰他,让他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培养专心的态度。如果您要孩子做另外事或要和他说话,最好先提出“预告”,使孩子知道该准备收起玩兴及玩具了。如果父母常在孩子玩得正浓时候横加阻止他,将造成孩子日后注意力不能集中的不良后果。

2)为孩子找玩伴

游戏的重要价值之一是从游戏中发展社会行为、培养优良品德,要得到这些效果,我们就要鼓励孩子与同伴一起游玩,所以我们应主动找机会让孩子与他的同伴在一起游戏。

孩子在一起,会互相模仿与学习,故对于有不良习性的孩子最好不要让他参与游戏活动;或是见到孩子相互学习的行为是错误的时候,父母应及时予以纠正,以免形成不良的行为;孩子在一起也可能发生争吵的现象,父母也要随时予以注意。

3)安排一个适合孩子游戏的环境

父母若能巧心地为孩子安排一个自由自在,充满有趣事物的游戏环境,将可使孩子满足而专注地在其中游玩。安排环境最重要的是要除去不安全的东西,以免孩子发生意外,如药品及尖锐的东西,不要放置在孩子常走动及可触及的地方。

孩子游戏的环境如果有充足的设备,将能引起孩子游玩的动机。在自动自发的游戏中,常可培养孩子想像与创造的潜能,故父母应尽量为孩子收集一些有趣新奇的玩具。

4)适时的建议与参与

对于孩子原本散漫的游戏,父母可以适时提供一些小小的建议,使它变得较有组织。例如:父母可以问问捏黏土的孩子:“今天是不是有人过生日?”“你们是不是在做蛋糕啊?”这样就可以使原本散漫的游戏,变得有方向、有趣味。还有就是孩子游戏时,可能会遭遇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大人的提示与引导。父母应适时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让孩子知道,在需要时,父母或老师会在旁帮助他,以免孩子产生无助、挫折的感觉。

结语

总之,父母若能适时地给予孩子协助和关注,将使孩子的游戏不仅具有娱乐的价值,更使孩子得到了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

游戏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父母能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导孩子,孩子将能得到充足的快乐与发展,做父母的也应随时随地关心孩子的游戏活动,最好也培养自己有良好的想像力,才能给予孩子适切有趣的建议与引导,让孩子玩一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游戏。

健康游戏,祖孙同乐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育儿中的年轻夫妇的最大援助,就是陪孙儿高高兴兴地玩耍。因为在与孙儿玩耍的时候,孩子的妈妈就可以干家务或是做其他想做的事,所以这就是最好的帮助。

那么,怎么个玩法呢?

孩子最喜欢运动性的玩耍,如挤身体、相扑、手指相扑、挠痒痒、捉迷藏、骑马游戏、用广告纸卷成剑来做格斗游戏等等。尝试着与孙儿玩一下,孩子肯定会乐得咯咯直笑。

还可以玩一些传统游戏,如折纸、翻绳等。还有,像过去那些用朴素的天然材料制成的玩具,如竹叶船、橡树果陀螺、拉线木偶人等,如果能和孙儿一起做一做的话,准会令其很快乐。

商场里有卖朴素玩具的专柜,在那里可以找到像纸气球、线包之类的玩具。买这些东西来玩也很不错。

并且,如果一边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边把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孩子一定会听得津津有味。

还可以念图画书给孩子听。孩子遇上喜欢的书,总想让你多念几遍,这时你可以把孩子抱在膝盖上,把书反复地念上几遍,令他如愿以偿。

需要注意的事项

对待孙儿们应一律平等

还有一个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注意的事情是,对每一个孙儿都应同样地疼爱。

有的老人可能对内孙、外孙有区别,或者只喜欢第一个孙儿等等。要知道,对待孙儿的不平等,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所以应特别留意。

这种不公平的对待会给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火上浇油,并且,不受宠爱的孩子会变得性情怪癖,人格容易出现扭曲。

不要再“零食加电视”

孩子是一块能量源,跳来蹦去地从不知疲倦,这是孩子的“长处”。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随着年龄的增高,就越来越需要安静。

为了求得安宁,有的老人就给孩子吃零食,或是让孩子看电视。这实际上是最不好的教育方法。

吃零食时孩子确实会安静下来,但如果长此以往,孩子就易长龋齿;同样,看电视时,孩子虽然也会一动不动,但是,电视看得越多,孩子的运动机能越得不到发育。

那么,怎样解决祖孙之间的这一矛盾呢?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把孩子活动的房间与老人生活的房间明确地分开来,并且规定孩子不能在老人的房间里乱来,但在自己的房间里可以自由地活动。而且,老人在带孙儿的时候,应尽量到户外活动,在安全的空地上,让孩子尽情地发散他的能量吧!

无论怎么说,带孩子对于老年人来说的确是个相当不容易的事,但从培养人才的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1”和“许多”的游戏


目的:

孩子认识数是从“1”和“许多”开始的,“1”是自然的单位,“许多”是含有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找1和许多的游戏,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通过此项游戏,使孩子会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并初步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简单的归类能力。

3岁左右的孩子对1和许多的理解,总是同实践活动和对物体的物体的感知紧密相连的,所以要引导孩子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亲身体验。

工具:

一个苹果、一个娃娃、一只小熊、许多梨或小汽车,以及书……

步骤:

1、家长将物品放在桌上,请孩子看看哪些东西是一个?哪些是许多?如提问:“苹果有几个?”“小汽车有多少辆?”(许多辆)

2、请孩子找出哪些物品是“1”的,如提问:“哪些东西是1个,请你找出来?”

再找出哪些物品是许多。

3、要求孩子一边拿物品,一边用语言表达,如“我拿了一个苹果。”“我拿了一个娃娃。”“我拿了许多梨。”……

游戏的变化:

游戏可更换不同的物品,反复进行数次后,可根据情况请孩子在屋内找一找,哪些东西是1个,哪些东西是许多个,如1张桌子,许多椅子,1台电冰箱,许多录像带……在此基础上,可带孩子到自然环境中寻找,在户外找找1和“许多”,这比在已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要困难些,家长要根据情况给予指导。

总之,供孩子玩“1”和“许多”游戏的东西数不胜数,家长只要做有心人,就一定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笑和哭的游戏


准备:

录音机,磁带,哭脸和笑脸的图片。

做法:

1、谁的笑声:录下爸爸、妈妈和孩子的笑声,把这些笑声放给孩子听,让孩子辨别是谁的笑声。再说一说,爸爸为甚麽笑了?妈妈为甚麽笑了?宝宝为甚麽笑了?

2、笑声和哭声:录下孩子的笑声和哭声,再把笑声和哭声放给孩子听,同时出现“笑脸图”和“哭脸图”,让孩子听声音举图片,放出哭声时举哭脸,放出笑声时举笑脸,边玩边议论,甚麽声音好听?甚麽表情的脸好看?让孩子对笑有好感,对哭产生反感,“哭起来的声音真难听呀”。

3、笑脸和哭脸:让孩子听录音对着镜子做表情,听到笑声,就做笑脸,听到哭声,就做哭脸。大人在一旁评议,孩子做笑脸时,大人就说:“真好看,我喜欢”,孩子做哭脸时,大人就说:“真难看,我不喜欢”。

提示:若以后孩子哭了,就举出哭脸让他看,“真难看,快别哭了。”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

色彩和绘画的游戏


色彩练习:染手绢

用较绵软吸水力强的纸(正方形、三角形)对折或对角折,然后根据需要反复折叠多次;

将折好的之在边角处染色(用毛笔涂染或浸入颜料浸染);

观察颜色的渗化合浓淡变化;

将染好的纸展开,晾干。

色彩练习:染花布

将白报纸弄湿,团成团,再展开,用废纸吸取多余的水分;

用毛笔再上面涂颜色。由于之的皱纹处被折断,染色后颜色很深,呈现出蜡染水纹的效果;

将作品放在报纸上晾干;

对着灯光欣赏;

可做窗花、剪纸或底纸。

绘画:意愿画

放一根线绳在画纸上,摆成简单的几何形状,如弧形、圆形、之字形、直线等;

纸面朝下发给幼儿,让幼儿掀开看,问:上面有什么东西?

让她琢磨一会儿,再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它像什么?(风筝、鱼竿、跳绳……)启发想象;

让幼儿把自己的想象补充到画面中去。

绘画:长长(宽宽、方方、圆圆)的画

将画纸变形,让孩子根据纸的形状想象适合画什么(注意启发孩子),例如:

长长的画:田野中的稻草人、高耸的大楼、大烟囱、长颈鹿、高高杨树上的小鸟、一个瘦子、竖立的铅笔、哈哈镜中的人、荡秋千……

宽宽的画:一列长长的火车、站在篱笆上的小鸡、一排新房、排队等车的人、大桥、道路、条橡皮筋的小朋友……

圆圆的画:正在孵蛋的鸡妈妈、风车、灯笼、睡觉的小猫眯、大南瓜……

方方的画:笼中的小鸟、境况中的全家福、叔叔的工具箱、在沙发中看书的爷爷、在攀登架上游戏的孩子、小书包……

开展幼儿自主游戏很难?掌握基本原则即可


自主游戏价值:“自主游戏是幼儿带着兴趣、自主地、积极地作用于环境,动脑动身,创造和展开活动的整个动态。

在自主游戏中,幼儿体味成功感,挫折感,尝试解决冲突,满足情感交流,积累各种体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能力。幼儿游戏着,即学习着。幼儿的个性应得到广泛的发展,这包括促进其想象力、主动性与自主性的发展。

自主性游戏给幼儿以机会,选择游戏方式与游戏伙伴,并决定游戏进程。这种游戏形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专家啰啰嗦嗦地说了这么多,看来幼儿园开展自主游戏还真是有难度呢!不过,掌握以下三项基本原则,开展自主游戏也是没有问题的。

自主性游戏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园,最能给予幼儿自主性游戏机会的场所是区角游戏。理想中的区角游戏状态应该是孩子们个个有事做,并引发孩子的自主交往和创造热情。为此,教师应善于结合教育内容,为各个游戏区角增添半成品材料,让儿童始终有新鲜感,时时有事做。

如,为配合大班的主题教育内容“有趣的植物”,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小餐厅”投放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做“菠菜、白菜”;“中医院”里,让幼儿用泡沫块和牛皮纸做中药包,并形成一条龙式的中药加工流水线:让幼儿设计各种“植物”,再把它们种到“休闲广场”,美化环境等。

教师适时地参与游戏

虽然是自主游戏,但仍需要老师的参与,作为参与游戏的一员,老师不是完全主导游戏或盲目的跟从游戏,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从而更好地开展游戏。

例如,在超市游戏中,当教师观察发现超市没有寄存处,就启发说:“唉!我手上这么多东西,有个地方存包就好了。”这句话马上提醒了个别幼儿,立刻设置了一个超市寄存处,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不干扰幼儿游戏,自然地插入教育。

支持幼儿主动探索

自主性游戏活动要求氛围宽松,形式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因此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如,在科学区里,一个小朋友把老师拉过去问:“为什么油泥把它搓成圆的时候放在水里能沉下去,把它做成小船的时候却漂在水面上呢?”此时,如果老师把沉浮的原理直接告知幼儿,孩子未必能理解,还有可能因此对游戏失去了兴趣。

老师可以这样鼓励幼儿:“你再试一试,油泥还有什么情况的时候是沉的,什么情况的时候是浮的?”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后,孩子做起实验来,还时而高兴地拍起手来,看来发现了什么,此时,老师的再次指导会更有意义。

◆◆◆◆◆

师乐汇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

精彩

父母是宝宝最佳的游戏顾问


由于在游戏中需要宝宝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语言能力也很重要的,所以经常参加游戏的儿童在这些方面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已证明,当孩子的父母参与游戏时,孩子游戏活动的时间明显增长了。而另一方面,毕竟孩子才是游戏真正的主人,毫无疑问,父母要参与并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但应避免过分介入,至于如何把握这一分寸,就需要父母自己明智地作出判断了。

父母毕竟是成人,思想、行为与孩子是迥然不同的。你该如何融入孩子的世界,怎样和他们一起玩呢?父母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宝宝是游戏的主人

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乐趣;对父母而言,游戏则是教育的一种最佳形式。为了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父母除了开辟更大的游戏场地与空间,以及提供合适的、丰富的游戏材料,包括玩具之外,更应该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具体的游戏过程中去。

但是父母毕竟是成人,思想、行为与孩子是迥然不同的。你该如何融入孩子的世界,怎样和他们一起玩呢?事实上,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不到一岁的宝宝基本上属于“无能力”的被动状态,还不知道怎么做游戏。

在他们眼里,父母或许就是一个大玩具。

守则1:父母要主动地跟宝宝玩、逗宝宝开心。

最常用的一种策略是相互模仿动作和声音。比如宝宝无意中做了一个类似拍手的动作,父母马上紧跟着做一个拍手动作,然后宝宝又会模仿大人,继续学着做下去。还有常见的“躲猫猫”游戏:父母先和宝宝脸对脸玩一会,把宝宝逗乐了,然后故意躲到一边,宝宝就会探头探脑地寻找,父母再躲到另一边,宝宝又会跟过来。

当然父母也可以借助一些色彩鲜艳或带有声音的玩具和宝宝一起玩,如动物摇铃、拨浪鼓、彩色积木,这些玩具都有利于培养宝宝的注意力。

此外,这一阶段的宝宝特别喜欢水,父母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可以适当延长一点时间,与宝宝一起戏水和做“亲水游戏”,也很有趣!

重点提示:这些适合小宝宝的游戏,无论内容与形式都特别的简单,却是建立早期亲子之间亲密关系最理想的途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对世界的最初认识。

两三岁的时候,宝宝特别钟爱假想游戏。

等孩子长到两三岁的时候,他们已经能够稳稳当当地走路,活动能力也大为增强,可以自己发起游戏了,并且他们越来越钟爱假想游戏。于是父母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不再起引导作用,而是配合着孩子一起玩。比如当孩子举着玩具枪跑过来,嘴上喊着“不许动”时,父母只能举起双手,扮成“俘虏”;当他们改换成拿着玩具针筒,一脸严肃地要给你“打针”时,父母也只好乖乖地坐下来当“病人”。

守则2:在游戏过程中,父母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如动作示范、引导孩子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思考等。

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互相猜谜语、玩一问一答的游戏。

在玩的过程当中,父母必须遵循这样两条原则。第一,一旦与孩子开始玩了,就要玩到使孩子觉得满意为止;不能因为自己感到厌烦了,就单方面终止游戏。第二,要做孩子游戏的忠实合作者,但不要特意讨好孩子,不能一味地顺从他们。

父母还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宝宝与同龄人一起玩,并允许他们去户外玩各种各样的运动游戏。

重点提示:在这一阶段,父母已经不再是游戏活动的主角了。

三四岁或更大,他们越来越喜欢和小伙伴们在一起。

到了孩子三四岁或更大,他们越来越喜欢和小伙伴们在一起,一般不爱跟父母玩游戏。所以,父母最好退居二线,成为游戏的旁观者。

守则3: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完全退出游戏,实际上你还是应该关注孩子游戏的过程与内容,做孩子们最可靠的“监护人”和最聪明的“游戏顾问”。比如在玩追跑游戏时,有的孩子眼看就要被追上了,一时情急之下,很可能从高处跳下来。父母就得想方设法防止类似的危险因素,还有就是要考虑各种玩具的安全问题。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很可能发生玩不下去的情况。比如在玩“兵捉贼”游戏时,两个孩子都想当警察,都不愿扮小偷,双方一僵持,游戏就没法继续了。再比如孩子们爱玩的游戏不一样,意见不统一,结果都不知道该玩什么好了。

这时候父母不应该直接给孩子出主意,而是该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孩子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另外,孩子游戏的一些内容可能是反面的,比如某个孩子扮演的爸爸总是打孩子。父母就要告诉他们,爸爸妈妈都是爱孩子,不打孩子的。还有孩子游戏时可能会出现排挤某一小伙伴的现象,父母应该弄清楚原因,比较妥当地解决问题。

重点提示:等游戏结束后,父母还要培养孩子自己动手收拾玩具、整理现场的良好习惯。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已证明,当孩子的父母参与游戏时,他们游戏活动的时间明显增长了。而另一方面,毕竟孩子才是游戏真正的主人,游戏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所以,父母要参与并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但应避免过分介入。至于如何把握这一分寸,就需要父母明智地作出判断了。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游戏玩伴


豆爸感言:带孩子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不要太刻意,一切看孩子的反应和喜好。

豆豆就快两岁了,每每看到这个精力充沛的小家伙在家里开心地蹦蹦跳跳,我这个妈妈总会特别有成就感。如果说妈妈给予了孩子一颗充满爱和温暖的心,那么爸爸给予孩子的就是小小的肌肉和无限的力量。

豆豆是个敏感的孩子,有时候甚至有些胆小。以前每次听到鞭炮声豆豆都会吓得大哭,而这时爸爸一定会马上抱住他安抚,还会模仿着鞭炮的声音,发出夸张的“嘣嘣~啪啪~”声,边学边玩边闹,分散他的注意力。每次远处放烟花,爸爸也一定会把豆豆举得高高地看,让他知道烟花的美丽和鞭炮声的热闹。现在豆豆终于不那么恐惧了。

每次周末,我总是头疼:去公园太热了,去超市太挤了,去儿童乐园又太累。这天早上,爸爸问豆豆:想不想跟爸爸打球呀?豆豆说:要啊。在我对不到两岁的孩子怎么会打篮球产生无比质疑的情况下,父子俩热情高涨地拖着我去了省体的篮球馆。爸爸也实现了他的诺言,专门腾出一个篮球给豆豆,陪他玩,正儿八经地教他投篮,虽然最终的收获只是豆豆终于能把篮球扔过自己的头顶了,但这天对他来说是无比的快乐。

老公总说,带孩子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不要太刻意,一切看孩子的反应和喜好。我虽然总是笑称这是他偷懒的借口,但在内心也为老公的这种育儿态度喝彩。每次豆豆用简单的言语表达出他的要求时,老公总是尽量做到,这时候豆豆收获到的快乐和成就感是加倍的。

我们相信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每个想法和要求也都不可能找到标准的模式和答案,只要一切顺其自然,我们起到好的陪伴和保护的作用,孩子就能收获到最大的乐趣和技能。很多情况下,妈妈百思不得其解的育儿困惑,从爸爸的思维中换个角度去解决问题,一切都变得轻轻松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