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对其成长非常有利,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他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欲望。宝宝从六个月开始,就咿咿呀呀学语了,这个时候爸妈不妨为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多给宝宝听和说的机会,为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打下基础,所以这段时期,需要父母做到以下“四多”:

宝宝学说话爸妈做对了吗?

宝宝学说话爸妈需要“四个多”

一、多听

宝宝的模仿能力让他最先记住简单的字和词,时机成熟,就能脱口而出。每天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把宝宝抱在怀里,一边和他一起看图画书一边念给他听。这些规范化、具有韵律且优美的语言会在宝宝的大脑里形成印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渗透,能帮助宝宝逐步建立语言能力。给宝宝念儿歌也要固定几首,短小易记,朗朗上口。经过多次重复,宝宝的大脑就会建立起一个加工系统,使儿歌变成他的内部语言。讲故事和念儿歌时尽量避免嘈杂的环境,嘈杂的声音会让宝宝烦躁不安,有时候甚至会害怕,受惊。>>

宝宝学说话爸妈做对了吗?

宝宝学说话爸妈牢记“五不要”

一、不要认为宝宝太小听不懂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有研究表明,宝宝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宝宝说话的数量。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当成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

二、不要用儿语跟宝宝说话

1岁左右的孩子语言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常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等,结合身体的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有些家长却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其实,不管孩子怎样说话,做父母的都要用正确的语言来对答,用标准的说法来指导孩子的行为。如告诉他“小狗来了”、“大汽车来了”等。这样,通过父母正确的语言示范,孩子就能较早地说出完整的句子。

三、不要过份满足宝宝的要求

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就满足了需求,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了。

四、不要太复杂的语言环境

宝宝学习语言不能操之过急,语言学习的早期环境也不能太复杂。以往就发生过有的家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讲各的家乡话,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弄得一家人南腔北调,给正在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造成了很大的困惑,不知道学谁的说话好。因此,父母要记住在宝宝半岁至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应该着重先教他一种正确的语言,即教他先学会普通话。

五、不要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成人可能会觉得好玩,可爱,在不经意间重复错误的发音,如,妈妈告诉奶奶今天宝宝把苹果说成苹朵,而身边的宝宝就在不经意间强化了这个错误的发音。所以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摇篮论坛:注重全语言教育宝宝早说话

小编总结:宝宝学说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长首先要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掌握一些技巧与方法,并且有足够的耐心,同样的词或句子每天要多次重复,有时甚至重复上千次。每天从睁眼起,就不停地跟宝宝说话,不停地交流,这是宝宝学说话的最好方法。

专家访谈:宝宝学说话那些事儿

特聘专家高成华答网友问:宝宝第一次叫“妈妈”,是多么令人兴奋啊!有的宝宝总是“咿咿呀呀”说个不停,可大人就是听不懂怎么办呢?有的宝宝不爱张嘴说话又是怎么回事?怎么教宝宝学说话呢?宝宝学说话要经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呢?家里的人说话有口音对宝宝学说话有影响吗?2岁还不会说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发育有问题呢?>>你的宝宝是否也有学说话方面的问题?快来寻找答案吧!

小编推荐

教孩子学说话的五个亲子游戏


要帮宝宝发展语言能力,只有平时的生活与交谈是不够的。以下将为你介绍几种亲子活动,你可以通过游戏,在与孩子说说唱唱中启发孩子的语言天赋。

1游戏名称:悄悄话

游戏方法:照顾者可在宝宝耳边说一些悄悄话,吸引宝宝注意,让宝宝专心聆听妈妈的耳语。当宝宝2岁后,可全家人围成一圈,用传话的方式,看看后面的人跟前面的人说的是否相同。

注意:此活动可锻炼宝宝的听力,让孩子养成专心聆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可锻炼宝宝准确发音。

2游戏名称:我是老板

游戏方法:准备一些办家家酒的小道具,让孩子扮演商店老板,照顾者可跟小老板说:“我要买面包”、“面包一个多少钱”之类的话,让宝宝准备给你,几次之后与孩子互换角色。

注意:宝宝喜欢模仿大人说的话或是做的事,他们也会跟着说、做。你也可以给宝宝各式各样的玩具或小碗、汤匙等日常用具,让宝宝自己玩,可让他得到许多锻炼语言的机会。

3游戏名称:让玩具活起来

游戏方法:给宝宝玩具,让他将平时听到的、学到的话对玩具说,照顾者也可以带宝宝一起模仿喂洋娃娃吃饭、穿衣服,或是自己推着玩具车,带宝宝在家中走走。

注意:此游戏可让孩子学会大量词汇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当宝宝推着玩具车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方向感。

4游戏名称:角色扮演

游戏方法:可让宝宝穿上棒球装,带着他一起到户外丢球、挥棒,让孩子享受当棒球手的乐趣。当宝宝做到你要求的指令时,记得称赞他。除了棒球手,也可尝试让孩子扮演其他角色。

注意:此游戏可让宝宝外出学习更多新鲜的事物。在与照顾者的对答中,更可学习与人说话的方式,以及如何表达。

5游戏名称:看图说话

游戏方法:照顾者抱着宝宝,带着宝宝一起看图说故事,一次翻一页,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宝宝:“这是小熊”、“小熊在追蝴蝶”,刚开始的时候不要在一页上停留太多时间,也不要在意书上更多的其他细节,这样宝宝才有耐心看下去,等宝宝有初步印象后再配合图做些动作说明。

注意:说故事时,记得配合手指的动作,照顾者可提问,让宝宝用指出来,这样宝宝与照顾者有更多的互动。

教爸妈如何做宝宝最好的“玩具”


市场上玩具的种类越来越多,可是任何人造玩具的功效都不能与爸妈对宝宝的影响相比。

“玩耍是宝宝的工作。”玩是宝宝与外在世界沟通的桥梁,透过玩不但可以帮助宝宝发现自我、探索问题,也满足了宝宝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及态度。于是爸妈就给自己的宝宝买了很多的玩具,那么这样是不是就可以满足宝宝的需要了呢?

爸妈是宝宝最佳的“玩具”

专家指出,0~3岁婴幼儿最好的玩具其实是“人”,宝宝们最需要的并不是那些很贵的玩具,而是皮肤有温度、能陪着他们一起玩的人。玩具只是玩耍中的辅助物,如果没有人陪着宝宝玩,他们不会玩得长久,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宝宝对玩具总是一时兴趣,随后就置之不理,这样一来注意力容易分散,也易导致心理发育迟缓。所以,年轻的爸妈不管你有多忙碌,都有必要经常带宝宝一起玩,做宝宝的“玩具”又何妨?

做宝宝合格“玩具”之爸妈攻略

当爸妈主动参与到宝宝的玩耍中时,可以根据宝宝月龄的从小到大,陪宝宝做知觉运动游戏、想象性游戏、规则性游戏及技巧性游戏。下面就有一些小攻略提供给年轻的爸妈。

配合玩具“吸引”宝宝

从出生到一岁左右的婴儿,大致是靠听、看、触摸等感官知觉来认识他所生活的环境。一岁以内的宝宝,可以采用床栏玩具、手摇铃、固齿玩具、按压玩具和发声玩具等,以刺激宝宝的感官和肢体发展。但不是把这些玩具扔给宝宝就了事了,玩这些玩具时特别需要爸妈用自己夸张的肢体动作、表情和语言来引起宝宝的兴趣。

引导宝宝发挥创造力

积木玩具是一种建构性的玩具,爸妈可以陪着宝宝一起建筑属于自己的城堡,引导宝宝拼出各种形状的动物和建筑,这对培养宝宝的创造思考力很有好处,通过此类游戏还能让亲子沟通更和谐。

做宝宝游戏中的人物

1岁以上的宝宝,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时,通常会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所见重新呈现出来,并配合语言,从中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并能获得角色学习和角色认同的机会。爸妈可以变身为宝宝过家家游戏中的某一个“角色”,刺激宝宝模仿和说话的能力,在和宝宝互动中让其意识到家庭的组成结构,只是在这个时候不要拼命灌输自己的想法,要让宝宝来控制整个游戏的局面,因为玩耍的时候他们才是游戏的主宰者。

宝宝情绪失控时做宝宝的镇定剂

当宝宝情绪激动或无法入睡时,有些爸妈会让宝宝抱柔软的填充玩具帮助宝宝把原本兴奋的情绪逐渐松弛下来,其实爸妈完全可以替代这些填充玩具,因为有体温有心跳的“大玩具”对宝宝来说才是最佳的镇定剂。

作为宝宝合格的“玩具”陪宝宝玩耍要做到哪几点呢?

帮助宝宝发展各阶段的基本动作。

培养宝宝的学习能力。

引发并培养宝宝的好奇心、探险性。

让宝宝获得满足感及成就感。

帮助宝宝用言语表达意思或发泄情绪。

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

宝宝说话迟 家长怎么办?


总有一些宝宝到了两岁多,除了偶然会蹦出几个词,还不能说话,特别是男宝宝们,嘴巴灵巧的比较少。妈妈们看在眼中,急在心里。有时带着宝宝遇到熟人,大家也会问:“宝宝会说话了吗?”“没呢,我们贵人语迟。”说得镇定,可心里却实在发慌。那么有的宝宝是真的会说的比较迟吗?面对宝宝说话晚,家长该怎么办呢?

到底要不要担忧

很多男宝宝在2岁以后才会说出一些短小的句子,而女宝宝说话则早于男孩。说话略微晚一点也不用焦虑。但是宝宝到了3岁,能听懂他人说什么却不能说话,还是嗯嗯哇哇的,那就需要到医院检查一下,看是不是发音器官存在器质性的问题。

宝宝为什么说话晚呢?

1.他听到的信息很少

会说的前提是要听得够多。宝宝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就是模仿。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在家里忙着自己的事没时间管宝宝,而老人又不知道和宝宝说什么。一天到晚一家人都话很少,宝宝也就金口难开。

怎么办?

多和宝宝交流沟通。不但要多说,还要比画着说。说的时候加上实际的东西,说苹果就拿一个苹果,重复多次宝宝就理解了什么是苹果。说吃饭,就比画一下吃饭。配合以相应的场景,宝宝很快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妈妈觉得宝宝说“果果,饭饭”很有趣,也模仿宝宝的娃娃语。其实,这样不利于宝宝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该叠音就叠音,不该叠音也不要把叠音泛化。此外要多为宝宝读书,图画书有图有文,符合宝宝需要直观形象来理解相应语言的需求,更能扩大宝宝的词汇量与句式。

2.他在琢磨呢!

宝宝的语言发展特点是先接受后表达。换句话说就是宝宝能听懂的多于他们能说出的。看上去宝宝的语言发展停滞不前,其实他在积极准备呢,你说的每一句话,都被他吸收到脑子里了。

怎么办?

别着急,静静等待宝宝的发展。考量宝宝的语言发展要把宝宝是不是能听懂话也算进去。这么一算宝宝能掌握的还真不少。2岁之前的宝宝都处于语言储备阶段,2岁开始才是他们的语言表达阶段呢。也许突然有一天,宝宝会一下子说出了很多话,给你一个很大的惊喜。

3.他没有说话的需要

当宝宝刚想说渴了时,水已经递送到他嘴边了。刚要小便,大人已经把他按在小便盆上了。大人们的读心术可真强,宝宝刚有需要,他们已经满足宝宝了。宝宝简直就不用开口嘛!而且大人们一天到晚都是自己说自己的,很少有人来问问宝宝的想法。实在是懒得说话了。

怎么办?

这样的小宝宝会说话只是不想说话。大人不妨逼一逼他,当他想拿桌上的水果,佯装看不到静观其变,等着他向大人求助。当宝宝在摆弄小玩具的时候,坐在旁边和他聊一聊。“这是什么,你喜欢哪一个?”当你认真地和他交流时,他就越来越愿意说话了。

宝宝说话晚就是聪明的吗 为什么有些孩子说话晚


想必很多爸爸妈妈都听过“贵人语话迟”,后来就认为宝宝说话晚是“大器晚成”,宝宝说话越晚越聪明。真的是这样的吗?为什么有些孩子说话晚呢?今天,小编就为您解开疑惑。

宝宝说话晚就是聪明的吗古人云:“水深流去慢,贵人语话迟。”它的原义为水由于深而流动起来就显得缓慢,不像浅濑的溪水那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人由于地位尊贵,说话的时候要经过反复思考,轻易不能表态,说话时也要字斟句酌,要力求准确无误,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心直口快,更不能信口开河,口无遮拦,所以才有“贵人语话迟”的说法,而并非说话越晚的宝宝越聪明。

为什么有些孩子说话晚宝宝在成长到一岁左右就已经开始咿咿呀呀的学说话了,并可以蹦出简单的词句。如果宝宝在2-3岁还没有学会开口说话,那么在医学上就已经可以称为言语发育迟缓。言语迟缓的原因很多,通常影响孩子说话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1.生理原因

从生理上讲,如果孩子的听力本身有问题或发音器官不正常,会导致无法正常发音,比如,孩子若出现舌系带过短、唇裂、腭裂等异常,就会出现发声气流走向失常和发声协调困难,影响发音;如果孩子有听力障碍,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

2.心理原因

如果孩子得了孤独症,或者是智力低下,也可能不会说话。

3.家庭原因

不过,大多数孩子不肯说话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有些父母经常把孩子不会说的话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听,就不愿开口了;也有极少数家长,强迫孩子说话或把孩子发音不准当笑料,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变得不肯开口。另外,孩子出生后一直听着方言长大,孩子周围的成人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孩子学普通话可能会有发音不准的现象。

Tips: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注意训练孩子的说话意识。比如,对孩子的要求要延迟满足,尽量让他说出来,再把东西给他;把孩子说话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如“宝宝接球”,每天穿衣服时说“宝宝伸胳膊”、“脚丫出来了吗”,以便孩子把脚丫、胳膊、腿联系起来;创造与小朋友社交的环境,让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言;对大一些的儿童,应加强语言训练,给他们创造语言交流的机会,鼓励小宝宝说话、唱儿歌、讲故事等。

最后,小编想要告诉爸爸妈妈的是,如果宝宝的听力和舌系带都没有问题的话,那么无需过分担心宝宝说话晚的问题,只要像我们刚刚在上文说的,平日里多多与宝宝交流,注意宝宝语言能力的培养就可以了。

教宝宝说话的一些妙招


如何正确的教宝宝学说话?

如何能科学的促进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呢?下面的建议值得试一试:

尽早“对话”

不要等宝宝会说话了再和他对话,尽可能早甚至从一降生就可以和宝宝“对话”了,当然,这个对话更多是以非语言进行的,比如用心地记录和分辨宝宝哭闹的类型(饿、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并予以相应的回应和满足。当然,这需要慢慢摸索,不必期望自己一下子就成为孩子“肚子里的蛔虫”,如果宝宝对你的反应一时不理会,你可以耐心地等上一会儿或借助于眼神交流、身体接触等途径,使宝宝产生反应。此外,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宝宝的表达方式日趋丰富,开始发出各种各样的咿咿呀呀的声音,这时候模仿一下宝宝,它一定很开心。

只要我们满怀耐心和爱的关注,宝宝就会更自如、更固定的使用不同类型的方式和声音来传达不同的需求,从而和妈妈形成了一个初始的会话模式。这不仅是语言发展的高起点,也是孩子心理发育的高起点。

使用“妈妈语”

生活中,对于呀呀学语的宝宝,妈妈(或其他家人)和宝宝说话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放慢语速、提高声调并采用夸张的语气说出或重复说出一些简短的词语或句子,这就是所谓的“妈妈语”。宝宝非常吃这一套,因为缓慢的语速、夸张的语气、高扬的声调和重复,是宝宝最容易理解的,可以使他更好地感受、学习语言。这不难理解,想像一下第一次和老外交流,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就知道了。

“妈妈语”也更容易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一旦宝宝被吸引,他就会逐渐地安静下来,注视着妈妈,并通过“咿咿呀呀”的声音、微笑的表情或其他身体语言来作回应。这种互动一方面是宝宝语言发育的上好土壤,一方面也利于增强亲子间的情感连结,促进亲子关系的顺利发展,为宝宝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做宝宝的“导游”

宝宝是这个世界的“新客人”,即便是对洗澡、吃饭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宝宝也莫名其妙,这时候需要我们做好宝宝的“导游”,比如用亲切的声音、变化的语调,跟宝宝讲他当前面对的事物和事情。比如对他说“宝宝在摇小铃铛”,“妈妈正给你换尿布呢”等。当宝宝开始离开妈妈或者正在做的事情,去看别人,看别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不要刻板的一定对孩子说我们想说的(如我们正在做的),而应该追随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看到的是叔叔”,“那是一棵大树”等。这样自然、亲切的语言“导游”,对提高孩子语言能力非常有效,也很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成为“朗读者”

童书推广人阿甲丛女儿襁褓中开始为她读书,结果阅读成为父女俩特殊的心灵沟通的纽带;出版人路金波长期坚持给孩子阅读经典文学、不去给孩子说“袜袜、脚脚”等婴儿语,结果女儿两岁就说出“可是,我真的不是这样想的”这样的复句。很多优秀家庭的实践证明,坚持给孩子朗读、多给孩子讲故事,从一开始就让孩子接触优秀的汉语而不是传统中的婴儿语,宝宝的语言能力可以发展到让人惊喜的程度。

咿呀学语是宝宝说话的前奏


所谓的“咿呀学语”是指我们在口语中能找到的并带有重复音节的发音。宝宝说话还要具备能辨别声音的来源、认识熟悉的人或物、有模仿成人说话声音的倾向以及能发出各种声音等条件,只有当宝宝具备了这些条件,说话才犹如跨过第一步一样,这是语言发育过程的一个重大突破。

宝宝与父母最初是用哭声和笑声来沟通的;到4~8个月是用咿呀语和简单的手动作,如摇摆、拍打等与父母进行有意识的交流;快12个月时,宝宝开始进入说话的萌芽阶段,开始学着用单音词和动作、表情与父母进行交流。

0~1岁是宝宝语言发育的准备阶段,在此阶段宝宝将获得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育能力、前语言交际能力。宝宝此时虽然不会说话,但并不意味着听不懂,所以,要想宝宝成为“神童”就要和宝宝多说话,家人与宝宝说话可以促进宝宝尽早开口说话,激发宝宝开口说话的愿望。

重复语句,可以提高宝宝对语音的听觉分化能力,促进宝宝在大脑皮层上建立起词语与事物的对应关系,逐渐在头脑中形成词语表象,储存词语信息。这种方法有助于宝宝语言交往能力的萌发。当宝宝大一点,开始试着模仿发音时,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既可以用动作也可以用语言,让宝宝产生愉快的情绪,愿意开口,愿意向父母发音和对话。

2~3个月时,宝宝会发出咯咯笑声,还会自发地发出咿呀声。父母应以同样的声音积极应答回应宝宝,也可以用单个词语与宝宝说话,使宝宝感受到亲人的鼓励与支持,得到交往的快乐,从被动转为主动,喜欢和父母进行“咿呀应答”游戏,萌发出最初的交流欲望。在充满父母关爱的情感氛围里和语言的刺激交流下促进宝宝的语言中枢神经。

5~6个月时,父母除了要用赞许的眼神、夸张的语气表示自己的欣喜之情。还可以抚摸宝宝身体的各个部位,让宝宝感知脸部器官、身体部位名称和对应的语言声音之间的联系,如:摸到眼睛,就对宝宝说“眼睛,这是宝宝的眼睛”。宝宝不断接受语音和发音的刺激,促进自我意识和记忆力的发展。

爱心提醒

在宝宝学说话的初期,要让宝宝不断接受语音和发音的刺激,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既可以用动作也可以用语言,让宝宝产生愉快的情绪,乐意开口与父母交流。

冬季如何与宝宝做游戏


在寒冷的冬天,宝宝应该减少在户外的活动量,避免受凉,也不能剧烈运动,弄得满身汗水,这样更容易感冒。因此,父母们要适当限制宝宝的户外活动,确保他们身体健康。然后,用有趣的家庭亲子游戏来弥补。让宝宝发现,其实冬天的生活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这些游戏有:

1、厨房(或者餐桌)游戏

冬天的厨房里(或者餐桌上)往往饭菜飘香,暖意浓浓,妈妈在做菜(或者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待在一旁,等妈妈不太忙了,就可与宝宝一起做亲子游戏。游戏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在做饭的时候稍微顾及到与宝宝的交流就可以了。可以做以下的游戏:

尝味游戏(1岁3个月-2岁):用不同味道的汤或水给宝宝品尝,比如糖水、牛奶、米汤等,告诉宝宝名称和味道,让宝宝自己也学会分辨,并说出来。

闻味游戏(1岁6个月-2岁6个月):给宝宝不同的水果闻闻,告诉他水果的名称,然后让宝宝闭上眼睛,妈妈取一个水果让宝宝闻,并说出水果名称。

勺子游戏(0-1岁):在宝宝面前握住一把勺子,并把它放进自己的嘴里,假装说:“好吃,真好吃!”然后在勺子上放一些食物,把它放在宝宝的嘴里,喂宝宝吃,这适合于宝宝开始学习用勺子进食的时候。也可教宝宝如何用勺子在锅里搅拌。

质感游戏:(0-1岁):宝宝在厨房能够看见各种东西,妈妈可以让他们玩玩,比如面条、面团,都可以让宝宝感受食物的质感,并且能培养宝宝创造力。

2、水汽游戏

在家里,对着窗子呼气,当窗子出现雾的时候,给宝宝解释雾的形成原因,并用手指在上面画画,还可以观察结冰下雪等现象。这个游戏适合1岁6个月到3岁的宝宝。

也可以带着宝宝到离家不远的户外,妈妈准备一面小镜子,妈妈先呼出一口气,让宝宝观察。然后让宝宝自己呼气,观察呼出的气,并说说像什么。最后让宝宝对着镜子呼气,观察镜面的变化,并给宝宝解释这种水汽形成的原因。

3、情景游戏

在室内,也可以感觉到冬天的气息,妈妈可与宝宝一起营造冬天的氛围,制造冬天的情景,让宝宝认识冬天,培养宝宝的想象力。游戏也能刺激宝宝的视、听、触觉和培养动手能力。

让宝宝用自己的理解绘画,画出他心里的冬天的特征,画得越多越好,贴在墙上,让宝宝描述他的画。

也可以用塑料泡沫撕碎,做成雪颗粒状或者雪花状。告诉宝宝雪花的样子,一起玩雪花游戏。都会让宝宝觉得,冬天是十分美好的。游戏适合大一点的有动手能力的宝宝。

放一些冬天节日里的音乐,妈妈给宝宝讲冬天的故事。

宝宝冬天的游戏应该是充满温暖和遐想的,除了上面的游戏,妈妈们还可发明很多类似游戏,让冬天在宝宝的心中变得五光十色。

“全能宝宝”必做家庭游戏


很多家长为了开发宝宝的大脑,很早就购买智能开发玩具或教具,事实上,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和宝宝相处的时间玩游戏,就能轻松、简单的刺激宝宝智能发展,且能巩固亲子间情感基础。

一岁以前的宝宝,在5~8个月大时最可爱了。一方面身体变健壮,但又不似一岁儿那么重;另一方面刚好自己会坐,也不用妈妈一直抱在手里,却又不至于到处乱跑动。因此,宝宝5~8个月大时是很容易“相处”的一个时期。

然而,也正是这个好相处的时期最适合予以“栽培”,而且只要通过在家里与父母的游戏互动,就能提升宝宝的手指灵活、运动力、官能、智能、好奇心等能力。所以父母无论怎么疲惫,工作后怎么忙碌,你也要看看以下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与你的宝宝做互动。

利用身体培养平衡感

让宝宝以身体尽情游戏来培养“平衡感”,并认识外面的世界。

5~8个月大的宝宝以眼睛所见、耳朵所闻为主,凡是眼睛所看到的东西都会取过来把玩,想借此了解东西的本质。这使得宝宝的上臂肌肉发育得较为强壮,手部活动更为灵活有力。

因此这个时期开始,就可让宝宝试试各种活动手脚及身体的方法,好让大脑的神经回路能充分记住。不过由于这时期的宝宝的记忆力尚不够发达,因此必须以“反复游戏”的方式来增加宝宝记忆,让他学习如何利用手、脚、腰、身体来做运动,渐渐扩展对自身以外的世界的认知。

等到宝宝会坐时,为了给下阶段的站立、步行等大动作发育打基础,“平衡感”的训练就更重要了。一般来说平衡感好的宝宝较不容易跌倒,即使跌倒也不会轻易受伤,能够巧妙的应付跌倒的情况。

对智能发展尚浅的宝宝来说,记忆方式几乎是属于“一瞬间”的思考状态,所以还不会用头脑思考,但此时却可以开始启发这方面的能力,例如玩用手遮脸的游戏,除了能让宝宝学习期待结果和短时间记忆的能力外,也能增进母子间的情感交流,不妨多玩这个游戏吧!

加强集中力和思考力

5~8个月大的宝宝可以通过游戏互动来培养集中力和思考力,因为对于一件东西能够集中玩耍的能力,将使宝宝对于事物中复杂的因果关系产生基础概念,进而影响日后的辨识力。例如,这个时期的宝宝最喜欢玩撕纸张的游戏,不论广告纸还是报纸,只要一拿到手就撕了起来。这时先别在意宝宝把你在看的报纸给撕毁,而是要看他能够撕多久,借此来观察宝宝是否具备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玩同一种游戏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只要发现宝宝很认真的在玩某个东西(只要不危险)就不要中途去打断他,等他玩腻了才给他另一样新的玩具。如果宝宝玩得不起劲,这时妈妈可以假装一个人玩得很高兴的样子给宝宝看,对人一向感兴趣的宝宝一定会被吸引而玩起来。此时,先不要突然给新玩法的玩具,最好给与之前玩的东西性质类似或用玩过的玩具加以利用衍生出新的玩法,这种相关玩具的应用能力培养就是思考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游戏首先是让宝宝长时间玩同一样玩具来集中注意力,接着加以应用玩具的变化玩法来培养思考力,就是此时期的玩法重点。

游戏重点:

1.利用身体来玩游戏,以培养“平衡感”。

2.通过玩同一性质的玩具来培养“集中注意力”。

3.尝试玩些能让手部活动更加灵活的玩具和游戏。

栽培重点①活动手与手指

即使是还无法随心所欲移动自己身体的宝宝,只要是看见自己周围有趣的东西就有拿取的意向。为了引发宝宝的好奇心,可用宝宝感兴趣的玩具来积极地引导。

●对唏唏唰唰的声音和触感有兴趣——撕报纸

前面提过,撕报纸是此月龄宝宝感兴趣的游戏之一,因为“唰唰”的声音或纸张的触感,能让宝宝感到很新鲜。平时准备一些干净的、可以让宝宝撕的纸张,让他尽情的边撕边玩,主要让训练他集中注意力。而有时宝宝可能会将撕下的东西塞入嘴里,其实这也是必要的经验(用嘴巴的触感去感觉东西的差异),只是大人要在一旁注意,别让宝宝把纸吞进而噎着就行了。●两手灵活并用——两手互敲

五个多月大时,宝宝才刚学会拍拍手,接着等两手握力增强时,可以让宝宝拿起塑胶杯或碗来相互敲击。这除了可以增强力量,也能训练节奏感。若游戏是为了刺激宝宝的发展,像这种可以促进多元化感觉发展的活动,就是属于有效的刺激方法。

●培养节奏感或听觉的游戏——敲锅子

让宝宝玩“敲锅子”可以训练宝宝手部的灵活性,还能刺激听觉以及培养“节奏感”。就像是打鼓一样,手持东西敲击,不一定需要真正的鼓乐器,利用日常生活用品来让宝宝玩,就能满足宝宝的好奇心。

●促进集中力和思考力的游戏——抽取手帕

如果不愿意宝宝对着面纸盒抽个不停,那么不妨准备以下的东西,也能让宝宝抽个过瘾:把卷保鲜膜的轴心或长筒型铅笔筒内塞入缎带、手帕等,再引导宝宝将之拉取出来。而这种抽取动作,能有效的训练宝宝做难度较高的手指活动。

●训练手指灵活的高级动作——夹小饼干

让宝宝用手指玩弄细绳子或以指尖夹取小饼干、巧克力豆,或是将贴纸撕下、把瓶子(宽口的)内的东西拿出来等等,类似这种捏取或夹取的细微动作,是属于让手指独立活动的高难度动作。宝宝在玩这项游戏时,大人一定要在旁边注意保证安全并选择安全性较高的东西,让宝宝尽情练习。

栽培重点②促进体能发展

此时期宝宝的运动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宝宝能在不久之后能走得好,给予各种身体发育的阶段性帮助。从“坐、爬、站、走”来逐步引导宝宝,以各种体能游戏来平衡宝宝的身体发育。

●锻炼脚尖的力量——制造高低落差来爬行

用毛毯或棉被来堆高,成为爬行路径时的高低落差,让宝宝练习爬行越过。爬行时要让宝宝双手着地来支撑身体,两脚则交互往上提,来带动前行,以此训练宝宝越过有点高度的阻碍。这个爬行动作可强化膝盖及手腕的肌肉力量,并练习以脚拇趾的踢爬动作来为爬行做准备。

●扩大视野、提升好奇心——坐着玩罐子

当宝宝已会独自坐稳,可在他的两腿之间放置一个空牛奶罐,让宝宝拍打玩耍,或者在罐上放置宝宝喜欢的玩具,宝宝为了取得玩具,上半身会不自觉的做上引动作,而这也是锻炼的重点之一。为了让宝宝学习姿势的平衡,要常常让他摆开双手来玩耍。

●增添爬行的乐趣——过山洞游戏

让宝宝从大人的胯下爬过去,或者用纸箱做成隧道来让宝宝爬行通过。这不但能让宝宝爬得高兴,更能因此锻炼腰部和手脚的肌肉。爬行时会刺激大脑中枢,因此多设计一些有趣的爬行游戏,让宝宝爬得高兴且可锻炼体力还能爬出“聪明”来呢!

●当肚子着地时能伸出双手——练习跌倒

为了让宝宝走得好,就得教他如何应付跌倒。把棉被或毯子卷成圆筒状,并让宝宝趴在上面,然后把棉被稍微向前滚动,此时宝宝的双手也会自然的朝前方伸出去,多反复几次让宝宝记住这种反应。当宝宝行动范围变宽的同时,危险也随之增加,而这个游戏也是为了训练宝宝在学走、爬时,万一跌倒也能迅速的把手伸出来支撑身体。

●宝宝可玩大些的动作——抱高高游戏

如果宝宝本来就喜欢被举高,那么到了5~8个月大期间,可以试着抱着宝宝从下往上一次举高,或者玩些较刺激的转动身体游戏。刚开始,让宝宝面对大人,等玩习惯之后,可让宝宝脸朝外,再抱高抱低地玩。这和荡秋千的原理一样,能促进宝宝耳内的平衡感。

●踩在大人的脚背上——与妈妈一起练习走路

让宝宝站在大人的脚背上,并扶着宝宝一起做前后左右具有节奏感的移动行走。大约一天练习一次,让宝宝逐渐体验这种行走的感觉,可促进宝宝不久之后能自己踏出勇敢的第一步。

栽培重点③加强视、听、触觉

以“看、听、触摸”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可促进宝宝在智能上的发展。因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官能反应,可刺激大脑的神经。不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或日用品,只要是不危险的东西,就让宝宝充分的去体验吧!

●了解声音的来源

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让宝宝习惯生活中的声音也是必要的,无论是吸尘器、果汁机、水龙头还是洗衣机等发出的各种声音,可增加宝宝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倘若宝宝又从中了解水龙头水可洗手、果汁机可打出自己喝的果汁,不但增加宝宝的期待心理,也可趁此给宝宝灌输基本的生活常识。再加上抱着宝宝在家中走动认识东西时,大人顺便解说“水、果汁”等字句,又可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达,真是一举数得!

●让手的动作更加灵活

把日常用品当成玩具

只要不是危险的物品,不妨拿给宝宝玩玩看、摸摸看、舔舔看,培养对东西辨识的感觉能力。这些东西都是平常大人在用的,宝宝会很有兴趣去接触,以此来满足其好奇心理。

但选择日常用品来作为玩具时,必须以“安全、干净”为前提,若是危险物品,则要收到宝宝看不见也拿不着的地方。

●培养预知能力——玩球

玩球前,先让宝宝看到静止的球,然后再滚出去,并要宝宝朝球滚动方向看过去,这样的玩法,也是培养宝宝基本的追视能力。刚开始有的宝宝可能不会在球滚出后眼睛也跟上去,造成球滚走了视线就注意别的东西,这样就失去玩球的主要意义了。因此,爸妈要用手指引导宝宝去注视球的方向。这项游戏适合会坐立的宝宝,能培养预知能力,并对即将发生的状况做出应对反应。

●延伸好奇心与想象力

给宝宝一个自由的空间

有独立的空间不只是大人的权利,正在学习摸索中的宝宝,更需要属于自己玩耍的空间。为了让宝宝能独立思考,进而采取行动,可以把家中某个角落或房间收拾好,把危险的物品先拿走,给宝宝有机会能按自己的意思随心所欲玩耍的“角落空间”,小孩的想象力只有在自己天马行空的玩时才会发挥到极致。也可放置些棉被、毯子或大纸箱,以增加活动的多元性。

●训练宝宝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打鼓游戏

刚开始可由妈妈示范打鼓的方法,再让宝宝先用单手敲击,进而双手并用的敲打。这个游戏除了能训练宝宝手部灵活,在听觉上也能受刺激并训练节奏感。虽然游戏简单,但却能使宝宝集中精神玩耍。若是没有玩具鼓,用一般的水桶或盆子反扣过来替代也行。

栽培重点④刺激好奇心、培养记忆力

找东西、照镜子等游戏,不仅能刺激好奇心,还能培养宝宝的短期记忆力,以及区别自己与他人的能力。

●区别自己与他人——照镜子

宝宝对人像比对东西更好奇、更有兴趣,抱着宝宝照镜子,边指着脸边说“嘴巴”、“眼睛”,也可离镜子远些,同时和宝宝一起照镜子,让宝宝区别自己和他人是不同的。也可让宝宝摸摸镜子,让他了解物体的虚实反射。

●短期记忆力的培养——藏玩具

把宝宝平常玩的玩具用手帕或毛巾盖上,让宝宝将毛巾掀开。别小看这个简单的动作,这可以培养宝宝从“瞬间式记忆方式”,提升为“短期式记忆方式”的一种游戏。

●与妈妈一起唱游——动作模仿

平时妈妈不妨常常在宝宝面前唱歌,并配合做简单的动作,这个阶段尚不适合动作比画,比较适合设计手部动作及脸部表情,宝宝看着妈妈表演也会不知不觉的模仿起来,间接的训练宝宝做各种不同的手指运动,而且也刺激宝宝的乐感和语言能力。

培育身心发展就近着手

很多家长为了提高宝宝的智能,很早就购买所谓的智能开发玩具或教具,但事实上,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和宝宝相处的时间做游戏,就能轻松简单的完成刺激宝宝智能发展的过程,还能增加母子间的感情。最重要的是,常陪宝宝玩、常唱歌、说故事、常带着丰富的表情面对宝宝,就是最棒的引导宝宝智能的开发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