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友善——如果你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正常的音调与和蔼的态度的话,孩子会更有可能认真地听你说。不要以不耐烦、甚至是命令的口气,这一点年轻的妈妈们有时控制不好,孩子也许会听你于一时,但很快就会转化为内心的抵触,在心中垒起一堵墙。不到万不得已,不是原则性问题,对孩子一定要和颜悦色。我很反感那种冷嘲热讽孩子的做法,尤其是某些幼教工作者板着面孔对孩子,给孩子无形中增加很大的压力。

2.暂停——在孩子一时无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与孩子发生争执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你可以说:“我不想现在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来谈论它吧。”冷处理反而收到奇效,孩子冷静下来的时候会主动向你示弱,这一点我深有体会。黄玺赫这一点很令我欣慰,因为他无论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他心里都是非常明白的,但他知错认错,态度还是非常诚恳的。我也明白他“犯坏”的目的一是引起家长的注意和惊讶,二是不知道如何与小朋友交往,造成一种冲突,引起对方的反应。

3.道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无礼的时候,不要立即处罚他,应该以友好的口吻来教育他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举止。“你玩完的玩具不应该随处乱丢,下一次请把它放入它应该放的地方。你的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玩完的玩具应该让它回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样,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丢在街上不让你回家,你觉得对不对?”不要低估孩子的智商,你说的话他都明白,只是不善于表达。如果你将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上会觉得讲道理会更容易接受。事后再批评,孩子会非常配合你,主动认错的。

4.积极——不要这样来对孩子说,“我要说多少次你才会去刷你的牙齿呢?”而应该说,“去刷你的牙齿,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干净。”不要将你的坏情绪传染给孩子,有的家长很容易发脾气,说话不注意分寸,顺口说出的话是很伤孩子的自尊心的。你所作的努力,夸奖孩子的十句也抵补不上对他的一次否定。

5.解释——当孩子向你说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你应该给孩子一种解释的权利,让他简短地解释他为什么需要做这件事,之后向他解释清楚这样做错在哪里,他有没有理由这样做,以及正确的做法。不要错怪孩子,要分清事实,有良好的判断力。那天我带黄玺赫到东单公园,一位女孩的妈妈一个劲地说着自己的孩子:“别动小弟弟的玩具车,这样不礼貌”事实是,黄玺赫非常乐意与这位小姐姐分享玩具,两人情投意合,最后给小姐姐恋恋不舍地送到门口。

6.珍惜——不应该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不当行为举止上,其实每个冲突发生的时候,都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机会,你不要放过它,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因势利导教育你的孩子。黄玺赫骑自行车喜欢撞别人的车,这其实是男孩子皮肤饥渴的一种宣泄。过去有句话,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淘气的男孩子喜欢通过打架甚至挨打来达到皮肤接触的目的,这是婴幼儿心理学,今后我会全面揭示。那么我们家长能否用抚摸,按摩等方式解决孩子的这种生理需要呢?答案是肯定的。

7.激励——可以通过一些只语片言来激励你的孩子,通过合作的方式来鼓励他的进取,类似的话语有:“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点也不比他们差,你完全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对不对?”黄玺赫曾经为不会骑自行车而懊丧,我对他说:“不要着急,你到三岁就会骑了。”结果他离三岁生日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掌握了骑自行车。

8.尊重——如果你的小孩问:“在我们出去之前,我可以看完这部电视剧吗?”如果你还有一些时间剩余的话,应该让出一些时间来给你的孩子。你应该充分尊重孩子请求的权利。

9.自律——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说:“你要是再这样,你就快该挨打了!”“还记不记得上次我为什么打你?”这种武力威胁实在是天大的错误,尤其更不应该提起以前给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胁只能让孩子认为你是一个专制粗暴的家长,而越发拒绝与你合作。所谓的代沟不正是有些家长自以为是所造成的吗?

10.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在发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每次都用一种面孔、一种说理的方式,孩子会感到厌倦。你完全可以变换一些花样,因事制宜,尝试孩子能接受的各种方式。比如问题出现时先简单处理一下。然后在有时间的时候再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去动物园、参观博物馆、郊游等等形式,结合看到听到的事物深入地阐明你要告诉他的那个道理。在冲突的当口,往往孩子不容易接受批评,但是在事后进行这种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这其实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是一种系统的学问,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而是要把他置身于民主、自由、和谐的家庭环境中,让他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予以有针对性地校正。

延伸阅读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宝宝从2岁开始,爸爸妈妈可能就会发现孩子慢慢变得淘气了,有了自己的小主意。“不听话”的孩子真的成为了很多爸爸妈妈心中的一大烦恼。对于不听话的2岁孩子,爸爸妈妈讲道理,可能TA还听不太懂,但是又不能打骂孩子。那么,究竟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呢?一、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1.运动能力的发展

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2.自我意识发展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3.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二、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1.立规则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愿与家长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这时我们家长要切记,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这样既不会妨碍别人,也容易让孩子接受。如上街购物时,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今天上街是要给奶奶买礼物,其他东西一律不买”。家长在向孩子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孩子不听话。例如,“你要我说几百次,才会听话”。这会让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执。

2.作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她)怎么做。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

3.严肃谈话

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家长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以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了。

此时,如果我们家长与孩子进行“严肃的谈话”,就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止他(她)的动作或行为,请他(她)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她)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孩子的良知,思考自己的不当行为。

4.耐心纠正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了孩子不良的行为。例如,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孩子的行为是累积的,长期下来就更加的不听话,甚至出现叛逆的情形。

孩子的行为是累积而来的,好的行为累积就变成好的习惯、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为的养成和教育都是长期性的,所以不听话的行为也需要长时间的纠正与教育。孩子对人不礼貌或有其他不听话的行为,父母不能“充耳不闻”,要随时负起纠正的责任。如果我们缺乏这个耐心,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礼貌、更不听话。

5.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强的社会意识、荣誉感和自尊心。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小伙伴中,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来纠正他(她)不好的行为。

孩子的“听话”与“不听话”


3岁的强强是个很个性的小男孩儿,在众人面前爱表现,对大人的批评,高兴时会接受,不高兴时会大声抗议。一位开办幼儿园的朋友认真地对强强爸爸说:“你这孩子可得好好教育了,要不,你会害了他。”理由是,太个性的孩子很难适应幼儿园生活。

在生活中,许多家长也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听话。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好与坏,可用听话与不听话来衡量。

那么,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记者采访了我省的两位儿童教育专家。

孩子的“听话”与“不听话”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听话的孩子方便管理。这也是不少家长和老师在潜意识里更喜欢听话的孩子的原因吧。

这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孩子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越大,自身经验不足,需要成人的指导才能健康成长。从这个角度看来,孩子如果“听话”也许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少受伤害。

另一方面,孩子不但是一个主动探索的个体,又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如果处处听话,自己就没有探索的机会,没有选择的机会,更没有自身经验积累的机会。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会相对降低,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人如果还把他们看成小孩子,要求孩子什么都听成人的,这时就会出现问题,孩子会反抗成人的管教,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与家长合作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把“听话”与叛逆对立起来是不妥当的。从儿童心理学来讲,孩子太听话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所以说,强强爸爸的朋友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孩子的培养,关键在于把握一个‘度’。”

实际上,我们这里的“听话”,不是什么都听父母的,而是希望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

那么怎样培养与父母“合作”的孩子呢?

第一,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看做独特的个体,不要把孩子看做控制的对象,允许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犯错,帮助孩子矫正错误,这样孩子自然就会与你合作。

第二,孩子情感和行为的独立是孩子长大、成熟的标志,并不意味着孩子与你作对,非要不听你的话。

第三,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选择,锻炼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不要从小就要求孩子长大后实现大人未完成的心愿,这其实是一件很残酷的事。

要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如果父母经常说:“你能行,我相信你的能力。”无疑会鼓励孩子去尝试,但在尝试的过程中,父母要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加以指导,孩子会很重视你的建议,合作关系自然形成。

第四,要允许孩子与成人有不同的意见,允许孩子与父母争论。让孩子参与家庭或学校里的重大事情决策,这是对孩子价值的认可,孩子会觉得你尊重他的存在,那么,他也会重视父母的建议,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凡事与父母沟通、充分与父母合作。

第五,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在孩子脑子里逐渐建立一个行为判断标准,孩子按照这个标准,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才能学会控制自我。

如何教育太听话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气质和个性,与生性活泼、叛逆的孩子不同,有的孩子天生就文静、听话、乖巧。这类孩子的家长如果不注意,可能会使他们太内向、太顺从、太娇气,缺乏独立意识和探索能力。

那么,作为这类孩子的家长,该怎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呢?

对于生来听话、乖巧内向型的孩子,首先要允许他的个性存在,不要强求改变他。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学习生活本领时,确实需要大人的照顾和帮助,父母一定要及时帮他们解决问题,不能只考虑为了锻炼孩子,而不顾及他们现有能力而让他们自己去做,长此以往又会使孩子形成焦虑型人格。

其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环境影响孩子,使之成为一个既听话又讲道理、既文静又活泼、既乖巧又有独立性的孩子。这种理想的状态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急不得,也急不来。

专家建议:

(1)鼓励孩子大胆触摸家里的物品。将危险品、不能动的物品收拾好,其他物品让孩子去触摸,如电话、电视机、电脑、音响、手机等等,只要孩子有兴趣,不要限制他,让他去学习使用。孩子在自由模仿和探索中,其独立思维的意识和动手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

(2)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要引导孩子说出他的想法,表扬和支持孩子的主见,并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

(3)不轻易批评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一般不指责他,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探索精神。

(4)不溺爱孩子。乖巧、听话的孩子,如果太溺爱,就会有性格懦弱、依赖性强的“毛病”。

儿童早教:孩子不听话,4大技巧来解决


女生三岁,一直好好地的爱躲起来发火哭,不听大道理,骂不听打不害怕,孩子不听话怎么办?要怎么教呢?

和大伙儿聊一聊教导“不听话”孩子的一些技巧:

技巧1做孩子好朋友,细心聆听

大部分情况下,孩子“捣蛋”、犯错误,都因他有心理需求沒有获得考虑,乃至是由于父母个人行为的不善而造成的。父母要细心聆听孩子,寻找个人行为身后掩藏的心理需求,而且适当地考虑这种要求。孩子被充足聆听和了解了,体会来到自身生命的尊严和使用价值,是不容易把跟父母对着干作为一门武器装备来应用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技巧2舍弃责骂人,与孩子公平沟通交流

许多 情况下,父母看孩子的个人行为不看不惯,不一定是孩子确实干了蠢事,只是父母抱有脱离实际的希望和规定,是孩子达不上的,而且想根据责骂孩子使他听从自身,塑造自尊。

要让孩子真实相信父母,就应遵循孩子的意向,重视孩子的性命,公平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和沟通交流。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技巧3给孩子自由空间,容许犯错误

每个人都是有做错事的情况下,更何况是孩子。父母一旦发觉孩子错误的迹象,非打即骂,期待将不正确抹杀在摇蓝里,但孩子试着的机遇也给扼杀了。

父母应给与孩子充足的室内空间去犯错误,那样孩子才可以从这当中汲取教训,才可以确保下一次不容易犯一样的不正确。自然,假如孩子的个人行为伤害到本身或他人的安全性时,父母应该马上劝阻。

技巧4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发觉孩子优点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父母要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勤会话,寻找她们的话题讨论和她们的兴趣爱好,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当孩子不成功消沉必须宽抚时,告知孩子,你终得一些别人不如的优势,因此要是察觉自己的优点,孩子便是最赞的自身。

拯救不听话的孩子


乱发脾气、无理取闹、撒泼打滚。不打不骂,拯救孩子的“不听话”!很孩子的家长都爱打孩子,也有很多家长会哄着孩子,究竟怎么办才好呢?

当孩子在商场玩具柜台前,坐在地上又哭又闹非要买玩具的时候;

当孩子在路边摊小吃旁边,撒泼打滚非要吃脏兮兮的炸香肠的时候;

当积木倒了、饼干碎了,甚至不知道一个什么原因,就扯着嗓子哭开,怎么哄都不管用的时候。

起初我们还有几分耐心,好言好语、温声细气的哄啊、劝啊,但统统无效,反而越闹越厉害时,实在没招儿了,可能真的会一冲动就给ta几巴掌。

最让家长头疼的是,对于孩子的无理取闹,管轻了,没用;管重了,又怕伤了孩子。

孩子撒泼打滚、无理取闹、大发脾气的时候冷战、关小黑屋,对孩子不好;打孩子,伤害更大;那到底还有什么方法可用?

“打”是最烂的管教方法

不仅没用,反而贻害孩子一生

虽然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知道打孩子不对,但实在搂不住火儿的时候,还是会给孩子噼啪一顿揍。

前几天我和几个朋友聚会,餐桌上聊起了大家都打没打过孩子的问题。

小到2岁多的男孩,大到7、8岁的女孩,基本没有从没挨过打的。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们小时候不都是被打大的吗,现在不都好好的,有那么严重么,小题大做!

打孩子的害处可能不是当下就能觉察的

但隐患可能危及孩子一生

01让孩子变得爱打人、暴力倾向

史宇老师曾经接待过一个来做咨询的爸爸:

他特别苦恼的就是孩子太爱打架,已经被老师找过很多次家长了,为此还换了学校。

但孩子打人的情况依然没有半点减少,孩子一天最多能打11架!小到被别的孩子不小心碰了一下,就把人给打了。

了解后才知道,原来问题在爸爸身上,爸爸平时的口头禅就是:“你要再打别人,我就揍你!”

导致了孩子从小就认为:暴力的人最有权利、最有力量。

所有孩子都是模仿着爸爸妈妈长大的。打孩子,就是在用“身教”的方式告诉孩子:暴力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

孩子没学会恰当的、正确的解决问题方式,就只学会了动手。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也很容易受挫、受伤,总有人是比他更暴力、更厉害的!

02让孩子变得胆小、怯懦、极其顺从

经常被打的孩子,可能有一天终将被打“服”,变得胆小、怯懦,为了不挨打变得极其顺从、忍气吞声。

小时候看似听话乖巧,但长大也很容易受人欺负,因为这种骨子里的惧怕早已无法改变,稍被人威胁,就“服”了,从而变得软弱可欺。

所以说,用“打”来管孩子,可能是当下最立竿见影的,但绝对也是后患无穷的。

当下孩子被暴力震慑,瞬间变听话,但心里并没有真的认识到错在哪里,怎么做才对,这是最烂、最无效的管教。

关“小黑屋”惩罚孩子

可能会造成孩子“幽闭恐惧症”

我老公就喜欢用这样的方式管孩子。

儿子犯错后,储藏间、卫生间、甚至门外楼道都成了他管教孩子的“小黑屋”。

导致现在的后遗症就是,儿子会怕黑,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

我家这样的情况还算是轻的。

有研究显示:不少患有“幽闭恐惧症”的人,都和童年时的创伤经历有关,比如经常被关在小黑屋里受惩罚。

还有的孩子对坐电梯、坐飞机、坐地铁等都有莫名的不舒服感觉,但妈妈怎么问都说不出到底为什么。

很可能这些对幽闭环境感到不适的孩子,都曾有过被关小黑屋的惩罚经历。

那么,孩子犯了错

既不能打,也不能关小黑屋自己反省

总不能什么都不做、不管吧

当然,对于惩罚孩子

史宇老师也给家长推荐了一个

既管用、又无害的方法

“惩罚角”管孩子

有用、还会不伤害孩子

惩罚角,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接受惩罚的一个固定位置。

让孩子待在惩罚角里一定的时间,一是给了孩子缓和过激情绪的时间和空间;

二是让孩子有独自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犯了错,就会收到惩罚!这也是对自己犯错后果的一种承担。

但惩罚角的设置和使用,很有技巧,要用对了、用好了,才会有效、又无害。

一惩罚角的位置——客厅内的开阔空间

惩罚角一定要设置在开放的空间内,而不是一个密闭空间。

以一个普通居室来说,建议把惩罚角设置在客厅,爸爸妈妈和孩子能彼此看到对方的位置,可以是客厅的一角,也可以是客厅的中间。

彼此能看到,是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同时也让孩子有“并不是被爸爸妈妈抛弃”的感觉。

同时避免了了孩子被独自关在一个空间里会害怕,或者自己玩起来、睡着了的无效惩罚。

非常不建议将惩罚角设置在

卧室(会让孩子将惩罚和睡觉关联,造成入睡困难)、

卫生间(会让孩子将惩罚和排便关联,抗拒拉尿)、

餐厅(会让孩子将惩罚和吃饭关联,影响食欲和消化)、

台(最容易发生危险和意外的地方)等家中其他的空间。

二惩罚角的年龄下限——2岁

太小的宝宝不适合用惩罚角,由于孩子的表达和理解能力有限,会不明白这是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所以对于2岁内的小宝宝来说,并不适合用惩罚角来管教孩子。

三惩罚角的范围——1平米左右

惩罚角的范围不能太大,更不能有玩具、电视等吸引宝宝注意力的东西在旁边,以免分散孩子“关注自身错误”的注意力。

通常1平米的范围比较合适,够孩子站立或坐着的空间足以,可以站着、也可以坐在小板凳上完成惩罚过程。

四惩罚时间不能太长——5-10分钟之内

越小的孩子,时间越要短,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适当增加时间,一般5-10分钟为宜。

根据孩子的年龄调整,比如2岁5分钟、3岁7分钟、6岁10分钟。

孩子不老实待在惩罚角里怎么办?

有些孩子比较皮,或者耍点小机灵,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尿尿,就是不老老实实服从惩罚,待在惩罚角里,这又该怎么办呢?

允许孩子的合理需求,比如上厕所、喝水,即便这是孩子的小伎俩,但在做完这些事情后,依然要回到惩罚角内,并且重新计时。

让孩子知道,这些不是回避惩罚的借口,惩罚依让会执行。

只不过,这些惩罚规则,需要在第一次设立惩罚角惩罚孩子前,就跟孩子说清楚的。

孩子出惩罚角后,父母要做的事最关键

惩罚孩子只是父母管教的一种手段,绝不是目的。

孩子在惩罚角里待够时间后,就可以出来了。

但孩子出来后父母必须及时和孩子沟通,聊一聊这次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

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告诉孩子:以后可以怎么做,怎么做才对。

孩子才会在今后的行为中,改正错误。

一些小道具,让“惩罚角”更容易做

可能看完这些,有的妈妈还是会对“惩罚角”该怎么做心里没谱,或者担心孩子根本就不配合。

这不,我特意给妈妈们搜罗了一些,能让“惩罚角”执行起来更容易的小道具:

思过贴

听起来很洋气的名字,很好找、很便宜的小道具,却能很好的约束孩子在“惩罚角”内的行为。

把思过贴贴在墙上,每次惩罚的时候,让孩子的小手必须放在思过贴的手型里。

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惩罚的力度,孩子的胳膊可能会有点点酸。

脚印帖

与思过贴类似,只不过这个可以适当约束孩子的腿,让宝宝能更有规则感的站在原地,不能乱动。

这种用小贴纸固定孩子小手、小脚的方式,可以用在实施惩罚角初期,几次下来就成了一种惩罚的仪式感。

会让孩子感觉到,做错事,接受惩罚是必须的。

惩罚椅

如果孩子对于罚站比较抵触,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张“惩罚椅”,也不必拘束于一个固定的惩罚角位置,执行惩罚的方法是一样的,让孩子在惩罚椅上静坐5-10分钟。

最好是不带靠背的,让孩子坐着的时候不那么舒适、懒散,需要辛苦一点的坐直。

切记,惩罚椅不能太花俏、太有趣,更不能带有灯光音效这种玩具效果,这就达不到惩罚的目的了。

惩罚过程中的

3个“不可以”

孩子已经接受惩罚后,或者正在接受惩罚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管住嘴。

孩子在惩罚角中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不是用来挨训、挨批的,如果父母还是会唠叨不休、训斥不停,这就让惩罚角失去了它的教育意义。

尤其是下面这些,一定不要在惩罚孩子的时候说。

一:不可以讽刺、挖苦孩子

惩罚归惩罚,不要讽刺挖苦孩子,说贬低孩子的话,比如“比猪还笨”,或再训孩子的时候带脏话。

这不仅教会了孩子可以“恶语中伤”他人,更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错误,但有时却成了家长自己宣泄愤怒情绪的出口,这就本末倒置了。

二:不可以无休止的唠叨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还时不时地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

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

家长的唠叨,会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该听哪一句。越小的孩子,对一长串话通常是听不懂的,更别提家长连珠炮似的一整段话了。

经常唠叨,会导致孩子“失聪”,并不是真的听不见声音,而是对家长的话“0反应”,选择性屏蔽,无动于衷,使沟通失去效果。

三:不可以总翻旧帐

很多家长在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

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全都重新数落一般,甚至最后都忘记了这次是因为什么教训孩子。

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

自己已经被家长说得一无是处,没有一点优点被父母看到,感觉自己是失败的、不被喜欢的,直至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了。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相关推荐