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走路,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应该及时表扬;

孩子跌倒没哭,应该表扬;

及时表扬和鼓励是促进孩子继续学习,继续进步的必要条件。缺乏表扬的孩子性格易形成消极、冷漠的倾向,而且智能、语言和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也均受影响。

奖励必不可少,但奖励不当也会让宝宝养成不少坏习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奖励得当呢?

奖励红绿灯

奖励通常分为:自然奖励、精神奖励、活动奖励和物质奖励。

我们奖励宝宝时,应该遵循以下顺序:先自然奖励,再精神奖励、活动奖励、最后才是物质奖励。

自然奖励——“老天爷”的最高奖赏

这种奖励是指孩子做事情本身带来的成就感,不需要大人说任何语言、任何行动。

这种奖励是最简单,经常被我们所忽视,却是对孩子来说最高级别的奖赏。这种奖励往往是宝宝培养兴趣爱好的原始动力。

好不容易拿着蜡笔摆弄了整天,一幅五彩缤纷的大作终于诞生了。看着自己的大作,宝宝心里头的快乐不亚于站在奥运领奖台上的冠军。

这时的爸爸妈妈如何强化这种奖赏呢?当宝宝拿着自己的“大作”向你炫耀时,应该给予最热烈的掌声,并且耐心聆听宝宝的心声,这时的宝宝在跟你分享他的快乐,而自己也在回味着这份成功;同时,请不要着眼于宝宝因为涂鸦而留在衣服上的种种痕迹,对于宝宝来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是最最值得关注的事情。

精神奖励——润物细无声

这种奖励常常采用语言,动作对孩子表示夸奖、表扬。这种奖赏,在爸爸妈妈的眼中,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但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这种奖励却是小朋友最希望得到,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而言,这种奖励对孩子将来发展影响是最深远的。

说到表扬宝宝,每位爸爸妈妈都会认为这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表扬宝宝,还有很多地方要注意的:

1、表扬到点子上:对孩子的具体行为的肯定,比单纯说“你真棒!”好,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什么事、什么行为是受鼓励的,知道努力的方向,如“你今天对叔叔说‘谢谢’真有礼貌!”

2、表扬的词汇要恰当:“你是最棒的”、“你真聪明”看似对孩子很高的赞赏。冷不防,它是根棉里的针,说不定会刺伤孩子。

“你真棒!”、“妈妈相信你会更棒的!”这样的词语也许更真实更实际点。

3、别忘了给宝宝一个温暖的拥抱:微笑、拥抱、拍肩、关注、抚摸、鼓掌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是很好的奖赏,尤其是幼儿,爸爸妈妈的抚摸、亲吻能给宝宝感情上的满足,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安全。

活动奖励——营养丰富的大奖品

用一个活动来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如对孩子需要巩固的礼貌行为、学习习惯等,有良好表现后,答应带他去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等等,既鼓励了孩子,同时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家长对孩子一定要言而有信,只有履行诺言才能树立威信。使用这种奖励时,爸爸妈妈最最要注意的是:别给孩子开空头支票。答应了孩子去动物园,最后又去不成,这样会让孩子很失望,也有损您的威信。

物质奖励——“带刺的礼物”

说到“物质奖励”,相信所有的家长都不会陌生。当宝贝有所进步时,爸爸妈妈总会毫不犹豫掏腰包。但很快,爸妈会更加头疼,奖励多了,孩子们慢慢地学会了讲条件,学会了为奖励而行。

物质奖励是把“双刃剑”,使用恰当,能让孩子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稍有偏颇,则让孩子变得功利、养成更多坏习惯。

如何做到恰如其分呢?

第一,物质奖励应当节制,不能动不动就奖励,奖励过于频繁,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奖励是理所当然的,会养成没奖励就不办事的恶习。

第二,在奖励以前,不可以随便许愿,“如果……,爸爸就……”这样的奖励方法不可多用,因为当您常常说这样话时,孩子很快就学会说“如果我……爸爸你就得……”了。

第三,奖品的选购应当是孩子的生活必需品,如一些玩具、书画、水果等等。但也要注意尊重孩子,如果孩子年龄稍大,在选购前,可以征求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

第四,奖励的前提必须是科学的。如“如果你上床睡觉,妈妈就奖励你糖果”这样的奖励就不科学了,不仅达不到奖励的效果,还有损孩子的健康。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大宝小宝不一样

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需求是不一样的,相对应地,我们对宝宝的奖赏也应该作出调整.。

小宝宝的奖品

对于周岁内的小宝宝,最适合的奖品重点是运用感情奖励。

1、拥抱、抚摸、亲吻是爸爸妈妈最好的奖励。

2、微笑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奖励方法。微笑对宝宝来讲,不仅是一种感情奖励,而且是一种行为导向。

3、以亲切的语言予以奖励。

4、物质奖励。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偏好,适当采用给一些好吃的东西、延长玩玩具的时间等方式对宝宝的良好行为予以奖励。

对周岁内宝宝的奖励,不仅要注意方法,而且要注意适度,特别要注意安全。

大宝宝的奖赏

渐渐地,宝宝的本领越来越大了,这时对宝宝奖励可以更加多元化了。

1、带孩子出门玩耍,一方面能让小宝宝多多见识外在环境,一方面也能让宝宝明白到,只要表现良好,妈妈就会带他出去玩。

2、陪他一起游戏、讲故事

如果宝宝有良好表现时,妈妈爸爸可以适时地陪宝宝玩他喜欢玩的游戏或玩偶,也可以藉此培养亲子感情。

3、允许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当孩子的行为及言行都很恰当、合宜时,父母可以允许孩子选择他想做的事,例如:孩子今天一整天都没有哭闹,很乖地听大人的话,父母就可以适时地让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如:看电视中的儿童节目。

4、激发孩子的荣誉心

为小宝宝准备一本生活公约小簿子,只要宝宝有好的表现,妈妈可以在上面盖上一个好宝宝章,象征性的鼓励品,来给宝宝作鼓励。

扩展阅读

艺术培养,家长做对了吗?


可否认,大部分的家长都不懂艺术。但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和艺术接上一点边。艺术不是加减乘除,也不是柴米油盐,不是每个宝宝都通用的东西。艺术所含括的范围太广,因此家长们必须要明确了方向,才能进行有计划的“投资”和培养。

艺术培养,家长做对了吗?

很多家长都认为,让孩子学习歌唱、舞蹈、绘画、乐器等技能就是学习艺术,这几个方向的兴趣班因此也在幼儿园以及商业街上遍地开花。虽然上兴趣班是一个培养艺术的便捷的方法,但是父母在决定执行培养艺术宝宝的计划之前,要先把以下问题弄清楚。

1、宝宝的兴趣是什么?

一开始你无法发现宝宝擅长什么,宝宝可能对任何东西都表现出兴趣,他喜欢抓起画笔并不表示他有画画的天分,也许他只是对这根能画出颜色的笔感兴趣;宝宝看着别人弹琴也争着要学一下,也很可能只是他对这种能发声的东西产生了好奇。要记住,宝宝的特点就是三分钟热度。因此不要把他的贪新厌旧视为兴趣。一开始可以让宝宝多接触不同的玩具乐器,多带他观看小朋友演出,多听歌,多参加手工劳动,多玩,不要着急报名上兴趣班。在玩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宝宝长期对某些事物表现出兴趣,就可以创造机会让他多接触这个事物,等确定他确实有兴趣后,再进行定向培养。

2、你信任自己的宝宝吗?

著名思想家弗洛姆曾说,“诸如艺术天才等这类更特殊的潜能,它们是种子,如果给予适当的发展条件,这些种子就会生长、并有所展现;但如果缺乏条件,它们就会夭折。这些条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对宝宝生活有重大意义的人要信任宝宝的这些潜能。”因此,父母切莫追求单纯的技能刺激,盲目地相信运用某种开发教材或某类教具,就能使宝宝的艺术潜能得以发展。与其信任某些毫无根据的发展方案,倒不如信任自己的宝宝具有在一定环境下必将表露的艺术潜能。很多天才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在别人看来,这种与众不同是一种怪异的行为。而作为父母,如果也不信任自己的宝宝,甚至认为宝宝精神有问题而勒令其改正言行,势必把天赋扼杀殆尽。因此,进行艺术培养,父母首先要善于理解自己的宝宝,从宝宝的角度出发,看看他们的世界。相信宝宝具有与众不同的能力,从不表现出对宝宝的怀疑,就是父母挖掘宝宝艺术潜力的最关键的一点。

3、艺术培养究竟要学什么?

许多父母往往追求宝宝艺术成果的体现,如会弹几首曲子,会画几幅画等;有的甚至过早追求过级考证,盲目地把成人社会所追求的物质结果当作学习艺术的目的。然而,这样的做法唯一的结果就是让兴趣为现实所扼杀,让天才变成庸才。商业性的学习不仅不利于宝宝艺术潜能的发展,而且使宝宝失去了对艺术的兴趣。发展儿童的艺术潜能,关键在于培养宝宝对审美要素的感受力。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环境,或带宝宝到大自然中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色彩、线条、平衡、对称、节奏、韵律等美的要素。只有生动的、活的审美源泉,才有可能激发宝宝内在的艺术潜能。父母要审慎对待宝宝的艺术潜能,对宝宝艺术潜能的发展切莫盲目跟风,以免宝宝的艺术幼芽在尚未绽放之前就已经枯萎。

4、宝宝实在不感兴趣怎么办?

有相当一部分宝宝对上兴趣班学习音乐、美术、舞蹈等都只有三分钟热度,很快就失去兴趣,学习上也没有太大的进步。如果家长已经很清楚宝宝“确实不是这块料”,那么放弃对他的所有要求,让他随心所欲涂鸦、吼叫、活蹦乱跳也是一种无可厚非的选择。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唱歌跳舞和画画,他们只是不希望有人限制他们如何玩。更高明的父母,则可以尝试用游戏的方法去引领宝宝进入艺术的大门。其实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切忌过早给宝宝的能力定型,让他在童年时多做尝试,比过早的单一定向培养更有意义。

孩子哭泣时,家长做对了吗?


哭泣超过15分钟可损害胃肠

专家认为,女子的寿命普遍比男子长的原因,除了职业、生理、激素、心理等方面的优势之外,善于啼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通常人们哭泣后,情绪强度会减低40%,反之,若不能利用眼泪把情绪压力消除掉,会影响身体健康。

不过,哭不宜超过15分钟。压抑的心情得到发泄、缓解后就不能再哭,否则对身体反而有害。因为人的胃肠机能对情绪极为敏感,忧愁悲伤或哭泣时间过长,胃的运动会减慢、胃液分泌减少、酸度下降,会影响食欲,甚至引起各种胃部疾病。

当孩子开始哭泣的时候

毫不奇怪,当孩子开始哭时,我们会心烦。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为一点小事(比如饼干盒子空了)哭起来,我们立刻失去了好心情,感到恼火、不安、厌倦和愤怒。我们想止住他的哭声,尽力哄他,试图说服他吃点别的,对他说饭前吃饼干是不对的。如果他还是哭,就责备他说为这点小事哭可真傻。我们以为只要止住孩子的哭声麻烦就过去了。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注意到,情况并非如此,孩子可能会安静下来,但仍然不高兴,长时间情绪低落。打不起精神,不再信任别人。对一切都不满意,父母也为此感到气恼,整个家庭生活受到影响。

在孩子开始哭时,也许我们换一种做法可以做到直接调整孩子情绪的作用。只要我们留在孩子身边倾听他,不打断他的哭泣,他的烦恼会随着哭泣逐渐消散,哭泣也会随之停止。原因是:哭泣能愈合创伤。由于你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排除受到伤害的感觉,之后他会变得更坚强和自信。倾听要求你与孩子合作。他努力消除自己的坏情绪时,你要留在他身边,提供他所需的支持,使他在整个过程结束时,重新充满信心和希望。所以,在孩子开始哭时,我们应当停下手边的事去倾听他,以便有助于愈合孩子受到伤害的感情。

哭泣是自然的康复过程

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可以设想他们站在一条窄窄的平衡木上。在平衡木上,快乐情绪使他们善学,乐于接受我们的建议或帮助。由于感到安全和受到关怀,他们能不断尝试,一次不成就再来一次。但他们这种宝贵的自信心和对他人的信任也很容易受干扰,努力频频失败,或周围的人显得漠不关心或态度消极,都可能伤害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从感觉良好和安全的平衡木上摔下来,脱离了“正常轨道”,他们无法找到能支持自己继续尝试的信心,感到伤心,就开始哭起来。

哭泣是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有你在他身边,他会感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支持和关心。一旦通过哭泣排除了烦恼,他就又可以精神焕发地面对生活。所以,倾听哭泣的孩子,能使他得益于所面对的困境,并从所受的伤害中恢复过来。

小事情会引发大的情绪波动

大哭不止,直到不快情绪消失——这种康复过程会很自然地发生在孩子身上。每当他们感受不到爱或丧失信心时,就会启动这个过程。当孩子为要独自挨过半小时感到烦恼时,就会把不快投射到一件小事上。有时,孩子在为了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哭一场后,能够

告诉你他大哭的真正原因;有时,孩子可能哭完就跑出去玩,什么也不说。我们苦苦地想要知道孩子究竟为何如此伤心,但孩子有时候说不出自己的感觉,好在我们能做到倾听他们。有我们在他们身边,他们就能完成康复过程,尽管我们对其内容不很清楚。

宝宝儿歌你选对了吗?


每位宝宝都是天生的音乐家,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听到音乐就会随着摇摆。父母们可以经常给孩子放一些儿歌,可以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而且儿歌的内容也有助于启迪宝宝心智,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可是你们会给宝宝挑儿歌吗?

1.经典的儿歌

可以给孩子听一些经典的儿歌,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小燕子,春天在哪里等,虽然有些老土了但是经典的魅力不可阻挡哦!相信孩子长大了,也会清晰的记得里面的每一句歌词,留下美好的回忆的。

2.画面感鲜明,有欢乐气氛的儿歌

一些祝贺新年的英文歌曲,一些圣诞节的歌曲,比喻还有一些描叙到山里采蘑菇摘草莓的这样活动场景的歌曲,孩子听了之后就会联想出更多的画面。

3.接近宝宝的生活经验的儿歌

由于孩子的思维还相对比较具象,那些接近他们生活经验的儿歌将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妈妈们在选择时最好考虑到这一点。在其他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儿歌与孩子生活经验的匹配度。

4.朗朗上口,字数较少的儿歌

这些歌曲简单容易学会。比如一些小猫、小狗等小动物的歌曲啊,还有一些教孩子数数、拼音、英文字母的歌曲等。

5.活泼的儿歌

可以听一些活泼的歌曲,可以边听边做动作的。转圈啊,扭一扭身体,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协调能力,让四肢更加灵活的。摆动一下手指啊。弯一下腰之类的。大人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听一起跳呢。

6.欢快明朗的正能量儿歌

选择一些让孩子听了之后能更加开心的,或者能让人得到正能量的歌曲。比喻带来勇气啊,希望,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歌曲,而不是太多伤心失望,灰色场景的歌词。

7.适合宝宝的性情和偏好的儿歌

由于宝宝在性情有个体差异,适合他们的儿歌也会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对于那些性格相对内向的宝宝,最好多让他们听一些节奏欢快的儿歌,如:小鸭嘎嘎、歌声与微笑、来了一群小鸭子、粉刷匠等,以激发他们的参与性,对于那些性格外向的宝宝,则节奏舒缓的儿歌更有调节作用,如可爱的小鸭子、小青蛙找家、在动物园里等,另外,孩子的兴趣也要充分考虑,当父母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偏好,尽量避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风格。

宝宝你可以走路了吗?


一、宝宝学步期的发育情况

第一阶段(十至十一个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

第二阶段(十二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十二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第四阶段(十三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第五个阶段(十三至十五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

意义:

当宝宝开始走路就代表着具备以下三项条件:

1、宝宝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

2、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

3、宝宝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

二、关注骨骼的问题:

蹒跚学步期间,家长的搀扶是少不了的。不过,到底应该怎么扶,却是有点讲究的。

宝宝的桡骨头尚未发育完全,肘关节囊及韧带比较松软,在双腿不能有力支撑全身重量的情况下,如果大人仅仅用力牵住孩子的手,就很容易造成脱臼,医学上称为“小儿桡骨头半脱位”,也叫“牵拉肘”。

所以,在孩子刚开始学走路时,家长要扶住宝宝的腋窝,让其双脚踏在大人的脚背上,跟着大人一起走路。等过一段时间后,可让宝宝的双脚踏在地上,由大人扶着宝宝的肘部慢慢向前走。一旦宝宝发生跌倒或晃悠的情况,家长切记不要猛拉孩子的手,而要托身或轻扶手腕以上的部位。

有时孩子的脱臼问题并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建议家长多注意以下情况:在拉手或帮他穿衣套袖子时,宝宝突然啼哭不止,喊叫被牵拉的胳膊疼痛;前臂不敢向后转,不能抬举、取物;在肘关节的桡骨头处有压痛,局部却无明显肿胀和畸形,这些都表明宝宝受伤了。

若宝宝哭闹严重,或无法自行复位,要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治疗。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关节一旦发生脱臼,就容易形成习惯性脱臼,日后更要注意用力得当。

有些宝宝在学习走路时会出现踮脚尖走路的行为,这到底正常还是异常呢?刘医师表示,父母可观察宝宝踮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断是否为异常现象,若宝宝有用踮脚尖的方式走路,有时恢复正常状态,则勿需担忧。一般来说,宝宝大约在三岁之后运动协调才发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不稳都不用过度担心。

很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最容易发生意外就是扭伤,再加上这时候的宝宝通常不能表达得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细致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来得知。刘医师表示,父母应仔细观察宝宝走路是否出现一拐一拐的,或是躺在床上踢一踢,看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压一压宝宝腿部各部位,看看宝宝是否会感到疼痛。

1、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第一阶段: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第二阶段: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第三阶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第四阶段: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第五阶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依以上五个阶段走路动作发展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

2、建议辅助工具:

学步车、楼梯、木板、小椅子

三、为“学走宝宝”做好三大准备

第一:选择适合走步的衣服。

衣服要以肥大、宽松为好。衣服的袖子、裤腿宽大,才能使宝宝的四肢有充裕的活动余地,更有利于生长发育。有些妈妈过早给孩子将牛仔裤、紧身裤统统装扮上,却不知道这些裤子会影响宝宝的血液循环,浅档包臀不仅让宝宝蹲、跑、跳都不方便,而且还会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还有一些妈妈会给宝宝穿松紧带的裤子,这样的裤子同样也对孩子不利。因为此时的宝宝的呼吸方式是胸腹混合呼吸,松紧带让宝宝的腹部受压,影响呼吸,如果裤子过长影响到胸部,也会使被?的肋骨向内凹陷。因此,这个时期的宝宝最好选择穿背带裤。

第二:家居安全措施要做好。

现在宝宝不仅学会了怕,又开始站立移动,他能够到的东西就更多了,因此妈妈的全措施更要加强一些。家里的摆设要尽量避免妨碍宝宝学习走路,对于一些有危险性的物品,应该放置高处或移走,并且需要特别留意家具的尖锐的角,以防宝宝碰到。阳台:宝宝一旦学会行走,“到处乱走”是必然的情形,引时父母就特别留意宝宝走到阳台上。没有围栏或栏杆高在85厘米以下,栏杆间隔过大(超过10厘米以上),或者阳台上摆小凳子……容易使宝宝误爬上,而导致危险。

家具:家具的摆设应尽量避免妨碍宝宝学习行走,父母宜将所有具危险性的物品放置高处或移走,并且须留意所有家具中具有尖锐的角,以防宝宝去碰撞。

门、窗:宝宝容易在开关门中发生夹伤,父母可使用门防夹软垫来避免危险;至于窗户方面,最怕宝宝走到窗边玩窗帘绳,如此容易发生被绳子缠绕造成窒息的危险。

第三:不要过早使用学步车。

学步车是很多宝宝学走路之前的学步付诸工具,它可以给终日看护宝宝的妈妈们带来一定的方便,有了它,妈妈们终于能腾出时间吃个饭做做家务了!但是,有的妈妈如果过早让宝宝坐上学步车的话,对宝宝是非常有害的!因此对于7个月以下的孩子是坚决不能使用学步车的。因为7个月前的宝宝腰腿部骨骼和肌肉力量都不是很强,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利。不要以为早点让宝宝接触学步车,宝宝就能早一点学会走路,宝宝都有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没必要让他过早学会走路。

因此,学步车必须在宝宝7个月以后,能够支撑颈部并平稳坐立时再使用。每次时间不能过长,不要超过20分钟。学步车的高度要适合宝宝的身高,不宜过高或过低。另外,使用学步车的宝宝的活动应在大人的视线范围之内。

“对于开始学走路的宝宝来讲,学步车有利有弊。”KindyROO亲亲袋鼠国际早教中心教育总监李冰介绍,宝宝在刚开始学走路时,会有一种胆怯的心理,学步车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宝宝克服这种心理,比宝宝扶着其他物体更安全、更不易摔倒。

“但是相比之下,弊更大于利。”李冰指出,用学步车限制了宝宝活动的空间,减少了宝宝正常的锻炼机会,最重要的是,不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因为,在使用学步车的过程中,快速的滑动会让宝宝感到紧张,不利于其智力发育和性格的形成。相反,如没有学步车学走路的话,则有利于提高宝宝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四、宝宝走路内八字怎么办

小孩子刚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宝宝走路内八字怎么办?家长不用担心,只要即使纠正宝宝走路的姿态,很快就能够改正过来。那么,怎样教宝宝学走路才能让宝宝一开始就不形成内八字呢?预防宝宝走路内八字的方法就是用最正确的方法教宝宝学习走路,不要让宝宝依赖学步车或者其他工具,练习走路的方式正确,走路姿势自然也不会错。

1、按节奏走

走路内八字的宝宝走路节奏也不会很整齐,所以在教宝宝走路的时候,要把握宝宝的走路节奏。可以由大人数着口令让孩子按照口令踏步。或者家长在前面按照节奏走路,宝宝在后面亦步亦趋地跟着。每天固定联系几次,每次大约半个小时,宝宝就能形成很好的步态。

2、直线练习

在地上划一根直线,或是找笔直的花坛边缘练习走路。让宝宝的钱脚尖和后脚跟都踩在直线上,循环往复地走,步伐由慢到快、由大到小。这种有意识的训练,能够让宝宝形成走直线的习惯,脚掌不会随便向左右偏移,自然也不会出现内八字了。

3、直线跑

画两根直线,距离比宝宝的脚掌宽一点点,可以让宝宝在这两条直线中间行走,保证不要让宝宝踩到直线,这样可以锻炼宝宝最正确的走路方式。可以将这种了联系方法变成一种游戏,如果宝宝能够走完整条直线框,家长就可以给宝宝适当的夸奖和奖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