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的,游戏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确切来说,如果爸爸妈妈们能够发挥游戏寓教于乐的隐性功能的话,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极有帮助的,因此,父母不仅不要剥夺孩子游戏的权利,还要给予一定的建议和指导。

1.游戏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在许多大人的眼里,孩子上蹿下跳的行为就是调皮捣蛋、给大人添乱的,所以,很多父母一见到孩子乱跑乱跳就会大声喝止,让孩子乖一点,甚至骂孩子不听话,但爸爸妈妈们有没有想过你们小时候又是什么样子呢?每个孩子都是爱玩的,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如果被父母没收了玩游戏的权利,那么他们的身心就不能够正常的发展,游戏对孩子们来说,就相当于大人的工作一样,如果他们不能玩游戏,那就不符合他们孩子的身份了,再说游戏对孩子来说是有很多好处的。

2.游戏的好处

游戏的好处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说,如果是运动类的游戏,可以促进孩子生理方面的发展,让孩子的身体得到锻炼,增强孩子的体质。益智类的游戏可以调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变得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更加地聪明。合作竞赛类的游戏可以增进孩子的团体凝聚力,提高孩子的与人交际的能力,也让孩子的独立性增强。此外,无论是哪种游戏都能让孩子体会到用钱买不来的快乐和愉悦,而快乐的成长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3.亲子游戏推荐

游戏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更应该是和家人一起的活动,很多父母觉得孩子的游戏都很幼稚,不屑和孩子玩那些无聊的游戏,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亲子游戏可以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让孩子在更有爱、有欢乐、有笑声的家庭环境下长大,而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一定是最健康和阳光的孩子!所以,不管游戏有多么无聊和幼稚,爸爸妈妈们也要耐心地陪孩子玩哦!

从对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来看,游戏有着很大的价值,爸爸妈妈不应忽略,此外,还应该在孩子做游戏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指导,并且陪伴孩子一起玩耍,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亲子网zj09.com延伸阅读

小孩子玩耍也是需要混龄的


随着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小皇帝”“小公主”也就成了日渐显现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近来有些托幼园采用家庭化分班制以来,父母从孩子的转变中看到了建立长幼关系对孩子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

适合独生子女培养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六位长辈关怀的中心,往往得到过分的帮助,从而形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特殊地位。

在进入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社交圈时,很难懂得什么是谦让,什么是互相照顾。因此,在孩子开始有与人交往的意愿时,父母就应努力给他创造一个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的孩子的社交范围。大大小小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或有机会生活在一起,很自然就形成了兄弟姐妹的关系,年龄大的孩子会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逐渐忘掉在家时接受帮助的特殊地位。小的孩子会用感激的态度服从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要求,大孩子不会像父母那样全面包办,他们会要求小的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把玩具放进盒子里等。如果不服从,在玩耍时就不让参加。大孩子的“不和你玩”是让小孩子最伤心的惩罚。为此,小的孩子必须“听话”,不敢像在家里那样,以发脾气来要挟大人。这样,不同年龄的孩子都可以在交往中得到很有效的锻炼。

利于语言发展

大小不同的孩子在相处过程中,大孩子会用语言要求小的孩子合作;小的孩子会通过表情、手势和简单的音调作答,并在心中默默地背诵大孩子的话。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会说许多话,会把不同家庭的习惯用语不假思索地说出来,使其他孩子学会各种不同的讲法和语气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一岁半到两岁的孩子还不会用语言表达很复杂的意思,往往是用单音加手势来表达。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恰好能被刚刚克服语言困难的三四岁的孩子们理解。因此,小孩子可以在哥哥姐姐的理解和帮助下表达意愿,也就不会发脾气,这是大人所不能办到的。在混合年龄孩子们的社交圈里,孩子们的沟通不成问题了,由于语言而引起的“反拗期”就迎刃而解。

利于人际关系

在一些家庭化的社区生活或幼儿园中,孩子们会把大人按年龄分别加以血缘关系的称呼,比如爷爷奶奶、大姨小姑、叔叔伯伯,使孩子在与成人的交往中也加上许多自然亲情的关系。这一关系有利于孩子以一种热情、友善、积极的态度与别人交往。在国外,父母经常会为孩子约邻居或朋友家的孩子一起活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群体生活机会。在充满爱心和互相关怀的气氛下,孩子们独立性强,不但能自己服务,也能帮助别人。这样孩子比较容易适应集体生活,使他们更积极地从集体生活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宝宝爱打人 原来也是交往障碍


宝宝似乎和其他小朋友处得不太好,和他们一起玩耍的时候要是有小矛盾宝宝很容易就推人,甚至打人。宝宝的这种行为其实也是宝宝人际交往障碍。家长该如何从小就培养宝宝的人际智能呢?

宝宝脾气暴躁?喜欢打人?由于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有规律和特点,年幼的宝宝与人交往会出现特定的障碍。比如宝宝到了2-3岁的时候,如果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他们可能会互推甚至打起架来。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练习,来克服人际智能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0~1岁:宝宝体态语言反应不敏感

这个阶段的宝宝多用体态语言来和他人沟通交往,比如婴儿会用哭声来引起妈妈的注意,用笑容来显示他们对于爸妈的行为感到快乐满足。这时候表情和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成为他们主要的交流方式。

遭遇的障碍:新手爸妈不太容易理解宝宝的表情与需求,因而对宝宝的体态语言反应不敏感,宝宝在早期发育阶段得不到充分的关爱,可能会影响正常的人际智能开发。

爸妈可以这样做:爸妈不妨对宝宝的体态语言多观察,反应敏感一些,尽可能了解宝宝的这个表情所表现的意思。另外家长也应该让宝宝理解爸妈的表情,赞许的、高兴地、不同意的等等,让宝宝从小便懂得“擦眼观色”,这能够很好地发展宝宝的社交能力哦!

一些专家表示宝宝的人际智能发育相对其他智能较晚,但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肢体运动、音乐、语言智能都对人际智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婴幼儿时期语言的刺激对于人际智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家长不妨多方发展,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

0~1岁:宝宝体态语言反应不敏感

这个阶段的宝宝多用体态语言来和他人沟通交往,比如婴儿会用哭声来引起妈妈的注意,用笑容来显示他们对于爸妈的行为感到快乐满足。这时候表情和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成为他们主要的交流方式。

遭遇的障碍:新手爸妈不太容易理解宝宝的表情与需求,因而对宝宝的体态语言反应不敏感,宝宝在早期发育阶段得不到充分的关爱,可能会影响正常的人际智能开发。

爸妈可以这样做:爸妈不妨对宝宝的体态语言多观察,反应敏感一些,尽可能了解宝宝的这个表情所表现的意思。另外家长也应该让宝宝理解爸妈的表情,赞许的、高兴地、不同意的等等,让宝宝从小便懂得“擦眼观色”,这能够很好地发展宝宝的社交能力哦!

一些专家表示宝宝的人际智能发育相对其他智能较晚,但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肢体运动、音乐、语言智能都对人际智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婴幼儿时期语言的刺激对于人际智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家长不妨多方发展,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2~3岁:打人、抢玩具

2-3岁的宝宝不但会用体态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开始用语言来开展人际交往活动。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开始与他人有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和交往,并容易受到外人的影响。而且宝宝这时大多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偏要为之的行为,“不要”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遭遇的障碍:由于宝宝自我中心的心理特征,他们不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也很难理解他人的感受。有点叛逆的他们总是做出一些让人生气的事情,不合作、不听话,在同伴交往中也容易出现矛盾和摩擦。

爸妈可以这样做:宝宝偶尔出现的打人行为很可能是因为他不能用有效的语言沟通,以至于做出一些急躁的行为来。家长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耐心地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深层意愿。如果宝宝出现了抢玩具、打人的行为,妈妈就对宝宝的行为多做提醒,并及时地给予纠正指引,教对他如何有礼貌地对待他人,遇到矛盾时应该怎么处理等等。宝宝久而久之便会懂得用正确的肢体语言和他人交往了。

家长也可以利用游戏来让宝宝学会更好理解他人。妈妈可以给宝宝创设一些语言学习的场景,就像角色扮演的游戏一样,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会“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比如妈妈在玩玩具时宝宝也想要那个,妈妈就可以引导宝宝说“我想要那个玩具,我们可以一起玩吗?”通过游戏让宝宝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小石头也是开发智力的好玩具


其实教育并不需要复杂的构思和玩具,有时来自于生活中的简单元素和创意,就足以让宝贝乐此不疲地玩上半天了。而你只需要做一个智慧的妈咪,去善于发现生活中这些常见又简单的教育元素,并在自然的接触中触摸到那些能够益智的灵感。

玩转简单元素——石头

1、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玩过的丢石子的游戏吗?在地上画几个圈,把石子平均地分配到每个小圈里,平均数的概念就这样在不经意地玩耍中被轻易掌握了。

2、对于2岁以上的宝贝来说,为他准备一个玩具小天平并非为时过早,石子则是小天平的绝配,在宝贝寻找平衡的过程中,轻与重,多与少的概念也就深入宝贝的心了。

3、石子还能当棋子!先把捡来的石子洗净了分分类,颜色深的是一组,颜色浅的是一组,再画一个或找一个棋盘,就可以来场对弈了。可以根据宝贝的接受能力来尝试玩三子棋、四子棋、五子棋或自创的游戏。

4、在上山坡的路上,当宝贝们看到一堆摆放在一旁的红砖时,眼里闪出了兴奋的光芒。这些在成人眼里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在宝贝的眼里,又有了什么新的内涵?原来他们把它当成了富有创意的积木,瞧,经过一翻齐心协力地搭建,一个车库就建好了。普通的板砖似乎比真的积木对他们有更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真实的沉甸甸的质感,搬动起来有真正的工作的感觉。而在整个过程中,小伙伴们的合力策划和遇到问题后的自我协商,也是很好的人际交往体验。

5、这红红的板砖不仅可以搭房子,还可以成为宝贝手中的画笔;或者他们干脆什么都不画,就是把它磨呀磨,磨出粉末,也会觉得乐趣无穷,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小手指肌肉的力量得到了加强和锻炼。

6、如果是在空旷的野外,宝贝可是遇到了难得的好场地,随手捡些石子,用尽全部的力气扔向远处,让身体也跟着痛快地舒展一下,拥挤的城市里可是找不到这样的遐义。小伙伴间来个比赛,看看谁扔得最远。

7.闲暇的时候,和宝贝一起边散步边捡些形状奇异的小石头是个很好的活动,这不仅能提高宝贝的观察力、想象力,也能造就宝贝热爱自然的心。瞧这些都是自然界中捡来的石头,快来看看它们都像什么?!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 


游戏的重要性

在大人的眼光里,总认为孩子到处跑跳是顽皮捣蛋、不听话的举动,所以每次看到孩子跑就要予以喝阻,甚至命令孩子要安安静静地坐着不准乱动。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若强制他们不能游玩,可能影响他们身心的发展。孩子不像大人需要工作,所以游戏玩耍在生活上就成为他们的一个重心。从儿童发展的研究方面来看,游戏可以说就是儿童的工作,其意义与价值是颇为广泛的。

·在生理发展方面:游戏提供儿童运动的机会,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 ·在情绪发展方面:适当的游戏活动,可以带给儿童快乐、愉悦的情绪,发展乐观进取的个性。 ·在心智发展方面:游戏可以增加儿童的知识,引发想像、创造的能力。 ·在社会行为发展方面:游戏可以提供儿童与玩伴接触的机会,学习合作、互助、团结等品德。

从各方面的发展来看,游戏对孩子的确有着莫大的价值。做父母的,不仅不应忽视孩子的游戏,还要时时主动关心孩子游戏的内容,随时给予鼓励或指导,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快乐而自然地得到德、智、体、群各方面的发展。

父母参与游戏时需注意的事项

·一二岁前幼儿的发展

通常是一个人玩;以自我为中心,有占有欲;会有“连续但漫无目的”的动作,能看、听、感觉;会抓、握东西;能将东西拆开、组合、拿出、放入;能爬行、投掷和跳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期为他准备的玩具可以是:便于投掷、抓握的柔软玩具;不易破损的玩偶、娃娃;铃铛、音光盒;可供堆积的积木,及可以攀登或爬进爬出的硬纸盒或木箱;涂鸦用的蜡笔、剪贴簿;能组合的汽车、火车、船等。

·二三至五岁幼儿的发展

喜欢和其他人一起玩;大肌肉的运用很灵活,渐能控制精细的动作;喜欢朝着一个目标爬、跳或跑;需要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很难分辨事实和想像;对事情只有模糊的认识;喜欢扮家家酒之类的游戏。此时期为他准备的玩具有:训练肌肉的玩具,如爬竿游戏、跳马游戏、小三轮车、大球和大型积木;发展心智的玩具,如八至十二片的拼图,养鱼或栽培植物,以及磁铁、望远镜、万花筒等科学性玩具;扮家家酒的玩具,如易洗不易破损的娃娃,各种家庭用具,像烹饪用具、园艺用具、洗衣用具等,百宝箱、玩具火车、飞机、卡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表达情感的玩具,如布偶或木偶、黏上、沙堆、腊笔、画纸、钉子、槌子等。

·为孩子选择优良的玩具

优良的玩具是孩子游戏的媒介,可刺激孩子游戏的乐趣,增进游戏的价值。优良的玩具应具备:

·多变化,可刺激想像力及创造力。 ·质料优、构造坚固、无毒性、不会损害身体。 ·可以引起美感或感情,诸如洋娃娃、七巧板、积木、毽子、皮球、风筝等等,都是很好的玩具种类。

由于电视上玩具广告的普遍,加上近来家庭生活水准的提高,父母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为孩子添购许多的玩具。过多的玩具可能造成收拾及管理上的困扰,而过多为孩子买玩具,也可能造成孩子喜新厌旧的心理。故父母对于玩具的选择应有所考虑与节制,可鼓励孩子利用家中原本拥有的一些废物,如碎布、瓶罐、木块等来自制玩具,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创作能力,更可引发孩子爱惜玩具的心。

玩具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要适合孩子身心的发展,如果孩子年龄太小或者还没有预备好的时候,就让他玩超出能力的玩具,将会使他感到挫折与灰心,反而会造成不良的结果。所以,选择玩具要配合孩子的年龄需要。以下我们来看看各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有哪些情况,而什么样的玩具是适合这些阶段的孩子。

父母的任务

孩子的游戏对孩子有重要的价值,但是这需要父母随时关心与辅导,才能使孩子在娱乐之外也得到教育的功能。父母在辅导孩子游戏时应注意下列几点原则:

1)给孩子充分的时间

孩子玩游戏,可能需要多次的探索与试验才能学会游戏的内容或技巧。例如:孩子玩黏土往往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去了解黏土的特性,才能加以运用,创作。所以父母千万不要期望孩子第一次就要做出许多的作品来。另外,当孩子玩游戏或玩具兴趣正浓时,父母最好不要去干扰他,让他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培养专心的态度。如果您要孩子做另外事或要和他说话,最好先提出“预告”,使孩子知道该准备收起玩兴及玩具了。如果父母常在孩子玩得正浓时候横加阻止他,将造成孩子日后注意力不能集中的不良后果。

2)为孩子找玩伴

游戏的重要价值之一是从游戏中发展社会行为、培养优良品德,要得到这些效果,我们就要鼓励孩子与同伴一起游玩,所以我们应主动找机会让孩子与他的同伴在一起游戏。

孩子在一起,会互相模仿与学习,故对于有不良习性的孩子最好不要让他参与游戏活动;或是见到孩子相互学习的行为是错误的时候,父母应及时予以纠正,以免形成不良的行为;孩子在一起也可能发生争吵的现象,父母也要随时予以注意。

3)安排一个适合孩子游戏的环境

父母若能巧心地为孩子安排一个自由自在,充满有趣事物的游戏环境,将可使孩子满足而专注地在其中游玩。安排环境最重要的是要除去不安全的东西,以免孩子发生意外,如药品及尖锐的东西,不要放置在孩子常走动及可触及的地方。

孩子游戏的环境如果有充足的设备,将能引起孩子游玩的动机。在自动自发的游戏中,常可培养孩子想像与创造的潜能,故父母应尽量为孩子收集一些有趣新奇的玩具。

4)适时的建议与参与

对于孩子原本散漫的游戏,父母可以适时提供一些小小的建议,使它变得较有组织。例如:父母可以问问捏黏土的孩子:“今天是不是有人过生日?”“你们是不是在做蛋糕啊?”这样就可以使原本散漫的游戏,变得有方向、有趣味。还有就是孩子游戏时,可能会遭遇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大人的提示与引导。父母应适时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让孩子知道,在需要时,父母或老师会在旁帮助他,以免孩子产生无助、挫折的感觉。

结语

总之,父母若能适时地给予孩子协助和关注,将使孩子的游戏不仅具有娱乐的价值,更使孩子得到了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

游戏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父母能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导孩子,孩子将能得到充足的快乐与发展,做父母的也应随时随地关心孩子的游戏活动,最好也培养自己有良好的想像力,才能给予孩子适切有趣的建议与引导,让孩子玩一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游戏。

游戏对孩子的力量


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让孩子出类拔萃的并不是提前识字,而是游戏、游戏,再游戏!日前,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心理专家、早教专家玛思博士为上海家长解读了一次“游戏的力量”。

生活本身就是游戏。

“我们工作都很忙,哪有时间陪孩子玩?”“为了照顾孩子,是不是应该在孩子出生后的三年里,做‘全职妈妈’?三年的‘全职妈妈’界限是否科学?”不少家长抱怨时间少,又担心照顾孩子不够。

但玛思博士对年轻家长强调:全世界的爸爸妈妈都越来越忙,美国很多妈妈生完孩子6周后就去工作,这并不是家长的错,但工作再忙,也能挤出时间陪孩子,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变成游戏!

“生活用品是最好、最廉价的游戏道具。”玛思博士表示,廉价的纸盒并不比昂贵的玩具差,评价玩具好坏的并不是价格,而是用处。锅碗瓢盆就是最好的音乐道具。孩子通过敲击可以了解声音的大小、节奏,甚至为自己创作出一段不错的音乐,充满成就感。

此外,把宝宝整个身体放在卷起来的毛巾上,就可以训练他的平衡感;一面镜子和一支口红可以帮助宝宝认识自我,比如:把口红涂在宝宝的鼻尖上,当宝宝在镜中看见自己,并试图抹去口红时,孩子就会意识到原来镜子中的宝宝就是他自己。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


不少家长在传统文化影响下,认为游戏和玩耍不是重要的事情,甚至是有害无利的,并把这种观点带到早期教育中。因此,有的家长把早期教育理解为对孩子进行早期知识技能的训练。

其实,多年的早期教育实践和研究已经证明,提前开始的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并不能给予孩子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挑战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而其所造成的短期危害是使幼儿过度紧张、厌食、头晕及耳鸣等症状,长期危害是使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伤害。究其原因,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的心理生理发育和认知的规律。

许多研究证明,由婴幼儿自定前进步伐,自我控制的游戏是他们学习与发展的最佳途径;游戏是幼年时期重要的任务,缺少游戏的机会和经验,将影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游戏还是婴幼儿理解世界、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游戏对于成人而言,是工作之余的消遣和娱乐,但游戏对于婴幼儿来说,却是他们的“工作”,是他们生活中的正经事。为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我们做家长的应该保障婴幼儿游戏的权利。

游戏陪伴孩子的成长


游戏对于父母及孩子的意义

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乐趣;对父母而言,游戏则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最佳形式。为了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父母除了准备游戏场地与空间,以及提供合适的、丰富的游戏材料(包括玩具)之外,更应该设计各种方式融入到不同年龄段宝宝的游戏过程中去。

周岁以内的宝宝

不到1岁的宝宝基本上属于“无能力”的被动状态,还不知道怎么做游戏。在他们眼里,父母或许就是一个大玩具。适合这些宝宝的游戏,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应该简单为好。

2~3岁的宝宝

等孩子长到二、三岁的时候,他们已经能够稳稳当当地走路,活动能力也大为增强,可以自己发起游戏了。

3~4岁及更大的宝宝

到了孩子三、四岁或更大,他们越来越喜欢和小伙伴们在一起,一般不爱跟父母玩游戏。所以,父母最好退居二线,成为游戏的旁观者。此时,你可以成为孩子最可靠的监护人。比如在玩追逐游戏时,有的孩子眼看就要被追上了,一时情急之下,很可能从高处跳下来。父母就得想方设法防止类似的危险因素,还有就是要考虑各种玩具的安全问题。

温馨提示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很可能发生玩不下去的情况。比如在玩“兵捉贼”游戏时,两个孩子都想当警察,都不愿装扮小偷角色,双方一旦僵持,游戏就没法继续了。再比如孩子们爱玩的游戏不不一致,意见不统一,结果都不知道该玩什么好了。这时候父母不宜直接给孩子出主意,而是该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孩子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父母还要培养孩子在游戏结束后,自己动手收拾玩具、整理现场的良好习惯。

总之,游戏能够给宝宝带来快乐的同时还学习了知识,因此,家长们应该发挥自己的智慧让宝宝爱上玩游戏。

训练孩子感觉的亲子游戏


有的家长会问,我的孩子还小,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有办法预防吗?这里,我向各位家长推荐一组亲子游戏,既能起到预防作用,也能让你和你的孩子玩得很高兴。

(一)泥土游戏

玩法:

1.将泥土或沙土放置在大盆子或大塑胶布上面,孩子必须能整个身体进入其中,并且全身各部分能接触泥土和沙土,尤其是手。让孩子用手做泥球或捏成各种形状,注意观察孩子对各种材料接触时的反应。

2.如果孩子还可以接受,不妨增加泥土及沙土的数量,使孩子的身体接触面更大些。

3.可以改用其他接触物,如纸、树叶、涂料、米、豆等,强化孩子触觉识别力,以促进其感觉。

延伸活动:父母也可以在户外游戏时,让孩子在沙地、泥浆、草地、碎石子地上做游戏。

(二)用身体作画

玩法:

1.将大画布或塑胶布铺在地上,涂料散在旁边,孩子可以用跪坐、俯卧或者躺的方式,把这些涂料用手或身体在画布上自由涂画。

2.也可以将画布挂在墙上,孩子可以将涂料抹在身体或手上,再用手涂抹,或用身体撞擦在画廊上。

3.触觉敏感的孩子开始时会有些紧张,可以鼓励他们从手指开始,逐渐扩大至手腕、手臂、脚掌再到臀部和身体。

4.自闭儿常对某种颜色特别排斥或喜爱,不用紧张,让他们自发地进行调节,慢慢地,他们也会逐渐适应的。

提示:这种游戏不但可以训练触觉,对增强手脚的协调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塑胶粒游戏

目的:可强化孩子手指末梢的触觉刺激,强化触觉的辨识力。

玩法:

1.盆中放进塑胶粒、木屑或纸片,也可以用混杂的方式,让幼儿用手在其中翻动、抓推,要避免盒内的刺激硬物造成孩子手指的疼痛,以免产生排斥情绪。可以让孩子双手伸入其中搅动,或用脚踏、臀部坐进去,家长要详细观察他身体各部位的反应。

2.混合越多的东西,在游戏时会产生更多的声音,也能增强孩子游玩的兴趣。

3.注意强化手指灵活性的引导。

延伸活动:也可以用面粉、纸屑、豆类等不同质感的东西,以增强孩子对不同物品的适应能力。

(四)抓痒痒

玩法:

1.让孩子躺在软垫上,家长在他的腋下、胸口搔痒,根据孩子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及刺激的强度。

2.了解孩子敏感的部位,如果是一些他人常接触的部位,也需要很强刺激的话,则需改变和适应。

3.可以边做游戏边跟孩子说话或听音乐,安抚他的情绪,以调整触觉对他身体的影响。

提示:抓痒时,也可以告诉孩子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增加他的词汇量和活动兴趣。

(五)麻布刷身

玩法:

1.家长用干麻布以中度力量刷孩子的手臂、足部、胸部和背部。

2.对反应敏感的孩子不要太用力,帮助他慢慢适应;对反应迟钝的孩子则可用力些,以活化其神经的触觉接受。

3.可以边做过讲故事或听音乐,使孩子不至于太紧张,并保持轻松快乐的气氛。

延伸活动:也可以使用其他工具,例如扇子、羽毛、电动按摩器等。

(六)冰袋游戏

玩法:

1.用冰袋来“测试”一下孩子的表面肌肤,看看他的反应如何。孩子有时由于冰袋刺激太强,不愿别人碰他,宁可自己来做,这时,你不妨让他自己先试试看。

2.可以换成热水或冷水,看看他的反应。

延伸活动:可以用小石头或细石袋,或各种软硬东西来做“接触”游戏,训练孩子正常的适应能力。

(七)梳头游戏

玩法:

1.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头皮,并且顺其势梳头。

2.可以在示范一次后,让孩子自己动手,这对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和对自身形象的了解都有帮助。

3.可以“发现”孩子特别敏感的部位。

延伸活动:可以尝试用木梳子、羽毛、毛巾等代替,或进行洗头、刷手掌及脚掌的游戏,以强化孩子的触觉。

(八)吹风机游戏

玩法:

1.先告诉孩子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再用凉风吹这些部位,问问他有什么感觉。

2.换成热风,但注意不要灼痛孩子,让孩子讲讲各部位的感受。

3.敏感的孩子通常在脸部和头颈肌肉上会有强烈的反应,不要直吹这些部位。

4.可以和孩子边做游戏边听音乐,化解他的紧张感。

提示:热风、凉风可以随时切换,并观察孩子的感觉,也可以在皮肤上加上一张薄纸,以减轻风的强度。

(九)戏水

玩法:

1.让孩子在浴盆中戏水。触觉敏感过强的孩子,一般都有怕水的倾向,但水的温度、力量强度变化大,如运用恰当,能较容易突破孩子的心理障碍。

2.可用莲蓬头喷射孩子身体各部位,也可以让孩子浸泡在浴池中。

3.水的温度可用冷、温、热三种,让孩子分别试一试。

延伸玩法:可以让孩子边戏水边刷身体,效果更佳。戏水游戏也可以作为学习游戏前的准备。

(十)与毛巾共舞

玩法:

1.将孩子包在大毛巾里,采取俯卧姿态,由父母两人各拉毛巾一边,前后甩动。

2.孩子也可以采用仰卧姿态,增加不同的感觉和趣味性。

3.注意孩子觉得不舒服或害怕时,应立刻中止。

延伸活动:可以在前后摆动之际,引导孩子向固定目标投球或将东西投入指定的箱子内。

(十一)空中飞行

玩法:

1.由父母两人,一人抓住孩子的脚,一人抓住孩子的手,将孩子的身体抬高后进行左右和上下的摇摇和晃动。

2.孩子可以分别用仰卧或俯卧的姿势进行游戏。

3.注意孩子肌肉紧张的情况,不宜勉强进行;如果孩子感到不适,应立刻停止。

延伸活动:可以改成父母各握孩子的同侧手和脚,进行前后左右上下的摇动。摇动时可以配合音乐的节奏或一、二、三的口令来增加趣味性。

(十二)直线运动

玩法:

1.在地上用胶布贴成一直线,让孩子双脚前后相接,先用左脚跟接右脚尖,右脚跟再接左脚尖交互前进。双手摊平,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2.也可以用脚尖着地前进。前进的路线可以直用转弯、斜角前进或圆弧形前进。

延伸活动:作直线运动时,孩子手上可拿各种东西,例如捧住八分满的水杯,练习如何保持平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